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月考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月考总结

高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1

下面是学习高中数学的有效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 预习

1.浏览课本,找出重点、难点、知识点、数学方法,做出标记。

2.把知识和方法整理到知识方法归纳本上,背会,初步理解。

3.学习例题的类型、思路、解法、规范步骤。

4.做课本上的练习题、习题、复习参考题。

5.对看书、做题中的疑问、难题,做出标记。

学会预习,为听课做好准备,同时提高自学能力。

二. 听课

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听课,要学习知识,学习方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还要感受老师的讲课艺术、教学风格,学习老师严谨的思维方法以及认真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品质。所以,同学们要学会听课。

1.带着问题听课。预习中已经学会的知识、方法,在老师讲解时加深理解;疑问和不会的问题,在老师讲解时听懂学会。

2.善于思考。对于课本上的知识、方法以及老师传授的内容,要思考“对的根据”;对于学生演板和老师评讲中指出的问题,要思考“错的原因”。从而理解掌握知识方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3.会记笔记。听讲为主,笔记为辅。课本上已有的内容不记,要快速记下老师补充的知识、方法、题目以及自己还有哪些疑问。

4.积极与老师互动。思维与老师同步,大胆、大声、大方的回答问题和提出疑问。

三. 复习

下课后,很多学生急于做作业,由于知识方法没有理解掌握好,不规范,不准确,甚至不会做。正确的做法是先复习后做题,知识方法掌握好了,做题就会既快又好。

1.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课堂笔记,补充完善知识方法归纳本。

2.“背数学”:眼、口、手、脑并用,记忆知识方法。

3.理解知识方法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学会应用,学会做题。

四.做题

有的学生做题不专心。这样浪费时间,学习效率低下,导致作业完不成,成绩不高。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1.认真做题:看题要认真,对于题中的条件、结论、关键字、词、句、数字、图形、符号、单位等要看准,书写要认真。

2.规范做题:步骤中要有条件、有根据、有结论,用数学语言书写步骤。

3.限时做题:控制做题的时间,一个小题平均不超过3分钟,一个大题平均不超过10分钟。

4.高效做题:做题时要先易后难,容易题保证得全分,难题争取得全分或得一些步骤的分。

五. 小结

1.每周小结:周末用较少的时间,复习巩固本周学习的知识、方法,加深理解,形成知识体系。

2.同法完成每月小结、每章小结、模块小结、学期小结、学年小结。系统掌握高中数学的知识、方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掌握做题的技能、技巧。

认真落实以上五个步骤,循序渐进,就能学好高中数学。但是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每个同学都想考入理想大学,分数越高越好,要想考出高分甚至满分,还需掌握以下三个法宝。

1. 数学知识方法归纳本

归纳总结高中数学的所有知识方法,有助于快速复习,高效复习。

2. 纠错本

不仅每天作业、活页中的错题,要在原题中及时纠错。而且要将月考、章末考试、模块考试、期中、期末等考试中的错题在专门的纠错本中纠错。其格式为:

*年*月*日**考试

错题号及其题目:……

错题步骤:……

错题原因:……

所有正确解法:……

注意事项:……

3. 好题集

将老师补充的好题、历次考试中的好题、自学时在资料、试卷中发现的好题等,按代数、几何、三角….等知识体系进行归纳。

高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错题本;反思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25-01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学生和老师都面对的巨大的压力。老师在提高学生数学分数的同时还被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而学生需要发展各项综合能力的同时兼顾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据我们的调查,在高中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各种数学理论方法之后,课下还需要做大量的练习题用以巩固,而这些练习题当中出现了大量的重复题型,这大大降低了学习数学的效率,因此,大部分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正确利用数学错题本,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1.错题本的概念及功能

