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类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类专业

金融类专业范文1

【关键词】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职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最基本的目标。高职学生不同于本科教育和研究型教育,高职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应体现在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的操作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锻炼工作技巧、胜任实操岗位,实现就业后直接上岗。“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方式之一。

1.高职金融类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些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很多金融机构急需大量基层金融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高职金融类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根据2013年麦可思调研报告研究,在就业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类是金融职业,其中包括银行、基金、证券、期货和理财方向,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类也是金融行业,其中主要是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①因此可见金融类专业发展现状良好,前景广阔。

但是不可否认,现今高职金融类专业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学习目标模糊、积极性有待提高。虽然各高职院校均会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学情认知等教育,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模糊,专业定位不准确,对于选择就读金融类专业应该学什么及将来可以干什么认识不到位。例如有些学生单纯认为学金融就是学炒股、而对炒股没兴趣的学生就认为自己选错了专业,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学习目标的缺失导致学生被动的学习和接受知识,不明白学习内容有什么用,只是为了考试合格顺利毕业而学,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去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等毕业后进入企业,发现工作上手慢、技能不娴熟、缺乏竞争力,才发觉浪费了在学校的宝贵时间。

其次,学生就业岗位普遍层次较低,专业技术含量不高。在长期对金融类企业用人情况的调研和就业工作研究中,我们发现虽然金融企业的平均待遇较高、工作条件较好,但是针对高职学生的岗位却普遍层次较低,专业技术含量不高,基本上以客户开发为主,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则并不多。客户开发工作并不具有典型的金融特色,很多专业毕业生都可进入,因此对于金融类毕业生来说,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如何提高金融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使其能够胜任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工作或进入金融企业之后能快速的实现职级提升就成为了高职金融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再次,学生校内技能训练和实际就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在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专业技能,均会开设校内实训课程,但是实训课程对学生的训练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多实训课程都是为学生设计好内容和情景,灵活性不够,而真实的工作中环境变化多样、任何特殊情况均有可能出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求更高,这些不可能通过课堂实训完全替代。

2.“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高职金融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即将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应设计相应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同时锻炼学生工作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

2.1全面锻炼学生专业实操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

“以赛促学”活动让学生围绕金融专业技能水平展开竞争,可以激发学生苦练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因为在比赛活动中,很多环节会涉及到让学生个人或学生团队自己设计、筹划及实施,因此还可以起到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的作用,在比赛活动实施中,一些特殊情况和突发事件的设置还可以考验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2.2“以赛促学”可以起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作用

举办学生技能比赛,可以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激励机制。以赛促学要求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要能够使学生付诸于实践,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以赛促教”;同时展开学生技能比赛需要健全的软硬件配套设施,因此还有利于促进校内外实训条件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实现“以赛促建”。

2.3增强学校、学生和金融机构联系,实现校企双赢

“以赛促学”活动可以利用比赛为契机,吸引金融企业参与学校育人活动,校企共同配合设计对学生工作技能有帮助的竞赛内容,甚至可以将比赛场地安排在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熟悉金融企业工作环境、获得了解工作状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使金融企业通过比赛了解学生个人情况,增加发掘可造之材的渠道,实现校企双赢。

3.“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3.1内容设计原则

高职金融类专业举办“以赛促学”活动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锻炼金融职业技能,使学生能更顺利的适应金融岗位及工作,因此在设计比赛内容时应该注意和金融职业工作任务挂钩,使学生在比赛中的技能操作和实际工作技能尽可能的一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

3.2组织评价原则

高职金融类专业举办“以赛促学”活动应该邀请金融机构共同建立组织评价体系,将金融机构的组织规则和评价体系融入到比赛活动过程中,用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和衡量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职场的氛围,提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从中感受到一个职业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3.3指导实施原则

课堂教学和比赛内容毕竟有一定差异,因此在比赛前和比赛中应该安排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或专项辅导,在指导教师组成中,应该聘请部分金融企业技术员工参与指导,他们可以将企业的实用技能、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通过比赛掌握更多的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4流程安排原则

