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1

(一)把“自主”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教师考虑家庭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例如,对那些自觉学习而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多布置些课外阅读和动手操作性强的语文作业;对那些学习不自觉而且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适当布置些抄抄写写和朗读背诵。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

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

对于家庭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二)把“生活”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把家庭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

1.用生活丰富家庭作业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就为语文家庭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例如结合“父亲节”或“母亲节”,要求学生动手为父母亲做一件意义的事情,或亲手制作一件礼物送给父母亲,还要把对他们说的话写在上面。这就把作业很好地融合到生活中去。

2.将学科知识与语文作业结合起来

用语文的手段,巩固、深化学科知识,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比如学习了小数点,可以布置学生编数学故事《小数点漫游记》,让学生的知识在写作中得到巩固。

(三)把“兴趣”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发现、鼓励、发展学生的这种需求,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要讲究形式多样化,既要有基础知识练习,也要有延伸发展练习;要听、说、读、写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1.画一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如,学习了古诗《江雪》,可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

2.做一做。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如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回家动手做称象的实验去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

3.演一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如学了课文《大象博士请助手》,让学生自愿组织排演课本剧。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2

关键词:减轻课业负担;小学数学;观念;预习;方法;作业

“减负”这一话题从提出到切实实行已经有很多年了,虽然各界都比较认同这一观点,都认为应该“解放”学生,可并没有看到太明显的结果,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家长、老师开始从小学阶段、甚至从幼儿阶段就开始让学生学习很多“兴趣班”,目的就是要在“小升初”的时候进入重点初级中学,这样才能保障进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可想而知,学生平时的课业压力该有多大。因此,为了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为了让学生快乐地成长,我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几点做法进行了总结,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转变数学教学观念

去年有一部热播剧《虎妈猫爸》,其中有一段是孩子进入重点小学要经过笔试面试。其中一个孩子词汇认识500个,拼音已经全学会了,基本的加减运算以及乘法口诀等已经全学会,竞争力依旧比较弱,而此时的孩子还没有到入学年龄呢,都是六七岁,正是无忧无虑地玩耍的时候,可已经在课业的压力下失去了本该有的快乐的同年。虽然这只是电视剧中的片段,但却直接反应了现实社会中孩子的压力,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健全地成长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就要认识到上述现象带来的后果,上述现象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的影响等。所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课业压力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样才能将“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才能在坚持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指导中产生教学行为,才能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好基础工作。

二、做好课前预习活动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习来说也是一样的,有效的预习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对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重视课前预习活动,要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例如,在预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时,为了减少学生课下的作业负担,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预习时,我组织学生在课下自主地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并引导学生自主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可以通过设置少量的练习题来达到掌握的目的,同时逐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会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会”,这是新时期教师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所以,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为了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我们就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求知中提高效率,进而减轻课业的压力。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选择了“割拼”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某一组合图形在割拼之后组成的图形,这样直观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之后,再通过简单的几道练习题来巩固即可。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练习题呢?

众所周知,练习题的设计是造成学生课业压力的主要因素,在以往的教学时,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题海战术”,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多练中掌握知识,但这种模式只会给学生增加课业压力,并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所以,在减轻学生课业压力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经典的练习题,或者是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练习中巩固知识,锻炼能力,同时,也能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当然,除了上述的几点之外,我们还要做到与家长的联系,因为家长也是学生课业压力过大的主要来源,比如,很多家长会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少或者是比较简单而抱怨,这就导致一些学生除了学校里的作业之外还有家庭作业,两者加在一起,学生每天写作业都会写到很晚,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要从自身做起,结合家长真正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落到实处,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3

过重的课业负担牺牲了学生大量的锻炼身体、娱乐活动的时间,缩短了学生的正常休息时间,从而使得许多学生睡眠不足、体质下降。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近视、失眠、神经衰弱等生理疾病,引起了学生的心理过度焦虑、忧郁,产生了厌学情绪;同时,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少了学生的自由活动、自由创造的时间,从而使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不能有效发展创新素质。为了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陕西省西安市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的试点地区,西安小学被列为重点学校,陕西省教育厅委托我研究并指导学校的减负工作,并将“陕西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研究”列为2010年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自从2011年1月起,我们按照减负与创新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思路,选择了实验教师和班级,制订了科学的方案,培训了实验教师,进行了一年的实验,收集了相关数据和资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期发表的论文是其中部分工作的总结。

