大学生在校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在校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在校个人总结

大学生在校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自我营销

随着全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数量在迅速的增加,近几年,毕业生的数量更是以20%左右的速度在逐年递增。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应该主动的适应形势,自觉的提高自我营销的意识,把从大学走入社会视为一个营销过程,积极主动的自我推销、自我展示,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实现就业目标。

一、大学生在就业中要树立营销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市场营销的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销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核心思维和生活方式。大学生在就业中应该树立自我营销的意识,站在营销的角度上,把自己作为营销对象或是商品,把在校学习看作是从原材料到劳动力商品的转变。通过提高自身的价值来建立个人品牌。这就要求此阶段的大学生首先要慎重的选择符合自身特点,能激发自己潜能的专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学习期间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立一个适合自己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的目标。以此来增加自己在求职中的竞争力。大学生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过程跟商品出售的营销过程如出一辙。是商品都必然要走向市场,都要接受市场的考验。而大学生做为劳动力商品,是否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是否受企业的欢迎,同样是大学生,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大学生在入校之前属于原材料,水平都差不多。作为原材料的商品价格也相近。但是在毕业后,由于所学专业不同,个人努力的程度不同,大学生无论是在个人修养还是专业技术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就业市场中的“身价”差别也就更大。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为自己在求职中获得成功增加砝码。

二、大学生在就业中要运用营销策略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劳动力商品,应该采取怎样的营销策略来建立强大的个人品牌,实现职业目标已经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以后,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环境打造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写这些内容:个人志向、自我评估、机会评估、职业选择、制定职业生涯路线、设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通过对自己的客观评估来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其次,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定位”,也就是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营销包含四个基本要素,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劳动力产品也包含这四个要素,产品首先要进行产品定位,需要弄清楚所学专业在就业市场中的需要,要根据岗位来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要把个人兴趣、专业和特长等情况结合起来。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主动的就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等渠道选择自己有意向的工作领域和岗位。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选择的岗位的性质、具体要求和职责,能力和技术方面有哪些要求。做好各种前期准备后,找到理想工作的胜算就更大一些。大学生在进入市场之前应该了解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现代的企业用人并不是把文凭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是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现在大学生中”高分低能“的现象并不少见,有些高学位的学生的理论知识很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能却十分缺乏,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注重实验实习中的锻炼,经常各种实践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进入学校的额就业基地锻炼。另外,企业也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有许多已经工作的毕业生为了提高生活质量,频繁的跳槽,使得有些单位对应届毕业的大学心存疑虑,对应届毕业生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在进入职场后要对工作敬业。

三、大学生在就业中要运用“促销”技巧

求职是一门学问,必须讲究技巧和策略。可以采用”促销“策略来展示自我特点。大学生的”自我“促销要从塑造良好的个人品牌开始。所谓的个人“品牌”

是指大学生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养,是气质、性格、能力、学识的综合体现。这中品牌形象主要是通过简历、面试来向企业的HR展示。在写简历方面,一份得体的简历可以展现求职者的个人风格,在简历中尽可能的写上自己的兼职经历或是学校组织的实习。因为许多用人单位开始重视学生的技能,有实践经验、组织协调能力甚至有特殊专长的毕业生较同类竞争者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在写简历时,如果在某一方面享有特长,一定要写在简历上。这样就可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另外,面试也是一个重要的向招聘者展示自我的机会。不能穿奇装异服,也不要过分修饰。在面试时要落落大方,注重礼节,面带笑容,让招聘者感受到你良好的教养和内在素质。在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时要讲究语言艺术,言简意赅,用语要准确流畅,要仔细分析招聘者的心理,既要诚实又要扬长避短。如果在哪方面享有特长,一定要想招聘者极力展示,要充满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展现自我风采。面试之前要做足工作,搜集应聘企业的相关资料,了解该企业的企业文化背景,清楚应聘职位的具体职能和职位要求,这样就能在应聘过程中从容应对各种局面,以获得求职的成功。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大学生应该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就业营销策略把自己“推销”到市场中,在后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小麟;姚微.论大学生就业中的自我营销[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7)

