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木工程预算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木工程预算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在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岗位(群)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力。通过对目标能力分解,提出了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实践证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能力等得到了较大提高,实践效果明显。
论文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岗位分析;能力分析与分解;创新培养模式;工程能力
21世纪,我国土木建筑业得到迅速发展,土木建筑业企业对土木建筑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表现得非常急切,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期望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除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外,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土木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的各种技术管理工作岗位,使企业能快速适应我国土木建筑业的发展需要。为此,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主动服务于土木建筑业发展的需要,自2004年起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实践,确立了面向土木建筑业企业施工和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了“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创业能力强、团队意识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定位,建立了注重岗位针对性、以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以专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专业教育与行业岗位、行业执业资格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工程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岗位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通用类专业,其面向房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方向。我国各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建立的背景各不相同,在大土木专业背景下设置的专业方向各有特点,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应用型教育还是学术型教育,普遍采用的都是通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发现:不同院校及不同层次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除专业理论深度存在一定差别外,都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单项技术能力熟练程度不够、代表土木建筑业新技术趋势的技术掌握有限、对与国际土木建筑业接轨的知识不了解等诸多问题。
同时调查还发现,我国目前土木工程行业从业人员已达8000多万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仅占5%左右,而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3%左右,其中设计与施工方面的从业技术人员大部分为专科及其以下层次的院校毕业生。由于行业技术人员自身对土木建筑行业知识层面的认知程度、职业素质及业务能力缺乏,从而制约了土木工程行业的技术发展,行业急需大批层次较高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根据土木建筑业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和岗位设置的要求,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确定主要面向的岗位(群)如下:
(1)土木工程设计人员:负责土木工程方面设计和设备选型工作。
(2)工程技术负责人员:负责土木工程项目内业管理,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现场技术交底、质量管理等工作。
(3)工程施工负责人员:负责土木工程现场生产、人员、材料及设备的调配与安排工作与施工测量工作。
(4)工程造价负责人员:负责土木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算、预决算工作。
(5)项目经理:负责土木工程项目的资金、人员、材料调配,负责对工程项目实施全面管理。
二、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力分析
土木建筑业企业对土木专业人才的需求表明:现代土木建筑业企业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能够将工程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的技术实施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还需要较多能适应不同岗位、土木建筑市场需要的且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及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工程管理型高级技术人才。
1.目标能力分析
为实现培养目标,达到现代土木建筑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1)具有较高的个人能力素质。包括:较强的口头、书面交流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准确的市场分析以及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熟悉财务、金融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合同、规范标准的理解能力。
(2)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如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手段及能进行运用的能力,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管理的能力等。
