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自主招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浙江大学自主招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浙江大学自主招生

浙江大学自主招生范文1

2003年,教育部开始推行自主招生,结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考的历史。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考核后,可提前确定意向高校的录取名额,并在参加高考后享受最高60分的降分优惠。此举一度被誉为“我国高招制度的破冰之举”,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制度。

自主招生,减负还是增负?

自主招生揭开了高校“象牙塔”的神秘面纱,让家长和考生在高考前就深入关注和研究高校,更早地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然而对于自主招生的质疑一直不绝于耳。自主招生考试渐成另一项负担,准备高考之余,许多学生还要另外准备多所学校的自主招考,“小高考”、“增负”、“掐尖”等各种非议不断。一些教育学者认为其延缓了教改的步伐,使“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愿景化为泡影。

今年是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实施的第十个年头,阵容发展到80多所高校,“北约”、“华约”、“卓越”等联盟的建立,更是将高校自主招生推向战国时代。“华约”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七所高校;“北约”的“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包括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香港大学11所高校;“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合自主选拔录取学业能力测试”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九所高校。

联考使高校招生形成集团化作战,高校“抱团”联合考试如同“圈地选羊”,不仅加剧了生源竞争,更是将“自主招生”演变成“小高考”。学生不但要奔波于各地参加各学校招考,家庭也要为此付出高额的开支,原本以“减负”、“打破千校一面”而设置的自主招生反而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自主招生,真的自主吗?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的重要措施,由高校自行组织,以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然而,高校自主招生10年,遭到的最大质疑之一,就是没有给“偏才、怪才”创造更多破格录取的机会。

各高校自主招生形式如出一辙:先是各自为政举行笔试增加学生的赶考负担,接着是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可却不同步推进自主招生信息全面公开,再接着推出联考却把联考变异为“搞结盟”。高校拥有的自主招生权,不过是给学生几十分的录取优惠,学生参加高考后最终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而不是像国外学生那样,可以拿到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学校的办学声誉、录取专业、提供的教育服务进行选择。有专家指出,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目前还并未向公众展示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主招生”。

此外,近年的自主招生被指名校“功利化”地“掐尖”,同时因操作程序不公开、不透明,权力寻租及少数内部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各高校单独组织的自招考试,每年都要耗费上百万元考试经费,繁冗的招考过程也让考生、家长甚至中学校长苦不堪言。而高校单独命题的自招,无论结果的公信力还是命题的科学性,也频受质疑。

自主招生设立的初衷是在除了招收到普遍意义上成绩优秀的学生以外,招到具有特殊才能和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应该延伸到高校与中学在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的衔接,通过针对中学的教育拓展活动,发现高校的理想人才。而今的自主招生,并未脱离以考分评价学生的桎梏,堪称前景不明的“伪自主招生”。这两年北大等高校又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但推荐生仍是在各项考试中名列前茅的“尖子生”,忽视了“偏才”、“怪才”等具有特殊潜质的人才。对大多数参与自主招生的考生来说,没有摆脱这样一种“功利化”选择:只是想由此享受降分录取的优惠。高校自主招生,演变为一场戴着镣铐跳舞的狂欢。

自主招生,路漫漫其修远

目前的高中阶段学习,“应试化”风气严重,即主要是通过研习教材、大题量演练以提高成绩。但高校自招考试,一方面尚无成熟模式;另一方面,高校的种种“创新”让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考生往往“摸不着头脑”。

反观国外的自主招生,公平、自主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美国各个高校和各个专业的录取标准千差万别,学校的自体现得非常充分。高校在录取考生时不仅考察其平时学习成绩和高考成绩,而且也会对其各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估。平时学习成绩和高考成绩固然有用,但考生的其他经历几乎占了同样重要的地位。学校一方面看重那些极具学习精神、求知欲强并具有一定学术成果的考生,把他们作为最有潜力的学术新星加以录取,希望他们现在或将来能在学术方面为学校争光,另一方面也会录取那些在课外活动中表现突出,并在艺术、美术、开公司、慈善、竞选等领域有特长的考生,因为学校认为是他们的人格特质促成了今日的成就,希望其入学后能在各种校内外活动中继续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而具体录取则由一个录取委员会负责,其成员来自校方管理层、教师、学生、校友、运动员或其他学校认为与录取有关的人员代表,一般在20人左右。校长不参加,录取委员会有充分的自。

