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品德表现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开放式评价例谈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已经向我们描述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评价的多元性,评价的主体性,评价的开放性。其中评价的开放性,是指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功能。本文拟就思想行政治课评价方法做一些探讨。
一、专题作业法
所谓专题作业,不是以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专题作业包括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用专题作业来培养、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在美国己广泛采用。我们应该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专题作业为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与空间。孩子们将他们调查、研究所得以报告、论文形式显示出来,这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探索、学习过程:收集资料、阅读、寻找信息、确立观点、组织文章……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需要在具有创新特点的实践活动中加以培养。
1.操作方法:
A选题:学校列出专题作业菜单,学生凭个人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也可自己另立题目。学生一旦确立“课题”,便不许更改。
B调查研究:为时一个月,学校可提供一些资料,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询资料。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成立小组进行调查研究。
C书面总结:学生必须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文章形式可事先提供,作业要求。应视不同年级而有层次差异。
2.评价方法:
A学生能完成作业,一律得优。因为从决定题目,到阅读找寻资料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下,他必须学着思考、筛选教育教学论文,组织研究材料……能完成者便已达到要求。
B可请评委对专题作业一一评价,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
C建立激励机制。组织优秀专题作业在板报、班刊、校刊上发表,集体评议。
二、观察法
对学生行为日常观察所得信息的效用和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改进:第一,对于一些重要学习结果的集中观察;第二,系统地记载观察结果。
根据观察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可将观察分为一般观察和集中观察两类。
A一般观察:这种观察将学生的成就和进步记录在包括整个班级成员名单的表格上。表格可以与学生档案放在一起,也可以贴在教室里的墙上,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考评的内容论文怎么写。当一周结束后,可将观察表格裁剪下来,归入学生个人档案。最便利的方法是运用粘贴纸记录观察结果,一段时期后将其粘贴于学生的个人档案。
B集中观察:这种观察集中于学生行为和结果的一些特别方面或集中于一组特别的学生,观察时让学生集中于一些特别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在活动中观察学生分析问题、指出疑问的技能、说话和倾听表现的交流沟通技能。教师也可以采取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系统地观察五到六个学生组成的小组,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据此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概念。
三、品德自评、互评法
思想品德自评以评价者自身的思想品德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自我评价是思想品德评价的最主要、最经常的评价形式,是一种充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自评中学生要认真按照评价标准,条条对照,哪些项目达到要求,哪些项目没达到要求,哪些项目还有欠缺。自评能使自己的主观因素起变化,能使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使其道德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并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与判断,扬善弃恶,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道德行为。因此自评是学生反思的过程,可以内化自己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动机;也是不断自我教育、塑造自我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自我评价的程序:按照思想品德项目规定的标准,全面地衡量自己,哪些项目优,哪些项目中,哪些项目差;按照思想品德评价标准,逐项划等级或打分;总结经验,对没有达到思想品德要求,还有欠缺的项目进行反思,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有一个全面认识,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实现自我矫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互评是在思想品德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者之间互为评价主体及客体进行的价值判断。包括小组互评:一般由前后座四人为一组,开展互相评价。首先对每个人进行评定,由被评者简略地汇报一下组评和自评情况。其次组长评出本组获优同学,总结本组表现突出、进步最快的情况。然后是班级互评,先由组长汇报,把每个人被评议后的等级向全班同学公布,并介绍好与差的典型事例。班级评议是在个人与小组评的基础上教育教学论文,全班同学共同评议,要评出表现突出的同学,评出进步最快的同学。最后小结,一般由班主任总结,指出评价活动的优缺点,表扬好同学、进步同学,指出班级好的及差的方面,鼓励同学努力向上,人人争取更大进步。通过互相评价达到及时反馈调节,良好行为及时巩固,发现问题及时教育,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矫正。组长汇报、群评谈体会的过程,也就是班集体正确舆论形成过程。这个过程能促使班集体积极向上,富有朝气,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互相评价使学生对各自的优缺点、各自在群体中的位置有一个全面了解,使同学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好风气得以形成。通过互相评价,促使大家团结一致,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共同提高,并进而切实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开放式的评价方法还很多,总之开放式评价方式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态度、个性化的独特表现的自然观察,而不单是通过书面材料来判定学生的一切;它更强调学习过程的评论,而不单是评分;在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两者之间、它更强调质性评价。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范文2
【关键词】创新 兴趣 实践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把源于生活的理论抽象化,过多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用理论体系和概念建立起来的理想取代了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忽视了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的教育因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中老师深感初中思想品德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的体会是政治课没有新意,枯燥无味,这极大地影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我觉得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抓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也是对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纠正。我就自己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体验提出几点感受。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的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言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探求,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在这方面,自己要善动脑子,肯动脑子,舍得下功夫,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激活了课堂教学,进而改变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提高了。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启发诱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爱学习,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之产生。
