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像物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像物理学范文1
在医学影像里广泛应用的超声成像技术,主要便是利用了超声脉冲回波原理。由于这种医学影像技术的人体成像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的能量来实现的,所以对人体无任何辐射性危害,而且因为该成像技术成本较低、安全性高,已被普及广泛应用到临床、介入治疗等方法中,成为医院里医学影像设备中重要设备之一。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普及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础在医学影像物理学也变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超声影像的物理方面基础,能够帮助认识和理解超声的含义及超声影像的意义。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利用超声脉冲回波原理设计影像物理学实验,促进超声影像物理学的学习,详细如下。
1 实验研究目标
超声成像的目的在于,声波于人体各组织的穿透能力达到可以深度成像。超声成像所测算的物理量为声波的回波幅度和相位,回波的时间常用于定位声波的深度。由于声波在人体组织的穿透速度约等于常数,因此回波的特征可以反映不同人体组织密度的不同。经过对反射回波的接收,并使其在显像屏上以不同的亮度等级呈现,最终形成超声图像。而若超声波的频率越高,则其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分辨率越高,所成图像质量越佳。但是由于声波穿透深度与声波频率成反比,深度越小频率越高,所以想得到质量高的高频超声成像是以牺牲穿透深度为代价的[1]。通过设计实施超声脉冲回波原理设计影像物理学实验,可以更好的掌握声波的产生及传播原理,提高对超声波图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掌握超声波的各项参数对超声最终所成图像的影响。
2 实验设计原理
超声波的基本参数有三个,包括频率、波长和声速。声波的振动频率f=振动数/时间(s),f由振动源决定,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速度c取决于传播媒体。超声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后之后,改变了起载体功能的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例如使能量发生衰减改变,使声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反射、衍射等改变。而临床诊断所需要的信息就依托存在于这些不断变化的物理参数中,这些物理参数的不断变化不仅是诊断信息的依附,更是一些补偿机制的依据[2]。而波的吸收定律、反射定律等是掌握超声波成像原理的关键。超声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能量变化为一个能量衰减的过程,像声束在人体组织表面发生折射、散射等均会减弱入射声波的能量。不管声波通过的内部是何种分子过程,超声波能量的衰减均符合如下式的负指数形式规律:
3 实验仪器设计及内容
本次实验中所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包括:超声体模、美国OLYMPUS公司的超声发射接收仪器、超声测试模具及迈瑞公司的DP6600的超声诊断仪器。通过这些设备,依据实验要求事项,设计了两个内容的实验,详细如下:
3.1 图像与体模的验证实验
首先通过超声诊断仪器的探头来探测超声体模,观测超声图像所显示的体模信息,而后将超声图像与超声体模进行对比,以此来掌握超声图像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而后对超声诊断仪器的各项参数进行完成调整,包括声波速度、诊断仪探头的发射频率、声波功率及超声回波的接收灵敏度等[4],同时观察超声显示图像的改变情况。实验目的包括了解超声波各项参数对超声图像的影响过程,所以调整超声各项参数对图像变化情况的影响,应被记录、加入到最终的实验报告中。
3.2 综合测算声速类实验
通过使用示波器、超生脉冲回波规律、超声波发射接收仪器及超声波测试部分,来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超声波在有机玻璃内传播的衰减系数进行记录、计算。实验进行时,需要注意示波器和超声波发射接收仪器的仔细连接,而后将恰当的传感器接入超声发射接收仪器的T/R端口,且把传感器置于适当测试模具的有利位置。在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进行计算时,同时观察、记录示波器所反映的波形图,利用示波器的B扫描功能及X轴扫描拓展功能,来对中间两个不同界面的反射脉冲回波分别对应的峰值点间的时间差进行详细记录,以此来完成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的计算。在关于声速计算的最终实验报告中需要包括:声速测试的物理原理,测得的脉冲回波波形,对两个脉冲回波分别的峰值点和峰值点间的时间差的标识,详细计算过程,实验中产生的误差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在对超声波在有机玻璃内传播的衰减系数进行计算时,观察示波器所反映波形,记录测试模具里两个界面脉冲回波的峰值幅度。
4 结语
在影像物理学的研究中,包括许多用于成像的物质波。本次实验选取的超声波为其中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物质波,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对超声在不同介质里的传播规律及声波的衍射、折射、散射等在超声成像中的作用进行深入了解,理解超声影像显示的物理原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像物理学里的理论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1]任杰.基于超声脉冲回波的影像物理学实验设计[J].科技信息,2010(5):436.