1.1 错题的概念误区。关于"错题"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首先,从题目来讲,错题绝不是指那些题目本身有错的题,曾经有老师将错题管理定义为"学生将自己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错题进行自主整理。"所以老师应该首先明白错题的概念,才能让学生去正确的使用。第二点,"错题"也不仅仅指学生在在考试或者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题,学生出现错误的题只是其中一部分。"错题本"需要承担的是总结反思的功用,不仅仅是记录,因此,错题的正确定义应该是"学生根据自身数学水平所总结的一些典型题例和自己容易出错的题,同时将其归类,以达到整合和收集信息的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监控能力,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1.2 错题本在解题反思中的知识梳理功用。高中数学已经从具体过渡到了抽象,主要训练的是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从多个角度解读一道题,可以发散W生的思维,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从某一个角度去解读多个题型,可以帮助学生将思维抽象化,并以此感知数学世界中的规律变化。"错题本"所起的就是这样一种"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的思维训练作用。经过错题本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并增加正确率。同时,整理错题的过程,是一个对相关知识进行思考的过程,是梳理知识结构的过程,避免学生解题时"再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3 通过反思,增强主动学习意识。高中数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反思才能获得进步的学科。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问题,找到自身的缺陷,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获得学习的热情。错题本在的使用刚好为学生的反思提供了一个对象,错题本是对知识点、考点、易错点题型进行的汇集整理,学生在整理与回顾之间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为目标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继续学习的动机,在取得较好的效果以后便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2.高中数学正确使用错题本的方法

2.1 明确错题本的具体操作。正确使用错题本首先需要明确错题本的具体操作流程,这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向学生明确集错对象,月考、模考,是我们集错的主要对象,学生在参加高考前会经历多次考试,而这些试题都十分具有针对性,因此,学生需要对这些考试中的典型例题,错题进行收集整理,而一些因看错题目而错误的题则没有集错的必要;二是错题分类,高中数学练习所用的题量十分大,学生收集的错题也五花八门,如果不进行整理不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因此学生可根据有理数、无理数、函数、几何图例等进行分类整理。

2.2 教师对错题本的使用。错题本主要是为了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错题本的内容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同时针对全班同学的错题本,老师可归纳出学生知识的薄弱点,针对多数同学暴露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另外,针对学生整理错题的方法,老师也可以找出一部分错题本范文让大家学习,在检查错题本过程中,对学生的整理适当点评、适当鼓励,并对整理略逊一筹的同学提一些改良的建议。

2.3 学生对错题本的温故知新。整理出的错题本如果没有经常翻看、总结,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会发现学生们在改正错题时已经知道了错误点,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再次遇到时则会再次出错,所以就需要学生经常将错题拿出来复习,并从中获得新体验。同时在看的过程中也需要有重点的看,避免走马观花浏览式观看,也拒绝不分主次一律细看,应该在看的过程中对一些易出现的高频考点做出记号,表明重点复习,而一些基础性的错题则可以简单浏览。

3.结束语

基于错题本的优点,对高中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收集错题进行整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老师所要做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错题本的作用,正确使用错题本,使错题本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更进一层楼。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3

第1~5个问题调查了团风中学数学教师的基本信息。从教师性别来看,女数学教师的人数为男数学教师的两倍以上。从教师教龄来看,教龄在1~5年的教师和6~10年的教师偏多,教龄高的教师占少数。而这些新手级别的教师,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强,对于新课程的理念也不陌生,有活力、有拼劲,与学生关系颇为密切,但由于从教时间比较短,各方面经验明显不足。教龄在15年以上的这些教师,对于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都掌握的十分透彻,但在漫长的从教生涯中他们也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从教师学历来看,38.10%的教师是本科学历,50.00%的教师是专接本学历,硕士研究生很少,没有博士研究生。同时,在这些教师中,只有少数教师是高级职称,或中教一级,大部分是中教二级或以下。第6~10个问题调查了团风中学数学教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了解情况和做法。从调查结果看(见表2),11.90%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73.81%的数学教师认为或多或少了解一点高效课堂;28.57%的数学教师已经开始实施高效课堂,71.43%的教师非常赞成或认可启发式及自主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数学教师的思想还是比较前卫的,已经树立了主动接受新思想、尝试新方法的思想。但是从教师在高效课堂中的具体行为可以发现,只有57.14%的教师能够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能够在课堂上合理地安排教学程序的教师仅有42.86%,有28.57%的教师能够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不会做的题时,有52.38%的教师直接讲解,只有11.90%的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再讲解。这说明教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还不够。甚至有教师认为新课程教学模式就是学生都在进行课堂活动,使课堂更热闹,从而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问题11~15是为了调查团风中学数学教师应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真实情况和体会感想。从上面数据(见表3)可以看出,当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某一问题时,只有12.00%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21.43%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时,大部分教师都会关注“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分工和要求、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这两个问题,只有33.33%的教师关注“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和讨论的时间”这一问题,仅有19.05%的教师关注“差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效果”这一问题。在实施数学高效课堂时,85.71%的教师希望学校能够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设备,54.76%的教师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教学素材和可供参考的答案,也有少部分教师希望能够有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和高素质的学生。调查还发现,只有4.76%的教师经常与年级其他数学教师之间针对高效课堂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仅有14.29%的教师会在课后经常反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农村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的阻碍因素分析

