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教育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一、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与现状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6]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美术研究,2001(1).

数字化技术范文2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gital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es its work flow, and finally,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in the cadastral survey.

Keywords: digital;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P6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具有人力及物力资源消耗少、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精度高、数据量丰富、成图美观、易于修改等优点,且存储形式为计算机存储的矢量图,便于利用、管理和共享。因此,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可以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

1 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的特点及分类

1.1 数字化测绘的优越性

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它改变和弥补了传统测绘方法中线条、符号、数字和文字等信息揉杂在一起,必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能读懂的缺陷。通过计算机摸拟,可以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分层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一目了然。

1.1.2 通过对数字化测绘各种技术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此外,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缩放、拼接以满足不同用户更为广泛的需求。

1.1.3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测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被大大提升,数字化测绘的应用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如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和城市道路网的设计等就可以利用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成果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规划与设计,还可以方便地进行许多方案的设计与比选,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

1.1.4 数字化测绘还能通过计算机的储存与管理来实现即时打印服务,其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非常方便与快捷,而且经济实惠。

1.2 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的分类

目前,数字化测绘已成为绘制大比例尺地籍图或地形图及其他专业图的主要途径。其又可以分为野外数字化地籍图测绘和对原有地籍图进行室内数字化两种类型。

1.2.1 野外数字化地籍图测绘就是通过专业设备和数字化成图软件,在测区作业现场进行全解析法测绘,最终得到数字化地籍图成果。其具有地籍图现实性强、信息完整度和精度高等优点,但投入的软硬件设备都比较高昂,成本较高。

1.2.2 将已有地籍图在室内进行数字化就是利用专业软件,将其转换成数字化测绘成果。这种方式优势在于投入比较少,数字化成图周期也较短,但缺点在于地籍图的现实性较差,信息完整度和精度也比较差,最多只能维持原图的表示精度。

2 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作业流程

地籍测绘作业流程是否科学,不仅关系到地籍测绘工程的进度、数据的安全性,还会对最终成果的质量和精度产生影响,以下对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主要流程进行介绍。

2.1 外业作业

2.1.1 控制测量。控制测量一般采用由 GPS 接收机和随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定位方式为静态、快速动态定位。点位一般选在空旷地带或道路主干道旁,这是为了方便利用实时动态GPS(RTK)、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部点的测量。此外,要注意点位应远离微波站、强功率电台、变电所、电视发射台、高压电线等。

2.1.2 碎部(界址点坐标)测量。采用 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测图,将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包括四至名称、房屋层数、房屋结构、房屋权属、院落门牌号、街坊等),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在进行界址点测量之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对测图范围内的所有界址点要进行分析和统计,一般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十分隐蔽的死角,只能借助与其他点、线之间的几何关系来确定其位置。有时界址点之间的距离难以量取实际距离,而我们能看得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具有免棱镜功能的全站仪进行测绘,这样克服了人无法到达且无法司镜的问题。

第二种类型,界址点位于开阔地带,或位于一般建筑物的房角或墙角处,或在较容易到达顶部的高大建筑一角的地方。这类界址点和碎部点应用RTK技术(实时动态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测量。

第三种类型,当建筑物层数较高且不宜到达顶部或较为隐蔽的界址点和碎部点,则首先利用 RTK 测设一组图根点,然后再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RTK接收机接收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部点测量。

2.2 内业编绘

每天外业结束后,应及时把电子手簿中的数据传送到微机中,利用大比例尺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在编辑过程中,绘图员应对草图中的标注和微机中的标注进行校核以保证准确无误。连图过程中需对地物编码准确应用,应随时进行检查,并在后期到实地进行查图和补测。经实地校核的地籍图绘成后,组成两人一组的作业组,带着作业原图和调查成果,走家串户,一宗地一宗地的进行核实,做到实地、调查表、地籍图三对照。

2.3 面积分类统计

地籍测量最繁琐、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按分幅控制、逐宗汇总来进行面积分类统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面积量算也摆脱了传统的方法,可以在微机内进行,并且有较高的精度。尽管如此,在面积量算时仍应按照由高级控制到低级,再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汇总,也就是说应由测区到街道、由街道到街坊、由街坊到宗地,然后再倒过来逐级汇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精度和准确性。

3 应用实例分析

受某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委托,对某规划中的工业园区进1:500 数字化地籍测量,测量面积约为14km2,经过宗地权属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完成了地籍调查和地籍测绘任务,并建立了该工业园区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整个地籍测量成果已通过验收。

