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范文1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的工作目标,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及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并切实落实了相关措施,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学校充分认识做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工作的重要性,把“防近”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班主任、体育教师为成员的“防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并开展实施学校“防近”工作。
2、将“防近”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工作规划,正常开展工作。学校从“防近”工作实际出发,制定了五年(2020-2025)工作规划,同时,每学期在开学第一周(计划制定周)制定了学期工作计划并上报审批,学期末进行总结上报。
3、加强过程管理,实行专项考核评比。学校“防近”领导小组依据目标管理责任书,督促相关人员履行“防近”工作职责,落实具体“防近”措施,开展日常检查评比和阶段性考核验收。学校将教职工“防近”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将班级“防近”工作纳入班级管理。
二、广泛宣传,养成习惯
大力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建立学校、家长、社会联动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是实现“防近”目标的重要举措。广泛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分别学习《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和《中小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明确防控的原则、措施、职责与要求,做到科学防治。
2、各班在教室张贴《眼保健操挂图》一张。
3、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进行眼保健操教学,使每一位学生学会做眼保健操,做到动作准确、规范。
4、坚持正常做眼保健操,每天两次(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之前各做一次),坚持每天阳光运动1小时(由早操、大课间、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活动时间组成),并排入课表。
5、防疫网课期间坚持每天上下午做眼保健操,每周开展一次爱眼主题班会。
6、学校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墙报、讲座、班会、课堂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三、改善条件,优化环境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先决条件,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按规定标准优化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1、科学摆布教室课桌椅,使每一位学生保持合理的用眼距离。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适度的课桌椅。
3、提供符合标准的黑板。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4、改善采光设备,使教室采光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5、教室内配备符合标准的照明设备。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
6、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优化学习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学校要按园林化建设标准,做好“三化”的规划和实施工作,营造美好的育人环境。
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范文2
1 学生眼保健操的兴起和推广