2.1部分教师对高效课堂实施的阻抗

从调查结果可知,只有少数数学教师非常理解并开始实施高效课堂。传统的教学习惯已经在很多农村高中教师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同时面对高考的升学压力,他们中大部分人对于高效课堂没有很大的兴趣,为了节省时间,很多教师喜欢按照自己已经熟悉的模式进行授课。实施高效课堂,对于这些数学教师来说只是学校下达的一个命令,到底是否实施、怎么实施还是取决于教师自己。

2.2过度依赖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

从调查结果可知,几乎所有教师认为高效课堂离不开多媒体,有些教师认为,高效课堂就是使课堂气氛活跃,带动每个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因而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今由于互联网特别发达,大多数资源均能实现网络共享。所以许多教师直接从网站下载教学资源或将现有资源略为改造,然后直接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应用多媒体,对课件进行单纯的放映。这样的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利于高效课堂实施。

2.3课堂教学容量针对性不强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骨子里还是以提高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部分教师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任务。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抓住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只是形式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对问题进行讨论,同时,由于时间有限而任务繁重,很多学生都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这样教学内容设置随意性较大,针对性不强。出现教学活动的“量”与教学效果的“质”成反比例的现象,结果只是事倍功半而已。

2.4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调查显示,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不会做的题时,只有11.90%的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再讲解。在升学压力下,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忽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单向教学方式。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沟通“过程”。学生主体能动性、探知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教学活动双向性、互动性特点不能得到有效体现,学生的学习经验缺乏深刻性。

2.5教师间缺少学习与交流

调查发现,只有4.76%的教师经常与年级其他数学教师之间针对“高效课堂”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且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关于高效课堂理念、教师角色改变以及教学方式的探讨。每周一次的全组教研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多数情况下,教师们只是彼此说一下讲课进度,约定考试范围,出题人员安排等。该中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基本都属于独立作战,关上教室的门,自己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数学教师组内缺乏必要的沟通,没有形成好的教研氛围,教师缺乏自身的专业发展,这也成为了阻碍该中学数学教师实施高效课堂的一个困难因素。

3推行农村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3.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的根本保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自身的引导激励作用,利用数学学科悠久的发展史、数学知识应用的生活性、数学问题内容的趣味性等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将学生引入师生有效互动活动中。

3.2正确使用现代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高中数学单调、枯燥,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增加其趣味性,因此多媒体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这并非意味着数学学科的教学可以完全依赖于现代教学设备。笔者在团风中学调查期间,观察到个别数学教师上课形式就等同于播放教学课件,整堂课下来,没有任何板书。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手段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学生的实质性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更加形象具体的展示一些难以想象的空间几何的位置变换,例如利用多媒体演示二面角的平面角,就非常的直观。但多媒体的出现不能代替授课教师,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一些必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能仅依赖于课件视频,学生需要通过自己动手来体验过程提高能力。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多媒体课件与自己所设计的教学过程融为整体,真正把新设备和新的教学思路整合到一起才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3.3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常言道:目标明,则方向清[4]。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做好教学目标的研析工作,认真研析教材内容,抓住教学活动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设置出既贴近全体学生的整体性目标要求,又照顾不同类型的层次性教学目标,即既紧扣整体要求,又凸显有的放矢。例如在高中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中,教师通过研析教材,教学重点是“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难点是“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应确定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定义;(2)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3)明确焦点、焦距、长轴、短轴的概念;掌握a、b、c三个量的几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普遍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大胆探索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情趣,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通过椭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3.4实现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将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为高中生创造探究解答问题、思考分析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强化对探究、思考活动的指导[5]。通过学生的实践锻炼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实现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时,正弦定理如何证明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一定的合作探究,教师精讲证明过程中的一些注意点。学习完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后,可以由学生自编习题给同伴解决,并根据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一个解,有时无解,有时两个解),归纳讨论编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如何避免无解的出现,如何编制两个解的练习题),进而把握其中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并要对规律进行点评。