(3)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如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的设计能力,工程量计算与预决算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施工一线生产、人员、材料的调配能力及设备造型、布置、使用能力等。
(4)具有依靠科技进步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设备的能力。即应善于学习,了解建筑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具有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加以运用、推广的能力。
2.目标能力分解
为培养学生达到上述四项基本能力,一方面设置相应课程,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另一方面设置实践性教学,通过提高实践技能和工程能力来实现。
(1)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协调能力、合同及法规、法律知识及交流能力等。
(2)制图识图能力:能够绘制、识读各类土木建筑施工图。
(3)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编制简单程序,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及软件应用,并能用计算机进行绘图。
(4)外文资料的借鉴能力:在能够听、写、读英语的基础上,达到阅读、翻译英文资料的能力。
(5)管理能力:包括建筑工程预算能力、工程项目承包能力、施工现场管理能力。
(6)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进行土木建筑工程设计、设备选择与设计、材料选取的能力以及编写技术文件、资料的能力。
(7)施工组织能力:在施工现场能够组织调配各有关人员、设备、材料进行建筑产品施工的能力。
三、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由于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各专业能力的培养又由相应的课程来完成。因此,在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时反映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
(1)根据社会需求,突出土木工程的职业性、行业性特点,合理确定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主要从业方向及业务范围,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主要从业方向为房屋建筑工程,主要面向施工项目部的岗位(群)以及附属专业方向岩土与道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人员,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
(2)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根据本专业毕业生从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在广泛征求现场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首先分析毕业生从事业务范围内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各项能力、整理出毕业生能力结构表,再根据能力结构和再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继而再依据企业对毕业生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综合确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3)依据本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建立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和岗位针对性又有较广泛的岗位适应性、既有毕业就能顶岗的主方向又有较宽的知识面、可满足社会需求和就业需要的多个辅助方面的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理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构建。在职业能力方面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在考虑理论课程体系时,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同时满足社会需求和就业需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但又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完成专业知识传授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任务;强调按实验技能训练、操作技能训练、岗位单项技能训练和岗位综合技能训练各自的特点来组织实践教学;强调技能训练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考核、技术等级鉴定相结合;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围绕培养目标,采取各种改革措施,确保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特色和教学质量。
1)采用先进科学教学的方法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
2)编写与新教学体系配套的理论课教材、实践课教材,制订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完善配套的教学资料。
3)建立和完善与新教学体系配套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以及配套的教学、考核机制;实行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技能资格证书等多证制的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实践的能力。
4)建设满足教学、专业建设需要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如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育能力,并从企业引进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等。
5)校企联合、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通过岗位生产实践和科技服务培养专业人才。
6)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7)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和与新教学体系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确保教育质量。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在组织实施时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四个模块进行。一是培养个人能力综合素质模块,包括人文社会、法律知识、职业道德、身体素质等知识的基本能力方面模块。二是专业技术基础模块,强调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能力及相关领域活动能力、外语资料借鉴能力、制图、识图能力等。三是技术能力模块,突出工程设计能力、施工能力等。四是管理技能模块,突出管理、财会、金融、招投标决策、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严格按人才培养设计方案进行实践。
