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课

高中历史课范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91-01

学好历史对一个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课,是不得不探讨的问题,就我本身的教学经历,谈一谈上好高中历史课的几点体会。

首先,处理好课堂的导入。好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教学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教材内容枯燥乏味,讲起来往往催人欲眠,课堂学习效果很低。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积极探索,于枯燥乏味处设疑,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例如,“百家争鸣”一课,内容很枯燥,如果直接介绍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讲解,学生是很难适应的。在导入时适当回顾初中知识,强调“动荡与变革”这一社会特征,然后抛出学生敏感的现实问题“如果你是公司老总,你如何对待员工上班不守时的现象?”请每组派代表回答,学生的思维必定会活跃起来。在小结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思想流派呢?为什么能形成“百家争鸣”现象呢?“百家争鸣”局面对后世有什么影响?这样就让学生带着探究、分析、评价、辨伪等思维能力由被动接受讲解开始主动探究学习。这个导入为上好这堂枯燥的历史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处理好课堂导入,应从多方面入手:一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收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料和信息,为各式各样课堂教学导入准备丰富的材料;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用简洁生动的导入语点明教材重点和难点;三是要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导入要切合学生实际。

其次,找到重点难点突破口,指导学生轻松学习。历史教材中的很多内容较抽象,不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教条地去讲解去学习,会耗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突破口,指导他们轻松学习。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一直讲到了清朝,时间跨度很大,内容很多,学生很难定位重点难点,只能生硬地跟着老师的节奏机械地“熬完”一节课,根本提高不了自己的素质。对于这类教学内容,我在创设情境时首先锁定时间、地点、人物要素,不管历史有多遥远,历史事件有多复杂,她必然与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相联系。如果锁定了这些时空落脚点,整节课就会豁然开朗了。如讲授《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时把落脚点定位在汉武帝身上,以汉武帝为突破口创设“汉武帝和诸大臣宫廷辩论”这样一个教学情景,就能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和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原因、表现和意义了。

第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开展课堂讨论,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阅读讨论环节很重要,它改变了教师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能动地完善知识结构、获得自身体验的可能,但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时在让学生阅读教材前,先提出几个问题:有时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提出问题;在这些问题的逆向影响下,学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师提问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他们在已学过和刚阅读过的内容中进行检索并进行积极的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在阅读教学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把学生领进主动学习状态之中。问题的设置能使学生产生悬念、质疑等积极的心理活动,保持他们学习发展的可能。对于不同层次的知识,老师在指导阅读时也要充分考虑。指导学生阅读可以发挥学生认识的最大可能性,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独立性、敏捷性和逻辑性等各项品质的训练效果都很明显,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中历史课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课堂导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课改。在这次改革过程中,有着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课堂导入就是服务于这一新目标的,不仅如此,课堂导入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对于一整节课堂的影响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一、图片导入法

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并且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次数也逐步增多,直至今日,课堂教学几乎已经离不开多媒体设备了。若将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图片的形式展示,这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肩的优势。通过图片导入高中的历史课堂,能够十分直接的展示出授课教师所想表达的内容,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若在图片中展示出几个问题,变更能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

在新课改的标准下,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越来越丰富,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历史图片能够补偿文本文字的不足,能够将教材中的时间和人物更加生动直观的表现出来。在进行课堂讲授前,教师可以选择性的挑选出教材或者网络上的历史图片,并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能够更加轻松的导入课堂。当学生通过图片的内容对教学任务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便能够通过一些具体的描述引入到课堂内容中去。

二、影像资料导入法

我们不难发现,影响资料能够极大地调动起人们的各种感官,并且能较为容易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教师亦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影像资料,运用影像资料导入课堂。在生活中,关于历史题材的电影随处可见,尽管电影有时会虚构历史情节,但它总的宗旨和主题还是符合历史发展前提的。教师就可以在进行课堂导入时,灵活的运用相关的影像资料,以此导入课堂,影像资料真实的画面感和恰到好处的音效能够很好的渲染高中历史课堂的气氛,能够使学生从心理上确切的融入到历史课堂中来。

三、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当前所处的年龄阶段和认知阶段,创设的一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导入方式,让同学们在被情景感染的情况下主动融入历史课堂进行学习。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并且可以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这种方式恰恰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

