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打动女孩子的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打动女孩子的话范文1
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熟悉《一次成功的实验》、《好汉查理》等文章的同学们肯定知道,本组课文是以“爱的奉献”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爱的故事: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儿的命运;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圣诞节前夕,金吉亚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儿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同情与爱;自称“好汉”的小男孩儿查理,在帮助残疾小女孩儿的同时,也改正了自己的缺点。一个“爱”字贯穿全组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由此,我想到了真情实意是最能打动人的,文章中只要有了“情”,就一定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一定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
比如“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和“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两次掌声同样是热烈的,但同学们鼓掌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因为里面包含着不一样的情感。第一次同学们看到了自卑紧张害怕的英子,勇敢地站到了讲台上,他们想用自己的掌声去鼓励她,用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告诉英子:我们没有看不起你,正是你这种勇敢的精神让我们更加敬佩你、信任你。第二次是同学们听完英子的故事以后,用热烈的掌声去肯定她、赞扬她。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两次掌声中同学们包含的不同情感。但不管是哪一次,这份感情都是情真意切的。
再如《给予树》这篇文章更是以“情”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儿却什么都没有。”金吉亚把用来买给家人礼物的钱给一个陌生女孩儿买了洋娃娃,满足了她的愿望,这直接反映了她的善良和仁爱,金吉亚给女孩子的不仅仅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母亲在家里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礼物,这是母子亲情的体现;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礼物,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又是手足之情。而这两种情感又是为金吉亚对陌生人的情感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亚对小女孩儿这份情感的真挚与可贵。
身边的故事很多,但很多同学总会为写不出精彩动情的文章而伤脑筋。或许,你缺少的就是这份真情实意,才吸引不了眼球,打动不了别人。让我们把真实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让真情流淌在字里行间,这样你所写的故事才会感人,才会出彩,才能引起一片共鸣。
【小博士语录】
生活就像演电影,喜怒衰乐是常事。欲把故事来记录,常觉枯燥无感情。叙事需要真心表,真情实意贯全文。有情有味读一读,真心诚意品一品。不能涕泪满衣服,也可博得一声赞。
【现场演练】
一个女孩儿低声对两个同伴儿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教育家又问。
女孩儿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节选自《一次成功的实验》
能打动女孩子的话范文2
今年28岁的陈韵原本是一家公司的设计师。有一天下班时,她看到同事小娟将自己的掌印扫描在电脑的屏幕上,很是不解,便问:“你这是干嘛?”
小娟幽默地说:“我把这个掌印送给男朋友,警告他如果敢偷看别的美女,就给他一巴掌!”陈韵被她的话逗乐了。小娟又说:“你不如也做个吧!”陈韵笑着说:“男友对我那么好,我可舍不得打他!要送就送他个吻!”
说做就做,陈韵第二天先拿唇膏在唇上轻轻地涂了一层,然后细细地在嘴唇上涂了一遍口红,最后找来一张白纸,小心翼翼地让嘴唇和白纸来了个“亲密接触”,一个鲜红的吻痕就印在了白纸上。她再把吻痕扫描下来保存到电脑,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一个漂亮的吻就这么做了出来。陈韵还细心地在吻痕旁画了一圈花边,写下两行字:“把我的吻给你,永远爱你”。然后,她把这张纸过塑,设计就大功告成了。
男友看到这个特别的小礼物之后,非常激动,说要把它放在包里随身携带,想她的时候就拿出来“甜蜜”一下。
男友的一番话触动了陈韵创业的心弦,她心想:这样的“吻”一定很受情侣们的欢迎,我不如干脆开一家个性店,就叫“卖吻吧”!一定有很大的市场。
陈韵的想法得到了男友的支持,很快她的“卖吻吧”开张了,人气很旺,进来看稀罕的人还真不少。在陈韵的煽动下,喜欢稀奇古怪小玩意的女孩子们纷纷来了兴趣,要求做一个“吻”送给男朋友。陈韵按照设计标准的不同,每个收取10元~60元不等。没多久,陈韵的小店人气就越来越旺了,每天能接待三四十个客户。
生意好了,陈韵开始琢磨变点“花样”。有一天,一个女孩问陈韵能不能把“吻”打印出来,做成钥匙扣上的小挂件。
陈韵决定尝试一下。她买回一个可以拆卸的塑料挂件,再把女孩的“吻痕”打印出来,裁剪到合适的大小,还用数码相机帮女孩照了一张小照片放在了“吻痕”的背面。这个别致的小挂件做好后,女孩非常高兴,付了80元报酬。
之后,她又想到可以把“吻痕”加上一朵干花、配上镜框,做成挂在墙上的装饰画;把“吻痕”放在中国结里,做成能挂在房间和汽车里的小挂件……这些创意一经推出,又吸引来更多的女孩。就这样半年下来,陈韵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换了一处营业面积更大的商铺,添置了多台电脑,而且还净赚了几万元!
为了生意能更为火爆,陈韵又采用了不同类型的纸,有看起来原始质朴的布纹纸,有图案素雅的玫瑰花边纸,还有带着淡淡香味的纸……她心想,有了这些纸,“卖吻吧”生意会更火爆!
然而,生意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原来,看到陈韵的生意如此红火,市内的许多商场都冒出了专门制作“吻痕”的柜台,客户都被抢跑了!
男友得知后就为其出主意:“不断出新才能留住顾客,以前只想到女孩子,为什么不把男孩也加进来呢?若是一张纸上有男孩的吻也有女孩的吻,不是更浪漫吗?”
男友的想法是对的,“情侣吻”推出之后,很快又吸引了恋人们。可是,也有男孩受不了这“浪漫情调”。一些男孩说:“还要涂口红?这也太恶心了吧!”对此,陈韵换了一个角度,既然男孩不喜欢印下自己的唇,那么印下手掌,让男孩的手在下面,女孩的吻在上面,取名叫“我的手捧住你的吻”,这一招果然打动了众情侣。
后来,陈韵又发现了一种金属名片。这张金属名片引起了她的兴趣,心想,金属片也应该能印“吻痕”吧!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厂家询问,得知这个做法完全可行!小小的金片既可以挂在钥匙链上,还能作为书签收藏。为此,她花2万多元买了一台金属刻印机。
能打动女孩子的话范文3
女儿不愿演父亲剧中的角色
2007年7月,潘长江的女儿潘阳从艺术学院音乐系通俗演唱专业毕业了。之后她投入到自己第一张专辑的制作中。
这时,潘长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拍第一部自己导演的电视剧《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潘长江饰演一位村主任,在剧里他有一个女儿。原本潘长江是想找个明星来演这个角色的,但明星却没有档期。这时,妻子杨云说:“咱家阳阳不就行吗?”潘长江一拍脑门:“是啊,我们家资源丰富,我怎么没想到找阳阳呢?”