“以赛促学”活动应该当作一种常规活动,形成一定的普及度。因此活动流程应该健全完善。首先是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将活动的主旨、内容、要求等情况以各种方式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详细了解比赛情况,做到有备而来;其次是周全安排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报名环节、指导环节、赛前准备环节等,考虑到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对措施;再次是比赛过程的实施和评价环节,要挑选理论扎实、专业技能娴熟的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作为评委,做到评价公平合理,评委点评具有针对性;最后是赛后激励环节,大赛结束应及时的向学生反馈比赛结果,并召开颁奖表彰大会,肯定学生的付出,激励其他学生今后参赛的积极性。

4.“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运用的启示

4.1校企合作共办比赛

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如何进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实现校企资源互补,达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已经成为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企业参与育人过程,也是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储备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因为观念、经济发展和当前职业教育体制所限,导致大多数企业参与教学观念不强,特别是金融机构监管比一般企业更加严格,因此进行校企合作教学难度较大,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接纳学生实习等的热情不高,相比而言,校企合作共同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则更容易被企业接受,企业不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没有强制的责任和负担,同时增进了校企间的接触,密切了校企间的关系。

4.2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应该和课内实训有本质的区别,不仅仅要让学生锻炼专业技能,更要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可以采取只提供比赛的大致范围和内容,而如何展现自己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则由学生自己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并且使学生通过参与比赛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技能、素质的缺陷,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和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秀强,程远东.“以赛促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5).

金融类专业范文2

关键词: 西部金融中心 高职院校 经管类专业 课程改革

早在1993年,成都市就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城市,即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排名西部第一。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成都市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008年8月,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成都形成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门类齐全、功能完善、金融业发达程度高的金融集聚区,并把成都建设成为金融的“三中心”,即区域金融机构聚集中心、区域金融市场中心和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1]成都以创造良好的金融“三中心”建设环境为发展目标,迎来了地方金融机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构想2012年的成都,繁华的街头金融大厦林立,50家银行、60家保险机构与同样数量的证券机构和上市公司总部聚集而来,40家金融后台总部连通着全国甚至海外,30万名金融专业人才穿梭其中为我们提供服务。这将是一个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也是一个具备较强竞争力、辐射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届时,我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将达1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7%;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1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9%,金融业将成为成都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金融中心建设使成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将直接影响就业岗位群和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相应变化。

成都产业结构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助推下,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时期,各行业将迎来有利的发展机遇。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众多外商来蓉投资,中小企业规模不断拓展,各行业市场将更加繁荣,这必然为成都市的就业市场格局带来新一轮的变化。新岗位群的增设、岗位要求的调整和升级,将成为成都就业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就业岗位的新变化成为了地方性高职学院进行实用性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重要导向。根据成都产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大部分就业岗位将集中在服务业。

1.地方性金融体系的完善,新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构建,提供更多农业服务类就业岗位。

地方金融体系的完善,成都农村金融服务业的提升,将带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增加和相应岗位群的新设。新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构建,特别是网上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搭建,进出口贸易机会的增多,将拓宽农副产品的流通渠道,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对农民的知识性、技能性的要求提高,农民迫切需要掌握网上农副产品流通与进出口贸易的新方式和新技巧,促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变化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流通渠道的升级也必然增加网上农副产品交易运作与管理的相关岗位,以及农副产品外贸交易的相关岗位。

2.完善金融体系,繁荣第三产业,新增大量金融服务机构和岗位,提出金融服务类岗位新要求。

第三产业作为成都市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将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快成都第三产业的发展。信息服务业、物流业、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先导产业的加快发展,金融业、旅游业、商贸业、房地产业等支柱产业的做大做强,教育培训业、体育产业和医疗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积极培育,将提供大量的新增行业机构和就业岗位。而金融“三中心”的逐步建设和完善除了将提供大量金融就业岗位外,对金融类就业岗位也提出了更规范的新要求。

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岗位群相应变化的今天,各个省内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找准自我定位,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打造相应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岗位需求,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配套改革。