3.1 测区概况和设备

调查及测区面积为14km2,测区地势较为平坦,地面平均高程约为 6.5m。测区内用地类型错综复杂,有住宅、工业、商业、行政事业用地等,交通较拥挤,小巷多,通视条件差,地籍测量难度大。采用的仪器有:Leica 公司生产的 GPS1230 接收机和随机数据处理软件4 台;Topcon 全站仪 5 台;南方测图软件 CASS8.0 一套;惠普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各 5 台及相关的通讯设备。

3.2 作业实施过程

3.2.1 控制测量。控制测量采用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 4 台GPS 接收机和随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定位方式为快速静态定位。以测区附近的 20 个 D 级 GPS 控制点作为本次控制测量的起算点,在约14km2的测区内均匀布设了140个 F 级 GPS 控制点,其平均了密度为10/km2个 F 级以上的控制点。为方便利用实时动态 GPS(RTK)、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步点测量,点位一般选在高层建筑物上或主干道路旁,所有点位均做到稳固可靠、便于到达、使用方便和可长期保存。内业计算为采用随机软件严密平差,并将其平差值直接建立控制点数据文件,以备测图与绘图之用。

3.2.2 碎部测量。本测区利用增城市 2004 年摄制的正射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为了注记必要的数据和信息,出图时影像图的色调要偏淡一些,这样可以使外业效率大大提高。

3.2.3 内业数据处理。晚上利用全站仪通讯软件把数据下载到计算机;通过编辑将数据存为 *.dat 格式,在计算机上用 CASS8.0 成图软件展绘碎部点,结合白天所画草图和预设编码进行初步成图,以检查所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做到当天的图当天绘完,以免事后遗忘,影响成图的准确性或返工重测,并为图形编辑做好准备。

3.2.4 数字地籍图编辑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通过内业检查全面审核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如注记房屋的层数与结构、单位名称、道路、河流的名称等。确定无误后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这一步是质量控制的

关键所在,工作尽量做到细致、耐心。如果发现错漏,则应立即补改。此时由流水编号以后的界址点坐标数据文件,生成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汇总表、正式地籍图,主要给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审查完毕后,作为编辑宗地图及地籍图的基础资料。最后,利用南方公司的CASS8.0 地形、地籍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成图的工作。

4 结束语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精度越来越高,在工程实践中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除了大大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必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覃其进.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图测绘中的应用与建议[J].广西经贸,2001,5:39-41.

数字化技术范文3

关键词:数字化测图;优点;数据处理;精度;

中图分类号:P23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数字化测图技术给测量工作带来极大的变化, 它能提高成图的质量及速度, 减轻劳动强度, 其图形产品具有现势性和开发性的特点正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使地形图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同时数字化地形图更是建立GIS 地理信息系统最基础的资料、是测绘技术变革的重要标志。

1.地形图比例尺

地形图比例尺是指地形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比例尺用分母为整数,分子为1的分数表示。设图上任意两点距离为d,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离为D。则该图比例尺为:一般写成1:M 的形式。式中,分母M 越大,值越小,则比例尺就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

按照正常的分辨能力,人眼在图上能分辨出的最小距离为0.1mm。因此,绘图或者实地测绘时,最多只能达到图上0.1mm 的精度。 我们把图纸上。1mm 长度所代表的实际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例如要测绘1:1000的地形图,其比例尺精度为0.1m,根据比例尺精度的定义可知,实际测图时,距离精度只要达到0.1m 就足够了。因为若测得再精细,图上也是表示不出来的。 又如工程设计中,为了能反映地面上0.1m 的精度,所选地形图的比例尺就不能小于1:1000。(表1)

表1 地形图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精度愈高,其表示的地形地貌就愈详细,精度亦愈高,但其测绘工作量因此会成倍地增加。所以,采用何种比例尺,应根据实际的工程需要而定。

2. 数字化测图

数字化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简称DSM)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件、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将采集的各种有关的地物和地貌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数据接口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计算机图形输出设备绘出地形图或各类专题地图。(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数字化测图工作流程

与传统的测图方法相比,数字化测图有如下优点:

(1)自动化程度高。自动记录、解算、处理和成图,效率高、劳动强度小,错误几率小,图面规范、美观。

(2)精度高。因为它是用全站仪或RTK 来记录关键点坐标,故其能直接体现外业测量精度,且应用时无精度损失。

(3)现实性强。对已经测绘完成的数字化地形图可据地貌地物的变化情况及时补测与更新。

(4)适应性强。不固定比例尺,可根据需要在绘图软件上调绘出各种比例尺的数字化地形图。

(5)以数据代码反应各类地理属性特征,以磁盘、光盘等为信息载体,便于传输和共享。

3.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

目前,测绘单位运用最多的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方法是全野外数据采集成图法。一般分为外业数据采集并绘制草图和内业数据处理与成图两个工作程序。