眼保健操属我国首创,是为了预防学生近视、保护学生视力,由我国眼科专家挖掘祖国医学宝库总结创造的眼部运动项目。据历史资料记载和咨询眼科权威专家,可以认为眼保健操最初始于1963年,由北京医学院体育教研室刘世铭主任所创。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医生和教育局领导以其为蓝本,新出了8节眼保健操。为了让眼保健操更易于掌握,1972年,眼科专家们对其进行了简化,改编后的操由上海市眼病防治所编排,1982年由教育部等十部委向全国推广,一直延续至今。
钟润先等[2]于1980年报道了上海市眼病防治所于1960年便开始试行眼保健操,当时有12节;从1961年起在学校蹲点研究,逐渐提高浓缩为4节(按揉上眶角,挤按睛明穴,按揉四白穴,按揉太阳穴轮刮眼眶),并且要求做操时要明确穴位固定解剖部位,闭眼避免发生意外。在手法上从安全着眼以平揉为主,充分利用手指罗纹面。做完后再向窗外看远片刻,使眼睛充分得到休息。为提高操练质量,每个教师应充分认识眼操的意义、目的和要求,亲自体验手法、节次、轻重缓急。一些对眼保健操的效果观察,所用的也都是上海眼病防治所编的4节眼保健操[3,4]。
2 学生眼保健操作用机理的探讨
眼保健操是根据推拿原理、经络穴位,结合医疗体育综合而成的一套操练程序[2]。它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穴位和皮肤、肌肉来达到通经络、养气血、消疲劳的目的,进而保护视力。用于学校课间操,它对不同学生对象的作用不同[5]:① 对视力正常者能起到缓解调节疲劳作用;② 对轻度视力不良有逐步缓解调节紧张和增进视力的效用;③ 对假性近视已恢复正常的,具有巩固效果。
经检索,近年来鲜见有关于对眼保健操评价的文献报道;但已发表的文献,却为探讨眼保健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依据。
2.1 眼保健操对学生视力的保护作用
多数研究者认为,学生坚持认真地做眼保健操,对减缓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和提高视力的效果是显著的。吴正兰[4]曾对253名初一学生进行了为期2年的对照研究。实验组进行深入宣传辅导、严格要求、纠正做眼保健操时的错误动作,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每次10 min,假期内嘱学生自做,近视者要求晚上睡前加做1次。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2年后双眼视力累计提高者分别为13.39%和47.62%,说明认真、正确、持久才能使眼保健操充分显效。全州高中卫生室[3]利用2年多的时间,对高、初中4个毕业班学生348只眼睛的观察方法与吴正兰类似,观察班要求有班主任督促,校医经常下班辅导,取穴正确,穴位上要以有酸胀麻或微痛感,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利用中午和傍晚各远眺20 min。结果学生视力恢复及视力增进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且女生高于男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这与王怡然[5]报道的在眼保健操效果观察中,小学生视力恢复及增进较初中为高相似,说明越是在低学习阶段认真推行眼保健操越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齐建华[6]则通过3年在幼儿园的观察研究,发现105名4~7岁儿童中,视力为0.1~0.8的比例由17.5%下降到5.4%,视力≥0.9的儿童由75.5%提高到94.3%,但由于儿童正处于视力快速发育期,眼保健操实际发挥的作用程度可能要低一些。也有极少观点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以735名10~17岁做眼保健操学生为实验组,以未做眼保健操的198名学生为对照组,1年后检测视力及屈光度发现,多项结果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研究者认为眼保健操对预防近视、提高视力尚无可支持的依据,但却不失为缓解视疲劳的、有积极意义的课间休息办法[7]。
2.2 眼保健操的理论机制
钟润先[8]等采用一系列较为客观的指标,肯定了眼保健操的眼保健效果。研究者采用血流图仪、红外热象仪、阿菲莫夫表和schiotz氏眼压计等仪器对眼保健操的生理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523人的血流图仪测定结果显示,眼保健操前后波幅(代表眼周围血流充盈程度)增高者占84.13%,不变者占6.69%,减低者占9.18%。证明了眼保健操可使眼局部血流量增加,血循环改善,从而解除眼睛疲劳。而且发现年龄越小、年级越低、近视度数越浅者,眼保健操效果越好。右眼的效果好于左眼,认为是右手较灵活,动作较为准确有力所致,从而提示穴位准确和动作认真与否,都会直接影响眼保健操的效果。53名学生的红外热象仪测定结果显示,眼保健操后明区增加了10倍,暗区显著减少;12人做了阅读1 h后和眼保健操前后的显像对照,结果阅读前15人均显像较暗,阅读后有3人明显变暗2人转为明区,再经眼保健操后,则明区增加较多。95名学生的红外热象仪点温度检查资料显示,眼保健操后91.38%的学生点温度有增高现象。红外热象仪测定结果与血流图仪结果相似,因为血流量的多少显然是决定局部温度与显像明暗的重要因素之一。