[2]熊政纲,左龙.超声影像实验设计[C].//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310-312.
影像物理学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环境;物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技术是建立在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媒体的一种应用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多元化教学,正在逐步代替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让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对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多媒体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声音、图像、动画和实录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去主动探究物理知识本质,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物理知识。科学家通过研究也证明,通过多感观进行学习更符合人类学习的认知规律,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利于知识的获取,更利于知识的保持。
例如,在《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如我国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实录视频,及在特定轨道运行的视频。这样从实际生活入手,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物理表象和本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探究物理知识本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则在讲解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过山车、水流星的杂技表演的视频,均能把枯燥乏味的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从我进行的比较实验结果也得出: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对本校2010级高一下学期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比较实验,实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经过一个学期的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后,对物理非常感兴趣的人数增加了23%,而对照班完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物理非常感兴趣人数无明显变化。
二、多媒体环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物理思维
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的表现力,能给学生形象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更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的能力。高中物理中有许多物理知识内容抽象,很难用语言和板书来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模拟微观事物,可以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把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这样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和模型获得更为形象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关联,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物理思维。
如高中物理中的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热学中的布朗运动,利用现有高中实验条件无法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则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动画能更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本质。再如,在示波器原理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模拟带点粒子在各种变化的电压作用下的偏转情况,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示波器的原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自由落体运动的演示实验稍纵即逝,学生很难从演示实验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具体运动特征。但是,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演示实验中小球的下落过程进行延缓处理,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自由落体运动”的具体运动特征,再让学生具体分析、计算运动的规律,得出结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学生创造了更优的理解、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多媒体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物理是一门注重思维、逻辑的学科。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在物理学习中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让教学内容更加紧凑,省时高效,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时间,做到动脑,动手最大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复习课中,用多媒体将复习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或者做成知识网络图,设置一定的动画效果播放,节省了板书及作图的时间,省时高效,使课堂教学时间在学生中得以自主延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多媒体环境对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不利影响
多媒体课件广泛的应用于物理教学课堂及网络教学上,但是很多多媒体课件往往是按照设计者主观意图,根据多媒体工具的技术功能进行设计,没有遵循心理学、教育学原则,忽视了中学生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比如有的多媒体课件为了增强感染力,使用了绚丽的画面,眼花缭乱的动画,动听的配音等等,这些大量的次要因素冲淡了作为主体的知识本身。容易使学生过分关注画面的细节,削弱对主体知识的获取,并忽略对物理本质问题的提出和思考,以致用表面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排斥深入思考。长期如此,使中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过分的依赖,导致学生认知怠慢,思维迟钝,阻碍认知的发展,对物理学习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互联网上知识容量大,玲琅满目,但是缺乏系统性。而中学生心理、辩证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不成熟、不完善。甄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使学生在使用网络教学学习时,容易受外来事物影响,常常在网络上流连忘返,影响学习效果。其次,使中学生对网络产生极大的依赖性,认为很轻易就可以检索到大量信息,因此使中学生认为不需要再按传统方式把信息储存到大脑里,影响中学生的创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形象逼真的模拟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网络以其超大知识量,集趣味性、交互性能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建构的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物理理解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同时重视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正确的、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环境,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对学校网络的管理等手段,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创造最优的多媒体环境,最大程度的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上榜.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2年第3期
[2]《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大友主编
影像物理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新课程改革
江苏从2008年开始实施高考新方案:“3+学业水平测试”。“3”是指语、数、外三门科目,分数计入高考成绩;物理科目只是在学业测试中进行考查,没有分数。只以“A”“B”“C”“D’,四个等级作为高考录取时的参考。这种新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物理在高考中的地位,虽然我省的素质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对物理学科的重视程度难免会下降。导致物理学科的课时减少,一些知识点被删除,对一些知识点难度的要求降低。
自从江苏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以来,已经有好几届的学生进入高校深造了。由于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导致江苏籍贯的理工科的学生在大一学学物理都要经历一些阵痛。江苏高考历来都是全国高考的先锋,从江苏的物理高考模式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强调基础、全面又有层次性。所以大学物理教师要深入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有选择的讲解,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从以上对江苏新高考方案改革和高中物理的教学两方面的分析中得出结论,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必将导致未来的大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知识结构的改变,从而对大学物理教学与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物理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重点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大学物理的教学进行改革,使之与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实现无缝衔接,这成为当今大学物理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了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使得大学物理课程能够更好地完成其作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我们需要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理念进行不断更新、对教学方式不断改进、对知识结构的讲解重点要调整、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下面,着重就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对大学物理教学影响比较大的几点做一些必要的说明。
一、高中物理改革体现了科学的教育方式
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这种科学的教学指导下,将来的大学生将会有更强的自学能力,更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大学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这样会使学生受益终身。物理学科包含有大量的科学思想与研究方法,掌握好这些科学方法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但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优化知识结构,立足基础。加强学科渗透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是基本不变的,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大学物理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立足于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强调掌握知识结构,强调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物理学知识在科学技术领域有很多直接或间接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物理知识是紧密相关的,很多发达国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广泛的理论联系实际将会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物理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差异,在使得每个学生达到基础水平后。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课程采取多层次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对物理课程的不同需求。新课程改革必然会使未来的大学生在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上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大学物理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满足不同基础、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的学生的需求,是大学物理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总之,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改革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再加上我国高等物理教育的研究者对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老师比较注重教学,而不注重学生学得怎么样。学到了什么程度。针对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改革,大学物理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马书云,新课程下大中学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8.