晚上,潘阳回到家。潘长江特意烧了女儿爱吃的菠萝咕口老肉,殷勤地端过去:“阳阳,爸给你烧的菜。”
潘阳看了父亲一眼:“老爸,你有什么事吧?”
潘长江笑了笑说:“我姑娘真聪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爸想让你演我剧中的女儿。”
潘阳笑着说:“谢谢老爸,不过,我不感兴趣。”潘长江瞪大了眼睛:“多少人想演我还不用呢,你为什么不感兴趣?”
潘阳叹息了一声:“爸,我正在录制我的第一张专辑,已经很累了,我想先把这件事情做好。你和妈妈不也都主张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吗?”潘长江没想到女儿用自己说过的话来堵他,显得有些恼火。不过,他耐着性子坐在饭桌旁听女儿陈述她的理由。
潘阳说:“这个角色也不是给我写的,我怕演不好。如果演不好,还不如不演。”
潘长江说:“为什么事情还没做,就认为自己做不好?”
潘阳又说:“如果我出演一个村姑,观众给我定位成村姑,我还怎么做歌手啊?”
潘长江良久地注视着女儿,一字一句地说:“如果你有实力,别人是不会给你定位的。”
潘长江还要说下去,潘阳说:“爸,别说了,反正我不演。”
说完,潘阳一抹嘴巴回自己的房间去了。潘长江气得嘟囔着:“小白眼狼,我做的好东西你吃,我的戏你却不演。你还没成名呢,就跟我耍大牌!” 妻子杨云走过来:“和谁生气呢?”潘长江说:“还能和谁,你闺女呗!”杨云知道父女产生了矛盾,她说:“阳阳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你如果觉得这个角色非她莫属,最起码要让她知道她的有利条件是什么,要让她有参与的愿望和信心。”
第二天,潘长江为了讨好女儿,提出开车送女儿去录音棚。女儿录音时,潘长江就坐在外面等着。为了达到最完美的效果,有时一句唱词潘阳要反复录上多次,一天下来已经筋疲力尽了。这回潘长江知道女儿的工作有多辛苦了。
陪女儿录完歌,他心疼地说:“阳阳,你的工作确实太辛苦了。爸的戏就不麻烦你了,但我觉得无论找谁,都不如你。”
潘阳非常想知道自己比别人强在什么地方,她目不转睛地看着父亲。潘长江又说:“你只想到了不利因素,但却没想到还有很多有利因素。”潘阳瞪大了眼睛:“什么有利因素?”
“有利条件是:咱父女俩是亲人,演戏时你不会有陌生感,表演起来会自然亲切。你如果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歌手,演戏可是对提高你的演唱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啊!”
潘阳的眼里流露出兴奋的神色。
潘长江欲擒故纵地说:“不过,你如果对演戏没兴趣,老爸是不会勉强你的。”潘长江的话激起了好强的潘阳演戏的欲望,“爸,你这么说这戏我还非演不可了。”
潘长江说:“就等你这句话呢!”安静下来,潘阳对潘长江说:“爸,和你一起拍戏,我是心存恐惧的,我怕演不好,砸了你的牌子。”
潘长江凝视着女儿,哑着嗓子说:“闺女,帮帮爸吧!”潘阳突然感觉鼻子酸酸的,“爸,你放心吧!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演员女儿不听导演老爸的话
潘长江于2007年8月末离开家,带着剧组来到了他的出生地黑龙江省东宁县拍摄《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一个星期后,完成专辑工作的潘阳飞到了剧组。
潘阳到剧组时,潘长江正在拍戏。潘阳怕打扰父亲,静悄悄地站在一旁观看,潘阳的心里感到一阵酸楚和疼痛。才几天不见,父亲好像老了10岁,丝丝缕缕的白发在阳光下显得那么刺眼,皮肤变得粗糙而沧桑,脸色也是那么憔悴。
潘阳知道父亲既是导演又是主演,剧组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都等着他操心。她马上找到统筹:“把我的戏提前,把父亲的戏安排在我后边,从明天起,我第一个化妆,这样就可以让我爸睡到自然醒,也可以让孙宁姐、原华姐多睡一会儿。”从进剧组的第一天起,潘阳就5点钟起床化妆。
潘阳的第一场戏开拍前,潘长江觉得女儿的气质和人物有些不符,就对她说:“你演的是一个村主任的女儿,是个村姑。头发这么洋气,你演的是你自己还是农村女孩?你赶快梳上两个麻花辫。”
潘阳一听父亲这样说马上争辩道:“都什么年代了,农村女孩咋了,农村女孩就不能时尚靓丽了?现在的农村女孩和城里女孩一样有品位,不说别的地方,就是这东宁县,你看看,大街上的女孩子时髦得很,耳朵上的耳洞比我还多。再说,我饰演的钱多多在城里上过大学,麻花辫多老土,我不梳。”
潘长江见女儿当着大家的面顶撞自己,生气地说:“你是导演还是我是导演,当演员就得听导演的。”潘阳说:“演员也可以有不同意见,我不是木偶,我要……”潘长江生气地厉声喝道:“住嘴。想演就听我的,不演就走人。”
在众人面前父亲竟这样呵斥自己,潘阳实在受不了这个委屈,一转身跑了。
晚上,潘阳听说父亲的胃病犯了,她的心里一惊:是自己气的吗?那一刻,她感到特别懊悔。潘阳知道,父亲的胃一疼就吃不了硬东西,于是她赶紧给父亲做了一碗面片汤,端到他房间里。“老爸,你吃点软软的热面片吧。”见潘阳来了,屋里的人都起身退了出去。
潘长江黑着脸说:“不吃!你是谁呀,哪敢劳你的大驾呀!”
潘阳笑嘻嘻地说:“爸,我错了还不行吗?剧组这些人可都等着你呢,你要是倒下了怎么办呢?”
“你没错!我错了!”
潘阳见父亲依然阴沉着脸,眼泪都急出来了:“爸,我怎么认错,你才能原谅我啊?”