浙江大学自主招生范文2

教育部:奥赛奖不再获得2012高考保送资格

2012高考考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

同时,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有关获奖学生拟参加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的,在同等条件下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

中国教育在线资料显示,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的宗旨主要是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通过竞赛达到使大多数青少年在智力上有所发展,在能力上有所提高的目标。并在普及活动的基础上,为少数优秀的青少年脱颖而出、成为优秀人才创造机遇和条件。

南京学生今后可在本地参加美国高考

从南师附中江宁分校获悉,该校已经通过美国高考ACT协会的考评,成为ACT官方授权的“GAC课程学习示范中心”和"ACT示范考点学校”。

美国高考分为SAT和ACT两种,一般学生考SAT要到香港,而考ACT在南京就可以了。结束高一课程学习的学生均有机会参加,通过考试可以打通直达美国、英国等世界前五十强大学的入学绿色通道,

别样高考:上海交大试水“入学申请制”

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正式试水“入学申请制”,82名高中生带着各自的科技创新项目,接受相关专业教授们的面对面考评,并有望借此免考入学。校方表示,实行这套新机制的目的在于发现用考试无法获悉的未来科学家。上海交大今年率先在苏浙沪三地开展“自主选拔科技创新潜质人才”试点,共有300余名学生申请以科技创新潜质人才身份入学。校方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定了这82名复试入选。

中国留学生―年为美国经济至少贡献44亿美元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已连续6年下降。另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出国留学选择弃考的比例达到21,1%。

报考

内地生两方式可申请报考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日前公布2012年内地招生计划,预计招收本科生350人。内地生可通过书面申请或网上申请两种方式报名。香港大学是12所在内地招生的港校中最先公布今年招生计划的学校。该校内地招生有关负责人介绍,申请报考港大的内地学生可通过网上申请或书面递交申请表格方式报名,两者只选其一,不必重复申请。书面申请4月30日截止:网上申请6月15日截止。申请人要确保所有提交的资料真实无误,该校有权要求申请人出示有关证明以作核对。若申请人不能提供所需资料,该校有权拒绝其申请,或取消其录取资格。所有已缴纳的申请费及学费均不退还。

港大加入“2012年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主要面向综合素质优秀、特长突出、品学兼优并参加当年高考的高中毕业生,根据考生报名材料进行初审,合格者获得笔试资格。

重庆大学自主招生350人学科特长生占三成

重庆大学公布了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计划。该校今年将面向全国自主招生350名。其中,成绩排名全校前十、获得省级三好生等荣誉的“综合优秀生”将成为招生重点,占计划2/3左右,“学科特长生”占招生计划1/3左右。“综合优秀生”选拔采取中学推荐为主、学生自荐为辅的申请方式:而“学科特长生”选拔采取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和学生自荐相结合的申请方式。重庆大学将组织专家对报名考生进行资格初审。

最新大学排行榜出炉:

北大连续5年夺冠

中国校友会网了《2012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2012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榜单显示,北京大学高居榜首,这已经是北大连续第5年蝉联榜单冠军。该报告还公布了最新的“2012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来自我国两岸四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和台湾大学等41所大学入选。

2012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前五):

1.北京大学

2.清华大学

3.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自主招生范文3

关键词:中国大学先修课;教育公平;高等教育;高中教育

由于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基础知识为考入大学做准备。但这样的教育模式却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大学生出现。为了改善这种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脱节的状况,部分大学与高中合作开展大学先修课以激发学生学学课程兴趣,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他们将来进入高等学府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参考依据。

一、大学先修课简介

1.何为大学先修课

大学先修课,又称大学先修课程,它是指在高中阶段开设的,达到大学学术标准与学业水平的课程[1]。大学先修课最早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高级中学中产生,由美国大学理事会赞助与授权,其课程难度大致与大学课程持平,而比一般高中课程更深入、复杂和详细。选修大学先修课程的学生在通过考试之后即可获得学分,而这些学分是大学认可的。

