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家乡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夸家乡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夸家乡的作文

夸家乡的作文范文1

我的家乡是安徽省马鞍山市,这里阳光明媚,风景优美,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有采石公园.太白墓等等。

每当夜幕降临,马路上华灯高照,两边的商店招牌闪烁,雨山湖像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城市的中央,美丽的霓虹灯光倒映在湖水中,真是漂亮极了。

马鞍山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我的家乡真是太美啦!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美丽!

夸家乡的作文范文2

铅山快乐作文培训学校二年级

黄思怡

我的家乡铅山是个江南古镇,这里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尤其是小吃种类繁多,远近闻名。我要夸夸家乡的小吃——肉丝粉。

先介绍它的制作过程吧。第一步,把米磨成米浆,水弄干以后揉成团,放在又细孔的木榨当中压榨出又细又长白白净净的米粉丝。 第二步做粉汤。把新鲜的猪肉切成丝,放进盐、酱油、拌上红署粉,再放进肉骨汤里烫熟。第三步,把米粉,放进开水中烫热装在大碗里,浇上肉丝骨头汤,放点葱、生姜末、就可以吃了。

肉丝粉又细又滑、柔嫩可口,味道鲜美,人人都爱吃,它成了我们早餐的首选。许多外地客人来铅山都会品尝一下它的美味,勤劳聪明的铅山人也把小吃店开到全国各地。因此,它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夸家乡的作文范文3

你好!

期中考试考得好吗?应该不错吧,听你外婆(我的奶奶)说:你作文得过好几次奖呢!我的作文写得也算不错,回头我们比试比试!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去山东蓬莱岛去玩吗?去最大的海洋馆玩与海豚嬉戏,喂千年龟食物,看鲨鱼,看……

一起去桂林,阳朔爬象鼻山,畅游蝴蝶谷,冠岩,一起坐竹筏,玩水枪……玩的不亦乐乎。

一起去北京爬八达岭长城,漫游故宫,天坛,去颐和园一起与一位外国小女孩对话,去动物园,一起看熊猫,企鹅,丹顶鹤,加勒比海牛,白掌长臂猿,黑熊……去长沙你的家乡一起逛商场,去湖南省韶山市韶山冲的故居参观,那里的池塘种满了荷花,你高兴的拍着手笑,一起去植物园吃烧烤,那时你每烤好一个就先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先吃,他们都夸你是一个懂事的小女生哩!我们还一起捡松果,摘茶花……这些你还记得吗?

对了今年过年你回来吗?我很想你的呦!

祝:愿你平平安安、心想事成!最爱你的姐姐:

夸家乡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语文;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是新课标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全新定位。因此,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屏弃“重讲授、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错误倾向,确立正确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意识,在工作中活用以下五种教育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活用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阅读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活动中,首先,要通过学生自学生字词;运用读、疑、思的方法自学课文;自己搜集课文有关资料;自己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自主探究等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语文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在课堂阅读中要重视学生朗读实践。学生只有自己去读了,才能找到感觉,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语感。最后,要开展课后拓展性阅读训练。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应把学生学习的视野引到课本以外的世界。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性的主题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性阅读实践中诵读经典,在提升学生文化品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活用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同样应该千姿百态,语文教学更应利用一切可能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竞争能力和挫折能力,让语文必备的实践素质,能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提升。

首先利用校内生活实践。因为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存在焦点、热点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正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一个基本途径。因此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引导让学生用心观察、真心体验,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自信、提高心理素质。

其次利用家庭生活实践。把传统节日和语文学习相联系,让学生回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父母换角色,加强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培育父母子女间的亲情。指导学生在家写观察日记。第三利用社会生活实践。通过实践性作业来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深入社会,走进社区,体验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三、活用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

新课标中对于口语交际的要求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因此,我们就利用口语交际训练积极创造语文实践机会,让全体学生在交际过程实现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交流前让学生先去调查、体验,这样课堂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交流时我们要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尽情表达,畅所欲言。这时的课堂交流是自由的更是和谐的,学生们学习是投入的更是有所收获的,在这样的的情境中交流语言,实践能力,学生们的表达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如在教学《夸家乡》口语交际时,课前我让学生回去向家长们了解家乡的情况,去观察家乡的变化,去感受家乡的美。交流时,学生是各抒己见、形式各异,有介绍型,有咨询型,有解答型,有称赞型。

