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新课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范文1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数学 课堂创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立足于“开放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数学卓越课堂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而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数学的主体,引导并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数学的角色中。借此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美与力量,体会数学精神和文化,突出个性化教学。我借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谈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卓越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欲望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念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情感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强大作用,因此,情境的创设是构建小学数学卓越课堂的首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比赛、操作、讲故事、谜语、生活经念、实践、动画、设疑等有效的方法,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探究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3+3+3,4+4+4+4,7+7+7+7+7,8+8+8+8…+8(50个8)。看了题目以后,孩子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兴致勃勃地把数字一个一个地加,而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

二、营造氛围,点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火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课堂学习气氛的营造是构建小学数学卓越课堂的中心环节。

首先,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一中心环节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留足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地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认知结构,开展有效学习活动。

其次,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对学生保持宽容与理解,给予鼓励与引导,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多一些称赞与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教师与学生情感距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这一教学过程是通过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念、感悟思想的过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时,全面放手,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本上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帮助、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倡导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性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所以,关注个体差异,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是构建小学数学卓越课堂的必然环节。因此,教师要在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中引导不同的学生发现并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念和经过的数学学习过程探究新知,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发散思维,展开想象,以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

四、注重教学反思,完善数学卓越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有实用性的数学知识,这体现在学生能用多少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反思教学是构建小学数学卓越课堂的重要环节。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每上一节课,我们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可以从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表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完美构建数学卓越课堂。

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完美数学卓越课堂。

参考文献:

[1]王龙明.构建实施课堂创新教育的立交桥[J].华人时刊(校长),2012,(04).

[2]董培银.小学课堂创新学生乐中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2,(08).

小学数学新课标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应用题教学:“协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自主探究和交流,有效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综合性、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开发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到,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教师未来研究和关注的重点[1]。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以新课程理念为引导,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常规教学联系在一起,为研究人员与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思考、探究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往往还停留在试题讲解的层面,接着是试题的训练,先要教师做,然而由教师讲解,教学手段匮乏,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脱节,以往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设计未把握时代动向,已经滞后的教育内容抑或学生不了解的生活内容依然出现在教材中,学生不清楚教学的由来,每天反复训练同一类型的题目,机械解题,当进入到现实生活状态中,常常不知所措。

其次,问题形式缺少灵活性和多样性,不开发,闭塞。中高年级大多用文字述说应用题,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文字无法调动学生解决应用题的兴趣,应用题的编写往往需要条件充分,答案也只有一个。解答应用题时,结构不开放,追求完备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再次,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未充分重视问题涵盖的数学概念、问题理解情况、问题现实意义,以处理纯数字的方式简单处置实际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到数学问题,最终变成数学计算式,这些转化过程没有很好地体现在教学中,学生程序化和机械化记忆知识。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优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围绕问题的解决,学会实践和综合应用,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包含了众多的内容,不但能看到传统小学数学应用题,而且还会遇到代数、统计、概率等的应用,问题的表现形式、解决方式多样化,合理定位并开展应用题教学,以新课程标准理念引导应用题的教学。要求教师分析、探究教学手段,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合理配置整个教学布局,掌控好整个教学过程,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开放应用题的结构

为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解决应用题能力,教师要针对性地发散学生数理逻辑思维,巧妙设计开放型的应用题。开放型应用题,在设计应用题过程中,教师不出“条件一问题”这类完整的应用题,而是提取了应用题中的一部分条件,要求学生结合对其的理解,给出一定的补充,并解答。这种问题情境和解决思路是开放的,极具挑战性,发散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思维,也让学生感受到应用题的应用性,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探究问题的能力,更愿意和学生合作交流。每个学生只是结构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对应用题进行补充时,每个人给出的补充是不同的,如果已知问题有了变化,解题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2.营造生活化氛围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教学和生活的结合,将学生的感受添加进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结合学生实际,选择相应的应用题,教学将出发点定位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及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离自己很近,调动数学学习的兴趣,凸显数学的作用,产生学习的学习动机,形成掌握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