阿菲莫夫表测定则于上下午课前课后、眼保健操前后以及眼保健操时间不做操改为静坐的前后进行,结果表明眼保健操有解除视疲劳的作用。眼压的测量则在读写1 h前后,做操前后及分别望远5 min后进行,结果显示,读写1 h后平均眼压增高0.60 mmHg,眼操后平均减低1.67 mmHg;读写1 h后平均眼压增高0.18 mmHg,望远5 min后,平均减压2.57 mmHg。眼压测量结果证实了近业操作(包括读书写字)可使眼压微量增高的推断;并证实了眼保健操及望远可产生降低眼压,调节眼内压平衡作用的效应。此外,研究者还对做眼保健操前后的平均视力和做操后前方深度进行了测量,发现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设有对照组、通过相关仪器采用客观指标评价眼保健操作用的研究,说明当时眼科学术界已经考虑到了对眼保健操科学性的验证,这对于进一步研究近视形成机制及近视眼防治措施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客观资料。
3 影响学生眼保健操效果的原因分析
眼保健操适合群防群治的特点,使其迅速得到推广。 2008年教育部新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强调,将每天2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并明确指出了校医、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在执行制度中的职责。但现实中学校在贯彻眼保健操制度时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眼保健操的防近效果打了折扣。以校医为主体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等纷纷撰写文章,指出症结所在[9~23],存在问题可概括为:按摩穴位找不准、推拿手法不准确、力度不适当、不符合节拍、做操前不洗手。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3.1 穴位、按摩方法不正确
眼保健操的原理为传统中医的穴位按摩,这就需要掌握较为专业的穴位知识、按摩力度、推拿手法等等。而在学校,具体负责眼保健操教学的往往是体育老师或卫生老师,多数未经任何专门训练,只能按图示来做,很难教透,因此容易造成年龄尚小的学生们对眼保健操技能掌握的先天不足。陈婉娟等[9]的调查发现,学校认为眼保健操做得最好的班级中,眼保健操穴位错误率中学组为13.27%,小学组为16.67%;而随机抽查的对照组班级,中学组穴位错误率为21.39%,小学组为30.03%。这也间接说明,只要加强培训,学生还是能掌握按摩技巧的。安淑惠[10]对1 939名3~5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做眼保健操的穴位正确率为60.10%。熊日强等[11]对1 662名小学生、1 458名初中生的调查发现,做眼保健操时不知如何查找穴位者小学生为95.85%,初中生为90.40%;不知操作力度者小学生为97.11%,初中生为94.24%;不知揉、按、挤、刮等基本手法者小学生为91.94%,初中生为82.85%,这种情况自然不能使眼保健操起到保护视力的效果。对眼保健操的曲解,甚至可能会导致不应有的伤害,许雪亮等[12]曾报道2例做眼保健操时误按压眼球而致角膜圆锥样改变的个案。
3.2 没有长期坚持认真做操
眼保健操是一种微弱的穴位刺激,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效果。一些学生和家长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便丧失了积极性,不重视平时眼保健操的操练,做操时思想不集中,敷衍了事,表现为不正确找穴位、不正确按揉、不跟拍等。据广东的一项调查,有90%的学生不愿意做眼保健操[13]。而浙江的一项调查表明,有95.78%的家长认为眼保健操效果不好[14]。
3.3 教师辅导和督促不到位
要使学生长年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要对学生反复强调做操的作用和目的,在自己熟通穴位和手法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辅导检查,纠正不正确的手法,并督促学生注意手部卫生,做到做操前洗手。但这些工作很不到位,个别教师甚至经常占用眼保健操的时间讲课或布置作业。
3.4 眼保健操本身的问题
40多年来,眼保健操的内容、播放音乐等形式均未作任何修订或更新,长年做同一种操法,自然容易使人产生厌烦情绪。徐春[15]曾经观察了105名视力低下的学生,发现做操不认真的占63.8%。
有些研究者认为,应该重新审视眼保健操的课间安排时段,改上课前做为下课前做,使之后的10 min课间自由活动时间能为眼睛的保健调理过程提供充分的时间[16];同时还提议眼保健操最好经常更新,从动作到乐曲都应有所改变[17]。