二、研究目标

学生学业负担的主要来源是过多的家庭作业、补课行为、死记硬背、重复训练和复习考试,主要表现为学习的时间过长和主观的感受很累。减负不仅要制订各种监管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因此,在本实验中,我们提出如下研究目标。

第一,探索基于学校的、可以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途径:

第二,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别减少语文、数学和英语的作业数量、减少考试次数、减少死记硬背,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第三,留出更多的时间,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第四,探索既能有效减负、又能促进学生创新素质提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第五,设计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提高的课程体系,开发和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

第五,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方法;

第六,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

三、研究依据

本课题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实施重点是在减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依据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创新素质及其影响机制

研究创新素质的影响因素,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前提条件。我们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素质的结构及其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

所谓创新素质是指创造性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创造性人才应具备感知、注意、记忆、学习、思维、想象、知识等多方面的素质,其中,思维能力与思维倾向、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知识的深度理解、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等是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质。因此。本课题在重视学生思维、学习和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创造思维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颖、独特且有价值地(或恰当地)产生某种产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能品质或能力。创造性人格是指主体在后天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对促进人的成才和促进创造成果的产生起导向和决定作用的优良的理想、信念、意志、情感、情绪、道德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

学生的创新素质受学校、班级和课堂环境因素、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等的影响。因此,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环境。开设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课程,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应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2.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仅靠政府的监管,没有家长和学校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不可能真正有效的实现减负目标。而在现行招生考试制度没有根本改变之前。学业成绩是家长和学校关心的最重要的因素。当然,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也是学生创新素质的核心内容。因此。减负无论如何也绕不开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提出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如图2所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很多,但对于智力正常的学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三个:一是想不想学,即学习动机;二是会不会学,即学习能力;三是会不会想,即思维能力。学生这些素质的发展。主要靠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以及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要保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同时要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业成绩,学习动机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都是重要的措施。而这些素质也正好是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减负”和“创新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创新素质。

3.思维能力及其结构

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是减负后保证学生学业成绩提高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研究思维能力及其培养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思维能力的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本模型给我们如下启示:第一,思维能力是由思维的内容、方法及品质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对该能力的测量必须同时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第二,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在知识和方法的教学以及学生的活动中,并将思维品质的训练作为培养思维能力的突破口;第三,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该结构模型的形成和改组过程,每一阶段有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教育与教学要适应这种结构。并促进其发展。

四、实施途径

1.营造创造性环境

在学校教育中,营造创新型的环境是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素质的前提条件。创新型的环境主要包括人文环境、物质环境、班级环境和课堂环境。创新型的人文环境指学校所有的成员特别是校长和教师的思想意识、舆论导向、心理素质、人际关系、价值取向、教风学风、精神风貌等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具有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等,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坚信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坚信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类型上的差异;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能够为开展创新素质培养提供组织上的保证。创新型的物质环境指校园建筑、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等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创新型的班级环境指班级具有和谐的教育情境、优良的班风学风、有效的激励机制、浓郁的文化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动活泼的风貌等;创新型的课堂环境指教师采取民主型的教学方式,平等地对待学生,构建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学生主体”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2.开展思维型教学

在认真总结已有教学理论和自身实验研究的

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该理论突出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核心包括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和应用迁移四个方面的基本原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联系已有经验,设计一些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两难情境”或者看似与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相矛盾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方法、学会知识、发展能力,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发生具有促进性和抑制性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而达到师生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反思,而且强调计划、检查、评价、控制等,从而更全面反映了教学的基本要求;重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和迁移。

3.开设创造性课程

在理论研究、发展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用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学思维”活动课程。该课程共有8册,每个年级1册。小学每册24个活动,初中每册14个活动。活动内容以系统的思维方法为主线,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及随着知识面的扩展而不断加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每个活动先从日常问题开始。再到各个学科领域;先从具体形象的问题开始,再到抽象的问题;先从简单问题开始,再到复杂问题。活动内容涉及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和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2003年以来,近300所学校的20多万学生参加了实验,跟踪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一年到一年半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业成绩、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等创新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4.实施发展性评价