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建设将促使经管类相关课程内容作相应调整。

对经管类专业来讲,着力打造社会服务技能型人才是人才培养的重心之一。在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发展以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为代表的金融信息服务产业不仅将提供就业平台,而且将成为带动枢纽,更是成都金融中心这一城市品牌的又一集中体现。[7]因此,我们应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契合点,就此入手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据了解,成都市已敲定在高新区建设占地规模约200万平方米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将是集银行、保险、证券“三位一体”的后台服务中心,同时辅之以建设区域性的金融机构如银行、交易所。该中心将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的全国性电话中心,各大金融企业的电子银行中心,各大银行的单证业务处理中心、资金清算中心,等等。该中心将重点引进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建立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银行卡中心、培训服务中心等“全覆盖”的服务体系,预计2―3年内,将建成一个投资超过1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的中国西部最大的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8]

由此可见,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建立对成都市金融服务工作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平台保证,其所需的金融服务型人才,特别是相应岗位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对人才需求的及时性也提出了要求。因此,经管类的相关专业需及时按照该后台服务中心的人才需求方向和岗位要求进行针对性调整。

根据教学及师资条件,教学改革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要求,经管类部分课程可适当调整课程内容重心,针对性地修改或增加技能项目,建设相应的实验环境,提升学生的技能培训实用性。

1.针对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的全国性电话中心建设,特别是呼叫中心的建立,对相应课程的技能项目进行改革。

在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所包括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的全国性电话中心,各大金融企业的电子银行中心,各大银行的单证业务处理中心、资金清算中心中,就我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实施的可能性和操作性最强的是呼叫中心。而且,随着金融中心建设对成都市金融体系改革的逐渐深入,金融行业的逐渐规范和完善,呼叫中心的专业化需求会越来越大。不管是电话中心的建设还是电子银行中心的建设,不管是金融服务机构还是企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呼叫中心在服务工作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对学生进行呼叫中心的技能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认为,从教学改革实施的角度讲,可在相应课程中适当增加呼叫中心的专项技能训练或实习练习,并在操作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行业规范性指导和要求。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呼叫中心对岗位的专业化需求跟现有的呼叫中心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学生的技能培训上,应着重对其岗位的操作规范性要求更高,如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对信息的洞察和捕获能力,信息的传达能力、速记能力,等等,都要进行专业化要求,尽可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化应用水平。

2.针对各大金融企业电子银行中心的建设,对相应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成都市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推进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进程,各大金融企业也将加快金融电子化改革。因此,电子银行中心的建设便成为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的项目之一。未来各金融机构将充分运用电子银行作为交易支付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交易的运作效率。这也意味着各高职院校应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着力加强金融电子化人才的培养。

3.针对银行业中业务组合模式的逐渐变革,建立相应的模拟实验室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

“越来越强大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将推动整个银行业中业务组合模式的变革”。目前,国内银行业务绝大部分在营业网点进行,“排队难”问题自然难以避免。而随着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建立,查询、挂失等后端业务就可以转移到后台中心办理,减轻营业网点柜台压力。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立后,银行柜台办理的业务目前主要剩下了前端(收款、递款等银行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和中端(银行工作人员通过电脑输入存取款等业务信息、打印单据等),而随着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完善,今后中端业务也可以逐步转移到后台办理,银行柜台人员不需要再通过电脑输入业务信息,这样客户等待的时间又将缩短一大半。

专设柜面结算实验室,在第一阶段建设中可根据银行业目前的业务组合模式进行设置。由于将来的银行柜台业务主要是客户的接触性业务和存取款等业务信息的电脑操作、打印单据等,因此,柜面结算实验室在第二阶段的完善建设中可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客户接触性业务、业务信息的电脑输入和单据打印等岗位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化素质。

三、西南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网络平台建设将促使经管类相关课程内容作相应调整。

为了给金融市场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成都市将搭建四个平台:构建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体系;建成区域票据交易中心;申请设立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和柜台交易试点,构建地方交易平台;筹建菜籽油、玉米和生猪等农副产品现(期)货交易市场。而沙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将成为西南最大农副产品贸易平台亮相成都沙西线。

规划占地约1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可容纳商家2000余户的成都市沙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于2009年9月在成都沙西线投入使用。与传统农贸市场不同的是,沙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采用电子网上交易,即将每个商家的产品通过电子平台对外,买家和卖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易,可大大提高交易效率。[9]对此,经管类专业的相关课程也应进行针对性调整。

我认为,可在《电子商务》课程的内容上,应适当增加有关农副产品网上批发交易的案例和内容,并在电子商务实验或实训中,适当增加相关农副产品作为学生交易的模拟对象,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农产品网上批发的操作流程,提高其人才的实用性。另外,在《网络营销》课程的内容上,可适当增加有关农产品交易商网络营销的案例和技巧,使其掌握农产品交易商网上信息、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专项技能。

成都市作为西部金融中心将成为西部金融聚集地、金融人才高地。而地方性高职院校作为地方人才培养的摇篮应紧抓机遇,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挥自我特色,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为背景,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指导,加快培养金融服务型专业人才、操作型人才,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成农院高教研究所.高教动态[J].2008,(7)(总10).