在借鉴国外大学先修课的基础上, 我国也提出了自己的大学先修课概念,即指在高中阶段开设的,达到大学一定学术标准与学业水平的课程。这种课程主要面向准备就读国内大学的高中学生。通过考核后,学生修得的学分有可能成为大学入学参考标准并可转为大学学分。

2.当前我国大学先修课实施现状

90年代末,大学先修课雏形在江苏省出现。1996年至2001年,南京金陵中学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教改实验班,规模达70人。实验班取消高考应试课程,代之以微积分、英语等大学课程,学生高中毕业后保送升入这些高校继续学习。应该说这一实验是具有开创性的,但由于未能建立起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最终实验失败。

此后在借鉴南京金陵中学经验基础上,各地纷纷开设本地大学先修课程。2003年,华东师大二附中与上海交大联手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在国内率先将部分大学必修课搬到高三;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附中与上海交大共同制定了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案,聘请交大的教授专家开设特设课程;2013年1月,北京大学宣布与部分中学合作试点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以供高二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其成绩将作为北京大学自主选拔的重要依据。

在此基础上,2014年3月18日,中国教育学会正式启动“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全国共有64所高中参与到这个计划中,大学先修课程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

二、大学先修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教育公平问题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大学先修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收到了显著的好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遭受着“有违教育公平”的质疑。

1.合作学校选择上的不公平

这种不公平一是体现在合作高中的选择上。能够开设大学先修课的高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发达地区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比较高的高中,因为这些高中基础好,开课的效果比较理想;第二类是与高校本身关系比较密切的附属高中。如北京大学选择北大附中、清华附中等合作。二是单一地区合作高中的数量不是很多,仍以北京市为例,通过筛选与考量,最终开设先修课程的高中只有30所,占全部高中数量的比例很小。

正是基于以上现状,大学先修课的开设有可能会拉大不同地区之间或者是同一地区不同水平的高中之间的差距,造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那些优质高中可以借助大学先修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学习取得提前进入名校的机会,而弱势高中则只能通过常规高中教育让学生进入到高校学习。这种不公平将会加剧高中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进而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2.课程运行中的不公平

这种运行中的不公平首先表现在参与大学先修课的学生的选拔上,因为课程难度等原因,各高中都会只选取一小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一般只有年级排名前5%的学生才能参加。其次学校也严格控制选报某一门先修课学生的数量,导致很多想选该门课程的学生因为人数等原因而不得不放弃选择。这种选拔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具体情况,而是对尖子生有所侧重和倾斜,那些成绩不好但却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学生就失去了参加先修课学习的机会。此外,大学先修课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而学校的这种选拔走的仍然是培养高分低能学生的路子,这也与开设课程的初衷相违背。

另外,受高校的能力所限,对教师的分配也无法做到绝对公平。基于此,高校在师资分配上就会有所侧重。对于那些合作关系密切的高中来说,高校往往派出比较优秀的教师队伍;对质量稍微差一点的合作中学,就派出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甚至是直接由高中自主安排教师授课的方式来开展课程。

这种师资分配上的不公平往往导致教学效果差距很大,师资质量高的教师教学效果很好,师资质量一般的学校开课效果不是很理想,甚至会出现知识点遗漏、错误等教学事故,这对选修大学先修课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知识上的误导,以后想要再改正这种错误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最后一点是教学评价上的不公平。目前大学先修课的开设都是自行合作。国家层面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也没有出台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与细则。在同一地区甚至存在着不同高校与不同高中合作开展的大学先修课。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些学校之间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教学评价体系,而是各自为政。尽管有可能开设同样的课程,但由于评价标准的不同而导致学习效果有所差异。

另外,在同一高校的合作高中群体中也存在着评价的差异,针对有明确招生意向的高中,高校会帮助其建立起明确细致的评价标准,而那些意向不明确或仅仅是为了跟风而参与进来的高中,其评价标准往往流于形式,甚至不做任何具体要求。这种教育评价上的不公平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质量与后续改进,也影响着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对专业课的学习。