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加强形成性评价。

根据创新素质培养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素质放在重要的地位,建立整体优化、科学正确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在客观性的基础上。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动态性和激励性。全面性是指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且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动态性是指要强化形成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要强调纵向评价,淡化横向评价;激励性是指把评价作为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手段。坚持评价内容的开放化。增强考试内容的选择性及试题答案的发散性;坚持评价标准多元化,承认个体差异,实施形成性评价,鼓励学生创新素质提高;坚持评价方式多样化,口试、笔试以实际操作相结合;坚持评价主体的融合化,采取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有机融合,特别是注重创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坚持评价手段的科学化,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整体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系统考查学生创新素质发展情况。

5.布置程序性作业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检测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多的死记硬背、过多的重复训练、过多的家庭作业越来越成为学生课业负担最主要的来源。因此。系统地规划、科学地布置作业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创新素质培养的要求。基于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系统规划。布置分类练习和分层作业。我们将作业分为六级:第一级:识记性练习;第二级:理解性练习;第三级:应用性练习;第四级:综合性练习;第五级:探究性练习;第六级:创新性练习。

在完成每个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针对中小学生的实际,提出了明确问题、探求解法、实施计划、检验结论、讨论反思的问题解决五阶段构想,如图4所示。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4

关键词:优化作业;减轻负担;习题精选

一、注重习题精选,优化作业精简性与实效性

学生的数学作业不能单纯从数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而必须考虑作业的质量。初中生数学作业原则上不超过30分钟,作业不应当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在布置数学课外作业中要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以此来确保作业的质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围绕当堂课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作业资源,才能使学生脱离“题海”,确保作业的质量,从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二、注重分层练习,突出作业层次性与全面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优化作业设计时,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设计题型可按以下的要求进行:

A组,基本题。重在“双基”训练,一般适合“学困生”。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通过训练,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技能。

B组,综合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一般适合“中等生”。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业来源于课后作业和相对应的学习指导训练题。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C组,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适合班上少数“尖子生”。作业题型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作业来源于课后和相对应的学习指导训练中的星号题或教师自编的补充题。这类题目面对的是班级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B组作业的基础上,再完成C组作业。通过训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达到熟能生巧,拓宽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比如,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第1课时)后,设计如下的作业:

版块一(A组):课本习题第2题。

版块二(B组):

1.填空:

(1)8=2x,则x= ;

(2)8×4=2x,则x= ;

(3)3×27×9=3x,则x= ;

2.已知am=3,an=2,求am+n的值。

版块三(C组):你能上网捕捉一些与同底数幂相乘联系的热点新闻吗?你能用电脑编写计算:5a×5b的一个程序吗?

这种多层次的作业,是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靠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三、注重难易适宜,讲究作业趣味性与训练性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四、注重知识应用,展示作业生活性和实用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前和教学后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和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

五、注重题型变式,体验作业多样性和灵活性

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注意适当扩大作业的思维含量,要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进行变题变式训练,使一个问题与有关问题联系起来,从而使问题层层深入,思维不断变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0°,那么它的顶角是多

少度?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为70°,那么它的底角各是多少度?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那么它的其余的角各是多少度?

这样学生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数学经验,体验着学习主人的快乐。

六、注重拓展延伸,追求作业开放性与探索性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1)精心设计能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开放性练习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2)充分利用作业桥梁,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通过训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达到熟能生巧,拓宽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5

[关键词] 减负提质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长期以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教育的普遍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各科学业,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如何让“轻负担,高素质”这样的“鱼和熊掌”兼得呢?我认为如果我们教师把课上得有效又有趣,消除那些机械的、重复的、无效的劳动,就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由发展,同时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

人们在进行有趣味的活动时,往往就会负担较少,虽然活动并不轻松;而开展一项没有趣味的活动,多数会感到负担,尽管这项活动并不劳累。如一些孩子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你听到过孩子们感到玩游戏机是“负担”吗?有些东西,一旦喜好,“负担”就没有了。 同一门功课,不喜欢的学生会感到“负担”,但是对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就不一定是“负担”;同一门课程,某个教师上课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负担”,如果换一位以“启发式”上课的教师,就可能使学生反而感到是一种享受。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孩子,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是一件享受的事,这样他们才会乐于学习,享受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减轻学业负担