四、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能力及社会评价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7年来,由于能够与国际、现代土木的技术要求相适应,注重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主要表现为: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模式对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学能力培养、人格品质的塑造、实践能力的提高及个性发展五个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理论教学既注重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讲授,又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理论的能力,学生实际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实践性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毕业生获得了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考试初级证书、工程测量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建筑CAD资格证书、项目管理师资格证书等;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已毕业四届学生,已普遍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学生就业率连续在95%以上。
五、建议与结论
通过几年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培养适应新技术与施工设备、满足现代土木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其培养方案及模式必须立足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创新实践中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理论教学体系。在构建创新理论教学体系时,应依据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优化组合,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二是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在构建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时,应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对实践性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各类实习及设计的教学体系等。
三是创新课程模式。在构建课程模式时可将课程分为“综合素质课”、“基础理论课”、“技术能力课”等,使课程体系有利于完成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预算论文范文2
【关键词】财经院校 工程管理 实践教学
工程管理是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广的专业覆盖范围,但在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综合性和应用型之间矛盾较为突出,已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财经类院校由于受到资源限制,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是薄弱环节,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实训课依附于理论课程,工程技术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基础薄弱,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中的案例很多来自书本或者有关的参考书,大多已过时或与实际脱节。
1.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分析
我校是一所以经、管、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史学、艺术学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财经院校。工程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下设专业,结合我校的财经特色和我院的工科背景,学科基础课设置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工程制图等;专业必修课设置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学、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30周。
实践性教学环节要突出工程管理的特色而不是工程特色,财经类院校具备培养较强的政策敏感性和经营意识的学生。纵观国外工程领域的情况,工程管理公司提供的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服务,而对工程管理人员并不要求太强的专业资历,但要其有过硬的管理知识和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水平。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凭借较强的经管类学科和师资优势,初期设置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方向,随着就业环境的需求变化,教学计划修改后改为工程造价和工程项目管理两个方向,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也在筹备中。