[2]蓝红.谈大学生就业与自我营销[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3)

大学生在校个人总结范文2

一、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必要性

1.提高大学生信用意识、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需要

大学阶段只是人生道路上的短暂时期,毕业后大学生将会以就业、继续求学深造等方式,步入社会大环境中。个人信用档案是个人诚实守信情况的真实记录,它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当事人的历史和现状,是征信活动的标准和依据,也是社会信用档案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中建立如实记录大学生信用信息的信用档案,是大学生的一笔无形资产,使其迈向社会之前就有了良好开端,对学生诚信意识理念的形成和自我诚信行为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其良好的信用记录对其今后工作、消费、发展乃至创业都将发挥作用和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参加工作后,主动参与推动整个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诚信素质。而若大学生丧失信用,交往失信,考试作弊,或未按时还款,或恶意消费不还款,被金融机构在媒体曝光,在信用系统中有不良的信用记录,则对他一生信用可能都带来诚信问题的严重后果。

2.惩治失信行为,建立公平竞争机制的需要

目前,各高校对于违纪失信的学生主要采取以教育帮助为主,并结合校纪校规进行处罚的措施。这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长久之策,许多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只有建立信用档案,才能有效地保护守信者,惩治失信者,维护社会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

3.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需要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施以来,出现了不少毕业生恶意欠款不还的不道德违法现象,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危及国家助学贷款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建设大学生信用档案,首先有利于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提高其积极性。对于欠款不还的学生,银行将会在信用档案留下记录,这将会督促学生重视信用档案,自觉还款。其次,有利于简化助学贷款审批程序,缩短助学贷款审批时间,减少工作量。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能增加约束,提高大学生信用水平,从而提高银行信任度,审批过程也会相应简化。同时,银行在审批贷款过程中通过查阅学生信用档案,可以了解学生信用状况,适当减少反复的审核,有利于提高助学贷款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可以提高国家助学贷款成功率,扩大国家助学贷款覆盖面,推动国家助学贷款的进一步开展。

二、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基本内容

1.大学生的自然情况。主要是指高校学生的个人身份证明和社会关系。包括个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学号、所在院系、所学专业、特长、在校担任的职务、学籍异动情况、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学历(毕业证书号码)、获得学位情况;若为研究生,则要包括原来毕业院校、曾经工作单位、户籍、来源地及家庭成员的姓名及居住地址。毕业后,就业的工作单位名称、地点、联系方式;不就业的联系方式,如家人或朋友的联系方式。升学所在学校的名称、联系方式、学校地点。

2.大学生的经济情况。主要是指学生每年所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各种补贴等,包括研究生的普通奖学金、导师给予的课题报酬等。家庭的经济状况,每年家人提供的学习费用,学生每一学年的学费、书费、住宿费、各种补修费,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费等。学生个人人身、财产投保理赔记录、交税记录。学生个人的银行交易记录,包括个人在银行申办贷款开户的时间、种类、金额、催款记录、利息回收、还款、销户及申领信用卡的开支、透支、销卡等情况。

3.大学生的品行记录。主要指高校学生入学前和入学后的奖励、处分情况等,如考试过程中是否有作弊行为;在学校期间勤工助学,是否有不良表现;在与他人交往时,是否有欺骗行为以及每学年的品德评定等级。

4.大学生的信用报告。主要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信用状况的一个总结,要标列有无贷款、贷款金额、还贷情况及意愿、是否有重大的失信行为等。高校学生完成学业离开学校前,信用档案的管理部门要根据学生个人信用档案记录的内容,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情况作出信用评分,出具个人信用评估报告,作为提供给用人单位的参考资料,为其就业创造更多便利。学生毕业时学校不仅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的人事档案,还要向他们提供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从而将其个人信用记录从学校延伸到社会,纳入社会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体系。

三、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涉及学生个人与学校的各个部门。学工部作为负责评定学生在校品行的职能部门与国家助学贷款直接参与管理部门理应担当起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1.大学生信用档案采集的信息要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档案的第一大特征,大学生的信用档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信用状况的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这一记录事关大学生的终生。为此大学生信用档案的管理部门要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建立档案、管理档案,杜绝有虚假、不确切的记录。学生每一次的奖惩记录,都要有文件或有关材料的佐证,并要经学生本人的确认。