四、活用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谈及作文教学,我们总想到学生茫然无措的样。其实只要我们能真正地引导学生把作文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的作文真正走进实践同,学生一定会乐于作文、喜于作文。在作文训练中,我们不妨先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身边的人和事引入学生的作文。这题材的作文学生才会有表达的欲望和表达的切入点,学生才会抒发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再把学生的习作训练从课堂引向现实,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动作,体会情感,了解事情的过程或故事的前因后果,感受事情中的细节,这样的作文题材学生亲历过了表达上自然不会再用障碍。最后在作文的批改方法上突破,多组织学生自改或互改。批改别人的作文既是评价他人作文的时候,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更是进行语言重新组织表达的过程。通过自改或互改作文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评价能力都会有长足的发展。

五、活用学习评价,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去主动探索,尝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训练学生用“看法+原因”的语式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语式不仅让学生讲清楚他的看法,还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出思维过程。训练学生学会评价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组织他人评价。他人评价时要引导学生先看优点和长处,然后再提不足。这样的评价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经过训练,不少学生不但学会了倾听,而且还学会了评价表达,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创造性地进行发掘身边一切可以利用资源,活用身边一切可用的途径,在自然和社会这两个广阔的天地里进行实践,学生的语文素养会不断地得到提升,学生会在不断地提升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李新宇:《语文教育学新论》

[3]高莉: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

夸家乡的作文范文5

刘国正说:“生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语文”,意思是要给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语文生活”,不光只是纯自然的社会生活。学生有了生活,有了积累,就不会缺乏做炊的米。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社生活百态,教师要创造条件积极让学生走进生活,拥抱生活。学生热爱生活了,自然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就会引发写作的热情。把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拓宽学生写作的视野。1.倡导“活动式”作文,结合写作训练计划,安排开展一些学生既喜欢又包含作文规律的主题性写作活动。语文教师要在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坚持开展丰富的语文综合性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情境,提供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身边的人、事,眼睛向下看,发现生活的美。诸如:学校活动有戏剧表演、演讲会、体育运动会、灾区募捐现场会、辩论会、读书报告会以及广播稿写作、口头作文、校报设计等;家庭活动有召开家庭会议、有做家务、家人旅游、搜集家中变化的故事、为父母洗脚、与父母唠叨等;社会活动有带领小记者团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农村搞采访写作或春节走访农民工,或寻访历史文物遗迹、拜谒卧龙岗、踏访徐庶荐贤处、名人采风、民间故事搜集、举办春游等。2.创设素材情境,引发产生写作兴趣。创设素材情境,不一定把学生带到野外,不一定身临其境,但却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语文教师自己要辛劳一下,利用摄相机,亲自深入能给学生带来写作材料的地方,亲自拍摄下精彩生动的画面,录下感人的话语,制作成有声音、有画面的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谈感受、体会情境带给他们的喜怒哀乐,并引导学生进行自命题写作。例如:为了让学生具体感受了解近年来家乡古城新野的变化,指导学生完成“家乡在我心中最美”的作文题目写作,笔者利用周末带上摄相机徒步新野改革发展变化大的“窗口”地方,对“三里河景观带”、“滨河公园”、“县文化广场”等城市“名片”进行拍摄,并采访询问游玩的人们,让他们谈感悟说变化,及时进行录音录像。随后笔者把制作成功的课件在作文课堂上播放,学生们观看后眼界大开,纷纷为家乡变化点赞。“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生人人思维活跃,很快入题,快速成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生活,多渠道,多方位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学生作文积累丰富鲜活的素材。