这时潘长江再也绷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闺女,你真没错,刚才你叔叔和孙宁姐他们都说你的说法是对的。爸老了,有时候脑子里想的东西落伍了,演农村女孩不一定要土,但一定要质朴。”
看父亲不生气了,潘阳也破涕为笑。
潘阳有一场戏是拍钱多多和男朋友孙小丰约会的,这是这部电视剧里钱多多唯一一场约会的戏,选服装的时候按照潘阳的理解,应该穿裙子。
潘长江说:“不行、不行。你想没想过一个问题,这场戏现在不能全部拍完,等再接着拍的时候,天就冷了,那时候穿裙子你受不了的。”
潘阳说:“为了戏好看,你闺女我就豁出去了。”
等到接着拍这场戏的时候,已是一个多月以后了,那时东宁已经飘起了雪。潘长江对潘阳说:“阳阳,天太冷,你穿上保暖裤吧!”结果穿上保暖裤显得特别臃肿,潘阳索性脱掉保暖裤,穿着裙子的她冻得浑身打颤、嘴唇发紫,说台词时,嘴巴都不利索了。潘长阳看见女儿冻成这个样子,赶紧叫停,心疼地用军大衣把她裹上,然后抱在怀里。等稍稍暖和过来,潘阳赶紧对父亲说:“可以了,快拍吧,这么多人等着呢。”
在镜头前,潘阳马上进入状态,凛冽的寒风中,衣着单薄的她把一个正享受爱情的女孩子的娇羞和甜蜜演绎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明星父女戏里戏外殷殷情
为了替父亲分担压力,早戏和夜戏几乎都被潘阳包了,加上夜里还要看剧本,潘阳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加上巨大的心理压力,又整天带妆,潘阳面颊上长了痘痘。
有一场戏是潘长江演的村主任钱大宝,在工作上遇到了问题被人误解而情绪低落,女儿钱多多心疼父亲想帮他。
当潘阳说“爸,我特别想帮你,但我帮不了你”时,潘阳看着眼前父亲憔悴的脸庞、疲倦的眼神,感觉心里特别痛。她觉得自己不是在拍戏,而是真的在和父亲进行情感交流,想着这些,潘阳的眼泪哗哗地落下来。她哭,潘长江也哭。这场戏拍了七八遍,但每遍她都哭得特别厉害。
潘长江由于来剧组时匆忙,没有带够衣服,这时穿的还是一件夹克。趁着休息,潘阳从拍戏的家信子村坐车来到东宁县城。她从这家商店逛到那家商店,为父亲相中了一件羽绒服。潘阳回到剧组,就直奔现场:“爸,我给你买了一件羽绒服。”说着就给潘长江穿上。剧组的演员羡慕地说:“潘阳的眼光真不错,你爸穿上你买的羽绒服成帅哥了。”
潘长江喜滋滋地说:“还是女儿好啊,女儿就是我的贴心小棉袄。”
晚上,潘长江来到女儿的房间说:“我也有一样礼物送给你。”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潘阳一看是一盒深层滋润的美容面膜。
“爸,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牌子的?”
潘长江得意洋洋地说:“你老爸是侦察兵,还有我不知道的事?”原来,当潘长江发现女儿的皮肤有些干燥时,就给留守北京的妻子打电话:“阳阳的皮肤有点干,你马上去给她买点护肤品,买她最喜欢的牌子。然后,用特快专递寄过来。”
潘阳把这精巧的小盒子放在手上不停地转来转去,脸上是甜甜的笑。潘长江说:“你不仅是个爱美的女孩子,更是一个演员,当演员就要为观众负责,戏大于天,你的容貌不仅是自己的,还是观众的,怎么也不能让观众失望。”
潘阳马上用面膜做了皮肤护理。当凉凉的膏体涂抹在脸上时,潘阳的心被暖暖的父爱融化了。
2007年10月的一天,潘阳觉得有个情节自己把握不准,心里没底,就拿着剧本去父亲房间请教。刚一推门就听见父亲在跟扮演青皮和林大头的演员说:“潘阳在和你们演对手戏时,文静有余、泼辣不足。她的表演经验不足,你们是老演员多带她,你们的帮带能激发出她的潜质。”
那一刻,潘阳觉得父亲不仅在生活上关爱自己,更是在艺术上有所提携引导。
有一场戏是青皮诽谤钱多多,钱多多追打青皮,青皮躲到男厕所里继续羞辱她。潘长江要求潘阳冲到男厕所把青皮揪出来,但潘阳说:“爸,太过了吧,钱多多毕竟是个女孩子。”
潘长江说:“不过火,因为一个女孩子最看重的就是名声。青皮是在侮辱她,愤怒至极的钱多多一定要冲进去。”
潘阳按照父亲说的演了一遍,潘长江说:“不行,没放开,你演的是你,不是钱多多。你现在要忘我,面对别人恶毒的中伤你能无动于衷吗? 你跑起来要一溜烟,要带着激愤、要有拼命的劲儿。”说着他给潘阳做起了示范。父亲已经50岁了,看着他飞奔的样子和那并不高大的背影,潘阳的心被深深打动。
2007年10月末,27集电视剧《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杀青。12月20日,剧组举行了隆重的关机仪式。在剧组的庆祝晚宴上,潘阳举起酒杯噙着热泪,深情地对父亲说:“爸,刚开始由于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不愿意和你一起演戏。现在我知道和你一起演戏是我最幸福的事,你不仅在生活上关心我,更在艺术上引领我。无论是做人还是演戏,你都是我最好的老师。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和你一起飙戏,我要向你学习更多的东西……”
潘阳给老爸打工没要分文片酬,她说:“我的一切都是父亲给的,我能拥有他就很幸福了。”
2007年底,潘阳签约那英姐姐那辛的公司英玛文化。2008年1月8日,她的首张专辑《大道理》发行。会上,潘长江请了很多老朋友来助阵。那英、巩汉林夫妇都来了,潘长江对大家说:“我对潘阳的态度是扶上马送一程,但也只是五公里十公里,今后的路要她自己走……”
2008年3月20日,《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父女俩的表演,获得观众好评如潮。
能打动女孩子的话范文4
关键词:小班幼儿;学习方式;好奇心
小班幼儿刚入园,情绪不稳定,哭是难免的事,不知道什么是上课,总喜欢在班上转来转去,你若很生气地质问他们,他们便会哭得更大声,或者说:“我不理你。”以自我为中心、好动、随意性很强;或是不说话,拒绝与大家玩,不参加集体活动……像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群。教师如何把握小班的教学呢?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认为小班教师更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关怀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妈妈一样的心,细心地呵护着他们;接纳和尊重是指教师在了解幼儿心理特点的同时,还应利用小班幼儿年龄的心理特点。我们应该驾驭教材,巧思游戏吸引幼儿,这样才能让小班幼儿快乐地学习。下面我总结几种在日常教学中适应小班幼儿教学的方法。
一、根据小班幼儿认识靠行动的规律引导活动
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刚入园的幼儿心理依赖性比较强,教师要以妈妈般的爱将孩子的依恋从家人、物品转移到教育者身边,活动中与他们一起玩玩“抱一抱、扭一扭、跳一跳、跑一跑、动一动、摸一摸……”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就更近了,因此,我设计了简单并目标明确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
1.游戏一:分清男宝宝女宝宝
目的:分清自己的性别
规则:教师以兔妈妈的身份进入角色。开场:“兔妈妈上班一天好辛苦,现在我想男宝宝了,男宝宝快上来抱抱”。“男宝宝抱过,我又想抱女宝宝了,男宝宝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女宝宝快快来,妈妈想你们了”。在游戏中,妈妈的角色让孩子们有了亲近感,幼儿才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很快地分清了自己的性别。
2.游戏二:跳跳跳
目的:能迅速根据自己的性别进行游戏,学习“我是男(女)孩子”的句子。