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班级里的学生,老师布置相同的作业量,有的学生能完成得既快又好,有的学生却既慢又差。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前者大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感兴趣,做作业时能抓紧时间,而后者则反之,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负担,即使老师布置很少的作业,他们也会有过重负担的表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时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年龄越小,习惯越容易建立,也越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年龄越大,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就有更多的时间将自己交给阳光、交给操场、交给艺术、交给科技、交给大自然。

三、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减负提质

1、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捷径。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所花的时间是恒定的,即教师所花的时间多,学生可以少花时间。为了确保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就必须多花时间。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合理布置作业,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技能。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学好,相应的作业时间也会减少,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和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才能感受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成长是愉快的。 转贴于

2、改变教学观念。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减轻学习负担。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减负提质

在充满活力的育人空间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他们积极进取,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1、 学习心理教育。

围绕构成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因素,努力寻找造成学生负担重的内在原因,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树立精神支柱,努力克服惰性心理,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及时疏导已形成的消极情绪,解除精神压力,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社会生活心理教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学生交往面。在交往中获得启示和力量,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个性化和社会化得到和谐协调,预防学生心理偏差的产生,能以良好的心理品质,经受各种困难和挫折,并能随时主动地应用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及时解除自己的焦虑与困惑,达到心理平衡以保持乐观的心境,达到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

“轻负担、高素质”是我们教育的美好愿望,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便不是负担,这样才能真正减负, 还学生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部.2010-2020年.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6

【关键词】中学教育 改革教学方法 减轻课业负担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如火热涂的进行着,作为新课程实施的教育工作者,在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的同时,改革教学方法,重视以人为本,有效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创新要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虑,有效推进课堂改革,理顺学习过程,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非常关键的。现就本人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认识及做法,以供同仁商榷。

1.读悟教材,感受知识的奥妙,引发学习者的激情

面对目前的课程改革,现行的初高中教材推行的是新课程理念下经过多次修订并改版的教材,从根本上讲,学科知识源于生活、生产、科学实验的实践,它至高至上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把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是一种价值的追求,更是科学的实现自我价值的的过程。现代印刷技术在教材素材处理和文本排列中做到了图文并茂,学习资源丰富,或隐或现的渗透着人文素养的培养。那么作为教师如何高效的引导学生领略知识?我认为,读懂教材,感悟教材所呈现的知识资源是十分关键的,是一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有效措施。大凡搞教育的人都知道,目前我们的初高中生看似在紧张,认真的读书。但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读懂,读通,读透教材文本中知识原貌。原因是教者没能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或空间,加之教材内容复杂,面广点多,信息量庞大,学生辨识力低。如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来看,教材编辑中沿袭了义教新课标教科书中行之有效的许多栏目,专栏标出的“科学方法”,结合相关内容的“技能训练”,贯彻STS的“科学―技术―社会”,拓展职业视野的“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新增加“科学前沿”“旁栏思考”,“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想象空间”,学科交叉及“网站登录”。这一切使教材活了起来,有了生机,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展开来,更使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仔细研读教材,理清思路,从中感悟到一定的知识内容,结合生活经验,为其建立理性认识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学习中阅读能力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要做到:

1.1 有的放矢的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先要超前精读教材,明确教材中的那些知识内容学生比较难以认识,教师要有目标性的设置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的情况下进行解答。当然问题的设置不能过难,要考虑到学生初学的认识水平,同时要利于把学生带入对新学内容的思考中,产生联想,引发其需要读书的欲望。

1.2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要读书的兴趣。在上完上节内容的情况下,结合课本,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励学生读书的热情,这一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做法。化学中通过“实验”引导的方法,生物中依据“本节聚焦”引申出一些问题,通过有效控制学生的读,思,悟,无形中树立学生读书的兴趣。