[2]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成都工业发展[J].成都日报,四川新闻网,2008,(11).

[3]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EB/OL].中国统计信息网,2006,(06).

[4]李杰,吴永辉.成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剖析[M].成都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文集),2007,(09).

[5]陈文通.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J].人民日报,2003,(01),第九版.

[6]成农院高教研究所.高教动态[J].2008,(08).

[7]川办发(2007)78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

金融类专业范文3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金融法;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228-02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金融又是经济的核心,因此,规范金融活动与金融关系的金融法就成为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高校对法学专业和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金融法课程。笔者长期在商学院从事金融法教学工作,考虑到金融法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并对财经类专a业金融法课程案例教学的功能、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与具体实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财经类专业金融法课程案例教学的功能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金融法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一种单向的纯理论灌输型的方法。教师自始至终滔滔不绝,台下学生则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此种教学方法忽视了金融法的应用性,片面强调了理论知识的识记,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和法律条文而展开,因此课堂气氛往往沉闷,学生也往往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则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法律环境,学生可以就与案例有关的实际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改“沉闷”的“一言堂”为“活跃”的“多言堂”。并且选用适宜的、典型的金融法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相关的理论问题得到形象化阐释,学生所学习的不再是抽象的法律条文,而是具体的法律知识,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再感觉乏味了,因此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理论灌输型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严重脱离实际,学生陷入“课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忘笔记”的怪圈,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而案例教学法反对教师一味的理论灌输,反对法律条文的死记硬背,多方面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法律条文的深刻理解和具体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二、财经类专业金融法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于我国国情

案例教学最早源于美国,但笔者认为,我们在进行金融法案例教学时,首先一定要明确立足于我国国情这一基本原则,而不能照搬美国的判例教学法。原因在于:

1.我们的法律制度不同于美国

众所周知,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律渊源主要表现为判例法,法官裁决案件主要是以先前的司法判例为基础,即所谓“遵守先例”原则,判例在美国的法律制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只有案例,没有判例”,法律渊源主要表现为成文法。和判例法相比,成文法高度概括、抽象,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加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案例的引入就是一个好的方法。引入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文法规则,而不是从案例中制造法律。从逻辑上看,我们的案例教学是一个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过程,而美国的判例教学则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归纳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的判例教学法。

2.我们的教学对象不同于美国

美国的法学教育是高层次的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学生进入法学院的时候,大都已经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还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们或者是在某一领域已经有所成就,或者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而我国高校的本科学生都是高中毕业生,不论是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还是思维表达能力都比较有限,因此,那种教师上课不讲概念、原理,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地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的美国式判例教学法不适合我国实际,我们的案例教学只是起辅助作用而不能像美国那样起主导作用。

(二)立足于学生专业

不同于法学专业的学生,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一方面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其培养目标也不是法官或律师。因此,我们在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进行金融法课程的案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一是在案例的选取上要尽量选择一些金融大案要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金融法的重要性及学习金融法的必要性;二是分析案例时,应从守法者而不是执法者的角度出发,重点是理解和运用现有法律规则,而对于现有法律的不足与完善问题则不必像法学专业的学生那样深入探究。