场地:在地上画红、黄颜色两个不一样的圈。(分别能容下男孩与女孩)
规则:今天我们比比男孩子和女孩子,看看谁聪明。当老师数到“3”的时候,男孩子跑到红圈圈,女孩子跑到蓝圈圈,同时说出:我是男(女)孩子。找对的男(女)孩子屁股扭一扭,没找对的女(男)孩子蹲一蹲(或跳一跳)。
建议:在圈内也可以做不同动物的动作,以激发幼儿游戏。
3.游戏三:找图形家
在小班科学《认识圆形》的活动中,发现大部分幼儿除了认识圆形,还认识了其他图形。在户外活动时,操场上有篮球的场地,以圆形作为我们的“家”,和小朋友玩起了“找家”的游戏。请小朋友们认真听:“我们要去长方形家做客,我们一起走着去玩玩。”“现在我们去半圆形家玩玩,这次我们学小兔跳着去吧!”到了图形中我们模仿着各种的动物,动静交替着。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的引导下,小朋友们开心地既复习了图形,还锻炼了肢体动作,走、跳、跑的活动,幼儿从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二、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模仿的规律引导活动
小班幼儿往往通过掌握别人的经验,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好的榜样是这个年龄段学习的最佳时机,正面教育,不要讲反话。教育家洛克提出:“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
当我们排着队开着“小火车”向前行时,有的小朋友快,有的小朋友慢,会出现断开的现象。我想起了动画片《托马斯》,便说:“大家应该记得小托马斯吧,他开的火车是没有断节的,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现在我们要把手搭紧了,学习小托马斯开火车吧。”这样一说,小朋友们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认真的劲儿,开着他们心中的拖马斯小火车呢!
还可利用幼儿同伴群体的资源,给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向同伴学习的机会。又如,在小班健康领域《信号灯》活动中,介绍玩法:幼儿自由地在白线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念儿歌:“大路口,信号灯;红灯亮,停一停;绿灯亮,往前行;交通规则要记清。”念毕,幼儿按教师给出的信号或走或停。没有遵守规则的幼儿应回到起点重新开始,先到者为胜者。但在活动中,观察到幼儿喜欢挤来挤去,对遵守规则的意识很薄弱。于是,我改变游戏规则:“现在,看看谁最遵守交通规则,不推不挤人的小朋友,就可以当交通警察了。”警察是小朋友们心中英雄的榜样,所以听到“当交通警察时”,推人挤人的现象立刻消失了,大家争做“小文明人”了,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了遵守并掌握了交通规则。
三、根据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引导活动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幼儿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教材,并使幼儿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来打动幼儿,以引起幼儿愉快的情绪反应。斯宾塞说:“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因此,在活动中采用如“××悄悄话”“角色变变”“魔术师变魔术”的口吻吸引幼儿。
1.以神秘的口吻吸引幼儿
如,小班科学活动《糖果》的教学中,这节的活动流程是进入糖果王国―找糖果(感知糖果的特征)―装糖果(按糖果标记分类)。在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强,不但对各种各样糖的颜色、外形感兴趣,对糖果的味道更感兴趣,他们讨论起来滔滔不绝,类似这种活动,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地倾听完教师的小结和提出的要求呢?我在活动中用“悄悄话”的形式吸引着幼儿的思路。如,我拿着一罐的糖果,摇一摇,神秘地说:“嘘……现在糖果开始讲话了,大家想听吗?大家赶快安静下来……”在整个活动中,“悄悄话”是幼儿静心听讲的砝码。
2.角色互换
语言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当面对幼儿枯燥乏味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变换教学方法。又如,小班语言活动《大熊猫在干什么》,主要目标是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图中主人公在做什么。活动中,引导幼儿边观看教师的动作边讲述图片的内容,在幼儿掌握理解了图片中的内容后,发现愿意讲的是平时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而那些默默无闻的幼儿却一无动静。于是我采用“角色变变变”,请5~6人一起上台,戴上头饰,“现在小朋友戴上头饰就变成了大熊猫,看老师手上的图片,做图片上的动作,其他小朋友来猜猜用完整的话回答。”这下小朋友的积极性提高了,台上的幼儿认真地模仿图片里大熊猫的动作,台下的幼儿兴致勃勃地抢答;同时他们还抢着上台表演,最后他们提议自己想出各种动作,让大家猜猜……活动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让幼儿从不想说―喜欢说,害怕胆怯―大胆表现,教师应当灵活应变,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因势利导,从不同的角度,同样让幼儿收获知识。
能打动女孩子的话范文5
“扑通――”一个巨大的声响,是早起的渔船上渔鹰扑下河了吗?怎么回事?香篱一惊,睁开眼睛,七八平米的出租屋内仍是漆黑。小屋没有窗户,晚上关了灯简直伸手不见五指。另一头刚刚三岁半的小弟弟在梦中吧唧着嘴,小手打翻了床头的脸盆,也许这就是香篱在梦中惊醒的缘由?一张一米五的简易大木床,却睡着妈妈、弟弟和她三人,地铺上则睡着她爸爸。屋子里高高低低堆满了杂物。他们开了个小小的废品收购站,白天忙忙碌碌,进进出出,现在小屋中只听到一片高低交织着的鼾声。
香篱睡不着了,在黑暗中睁大眼看那看不见的蚊帐顶。还有三天就要交钱了:游泳费和秋游费,不算多,135块。对班里很多同学来说,也许真是那五个字:那都不是事!但香篱不一样啊,她什么家庭?全家的花费,四口人的吃喝用度……都得靠爸妈一车一车废品往回赚啊。
她想起刚开学时,妈妈从锁紧的抽屉里,一层层地打开白布,又用厚纸裹了又裹的钱,慢慢抽出50元学杂费交给她―――那还是学校特意为她优惠很多的。
香篱在黑暗中幽幽叹了口气,她不敢大声,似乎是怕那声音惊醒了爸妈。
在河边,她似乎没这么多烦心事,特别是这样初秋的早晨,天蓝蓝的,风轻轻的,朵朵白云悠悠地飘过,很像那大大的棉花垛啊。光是吹吹风、看看云就不觉半天飞过,再多的烦心事也会没的。
想着家乡的景致,她忽然又怀念起乡下小学来,教室破,桌椅摇晃,连老师也是教了数学再教美术,教完教室左边的二年级再教教室右边的三年级,但是没什么费用啊。最重要的,香篱在乡下是能挣到钱的。要是把这些说给钱妮妮听,就是那个总是穿着漂亮裙子、头上变化着不同的蝴蝶结、一下课嘴里瓜子巧克力话梅轮流上场简直没丁点儿空闲的女生,估计她得张大嘴半天合不拢:这个看起来一声不吭土里土气刚入学不久的乡下小丫头,其实能干着呢:养鸡、养鸭,下河捞虾,鸡蛋、鸭蛋连吃带卖,春天上山捡野菌子、挖野菜,甚至初秋捞荷叶卖……交了学杂费,她甚至还给自己买过两身衣服呢!