3.5增强教师之间的探讨与交流

调查发现目前同年级内的数学教师在课时补助、月考福利及评定职称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时因为学生成绩高低,数学教师们会出现彼此间不良竞争的氛围,如比着留更多的作业、讲更多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农村高中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笔者认为不是哪个老师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数学组形成一种团队意识,需要建立教师间的探讨与交流,促进教师更好地发展。在此方面,可以在备课时,组长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划分,使每位教师都有任务,都愿意积极完成;组内每周或每半月组织一次公开课,每个老师轮流讲,让所有数学老师都参加听课、评课,这些都有助于数学教师短期内的迅速成长。

3.6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

高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4

一、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的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应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规律,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听课的习惯。听是主要的,把老师讲的关键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因此适当的记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意图和精神。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应注意培养作业习惯,作业不但做得整体、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培养逻辑能力。同时作业必须独立完成。

二、提高课堂效益的“四抓”

1.抓知识形成。数学的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的发展。如反函数概念如何形成?构造性的定义给出了求反函数的方法和步骤及互为反函数其图象的对称关系。

2.抓问题的暴露。在课堂上,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的讨论,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症结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遗留问题要及时补救。

3.抓解题指导。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它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给定两个集合如何构成映射,能构成多少个映射?如何构成函数,能构成多少个函数?

4.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应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应用中才能得到提高和培养。

三、学会归纳总结

1.抓基础(以高考学案为例)

(1)结合“边看边记,温故知新系统”的填空提示,预习阅读课本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公式、定义和定理,着重自己感到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再学习和新认识,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强化记忆。

(2)结合“落实双基,稳步提高”练习,遇到概念解题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认识。理解定理的条件对结论的约束作用,并反问:如果没有该条件会使定理的结论发生什么变化?三垂线定理若缺少直线在平面内将有什么结果?

(3)结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设计,对典型例题师生共同赏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注重如何把握思维的切入点,掌握各种题型的思路走向,揣摩命题的意图,归纳全面的解题方法。只有积累一定的典型习题才能保证解题方法的准确性、简捷性和完备性。

(4)认真做好滚动测练习题,采用循环交替、螺旋式推进的方法,避免出现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遗忘现象。

2.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

认识课本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了解各部分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地位和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复习、梳理重点内容,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力求从宏观上把握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解题方法体系和思维体系。

3.全面认识与掌握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解题的具体操作性的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错位相减法等;第二类则是用于指导解题的逻辑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第三类则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于数学解题甚至于对于其它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复习中要关注它们的应用,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四、体验成功,发展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好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取得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不断从成功中获得愉悦和享受,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高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5

1 现状分析

1.1 课程进度过快

就笔者所在省的高中数学教学进度是将高中数学高考范围内的全部内容在高二结束和高三开始时讲解完毕,而高三整个学期就进行总复习.有些重点高中的实验班将所有内容在高一就结束,但又获知有些学校的统一的教学进度比教研室规定的进度还要快,比如我市教研室规定高一上完成必修1和必修3,高一下完成必修4和必修5,但有些学校却在高一上就几乎已经完成了必修1、3、4、5的全部教学,笔者曾有机会到这些学校与学生进行座谈,学生反映老师上课进度太快,跟不上,很多内容都是一知半解.

1.2 解题方法遗忘

很多数学教师都有同感:很多题型的解题方法教师自己觉得已经讲授过很多遍了,但从作业或考试的结果来看,学生却掌握的并不好.有些相似的题型学生每次碰到都好像是第一次碰到一样束手无策.而数学教师每天批改作业时的心情是最差的,很多老师边批改边抱怨“都讲了这么多遍了,怎么还是不会做!”、“这种错误已经指出过多次了,还是继续犯错!”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教师不断地自我反省:是不是讲得不够清楚?是不是讲得不够多?是不是练得还不够?等等.