四、音乐导入法

音乐极富感染力,通过播放音乐可以渲染氛围,是情景再现,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激发。因而教师可以适当利用音乐对相应的历史课程进行导入,通过播放音乐,渲染情景和氛围,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历史场景,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情操也得到陶冶。例如,当引入“”这一课时时,播放《长城谣》、《义勇军进行曲》、《抗敌歌》等抗战歌曲,导入“抗美援朝”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导入“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影视艺术”时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

当然,历史课程的导入方法不仅仅拘泥于上述几种,新课程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生活中多多积累,对工作充满热情,不断拓宽自己的学识,就能游刃有余的运用各种各样课堂导入的方法,让这些方法不津贴和教材内容,又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教学开一个好头,更有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之中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怎样按照教材、学情的变化合理设置,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历史课讲活、讲透,使学生了解到历史学真正的魅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进入21世纪,人类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逐步加快,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不断加强交流,竞争日趋激烈。"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稍一松懈,我们就会跟不上时展的脚步,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更是需要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对学科知识有准确的把握,是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内涵不断提升。教师只有要求自己不断进步,才能培养出可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蒋皓.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J].科技资讯,2010(26).

高中历史课范文3

一、落实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指导者。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这样,课堂上学生自然会细心观察、用心雕塑、兴趣盎然、记忆深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主体性也得到体现。还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来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二、培养历史审美能力

历史审美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创新,这也是由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决定,优化非智力因素更有赖于后天的培养。中国古代有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思是说,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做。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干,而非智力因素不仅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而且决定着他是以积极的方式还是以消极的方式,是以坚韧不拔的方式还是以畏却退缩、望而生畏的方式,是以勤劳的方式还是以懒惰的方式去干,这就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顽强的意志攀登科学的高峰,就必须从美入手、从情入手,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他,以真情实感去打动他。诚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人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三、注重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束缚

创新是高中历史教学永恒的主题和高中历史教学不断发展的动力。对于我们历史教师来讲,创新是对能力的一种考验: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参考资料辅助下,依托新教材,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以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笔者认为关键还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应试是主要目的,手段单一,方式死板。以往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历史课枯燥空洞,压抑着学生的个性,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使本身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离历史越来越远。历史教育的功能不能完全地通过这种陈旧的历史课堂表现出来,甚至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历史的教育功能。素质教育改革喊了很多年,但当前的历史教育,尤其是面向高考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转变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应试教育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要改变死板的历史课堂,我们只能从提高学生的兴趣方面入手。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必追求整堂课使用,只有在用传统媒体解决历史教材难点、重点有困难时,多媒体手段介入才能恰到好处,效果更好。高中历史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运用多媒体分析历史重点、难点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不能通过课件无止境地降低难度,让学习者失去思考的余地,使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一句空话。历史教学更注重思想性、情感性,历史课堂中的动态交流,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流动,还有历史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只会按键盘的“机械手”。这样的课堂教学看起来生动活泼,实质上冰冷死板,极不利于学生完善人格、发展个性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想目标的实现。课堂中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和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熏陶等,是任何现代媒体难以替代的。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绝不是教师撒手不管,任由计算机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该合理运用、灵活运用,方为上策。

高中历史课范文4

一、动眼看,以激发学习情意

历史图文资料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情景、历史现象,比纯文字表达更具有说服力,更能直观形象地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教师如果能恰当地予以运用,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其学习情意。因此,教师应广泛搜集相关历史图片,从中选择那些直观性较强、震撼力可能更大、学生更感兴趣、特别是更能说明相关历史问题者,制作成幻灯片,供学生观赏。

例如,为了引导学生认识的背景,我展示了《在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刀大杀人多》、《名为“共和”,实为猿(袁)家之天下》三张图片,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盎然,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二、动情读,以获取历史信息

历史课堂的“动情读”是学生按照要求从文本、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理解并记忆相关历史知识的根本途径。

“动情读”包括如下内容:浏览文本题目与子目录,以初步感知其大致内容;精读相关内容,探究相关历史问题。例如,为引导学生理解“双百”方针,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时间、适用范围及其内涵、时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本,独立思考;熟读单元引言及每课要旨;熟读师生共同建构的知识结构。

三、动脑思,切实进行自主探究

历史学习并非天生枯燥无味、毫无规律可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知识之间、历史事件之间的规律与联系,理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心感悟历史;引导学生切实重视理解、推导方法的运用。

例如,在学习《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首先回顾梭伦改革的背景,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矛盾的根源,学生指出是贵族的政治专横和经济压榨。我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执政官梭伦,面对此种局面,会怎样改革呢?