二、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要学要问,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谓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师教学要善于设疑,巧妙设疑,要联系学生实际,去启发唤醒,鼓励学生参与质疑,帮助学生分析,观察想象,还要抓住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三、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这是由教师指导而学生独立进行的教学要素结合方式。
它的特点是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兴趣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如“政治理论研究小组”、“思想品德课学习小组”等。也可以就某个专题的探讨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学习方法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要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小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我想值得每一个政治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
四、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范文3
一、利用热点事例作为典型材料
在教学中及时引入社会生活当中的典型材料,以帮助学生感知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典型的、有教育的材料,并通过对材料的加工、改造、制作,得出合乎逻辑的科学结论。
二、把好歌曲(词)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
教材中有的知识是深奥的、枯燥的、乏味的,不易引起学生兴趣。欢快的歌曲能够使学生思想活跃,表现积极,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也会产生兴趣,这样歌曲的引入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也就不会觉得思想品德课没意思或没什么可学了。引入有意义的歌曲,还能使学生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这样无形当中学生就学到了思想品德课中那些死板的知识。
三、随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材料
生活在当下的学生,具有真实、善良、忠实的特点,从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寻找真实的材料为学生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许多看来是平平常常的事件,一旦教师细心观察,及时捕捉,就能成为教学中的典型材料。比如,我引导学生对该年级某同学辍学事例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
四、充分利用多种社会教育因素
我用来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半月谈》《中学政治新闻》及其他报纸,看“新闻网”和其他的电视节目。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实践,开展一些贴近生活的调查,并写小论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从而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的看法。
五、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死板的课堂教学,只是教授知识,却不一定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也不一定能够达到教学要求的效果。教师应当适当地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尊老爱幼,帮助这些弱势群体。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小组合作是交流学习的一种形式,本文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开展的建议。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改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是当前学习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的互学习。最大地提升思想品德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的视野必须更加开阔。一种学习方式的确立不仅要靠教师、学校,还要靠家庭和社会。笔者认为可以从合作氛围、教师等方面加以分析。
一、合作氛围的建立着眼于“广”
(一)物质条件
主要指小班化教学。我国的经济必须给教育系统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经常听思想品德教师抱怨合作学习行不通,原因之一是学生人数过多,教室过挤,这是不争的事实。众所周知,美国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小班教学的基础上的。在美国,小班的规模是20多个学生。在中国,研究人员认为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下就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今年郑州市区参与就近分配的小学毕业生预计达2.8万人,比去年增加898人。据介绍,往年初中分校能够承担至少10%的应届生就读,但即便如此,郑州市区部分热点中学的班额仍旧在70人左右。”笔者观察了郑州的初中班级人数较多,一般在50人左右,甚至有的多达70至80人。学生在过挤的空间内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由于班级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且有很多课需要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这就势必要求教师人数要大量地增多、班级要小规模化、教室的增多、教学设施的增多等等,所有的这些都要求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能够给予教育系统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而物质条件的缺乏,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氛围的难以建立,都阻碍了合作学习的实质性进展,不能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二)学校、家长的支持