1.3 复习方式单一

据笔者了解接近月考或期中复习的时候,数学备课组都会编制很多份试卷,包括单元练习卷和综合练习卷,然后每天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在批改完后下发学生,课堂上进行讲评,讲评当然是根据学生做的情况,错的多的题目讲评得细致些.这样的试卷讲评复习方式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有些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做当天的作业,而导致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而这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1.4 作业量增加

现在学校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备课组统一订购一本同步的参考书,根据上课的进度配以参考书目相应的作业,其中穿插备课组自己编制的练习卷.据笔者了解,数学作业量往往是比较多的,有些学校每天除了相应的作业,还要增加一定数量的练习卷.关于作业量的问题,即使学校备课组内部统一了作业量,但是知道其他学校的数学作业量比自己学校的多,那就也相应增加自己的作业量,只怕自己学校的成绩比不上其他学校.

2 解决方法探讨

新课改以后,各方面、各部门都对现行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提出了异议与建议,很多学校与教师个人也都进行各种尝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各种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探讨,在此要说明的是笔者所指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常态课教学,并不是指那些经过反复磨课、研课的比赛课与观摩课.

2.1 课程进度合理分配

现行上课的进度总体是由市教研室规定的,因为涉及到期末全市统考,所以市教研室规定的进度会照顾到所有学校的学生情况,但有些学校会自行加快教学进度,有部分学生感觉很不适应,上课听不懂.关于教学进度的问题曾引起过很多专家的议论,有些人认为原本课程的设置是按照高中三年的时间编制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循序渐进原则的,高三一年的时间用于复习只会让学生疲于炒冷饭,重复地做试卷,结果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沦为解题机器;也有人认为高中数学内容繁多,学生知识遗忘的相当快,高三的总复习还是必要的,学生通过反复的磨练而达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谓百家争鸣.

笔者在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中也经历了几轮新课程的改革,通过几轮教学下来感觉市教研室规定的教学进度基本还是比较合理的,比如笔者现在所带的这届学生高一上安排了必修一和必修三,因为考虑到必修一函数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难,从初中到高中跨度大,落差大,因此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教学与学习,而相对而言必修三的内容涉及算法、统计初步,学生有一定基础,容易掌握,将这两册书结合在一个学期还是可行的,高一下安排了必修四和必修五,相对于高一上紧凑了些,考虑到学生应该已经适应了高中的学习节奏,基本是可以跟上的.但对于前面提到的某些学校赶进度的做法笔者觉得不妥,新课的进度不易太快,由于现今初、高中落差大,导致衔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例如韦达定理、十字相乘等等一些高中常用的知识与方法初中都未必教授.以致现在的情况是中考很简单,学生的分数都很高,但一旦进入高中,学生很不适应,所以在高一起始阶段,进度一定要把握好,新授课讲授的内容不易过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新知的探究与学习,不要急于让学生迅速进入知识的应用(解题阶段),新知的获取过程往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新知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掌握新知,不易遗忘,并能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总之,教学进度的把握我们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当然新一轮课程深化改革即将开始,浙江省出于减负的需要已将现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度的删减,减负后的课堂容量与进度如何,是否真正达到改革的效果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2.2 课堂讲练如何分配

笔者所在市有一所重点中学高考成绩一直都很不错,听说学校明文规定教师一堂课一定要留出三分之一的时间给学生做题目,教师在此段时间内是绝对不允许讲解的,否则将视为教学事故.笔者并没有机会到这所学校进行过参观与学习,这一切都只是听闻.但不管这种方式的具体实施过程究竟怎样,我们可以对此种方式进行探讨.

