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档案管理工作计划

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加强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我局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我局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二、目的

切实增强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力度,逐步完善档案管理配套建设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顺利实施。

三、主要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对档案目标管理活动的领导。

我局档案是我局在财务管理、党政管理和其他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声像等各种形式与载体的文件材料的总和,是维护真实面貌的历史记录,是我局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管理我局的重要基础。我局配备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制订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实施计划,确保在今年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2、加强硬件建设

安装遮光窗帘、添置档案柜、除湿设备、温湿度计、灭火器。保持档案库房清洁、宽敞、明亮、通风,并达到防盗、

防光、防尘、防潮、防鼠、防火、防腐、防高温等八防要求。

3、规范操作程序,依法科学管理

(1)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

为防止文件在阅办过程中遗失,当文件送达承办人时,请承办人签字,共同承担文件及时、完整归档的责任。对一些特别重要的文件采取先复印,再把复印件送交承办人的办法,然后由档案责任人负责查收交档案室存档。在交接过程中,全面清理资料,对散落在个人手头的资料由股室档案责任人负责,追缴资料,确保档案的收集既齐全又完整,避免资料的遗失。

(2)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案。

将档案分为文书档案、音像电子档案、实物档案几大类。将文书档案按年度-类目-级别-保管期限进行分类,以不同期限按党群类、行政事务类、财务类等进行排列,根据分类方案和保管期限类,切实做好平时的立卷工作。

(3)认真做好日常的档案管理。

各类档案、资料按类别整齐地存放在不同的档案柜内。按要求建立健全宗卷、档案交接登记薄、销毁登记簿、资料定期检查登记簿、档案利用效果登记簿、档案移交统计等多种台帐。

(4)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档案管理人员要参加教育局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平时的工作要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

四、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1.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推进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让档案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2.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档案是一个国家文献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信息系统的基础。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有利于发挥信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比如,传统的纸质档案局限于记录文字、图形等信息,而现代化的手段能够使档案以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3.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的管理和操作手段,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合理配置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数字化、系统化,拓展了档案的服务范围。同时,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档案分类、查找、传输等方面优势明显,大大提高了档案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的能力,促进了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当前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认识需要加强

当前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认识主要存在三种误区:一是部分县级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意识薄弱,认为档案管理现代化没有必要。这部分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在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认为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足以应对档案管理事务,因此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存在抵触情绪。二是不少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管理现代化等同于购置计算机、刻录机、微缩机等现代档案管理设备;而且在档案设备使用过程中,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不会使用这些设备,造成设备闲置浪费。三是一些档案管理单位不够重视档案管理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问题上工作不到位。随着现代档案管理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涉及知识领域日益多元化,受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知识的局限,在相关培训跟不上档案管理现代化对人员知识技能的要求时,档案管理人员就难以利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档案资源共享度不高

档案信息资源是国家基本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否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是档案及档案管理工作主动适应新常态的重要举措。然而, 各级各类档案馆(室) 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工作量大,而且专项经费缺口也大, 导致馆存量档案在信息化工作中举步维艰,馆增量档案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

3.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相关标准有待改进

档案管理涉及的相关标准滞后、不统一,客观上影响了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一是档案管理相关技术标准滞后。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日益发展和运用,现行的档案整理、著录标准、分类方法及有关规定,没能及时跟上现代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当前云计算、云存储等不断被应用于档案管理领域,而档案管理对有关云计算、云存储的技术标准及规定并没有及时制定出台。三是档案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欠缺。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档案管理部门业务基础不强,案卷质量较差,存在各类档案著录细则不一致,以及立卷、编目等规范不统一的情况,影响了档案管理效率。

三、县级档案局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有机结合

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内容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计算机作为全新的信息载体,能在磁盘和硬盘中建立电子信息档案,代替传统的纸质档案。此外,计算机还具有运算速度快、查找能力强、储存空间大等多项优点,因此,使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能显著提高档案工作的工作效率。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后,还能创建全面、综合、快速、有效的档案信息网络体系。通过档案信息网络体系能将档案信息资源上传至县级档案局官方网站,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查阅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如此一来,不但为县级市民提供了便利,还能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进而促进县级地区的经济发展。