问题一出,学生稍作思考,便争先恐后地阐述其改革思路及措施。我对这些思维火花均予以积极肯定。这为新课的学习提供了源头活水,学生不会对新课内容再感到突兀。“梭伦到底会采取怎样的改革措施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话锋一转,从而引导学生带着浓厚兴趣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再如,在探究历史事件的影响或评价时,可以引导学生紧密结合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来推导结论。

四、动口议,完成“探究”之核心任务

“动口议”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的相互讨论,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思维相互撞击的重要形式。特别是生生之间,因其思维特征相协调,语言特点相接近,相互议论有利于开阔思路、促进理解、活跃气氛、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强协作精神、高效完成“探究”之核心任务。

如何引导学生“动口议”呢?教师要做好下列工作:

1.挖掘文本中隐藏的“探究点”,设置一环套一环的学习活动,对每一项活动要精心设计明确的导向性信息

亦即不但明确提出问题,而且明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例如,我要求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双百”方针在相关三个历史时期贯彻情况及影响,小组间比赛探究学习的质量,每个小组只回答一个历史时期的贯彻情况及影响,说得不全面的,其他小组可予以补充。

2.对某些活动,还要设置合适的开放性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尝试探究、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

例如,我用课件展示:结合所学内容,总结贯彻“双百”方针的经验和教训,你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假定你担任了某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会如何对待下属的不同意见?请畅谈自己的见解及打算。

五、动耳听、动笔写,保障探究学习质量

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倡导向别的同学学习,反对教师多讲。如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见解,特别是不善于倾听老师的点评,不能从中获取最大收益,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有鉴于此,教师要切实引导学生:倾听讨论过程中组内成员的发言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小组代表的发言;倾听老师对讨论做出的总结评价或精讲点拨内容。

“动笔写”亦万分重要。然而,在课堂上总有部分学生不善于动笔写,只是在教师提示时才做笔记,且速度慢、效率低。有鉴于此,教师要切实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记笔记的良好习惯,掌握记笔记的正确方法,诸如速记法等,课下再去整理详细笔记。教师也要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时间“消化”课件展示的结论并简要做笔记。

六、动情演,以亲近历史

历史已成为过去,然而曾经是充满灵性和情感的现实剧。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历史人物的处境与情感,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在此基础上,扮演好历史“剧中人”。

例如,在学习“”内容时,让学生高呼“五四”口号;再如,引导学生分别扮演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以这些人的口吻谈其思想主张;又如,让学生分别扮演农民、士兵、县官、贵族子弟、商人,畅谈自己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的生活境遇。 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亲近了历史,熟练掌握了相关知识,而且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七、动口答,确保全面互动

高中历史课范文5

【关键词】高中历史 不被重视 激发兴趣 课堂效率

引言

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历史事件,开展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要认识到教学的现状,以及改变这种现状的途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增强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高中历史课的特点及教学的现状

1.高中历史课特点

高中历史课程从内容上看,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部分。从其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上看,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发展的历程,具体到某一历史事件发展的时间、地点、发展过程及历史意义。高中历史教材包括了数千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经过,因此具有涉及知识面广泛及知识点多而琐碎的特点。基于此,学生要想将历史学科学好就必须要进行系统的学习,课前做好预习,课上做好笔记,课后再进行有重点的复习,只有经过长期积累,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效果。

2.高中历史课教学的现状

(1)学校对历史课不重视。在整个高中教学活动中,历史课长期不被重视。具体表现在课时安排上明显少于数理化等学科。在种因素的作用下,使得历史课在客观上成为了副科,成为了其他学科的补充,但事实上,历史课是文科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

(2)学生对历史课不重视。学校对历史课程的安排,也使得学生们在心中认定了历史课是副科,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课不够重视,认为历史只需要在考试前死记硬背,能记住就够了,因此在平时很少花时间学习这门课程,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数学、语文和英语的学习上。学生将历史课程的学习放在次要位置,这也给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开展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

1.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摆脱传统观念对教学的影响。首先要改变的是在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而对历史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思维不够积极,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讲课的进度。而新的教学理念是要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优化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充满探究的兴趣,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再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发现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探究、解决不能理解的内容,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3.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探索和思考时间,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展开历史课的学习。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放任不管,而是要在课堂上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再通过积极互动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发现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要及时予以纠正,使学生在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历史知识能够不断的得到积累,促进历史综合能力的提高。

4.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所有的事件都是在过去的某个时间里真实发生过的。由于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久远,与现实的生活差别很大,因此在学习时,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将历史事件的再现,让学生得到最直观的感受,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也愈发深刻,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的做出改。教学方法得当,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和作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语

总之,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课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历史课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培养了学生更多的技能,实现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通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学生课下学习时间,减轻学生课后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苗家瑞. 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J]. 成功(教育),2013 (05):206.