2.大学生信用档案要实行动态管理。大学生信用档案是大学生个人在参加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信用记录,随着个人活动范围的变化,记录的信息要不断地更新和丰富,个人的最新信息要及时补充,也就是说个人的信用报告内的信息是动态的,并按国际惯例,正面记录保留十年,负面记录保留七年。

3.大学生信用档案的管理要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其中会有学生不光彩的记录,不要因建立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将所有记录无条件地扩散。查阅大学生信用档案要经有关部门审批,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对未经许可人员的保密。

大学生在校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健康情绪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所以说,每个人要想身体健康,必须要具有健康的情绪。在校大学生健康情绪是指,在校大学生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适度的正常情绪反应。健康情绪有利于促进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心理机能协调发展,有利于他们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大学生情绪健康的标准

情绪健康是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之一。一般而言,情绪的目的性恰当、反应适度,不带有幼稚的、冲动的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就是情绪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瑞尼斯等人提出情绪健康的6项指标:

(1)发展出某些技巧以应付挫折情境;

(2)能重新解释和接纳自己与情绪的关系,不会一直自我防卫,能避免挫折并安排替代的目标;

(3)知觉某些情境会引起挫折,可以避开并找寻替代目标,以获得情绪满足;

(4)能找出方法,缓解生活中的不愉快;

(5)能认清各种防卫机制的功能,包括幻想、退化、反抗、投射、合理化、补偿,避免形成错误的习惯,以至防卫过度,造成情绪困扰;

(6)能寻求专家的帮助。

心理学家索尔也指出情绪健康的8个特点:

(1)独立,不依赖父母;

(2)增强责任感及工作能力,减少与外界接纳的渴望;

(3)去除自卑情结、个人主义及竞争心理;

(4)适度的社会化与教化,能与人合作,并符合个人良心;

(5)成熟的性态度,能组织幸福家庭;

(6)培养适应,避免敌意与攻击;

(7)对现实有正确的了解;

(8)具有弹性以及适应力。

对大学生来说,情绪健康具体表现为:情绪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愉快、稳定的,对不良情绪具有自我调控能力,情绪反应适度;高级的社会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业。作为学生,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以良好的成绩走入社会,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意识,刻苦奋斗的精神。要善于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诀窍,养成上课时专心听讲、下课后主动复习的习惯,打下坚实基础。勤奋学习,做好自己工作,可以使大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产生成就感。克服的困难越多,工作学习成绩越大,这种情绪体验就越强。

2.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性格品质是在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恩格斯说过:“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反映对现实的情绪态度,“怎样做”反映情绪的行为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质,一方面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总结和提高。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性格要正确地估价和了解,经过自我反省,总结出适合自己特点的性格修养方法。

3.正确对待生活的挫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受到干扰,遭到挫折,感到失意。不能正确对待挫折,或者挫折压力超过心理承受能力,都可能产生影响身心健康的情绪反应。在挫折压力面前,在校大学生要学会调节自己的认知心理,努力控制消极情绪反应。不必要太在意可能出现的逆境或问题,随时解决矛盾,不要让自己总是很纠结。要防止或减轻不良情绪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对他人情绪的扰乱。

4.加强平时的健康情绪教育。学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历来很重视,创造良好的情绪氛围,使他们的获得正常的、积极的、健康的情绪体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对在校大学生实施情绪教育时,首先,要防止过分节制,因为过分控制就不能有丰富多彩的情绪体验,必然有碍身心的正常发展。其次,要避免姑息迁就,特别是对那些有能力、有专长的在校大学生的一些缺点、错误和不良习惯,不批评教育容易助长其不良情绪的发展。最后,不要任其发展不管不问,认为情绪问题是个人的问题,是小事情,可以不加要求,这不利于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5.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校大学生的情绪与其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他们身体健康时就表现出朝气蓬勃、心情开朗、精神振奋;疲劳、睡眠不足与疾病则容易成为在校大学生情绪低沉不安的背景。我国医学界认为,人的情绪变化除由客观环境的刺激引起之外,内脏气血的病变,也能影响到情绪的异常。由此,在校大学生要坚持体育锻炼和合理的休息,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和卫生,保持良好睡眠,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让自己感到疲劳和无奈,这是情绪饱满与健康的基础。

