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建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可持续建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可持续建筑

可持续建筑范文1

一、可持续建筑发展在我国现状

可持续建筑理念虽然在我国逐渐被人们重视,但是其理念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仍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大面积得到推广,并且关注的人也相对有限。1.建筑成本增加可持续建筑虽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够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美好愿望,但是与传统的建筑相比,成本也会大大增加。与传统建筑物相比,可持续建筑往往会借用绿色环保材料作为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往往技术先进且造价较高,这就意味着可持续建筑建筑材料成本会明显高于普通建筑成本。对于明显的成本差距造成的房价高昂而使大多数购房者望而却步。基于此状,投资商往往会因为利益驱使而选择传统建筑模式建造,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对于自然资源与绿色环保的建筑要求。这是由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期发展阶段的现实所决定的,也是由高昂的房价以及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的实情决定的。因此很多人虽然知道可持续建筑的种种优点,但还是会在成本的压力下选择传统的建筑模式,这就使得可持续建筑无法在我国广泛推行与认可。2.社会需求不足现代社会中,人们虽然知道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具有着明显的耐用性与安全性,但实质上很多人对可持续建筑的理论与实际的了解浮于表面,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建筑风潮与获得广泛接受,直接制约着可持续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与进程。具体表现在许多人了解可持续建筑材料,但是却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建筑材料、建筑环保材料的实际价格、怎么分辨购买的房产是否使用了环保材料,也正是由于人们对绿色建筑环保的模糊了解与认识不清,导致很多人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很多年纪较大的人对于可持续建筑的了解知之甚少,并且爱跟随大流进行房产购买。这样的现实情况导致了人们对于环保建筑的选择需求不足,因而很多房产商不会选择环保材料作为自己建筑的首选,以避免房源销路受阻。3.城乡差异明显可持续建筑在我国发展的另一重大问题就是城乡差距明显。对于很多城市居民来说,居民会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安全环保意识认知接受昂贵的可持续建筑,以响应国家和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实现绿色发展。但是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居民而言,更多关注的不是建筑的可持续性与环保的需求,而是建筑的实际价值与他们的承受能力。与城市建筑不同的是,农村建筑并不是由房产投资商建设的,很多时候,农村建筑是由农民自身承担与建造的。虽然,与城市建筑相比,农村建筑没有房产商抽取中间差价,但是却面临着自己承担所有建筑成本的问题,因而农村可持续建筑的使用非常有限。因此,对于可持续建筑使用而言,城乡建筑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差异。4.推广力度不足现阶段,虽然人们逐渐意识到环保材料的重要性,以及使用环保材料带来的长期效益节省,但是我们也可以明显发现,现阶段对于可持续建筑的推广是极其有限的。具体来说,国家虽然提倡使用环保材料和可持续建筑建造,但是却没有明确的政策扶持推广计划。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由于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有限以及房产投资商的建筑方式选择,建筑行业也迫于迎合市场需要而无法更好推广可持续建筑方式,使得这样的建筑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与实践应用。在这样的推广力度下,可持续发展没有明显的发展与进步。

二、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建筑节能措施

基于现实情况下,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局限性,建筑行业还应该继续坚持可持续建筑优势的发掘与实践,用良好的实践效果证明可持续建筑值得认可。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节能措施。1.因地制宜地规划建筑风格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规划是建筑节能最有效的方式。从大的区域而言,北方与南方的建筑风格有着明显差异。南方由于天气潮湿,炎热多雨,因此建筑实施中往往窗户面积较小,以减少阳光长期照射带来的高温,但是北方天气干燥,日照量固定,窗户相对而言较大以获取更多的日照时间与日照量。因此当建筑设计风格符合两者的地域特点时,就能有效实现节能的目的,避免因建筑设计不符合当地地域特点。因而,借助于地域文化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建筑模式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建筑节能,而无需更多借助于高额的环保材料从而增加成本。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要有足够的可持续建筑理念认识,妥善在建筑造型与建筑地域文化之间进行选择,避免只追求自己理想的建筑样式而忽略地域环境的情况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这种不顾实际区域地理只追求建筑风格的建筑设计是当前大多建筑最致命的缺点与问题。因此,建筑师必须坚持建筑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坚持因地制宜,为可持续建筑做出应有的贡献。2.充分利用节能建筑技术现代建筑中可以充分利用节能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建筑的建造。具体表现为,现代建筑可以在建筑外墙增加保温隔热板材料,最大程度保证房间内部冬暖夏凉,减少冬天供暖燃煤量和夏天空调耗电量,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又或者在楼内为每家用户集体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热能加热日常用水,减少用户使用电或天然气烧水的现象,以减少对资源的耗费。因此,现代建筑中因广泛地应用节能技术实现建筑节能,尽可能从建筑的多个层面出发,寻找良好的切入点使用节能材料,以最大程度减少用户日常对资源的耗费。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筑师和房产商要注意节能技术的应用是否恰当,不能单纯只追求节能的功效而不考虑房屋的综合性能,要充分合理运用节能技术以实现绿色环保建筑。3.加大推广力度与政府支持提高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仍然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与大力推广引导。政府的引导作用往往更强于社会趋向以及广告商的广告宣传。为了保护我国资源,减缓当前我国污染严重的问题,政府应当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建筑节能,使广大群众愿意选择购买节能房。例如政府可以采用补贴的方法对于购买节能房的用户给予一定程度的金额补贴,从而形成一种购买节能房的风向潮流,再逐步减轻补贴金额力度,逐步引导人们购买房屋观念的过渡与转型,加大节能建筑的建造与建筑建能技术的推广。