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例,课程设置层层递进,由简入难,围绕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设置专业课,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任选课,具有财经院校特色的人文素质、艺美体卫、专门史、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信息技术等模块。结合工程实际教学,扎实打好经济类和管理类知识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工程造价方向,则充分利用我校丰富的财经类资源,开设一系列基础课和专业课,另外,我院拥有的信息技术等实验室,可以提供相关软件的教学。总的来说,我校在理论教学方面颇有特色,但实践教学环节还很薄弱,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2. 就业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据建筑英才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二季度的招聘职位数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27%,企业招聘需求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五大热门招聘职位分别是项目经理、室内设计师、测量员、建筑师/建筑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其中,项目经理需要熟知项目管理之道,熟悉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熟练运用项目内外各种资源,实现工程项目目标。招聘需求岗位增长较快的以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基建专业为主。从区域看,二三线城市的招聘职位数还是要低于一线城市,但在招聘需求的涨幅上明显胜过一线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的建筑业人才需求增长明显加快。随着各地基础建设的推进,市政工程、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引致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方面,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中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然而,企业普遍反映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好用,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因此,专业培养要面向实际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路有所更新与发展,更应面向工程实际,使学生在实践能力上,更适应工程市场的变化。随着我国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的不断完善,工程技术人员不但需要精通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取得必要的执业资格证书,如全国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建筑行业人才的特点是门槛高、起步低、成长慢、流动大、人才培养的周期长,用人单位需要招聘一部分储备人力资源来维持公司的长期发展,但储备饱和后就会停止相应岗位的招聘。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了要求工作经验外,还需要应聘者有相关的资质证书,提高了进入门槛。
3.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认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有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校现行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优化。
3.1 完善实践教学的制度化
建立多维度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使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要做到有据可依。首先,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其次,建立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旨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校外导师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可参与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最后,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和反馈制度。一方面,对于每一门实践课程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考核方法应量化、可行。另一方面,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积极参与,对创新性实践的指导进行奖励。
3.2 实践教学内容要面向工程实际
面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适应工程市场的变化。如《房地产政策与法规》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书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补充一些宏观政策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做些适当的调整。或者组织学生到项目部实地调研,当实际情况与法规政策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解决。又如《工程招投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招标大会,让学生了解在招投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而不是单一的招投标方法、过程等理论介绍。
3.3 开设模拟实践课程
例如可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增设《工程项目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突出直接参与及体验式的教学特色,以工程项目管理沙盘为载体,构建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仿真环境,将施工项目“搬到”学校课堂中,赋予学生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业务流程和现场情况,自行决策,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体验真实的施工项目管理全过程。另外,可以增设《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课程》,使学生亲身体验招投标全过程的主要工作及其职责,掌握实战中的一些策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面向就业市场开展工程实践教学
目前,与工程类有关的执业资格证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房地产评估师等。在实践教学安排上可以围绕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尽早的了解相关的备考信息,使学生毕业后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能通过考试很快拥有执业资格证,从而做到持证上岗。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也可以考取相关的资格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3.5 构建校内外实训平台