这就是香篱的烦心事了!也是她这么早醒来的缘由吧。上星期班长通知要交钱了,香篱当下就愣住了。她不愿让同学看到自己的忧愁样,就把书竖起来假装咳嗽埋起了头。她没想到她一眼喜欢上的学校,她曾经那么狂喜能上的学校,收费和家乡的学校比起来,竟是毫不含糊贵许多呢。
说起来,香篱能上这所学校纯粹是偶然。收购站在小区后门,对面有所著名的民办小学。这所小学的李校长,住在这个小区,进出常从后门走。她注意到这个不起眼的女孩子,是因为香篱家的小炉子在门外,李校长很多次看到做饭的香篱。馒头、粥、面条,李校长注意到她变着花样,甚至有一天,她看到香篱在做韭菜面饼。那双灵巧的孩子的小手,熟练地翻动着,空气里弥漫着新鲜韭菜的香味!李校长的心被打动了,看多了城里一些娇生惯养的女孩子,没想到这个乡下小孩竟如此能干。她不由得停下来,说了一句:“小姑娘,真能干!”她也没想到自己会停下来,但她就是想停下来,想给她一句夸奖话。
这一句话把香篱惊到了!香篱把头左右转转,终于确定是在夸奖她,因为周围没别人了。她觉得很奇怪,她没想到这个常从门前过的干练严肃的校长会和她说话。她曾不止一次地眺望校长远去的背影,笔挺的套裙,闪着光泽的漂亮皮包。
她看李校长仍微笑着看自己,脸红了,一时不知所措。她没想到自己会为这事被夸。做早饭吗?村里的小姐妹谁不做呢?就像自己,爹妈早早去城里打工,爷爷忙地里的活,奶奶忙各种家务,自己还不是和很多小姐妹一样,不到锅台高就开始踮脚学做饭了,村里人谁也没把这当回事!
另一次香篱在埋头看一本收来的旧画书,李校长路过,一瞬间被香篱专注的眼神吸引了。作为一个老师,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孩子读书时那纯净而专注的眼神更打动她的心了。她再次停下了脚步,没说话,似乎怕再惊着她,似乎只想欣赏她这样专注而美好的读书情态。香篱还是没发现她,香篱完全沉浸在书里,这些收回家的旧书报在她眼前开启了一个新世界。李校长看着她,突然想起了自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要如饥似渴地读书。
香篱妈看见李校长,忙出来招呼,香篱还是没抬头。李校长说:“你闺女挺爱读书啊,读几年级了?”香篱妈说:“正为这事愁呢,应该到民工子弟小学去读三年级了,不过路太远,光车就要倒两次……”她咽下车费两字没说,她算了算,一个月伙食费书本费车费,总得近二百才够。她含着眼泪和香篱商量:先在家呆一阵子,等家中多攒些钱再去上学。
香篱没想到,城里的生活远不是她想象的。李校长的话触动了她的心思。她从书本中抬起头,脸上不由浮现出怅惘。
李校长看到了那怅惘的表情,心被揪住了,难道这个不言不语、勤快能干、爱读书的孩子,会成为一个失学儿童?
“要么到我们学校来?”她似是自言自语。“你们学校?”香篱和她妈都呆了。这所著名小学紧邻小区,那些学生的家庭条件都不会差。这一点,不用谁说,只要看每天拥塞校门的各种车,还有车上那些衣着光鲜的家长。说实话,她们着急上学,但是,上这所学校却想也没想过。现在李校长这突然的话,让她们感到了一缕希望,似乎飘渺,似乎又近在眼前。焦灼的心中,瞬间起了波澜。
李校长的心中也同样起了波澜。作为校长她多年来见过各种学生,她对孩子的教育有特殊的敏感。在她心中,这些孩子就像一棵棵小树苗,迎着阳光雨露成长。而香篱,仿佛是一棵离开了树林的小苗,正在一块干涸的地上,艰难地生长。帮帮她吧!她听到内心深处一声强烈的呼喊。她知道,她会是一棵强健的树苗,只要有一点点阳光雨露,她一定能顽强存活,并在某一天长成一棵大树。她不想让这样一棵可爱的小树苗在眼前枯萎。是的,她的学校几乎没有进城打工者的孩子,但她相信,她一定会找到办法的。
就这样,奇迹般地,香篱作为社区“春苗”援助计划的对象,来到了这个小学。所谓“春苗”援助计划,是李校长和其他小学校长联系教育主管部门积极策划的行动,目的是帮助社区贫困子弟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就近入学。两个月来,虽然穿着用度不能和别人比,但香篱的朴素干净,特别是远超同龄人的勤快能干、乐于助人,深深地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应该说,她过得还是蛮愉快的。
可上周的两个通知却让香篱很为难,只一个字:钱!通知说这周五每人缴纳本学期游泳和秋游费共135元。香篱当时就愣了:135元!她太清楚家中的经济状况了,每一分钱都靠卖废品赚的。开学时向妈妈拿钱的情景历历在目,她又如何再开口呢?
她不能不发愁,还有三天了。昨晚在暗暗的灯光下,他们围着小桌子吃着晚饭,她张了几次嘴,可看着爸爸黑瘦的累得话都不想说的模样,和妈妈布满很深皱纹的脸,话又都咽下去了。那一刻她下了决心不提这事。
星期五早上,小组长挨个收费。香篱没交,她不自然地说,游泳她没兴趣学,秋游她家里忙,不去了。小组长在她那儿站着,见她没有任何改主意的意思,并且一声不吭,只好走了。
这件事放学后马上上了班委会讨论。谁都知道香篱是撒谎。因为从开学起,香篱每次听同学说游泳都特别憧憬,还会破天荒问几个问题。至于秋游,哪有孩子不爱的,天天关在学校围墙里,谁不渴望出去转转呢?