大学生在校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自主创业 在校大学生 创业案例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使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途径。今年从国家不断推出的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各地政府部门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在这种创业环境下,很多在校大学生都跃跃欲试,满怀激情,尤其是在大学临近毕业那年,很多学生都将学业抛之脑后,全身心投入到创业大军的队伍中,然而,并非人人成功。更有甚者,创业失败,学业也荒废。经过所指导的09届毕业生在校创业中,探讨应如何正确地引导在校大学生面对创业,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机率。

在校大学生创业呈现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指导在校大学生创业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探索。回想在09届毕业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后我总结了几点关于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 关注大学生创业环境,发掘闪光学生带动创业

放眼关注大学生创业的环境,近几年,我们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开始重视并予以政策扶持,在很多的方面都对大学生开了绿灯。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页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政府在很多方面对于大学生创业降低了门槛,希望以此鼓励那些立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跨出创业的第一步。 高校作为大学生现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它的政策也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我校就已成立大学生创业园,有学生将公司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就是因为它的优惠政策,如第一年免租金,同时有园区扶持,降低了学生创业风险和成本。我们在日常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就要将这些新的政策思想传达给学生,因为新的优惠举措对于在校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同时,我们要掌握学生创业动态,发现有能力创业的学生,要及时给与鼓励和支持。当然,这部分学生毕竟是少数,老师就应该是学生的“伯乐”,提拔已具备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学生参加创业的相关比赛,灌输创业思想,重视已有创业基础的学生,给学生的创业提供平台。在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大学生创业的背景下,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借助媒体宣传效应,发展自己的事业,这对于事业刚起步的大学生来说,是很有效的手段。在每届毕业生中,成功创业的典型事例是那些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的强劲动力,所以,重点培养创业先进典范,带动有能力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是很重要的工作。

二 教育学生以学业为主,防止盲目追从创业

在校大学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自主创业。在理论和学术上有天赋和造诣的学生就不适宜加入创业的洪流,不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学生也不合适创业。如今的大学生,身在校园,与外界社会接触少,社会经验缺乏。这些不足导致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存在一定的误区。创业需要的是冷静、理智、平和的心态而不是狂热的冲动。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于创业还只是处于理论认识阶段,对自身的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社会消费能力、市场前景缺乏理性了解。其实有很多学生到了毕业时才发现学历、知识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业扎实了才能提高自我竞争力,在校生选择自主创业只适合于那些能力突出,心智成熟的学生。因为在校生选择到社会上创业必然要分散精力,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学业。更何况现在的大学生社会阅历缺乏,心理承受力小,一旦创业失败后果很难想象。所以大部分学生最好是先认真完成学业过后先选择就业,先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积累相关经验和人际关系以后再选择创业,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风险,不宜操之过急。创业是一个系统而曲折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会对创业成功与否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应该走一条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的道路,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当熟悉一个行业到一定程度,研究它的规律,具备比较成熟的业务关系和一定量的资金时,才能自己创业。老师在教育在校大学生面对创业问题时,应引导学生以学业为主,告知学生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自主创业。一要考虑自己创业愿望强不强;二要考虑自己有没有创业资源和能力,创业的胜算有多少,防止学生盲目追从创业。

三 专业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机率

现在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时间都较短,所以如何专业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我认为,创业教育中应注重能力培养和心理教育。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应该着眼未来,侧重学生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传授创办企业的技术。在大学里,课程设置更注重的是理论学习,对于实践应用却不够重视,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主动去参与社会活动、锻炼自我。这从创业案例中可以反映出,交际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自主创业中成功机率很大。而这类学生一般都担任了学生干部。这是因为学生干部在长期的学生自我管理工作中,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更有信心选择创业。此外,一般到了大三的实习阶段学生才能有实践的机会,这对于学生创业是不利的。我认为,系部可根据本系专业特色,成立工作室,帮助有能力创业的学生尽早接触本行业,熟悉行业运行流程。同样,创业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创业失败者的例子提醒大学生,只有先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良好的创业心态,才能提高创业成功机率。我们要教育有创业准备的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按照各自的创业理想,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有意识地搭建知识架构,组建创业团队,把创业行动建立在知识的积累和人脉的聚集之上,切不可急功近利。