[2] 王涛、胡娜. 高中历史课程“高效课堂”构建途径[J]. 中国校外教育,2013 (26):46.

高中历史课范文6

高中生面对着沉重的高考压力,每天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和知识点的记忆,精力已非常有限。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固守老一套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照《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进行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效能,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尝试从三个角度出发,就情境教学法在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中的策略做一简单探讨: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情境;二、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突破,在生活中创设历史情境;三、组织历史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模拟历史情境。历史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形象为主体的历史场景,以引起学生历史态度体验,激发学生历史兴趣思考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创设具体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巩固所学知识,促使学生的历史情感态度得到有效发展。传统高中历史课堂,一直被遮蔽在应试教育的乌霾之下,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趣,知识点太多,总是记不住。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巧妙创设具体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一扫应试教育的乌霾。

关键词:

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辅导;生活案例;模拟历史情境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情境

传统的历史课堂,大多采取“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教师拿着教材和《考试说明》,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底下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感到历史课很枯燥。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摆脱过去老套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借助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采用灵活多元的教学手段,来活跃历史课堂气氛,为课堂增添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诱发学生历史情感,激发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中。例如在教学《近代中国维护国家的斗争》这一专题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的影片,借助生动悲壮的视频资料,学生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维护国家过程之艰辛,诱发学生的历史情感,让学生在观赏影片的过程中感悟到民族侵略者的可恨。通过课文情境再现的方式联系文中知识点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内容,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能够产生共鸣的历史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参与历史课堂的情感。高中生课程负担较重,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每天都是反复又反复的“粉笔+黑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很压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再现课文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打造有情感有温度的历史学习课堂。教师要注意,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导入时,要有侧重点进行导入,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能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进行导入时,一定要联系课本内容进行知识点的贯穿,千万不要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二、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突破,在生活中创设历史情境

在历史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上面的知识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将历史知识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在生活中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历史就在身边,学会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历史问题,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例如在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台湾地区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班上的女同学都喜欢追星,应该知道阮经天、彭于晏等男明星都服过兵役,想一想为什么台湾可以有自己的军队,作为国家首都的北京却不可以呢?”学生联系教材知识,很快就会回答:“因为台湾和大陆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台湾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以在国家许可范围内依法享有一定自治权与自。”学生对明星很感兴趣,生活中女同学都爱追星,借助这个话题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事例,将历史知识带到学生的生活实境中,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积极思考,不仅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帮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三、组织历史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模拟历史情境

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历史实践活动,在课堂上为学生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感悟历史知识,建立学生与历史的联系,为学生创造运用历史知识的机会。历史课堂不需局限在对教材内容的反复讲解、反复背诵上,教师可以联系教材内容,开发多种课堂形式,组织历史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模拟历史情境,升华历史课程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与探究《模拟古罗马法庭》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罗马法庭的实践活动。教师创设具体案例:假设一名罗马帝国公民申告一名移居帝国的罗马公民,原因是追讨欠款,请法官和公民陪审团开庭。班级学生分为2大组,每组自由推选法官、公民陪审团、原告、被告、各辩护律师。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份,利用书本上学习的相关知识,针对案件进行模拟审判活动。同学和教师可以评价一下,法庭判案是否公平,各辩护人律师是否为原告、被告争取到合法权益?这种探究活动不是浪费时间做与考试无关、毫无意义的事情,事实上,通过这种模拟历史法庭的方式,学生可以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学生扮演历史角色,首先要理解教材上罗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相关知识并进行有效记忆,这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记忆程度;讲述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组织语言,逻辑正确,吐字清晰,发音标准,这考验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有效锻炼了历史实践能力。在一次简单的娱乐性的探究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历史素养不知不觉间就得到了提高。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并不是无法可循。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这么多年,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也需要变一变,改一改。每一位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根据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积极探索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为高效历史课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爱上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陈莎莎.谈浅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广西教育,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