三、结语

可持续建筑范文2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 建筑设计 应用 思考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57-02

在新的发展时期,资源能源日趋紧张,水资源日益减少,人地关系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心头之痛。在此情况下,建筑行业必须思考新的发展思路,在建筑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降低资源能源浪费,促进能源循环利用,提升建筑的环保功能,保障建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建筑设计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应用思考,主要应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 增加建筑物的能量来源

在以往的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的能量来源比较单一,通常依靠电力带动各类用电设备,提供能量。单一的电力设备过多使用也是对资源能源的大量损耗,另外,一些电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大气环境或者对人体不利的气体或颗粒。新的建筑设计要求建筑能够利用大自然当中的绿色能源来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能量,以此来扩大能量来源途径,改善生活环境。而自然的绿色能源,主要指的是太阳能和风能。

1.1 太阳能及其应用

太阳能是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也是目前为止,人类利用最广的一种绿色能源。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太阳能常常被予以应用。另外,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绿色建筑中应用太阳能源十分有利。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太阳能设备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吸收太阳能的装置;一种是转换太阳能的装置。吸收装置利用自身材质和结构,完成对太阳能的吸收和保存,而转换装置主要是将直接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其他能源,便于人类进行利用。吸收装置主要设计如下。

第一,吸收装置一般置于建筑物的顶层,通过面对太阳照射获得能量。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我国的大部分区域太阳能装置一般是面向南面,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能量。目前,太阳能接收装置已经逐渐应用于我国的民用居住建筑当中,为人类生活提供部分所需能量。

第二,太阳能的吸收装置还需要其他分部件,如蓄热装置。蓄热装置的设计是在吸收装置的基础上,将能量有效储存下来,如果是阴天或者天黑之后,用蓄积的能量进行继续补给。建筑物的室内也通常分布集热装置,比如集热墙就可以很好地储存热量。在建筑物的外部,也可以利用卵石构成蓄热装置平台。卵石本身具有较好的蓄热性,能够较长时间维持热量,减慢热量的散失。

太阳能的转换装置,是光能与热量或者电能之间的转换,这种装置的设计通常由多个装置组成。在建筑物的楼顶需要安装太阳能集热板或者热水器,进而传达给室内的热水器装置,以此获得热水来源或者其他能量来源。这种转换形式在我国目前已经应用较为成熟、广泛。许多家庭都安装了热水器用来给日常生活提供热水或者暖气。但是,这种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性,比如太阳能电池板的应用有限制,获得的电能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较多应用于对电量要求较小的装置。

1.2 风能及其应用

风能也是一种主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的不断重视,风能的应用比例越来越大。我国当前的沿海和内陆一些地区都有诸多风能转换设备。由于在技术层面的不成熟以及条件的限制,在绿色建筑的设计方面,风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风能的应用主要是在通风换气和风力发电方面。

以往的风力能源利用,主要在沿海地区或者风力较大的内陆地区,在我国的城市当中应用较少。而随着不断地研究发现,城市中仍然可以有效利用风能,比如在高层建筑顶上或者两个高层建筑之间仍然存在大量的风力能源。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会存在较大的风压差,形成较快的风速,这种原理形同于峡谷之间的风能。在这个原理下,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建筑之间的具体数据设计风力发电装置。在设计发电装置之前,需要先建立一个模型,进行精确评估,确认装置的合理性和精确性,继而设计出完整的风力发电装置,为建筑提供一部分所需能源。我国的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在一些地区,可以直接在建筑屋顶上安装风力发电机,通过屋顶风力进行发电。在我国城市中,出现了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将风能与太阳能进行结合,以太阳能为主,风能为辅,为人类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由于风力发电装置自身存在一定的限制性,故目前在普通居民区当中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2 减少建筑内部的热量耗散