学校不仅为思想品德合作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以及相关的条件,而且它还应为思想品德合作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首先,学校领导者应对思想品德合作学习持鼓励和支持态度。合作学习能够成功推行,单靠思想品德教师的大胆设想、大胆实施是不够的,它需要学校领导首先对思想品德合作学习给予认可,并积极鼓励思想品德教师开展合作学习。其次,学校应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合作学习需要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合作的态度、情感、技能、行为,只有思想品德老师具备了,学生才可能具备。再次,学校应鼓励思想品德教师开展校本行动研究。思想品德教师只有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合作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习合作学习相关的理论,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深入探究有效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等,才能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家长的支持对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也十分重要。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在笔者看来,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与家庭教育是有密切联系的。家长若能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理解和尊重学生,适度要求学生,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健康、开放的心态,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 是极为有益的。学校教育必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思想品德教师掌握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笔者虽然较为认同的是王坦研究员对合作学习的界定,他提到的合作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之间的一种学习方式,但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我们可以把它的外延扩大,还应该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笔者认为建立合作探究型教师培训模式和建立合作性同事关系是思想品德教师掌握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合作探究型教师培训模式
合作学习研究者认为应提倡多元研究主体通过合作研究合作的研究思路。思想品德教师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同样也是一个学习者,而且合作的重要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它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更表现在它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于合作对学生和教师都有重要的价值,所以已有研究者以“合作”为切入点,探讨合作探究型的教师培训模式。它的突出特点是:培训模式与培训内容一致,注重思想品德教师的教育观念,注重随机通达教学。让思想品德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小组活动,亲身体验并观察小组的运作,同时又让思想品德教师以教师的身份运用和设计学生的合作学习。这让思想品德教师既做了学生又做了老师,对合作学习的实施有更深的感受,而且实验证明这种培训模式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强的生成性。
(二)建立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合作性同事关系
教师合作性同事关系最终目的既是培养和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又是培养教师尽快适应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能力,它可以促进彼此间相互学习、合作和提高,并为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树立榜样。教师间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如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和协作上课等。
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以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以指导教师和优秀教师为主导,共同备课,研讨课堂教学的教学准备活动。
2.协作上课,合作教学。协作上课的过程是教师与教师最直接的交流与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形成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共鸣,体现了协作交流与探究提升的艺术,是在实践过程中锻炼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技能和教研协作能力的好形式,也成为推动合作学习的动力。
随着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合作渐渐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已成为教育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可丹.《14所初中分校全部“摘牌”“小升初”“择校”机会减少》《小学生入读“好初中”难上加难》[n].大河报,2008-5-26(b02)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角色冲突;解决办法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而言之,矛盾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在现实教学中,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权威的管理者,又是希望通过自身的气质魅力来感染学生向上的领路人;既要在课堂中保持自我的本色,又不得不扮演好演员这一角色;既要在教学工作中富有情感,又要机械的完成学习任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注重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都是势在必行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内化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外化这些知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承担了更多的角色。故而本文试图找到解决这些角色矛盾的缓解措施,让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角色矛盾
1、情感关怀者与古板强迫者的角色矛盾
教师作为情感关怀者即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关心,理解学生,以学生同龄者的角度去看待学生成长中的错误和失败,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去关注后来者的成长。不能只以成绩来论英雄,和区分学生。教师要当好学生的朋友,要当好关心学生成长的长辈。古板强迫者的角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从而开展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必须要以既定的要求和目标来执行教学。一切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基础,从而不能经常像朋友一样和学生进行交流。有些教师也是由于教学思想陈旧,没有更上现代学生的学习步伐,不能根据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具体的更新和调整,在提倡全面素质教育,新课改不断改革的今天,仍然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尤其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经常高高在上,做课堂的主导,而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更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紧张。同时因为本来教师和学生经历的时代不同,年龄差距大,更难理解现在学生的所想所需,所以在我们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难以管理和沟通交流,学生则认为现在的教师太呆板,太单调枯燥。从而在教学中带来许多问题。
2、表现者与演员的角色矛盾
表现者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根据自己的性格、习惯、特点最真实的一面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而不是矫揉造作,更不会修饰。因此自我角色进行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就是教师根据自己身上的性格特点,气质和风格的演绎,这样对学生所教授的知识和感染的行为习惯则都是出于自身最本真的最直接的真实动机。但是扮演演员的角色主要就是指教师把教室当舞台,在正常的教学中把教师身份和其他的身份区分的很清楚,教师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不是出于自己的真性情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之所以讲教师要把自己当演员,那是因为在社会中,我们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室就是学生的老师,在同行中就是同事,在家里就是长辈,在社会上就是一份职业等等,所以不能把这些社会角色混淆,要分清在不同场合,做适合身份的事情,尤其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思想是开放的,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行为,所以有可能在教学中会忠于自己的本真,违背自己内心的却不得不传播给学生的知识的情况适合会出现自我内心的斗争。尤其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多的是传播给学生的是意识形态性的东西,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对于负面的东尽量别带进课堂,影响学生,把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分开。要传播的更是积极的一面,不管是从言语,行动还是思想上来说,都要分清本我和演员的界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素质的提高,注重德育的教育,保持自我的同时要传播积极向上的知识。