3.1 外业数据采集包括控制测量和地形特征点(碎部点)采集

3.1.1 控制测量一般本着用户使用方便、利于保护的思想,所选点位应避开高大建筑、视野开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障碍物高度角小于15°,通视良好,相邻点至少有两点相互通视,且要求地基稳定。选好的点位应使用双频静态接收机施测(标称精度应≥5mm+2×10D),同步静态相对定位,每点观测时段数≥2,观测时段长度>60min,及时进行数据传输和基线处理。外业全部结束后,采用GPS 后差分数据处理软件对各基线进行基线预处理,进行约束平差,求出各GPS 控制点的平面坐标。精度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的规定。 各GPS 控制点的高程数据要用三等或四等水准联测,观测时采用往返观测,利用电子水准仪或电子手簿实地记录,尽可能减少观测记录的中间环节。资料记录真实可靠,很大程度避免了常规手工记录所造成的差、错、漏。用平差软件计算平差,实施整网平差计算,求出各GPS 控制点的高程值。

3.1.2 地形特征点(碎部点)采集的常用方法有:

(1)GPS 法,即通过GPS 接受机进行野外数据信息采集;

(2)航测法,即通过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手段采集地形点的信息数据;

(3)大地测量仪器法,即通过RTK、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大地测量仪器实现野外数据采集。目前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主要使用全站仪与RTK 采集野外数据。

建筑物密集、GPS信号易受干扰的地段多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建筑物稀少、地势变化较大且GPS信号较好的地段多采用RTK 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应对测区进行图根点的加密,图根点加密,可采用“辐射法”和“一步测量法”。辐射法就是在某一通视良好的等级控制上,按全圆方向观测方式一次测定几个图根点,无须平差计算便可直接测出坐标。 一步测量法就是将图根导线与碎部测量同时作业,即在一个测站上,先测导线的数据,接着就测碎部点。这是一种少安置一轮仪器、少跑一轮路,大大提高外业工作效率的测量方法。

全站仪法一般需要1名观测员、2名跑尺员和1名绘草图员,也可以不用绘草图人员,每组只需1名观测员和几名跑尺员,观测员仅负责仪器操作,跑尺员负责现场跑点和画草图,内业绘图由跑尺员完成,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提高室内绘图效率,又可以减少一名组员,同时画多名跑尺员的草图容易出现错误。 全站仪作业员进入测区后各司其职。观测员、绘草图员、跑尺员要密切配合、并勤于联系。一般来讲,施测的第一点选在某已知点上(全站仪中要事先输入)。测后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检查:已知点、定向点的点号是否正确;坐标是否正确;所调用于检查的已知点的点号、坐标是否有误;仪器、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等。绘草图时必须把所测点的属性显示出来。草图的绘制要遵循清晰、易读、相对位置准确、比例一致的原则。在野外采集时,能测到的点要尽量测到,实在测不到的点可利用皮尺或钢尺量距,利用内业绘图软件的间接量算功能生成这些点的坐标。在一个测站上所有的碎部点测完后,还要找一个已知点重测,以检查施测过程中是否存在因误操作、仪器碰动或出故障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检查确定无误后,才能关机、搬站,到下一测站进行施测。

3.2 内业数据处理与成图

在野外数据采集工完毕后,要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与成图工作。有的测绘单位采用内外业一体工作方法,既白天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晚上即处理当天的数据,如处理不完则留在全部外业工作完毕后在集中处理内业;也有的测绘单位采取专职外业和专职内业的工作方式。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内业工作一般应首先将存储在全站仪或RTK 中的野外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其满足各类内业成图软件的格式需求。处理数据后打开内业成图软件,把处理好的数据展点号到软件的操作界面,然后对照草图先绘制房屋、道路等地物,绘制完地物后利用野外数据的高程信息绘制等高线。最后对已绘制好的地形图进行修饰语分幅,现在有些地区的数字化地形图为了使用方便不需要分幅,对于这类情况要根据用户要求而定。