三、财经类专业金融法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1.教师的课前案例准备

教师的课前案例准备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而必须对其高度重视。具体来说,在进行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精选案例。案例教学显然离不开案例,实践中的司法案例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合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方面下功夫。精选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第一步。选择教学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笔者讲解证券法时,选取了近两年发生的“杭萧钢构”案和唐建“老鼠仓”案,学生对这些案件本来就有所耳闻,有话要说,课堂讨论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很高。第二,针对性。案例教学当然离不开案例,但并非案例越多越好,盲目堆积、滥用案例于事无补。因此,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即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精心选择案例,所选用的案例应与所讲授的知识紧密相关。与教学内容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案例即使社会影响很大,也不宜选用。例如,教师不能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在金融法课堂上大讲达能与娃哈哈的商标之争,因为教学行为要服从教学目的,这是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第三,适当性。即所选案例要难易适中。案例太难,脱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实际,就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反之,案例太简单,答案一望而知,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实践中的金融法大案要案往往比较复杂,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分析起来往往难度较大。对此,笔者认为,可对现实案例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改编,使之能够符合学生能力范围。

(2)分析案例。在将案例交给学生之前,教师自己必须先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也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并进行总结。试想一下,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吃透案例,那又怎么能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呢?

(3)制作案例课件。在课堂案例教学中,如果仅是单纯地依靠教师口述有关案件事实,则既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又显得不够直观生动,而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克服这一不足。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录像等视听资料的运用,能够将案例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加课堂信息含量,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制作案例课件应成为课前案例准备的一项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想方设法搜集有关法律视听资料,如电视台有关法制栏目所播放的一些典型案例,以提高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实践性。

2.学生的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改变了过去那种以教师单纯灌输理论为主的传统,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因此,学生的课前准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把要讨论的案例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熟悉案情,并查阅相关资料和法律、法规条文,对案例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备而来,才能有效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如果学生课前不作相应的准备,课上不能与教师互动,那么课堂案例讨论就仍然只能是教师唱“独脚戏”,案例教学就会流于形式。

(二)课堂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师生双方都进行了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就可以具体实施课堂案例教学了。笔者认为,这里需要特别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旨在明晰案件事实、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法律依据。作为课堂讨论的组织者,教师要注意:(1)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成为案例讨论课的主角。即使认为学生的观点不正确,也不必在讨论阶段急于反驳。(2)时刻注意引导学生的方法和技巧,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避免约束学生的思维空间。(3)要保证课堂讨论的秩序和效率,使讨论能够紧紧围绕主题,不要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浪费时间。(4)倾听学生发言,当讨论陷入僵局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避免出现“冷场”的情况。

2.认真进行总结评论

课堂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总结。一是要总结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二是要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恰当与否、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当与否、表达清晰完整与否等。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从中取得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影.经济法案例教学模式的反思[J].经济研究导刊,2008,(3).

[2]赵晓光.论法学案例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J].法制与经济,2008,(8).

金融类专业范文4

金融专业对于选科没有限制,选择哪些科目都是可以的,但是金融专业需要很强的数学知识,选择金融专业的同学们一定要加强数学的学习。金融专业还有门课程叫政治经济学,所以同学们在加强语数外的学习之外还要好好学习政治。

金融专业怎么选科如果想要学习金融系专业,其实是没有什么专业限制的,选择哪些科目都是可以的,但是有些学校会有特殊的规定,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下以前实行新高考的地区,各个学校金融类专业对他们的选科要求是什么,同学选科的时候,一定要去查阅的准确的资料,不要影响自己报考。

其实金融类的专业,大部分学校都是文理兼招的,但是大体是偏向理科的。如果是没有限制,那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在毕业之后,从事金融类专业的学生非常少,可见这个专业并不是很好学习。其实一般数学成绩不错的同学,学习金融类专业也会容易一点,如果你想学习金融类专业,也要考虑到自己适不适合。

(来源:文章屋网 )

金融类专业范文5

关键词金融学基础教学改革课程创新

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教学课堂的创新一直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金融学基础作为金融专业甚至经济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是各大高职高专院校的必修课,其授课对象不仅仅包含金融相关专业,也包含了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对于不同专业,由于授课对象的不同,其授课内容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就算同属金融类仍需区别对待,对非金融类更需差别对待。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可以讲授不同的授课内容,可以采用不用的授课方式,在已有的新课程内容和新教学方式中,针对性选取最为适合的内容和方式,尝试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在进行不同专业的课程改革之前,我们一起先回顾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路上已经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之后,笔者以在笔者所在的学校的教学经历,针对不同专业的几个班级,展开了“金融学基础”于金融专业与会计专业不同的课程设计。希望后续有更多的学校更多的班级来批评指正笔者的课程设计,也希望能够学习到更优秀的课程设计方案。