3.招生上的不公平

开设大学先修课的目的除了让高中生提前感知大学课程,培养他们的兴趣与能力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为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在完成大学先修课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获得相应加分,至录取后免修相关课程,缩短他们的大学学习年限。这些学生与同期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相比占有很大的优势,高校也往往以他们作为优先录取的对象。

但在当前高考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这种做法是难以得到公众信服的。因为这类学生往往会被理解为学校员工或教师的孩子而得到的照顾。再则,高校之所以会和某些高中合作开设大学先修课,是出于为本校选拔人才的考量,而这些通过的学生想要报考其他高校,那他们已获得的成绩便会作废。这对付出了大量时间与精力的考生们来说是一种不公正的待遇。

另外,高校从参与先修课的学生中录取数量过多必然会导致正常统考招生数额减少,这又对那些通过正常高考的考生来说竞争更加激烈,录取的几率减小。这对高校招生的公平性来说又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三、针对大学先修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公平问题的对策

以上种种问题是大学先修课自身所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尽管我们无法完全解决。但可以通过一系列相对公平化措施的施行来削弱先修课程的不良影响,做到相对意义上的公平。

1.树立公平的理念

由于我国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任何一种政策或者措施的实行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而是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尽量做到相对意义上的公平。人才并不仅仅集中在教育发达地区,在偏远地区也有存在。所以在选择合作高中上要照顾各个地区的高中,不能有所偏颇。另外还要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领导与管理机构,能给予大学先修课统一的管理,使得各校开课水平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达到相对意义上的公平。

2.建立公平的机制

首先要做到学生选拔的公平,即不仅考虑到那些成绩优异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要考虑那些对某一门学科有着浓厚兴趣并肯为之钻研的特长生;其次要做到师资分配的相对公平,即尽量分派能力相当并且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符合的教师,对于师资缺乏的高中可以采用远程授课的方式来开设课程;最后则是各学校之间要建立沟通机制,商讨确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做到课程评价标准的统一。

3.进行公平的招生

一方面要做到课程学分互认,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还避免了因为报考不同学校而导致原先已获得学分作废现象;另一方面则要削弱其在自主招生考试中的比重,通过折算或者仅作为参考分数等形式算入到考生总成绩中,尽量缩小与未参加课程考生之间的差距[2]。

此外还要慎重确定自主招录的数量,避免因为自主招生数量过多影响统考招生。

四、结语

作为衔接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一种方式,大学先修课的开设有效地加强了高校与高中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高中课程质量,促进高中发展;还能为高校发掘、培养优秀学生,提供优质生源。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大学先修课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开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违背教育公平的现象。这存在于合作对象选择与课程运行整个过程中。除此之外,大学先修课也是高校自主招生时参考的重要依据,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挑战高校招生的公平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在政策制定和运行中做到尽可能公平以外,也要适当减少大学先修课成绩在高考分数中的比重,从而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侯 丹.我国普通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4.

浙江大学自主招生范文4

东南大学选拔“特等生”,2008年为50名,2009年70名,2010年则有150名。东南大学负责人认为,从前两年的情况看,“特等生”综合素质明显高于通过高考招进来的学生。入选该校自主招生名单的学生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特等”“一等”和“二等”,其中“特等”通过面试的方式从“一等”中产生。“一等级别的考生一旦入选特等,即便高考成绩为零分,也可以上东大。”东大宣传部副部长陆海这样说。

东大自主招生“特等生”角逐,第一轮是语、数、外和物理考试,与一般的高考没有多大区别,区别在后一轮的面试。面试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有主题无主持”讨论,考生7个一组,围绕一个主题自由发言,5位面试专家根据考生现场表现打分。第二个环节是“一对多”考问,即一个学生面对5位面试专家的考问,包括看题回答问题、听题回答问题等。

有参加过面试的考生表示,面试考的是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创新精神及合作能力,考题都是关于社会生活的,几乎没有课本上的内容,因此不能死读书,要多关心窗外事。