4. 数字化测图精度分析

数字化测图已成为今后地形图的主要生产方式,数字化地形图是以数字形式贮存的,即以数字坐标表示地物和地貌点的空间位置,以数字代码表示地形符号、说明注记和地理名称注记。面对高度自动化的数字地图与成图过程,如何结合实际分析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精度,是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以1∶500 数字化测图为例分析地物点精度,以大体了解和完善数字测图质量。

4.1 平面精度

①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实地±5cm(图上±0。1mm)。

②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应≤±10cm。

③极坐标法测定的碎部点数占总点数的比例应大于80%,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数据采集时,每个测站上除了观测一个后视已知点作为起始方向外,还须观测另一已知点作为方向和距离的检查值。

④极坐标法测定的地物点,角度施测半测回,距离单次测定,2c 值不得大于20″,i 值不得大于26″。

4.2 高程精度

数字化技术范文4

一、以数字化的海量资源激活生命,打造开放的课堂

在互联网+时代,各渠道信息量急剧增长,课堂中教师不仅要熟练调用课本上的资源,还应该站在互联网的角度,让学生收获更多、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丰富的资源库中学到更加丰厚的知识,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一个开放的、自主的,适合个性发展的课堂。

案例呈现:

第一板块:听金曲猜歌名,心中的骄傲唱出来。

1.依次播放歌曲:学生通过抢答器完成竞猜。

2.创设穿越时空历史飞船的情境,妙趣横生揭课题。

第四板块:祖先智慧大集锦,心中的骄傲赞出来。

1.学生利用数字化相应平台,用最快的速度将发明物与相应人物连线对对碰。

2.出示抢答题。

利用数字化抢答软件活跃课堂气氛,第一次是抢答竞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入课的热情泛起小小的,第二次是课堂新授巩固环节,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有效拓展学生在课外进一步了解“祖先智慧”的学习空间。教师合理利用适合思品课程教学的小软件,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影音资料中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构建资源丰富、生动有趣的新型课堂。

二、以数字化的交互技术体验生命,创造生活的课堂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必须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互勾连,创设符合课堂内容的知识情境,充分与学生的自主感知相结合,与儿童的已有经验相结合,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在心理上接纳知识,进而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数字化的交互手段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案例呈现:

第二板块:书写体验大PK,心中的骄傲写出来。

1.学生借助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2.小组初体验合作:

(1)每个小组利用不同材质的“书写板”完成一句古诗的书写。

(2)书写后交流:和在“纸”上书写的感觉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同时进行视频录像。

3.出示造纸的原材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请学生分析造纸术被广泛传播运用的关键因素。

4.揭示造纸术传播的路线图。

5.小结:纸为传递世界的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三板块:印刷指南火药,心中的骄傲展出来。

1.印刷术的背景知识介绍,了解“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2.板演“活字印刷术”,利用单字模“我、是、中、国、人、爱、华”,自由组合,在黑板上引出各种不同的词汇和句子。

3.谁是大赢家?(视频对比播放)课前录制视频:

(1)事先准备若干印章、纸、笔、墨水。

(2)分别录制视频。(计时1分钟,同一句话,一个人印刷,另一个人抄写)

(3)比一比:十分钟过后,谁会赢,为什么?(巧用数字化平台的投票器进行当堂表决)

4.翻看书上有关印刷术的部分,交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5.情境创设:我想对祖先说……

6.小组探究式合作学习:选择其中一项发明,制订研究方案,并通过查阅、整合相关资料,进行针对性的了解和汇报。

本课第三个环节通过亲身体验在不同材质上书写,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感悟纸的优越性,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体验书写的视频,汇报时当堂播放。此处利用录像的形式结合汇报,能让所有学生对每一小组书写情况的视觉体验更加直观、更加真实,大大提高了体验效率。“四大发明”是物化的依托,是抽象的聚焦,隐藏其背后的是一N“爱敬祖先”“热爱祖国”的情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设计制订研究方案,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整合,并进行针对性的了解与汇报,将这份埋藏在孩子们心间的敬畏与景仰变成具象的体验。

三、以数字化的交流方式尊重生命,营造和谐的课堂

数字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思维的方式,也必将引领思品课堂走进一个全新的时代。新形势下的思品课堂应该以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辅助手段,利用学校数字化平台等,突破学科、书本、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与传统思品课堂相融合并促进创新。

案例呈现:

第五板块:中华儿女中华情,心中的骄傲传承开。

1.诗歌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节选)

2.插入《今天,我可以这样爱国》的视频,提升情感:“敬祖先,爱祖国”,我们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打开博爱教育集团的微信,把“常州市十佳小院士”博爱集团四(4)班王欣恬事迹简单介绍给学生。