一方面,建立校内的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设计实验项目。如在《工程造价》实验课中,以综合性实验项目为主,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编制实际工程预算,培养和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大实验教学软件的投入,购买成熟的教学软件,如《房地产估价》课程的实验软件,并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训平台。目前,我院正在与蚌埠市荣盛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有望实现“3+1”的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后,就可以去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一年后达到考核要求即可留在用人单位。
3.6 毕业设计改革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总结,也是对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结构的模拟训练与检验。而现在大多的毕业设计都流于形式,改革势在必行。毕业设计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完成。一是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选取其中一个模块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由校内指导老师全权负责;二是由校外指导老师定题目,在实训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由校内指导老师审核。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也要做出调整,在大学四年期间都可以进行,毕业前完成即可。
总而言之,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以经济和管理知识和综合素质见长。这个优势也是特色,是土木工程专业所没有的。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方向和工程造价方向,更应该保持这个优势,在加强工程实践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建筑英才网.http:///
[2] 瞿焱.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08(3):107-108
土木工程预算论文范文3
关键词:地铁工程 供热工程 施工管理 总结体会
1.引言
西安地铁二号线渭河车辆段市政供热工程供热面积24.4万m2(含生活热水)及6t蒸汽用热(大架修生产用热),分为车辆段厂区9.9万m2(含预留的物资总库和厂架修库1万m2)及6t蒸汽用热、运营控制中心2.4万m2、员工公寓楼1.1万m2、渭河家苑住宅小区11万m2等四个部份,共设有2处换热站。供热一次主管网从城北热力公司主管网接出,沿文景路路东24m由南往北(距尚稷路265m)再转向东,沿出入段线北侧前行,在站场咽喉区框架涵北侧分支往南进信号楼西侧的2号换热站,往北途经渭河家苑西侧后北折平行于尚稷路向东敷设,经综合楼3区维修中心西侧南折进入1号换热站,管沟共计全长2230m,除一次、二次管网共同下穿站场框架涵进2号换热站采用架空外全部采用直埋敷设,共设20座热力检查井。1号换热站土建(综合楼、运用库、检修库等生产办公区)由中铁一院设计,1号换热站的设备和2号换热站(控制中心、公寓楼、渭河家苑小区由西北院设计)由西安市市热力公司的汇通设计院设计,换热设备均由市热力公司负责采购和安装。其中需要供热的综合楼和控制中心由中铁四局负责施工,运用库、检修库等生产办公区由中铁九局负责施工,公寓楼由西安市建筑总公司负责施工,渭河家苑住宅小区由中铁一局和中铁电气化局施工。针对地铁二号线渭河车辆段基本建设的管理和后期接手的市政供热工程,论文从施工进展、设计技术管理、施工组织管理、产权单位及接口协调管理等方面出发,对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认真地回顾、总结和思考,以求为今后地铁车辆段及停车场等同类工程的建设、施工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参考。
2.供热工程建设管理思考
2.1供热工程建设进展及现状
本供热工程在渭河车辆段2009年年初施工开始就已筹划,2009年8月4日地铁公司给市热力公司转发了“关于地铁二号线渭河车辆段供热工程有关问题的函”(市地铁函〔2009〕131号),列出了具体的供热需求及相关供热建筑的供热参数,并明确委托市热力公司承担该工程(一次网和换热站)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具体工作。由于前期费用洽谈、工期筹划、设计配合、技术协调、施工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市政供热工程迟迟没有提上真正的设计和建设日程,直到2010年8月才不得不开始加快供热工程的建设工作。
2010年9月我方就供热产能问题、热源选取、管位规划和审批手续、供热工程预算费用、相关设计的展开等积极与市热力公司进行了多次洽谈协商,直到2010年10月18日完成施工框架协议的签署、10月25日完成预付款的支付,市热力公司才真正开始启动设计及相关工作。因市热力公司属于市政单位,按其管理程序逐级进行安排和落实,11月份才正式全部启动热力管沟和换热站的土建施工,但是换热设备受热源形式的更改影响重新采购工作滞后较多。经参建各方积极协调和共同努力,2010年12月底前完成了1号换热站的主管网及1号换热站换热设备的安装,但由于受外部水电条件及段内二次热网的调试工作影响,直到2011年1月中下旬1号换热站才正式供热。2号换热站于2011年1月25日完成换热设备的安装和内循环调试,因受段内二次管网和电源接入影响,没有进行冷调试和热调试,2号换热站2010年度冬季采暖期未进行正式供暖。
2.2主要原因或存在的不足
2.2.1设计及技术管理方面
整个站场房建工程由两个设计院分别设计,在总体设计和工期筹划时没有将供热工程重点体现,同时没有对施工环境和设计边界条件充分考虑成熟,站场施工管理阶段也未能对供热工程进行重点分析并作出相应对策及作好充分衔接。
技术上没有对热源及蒸汽供热的产能不足现状作充分调研、对比和论证,简单地按运营提出的以蒸汽为热源的需求安排设计,热源形式一度在蒸汽、蒸汽和热水、热水之间徘徊,既影响供热管路的规划和设计,同时也对换热站的设备设计和选型影响很大,到2010年10月才最终明确调整为热水换热。没有提前充分考虑对换热站的外部接口需求及界面划分,如1号换热站和2号换热站土建设计时没有考虑好给排水的接驳,2号换热站没有电源设计接口,经协调才开始相应的设计工作。
二次热网下穿框架涵后进出2号换热站时设计的管沟太深,开挖施工和管道安装难度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号换热站供热管网的整体施工进度。
2.2.2外部协调管理方面
市热力公司作为市政单位,虽然具有一定的行业垄断的特点,但其下属的预算人员水平不高,不能如期提供能满足财政评审和合同谈判相关要求的供热工程预算费用书,而且对供热工程所提报的概算资料支线工程和热交换站费用报价相对较高,并要求承担首站改造分摊费和城市配套费。在费用洽谈时,总造价从最先的数千万元到最后支付1500万元预付款经历的时间达1个半月,而且签署的是先行实施管道和换热站的施工框架协议,影响了供热工程的整个进程推进。现场热力人员管理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不能快速作出决择和安排,虽然安排了5个管道施工队、1个换热站土建施工队及1个换热设备安装队施工,但整体显得措施不力,协调与沟通不及时,等靠要思想严重,不能积极主动解决现场存在困难或问题,具体落实时效性较差,对施工进度有一定的影响。热力设计部门对现场管线布设踏勘、量测工作不细致,同时设计人员对绕行挡土墙和雨水泵房及下穿站场咽喉区框架涵时管线的布设方案没有充分综合考虑,与二次管网的避让处理也反反复复,经几次技术协调才确定最终具体架设方案。