[2]王刚。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3]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影像物理学范文4
一、物理教学中常见的学生不正常的心理因素
1.自卑型
每个班上往往都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缺点、毛病比较多,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在学校受到同学的嘲讽,从而形成一种自卑心理。他们不自信,胆小怕事,性格孤僻,总感觉同学、老师瞧不起他们,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对待这些学生,教师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帮助教育他们,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以健康的情感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精心所至,金石为开。”对他们多表扬多、鼓励,即使点滴进步也要肯定其成绩,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
2.无所谓型
具有这种心理的学习对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随便背背定理、定律,记记定义式、表达式,就可以不落在最后,足以应付家长和老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首先要培养其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讲一些物理学史上有趣的感人故事;告诉学生物理学科过去的挑战曾是什么,人们是怎样战胜挑战的,未来的探索又是什么;也可讲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物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励其求知欲。
3.懒惰型
有些学生上课不记笔记,作业拖拖拉拉,上学经常迟到,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究其原因,一个字――“懒”。笔者认为对这种学生用马卡连柯所说的“爆炸式”教育方法比较有效,即事先详尽地了解该生的信息,如多少课的笔记没有做、多少次作业没有交等,在在关键的时刻当面指出,单刀直入地进行分析,使其无言以对,从而展开激烈的思想斗争,感到有如“大军压境”“兵临城下”,只有改邪归正、悔过自新才有出路。必要时还可以和其家长取得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学生,使其克服懒惰心理,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
1.分析学生的心理,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体现教学质量的学习结果就是学生心理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统一体,而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学过程就是要促使学生心理的缺点、弱点等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从而使教学质量由不良变为优良。
2.要因势利导,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并能自觉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比如有的学生过分自信,听不进同学的意见和老师的批评教育,这当然是缺点,但“自信”是需要的,因为自信心是推动学习进步的重要的积极因素;其问题出在“过分”上,它阻碍了视听,成了阻碍进步的消极因素。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自信心强的优点,克服其自信“过分”的缺点,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影像物理学范文5
关键词:“生本理念”;高中物理;影响
近几年,随着生本理念的深入,要求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将传统的师本理念转变为生本理念,将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杜绝教师将课堂变为自己自导自演的舞台。
一、“生本理念”对物理教师的影响
“生本理念”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这一切的主导者就是教师,这要求教师无论在备课还是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中都要将学生放在首位。虽然传统教育理念下的物理课堂也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但是由于观念的不同,决定着教师不能再用老套的方法,让学生单纯的在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主动地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或是在教师讲课过程中理解、课下向教师请教或通过自己的在课外辅导书上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和解题思路。所以在生本理念下,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物理中存在的奥妙。笔者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做了这样的设计:笔者先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完成了解以下内容:(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者牛顿的生平和发明。(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3)了解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4)初步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简单了解,可以让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动手找资料的过程中,明白牛顿的生平事迹,了解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通过万有引力定律,第一次把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这样,让学生对牛顿产生崇拜,让牛顿亲身带领着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的殿堂,而且通过了解学生也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物理现象到处都是,只是我们缺少发现而已。一个简单的苹果落地就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至少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是出于对牛顿的憧憬,还是对理论的好奇,他们都会积极的听教师讲与直有关的内容,来满足他们的好奇之心。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而且还告诉了学生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发现大的道理。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学生自己经过努力获得的,所以记忆的时间要比单纯的教师在课堂上强调此概念要有用。
二、“生本理念”对高中学生的影响