2.培养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

现代化的档案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还应该不断学习其他相关的先进知识和先进成果,使自身能力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全面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是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能力,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业务能力较强,工作人员要将自己树立为“活档案”,才能更好地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第三,掌握专业的知识,由于档案工作中设计专业知识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因此要求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3.完善档案管理现代化标准

推进档案管理标准的现代化有助于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迈上新台阶。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基础与前提,档案管理标准的更新要求档案管理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以及管理人员理念的更新。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档案信息的利用与共享更加便利化,利用网络进行档案信息的传输与利用过程中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这就要求不断建立完善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标准,根据标准进行针对性的档案管理改革建设,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深入可持续发展。

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传统会计档案的内涵和外沿均发生了变化,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才能管理好会计档案;同时管理好电算档案,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信息系统在单位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众所周知,传统的会计档案主要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现在财务人员采用无纸化办公形式,所有日常工作均在计算机上完成,会计信息的管理有以下一些显着特点:

    第一,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更广泛的内涵。表现突出的是存储的范围和领域扩大了。它不仅保留了传统意义上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而且还新增了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存储介质上的会计数据。

    第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存贮和调用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以使用。

    第三,会计电算化档案具有多形式的载体。不仅包含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资料信息载体纸张,更主要的是磁盘、光盘、存储芯片。

    第四,会计电算化档案具有易遭破坏,难留痕迹的特点,同时他们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

    第五,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随着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的升级,新软件对原会计档案的兼容应于考虑,即会计电算化档案更需要科学地管理。

    二、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输出、管理与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输出。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输出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打印拷贝存储到存储介质上,从而形成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平时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会计凭证、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并把打印的活页账装订成册。总账及一般账簿可按年打印。年末应把完整的账套数据备份出来,存入光盘或磁盘。另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财务软件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类型;财务软件的系统名称、版本号;财务软件的销售与维护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与联系人以及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相配套的各种说明书及使用手册。

    第二,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采用双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在每份备份上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数据文件容量、版本型号,并贴上写保护字样,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建筑物。并选择远离磁场、防火、防潮、防尘的场所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如每半年复制一次,且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此外,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因为在不同版本软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其会计数据的结构有可能不同,这就有可能产生用现在的高版本软件不能查阅调阅原会计档案或者产生某些预料外的错误。因此,建议在系统管理员配合下,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原备份账套外还应保存其升级后的会计账套,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一是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账套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二是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可以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也可对原版本会计账套进行升级,但这会受软件功能设计的限制,不能保证完全成功。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整理与再利用

    电算化会计档案通过整理有着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整理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历史会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并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企业或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另外还可以得出本单位、本部门、甚至某一地区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使决策者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为规范,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还可以利用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数据设计出一些有利于管理与决策的数据模型,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再利用。

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档案;图书;现代化管理;收集;整理;著录;检索

现代化管理早已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我们学校的档案、图书管理也要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尽快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众所周知,现代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庞大复杂信息与数据,首要特征就是要求输入计算机的各项原始数据信息必须是准确和科学的。所以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好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前处理性质的基础工作使其充分满足计算机工作技术要求。

然而,我们学校的档案、图书管理和我们国家的档案管理一样,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改进。

基础档案管理存在的尚不能迅速适应计算机管理要求的问题与不足,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一卷多册现象较多;二是案卷标题不规范,有标题但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四是许多案卷内目录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五是许多案卷未标页码,如果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六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七是案卷厚薄不一,有的一、二页纸一文一卷、有的五六百页纸一类一卷。从以上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档案、图书目前还未具备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充分条件,需要尽快地、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1、全方面普查图书、案卷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那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的重复与低效率状况。

2、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

3、结合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直接影响输入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前期重要基础工作。以国家的总体规定为原则,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自己图书和案卷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从目前情况来看,已经起到了提高基础工作水平的作用,并对我们实行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

4、统一分类号,确保检索到全部内容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在分类过程中,我们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然后,再根据每一文件具体特征辅以关键词标识加以区分。而且,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还要做到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5、规范题目名称,确保检索准确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的是能检索到全部内容,而题目名称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准确率。可是仅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必须同时保证查准,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规范题名要掌握的原则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如“佳木斯市计划委员会”简称为“市计委”,“佳木斯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为市“计生委”,而不能都简称为“市计委”。

我们结合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就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就删除多余的赘词。文件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我们就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就写“报告”等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