1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之路

1.1教学硬件软件配置不断丰富

教学硬件条件的不断加强和相关教学软件的不断引入,给教学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设施的有机结合,让教师的授课形式多种多样。打破了原有的仅以板书为主的枯燥乏味的授课形式,突显了多媒体PPT教学形式的优势,当然现如今的教学应仍是板书与PPT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教师行列不断接触学习新的技术软件,比如Flash制作软件、简易录屏软件Screencast-O-Matic、绘图制作Photoshop等等。这些软件的加入,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愉快,更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掌握重点。硬软件的不断创新不仅仅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也给课外辅导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新时代的小小软件打破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试图融入学生的思维方式中。比如,高职高专的学生之间都会用微信聊天,可以加入学生的群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件,不是硬性要求,而是通过学生的某次尝试引起其兴趣,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比如,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教学辅助软件,由教师发起学生加入后形成班级,在此网络虚拟的班级里,学生可以在里面签到,举手示意,提出问题,提交作业,随堂测验等等,这种形式尤其适合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

1.2案例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备受关注

高职高专的教学中一直强调理论结合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也愈发发现案例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的重要性。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参与讨论、参与分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分析,让学生从中认知自己的分析能力,感知自身的价值。当然为了让学生有能力进入到案例讨论与分析中,案例的选取与问题设定也尤为关键,就像给学生设定的跳高高度,不能过高让学生自叹不如,也不能过低让学生不屑一顾。同时案例的内容需要新旧结合,可能旧案例更能体现相关知识点,但不能忽视新案例给学生带来的刺激感和新鲜感。学生对案例内容有所耳闻,甚至就发生在身边,学习兴趣才会油然而生,学生才有参与热情,案例讨论的效果才会发挥极致。通过案例的分析,让知识落地,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学生可以更为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认识到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启发教学法重点是启发学生的思考与探讨,在案例讨论前可以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在案例讨论中,可以向学生发问,引起学生之间探讨;在案例讨论后,教师总结时,同样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举一反三。所以启发式教学可以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教师启发,最终还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让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1.3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成为新宠

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但自制力差,尤其是当面向较深的理论知识时,会直接表现出退缩。通过将各个知识点项目化,在项目中设计任务,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进入状况,在一点一滴的成果中肯定自我,不断提高自信。自提出任务驱动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各大高职高专院校都在极力推崇和积极开展落实,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4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对于一门基础课——金融学基础,它是金融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其他经济类的必修课,比如会计专业。金融学基础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授课的形式随着改革而改革。这一方面不仅仅体现在金融类专业新旧金融学基础课程在改变,也体现在同一时期,不同专业的金融学基础课程也不再一致。比如,会计专业的金融学基础课堂,在内容上、在授课形式上与金融专业的金融学基础课堂差别明显。会计专业更加注重实践性,尤其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授课时需更多以案例的形式讲解理论知识点与实际的结合,学生以理解为主。而在金融类专业的课堂上,不应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但同样重视理论的讲解,还需要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对金融专业的不断扩充,在金融行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金融专业的次级分类又作出了明确的命名。所以,就算在同属金融类专业里,“金融管理”的课堂与“证券与期货”的课堂也不再完全一致。金融管理更加强调以银行为代表的管理服务业,而证券与期货侧重以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为代表的技术操作服务业,所以在授课中,对学生的引导方向或课程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针对不同的专业,金融学基础的考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比如会计专业的金融学基础课程更侧重过程性考核,甚至没有期末试卷形式的考试,或取消或变为考查形式。对于同属金融类的“金融管理”和“证券与期货”由于其课程内容的侧重不同,所以在过程中的考核内容以及期末试卷的考试内容都会有所不同。这样也是对学生后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金融学基础”于金融专业与会计专业在课程设计上的不同