4 改良或新型学生眼保健操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多位研究者提出了改良的或新型的眼保健操,如 “运动性眼保健操”[24]、以华佗五禽戏为依据的“新编眼保健操”[25]、“穴位按摩操”[26]、“双眼合像法”[27]、“气功按摩法”[28]、“易筋经眼保健操”[29]、“主动型眼保健操”[30]、“6节眼保健操”[31]、“理视健眼操”[32]、“多维视觉眼保健操”[33]以及北京市2008年推行的“修订版眼保健操”[34]等。其中的亮点包括:改眼球被动运动为主动运动(包括开目状态和闭目状态),或将眼球主动运动与穴位按摩结合起来,或与体育结合让肢体带动眼球运动,或在传统眼保健操中加入“远眺”、“捏耳垂”、“脚抓地”等新内容。从研究深度、专家阵容或新闻影响力来看,“理视健眼操”、“多维视觉眼保健操”和北京市的“2008年修订版眼保健操”最受关注。
4.1 理视健眼操
该操的要点是“不动手,只动眼球”,通过“眼观六路”、“眼球环转”、“闭眼睁眼”动作来平衡眼部各项功能,学生版时长约5 min。该课题组进行了10余年的研究,包括:① 自体对照研究[32,35~37]。观察视力的变化、眼血流的变化、近视学生屈光度的变化;② 与现行眼保健操对照研究[38~42]。采用多普勒观察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比较2种眼操对近视增长率控制的效果,并观察与儿童沙眼、结膜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理视健眼操对青少年视力、屈光度、眼动脉血流状态等的改善情况与现行眼保健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加深,延缓近视眼轴延长有效。专家认为可争取成为保护视力的补充方法[43]。
4.2 多维视觉眼保健操
该操的要点是“动手又动眼球”,眼球随着手指的运动方向转动,时长亦为5 min。在试点的3所小学共有1 458名学生改做多维视觉眼保健操,其中1所小学的学生试做8 d后,视力提高率达80.5%。与理视健眼操一致的是,也强调了手不接触眼睛,避免了做操时眼睛受污染的可能性。但未检索到正式学术文献。
4.3 2008年修订版眼保健操
该操则是在原来北京的5节眼保健操中,取消了“挤按睛明穴”和“干洗脸”2节,将“按揉太阳穴及轮刮眼眶”改为“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增加了“按压头部督脉穴”和“按揉耳垂眼穴及脚趾抓地”,总时长仍为5 min。因时间较短,目前尚无相关文献可查,只是新闻有所述及[34]。取消“挤按睛明穴”是因为此穴位距眼球太近,中小学生课间双手的卫生很难保证,手上细菌易污染眼睛;“按揉耳垂眼穴及脚趾抓地”的中医原理则是通过对头部、脚趾等局部穴位的刺激,增加全身血液循环,疏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调节眼部的目的。另一方面,“脚趾抓地”也使学生们感到“有意思”。修订版眼保健操在300名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试用,效果评估结果可取。
5 建议
几十年来,学生眼保健操在保护学生视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学生用眼时间逐渐增加,睡眠、锻炼、望远和看绿色的时间逐渐减少,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这种种影响因素使得学生的近视眼率不断上升[44],尤其是学生单纯性近视眼不断增加[45]。在这样新的历史背景下,对作为“预防近视、保护视力”重要措施推广的现行眼保健操,也需要重新全面认识。
在眼保健操研究及推广方面,改良或新型眼保健操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后续该领域研究具有很多借鉴意义,但还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如理视健眼操会出现学生眼睛睁着眼珠不动的问题,多维视觉眼保健操需要比教室更为宽阔的场地,也会出现学生手划动而眼不动的问题,修订版眼保健操的“脚趾抓地”也可能变为“脚拍地”等等,而这些可能较穴位按摩操更难监督。对这类改良或新型眼保健操的效果还需要进行科学的验证。总之,新的科学的眼保健操推出,应需要一定的周期。无论是对传统眼保健操的评估或改良研究,还是开发新型眼保健操研究,都应秉着随机、对照、盲法、前瞻性的基本原则,更多地结合一些客观的评价指标,以缜密的逻辑、严格的方案设计进行,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证据。此外,改良或新型眼保健操的推广,建议按论证―试点―总结―推广的流程,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综合考虑,采取适宜方案在面上推广。
学生近视眼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其中学生眼保健操作为有效手段之一,要结合目前全市开展的学生眼保健档案建立和分档防治工作积极试点,抓紧评估。
6 参考文献
[1]廖文科.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的基本原则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385-387.