3、管理者与引路人的角色矛盾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权威的管理者,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计划,凭借自身的管理权力来管理好课堂并完成教学目标。但是,这样一个管理者角色主要是通过自己拥有的权力来让学生服从管理继而达到管理的目标来实现,这样一个角色即是课堂的“老大”,不需要别的就可以来压制学生,运用权力手段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控制和压制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而作为一个魅力者的角色,就是要通过教师自身的品德,品质,身上所拥有的气质,知识的渊博,良好的性格等来实现让学生服从自己的教学管理,教师通过这一角色让学生在自己散发的魅力和气质,使学生从心底,情愿的服从教师的管理。这两种角色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比如在平时的课堂纪律管理方面,如果只用管理者的身份去压制学生,平息课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课堂学习活跃度上来看,作为一个魅力者去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这样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到学习中来。所以教师不仅要当好一个管理者,更要学会利用自身魅力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心悦诚服的融入自己的课堂。
二、思想品德课教师角色矛盾的解决措施
1、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注重教学艺术的修养
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门注重学生德性培养、品格养成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课程。它的重点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关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什么是好的品德并践行这种品德,因此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更是具有隐蔽性。如果一味的运用借鉴别人的上课艺术,则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越来越讨厌这门课程,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如何让课堂效果好,缓解教师的角色矛盾,首先需要品德课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学科背景,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样在课堂中不会只是像一个照本宣科的工具,只是一味的重复书本上固有的知识,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而是能够灵活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课堂活跃起来,对于这样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幽默的长者,学生更是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心悦诚服的学习。教师在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教学艺术。教学不仅是一个活动,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艺术对于本就枯燥的思想品德课来说更加重要,首先品德课教师应该注重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就是为了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掌握好各种提问的技巧,对于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年纪班级,都应该采取不同的提问策略。其次则是要注重好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艺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教材的内容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进程,这样使学生基本都能跟上课堂的进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对角色的理解
教室是教师的天然舞台,对于每一次课堂就是在舞台上表演,它不具有重复性,如果教师不注重素质的提升,那么对于课堂上发生的突发状况不能很好及时合理的处理,那么就容易慌乱,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容易暴露本真,而非全身心的想着应该注意什么怎么样做才是最好的,这样容易混淆自己的角色,因此,教师要通过不同途径学习,增强自身的本领,比如通过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等来提升对教师承担的各种角色的理解,提升其角色的内涵。教师对于每堂课都会进行不同的授课内容,因而会做出不同的表演角色,即使表扬相同但是内容也会出现相异的地方。因此我们只有经常在课后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才能吸取经验和教训,总结出其中可取的地方下次继续发扬,而对于不可取的则需要进行改造或者要舍弃,首先可以通过及时写课后小记来及时回顾上堂课中的成功的地方、失败在哪里、教学机智、课后学生们的反馈意见、教师心得等等,这样就记录了教师在当时的所思所想。其次可以以日记的,比如在班级里留下日记,对于课后学生有对老师所上的课程有所意见的,有想说的话都可以及时的记录在日记里,这样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反馈到上堂课的教学效果,也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更能了解学生的心灵,更是倾听学生,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3、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外部教学环境,减轻教师角色的负担
所谓的教学环境,即是指为了让教师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学校所提供的外部条件,这些包括学校的硬件方面,比如校园的环境,教师的配套设施,也包括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中,不仅要求教师自身的素质要高,专业知识要高,这些都是内部原因,但是外部因素对于事物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业,要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少不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比如光明,干净的教室,安全的教学环境,足够的教学所用桌椅等,这些都是教师正常发挥他的角色所应该具备的东西。现在传统的教师考核制度中,主要是以学业成绩为主,从而在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教学压力,使教师更加注重成绩的提高,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其他长处,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所以需要学校和社会重新制定新的考核机制,另眼看待教师,降低教师的角色负担。
在新课改这样的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师承担着更多的角色,解决和协调好各种角色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建立高效的课堂,虽还有很多问题和矛盾,相信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解决。(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权梧桐.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冲突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3-47.