建筑的可持续设计,除了在资源能源利用上进行优化设计,另一项重要的设计措施是减少建筑内部的热量消耗。一方面,建筑物通过不断利用新能源增加所需能源来源;另一方面,建筑物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或措施减少能量的消耗。这也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比如,建筑物可以通过一些的保温设备来防止热量的快速耗散,减少能源的使用量。

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的保温效果是重要的设计方面。建筑物可以通过良好的保温效果,来降低热量的流失,减少太阳能的辐射,降低热量的传递。维持良好的保温效果,通常需要选择较好的保温材料。主要的保温材料一般都是复合材料。保温设备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内保温和外保温,以及夹心保温。通常在建筑物的顶部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设计措施,来降低热量的耗散。如将屋面进行改善,提升屋面热工性能,将屋面设计为通风型或者架空型等。

3 加强资源循环利用

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措施。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主要是对建筑物在平时所产生的废弃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以减少资源能源的损耗,降低资源能源利用成本。在人类生活中,所产生的建筑物废弃资源主要是水资源。对污水的有效循环利用,直接影响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效果。在以往的建筑设计中,生活中产生的污水通常不直接进行加工处理,而是通过下水道流入河中,或者由下水道通往污水处理厂。而污水集中处理一般含有各种成分的污水,处理起来十分麻烦,水资源浪费巨大。

而通过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直接融入污水处理设施,将排水管道进行重新设计和布局,对废弃水进行分类收集,以提升污水处理效果,提升污水处理效率,也同时节约了大量的污水处理成本。除此之外,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的雨水与生活中排放的污水汇集到一起进行集中处理,提升水资源利用程度。一般而言,生活中的污水污染程度不高,与雨水可以归为一类进行净化处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4 结语

随着人类的快速发展和资源能源的日益紧张,人类能源的增长需求与紧张的资源能源形成矛盾。要解决好这对矛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建筑设计中,只有进行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并通过有效措施减少建筑能量的损耗,加强资源能源,特别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才能实现建筑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波.可持续建筑的节能技术经济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14.

[2] 林亚星.BIM在绿色建筑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可持续建筑范文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类城市发展建设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日趋明显,西方国家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政府组织BRE制定了第一部建筑绿色评估标准BREEAM,随后美国USGBC推出了LEED评估系统,以这两套系统为代表形成了第一代绿色建筑认证标准。经过近20年的市场运作以及有志于绿色建筑的专业人士的推动,第一代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得到了广泛运用和认可。然而面对当今世界人类在城市建设上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一代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上存在一些不足:

(1)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片面强调单项技术应用,缺乏整体性。

(2)忽视了建筑的经济问题。

(3)忽视了建筑的综合使用要求与性能的重要性。

(4)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并不能满足业主,使用者的要求。

作为生态节能建筑和被动式设计发展最早的欧洲国家,德国早先却没有推出类似的可持续建筑认证标准。之所以如此,源于德国人对自己现有工业标准的自信。自工业革命以来,德国已建立一套相当完善、要求很高的工业标准体系,并且在可持续建筑研究和实践领域已有多年经验,技术也相对成熟。在德国人看来即便是满足了现有的LEED认证的要求,也未必能够达到他们已有的工业标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德国似乎忽视了这样一套认证标准的市场价值和重要性。

2 德国DGNB认证标准简介

DGNB是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标准(Deutsche Gütesiegel für Nachhaltiges Bauen)的缩写,同时也是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Nachhaltiges Bauen e.V.)的缩写。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是德国可持续建筑及房地产行业最大的非赢利性机构,目前有超过1100家会员,来自大型投资与开发企业、工程建设及设计企业、研究机构和地方政府。

经过大量的分析调查和研究工作,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在2008年推出了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认证标准―DGNB,针对现有体系中尚不完善之处提出第二代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包含六方面内容见图2:

(1)经济质量:包括使用期内的耗费、面积使用率、使用灵活性以及价值稳定性。

(2)生态质量能量:包括水、材料、自然空间的使用,污染物、危险物和垃圾的回收和处理。

(3)功能及社会:包括热工舒适度、空气质量、声学质量、采光照明控制,个性化需求、社会环境以及环境设计的协调。

(4)过程质量:包括设计、施工、经营的管理,能耗管理和材料品质监督。

(5)技术质量:包括防火技术、室内气候环境,控制的灵活性、耐久性和耐候性等。

(6)基地质量:例如基础设施管理、微观和宏观质量控制、风险预测和扩建发展可能等。

3 德国DGNB体系评估方法和分级

DGNB体系对每一条标准都给出明确的测量方法和目标值,依据庞大的数据库和计算机软件的支持,评估公式根据建筑已经记录的或者计算出的质量进行评分,每条标准的最高得分为10分,每条标准根据其所包含内容的权重系数可评定为0~3分,因为每条单独的标准都会作为上一级或者下一级标准使用。根据评估公式计算出质量认证要求的建筑达标度。

评估达标度(分为金、银、铜级)见图3:

百分之五十以上为铜级。

百分之六十五以上为银级。

百分之八十以上为金级。

最终的评估结果用软件生成罗盘状图形,各项的分枝代表了被测建筑该项的性能表现,软件所生成的评估图直观的总结了建筑在各领域及各个标准的达标情况,结论一目了然。

DGNB认证分为两大步骤,分别为设计阶段的预认证和施工完成之后正式认证(图4)。

4 德国DGNB可持续建筑体系的突出优势

DGNB不仅是绿色建筑标准,而是涵盖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方面因素的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认证标准。

DNGB体系推出了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科学计算方法,包含建造成本、运营成本、回收成本的动态计算。DGNB的认证过程能在项目的初期阶段为业主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建造和运营成本分析,使绿色建筑真正能够达到既定的建筑性能优化和环保节能目标,展示如何通过提高可持续性获得更大经济回报。

DNGB评价标准以确保达到业主及使用者最关心的建筑性能为核心,如建筑能耗、室内舒适度、环境指标等,而不是以简单衡量以有无措施为标准,这种方式为业主和设计师达到目标提供广泛途径。而第一代认证标准许多方面只是简单考察是否采用某项技术,这类技术有时只提高建造和维护成本,对业主、使用者和节能环保没有任何意义!

DNGB评价环节如建筑节能、视觉舒适度、产品环保性能,皆以高水准严格的德国和欧洲工业标准为基础,保证了可持续建筑认证的严谨科学性。

DGNB是建筑整体综合评价体系,它可以展示不同技术体系应用相关利弊关系,如中水技术应用在水系统评估中获得加分,但在节约能源和建设及运营成本方面得到减分。最终效果如何,需要看综合指标。这种科学体系有效地克服了第一代认证标准片面孤立评价技术的缺点。

DNGB推出了建筑材料和设备生产排放量以及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排放量这一建筑全寿命周期环境评价(LCA)体系,致力于逐渐建立起一套以降低生命周期消耗为目标的材料、构件全生命检测与回收的制度,这是一个势必经历阵曲折与阵痛的过程,但这样一套体系将大大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标准。正如德国汽车工业一样,若干年前德国最初提出要求生产厂家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回收受到了相当大的阻力,然而在经历了从抵抗到最终实现所有汽车零部件全部由生产商进行回收之后,德国的汽车工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更高标准又迈进了一大步。同时,DGNB体系包含了评价建筑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消耗量、减少酸雨等内容,以更有力的手段让投资者和建造者分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DGNB体系作为沟通开发商、业主和使用者的有效交流工具,使三方在建筑可持续性上达成共识;作为一项质量保证的标志,获得DGNB认证的建筑意味着更高的建筑环境性能和用户满意度,使得该建筑商品将具有更突出的商业吸引力,提高了商业竞争力。

DGNB体系建立在德国建筑工业高水平质量标准体系之上,同时按照欧盟标准体系原则,可适用于不同地区国家环境经济情况。凭借德国在绿色建筑理论方面的多年探索和节能技术方面长期的市场运作经验,为该系统在欧洲甚至世界范围内的适用提供了可能性。

5 DGNB认证的情况与发展前景

可持续建筑范文4

关键词:系统设计;可持续性;建筑设计

1我国可持续性建筑发展现状

较之于国外先进国家,我国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较晚,而且在新世纪以来也逐渐受到重视。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十分缓慢,这就致使可持续建筑设计没有足够的经验,在生态环境利用与建筑材料选择等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除此之外,我国关于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法律规范并不健全,这严重阻碍了可持续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可持续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之下,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而且也在理论研究方面得到了一些成效,培养了一些专业设计人才,这为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基础。而且,我国可持续性建筑相关理念与法律等也逐渐完善,有关部门在不断努力建立起合理、科学的评估与管理体系,从而使得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等得以有效的实现。