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大家想得到的:钱!班委会讨论的答案也简单:免去香篱这笔费用。班费里出一些,老师同学捐一些。这是一个集体,一个温暖的集体,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孤零零地在集体之外!
香篱告诉小组长,自己不参加游泳和秋游,虽然心里很遗憾,但想到可以不让爸妈和学校为难,她的心好受些。
她没有想到,她的逃避被同学们看在眼中,援手这么快就伸来了,那看似破灭的憧憬转眼将成现实。一瞬间,她的眼中涌满了泪,感激的泪。她低下头,不让那泪,从眼中涌出。
但几乎不到十秒钟的时间,她就拒绝了。几乎是本能,她不想让同学和学校再为她付钱了。她知道,学杂费已经减免了很多;她不能不知足,不停地要别人帮助她―――这两天她有意打听了一下,类似的各种费用,每学期还会有两三次的。怎么办?难道每次都要学校和同学帮助她,为她捐钱或减免吗?不,她不要。从小家里穷,但她绝不轻易向别人伸手,宁愿自己苦做苦累。
班长愣住了,他很想帮助香篱,他不希望游泳课大队人马兴高采烈离校时,有一个孤零零的同学被留在身后。他试图劝说她,周围同学也围着叽叽喳喳。然而香篱翻来覆去只有两句话:“我不去了,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我不去了……”看到香篱的眼睛慢慢变红,他赶紧收住嘴,不说了。
第二天,班主任王老师约香篱见面,她特意选择课外活动时间,并把谈话安排在会议室。这样既没有学生来,也不会有别的老师。
“坐啊。”王老师点了下自己对面的一把椅子,对站在自己对面,紧张中微微搓手的香篱,轻轻说道。
香篱脸有些涨红,她听话地坐下,但只坐一小半。
“你知道了,同学们都是好意……如果你不去,每次去上游泳课,你一个人在教室里,老师不放心,同学们也会牵挂的啊……秋游也是,大家希望每个人,都很开心……”王老师斟酌词句,慢慢说。她看出香篱的紧张,生怕言辞中刺伤她敏感的自尊。
香篱低头用手指卷衣角,卷起,放下,再卷起,再放下。好像躲在衣角里面的,不是她的手指,而是她的那颗心,或者是她那不得不面对的生活的窘境。她的眼睛,又微微红了。其实正是在学校的这两个月让她看到她的生活和别人有多大落差。要说她小小的心里没有一点委屈或波澜是不可能的。不过她没去追问为什么出生会让人生差别这么大,她更没有责怪父母,因为没有人比她更深地体味父母生存的艰辛。她看到了生活的巨大落差,也深深感受到了各种关心和好意,面对每天升起的太阳,以及和太阳一同来临的各式各样的任务,她的选择就是,努力做,努力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你看,这钱……”王老师终于提到了这字眼,面对沉默的香篱,她觉得不如直接触及问题的核心吧,“……也不多,谁都有困难的时候,同学们都乐于帮助你……其实如果你能接受, 同学们都会蛮开心的。”
“……谢谢大家的好意……我知道……大家真心为我好的……我真的是不要的。”香篱终于开口了,声音里有一丝哽咽。
王老师沉默了,一瞬间她又犹豫了,不想违背这个孩子的意愿,想放弃了。但以后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啊,难道就这样让她游离在这个集体之外,那对她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坚决地拒绝呢?”
“因为……因为学校已经免了我很多的学杂费了……还有,以后,以后的活动呢,还有几年呢,我不能每次都让大家来帮助我。就因为他们和我一个班,他们就应该不停地帮助我吗?那我不是给他们增加了许多负担吗?不,我不要成为大家的负担,我也不要成为学校的负担,我只要读书,能读书,已经很好很好了,老师,真的谢谢你,谢谢同学……” 香篱终于一口气说完了,也许这话在心中已很久很久,伤痛,感动,那种复杂的滋味,让这个要强女孩子的泪水,在亲爱的老师面前,终于流了下来。
王老师的心中更是五味杂陈,震惊,感动。但王老师也为香篱考虑着一个实际问题,将来!是啊,面对这长长久久的明天,以后的几年,该怎样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地抚慰香篱的内心?
她明白了香篱的心结,明白了香篱不愿意成为一个单纯的获得者,她的心中有个更新的帮助她的办法。不过在班委会上,她并没有先开口,而是让她的小助手们先想想。
大家沉默了,这些小小的同龄的孩子,单纯的心似乎没想那么多,但一些他们从未体验过的情感,开始浮上了心头。
“我没想到她表示不要。”班长表示。说实话,他也曾为这事头痛过,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次两次啊,动用经费,捐款,说实话,他内心深处是有点感觉麻烦的,但又理智地认为不应该觉得麻烦。香篱的拒绝却让他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尊敬。“我们再劝劝她吧。”他由衷地说。
“没必要了吧?”文娱委员钱妮妮说。她甩了甩扎得高高的光滑的马尾,说实话她其实也听到几个女生嘀咕过,这些钱其实够在校门口的小店一起吃点烤鸡什么的。不过她也不是完全舍不得钱:“我觉得她坚持了几次都不要,一定要给她也不太好吧?显得,显得……我们非强迫她接受我们的施舍似的。”
会开到了天黑,王老师心潮起伏,见缝插针地引导着。
第二天傍晚,王老师又把香篱叫到她的办公室。半个小时的谈话后,香篱的泪忍不住悄然落下。她终于接受了这次资助,同时接受了学校给她的人生第一份“工作”:每周一次去学校图书馆帮助整理图书,每周一次去收发室整理报纸,她所获得的报酬,是免除她在学校的包括游泳、春游、秋游等在内的费用。
“是你的劳动,不是大家的捐款。”王老师柔声说,“捐款只能一时,你也不愿意麻烦别人。但劳动,是靠你的能力。你是个能干的孩子,你比很多同龄人都能干。”
香篱弄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愣了一刻,她的泪悄然落下。她感受到一种贴心的温暖,让她深藏在内心深处的那种压抑悄然释放,并且让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希望。
王老师递给她几张纸巾,忍不住把她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她柔软的黑发,心中一时感触良多。
这是班委会和王老师商量后想出的办法。并且从此以后,学校图书馆等处设置了十个孩子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轮流提供给家庭贫困的孩子,帮助他们度过最初的求学生涯。
能打动女孩子的话范文6
2011年9月30日,在重庆江津五中的操场上,很壮观地排开了300多个洗脚盆,让孩子们“感恩重阳为父母洗脚”。在江西、海南等地,一些学校也曾组织小学生们“洗(为母亲洗脚)迎母亲节”。有媒体惊呼:“感恩教育变身‘洗脚课’!”