以上完善的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项措施,为档案管理工作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最基础的准备。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由于档案、图书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为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在著录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图书、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卷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提高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既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分门别类

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现代化探析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工作顺应时展的需要。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利用人工对档案实体进行精细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日益普及,政务公开全面推行,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档案管理方法弊端已凸显。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步伐,适应时代需要,成为现代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档案部门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档案部门既要为政府各项工作提供基础服务支撑,又要成为党和政府连结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服务社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社区建设等各个方面,发挥服务效能。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档案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档案工作的外部条件和内部需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档案管理现代化无疑是奠定档案事业基础性地位、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促进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的转变,有利于新一代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协调、有序发展。

近几年,档案管理工作开始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从整体情况看,档案工作本身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案卷标题不规范

有的案卷有标题,但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有的案卷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案卷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一卷多册;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许多案卷未标页码,如果在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

(二)档案利用主体受到限制

长期以来,档案利用主要是为各级领导决策、为机关各部门工作参考服务,而为科研服务则相对较弱。由于受到某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档案制度的制约,一些档案利用主体的正当利用要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或者需要办理大量复杂繁琐的手续才能得以实现,从而大大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三)馆藏档案门类不全,档案利用效率受到限制

据调查,目前不少档案馆馆藏门类不全,内容单一,主要以党政、科研、财会类档案居多,其他档案门类不全,数量有限。例如,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严重匮乏,特色档案寥寥无几,这就使档案利用面变得非常狭窄,不能满足各个层次档案利用主体的需求,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四)档案开发利用受到限制

以往的档案查阅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档案管理人员经常会遇到查询人员对档案的形成时间、题目弄不清楚的情况,查阅起来特别困难,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目前多数档案利用方式基本上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虽然档案馆已普遍配备了计算机,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的录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

(一)全面普查案卷,去粗取精

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是普查案卷,去粗取精。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二)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也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三)结合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1986年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档案规范著录应该以《档案著录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

(四)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我们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在分类的过程中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应尽量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前后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五)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但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须同时保证查准。而题名准确可以保证检索的查准率。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我们认为规范题名应掌握的原则与要点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我们纠正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则要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则删除多余的贺词。还要统—文种,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所以我们便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则写“报告”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的实质作用。

三、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

面对当今社会电子档案文件数量急剧增加,网上利用档案文件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档案事业发展的需求,应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档案馆(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要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要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档案馆中存储的档案,纸制档案,照片底片档案,录音、录像(视频)档案等各种载体的档案和现行文件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即进行数字化档案馆馆藏建设。其次要分级次著录,既省时,省力,即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二个层次进行。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变化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相同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二)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数字档案馆最核心的问题是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应成为档案资料存储中心和档案资料处理中心。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快档案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检索利用服务质量。各部门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要尽量做到同时移交机读目录。

(三)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

有条件的档案馆应通过接收电子档案,对各种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等方法,积极建设相关的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尽快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是永无止境的,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建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不断探索新路,做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找准档案工作的切入点,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才能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据处理;规范化

前言

为了更好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建设,我们首先应从基础工作抓起,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才能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本文主要从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其工作中的不足予以补充和加强,借此不断提高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分析

就当前我国档案管理现状而言,我国档案馆以内容庞杂、数量繁多的卷宗为主,这样查阅资料极为困难:耗费时间长、时间跨度较大。由于长期处于封闭式档案管理状态,所以一直以来档案管理工作仅以保管不丢失为原则,另外各个时期档案整理规格、要求各不相同,因此造成了档案基础较差、计算机管理适应能力较差的现象。其中存在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未建立明确的档案档号、目录号,经常出现一卷多册的现象。

第二,未制定规范的案卷标题,标题基本要素缺乏或不能反映其主题内容,并且很多案卷没有标题的现象也是极为普遍的。

第三,由于案卷目录,因此许多未涵盖在案卷标题中的内容难以被检索到,且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第四,案卷中未标示页码的现象也极为普遍,若是使用中发生掉页和缺页也不易被发现。

第五,存在较为严重的组卷混乱的现象,有时按照职能部门的管辖权限组卷、有时按照时间或文种等组卷。

第六,卷宗厚薄差异较大,有的一两页纸一卷、也有几百页纸一卷的。综合性档案馆的建馆时间越长,档案积累也就越丰富,类似的问题也就越发严重。根据上述问题分析我国的综合性档案馆可发现,我国尚不具备建设计算机档案管理的条件,我们应逐渐加快档案基础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逐一解决上述问题。