学困生解应用题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分析假设的差别,而不体现在解题的比例上,和优秀学生比起来,学困生没有分析题目中暗含的条件与中间状态,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问题一条件”,找出某种关联,分析题目,找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发掘题目中涵盖的条件,从暗含的条件出发,过渡到书本知识,实现最终问题的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将应用题更好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充分观察整个思维流程,基于此,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担负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2]。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还有许多教学手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独立解决应用题,改变以往应用题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从教学实践中探究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并掌握新课标的理念。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标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加强思想建设和教学模式创

新,尤其要走出传统形式教育论的误区,实行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

一、转变思想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将是一堂无益的课。转变思想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对小学生的当前教育有所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调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及其主动性,而且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当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促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到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比如,在“商不变的性质”教学中,可先口算以下等式:8÷2=4、80÷20=4、800÷200=4,问以上3道试题的被除数、除数均不相同,商为什么都是4呢?此时,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思维正处在积极的状态。这时进行新内容的教学,即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就要将课堂交给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于各种新鲜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比如,打扫卫生,分好几个卫生区,一个班的人分成几个组,然后打扫的器具该怎么分。引导学生站在数学的角度上去思考这些生活中的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样就能建立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课标下,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标范文4

一、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1、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改变以往只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发现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以学生为中心。2、由教“学问”转变为教“思创”(教学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要尽是少用一些扼杀学生个性的“标准答案”或习惯用法来“排斥异已”。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捷径,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方法,让学生去探索发现掌握,重点、难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的去探索。数学教师在教学时突出这个“趣”字,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通过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引起对学习对象的动机。如投影、幻灯、录音录像设备、教具等的合理搭配使用,还可以创设逼真的合作性教学情境,这些方法都可以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动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新行为的策略

(一)给学生一个营造的环境。教师在教学时,态度必须和蔼可亲,鼓励学生动脑,这样学生上课轻轻松松,必然勇于表达,相互激动,必可开出创新的花朵。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一是爱护和保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二是能力培养。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师要吃透和挖掘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意味唯教材,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如,在对“两位数除法笔算”的新授课时可以对教材作如下处理:“整十数笔算,接近整十数,中间数试商,商中间和末尾有零”,各一课时其中穿插适当的练习课加以巩固,这样为学生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充裕的时间。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人手: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深挖教材中孕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教材;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

(三)努力在学生的“创新”上下功夫。教师的创新行为在教学中以发散性问题为出发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创新思维和提出创新思维的要求。课堂上,让学生动脑思索,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冲突,积极探索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林崇德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数学概念中的变换叙述方式、多项比较、利用表象联想,计算学习中的一题多填,简化环节、简便运算,计算过程形象化,发展估算能力,初级几何中注重观察,动手操作、运用联想、知识活用,应用题学习中的全面感知,补充练习,自编应用题等各种形式,都是创新思维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四)开展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生主动参与探究才能有效实现建构。即使就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在创新行为中充分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个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独立探索,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展开合作交流,既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拓宽了信息交流面。学生通过了解彼此的见解和反思,丰富自我,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在运用该策略时需注意运作的顺序和时间两个问题,合作交流有利于对问题思考的互补,使探究解决问题更全面。强调主体的自主学习就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方式,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充裕的时间去思考、探索。

小学数学新课标范文5

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1面对课程改革,我们怎样能让学生从小就喜欢数学,不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研究数学呢?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数学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之一。这么一句很朴素的话,却是我梦寐以求的境界。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呢?以下是我对新课标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让学生享受生动有趣的数学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绪还在“闲逛”,靠纯粹的课堂组织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课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马上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学会了新知,巩固了新知识。在这里,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经验得到了很好的丰富,思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这样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

也使学生越学越有趣,更使学生越学越聪明。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数学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给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进步。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人

人都能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在多元化的评价中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励性评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的进程也会有差别,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必然要制造出许多的失败者。因此,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评价

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帮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记得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爱学、乐学,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进步。

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25月14日和15日,我参加了数学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座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再次学习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3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方法;举措