通信工程就业较好

随着电气信息行业的发展,通信工程成为近年来高考生填报较热的工科专业之一。调查显示,在2008届本科各专业小类中,通信工程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平均月收入为2418元,高于全国2008届本科毕业生88%的半年后就业率、2133元的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也高于同届工科大类毕业生90%的半年后就业率与2208元的平均月收入。通信工程专业往往男生就读更具优势,2008届通信工程专业的男性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567元,高于当届男性毕业生的平均水平(2249元)。

通信工程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例为70%,主要在电信和其他电子信息传输服务业、电子和电器设备及其零件制造业以及软件业就业,从事的职业包括电子工程师、通讯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员、电子工程技术员等。

开设有通信工程专业且就业质量较高的“211工程”大学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非211本科院校包括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

多所名校开设新兴艺术类专业

近年很多高校开设了新兴艺术类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新兴艺术类专业主要是针对近年社会需要而新发展起来的专业,包括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艺术管理、设计理论与策划、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等等。此外,不少航空院校招收空乘专业,这个专业也属于艺术类专业。这些新兴艺术类专业,很多并不需要特别的艺术专长,同学们经过短期针对性的训练,大多可以达标。录取是按照文化成绩排序,与专业成绩的高低无关,过关即可。

据了解,部分高校新兴艺术类专业高考文化分数线比二本线要低25%以上,仅相当于三本、大专。且这些专业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就业前景较好。专家分析,如果考生文化成绩只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原先的定位只在三本与大专之间,那么,报考这些新兴艺术类专业,则有进入重点本科高校深造的机会。但是,普通类考生如果要报考这些专业,必须先参加高校的专业考试。考试形式一般是面试、命题写作加上综合素质测试,侧重于考查写作能力、策划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全国开设新兴艺术类专业的本科高校有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复旦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暨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大学、成都理工广播影视学院等100多所。

高考二本分数可上的重点军事院校

军校招生专业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技术类和指挥类。技术类专业为部队、军队科研单位、军队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毕业学员主要到部队的各个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指挥类专业是为基层部队培养排长以上职务的人才,学员不仅要懂得武器装备的操作和使用,而且要学会如何带兵、如何管理。一般来说,技术类专业录取分数比较高,多在一本控制线以上;指挥类专业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多在二本控制线以上。

下面两所军校,不论技术类专业还是指挥类专业,在全军高校中都属于品牌专业,有的甚至还是军队系统中独一无二的专业。可是由于它们在录取时对考生的身体和政审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所以在各地招生时,都安排在二批本科控制线投档。

国际关系学院。该校绝大部分专业要求在一批本科线以上投档,但侦察与特种兵指挥专业投档时分数线一般在二批本科线以上。该专业属于指挥类非技术专业,只招男生,主要是培养全军侦察与特种部(分)队的排长级人才,学员毕业后分到全军特种部(分)队。

南京政治学院。学校开设的主要专业有哲学、军事新闻学、政治经济学、军事历史、图书情报学、档案学等。其中军事新闻学、政治经济学等专业在全军院校中属于独一无二的品牌专业。学校各专业均在提前批录取,在各省招生时,提档线控制在二批本科以上,并且招收少部分女生。

三成本科生工作与专业不对口

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对全国已就业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29%的本科毕业生和39%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调查总结了11个学科门类的工作与专业对口率,其中哲学类对口率最低,仅为32%,医学对口率最高,达到90%。

调查发现,医学、工学等专业对口率较高,主要是因为与这些专业相关的工作专业性较强,毕业生具有专业技能在求职时更具优势,同时较高的专业门槛也导致其他专业毕业生涉足这些领域的难度较大。

反观哲学、法学等专业对口率较低的学科门类,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相对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容易适应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另一方面这些专业的就业环境不够理想,或者是就业面过窄(如哲学),或者是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状况太严重(如法学),迫使更多毕业生不得不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

从调查结果还可看到,从事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的毕业生们在求职时花费通常会稍高。但是,不论从事的工作与专业有关或者无关,两组人群取得的报酬和工作能力满意度不相上下。也就是说,是否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对毕业生的收入不造成直接影响。

湖北16所高校组建师范联盟

华中师大、湖北师院等16所在鄂高等师范院校在华中师大成立“湖北高校师范教育联盟”,这是湖北省高校首次对师范生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整合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