[2]钟润先,施人瑞.眼保健操的研究.青少年近视眼防治,1980,1:12.
[3]全州高中卫生室.眼保健操对保护中学生视力效果的初步观察[J].体育科技,1983,3:43-47.
[4]吴正兰.眼保健操对防治青少年近视的观察[J].中国校医,1988,2(1):41-42.
[5]王怡然.眼保健操对防治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效果初步观察[J].青少年近视眼防治,1980,1:19.
[6]齐建华.眼保健操防治幼儿近视效果观察[J].实用眼科杂志,1991,9(12):760.
[7]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成都,1979:263.
[8]钟润先,施人瑞,黄玲雄,等.对眼保健操科学性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J].青少年视力保护,1982,2:9-15.
[9]陈婉娟,杜亚平.长宁区中小学生眼保健操调查与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4,15(3):184.
[10]安淑惠.城区小学生眼保健操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 2003,17(5):456.
[11]熊日强,刘青.学生眼保健操操作不规范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1,22(6):566.[12]许雪亮,王成业.眼保健操致角膜圆锥样改变2例[J].眼科新进展,1991,11(3):62-63.
[13]九成学生不愿做眼保健操[EB/OL]. .
[34]眼保健操36年后改版[EB/OL]..
[35]雷文生,李美红.眼球主动运动对眼压影响及其效应利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9(15):2609-2610.
[36]雷建明.(理视)眼保健操前后彩色多普勒观察眼球血流动力学改变[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6):446-447.
[37]陈方红,李美红,蓝文胜,等.正常眼与近视眼的眼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比较[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99,1(2):120.
[38]李美红,潘丽萍,雷建明.理视健眼操与现行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的差异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38-39.
[39]李美红,潘丽萍,雷建明.理视健眼操预防和控制初中学生近视的应用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4,25(6):740-741.
[40]李美红,任志华,雷文生,等.2种眼操与儿童眼结膜感染的相关性观察[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3):22.
[41]王萍, 姚兴家,白英龙,等.理视健眼操与眼保健操预防近视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学校卫生, 2002,23(6):500-501.
[42]韦凛,梁文,张淑先.两种眼操防近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1, 22 (5):954.
[43]汪芳润,尹忠贵.近视•近视眼•近视眼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51-252.
[44]吴昌凡,何明光,曾骏文.儿童青少年近视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79-881.
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范文3
数学 课外作业 问题与对策
课外作业,亦称家庭作业,是由学校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完成的学习活动。课外作业除了能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以外,现代学者们更注重它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作用,甚至还看到了它对“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必备的品质――责任心、准时、努力”方面的功能[1]。如何充分发挥课外作业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客观分析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现状,为进一步的作业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一线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29位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分段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普通乡镇中学和普通城市中学的3个年级9个班的45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七年级223人,八年级131人,九年级101人;城市中学取了201人,乡村中学254人。实施调查时,由笔者亲自发放问卷,在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之后,问卷回答完毕当场收回,共收回有效问卷453份,有效率为99.56%。数据采用SPSS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管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作业类型师生喜好差异大
传统的作业训练倾向布置大量书面作业,学生很容易陷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当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这一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2]。因此,教师要注重作业类型的多样化。研究从书面作业、查阅资料类、实验手工类、实践调查类及口头类作业五种作业类型,从教师实际布置的作业类型和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两方面进行了调查比较。从教师布置的作业类型来看,教师最青睐的是书面作业,占94.3%,对口头类、实践调查类、实验手工类作业教师布置的几率很小,所占比例是7.5%~12.8%。从学生数据来看,对书面作业有51.8%的学生是喜欢的,同时46.0%的学生喜欢实验手工类作业,对查阅资料类、实践调查类和口头类作业有近25%的学生喜欢。从整体来看,师生在作业类型的布置上还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喜欢布置书面作业,而学生则喜欢多样化作业,对实验手工类作业处于渴望状态。