新课改后,许多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都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但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重点关注的议题。应当注意的是,我们的教师不能忽视教材本身的立意,否则容易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从教学举措入手分析教学课本本身。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不只是师生间知识交流的过程,也是建立师生关系的过程。数学教学是一个以学生和教师平等存在,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认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重要影响,因而要注重培养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为此,教师要有优化师生的沟通策略,加强师生之g的沟通交流,多换位思考,多为学生考虑,深入了解学生,防止走“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为中心”的两个极端。师生关系既不是师尊生卑,也不是生主师辅,而是地位平等的两个主体,只有师生之间拥有平等地位,互相尊重,课堂教学活动才会顺利开展,才可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与学生只有在平等、自由、民主的前提下,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开展教学。

二、教改举措的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1.舞台上灯光紧随独舞表演― ―演员表演舞蹈。

2.稻谷场上, 圆锥形稻谷几堆, 农民在搬运装仓――农

民搬运稻谷。

3.砖工砌墙角, 铅锤往下吊――砖工建造房屋。定格三段录像在同一屏幕上,对圆锥钢件、谷堆 铅锤分别选中闪烁。

提问: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揭示: 生活中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 简称圆锥(板书) 。 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学生举例:沙堆、煤堆、圆柱形铅笔用卷笔刀卷过的部分等等。教师同时课件展示一些实物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锥。 (完成板书:圆锥的认识)

【 评析: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 圆锥体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它常常与其它一些形体组合在一起, 不太容易被人们注意, 特别是小学生的注意品质相对较差。 入课以三段录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是让学生看到圆锥来源于实际生活, 圆锥就在我们身边, 缩短学生与圆锥的距离, 二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圆锥的特征,有利于后面的自主探究, 较好地完成其认识活动。 [1]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和挖掘课程资源, 组织学生对鲜活生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从而引领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

(二)学生活动、认识特征

1.游戏: 请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搭建一座桥 ( 学具袋中有长方体、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各两个) 。

2.介绍设计意图, 交流游戏感想。( 用圆柱体当桥墩, 长方体当桥面。 圆锥体当桥墩架不住桥面)

3.小组一起找出圆锥与圆柱的异同, 组内交流。

4.教师巡视, 了解并参与学生活动。

5.汇报情况、师生交流。

相同点: 都有圆面, 都有曲面, 都有高。

不同点: 圆锥只有一个底面, 有一个顶点, 倒下来能以顶点当圆心转动成圆形。圆柱有两个底面, 无顶点, 倒下来能沿直线向前滚动成长方形。

6.你能指出圆锥的高吗? 圆锥有多少条高?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用字母 h 表示, 只有一条。 ( 课件闪烁高)

7.归纳特征。圆 锥 有 哪 些 特 征 ? 请 同 学 们 自 主 归

纳。( 学生自主归纳在本子上, 然后展示)

圆锥的特点

一个底面是圆形

一个侧面是曲面

一个顶点、一条高

8.同学们拿起圆锥模型分别指出底面、侧面、顶点。

【评析:长方体和圆柱体是学生已熟悉的形体, 把圆锥体与它们放在一起做搭建游戏,学生会主动地观察、触摸、思考、对比、辨别, 提升对圆锥的认识。 通过小组寻找、交流圆锥与圆柱的异同, 引发学生对圆锥特征的探究活动, 使课堂教学自然流畅,学生也比较容易从圆柱的特征类比完善圆锥的特征。 教师深挖教材, 巧设问题, 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学习心理,培养良好学习风气

学生的学习心理容易受到来自教学课堂环境、教师教学行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它从不同的角度或发展、或制约地影响着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稳定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对小学数学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具有深刻意义。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欢乐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心理上获得自由与安全,就会十分乐意去接受新鲜的事物,探索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课堂不再是抗拒,而是一种享受,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如心理特点等,决定了小学的学习特点。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新颖的事物,在良好的学习风气下,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求知欲望,探索新知识。关注学习的学习心理,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发展、热情回应学生的期待,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一种教师爱讲授、学生乐意学习的学习风气。良好的学风,犹如一颗大树,它需要经过精心呵护、精心培养,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攒点点滴滴的好习惯,并不断发扬光大。

四、结语

学生学习数学一方面是能在数学化过程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 另一方面是用数学的观念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动脑思考, 动手操作, 动口释疑,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从而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