2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趋势

2.1起点低、空间大

因为我国的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起步较晚,并且缺乏相应的可以参考的经验,所以其发展的起点较低,因此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发展空间较大。而且,受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以及随着区域人才资源与技术水平的积累与提高,会使得可持续建筑设计得以有效的发展,将其发展潜力有效的激发出来。

2.2阶段化发展

和别的事物相同,可持续性建筑的不断发展也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且依据具体的发展水平情况,可以把这一发展使其分为不同的阶段。就可持续性建筑设计而言,因为受到研究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所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产生不同水平的设计方案,但是一般而言这些设计方案的水平是不断升高的,一直到最后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因此,可持续性建筑通常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然后取得较快的发展。

2.3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矛盾问题

通常而言,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基本上会和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情况保持一致,所以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可持续性建筑工程的发展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人们对可持续性建筑抱有较高的期待值,但因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两者之间会产生一种矛盾,而这一矛盾也同样是将来我国在可持续性建筑发展过程之中必须要予以解决的一个重要矛盾。

3环境系统设计分析

3.1环境系统设计的概念

环境系统主要指的是在开展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时候,把建筑工程整体和附近环境当做一个统一的动态发展体系,进而对整个系统开展设计工作。开展环境系统设计工作主要注重的是建筑和环境之间的一体性,所以工程设计师在开展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对建筑附近环境的科学规划予以综合性考虑。在环境系统设计之中所提及的环境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指的是气候、土地、水体、花草等自然因素;而人工环境指的是通过人工改造之后的环境,比如说:道路桥梁、广场、楼房等城市基础设施。除此之外,环境系统还包含建筑物之中的家具、装饰等要素。所以建筑工程设计师在开展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建筑整体、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分别进行设计,之后在将其予以融合,使得环境系统的设计得以有效实现。

3.2进行环境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在设计的理念而言,环境系统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其主要是从建筑物和环境的关系和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等方面,对建筑物的环境展开分析的,这是建筑设计施工的一种新型理念,能够有效的推动可持续建筑设计工作的发展。

3.2.1为可持续性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经过了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设计思路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改变幅度不大,可以说建筑行业的设计思路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之中,慢慢僵化,这样很难有效优化建筑工程的系统功能,所以也很难使得人们对建筑系统的要求得以有效的满足。所以,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转变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思路。设计思路的转变一定要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方向相符,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总趋势,所以建筑设计也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环境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帮助建筑设计师了解环境系统整体的特征,有助于工程设计师从整体着手进行可持续建筑的设计,进而有效避免传统建筑设计与环境相脱离的弊端。除此之外,环境系统设计还应该与建筑内外部环境结合起来,进而使得建筑应用功能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协调。

3.2.2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符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这要求社会各个部门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从而用最小的资源代价获得最高的经济成果。环境系统设计主要的观点是把环境和建筑予以整体结合,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

4系统设计理念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

4.1系统设计理念对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要求

在现代建筑行业之中可持续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设计理念,其充分发挥了建筑和附近环境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建筑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进而使得可持续发展得以有效实现。但是要实现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一定要坚持系统设计理念的重要指导,所以必须要坚持系统设计对其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一定要仅仅围绕着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予以慎重考虑与科学安排。可持续建筑设计一定要坚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建筑设计时非常复杂的一项工程而且包含众多阶段,所以工程设计师应该在不同阶段制定出相应的设计目标。除此之外,设计师还应该根据建筑的关键部位开展具体设计工作,提出科学的施工建设方案,切实有效的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进而使得建筑总体目标得以有效的实现。②有效降低系统设计的复杂度。为了有效确保工程施工的效率,设计工程师一定要有效简化建筑设计的程序,切实保证建筑设计的简洁性与精确性。③切实有效提升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可靠性。

4.2系统设计理念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要素

在开展系统环境设计的时候不仅应该对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予以充分考虑,还应该考虑工程施工技术工序与施工环节等,所以在系统环境的设计理念之下开展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工程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①设计师应该把可持续建筑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应该考虑到系统空间、时间变化与系统构成的增减情况,唯有如此设计师才可以把建筑和环境有效的融合起来,进而使得建筑可持续发展得以有效的实现。②工程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系统环境的时间变化性,从而进行适当的研究。③工程设计师应该对空间对建筑系统环境产生的影响予以充分的考虑。建筑系统环境空间可能会由于工程设计施工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进而改变过去建筑与环境间的关系,所以建筑工程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切实将建筑设计与空间变化情况相符。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建筑工程不仅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要求,还应该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所以一定要重视可持续性建筑,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证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这需要充分考虑建筑附近环境,所以应该将系统设计理念当做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使其在建筑设计中发挥重要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攀秀芬.从系统设计看可持续性建筑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1(10):53~54.