“讲练结合”其实一直是我们教学领域内长期探讨的话题.最近笔者在德清三中跟岗实践跟随特级教师邱林甫老师学习,邱老师的数学教学课堂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话少”,几乎没有废话.以邱老师的一堂“三角恒等变换”复习课为例,邱老师一堂课中只讲了四道题,题量虽不多,但每一道题邱老师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由学生给出各种解答,邱老师根据学生给出的解答再给予分析与点评,充分展现了数学课堂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实践结束后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教师讲得多好呢?还是讲得少好呢?”前不久笔者在一次省级教研活动中听到我省一位数学特级教师这样讲到:“你在课堂上多讲一句话就好比丢一个垃圾,废话讲得越多,丢得垃圾就越多.倒不如你不要讲话,使课堂保持清洁.”这句话也无形中切中了很多数学教师的要害:竭尽全力在课堂上多讲,就怕学生不知道,能多讲点就多讲点.

有效课堂教学有“三个不讲”和“三个必讲”.三个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三个必讲: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之处必讲.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上该讲的一定要讲,而且要讲透彻、讲清楚;一节课的重点不易过多,关键要把重点与难点突破;课堂上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和练习是必要的,一是考虑到学生听课有一个疲倦期,通过让学生自行探究思考克服疲倦期,二是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的急中生智,有利于考试的情景训练;至于究竟要留出多少时间给学生就要视情况而定了,若是新授课,可以先讲后练,若是知识应用课,可以先练后讲.总之要做到“以少胜多”,不片面追求教学容量,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注重思维过程的暴露,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探索过程中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易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通性通法与技巧孰轻孰重

笔者曾记得浙江省一位知名的数学特级教师曾讲过“程序化”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给学生讲授通性通法,让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程序.每次高考一结束,就有很多教师在研究高考试题,主要就是研究高考题的解法,包括对那些压轴题的研究,往往除了标准答案,还能给出很多的解法,有时标准答案的解法不是常规解法,教师们就会孜孜以求通性通法,或者寻求更优美的解法,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研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通性通法与技巧究竟孰轻孰重呢?通性通法属首选,技法巧法也要会,当然不必为技巧而技巧,用不着的技巧就当收起来,无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通法自然流畅,非常朴素,巧法往往犹如行云流水,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的美妙.

在高考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但只是改了一点点符号、数字,同学们就会觉得无所适从,归根结底就在于平时缺乏对题型结构的反思意识,因为很多所谓的难题都有它们的背景,绝不是空穴来风.所谓难题的解题方法,不是简单奉送,而是水到渠成,尤其要自然而然让学生产生思维共振,不知不觉地突发奇思妙想.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通性通法还是奇思妙想,笔者认为只要暴露学生的思维,学生能想到的思路、能找到的切入口,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若是“此路通”,则引领学生总结思路与思想方法;若是“此路不通”,则引领学生考虑如何调整方向,变“不通”为“通”;若还是“不通”,就要总结失败的原因,为今后的解题提供一种经验性的教训.总之,“通性通法”与“优解优法”是两个相对概念,在我们教师看来是“通性通法”的在学生看来可能未必是,在我们教师看来是“优解优法”的学生可能会首先想到.反映在课堂上就是预设与生成的相对关系,再好的预设都是要根据学生的生成来变化与调整的,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上,遇到问题讲解时,教师最好不要自己先讲预设好的方法,应该先让学生讲,学生讲得越多越好,暴露学生越多的思维越好,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思维来进行进一步讲解.学生自己能够想到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学生的印象应该是最深刻的,教师不必纠结于何为 “通性通法”、何为“优解优法”.其实数学学习的乐趣就在其间,因为在探究问题中伴随着一系列的思索、探究、改进、创新,直至成功,喜悦也便随之而来,那么谁还会说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呢?

2.4 复习方式如何改革

复习课该如何上?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尤其是高三阶段,更多的是复习课,所以复习课如何上才有效是值得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高三数学的复习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即“由厚到薄”的过程,是形成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全面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一般的复习程序是预先将复习卷下发让学生当作业完成,教师批阅过后下发,课堂上进行讲评.首先笔者要谈的是试卷如何讲评,笔者曾听一位有经验的特级教师这样叙述他是如何进行试卷分析的:提前几分钟让学生将几道中等难度易错题书写在黑板上,教师对错解与正解进行辨析;简单的易错题教师一笔带过;将重点放在较难易错题的分析与探讨上.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模式.另外还有一位资深教师提供了一种非常规的复习方案:不按照常规的按章节进行系统的复习,比如集合、算法等比较简单的知识点不采用系统复习的方式,按照高考解答题五道问题所可能涉及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比如解析几何内容是一定要进行大量的系统复习.据这位教师说他们所在学校采用这样非常规的复习方式效果是不错的.