[2] 钱海英.新课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7-21.
思想品德表现论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师生互动
一、问题的缘起
(一)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的体现。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交流”、“沟通”正是教与学本质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积极沟通,注重师生间动态信息内容的互动,形成课堂师生配合,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活跃场面。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 是成为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
(二)对课堂师生互动的评价依据也让我对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研究,并且本论文问题的提出也是以此为依据。自我过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上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问题,这一问题也被大家前所未有的研究,课堂师生沟通交流 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课堂师生交流方式成为上好一节课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所有教师所统一重视的。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的缺少也成为了笔者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很久以前就有师生互动,在近期,国内外对师生互动问题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研究很少。
二、传统思想品德课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
(一)满堂灌――教师单向的“动”。满堂灌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单向的向学生灌输知识,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而不管学生接受和吸收程度。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课课堂上,老师的“讲风太盛”,老师整节课只顾着自己的上课进程,不断的向学生“讲知识”,而没有强调学生的“学”。而且教学手段和形式单一,主要靠教材、教参、教案这“三本”老底和单纯的通过教师的口述和粉笔即“一嘴一笔”的教学形式,几乎没有运用其他材料或多媒体作为辅助材料或教学手段。
(二)满堂问――表层上的师生互动。满堂问主要表现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为了表现师生互动而在课堂上向学生大面积的进行形式上的提问,扭曲了启发性原则,把道德教育的内容提炼成若干条条框框的问题,提问一些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的和学生的现有水平不符的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互动形式没有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而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忽略了对学生的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被框定在已有的圈中,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培养。
(三)强制管理――教师压抑学生的“动”。强制管理是指教师根据自己喜欢的课堂气氛来强制管理要求学生达到他所喜欢的氛围,而不顾学生的真实课堂表现。主要表现为教师强烈的课堂权威意识,比如,有的老师喜欢安静的课堂氛围,所以只要学生在课堂上稍有动静就用各种包括管、制、压等在内的方法来管理学生,抑制学生的“动”,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权威。甚至还有的老师不允许学生出错,只要学生回答问题出错了,就大声呵斥甚至讽刺挖苦学生等等。这些不合理科学的教学管理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被抑制,个性发展被泯灭,从而逐渐的抹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的意识。
三、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设计贴近生活的互动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烦、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思想品德课师生互动存在许多问题的原因跟课堂内容有一定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六年级到九年级的内容好像跟学生的生活是关联的,但实际不是,课本知识点经常脱离生活,案例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愿意听课,自然不愿意和老师互动。思想品德课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时政性,因此,要想有更好的师生互动的效果,品德课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搜集和更新课堂要用的资源,并且这些信息和资源要能够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为师生互动奠定基础。
(二)增加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师生互动方式,要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拓展课堂师生互动的形式。现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发现一一学生思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不断从“学会”转变为“会学”的过程,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应当多设置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形式,例如: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课堂游戏、等,这些教学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调动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三)创设利于思考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在教学中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学生所接触的内容用原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利用不同提问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不同提问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通过悬念式提问、递进式提问、抛砖引玉式提问等提问方式,利用提问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对一些问题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表达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而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创设问题情境则是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
参考文献
[1] 张桂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科教论丛,2002(3):222.
[2] 刘雪梅,贾恩峰.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理论,2010(3).
[3] 李宏昌,杨秀莲.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互动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