[2]王绍刚,李磊,满乐.从系统设计看可持续性建筑设计[J].四川建材,2014(4):67~68.

可持续建筑范文5

人类社会对与能源的恶性开发和过度索取,不仅直接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出现,也逐渐引发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考。可持续建筑,作为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建筑设计理念,一方面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建筑行业已成为我国三大能源使用领域之一,每年在建设工程中产生的能源损耗占总能耗的30%左右,基于这一现状,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可持续建筑的整体发展,但这种政策上的支持以及技术上的引导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住宅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领域,对中小学校园建筑的关注存在一定不足。根据英国建筑研究协会的研究显示,如果学校可以采用一定的节能措施,每年可减少排放100万吨的CO2,并为地方议会节省6000万英镑,由此可见,在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针对中小学校园建筑的可持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历史遗留原因,长期以来缺乏对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导致该地区大量的既有建筑并没有进行节能设计,属于高能耗建筑。综上所述,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为例,通过对合肥市若干中小学校园建筑的调研,以及对优秀可持续建筑设计案例的学习,从现有的可持续建筑设计一般性方法理论中提炼出适用于中小学校园建筑的专有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现有中小学校园建筑的不足

1.1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导致资源上的浪费

早期建设的部分中小学校园,由于没有进行合理的校园规划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教学用地及教学用房紧缺的情况,而扩建教学用房,要么,只能占用校园内部原有的绿地空间;要么,只能另寻校区,导致教学资源上的浪费。以合肥市科大附中为例,从最初的科大附中东区校区扩张到科大附中南区校区,最终又由于两处校区不方便统一管理,将东区的学生迁至南区,东区校园拆迁以作他用。总体而言,校园的拆迁以及重建,不仅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也会出现诸多难以预料的社会问题,例如在合肥市南门小学5~6年级搬迁至原八中老校区的过程中,因为新校区装修未完工气味难闻,甚至一度出现了家长拦在桐城路上抵制搬迁校区,是一种典型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做法。

1.2教学建筑设计中的不足,导致高能耗的产生教学建筑产生高能耗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1)教室单元在设计中,开间大而进深长,自然通风采光效果差;(2)教学建筑中极少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等生态策略,仅靠空调系统调节冬夏季的恶劣气候;(3)建筑设计中缺少对夏热冬冷地区西晒现象严重的回应(如竖条窗设计、侧向遮阳板设计等等);(4)建筑墙体保温性能差,从而导致冬季能耗较高。1.3可持续技术及设计的缺失可持续技术及设计的缺失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1996年才正式引入“绿色校园”这一概念,目前可持续中小学建筑也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指导理论与设计方法。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大多欠缺对可持续技术的考虑,偶有进行绿色设计的,也以国外的可持续设计案例为参考,在实际使用中很难适应我国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夏热冬冷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2)经济原因:以2009年为例,我国的教育投入仅占GDP的2.41%,远低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很少有中小学建筑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可持续技术的应用。

2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案例分析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坐落于西南五环外的一个新城中心,其规划总建筑面积为54414㎡,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建筑功能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借用孔子“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的典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以自然为课堂、在自然中讲习的教学场景。而如今的城市学生长期困于书本与教室中,已然与自然空间产生了深深的隔阂。房山校区为了消减这种隔阂,不仅在美学层面与第一自然建立了积极的联系,还创造了以“花园学校”为主题的第二自然:(1)与第一自然的联系:为了最大程度上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冬夏两季的冷热负荷,被动式的节能设计策略被尽可能地运用到了设计的方方面面之中,大到校园规划中建筑布局和几何形态的总体控制,小到单体设计中窗户遮阳的细部设计。(2)对第二自然的创造:一方面是在垂直方向上创造了多层次的地面空间,另一方面是将教学楼屋顶设置为供学生学习、实践及体验的农场空间。大地、屋顶农场以及处于它们之间的“花园空间,相互渗透,相互连接,体现创造第二自然的多种可能性。

3中小学校园设计中的可持续策略

3.1校园的开发性

这里的“开放性”是指以可持续思想的角度考虑校园规划,也是一种对社会效应的回应。开放校园通过规划将学校作为社区生活的核心结构,赋予其更多的社会职能,形成学校与社区环境间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二者在资源上的共享。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私密性进行分级,将校园分层级地对社区生活和社会生活开放,例如局部开放校园中的活动中心和室外场地。