2.2.3施工组织管理方面
设计和施工招标时没有整体考虑供热保障的施工衔接问题,对供热工程与运营人员进场入驻和办公的时间节点没有统一策划和协调好,没有充分认识到供热工程的重要性。供热工程的管理者变化调整多,从技术、前期部、项目管理部、工程处,几次易手,没有稳定专人,没有十分明确的职责权限和界面,也没有很好地执行工作交接制度,加上设计管理和自身管理都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因素,制约了供热工程的前进进程。前期个别施工单位现场管理经验不足,同时受站场综合管线图纸和管线信息不共享等因素影响,如施工临时围墙、临时活动房屋,搭设临时配电房、临时移栽树木时,均没有充分考虑综合管线和供热管线的管位,后期施工供热管道时协调难度加大,清除管位上的障碍困难。在检修库西端头北侧大门入口处,一次主管网需跨越沥青砼道路,为避免道路二次开挖,在道路路面形成之前按前期部要求进行了管道的预留预埋,因施工经验不足和专业设计之间未充分衔接,管道接口有偏差,部份管径及管位净距离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不得不部分重新开挖并加设工作井才完成了预埋管道段的管道施工;天然气的预埋管道因与热力管道净距离不足1.2m,天然气公司认为满足不了规范要求采取重新顶管施工,增加了施工费用。
综合楼处地下车库的坡道施工时因热力管位没有稳定,加上参建各方均未认识和估计到热力管沟的通过,未安排进行预留预埋管道,引起后期定向顶管施工,增加了施工费用。因控制中心在尚稷路上的大门开口未实施不能改移进出场道路,同时受控制中心、公寓楼及渭河家苑小区周边二次热网的定位和施工安排滞后制约,控制中心、公寓楼和渭河家苑小区共用道路处的热力管网一再推迟施工时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1号换热站主管网的贯通。
渭河家苑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没有与整个车辆段的建设做到同步,加上提出供热需求(含热水)较晚,影响了2号换热站的设计及二次管网的路径选择。住宅小区的建设管理对车辆段的建设没有充分发挥好配合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供热工程的施工进程。车辆段段内二次热力管网施工时,建设及监理方对施工单位的进度管理显得有些松散,也影响了一次主管网的形成。
2.3几点体会和建议
(1)车辆段或停车场的建设管理要尽量归口于一个主管处室或部门,避免多头指挥,执行困难。同时主管处室(部门)要尽早安排能胜任外部协调并赋予一定职责权限的专人负责,对供热设计和施工进行总体协调和跟踪,定期组织进行交流和沟通,主管处室(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要定期或尽早在适当与必要的时候出面进行协调和沟通。
(2)工期策划、设计招标和施工图招标时要明确供热工程的重要性和节点工期,对于市政供热采用何种热源或者自行采用燃油燃气锅炉供热等均要在设计阶段进行充分调研和对比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3)可以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专门的设计单位、综合管线专业监理,对整个站场、车站及全线进行管线综合,避免和减少差错漏碰等现象的出现。整个站场的管线综合原则上应安排一家单位来负责尽早综合设计,合理规划各专业管线,例如给排水可考虑永临结合,各工点单位或专业设计进行配合完成,尽量减少专业交叉和占用平面空间,使管网设置更加合理,同时最好同土建主体结构施工图一起出图,以便于施工组织。
(4)在设计审查过程中加大总体总包单位、咨询单位及地铁公司技术部门的参与深度,及时组织进行接驳接口施工技术交底与沟通协调,明确分界点及施工范围,督促各专业设计代表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对现场设计与接驳存在问题及时沟通处理,产权单位主要分管负责人应定期出面过问、检查、考核。
(5)如果采用城市集中供热,公司需要安排主管处室和专业人员同供热部门进行洽谈并尽早签署合同,明确设计、施工、监理的具体职责和内容,定期召开协调会落实相关事项,对供热部门也要依靠市委市政,政府来设置责任岗位、挂职负责,由监督监察部门加大参与跟踪力度,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6)站场内的管网宜由一家单位负责整体协调施工,以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协调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和减少重复施工。同时在进行临时房屋、围墙道路等施工时,应结合综合管线图纸和施工经验,充分考虑,减少后期施工时对各种障碍的清除或迁移。
(7)督促监理单位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要让监理成为现场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核心,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避免业主参与施工现场管理的深度过深、细节过细,从客观上实现监理监督管理的全面目标。
(8)本供热工程虽然已签订施工框架协议并在过程实施中,但项目的费用估算已超过招标相关规定要求,是否履行招标程序仍需要进一步协商或由公司领导明确。
3.结论
论文结合作者参与渭河车辆段基本建设的管理和后期接手的市政供热工程工程实际,从施工进展、设计技术管理、施工组织管理、产权单位及接口协调管理等方面出发,针对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从设计及技术管理、外部协调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地回顾、总结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车辆段或停车场的建设管理方面要归口明确,避免多头指挥,执行困难;同时对工期策划、设计招标和施工图招标时要明确供热工程的重要性和节点工期,对于市政供热采用何种热源或者自行采用燃油燃气锅炉供热等均要在设计阶段进行充分调研和对比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对站场内的管网宜由一家单位负责整体协调施工,以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协调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和减少重复施工等具体措施,为今后地铁车辆段及停车场等同类工程的建设、施工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孙城、张昌明.地铁土建工程风险管理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2,02:127-129
[2]解东升、钱七虎、戎晓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2,01:61-67
[3]郑明远.香港地铁“轨道+物业”模式的可学习性分析[J].综合运输,2012,03:22-26
[4]卢文刚、彭静.广州城市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04:118-124
[5]雷斌、曹振、张宁.西安地铁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6:221-224