2.1不同专业选取不同教材

教材的选取首先需要够新,满足时代的要求。其次其内容和形式要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利用启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针对不同专业的学习可以选取不同的教材。会计专业等非金融类专业可以选择内容够丰富不宜过深的教学,但同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契合该专业,仍需要教师自行增加或删减知识点。对金融专业可以选择高教出版社的《货币金融学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货币银行学》等均为高职类院校编写的教材。但对于金融类再细分的专业暂时没有发现比较合适的教材,所以笔者认为现阶段还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区别对待不同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在“金融学基础”课程中会有一大块是信用相关的内容,也是金融理论展开的一个重要前提。针对会计专业设计的案例应该侧重商业信用方向的,会计本身是对企业之间展开的各类业务进行会计记账和经营分析财务分析的。选取这样的案例,会计的学生首先不会觉得陌生,其次也会比较感兴趣,最后会计学生在对此类业务做会计记账或经营分析或财务分析时会变得得心应手。同样是信用的内容,对金融类的专业,设计的案例应该侧重于银行信用或附有衍生金融工具的信用事件。比如,对于“金融管理”专业应该侧重银行信用为主的信用案例,而“证券与期货”则应侧重附有新型或衍生金融工具的信用案例。这样更具专业特色的案例内容,会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在设计案例内容外,也要设计案例引入的思考问题,启发性的问题,对会计专业问题一定要深入浅出,不要让学生感觉金融专业性过深,在思考后,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最终顺利完成案例分析。而对金融专业设计的问题,则需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能够正视金融理论的威严,通过思考与后续的探讨发现金融的魅力。同时需要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2.2不同专业侧重不同项目,设计不同任务

金融学基础是经济大类中的一门基础课,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其中任何一块展开都可以成为一门专题课,所以这么多个项目对于不同的专业不是同等重要的。比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对会计专业尤为重要,但对金融专业了解即可。不同项目在不同专业中顺利地展开,任务的设计是其中的关键。对于会计专业在设计“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的任务时,可以结合会计本身所熟知的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设计任务内容。给出某银行最近的一些业务往来,模拟成一笔一笔的账面,让会计的学生针对业务内容,区别业务实质,是该银行的资产业务还是负债业务,又是具体哪项资产或负债业务。在区分的基础上,编制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最终,学生在熟知的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过程中,达到能够区分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业务的教学目的。对于“金融管理”专业在设计“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的任务时,可以通过银行柜台模拟,让学生了解作为银行柜员会涉及有关票据的哪些业务,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掌握不同票据的特点,同时达到熟知票据出票、票据承兑以及票据贴现等专业术语的含义,同时也掌握办理出票、承兑和贴现的过程和要点。对于“证券与期货”专业在设计“资本市场中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任务时,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要求学生在网上申请模拟账户,进行模拟炒股。了解股票市场的特点、熟知股票交易的程序,为后续投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同样可以在网上注册申请模拟基金交易的账号,完成相关的申购与赎回基金,同样达到对基金市场的直观认识。当然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引进了模拟交易的软件,可以在过程评价中加入模拟实战的测评,以各位同学的模拟实战的成绩作为一次过程性考核。另外,在设计任务之后,可以根据任务的大小,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不同的方式。可以适时在课堂中设计几个较大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完成。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组内协作能力。为了更好的发挥小组协作的效果,避免小组任务仅由某几人完成,需要教师督促小组做好分工,分工明确后教师还需观察每个角色的执行情况,最后结合多种评分方式,由教师给出最终的此次过程性考核的成绩。一般多种评分方式包括组内成员之间相互打分,组别与组别之间的打分等。

3结束语

除了上文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创新的建议外,我们从社会对我们学生的要求的角度出发,学生应该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文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可以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不针对专业的不同,我们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关注时事,紧跟时代步伐。学生与教师都应时刻关注时代的发展,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关注时事新闻。仍以“金融学基础”为例,在讲利率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继2015年上半年的三次降准降息后,2015年的8月底到10月底又接连两次降准降息。这新一轮的降准降息,央行会是源于什么样的出发点,结果又怎样,与学生讨论。第二,扩宽授课形式,聘请社会上企业中的实践专家来到课堂,或者学生参与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让网络发挥有效作用。教师和学生不要放过现如今这么发达的网络世界,可以推荐学生浏览高质量的博客博文,可以提供学生专业的论坛,让学生去畅游,同时提醒学生要去伪存真并给与一定的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学习。“金融学基础”的教学改革和课程的创新之路还需继续在实践中前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已有的理论体系中存在着这么多的教学方法,但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独立使得授课达到完美。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将教法结合,将教法改进,将教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应该不断的脚踏实地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惠及学生,惠及社会。

参考文献

[1]徐艳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西方经济学》创新性教学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23):27-30.