总之,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是有利有弊,我们在创业教育中一定要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今后,多结合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探讨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创业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姚德;浅议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创业教育;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09期

[2] 陈钦虹;个人创业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王海龙;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高耀丽;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与高校管理变革[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5]赵志生.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社科, 2004(6)

[作者简介]

大学生在校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创业 可实施性

一、前言

我国自上世纪末高校扩招以来,由于高校毕业生的迅速增加,就业问题成为各高校、地方政府工作的一大重点。近些年来,“风口”的概念火遍了网络社区。 “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这样的话,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正为就业而苦恼的即将毕业大学生的神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往往有着更加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很多在校大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渴望比同龄人更早的实现自我。

二、在校大学生创业情况

1.在校大学生创业主要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项:

(1)实现个人价值。在校大学生往往有着很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他们渴望证明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比单纯的创业赚钱更加让人能够有向上的动力。

(2)占据了一定的信息优势,因机遇创业。在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高校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大学生比较容易接触到一些较为前沿的信息,发现这些信息下隐藏的市场需求,从而走上创业之路。

(3)就业问题日加严峻。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关心的重点,为解决就业问题,各级政府和高校组织积极迎合时代潮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同时就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大,也使得一部分学生进行创业。

2.针对在校大学生对在校创业的意愿与看法上,我们采取了随机调查和网络问卷的形式。在我们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22.6%的受访者表示有过在校创业的想法。42.6%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或多或少有过进行一些创业的想法。大至专利技术的开发和市场应用,小到承办一些难度较低的毕业酒会。有创业想法的人虽然不少,但是真正在大学就读期间就付诸实践、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投资的大学生却很少。在受访者中,曾经真正进行过创业将想法付诸实践的人数仅占4.2%,而创业取得些许成果的人只占了不足0.8%。总体来说,目前在校大学生对于创业想法多,实践少。

三、现今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

在校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知识掌握较为前沿和专业,但对市场运作的认识不足,对待创业所面临的问题往往想的太过简单。创业不仅仅需要专业性的知识,而且需要有关市场与管理的综合知识,对个人和团队素质考验较高。在校大学生对于进行市场运作往往想的较少,对于创业仅仅有大概的概念,不清楚创业步骤,对如何有效融资、创业地点的选择、创业宣传策划、管理与经营策略、财务管理等问题的综合考虑较少,加之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在创业过程中难免遭遇打击,难以调试心理。因而大多数创业者面临困难之时往往不知所措。

2.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缺乏新意,倾向于从事服务性创业。具有技术优势的理工科学生创业倾向并不是很明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科学生就业压力较小,对创业的需求度并不大。出于在校大学生个人的资金与眼界限制,创业方向主要是一些资金投资相对较少、回本比较快的行业例如小型餐饮业。这些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存在大量的竞争者,看似做起来简单,稳赚不赔,但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大量风险。例如遭遇同行的恶意价格打压时,大部分学生创业者不知如何规避处理,导致创业失败。

3.项目缺乏可操作性。高校大学生懂得更多的是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所以其进行的创业项目在前期市场地位和思路上就有可能偏离。这可以看做是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一个通病。虽然现今存在许多大学生创业项目比赛,这些虽然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定的锻炼,让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有了一定的现实认识,但实际中遇到的情况往往复杂得多。再者,其项目在初始并没有完成一个很好的市场定位,针对什么样的人,做满足什么样需求的产品此类问题没有明确的定义,缺少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支持,所以要把项目放在实际情况下运作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四、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对于以上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高校应普及创业教育,让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