二、炼就观察的“慧眼”,坚持不懈写观察文章

眼下一些学生缺少观察能力,缺乏热爱生活的激情,加之家长学校引导、培养不够,因此一些学生缺乏发现生活之美的激情,缺少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不爱细心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不爱洞察生活,发现不了生活中的闪光点,采撷不到时代的浪花,作文往往空洞无物,内容空泛,爱瞎编乱造,缺少生动细节的描绘,缺少流畅的具体叙述。为此,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作有这样的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处处留心皆文章”,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同样源于生活。观察是说话、写作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只有具体细致的观察,学生才把话说清楚,才能把文章写具体。细致观察,捕捉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从而细致地描写。把人和物写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成什么文字。”勤于观察生活,勤于积累生活,厚积方能薄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心去感知生活,调动感官去对各种生物、植物直接认识。让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与外物接触,细致地写出带有主观情感的各种感觉,利用“感官作文法”,运用感官的感触生发,去描绘景物,从而突出景物的特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开始,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个感官去接触……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眼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如唐朝骆宾王七岁时曾写过一首《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短短几句诗,抓住了“鹅”的形——“曲项”,色——“白毛”、“红掌”,声——“歌”,把一个浮水的鹅儿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了,这些都是细致观察所得。譬如:作文《美的风景——家乡的雾》,写视觉之感的句子:“家乡的雾没有峨眉山的雾那样厚、那样秀,也没有黄山的雾那般奇丽渺远、变幻莫测……”然而“它白得美,白得朴素……白中略灰,白里泛青,比白雪美多了”。写嗅觉之感的句子:“它浓得深,浓得纯,丝毫没有城市中的雾那般含有油烟味”。写听觉之感的句子:“它很可爱,尽管行人相隔几步,却只能闻声,尽管看不见车辆,但听到‘嘀嘀’的鸣叫”,写触觉之感的句子:“浓雾飘上了我的前额,和我亲吻,我没法回避……。”写想象小草味觉之感的句子:“它轻轻敷在小草上,草也真爱雾姐姐,尽情地吮吸着甘汁”。这样调动各种感,就把家乡的雾写得绘声绘色,富于灵性。引导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或周记,持之以恒地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记下熟视无睹的东西,记下周围鲜活人物的外貌、言行,记下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个想法,记下看到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等,时时与自然对话,与心灵对话,写下感悟,日积月累,学生作文才能情动辞发。每周将学生的观察日记检查批改后,进行交流,对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日记在班里朗读发表,刊登于校报,优秀的予以激励表彰,从而调动学生写观察日记或周记的积极性。

三、开发阅读资源,奠定扎实作文功底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叶圣陶说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倾吐的关系,要吸收丰富的养料才能写出好文章。阅读能获得写作的间接经验,在大脑中储存积累思想、素材、语言感受,需要的时候就会文思泉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多读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捷径。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报刊、网络等场所和传播媒体,指导鼓励学生有目的的多阅读,教师要有选择地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帮学生选取好的作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每周开辟两节阅读课,同时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让学生建立“三个本子”一个摘抄本、一个语言火花本、一个创作本。引导学生经常在阅读中学会与文体对话,学会与编者对话,学会生与生之间对话,提倡个性阅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每读一遍解决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做阅读笔记,对阅读过的文章进行圈点批注,写出眉批、旁批,写出总评、感语。明白不同文体阅读的特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摘录经典文句,从而潜移默化“为我所用”,从而提高阅读的评价和分析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多阅读富于时代感的作品。一是引导学生喜爱一本杂志。可向学生推荐一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文性强、知名度高的刊物为日常读物。如《读者》、《意林》、《中学生阅读》、《做人与处世》、《散文选刊》等。同时开展“读刊评刊”演讲活动,针对其中某些篇目就立意、选材、语言等发表见解,指出优点与不足。二是开展“诵读经典滋养心灵”活动,编撰校本语文课外读物,利用每天午饭后,组织学生阅读《四书》、阅读古诗词,让学生做摘抄,写读书心得,举行读书报告会,人人登台畅谈读书体会。每学年推荐5本经典名著,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自主阅读,并填写“周末阅读反馈卡”,“反馈卡”有这样几个栏目:阅读书目、阅读页码起讫、内容简介、阅读感想、家长签字、教师评价。周五放学时把卡发给学生,周一上交。一学期统计、评比,评出“阅读之星”。三是引导学生喜爱一个作家。比如莫言、贾平凹、路遥、周国平、余秋雨、梁晓声、迟子建、毕淑敏、丁立梅、乔叶等,关注这些作家的作品、创作、有益的故事等,研讨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从中汲取营养,自我激励写作热情。让学生读作家的传记,了解作家的人格魅力,读作家的作品,“入乎其中”进入文本,理解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出乎其外”跳出文本,站在一个高度,发现相关却相异的其他新理解或新事物。