2.作业来源单一
作业来源直接影响作业内容的整合性、知识面的广泛性。教师精心编制作业,不仅可以实现高效教学,而且可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20世纪90年代后期,基础教育领域兴起的“学案教学”是引领中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3]。该教学模式要求作业题目少而精,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了探测到教师在一线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我们对学生的作业来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初中数学课外作业74.9%来自练习册,49.3%来源于试卷,教师自编的占22%、网络或课外书籍占7.3%、日常生活占5.7%。由此可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来设计编制作业,在一线教学中还是一种口号,并不能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这与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相一致,79.3%的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34.5%的教师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可见教师布置作业大多是单纯地想巩固课堂知识,更甚者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
3.作业难度适宜
已有研究认为,有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经历了挫折或者深深的焦虑,会使学生在以后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产生害怕的心理[4]。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45.3%的学生感觉数学作业的难度适中,43.3%的学生感觉较难,仅有7.4%的学生感觉太难,4%的学生觉得简单。可见教师在作业难度的把握上较切合学生实际。教师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有58.6%的教师在给学生设置课外作业的过程中会考虑学生的特点,在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4.作业量超额严重
课外作业的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不少人认为,学生课外作业量大是造成长期以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汤林春等研究者对课业负担和学业成绩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布置作业的量是影响学生课业负担的首要因素[5]。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限制学生的作业时间,2008年教育部了《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强调初中各年级家庭作业时间总量不超过90分钟[6]。学生完成数学课外作业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是理想状况。经调查,学生每天完成数学课外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仅有25.30%的学生能在30分钟内完成数学课外作业,有一半的学生需要在半小时到1小时内完成,作业时间超过1小时的要占到24.20%。可见,作业时间对大部分学生存在超量的问题。
5.作业的评价和反馈
(1)作业批改形式多样
作业批改对教师而言具有反馈教学信息、诊断教学效果、促进教师调控教学策略的作用;对学生而言,是学生了解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窗口,以适时地调整学习态度和行为,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业的批改方式大致包含以下几种:教师课后全批全改或部分批改、教师课内当场批改、同学之间相互批改、学生自我批改及班委批改。在此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在作业批改时,教师采用多样化批改方式处理学生作业,有49.1%的作业是教师批改,学生也最喜欢这种批改方式。在学生参与批改作业方面,表现出学生喜欢度31.7%高于教师采用度20.5%的现象。有研究表明:组织学生参与作业批改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学生自我反省和客观评价的态度[7],因此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教师的批改,从而增强学生在作业批改中的主体地位。
(2)深入指导型的作业评价不足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同时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8]。因而现在研究者们普遍提倡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减少对于等级、分数、“√”和“×”等传统的评价符号的使用,而采用特殊符号、评语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更好地实现作业评价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本研究对师生对家庭作业的评价方式的喜好进行了对比,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最多的是勾叉的方式,占69.3%,而仅有31.5%的学生喜欢这种评价方式。48.0%的学生喜欢教师采用符号法和49.6%的学生喜欢教师采用评语法进行作业评价,而教师却很少用这些方法。教师采用符号法进行作业评价的几率占10.6%,教师采用评语法进行作业评价的几率是24.7%。这个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贫乏,对学生的求知欲关注不够,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三、结论与对策
1.主要结论
(1)书面作业依然是家庭作业的主体
实践调查类、实验手工类和查阅资料等类型作业不仅深受学生喜爱,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几乎不布置这些类型的家庭作业,可见,学生依然处于被牵制状态,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针对家庭作业提出的建议以及学生的喜好置若罔闻。
(2)分层作业和整合作业还未能实现