3.2对场地的回应

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基地内的地形地貌,合理调整场地内的竖向标高设计,避免过多的土方改造。例如重庆市梁平县新金带小学,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基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建筑师决定保留校园基地中央3000㎡的农田,将之作为孩子们的“playground”,以及该区域内小动物们的栖身之所。整个校园总体规划以此为中心,建筑呈现分散布局,组群之间通过连廊和一个200m的环形架空走廊连接。这一布局将对高低起伏的基地的改动减到最小,同时最大程度地扩大了学生与生态环境互动的可能性(见图3)。

3.3总体规划措施

为青少年营造宜人的建筑物理环境应当是单体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要素。夏热冬冷地区的独特气候特点,决定了该地区对太阳的利用是以夏季“防”冬季“用”为主。因此在建筑布局中应当结合气候条件综合考虑建筑朝向和布局方式:(1)夏热冬冷地区的理想朝向为正南北朝向,这样可以同时获得南向日照和北向自然光源;(2)在布局方式上应该重点考虑防西晒问题,例如减少开窗面积、改变窗户朝向或是采用双层玻璃幕墙等等;(3)除此之外,可以综合考虑适宜的布局方式,利用建筑的阴影相互遮阳。

3.4室内环境改善措施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具体气候特点,既可以利用地形中的诸多自然要素调节校园环境微气候,也可以设置地源热泵技术和独立VRV空调系统等主动式的生态策略改善室内环境。除此之外,设置双层换气幕墙、屋顶太阳能光电板以及双层封闭屋顶,也可以起到良好的调节效果(见图4)。

3.5节水可持续设计

以北京四中房山校区为例,建筑师在场地铺装设计中使用地面透水砖从而减少地表径流,同时,三个位于地下的大型雨水回收设置从操场回收利用雨水,用于灌溉农田和花园。事实上,房山校区整个校园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雨水自屋顶留下后,经地面透水砖渗透后通过地下雨水回收设置统一收集,再用于灌溉农田和花园。从屋顶农场到中间地带的“花园空间”再到地面绿化,房山校区的可持续设计不再只是停留于纸上谈兵,也不是从景观层面上对场地的修补,而是参与到整个校园生态系统的平衡中去,鼓励师生的介入和使用,从而使得可持续建筑设计被赋予一种新的教育意义,抑或是社会价值。

4结语

当下,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的问题依然广泛存在,尤其对于气候条件相对特殊的夏热冬暖地区。可持续思想的普及有助于加强国民总体生态意识,而可持续中小学校园建筑的推广,不仅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积极融入大自然、学习和了解保护环境的场所,同时也能以校园本身作为生动的教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们,这既是可持续中小学校园建筑的特殊所在,也是研究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潘婧.基于可持续思想的高校教学楼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9.

[2]建设部信息中心.夏热冬冷地区新建建筑节能现状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情况.北京:建设部信息中心,2007,6-7.

[3]赵中建,邵兴江.学校建筑研究的理论问题与实践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8,37(3):60.

[4]娄永琪.生长中的可持续校园——梁平县新金带小学设计[J].建筑学报,2013,7:42-44.

[5]史永高.建筑的力量——北京四中房山校区[J].建筑学报,2014,11:20-24.

[6]曾礼.夏热冬冷地区可持续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研究[D].湖南: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2.

可持续建筑范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生活的质量开始注重起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话题,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里被热烈而广泛地讨论。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创造适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迫切性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是现代建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伸和继续,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通过各种生态思想和技术落实到人为环境上的。生态建筑的产生实际上可以形容为这样一种实践:它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机的环境,而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建筑与绿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互动关系,绿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推动了生态建筑体系的创造,而生态建筑又丰富了绿色文化的内容,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实践。

二、可持续建筑

从字面意思看,可持续建筑就是对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建筑,也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行业的体现。它既符合当代人对绿色健康的生活追求,又不会影响到后代人的利益,坚持绿色环保的原则,对我国现代建筑业的新概念的具体诠释。可持续建筑观是一种全面的建筑观,在对建筑的风格形象进行确定的时候,它强调的是设计方法对环境,人们居住舒适度的关注,具体的设计方法要坚持协调可持续,避免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利用新能源,避免环境污染等,可持续的建筑观是一种绿色健康的观念,把可持续的思想融合其中,对我国的建筑业是创新,是突破,也是颠覆。它是一场建筑思想革命。建筑的创作应寻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建筑不再是对环境的剥夺和污染,而是促进同周围环境的协调,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能够持续地向未来发展。

三、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在设计中,必须对其各个构成要素(能源、资源、废弃物、建筑材料、灾害、文脉、室内环境、技术措施等)确定相应的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人们具体操作的对象。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尊重一定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首先遵循的原则就应该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建筑的落成都是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对生态建筑进行合理的布局;