[2]赵瑞香.关于职校《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3(8).

金融类专业范文6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金融类课程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普遍开设的课程,主要涉及货币、信用、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及其管理、金融监管等诸多领域,对学生金融现象的分析能力和金融产品的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 金融类课程对培养学生宏观经济认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多被作为专业基础课,或者是大三、大四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程。

目前,大多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配合金融类课程教学的展开,一般在学期末开设为期1-2周的以股票、外汇、期货模拟交易和银行、保险业务为主的实训环节,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但随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需求的提升,这种传统、单一的实践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急需建立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定位明确的实践教学理念。目前各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中都对专业应用能力做出了详细描述,并且安排了与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相关的实践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践环节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非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训环节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现有教学实践环节由于环境、技术、师资等因素的限制,仅能对学生未来就业环境进行简单模仿,与其实际工作环境和氛围有着较大差距。单纯依靠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环节的实践教学理念难以支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金融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基本围绕证券、银行、保险等核心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业务展开,使用的教学工具多为各软件开发商开发的实验室教学软件。该类型软件,除证券类软件可以实现实盘模拟交易外,其他多停留在环境模拟或业务模拟阶段,对于形成金融实践能力的作用有限。

3.实践平台建设滞后。由于金融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分散和集中实习都受到限制,金融类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多在校内完成。基础条件较好的院校能在校内设置全面模拟金融企业环境的高仿真金融实验室,而其他院校的实践平台则多以机房为主,学生缺乏对金融企业和金融产品的直观认识,实习基地的实践平台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货。

4.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缺乏。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各高校的金融类课程实践指导教师多为专业任课教师兼任,在实践指导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且受到专业知识领域和自身实践能力的限制,难以全面把握实践环节具体操作,对实践教学体系整体建设也缺少系统的思路。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措施

1.构建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理念。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课程教学应立足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入手,将金融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应将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统一目标,使金融实践能力培养与其他专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开设金融学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的专业,要突出金融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活动的,通过金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对金融理论的认识并培养其对社会上各种金融活动的基础认知能力和初步分析能力。开设金融方向专业的金融类课程教学,应突出金融学科体系建设,谋划建立金融学课程群,积极建设并完善符合金融类课程特色的实践教学项目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考核指标体系,形成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教学、课内实训、综合实训、学科竞赛、校外实习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理念。

2.丰富实践教学手段,拓展学生金融实践能力。第一,继续强化对现有金融实验软件的应用。以现有证券模拟交易,银行和保险业务软件为基础,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对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进行重新设计,使之穿插于课程教学活动中,将实践教学引入课堂,增强学生对金融类课程学习的直观感受。第二,完善金融专业实验室建设。金融实验室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供课程教学使用综合实验室,应配备投影仪、学生和教师用计算机;另一种是金融仿真实验室,主要是以现有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布置为蓝本,设置模拟岗位,供学生体验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活动。第三,大力发展并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锻炼实践能力。应从金融课程的特点入手,设计不同类型的学科竞赛,以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培养锻炼其实践能力。第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拓展实习基地范围,突破原有证券、银行、保险三种金融行业的限制,将担保、典当、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微金融企业纳入实习基地范围,增强学生对金融行业的认识;实习基地建设不能流于形式,应不断深化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

3.打造新型金融实践教学平台。第一,实践教学研究平台。该平台由专业课程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组成,主要负责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研究,实践指导,校企合作项目研究等。第二,学生社团。该平台由学生组织管理,以兴趣为基础,由学生自愿参加。主要负责金融实践活动的宣传,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等工作。第三,校外实践智囊团。该平台由企业专家组成,主要工作是结合各自本职工作,从金融企业经营活动出发,为实践教学提供建议,共同构建新型金融实践教学平台。

4.培养高素质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第一,聘用专任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统一管理和学生实践指导工作。第二,组织专业教师去金融机构实习、调研,拓展专业教师对金融行业的认知,保证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与金融行业实际工作接轨。第三,以组建校外实践智囊团为契机,聘请校外实践导师参加并指导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护理伦理学

下一篇电力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