参考文献:

数字化技术范文5

中国海油在“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分3个阶段推进实现“数字海油”的建设:第1阶段深化ERP应用,启动数字油田、数字工厂的试点工作;第2阶段拓展并全面建设中国海油商业智能和集成协同平台,同时在试点数字工厂的基础上开始数字管网、数字金融等的建设;第3阶段要基本实现数字海油的建设愿景。为响应中国海油建设数字工厂、数字管网的规划设想,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同步以数字工厂、数字管网应用技术研究为起点,开展天然气管道、液化天然气场站数字化试点工作。试点完成后,拓展并深化应用,全面开展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数字化工作,包括液化天然气发电厂、液化厂、加气加注站点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

1.1数字化管道技术建设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的“数字气电”从研究数字化管道技术开始,自2007年起开展了中国海油液化天然气管网及接收场站的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了数字站线的建设原则与实施策略、总体框架、功能需求与数据需求、应用系统建设、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等(图1)。其中,数据采集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道专业数据及管道周边环境数据的采集,涵盖天然气管道从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到停役的全生命周期;应用系统的建设包括管道数据库管理系统、管道地理信息系统、巡线与线路管理系统、第三方施工管理系统、隐患管理系统、阴保与腐蚀监测系统、地质灾害管理系统、缺陷管理系统、维修维护管理系统、应急信息管理系统、接口集成等。

1.2数字化管网与场站可视化管理    

油气管道大多位于地下,被地面与建构筑物所覆盖,二位图形无法表现管道之间的空间关系。数字化管网、场站的可视化系统是在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可视化开发语言进行的集成式二次开发,合理建立有效的三维管道数据库是可视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保障。    

在中国海油大力推动中下游企业三维应急信息展示平台建设的要求下,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开展了两期数字化管网与场站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涵盖天然气液化、LNG接收站、管道运输、发电、LNG液态分销、加气加注等板块。该信息系统建设内容包括三维数字场站信息平台、气象预报系统、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生产人员动态管理系统、槽车动态监控系统、LNG船舶动态监控系统、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可以实现管道管理的查询与分析,如实现从图形到属性或从属性到图形的查询。

数字化技术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 土地工程 土地勘测技术

前言:

土地界线测量是指采集、传输、使用,以提供各类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边界标记的位置确定的领域划分,标定土地边界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及土地面积计算,为土地管理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工作提供测绘技术成果。

一、数字应用的关键技术与土地工程勘测

1.1土地工程数字建模的方法

目前使用的主要的表面模型,表面模型(也被称为数字表面模型)早期的历史,其主要内容是外表面表达的准确的工程地质体表示均匀地质建模方法,是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工程建模的建模方法。数据源的表面模型在一系列的测量得到的离散数据点的几何特征,包括测量特征点数据和属性数据,然后使用这些数据来解释地质界面的重建结果。可以抽象为按照一系列的点连接形成一个网格,然后确定地质体的空间属性的一些规则的属性,用许多方法来表示表面,包括数学建模方法和模型图,本文的重点是一个图形化的建模方法。普通法是边界表示模型的网格方法、轮廓的方法、不规则的网格方法,一种方法是选择不规则网格的原理图符号模型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实际计算中计算机和人工的所需要的时间。

不规则网格(TIN)是该地区的区域内的一个有限数量的点分为网络连接的三角形。任何一点在三角形的顶点,如果没有顶点,该点的值通常是由在侧边的线性插值得到(在三角高程的三个顶点的两个顶点),所以是一种分段线性模型的三维空间,但在整个区域的连续可微的。有很多种表达方式的拓扑结构,它使用一个简单的记录是:对每个三角形的边和节点,相应的记录,记录两个,由三个三角点记录指向它的三指针,并且有四的记录指针字段包含两个指针到相邻的三角形和两个点记录指针记录;可以直接记录在每个三角形的顶点和相邻的。每个节点包括存储领域的×3坐标值,Y,Z坐标。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是:一个三角形的给定的查询和三个顶点的属性是相邻的三角形是用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它是在计算沿线地形剖面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当然,其他的变化可以增加该结构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某些特殊的操作效率。

1.2土地工程勘测的数字数据库系统

地理基于GIS的主要方面相关的调查数据和地质工程非空间数据,包括数据源:

(1)从这些数据的基础地理数据:

自然区划图。

这些数字反映的地理区域研究部,河流,道路,住宅区,山区,公共设施及其他自然地理信息。

地形图。

这些数字反映了自然景观的研究领域是如此。

(2)从岩土工程勘察数据:

工程地质研究的区域数据。

经过筛选,勘探点的处理包括所有的地理,环境,地球信息,物理和机械性能,包括:

所有类型的建筑工地,如液化,液化指数,特征周期,地层时代信息,沉积相。

二、RTK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土地调查和土地管理近年逐渐形成了重要国土工程工作基础。土地调查是基于土地征用、出让、转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对项目区的范围,再加上陆地边界点的位置测量、绘制的技术服务,为土地利用的土地面积计算服务。它是用地审批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用地审查的有力的保障和土地批准使用的合理、准确、系统,是实行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保护制度保障体系的技术基础。传统的测量方法和土地勘测了很多不足之处,以产业,行业,包括实地调查和土地测量工作。土地测量是在土地调查工作以外的行业划分的重要一步,土地测量的精密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调查和土地划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确切位置。土地测量和现场测量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平面控制测量,放样,确定界址点,界址点测量,实施仪器测量。目前,仪器测量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测量单位。常用的方法是在极坐标法和前方交会方法。

土地调查是基于土地征收、征用、转移、转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土地利用领域,范围定义,边界位置的确定,土地面积的土地使用映射计算,是土地资源和地籍管理科学和精准的技术服务的实现。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快速发展,RTK技术的日益成熟,已在测绘界广泛应用。RTK测量技术,由于其精度高,实时性和效率,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划分。对RTK技术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使用,对两个GPS接收机和接收卫星信号,一个放置在一个已知坐标点为基础,其它的是移动站。在操作中,RTK模式,由发射数据的观测联系在一起,协调信息站到移动站的基站。移动站不仅通过从基站数据链路接收数据,但还收集GPS数据和实时处理系统的观测误差范围内,误差范围结果用毫米计,历时不到一秒钟。

RTK实时动态测量系统(RTK),是GPS测量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在GPS测量技术的突破相结合。 RTK测量技术为基于实时差载波相位测量的GPS测量技术。其基本思想是:设置在所述基站的GPS接收机的GPS卫星可见性,要不断观察,并通过观察数据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传输到用户站。在同时使用该站的用户的GPS接收器接收的接收台的GPS卫星信号接收装置,实现数据无线传输,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实时三维坐标计算的未知量,并模糊显示用户站的程度。通过实时监测的定位结果,能够收到基站和用户站的观测数据来计算结果,实时的测量结果是成功的,从而减少了冗余的测量结果,缩短观察时间。 RTK测量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基站和移动站接收台的无线电发送设备,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

三、新型数字化土地勘测技术应用研究

数字化土地勘测技术项目的执行时间和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评估和潜在的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应用分析,通过对形成土地资源集成示范的观测和研究,新的数字技术是土地调查和土地动态监测的技术支持、过程、方法,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建立数字化系统的土地资源勘测技术,监测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数字土地勘测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该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3.1获得遥感不同分辨率的数据,根据国家标准和不同的土地利用/特性的不同尺度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的诊断标准;目前该技术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测绘与成图。

3.2确定土地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关系,并研究确定高光谱反射特征利用光谱技术可以监测耕地,林地,草地,水资源,湿地和其他地方,如土地利用/覆盖指数和综合监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土地质量监测;

3.3检测土地沙化状况,建立土壤侵蚀、盐碱化、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肥力下降综合监测指标,解决土地污染、土地退化问题;

3.4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使用和其他遥感信息源,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SOC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建立反演模型监测耕地质量指标体系,以及土地质量监测;

3.5预处理和光谱成像光谱仪数据重建。在分析中,把握谱特征和指标的变化,基于成像光谱仪数据处理算法和土地资源信息提取方法;

3.6根据国家“3S”技术,地区,县,不同规模的乡镇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技术和方法,系统。

3.7完成“全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基于遥感数据”,“基于TM / ETM +数据的荒漠化信息提取技术”,“多光谱遥感数据的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要求”“土地退化映射,高光谱数据的研究”等一系列研究报告;

3.8基于TM / ETM遥感、正射遥感两个阶段,是现场集成的土地利用正射影像图的基础上建立土地利用和土地退化的结果数据。

结论:

综上所述,静态和动态的数字化土地勘测系统的发展,是一个高效率地监测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状况的科学方法,采用这种数字化土地勘测技术方法和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保证土地的健康发展,对国土资源监管和利用可以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雯 关于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12-09

[2]周志宇 谈谈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流程和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01.09

[3]黄圣恩 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应用探讨[J] 建筑文苑 201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