1.3 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般讲,学生对刚接触到的新教材,新内容,都有去自主阅读领略的意识,因此在平时教师更要持之以恒的调动学生学前阅读的习惯培养,加强检查,听学生读熟了没有,思学生读懂了没有,查学生读出结果了没有,要不耐其烦的抓。只有让学生在读的前提下,感悟到要学的知识内容是什么,教师的教才有高效性,实效性。学生在读的前提下,产生了问题,明确了自己的疑虑,学生的学才有针对性,目标性,听课中才能更加有效的化解问题的原因。这样,产生的困难也就少了,负担得以消除,课余处理问题的效率得以提高,充满自信,增强学习中自主性。

2.精讲专练,优化知识结构,实现高效课堂,适度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

这一过程是真正落实教学的关键一环。认真翻看现行的教材内容,对照课程目标,课程的核心任务无疑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实现人的社会化,培养有创造精神的人才,那么如何在45分钟内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精讲专练,优化知识结构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现以高中教材来看,教师必须做好模块教学的整体设计,针对核心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联系,阐释所学知识的真正内涵,外延及相互连接。给学生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内化知识,形成技能,积累经验。通过每一节的“本节聚焦”和每一章的“本章小结”唤起学生对核心内容的关注。强化训练,重视课堂的自我测评。新课程标准在教材设置中,每章之后,有较丰富的,多形式的自我检测,包括概念检测(含判断题,选择题)及画概念图,知识迁移,技能应用,思维拓展四类。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引导学生通过检测训练,促进反思,自我评估,使学习延伸到课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关注教科书中每一个标识,划线,摘录,眉批,尾注,力求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呈现给学生,是教材中的“以图代文”,“简要文字”明朗悦目,给学生以美的陶冶,化解心理压力,轻松对待学业任务,当好学习者的导演。

3.辨析教材,合理取舍教材内容,高效实施课程标准,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一种具有较大选择空间的学习,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在修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选修模块的学习,这既是对对学习者的方向指导,也是对施教者的一种提示,体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灵活性。同时新课程标准又提倡研究性学习及校本教材的选修。由此,在教学过程中,辨析教材文本内容时,要有选择性的进行施教,对关键性的,基础性的知识内容进行认真的指导学生学习,进行选修的内容适度删减,既能节省时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又能减小学习者的负担。而对一些在后续不同模块中将要进行选修的内容进行微调。不但节省时间,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如《分子与细胞》一书中的知识体系:

此图表宏观的反应出教学的知识框架,但在实际学习中,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绝不能一步到位,这样学生的时间及教学课时将严重不足,但也不能草草了事,而要进行基础知识的侧重,如高中生物中一些重点问题的突破与化解:

(1)怎样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识。

(3)细胞的分子组成基础。

(4)细胞结构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结构如何。

(5)细胞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与能量流动转化过程怎样等。

这些认识必须在学习过程中高度的,有序的,完整的呈现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粗疏。

4.演练到位,精心分配时间,切实保障实验探究等活动的开展,提高学习效率,缓解学习者的心理压力

这一点在现行课程标准中有较高的要求,更有具体的呈现。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对每一章节的重要问题都设置有相关的探究实验,设计实验,资料分析。它既是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人才的关键,更是培养具有发展学科探究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较强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人才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保障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时间上要有安排。如高中生物必修一中,安排有9个实验,4个探究,大部分是当堂可以完成,即便如此,它仍占有相当大比例的教学课时,挤压“讲授”课时数。我们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上尽量少讲,不讲,讲到点子上来化解。

4.2 实验条件的保障。教材在模块中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时所用的设备为常规仪器,只有药品一项有所增补,实验操作多应用现代新技术。这就要求配置有专业实验员进行系统管理与实施,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出现漏洞,减少对所学内容的含糊不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4.3 重视实验活动中学习小组的学生分配。需将不同潜质的成员组合,有利于开展学习时的分工与协作,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团队精神,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流程,实施操作,进行分析,探讨做出结论等方面入手,减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压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更有利于顺利完成实验任务,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学的兴趣。看来,精当的演练,操作,不但能帮助学生化解知识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能力,使课余,课后学生处在积极的学习当中,也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压力和负担。

5.科学评价,有效自查反思,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从深层次减轻学生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