四、创新作文教学模式,做到训练扎实高效

夸家乡的作文范文6

一、把说渗透到平时课堂教学中的“问答”“讨论”中去

“问答”“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新授内容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却也是学生练说的好机会。在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交流对新学内容的理解、体会,对重点问题切磋讨论时,我们不停留在只注意学生问、学生答的内容或讨论的结果是否正确,而是要分析学生问、答或讨论发言时的语句是否通顺连贯,如果其中有明显的语病,及时提醒学生,并及时指导和纠正,这样,学生在理解了新学内容的同时,说话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二、将阅读课中的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切实变为说的训练

作为课文,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编者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文质当然兼美。作者的喜怒哀乐融入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就借机引导学生运用或激昂,或急速,或舒缓的语调,用心去读、去背、去体味。读得多了,学生就能从中准确地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意,并且品尝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这就培养了孩子们“如水到口,冷暖相知”的语感能力,更进一步的话,文章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思想感情就在朗读、背诵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了。朗读的方式有很多,有个人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这里不再赘述,但必须明确一点,在朗读技巧方面,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河水。相对朗读与背诵,复述的要求要提高一个层次。在复述训练中,我们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渗透个人的思想内容,进行创造性地说。

三、中年级以后,变造句为说,或设一专题引导说

在低年级能用一个词造一个简短的句子,只要通顺,一般就可以过关了。到了中年级,我们提高其要求,增加其难度,例如,用“……像……”造句。“田野里的稻子像金子。”在低年级有这样的水平完全可以过关,到中年级以后,我们不再为有这样的水平而满足,而在“可以过关”的基础上,逐步做到说一句较长的话或一段话。如“秋天到了,稻子熟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在暖暖的阳光下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不但如此,中年级以后,还可以针对“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等作文要求设立话题,如“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家乡”“难忘的……”等,有计划、有步骤、经常性地训练学生的说。

四、把说贯穿到语文以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

上点相对于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来说,较容易做到,因为我们在任教语文的同时,往往兼教了班上其他的一些学科,如品德、社会、美术等。虽然不是语文课,但我们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让说在这些40分钟的课堂里纵横驰骋。如,上品德与生活课“心中有他人”时,其中的“说一说”“议一议”“夸一夸”等环节,就以作文训练的要求去训练说。对“图中同学们在干什么”的表述必须清楚、准确,摆出正确而充分的理由去讨论“他们”谁对谁错,用具体完整的事实表扬班上哪些学生能做到“心中有他人”。再如,上美术课“可爱的小白兔”时,其中欣赏课本中的作品《采蘑菇》时,同样要求学生说。当然,这些说不只停留在让学生说作品中有几只兔子,谁站着,谁蹲着,否则,这样太肤浅。可以这样开头:“夏天的一个中午,一场大雨刚刚停了,兔妈妈带着孩子们来到了茂密的大森林里……”以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开头,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故事续下去。

五、给说一个自己的时间

可以利用早读课的前5-10分钟,每天轮流1-2名同学上台说,或说昨天的见闻、感受,或说今日的发现、打算。说的内容可以是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中获得的,如信息、知识、故事等,也可以是学生自编的故事、诗歌。我们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说进行引导和组织,在学生说后,我们进行一分钟的讲评,这一分钟的讲评切中要害,明示道理。这样,从一年级开始积极地说,到小学毕业时,学生的作文素材不仅得到了丰富,而且评议表达能力也实实在在地得到了锻炼与发展,这就为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日常生活也是说的训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