家庭作业主要源自于练习册和试卷,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布置适合个体的分层作业还不能实现。将家庭作业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迁移能力,是教师下一步须重视的方向。
(3)“减负”任重道远
64.5%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出现超时现象,减少作业量是减负的重要途径,如何实现减少作业量、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是当下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重要课题。
(4)评价方式多元化的缺失
教师采用变换作业评价主体的方式实现多元评价,而评价方式却是单一的勾叉方式。学生面对的是冷冰冰的对错符号,而非教师的有针对性指导或激励性的评价,学生对评语法和符号法的渴求得不到满足。
2.对策
(1)转变教师观念
第一,教师要转变对于课外作业的作用和目的的认识。课外作业除了能够巩固知识以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作业目的。第二,转变教师的学生观。学生是作业的主体,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作业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喜好和想法,将之运用到课外作业之中,以激发学生作业的动机和兴趣。
(2)在作业类型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重视不同类型作业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对作业类型的喜好,对于存在“偏食”的学生需要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真实的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树立学生对不同类型作业的正确认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信心;最后,在作业类型上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增加学生喜好的作业类型,如实验手工类、查阅资料类、实践调查类、口头类等多种类型的作业。
(3)拓宽作业来源
教师应积极从网络、课外书籍、生活等方面探索作业的来源,将之与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编制,最大程度地实现作业内容的生活化、提高作业涉及的知识面。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学生作为作业来源的重要发掘者,让学生自编作业,从中收集具有代表性的供大家集体完成。
(4)设计分层作业
在作业难度上,教师应客观认识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加强对学生的了解,采取分层作业,即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适合他们的作业,同时适当降低作业难度。
(5)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减少作业时间
在作业时间方面,教师首先应正确认识作业时间的合理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教学内容,对作业题目进行精心的编制与整合,提高作业内容的典型性、综合性,避免作业的机械和重复,在保证作业效果不打折扣的基础上减少学生的作业时间。
(6)在作业批改方面
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参与作业批改的作用和功能。第二,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保证学生平等参与的权力。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作业批改的培训,树立学生作业批改的责任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作业批改的能力。第三,适当减少教师的批改,增加学生参与批改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全面了解,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措施来实现。第四,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要树立“作业不是用来检查的,而是用来分享的”意识,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提高对评语和符号法的使用,减少分数、等级和“√”“×”的使用。
(7)学校要加强对于课外作业的管理
学校必须重视课外作业的作用,将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制度化,将课外作业的各个方面纳入教师考评的范围,从而在一个新的高度为课外作业的优化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学校还应为师生配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有关教师提高设计能力的书籍、学生完成查阅资料类、实验动手类、实践调查类作业所需要的书籍、设备、网络等。此外,将课外作业的布置纳入备课范围,实行教师集体备课,并且定期交流作业中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依靠集体的力量为课外作业的优化提供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Andrea Marie Vanbuskirk.Homework in the Classroom:Completion and Attitude[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2010.
[2] 钟启泉.为了中华名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荣华.学案教学的内涵、特点及操作程序.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
[4] Uusimaki, L.,& Nason,R.Causes underlying pre-service teachers' negative beliefs and anxieties about mathematics.International Group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2004.
[5] 汤林春,傅禄建.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7(12).
[6]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8-9-5.http:///fwxx/wy/2008-09/ 05/content_1088072_2.htm.