创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近些年来,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和电子商务的主要推动者,成为现代草根创业的榜样。大部分的年轻人渴望通过创业成为像马云一样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认为那才是真正的创业。但创业不等于阿里巴巴。我们的在校大学生创业由于个人能力、资金和经验问题,可以立足眼前市场,做一些具有市场前景和可操作性的小项目,不宜过大。

高校在创业概念方面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认识,以免创业学生好高骛远,想法不切实际。首先对于创业不要一股脑的鼓吹创业的好处,捧出一个又一个神话,而是应该切实的根据现实,提供给在校大学生更多的市场信息与方向,鼓励创业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创业并不适合所有人,也并不是只有创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对于任何创业涉及的领域,鼓励学生不要凭空猜想,要实地进行市场调研,并经过合理数据分析,再确定项目的发展方向;其次,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和教育培训。教育有创业意向的在校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要敢于面对,直视错误,及时纠正方向。最后,二十一世纪,团队是成功的一大因素,一个好的项目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团队。高校的一大优势也在于它可以将有共同志向的人才集中起来,集思广益。通过学校的平台相结合,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各自特点,优化资源,合理配置进行创业。

2.大学生个人来说,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倾向新兴的产业方向进行创业。在校大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等特点,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专业知识上的优势,利用在校学到的知识,尽可能的前瞻性选择创业项目。这并不是对传统产业的歧视,而是尽大可能的利用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想。在创业前应积极对创业环境与创业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创业条件及机遇,并通过文献阅读、已取得的知识积累等条件,借鉴前人创业经验及学者对大学生创业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与创业模式。其次,加强团队协作。大学生创业仅靠单枪匹马取得成功比较困难。但是采取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创业,团队各成员可以相互支持,包括技术与精神上的支持,遇到困难时可以更加客观地分析问题来源。

五、总结

当前大学生创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成为解决大学生创业难的关键。大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专业化水平较高、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的优势,利用较为宽松创业环境,打破魍承∩谭返拇匆的J剑扩大创业渠道与途径。高校更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正确引导,让在校大学生真正成为推动祖国发展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田静.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2]林叶.大学生创业伊始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在校个人总结范文6

(一)高校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建设原则

1.主体的原则

大学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执行者和参与者,通过开展有目的、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大学生主体的发展需求,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建设立场,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实现,是建设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体系的主要原则。

2.客观性的原则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评价体系还应注重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原则,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建设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体系的重要立足点。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和现实性。

(二)高校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1.主体的自我评价

主体的自我评价主要是指大学生主体的自我评价,即对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前后自身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专业素养、意念精神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客观的评价,挖掘优点、找出不足,以实现自我的提升和进步。

2.外界对主体的评价

外界对主体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评价、家长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评价、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等三个方面。

3.主体对外界的评价

主体对外界的评价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对于校方和实践单位的评价,从自身的实践感受和心得出发,对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关于开展社会实践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不断提升教师、高校、实践单位的实践工作开展的效率和价值。

二、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评价要素和评价方法

(一)评价要素

1.社会实践过程监测阶段

社会实践过程监测主要是高校和实践单位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思想意识、实践风险预防能力、目标矫正能力等的动态监测和管理过程。因此,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评价体系要注重实践过程监测这个评价要素,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察。

2.社会实践活动总结阶段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促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等进行实践后的总结与经验交流,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归纳,有益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因此,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方面,务必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除此之外,校方在学生社会实践成果的评价和考核方面,可以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表彰优秀的实践成果,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评价方法

1.实践开始与实践结束评价相结合

在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评价方面,要采取实践准备阶段、实践过程阶段与实践成果考察三方面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查与评估。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也增加了评价方法的客观性。

2.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的静态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实践报告、实践单位为学生出具的实践评语以及学生在实践活动完成后的心得体会等,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评价和考察,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要收获和成长。动态评价主要是指校方和实践单位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和实践单位的具体行为表现,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修正有关学生的评分或结论,记录学生成长和进步的点滴,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

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主要是指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等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定量评价主要是指在实践过程中,针对大学生在实践单位或地点的实际表现、言行举止、工作效率等进行量化评价,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实践成果进行量化考核,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正视学生的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两者结合分别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刻的评价和考察。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