2.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时,我们要根据建筑的功能进行建筑场地、所处气候、地形地势、植被选择等进行综合的考虑;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生态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利用存在的可再生资源和无污染的新能源等,如自然通风、太阳能、雨水等;

4.有地方特色。每一幢建筑的设计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中,我们要坚持当地的特色,尽量使生态建筑的特色与当地的整体风格相一致,这样设计的建筑不会显得太个性,利用当地的特色建设的建筑,一定程度上就带着明显的生态色彩。

四: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

1.注重产地设计,根据要被建设的场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减少对当地土壤的破坏,合理的组织交通,减轻地面各区域的相互干扰,根据地形的特点,自然气候的特征进行采光等的设计,组织立体绿化和水面,以达环境改善环境的目的。使人们生活在绿色、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中。

2.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停车场的设计对传统的水泥路面方案采取否定,在铺设时可以选择植草砖,这样能增加绿化的面积,也能合理的利用雨水等资源。

在如图的建筑中,增加绿化的面积成为建筑设计理念中一大特色的体现。

3.根据地形地势风向等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利用自然风、太阳能等资源,在追求资源的利用率时,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态建筑的层次。在不改变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现代人对自然的追求。

4.合理确定建筑体形。建筑细高比越大、热损耗、热吸收也就越大。以立方体建筑为例,最经济的比例是1∶4(高∶宽)。因此夏季降低建筑的热吸收或冬季减少建筑的热损失不只是简单地取决于朝向,建筑形式及体量/面积比也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5.有效利用雨水和井水,利用中水设施循环使用水。湖南地区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日益发展的区域城市化,须把保护水资源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设计中可考虑雨水的收集贮存,在建筑组团中设置污水处理设备,经物理方式处理后的中水即可用于花木庭园浇灌及土壤渗透等方面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所使用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加工过程中的模式趋于环形可循环状态。使用耐久性强的材料,提倡使用地域的自然材料及当地建筑制品,提倡使用经过无害化加工处理的材料,以及使用易于分别回收再利用的材料等。

6.围合结构须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处理。主要体现在对围合结构构造上。如采用复合技术,即在承重墙体屋面板、楼板处紧贴一层隔热材料,重点部位在屋面、东西墙处理。这种处理使墙体屋面处表面具有较高的热阻,减小了传至墙体内的热量。而墙体(屋面)因热容量较高,即使吸收了一室的热量后表面温度也不致升高太多。在外墙的处理上,精良减少大面积的使用玻璃,避免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建筑物外墙尽量浅色刷涂,可加强建筑物隔热性能,减少环境中的辐射热,设计适宜的遮阳系统,调节直射光进入建筑内的热负荷和减少视觉的不舒适感。

7.加强绿化设计,增加建筑的绿化面积,植被覆盖率,能有效的改善居住的环境,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在美化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屋顶绿化,屋面种植花草甚至蔬菜、果木等,都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8.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资源干净方便可再生,家用的热水等采用太阳能,能有效的节约电能等,根据太阳的特点设计房屋的朝向,能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保证房间的采光,温度等。

9.生态庭院模式可以被运用在近郊、村、镇等,将人、畜、庭院种植及居民建筑等综合设计,促进生态循环。热衷于推广沼气技术,使用沼气能节约大量煤气或天然气。生产沼气后的粪便已消毒,可直接打包运往农田作农肥,有效的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是新能源的利用之一。

10.注重保护和综合利用自然水体。在城市近郊和农村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池塘、水库等自然水体,在这些地域进行工程设计时,要有机结合地形及建筑功能要求,灵活处理建筑物布局及场地竖向组织,尽量保证场地上的有效水体不受损坏。池塘是场地内很有价值的生态系统,它对改善该场地的微气候,建设宜人的活动场所有重要意义。同时重新设计池塘及其周围地带的植被,建成良好的自然景观,能改善场地的物种的多样性,加大该场地的生态平衡。

11.推行绿色照明,不同的照明场所,选择不同的照明灯具,避免造成对电力资源等的浪费,节约电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选择高效节能的电源,采用电子镇流器,有效的节约电能,绿色照明要求我们采用高品质的节能灯具,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新兴建筑形式,要求我们不断创作实践和研究,逐渐将各种理念变为现实。同时还需要业内各方面人士的支持合作,需要投资业主的理解和配合,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生态建筑的应用发展将带来建筑科学技术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俊,叶炯,朱达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2:91-93+98.

[2]谭亚武.生态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

上一篇课程项目化

下一篇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