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范文4
重点工作
一、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继续加强学校建设。加快我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周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总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镇完成*小学的教学辅助楼及辅助设施建设,北山小学旧房改造工程,南门小学和土楼小学教学楼维修等工程,促进全镇所有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镇域教育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2、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学校建设、教育配套要立足长远发展和现实需要,科学规划,逐步实施、有序操作,完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要充分利用好上级“跨级整体改造”项目,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校舍建设水平;通过“教学仪器配备更新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学校配套标准,提升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水平;通过“211工程”(两热一暖一改),逐步解决中小学生喝热水、吃热饭和冬季取暖问题,推进中小学改厕治污,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设现代、和谐、生态校园,全方位优化中小学校园环境。
二、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教育活力
3、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校长论坛、外出学习、现场观摩、分类指导等方式,促使校长开拓视野,学习交流管理经验,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引领校长走“学习、实践、反思、提高”的成长之路,努力打造一支人品好、能力强、业务通、会管理的校长队伍。
4、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坚定“发展教师”的理念,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把教师管理和关心教师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并解决好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并化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开展师生“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评选出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学习生活中具有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的优秀师生,通过评选、表彰、学习和宣传,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感染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努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弘扬“爱岗敬业”的精神,强化责任意识,继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杜绝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发生,努力树立学校教师的良好形象。严格各类评优选模晋级的标准、办法和过程,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对名不符实者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
5、以“三项工程”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是继续大力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帮助教师制定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规划,搭建教师素质展示平台,设计教师发展激励措施,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提高教师素质。二是继续以“目标导向—政策引领—骨干带动—整体推进”为基本策略,关注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培养壮大学科带头人队伍,争取培养2-3名“*名教师”。三是大力实施读书富脑工程。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层次需求和需要,制定读书规划,推荐阅读书目,营造读书氛围,通过读书论坛、读书报告会等方式,引导教师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研结合,全方位的构建起学习研讨、工作交流、实际操作三者相结合的立体读书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6、积极进行“实效德育”研究工作,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以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重点,以文明礼仪、遵守规则为突破口,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建美丽玫乡、迎和谐全运”、“五心教育”活动、“六个一”等系列活动;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动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提高学生综合文明素质。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工程”、“大课间体育活动”,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和健康。积极参加“迎全运中小学生书画作品比赛”活动。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积极做好全省体育卫生专项督导检查工作。完善家长学校运行机制,逐步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7、加强“高效课堂”研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继续探索建立新的听评课制度。树立评课注重面向学科,面向课堂,面向教师,面向学生的课堂观,按新课程的要求,加强对听评课的研究,充分地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听评课水平提高,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继续开展“课堂创新”活动,引导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优质课的比例,培植学科优势和优势学科,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8、加强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继续完善集体备课体系及制度。建设校际联动区域协作的校本教研模式,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指导和监控,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督查。建立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机制,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中集体的智慧,把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强化合作意识,实行资源共享,做到优势互补,探索更加完善的教研服务模式,形成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在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特别关注学校已形成的办学特色或今后希望形成的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学校课程建设的特色和传统。积极深入推动新课程改革,争创县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努力创建学校特色和品牌
9、全面落实《*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开全课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学生人人有兴趣,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
10、开展“有效管理”研究。初步建立“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教师的目标管理体系及评价机制;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完善学校发展性综合评价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作用,促进学校不断改善教育管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11、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整个校园要干净、整洁、美观、有序,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营造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风格。要重视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隐性文化建设,突出师生的行为文化建设和学校的形象塑造。要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在师生中形成一种精神力量,让人们在这种精神力量的驱动下寻求主动发展,最终实现文化管理的目的。
12、以创建活动为契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积极准备城西小学创建济南市规范化学校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市规的创建和学校文化建设活动,打造区域名校,起到典型带动作用。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办人民满意教育”活动,通过创建工作,使全镇中小学达到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局面,实现单项工作创特色,整体工作上水平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师生创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13、加强学校财务管理。重点加强落实学校财务预算制度,要根据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不论是什么支出,都要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要统筹安排学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增强中小学开支的计划性。
14、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成人教育水平,扎实推进以乡镇成教中心学校为依托的乡镇科普服务站创建工作,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重视发展学前教育,继续规范办园和保教行为,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检查监督,启动农村规范幼儿园建设。
五、加强行风建设,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15、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并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学校值班制度、门卫制度、学生入校、离校管理制度、幼儿园接送制度等制度的落实。要严格执行学校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安全隐患自查整改制度,做好预防和处置工作。
16、加大教育宣传。大力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以爱心、责任、敬业、奉献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教育系统新风尚。强化教育宣传工作,建立教育宣传工作机制,制定宣传工作要求,宣传教育工作信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