2、采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档案工作方法、程序,提升档案

管理的基础水平

根据多年工作检验和科学的观念中可知,必须从工作程序和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来逐步提高我国的档案管理水平,我们今后也应严格遵循科学方法和规范的程序执行档案的整理的收集、整理和鉴定、著录以及保管等环节档案管理工作。

2.1实行案卷的全面普查,精益求精

进行案卷的全面普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档案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首要步骤。通常由于综合性档案馆长期未进行档案全面清查、移交单位对保管期限划分不准,因此常会有无查考价值和重份文件存在。我们要将这些无用文件剔出才能避免计算机管理低效率和重复现象的出现,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2.2案卷的重新组合、及其规范化

对于内容过于混杂和组卷过重的案卷,重新进行档案整理、组卷。尽可量的坚持将那些存在相互联系的文件组合起来,这是案卷重新组卷应坚持的原则。并且对于那些无案卷目录、页码、标题不清或无标题的案卷进行重新整理、填写,使卷宗更加规范。优化馆藏、实现对档案的科学化保管、进一步提升档案计算机管理利用效率。

2.3将著录工作与本馆实际相结合

为了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案卷著录比不可少,同时著录工作也是计算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将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信息和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它是档案管理重要的前期工作。我国1986年所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就是使著录工作规范的根本依据。在条件各不相同的档案馆自身条件的限制下、且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档案馆应按照相关《规则》来规范自身档案管理,并将其与自身实际情况和计算机技术管理要求相结合,制定出适宜本馆的著录细则。

2.4保障档案检索查全率、统一分类号

建立计算机档案检索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人们的档案检索需求,这也是实行计算机档案管理的优势。为了确保完整性的档案检索,我们应当根据我国的档案分类法制定出适宜的档案检索实施细则。加强档案分类过程中的校审力度,及时校验纠正档案分类人员错误。统一档案人员工作标准和认识,实现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2.5提高检索查准率、规范题名

只有完善档案分类号才能使检索查全率得到保证,进一步保证档案检索查全率。而单单依靠检索查全率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应保证检索查准率。所以必须在著录时进行档案的统一规范题名。而规范题名必须要抓住题名的要点和原则,也就是要避免出现文不对题、内容混淆以及计算机识别不清等情况的发生。例如将要题名的文种、事由和责任者等填写完整。若无完整的题名要素,就应将其补齐,而对于题名冗长的就应删除多余赘词。同时也应将影响检索准确率的文种统一文种。并利用计算机的独特功能将关键词项中的时间、地点和人名实行分别著录,为日后的检索工具的制作奠定基础。

3、加快现代化档案管理建设进程,做好数据准备

计算机的数据准备工作是档案基础工作中一项重要工程,而建馆历史悠久综合性档案馆,其馆藏较为丰富,案卷著录工作量较大、工作极为复杂。因此必要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且规范的工作方法及程序,避免因数据准备不足而造成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进程缓慢、计算机数据无法录入的现象。抓好档案管理著录“多”、“快”、“好”工作要点。

3.1明确工作重心

为了充分发挥档案对社会作用,使其为社会所用,这就是实施档案管理的目的之一,而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档案则可以有效提高档案利用率。在综合性档案馆中推进计算机管理则应按照卷宗内容价值大小、重要程度、开放程度和利用率的高低,对于那些社会利用率较高、核心档案实施优先整理。从而促进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利用率和计算机化进程。

3.2实施分级次著录整理

按照三个层次实施档案著录整理,对于一些查考价值不高或反映问题单一的档案实行著录整理,对组合级文件等实施分级著录。以准确完整的揭示档案特征和主题内容,节省档案管理工作人力、财力和时间。

3.3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利用原基础档案

档案基础好的案卷,只要在此基础上对案卷实施分门别类的管理、著录,并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案卷目录的直接录入、给予其统一分类号,从而减少档案著录的速度。

结束语

良好的档案管理基础,是建设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基础。只有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著录等基础性工作,才有建设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必要,才能更好的实现档案管理,充分发挥档案作用,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