“生本理念”是将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地求学者,虽然“生本理念”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是由于学生的惰性和长期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尽管在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对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感到厌烦,感觉很没趣味,可是相比较让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找答案来说,学生宁愿在那传统的物理教师的模糊不清楚的世界里享受安逸,所以在“生本理念”的推行中,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观念,毕竟学生才是新理念下的主体,才是生本理念的主角,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管是传统的物理教学理念还是生本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学生都存在物理难、物理抽象的观念,消除学生惧怕物理的心理,使学生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再排斥物理,从心理上接受物理、喜欢物理,使学生的物理不再是考试中的难题,不再是考试中拉分的科目。
影像物理学范文6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01-01
物理是基础自然学科,在高中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新课改使物理教学模式有了一定改变,有了生活、物理和社会相互联系的理念。物理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生活与社会现状,确定教师教学的办法与学生学习的方式。所以,高中物理教学要结合生活中物理现象极其重要。
一、高中物理教学结合生活中物理现象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教学结合生活物理现象可以提高学生发现力和创新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认为物理难,产生厌恶心理,失去学习兴趣。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像生活中剥鸡蛋的现象,鸡蛋热时急于剥蛋壳就会剥下许多肉。若是放在凉水里泡会儿,蛋壳就可以轻松的剥下来。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原理,这对生活很有帮助,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伽利略是发现教堂吊灯的摆动,经过观察与研究,发现摆的等时性。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是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物理走进生活才能激发思维创造力。在形变的教学中,学生准备塑料瓶和吸管,通过挤压装满水的塑料瓶,吸管的液面会有变化,可以直观解释形变知识。高中物理教学结合物理现象可以把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自行车在平整路面行驶比坑洼路面快,这就可以合理地解释摩擦力。同时,结合生活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设置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求知欲与探索欲,使学生主动思考,轻松学好物理。
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结合措施
1、运用多种手段,创建教学情境
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生活实际,选择针对实用的声像图文资料播放。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可以播放伏打的实验过程,把不同金属板放入电解液中,组成直流电源――伏打电池。把盐水中的铜板和锌板连接产生电流。用这个作为切入点,学生会发现生活中的电流和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学生亲手实验验证其正确性。这一过程是学生被动接受变成积极探索的过程。教师还可用实验模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亲自体验后再和教材理论比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结合课内理论学习和课外参观活动
物理本身源于生活,因物理学高度抽象概括自然现象,从实际中感受自然现象之后,再归纳总结。这种过程也符合着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课外参观到课内学习是感性认识升至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是学生课外参观是亲自体验自然现象,回到课堂之后创设相似的情境就是再现经验。在远距离输电的教学中,教师可带学生参观附近的发电站中的发电机组和它与其他设备的关系,然后由管理人员进行相关讲解。回到课堂学生画出记忆中的远距离输电图。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发散思维。
3、引导学生发现,结合学习和生活物理
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物理的能力,激励学生参与探寻物理。学生在参与之后,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发生过程,联系课本来引入课堂实例。学生也有积极参与物理现象研究,选择生活里较典型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教师指明研究方向,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掌握,把物理知识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用物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比重中,为何选手都个子矮,为何筷子放到有水的杯子里看上去会是弯曲的,这些都可以发展学生思维。通过探究和思考,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必须做好备课工作,充足的课堂素材,利用课堂时间讲解物理知识和相应的现象。在抛物线的教学中,用小球展示抛物线运动,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联系生活抛物线实例,进而强化了课堂学习的内容。学习物理时,在弄懂物理知识之后还要学会应用,这会让物理课堂有趣生动,联系生活,会举一反三。这样增强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积累小常识,对生活也有帮助。
物理现象多是真实存在的自然现象,指导着高中物理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课堂理论形象化,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生活中也有着不理想和错误的经验,这会影响教学质量,困扰物理教学。教学前期,教师要选择合适正确的物理现象,发挥物理现象的指导作用。教师也可用物理现象设置实验操作或者练习,学生课堂之余可强化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效果。这样的现象引入,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结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教学要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生活化,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对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也是新课标的需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把知识与现象紧密联系,探寻出合适全面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与认知事物的能力,为教学奠定全面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华丽娟.关于生活中物理现象与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13, 22(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