[6]时小雨.福州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J].福建建材,2012,07:92-95
[7]陈希林、翟永山、郭彩霞.我国地铁建设风险管理及发展趋势[J].市政技术,2012,05:167-169
[8]朱谦.地铁安检机辐射环境安全的法律思考[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05:70-76
土木工程预算论文范文4
关键词: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认识与探讨
引言
桥梁毕业设计是对该专业学生本科四年做的最后的检测和提高。毕业设计检测了学生四年来对本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运用的情况,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因此,要根据时势制定一个更加合理的桥梁毕业设计方案至关重要。既要肯定它已有的合理、有效的一面,又要对其存在的不足加以细致的分析。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探讨,完善改革毕业设计的方案,优化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对桥梁工程毕业设计的认识
(一)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已经有了系统的设计内容、流程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让学生在本科最后的时间里对一座桥梁的设计有着更加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计算分析、电脑绘图计算、文档规整、答辩应对等各方面的能力。其内容包括:水文计算,总体设计及方案比选,完成开题报告,尺寸拟定,结构设计计算,桥梁总体布置图及施工图的绘制,工程数量计算及工程预算,计算书的编制与总结,毕业答辩[1]。这些内容的独自完成对学生不论在读研还是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帮助。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有小组分配,专业老师的指导,阶段性的检查,答辩。这些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小组的讨论和老师的答疑解惑以及适当的紧迫感,保证了学生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二)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尚存在不足
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导致老师资源短缺,学生设计草率。高校扩招直接导致了教师资源的相对短缺,原本以导师学识、精力而论,一名老师指导的学生控制在5名以内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现在往往要指导10名左右的学生,使得导师的指导效果较差,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学生就业压力大是影响毕业设计保质保量完成的另外一个原因,很多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在寻找合适的工作上,这就导致了学生没有更多的心思去完成毕业设计的内容[2],学生往往对待毕业设计马虎草率,毕业设计质量下降。桥型方案选择单一,且有照搬往届毕业设计现象,缺乏创新性。好的设计课题是保证毕业设计高质量的关键。桥型大致可分为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和组合式桥梁,很多学生在桥型选择时往往不是根据地形地貌、地质因素、通航要求等要素来进行考虑,而是看何种桥型好做,何种桥型毕业设计可以找到参考的模板来确定桥型[1]。导致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梁桥,且又以等截面或变截面连续梁桥为设计方案,而如斜拉桥、悬索桥、钢架桥等有特色且实际工程使用较多的桥型却很少学生会选择。更甚者是由导师给定毕业设计的桥型方案,只要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即可,往往会出现“假题真做”的形式,学生无法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去选题设计。而且,有一些学生会照搬往届毕业设计为模板,在修改一些数据之后变为己用,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以及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质量,并对学生发挥创新性有着不好的影响。设计内容较多,设计时间较少,结果华而不实。系统、全面的设计内容固然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设计知识,然而常规的设计周期为12周,相对设计内容而言设计时间较少,加上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对绘图的基本要求不熟悉。学生在完成了大量的设计内容之后,可以呈现出很多所谓的设计成果,可是这些成果很多是华而不实,学生只是大概地理解设计内容的原理,步骤,然而却不能精通,如在施工图的电绘电算过程中,一些学生只是知道计算出结果,却不知道对错,更不清楚原理。并且有些学生因为时间紧迫,一些设计成果并不是自己的[3]。原本是为了让学生对桥梁设计有更深入地理解,却并没有达到毕业设计想要给学生的效果意义。指导老师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有些指导老师自身知识和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不足,没有给学生比较详细,有效的解答,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设计的内容,使得指导的效率比较低。也有些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够,没有给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或者直接由其他指导老师代为指导,指导过程把握不够严格,学生对导师没有信任感,对毕业设计也就缺乏上进心。再加上毕业设计一些标准不统一,导师要求不一样,导师之间又不能及时的交流并向学生传达修改意见,使得学生进行一定的计算之后又重新修改,拖慢了设计的进程,甚至在最后答辩之时因不同导师意见不同而影响学生的毕业答辩。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有效。目前毕业设计的成绩是由指导教师评分,交叉评阅老师评分,答辩老师评分共同组成。但是往往最后的答辩评分所占比重过重,有些学生虽然设计的过程认真上进,却因为最后答辩的表现不够好没有得到应有的成绩。并且,学生在中期检查中,评阅老师往往只是检查一下设计进度,并没有对设计内容进行细致的检查询问,很多问题在最后的答辩中才被发现,而这时学生并没有时间和心思去修改,理解设计的内容。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学生抄袭,蒙混过关的现象。学生降低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也就降低了他们的创新性,降低了毕业设计对学生的意义。
二、对桥梁工程毕业设计的探讨