这种追求孩子的一时感动而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感恩教育,实际上已经沦为形式,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它甚至会玷污原本淳朴美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养育孩子,孩子孝敬父母,这是本该有的正常亲子关系。为什么现在需要专门来做感恩教育?为什么孩子们不感父母恩?
当前所做的感恩教育,没有找到孩子们不感恩的原因,只是武断地认为孩子们就是不懂事,得教育他们懂事,知道孝敬父母。凡事都有一个因果关系,找不到因(原因),乱求果(结果),往往是白费力气。
因果关系:“父慈”才能“子孝”
《礼记・礼运》里说:“父慈,子孝。”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父慈子孝,既是一个对应关系,又是一个因果关系。
“慈”,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情感上来说,做父母的内心对孩子十分慈爱,悉心呵护。二是从智慧和能力上来说,父母能够在具体的事情上给孩子以帮助。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慈”是有分工的。母爱一般侧重于情感,更多表现为对孩子的抚养、体贴、关爱;父爱则重在对孩子的理性引导,突出智慧和能力。这两点,如果父母都能做得很好,家庭就会给孩子温暖、安心的感觉,也会成为孩子在智慧和能力上的一个强大支撑。孩子会爱父母、崇敬父母,父慈子孝便成为自然。
当前的感恩教育主体错位,舍本逐末。感恩教育应该是针对父母来做的,而不是针对孩子。
据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当前的现状是父母跟孩子的沟通非常差,父母往往很强势,自身的修养又有限,只是在基于本能去爱孩子。这种爱往往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孩子常常很反感父母的许多做法。如果不从这一点去改变,而只是追求孩子的一时感动或者流于形式地给父母洗一次脚,这种感恩教育所换来的孝不但是表面和暂时的,甚至可能造成杀鸡取卵式的严重后果。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多家长身上是有诸多毛病的,自以为是,一说话就带着非常大的偏见,情绪化,经常对孩子发火。有如此多缺点的家长,不是值得孩子尊重和爱的家长。如果家长不改正自己的缺点,而只是单方面要求孩子崇拜、孝敬自己,是强求不来的。
有个孩子叫李华,他的妈妈就是一个毛病很多、非常情绪化的人,经常生气发火,李华很讨厌妈妈。李华所在学校组织感恩报告会,会场上大家哭成一片,李华也感动得和妈妈抱头痛哭,说以后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孝敬妈妈。但平息下来,回到平常的生活中,李华发现妈妈还是那么讨厌,在很多事情上依然是偏见很大,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指着他的脸骂。这时,他就又开始尽量躲着妈妈。妈妈见状,问他:“你那天不是哭着对我说,以后要听我的话、好好孝敬我吗?”李华一听就急了:“你以后再也不要提这事!”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他看到妈妈就觉得很讨厌、很烦,你让他怎么听话、孝敬?一些家长不是有智慧的人,而是很愚蠢的人,还想让孩子崇拜自己、爱自己,这根本不可能。孝敬是需要孩子真心觉得你好才能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如果你不能让孩子觉得你好,而只是要求孩子孝敬你,这就像一个人明明一点都不可爱,还非要别人对他说“我爱你”,勉强让别人说了一次后还不满意,对人家说“你爱我不真心,你要真心爱我”。你一点都不值得爱,人家怎么可能真心爱你?
《论语》中说:“父父,子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儿子要像儿子的样。)“父不父,子不子。”(父亲不像父亲的样,儿子不像儿子的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致力于根本性工作,根本确立了,正道就随之产生。)
感恩教育,需要父母首先对孩子形成“恩”,然后才能“感”得孩子报“恩”。
感恩教育,“恩”从何来?
什么是恩?
父母生孩子、养孩子,就对孩子形成了恩吗?
请大家思考一下:作为父母,我们生孩子、养孩子是不是出于自己的本能?这是自私的行为,还是伟大的行为?
我问一位母亲:“你生孩子是为孩子还是为自己?”她说:“当时是自己想要个孩子,就要了。”我又问她:“你生孩子时,是想着为了这个孩子将来怎么着,还是为了自己有个精神寄托,或者说得难听点是为了将来老了有个依靠?”她想了想,说:“为了自己有个精神寄托。”我再问她:“那生了孩子之后,如果有人不让你去爱孩子,不让你为孩子付出,你会很开心吗?”她马上坚决地说:“不会!”我相信绝大部分母亲都是这样想的。
对于孩子来说,确实再也找不到一个人能像父母那么爱他了。但对于父母来说,生孩子、养孩子,这更多是出于本能。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老母鸡在抱窝时会变得非常厉害,它可以拼上性命保护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不要因为生养了孩子就觉得自己对孩子有恩,孩子应该报恩。
生养孩子不能对孩子形成“恩”,恩是要超越于人与人之间一般的关系水平才能产生出来的。
有人会说:“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怎么就形不成‘恩’呢?孩子并没有对父母这么好啊!”
我想提示的是:即使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情超过孩子对父母的好,也形不成“恩”。因为天下几乎所有的父母对孩子都很好。生孩子、养孩子,天底下只要是正常的父母,几乎没有不这么做的。有的母亲经常对孩子说:“我天天起早贪黑,给你做饭,辅导你学习,我多忙、多累、多不容易!”说着说着还会掉眼泪。这种话不要说的!孩子听了会很烦:天底下哪个妈妈不做饭,怎么就你累了?这种自我表白“感”不得孩子报“恩”。因为你做的,只是平常父母所能做到的事。说得多了,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烦死了!如果离开你能活真想离家出走,再也不要听你唠叨这些了!