延长毕业设计时长,优化毕业设计内容,选题要因材施教,学生自由选择设计题目。为了让学生更早进入状态,对毕业设计的内容有个更清晰的思路,做更充实的准备,可以在第七学期末将毕业设计的启动时间提前一周到两周,避免学生一直到毕业设计之后的一两周还在迷茫,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3]。合理地压缩毕业设计的内容,使学生在相对充足的时间内,既能对该掌握的桥梁知识有个清楚地了解,又不至于在一些没有意义的计算或者绘图上耽误时间精力。选题的时候,应该因人而异,对于要读研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跟研究生导师研究课题相关的设计方案,帮助学生更快地过渡到研究生的教育阶段;而对于要从事工作的学生来说,可以结合工程实际来选择设计方案[2]。如此,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保证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可以“真题真做”,而不是由指导老师给定设计方案,限制学生的创新性。同时,设计的内容,应保证四年之内没有重复,防止学生照搬往届的设计模板,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的内容应融入到平时的课时中去,加强学生电绘电算的能力。毕业设计的内容较全面,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在规定的时间里,要将毕业设计的内容很好地“消化吸收”比较困难。因此,在平时的课时中,授课老师应该将毕业设计的内容尽多地讲到再加以强调,并以课后作业或者课程设计的形式让学生提前理解毕业设计的内容,让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更加有效,也增强了学生设计的信心,保障了设计的进度。还要加强学生对电脑软件的学习使用,不论在今后的读研还是工作中,专业相关的软件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在平时的课时安排中保证学生对桥梁专业软件,如CAD,桥梁博士或Midas/Civil,有基本的绘画,计算能力,再加上应有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不仅在做毕业设计时能顺利进行,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开展专题性讲座,外聘科研、设计院、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指导[4,5]。在毕业设计开始前,进行中期,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讲座,既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做毕业设计前有个较清晰地思路。又能让学生在做设计过程中,及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对毕业设计的某些内容有个更加充分的理解。聘请一些科研、设计院、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老师,再配合学院的教师联合指导,及时掌握最新的工程设计实例,了解更新的计算方法,设计理论,规章规范,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增加了学生对导师的信心,提高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让设计过程更有意义。提高老师的指导水平和责任心,加强教师间交流,规范设计要求,统一设计标准。在双主体教育思想———“学生中心,教师主导”中[5],指导老师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的指导水平和责任心对学生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影响较大。因此,不仅是老师指导学生、管理学生,学生、学院也要对老师加以监督约束,保证老师指导学生的时间量和指导效率。避免挂名指导老师的发生,切切实实的做到师生互动。老师跟学生之间不仅可以面对面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软件进行随时的指导[6]。此外,指导老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规范设计要求,统一设计标准,让一些设计规范,设计参数等在师生们共同知晓、认可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并定期开展例会,及时解决各阶段学生面临的问题,统一应对方法,切实有效地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加强阶段检查,完善评价体系。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的进度和质量,指导老师要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可以三到四周作为一个阶段,督促学生适当调整设计的进度,提高设计的质量。同时,中期的指导老师交叉评阅应较为重视,评阅老师既要检查学生完成的进度,又要对学生进行小答辩,询问学生对设计内容的理解程度,保证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内容,并对设计过程有着清晰的思路和理解,对学生中期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督促改正。评价体系的完善关系着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看法。首先,评分占比分配:指导老师占25%,考察学生的平时表现,完成的工作量和论文水平;交叉评阅占25%,考察学生的选题,设计态度,工作量,设计绘图和计算内容的理解程度等;答辩占50%,答辩评分不宜占比过高,防止因为学生答辩时的表达能力好坏而判断学生设计水平。还要控制复答辩的人数,给学生造成适当的压力。同时,应采取公开答辩的形式,让其他学生参与答辩之中,认真旁听并提问,通过师生互动,既活跃了气氛,又引导学生更加重视毕业答辩[3]。
三、结束语
通过对桥梁毕业设计的认识和探讨,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毕业设计的作用,也能体现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将毕业设计不足之处大胆指出,对毕业设计认真探讨寻找改良措施,是对师生的负责。学生也应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电绘电算,设计原则、方法、步骤,创新性思维等有个更清晰地理解掌握,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认真严谨、勤奋耐劳、勇于创新的作风,为桥梁事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徐光亚,刘小燕,易壮鹏.桥梁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3(4):158-159.
[2]钟轶峰,张亮亮.道路与桥梁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101-104.
[3]赵秋,陈友杰.桥梁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与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5):119-122.
[4]李学文,颜东煌.桥梁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和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2002(4):75-76.
[5]刘小燕,颜东煌,李学文,等.结合科研与工程设计改革桥梁毕业设计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