当我向家长们讲这些道理时,他们无法接受,说:“唐老师,你说的话太让我们伤心了!”我说:“我一个外人,说的话再重,能怎么伤你们的心?如果你们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不孝敬你们,那才真正伤你们的心!我戳你们的痛处,是为了帮助你们养出真正孝顺的孩子来。”
怎么才能“感”得孩子报“恩”?就是你要超越一般家长的水平去爱孩子。一般家长做不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帮助孩子,让孩子每天开心、幸福地学习和生活。你能做到,就自然会“感”得孩子报“恩”。
我们可以对比同一事件家长的不同处理方法。
初中生林明比较喜欢同班同学小娟,两人约好星期六早晨8点一起出去玩。林明的妈妈知道此事后,将林明训斥一番:“不行!约女孩子出去干吗?小小年纪就早恋!”她把林明关在家里不让出门,还打电话给小娟的妈妈:“你女儿一点儿都不自重,勾引我家小明。怪不得小明这段成绩下降了呢,都怪你女儿!”如此处理,林明的妈妈当然是出于好心,是为了林明好,但林明是什么感受?他会感谢妈妈吗?也许恨死她了。
而同样的事情,张帅的妈妈是这样处理的。她先问张帅:“你说明天和杨雪一起出去玩,你和她关系怎么样啊?”张帅一听有点慌,忙解释说:“我们只是一般同学关系。”妈妈就不再多问了,只是提示一句:“和女同学交往要注意分寸,不然会影响学习的。”然后开始准备出去玩需要的食品、物品,所有好吃的东西都是一式两份,还特别准备了一把小折叠椅让张帅带着,说女孩子爱干净,不能坐地上。如此处理,张帅是什么感受?他会觉得妈妈真好,想得真周到,有这样的妈妈真幸福!杨雪能不感激张帅的妈妈吗?张帅会从杨雪的感激中由衷地生出对妈妈的敬爱。这个时候,妈妈的爱就能对孩子形成“恩”。
智慧和能力,是“慈”的重要方面。比如孩子们搞某项小科研活动,到了一个关键点,怎么也进行不下去了,大家商量后,决定向家长求助。同一个小组里的孩子,赵强的爸爸帮不了他们,而孙亮的爸爸就帮他们解决问题了。赵强很羡慕地对孙亮说:“你爸爸真厉害!”孙亮听了特别自豪:“我爸爸不光会这个,他还会修表、拉二胡、唱戏……”这时孙亮是非常开心的。尽管爸爸对他很严厉,但他还是由衷地尊重、敬佩爸爸。这个时候,爸爸的智慧和能力就对孩子形成了“恩”。
现在社会物质条件比较好,一般来说,家长从物质上对孩子好形不成“恩”,从心理上接纳、理解孩子,在一些事情上帮助孩子是形成“恩”的关键。这里我给家长提出三点建议:一、学会接纳孩子;二、学会理解孩子;三、学会帮助孩子。
感恩教育,重在身教
当前的感恩教育基本上浮于表层,大多是通过语言来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如何感恩。我们都知道,所谓言传身教,身教大于言传。家长想让孩子感恩,让孩子孝敬自己,那么,家长本身是否懂得感恩,是否孝敬父母呢?据我的了解,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往往是不够好的。
曾有一位家长对我说:“我在兄弟姐妹中是最孝敬母亲的。”我问:“你怎么孝敬母亲?”他说:“过年了,他们都是给母亲买1000块钱的营养品,我买3000块钱的营养品。”我说:“你拉倒吧!老人能吃多少东西?你给她买3万块钱的营养品又能怎样?这是你亲妈啊!你忽悠谁呢?”
《论语》中说:“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就能够养活父母而言。说到狗、马这些动物,都能被人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敬顺的心意,拿什么来区别孝顺与饲养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保持敬爱和悦的容态最难。)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一般的老人都衣食无忧。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孝是什么?是你回家后好好陪老人说说话。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可能父母都已经很老了,说的话未必很有道理,甚至可能颠三倒四,因为他们有的已经老糊涂了。但是,你要坐下来认真陪他们聊一聊。聊一聊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他们开心,而不是你要从他们的话里听到什么道理。父母看到你很尊重他们,在专心听他们说话,他们就会很开心。你不要去判断他们说的话好坏,记住,你这是在尽孝!即使听到他们说一些没道理或者负面的东西,也没关系,要引导他们开心起来。
尽孝要做到两点:一是孝养双亲,二是顺应正理。孝养双亲,当然要保证父母的生活必需品,要尽力给他们比较好的物质条件,更要顺他们的心意去做事。
有一位妈妈曾对我说:“过年时,别的兄弟姐妹给我妈1000块钱,我给她2000块钱。我妈和别的老太太一起聊天,有人说孩子把年终奖全部交给自己了。她回来就跟我说这事儿,我听了很烦。家里不缺这点儿钱,但她跟我要我觉得很不舒服。”我问她:“你是要孝敬你妈吗?”她说:“是。”我说:“你把年终奖给她,她就会很开心。你想不想让她开心?”她说:“把年终奖给她,我心里不舒服。”我说:“你每年把年终奖给她,她就会很开心。我问你,她这样还能开心多少年?等到她老了要走的时候哭着说你们不孝顺,别人家的孩子把年终奖给妈妈,就你们不给她,你后悔还来得及吗?” 这位妈妈当时就掉泪了,她说:“唐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不差这点儿钱,只要我妈开心就行!”
怎么顺应正理呢?举个例子。有位家长,她小时候家里很穷,爸爸脾气不好,经常喝酒,妈妈含辛茹苦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兄弟姐妹们从感情上都比较偏向妈妈。但现在她发现,妈妈成天抱怨爸爸,动不动就和爸爸吵架,弄得家里乌烟瘴气。她觉得妈妈太过分了,问我该怎么办。我问她:“你妈妈这样抱怨你爸爸对吗?”她说:“不对!”我说:“你要认为不对,那就甭聊了!你改变不了你妈妈!”她问:“那该怎么办?”我说:“首先你妈妈抱怨你爸爸是对的。你应该跟妈妈说:‘对!就是该抱怨爸爸!谁让当年他脾气那么坏,还喝酒,对家庭不负责任……你就应该指着他的鼻子一直骂,狠狠地骂,直骂到自己犯心脏病、他也犯心脏病为止!’”话说到这儿,其实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是该骂爸爸,但你非要搭上自己和亲人的健康去骂吗?”但是,她说妈妈该骂爸爸,妈妈就会听她说下去,最终会听她的。如果她说:“你老骂爸爸干吗?”妈妈可能马上就要连她一块儿骂。
怎么孝敬父母?得用智慧。就像这位家长的妈妈骂她爸爸一样,很多已经为人父母的人,经常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做事并不一定对。这时怎么办?要顺应正理,引导父母走向平和,走向身心的和谐,走向心安和快乐。
所以,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部分家长来说,对孩子,要父慈子孝,以你的爱心和智慧来自然赢得孩子的孝敬;对于父母,不去要求父慈子孝,而是以你的爱心和智慧去孝养双亲,顺应正理。所有的问题,都从自己身上来解决,不去要求孩子和父母。做好了,你的孩子会孝敬你,你的父母也会觉得你真是好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是真正的平等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