笔者觉得不论采用怎样的复习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在复习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是教师不花费心思设计复习课,学生可能就会厌倦沉闷的复习课,有些学生可能会自己做自己的事而不愿听教师的讲解(这是复习课上经常出现的现象).在复习课上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使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机结合,亲身经历了出错、纠错、归纳、总结的过程,彻底改变“在听中学”一统天下的单一复习模式,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在研究中学”、“在学习中研究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机会,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从而使全体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

其实很多数学教师都在尝试不同的复习课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复习的近况而随时调整复习计划与模式.比如有些复习课上可以为学生创设题根,让学生围绕题根进行编题,自己编题自己解决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些复习课上可以让学生展开说题,通过说题加深对一类问题深入的理解.

2.5 作业的设置科学与否

针对现今学生负担过重,数学教师也应出谋划策,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不能以牺牲学生的有效数学思维为代价,数学作业的科学合理设置也尤为重要.做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精炼性,趣味性,自主性,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如何体现作业的“少而精”?首先从整体来考虑,可以以学校为单位编写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作业,市面上虽然参考书目数不胜数,但真正适合自己学生的却很难找到,所以根据自己学校生源实际情况编写合适的校本作业是可行的,当然针对每一届学生校本作业要做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其次分层布置作业是解决班级学生分化的一剂良药,对于特长生要满足他们“吃不饱”的需求,对于学困生要满足他们“抓基础”的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弹性作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再次探究性作业、研究性作业或开放性作业是现行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为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借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避免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产生厌烦心理;最后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尝试轮换面批作业的方式,精选典型作业类型,每次作业可以选择几位学生进行面批,当面指出他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比较深刻,而且几次作业下来,面批波及的面也会比较广,每个学生都会得到教师面批的机会,自然而然学生对待数学作业的态度也会认真许多.

3 结束语

高中数学月考总结范文6

【关 键 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65-03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广泛普及和大学扩招热的不断升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进入或好或差的高中学习。然而,由于优质生源被部分名校垄断,加上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均衡,导致部分学校出现生源越来越差的情况。面对这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如何在调研基础上科学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成为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思考的命题。

一、笔者所在班级数学教学现状

2000年,笔者进入目前所任教的S县省属重点高中S中学教学,担任数学老师职务。短短数年时间,笔者既见证了该校的辉煌历史,也目睹了如今在全市各名校竞争之下我校生源越来越差的现状。尤其是在学校推行重点班、平行班制度之后,笔者所任教的平行班学生是经过两轮筛选剩下的学生,他们成绩不上不下,学习方法不到位,长期得不到老师关注,也体味不到学习成功的自豪感,因此对各门学科尤其是数学存在畏难情绪、偏执心理。在去年举行的两次全校月考中,虽然数学题目难度系数较低,且同类题目老师已经反反复复讲解过多次,但两次考试均还有近1/3学生连及格线都没有达到。这两次考试的经历是惨痛的,不仅部分学生因为低分的挫折丧失了继续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减,连笔者这个数学老师都曾一度灰心丧气,觉得每节课的辛苦备课和仔细讲解都做了无用功。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再出现,笔者决定对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一次数学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以期能查漏补缺,对日后教学有所裨益。

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共有学生105人,其中A班50人,B班55人。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笔者利用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之后,反馈的结果如下文所示。

二、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成因分析

1. 数学学习动力不足。根据MSLQ学习策略问卷分类标准,本问卷对于数学学习动机的考量主要基于预期成分、价值成分两方面。预期成分是指学生关于自己能否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信念。根据调查结果,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105名学生中,只有约1/3学生有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有学好的愿望但缺乏学好信心的学生约占43%,甚至还有4名同学表示根本无愿望也无信心学好数学。而面对新的课程内容时,大部分学生不是将之视为挑战加以迎对,而是当做困难来加以回避。一方面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水平产生极大质疑,另一方面是长期努力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导致学生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两者相互作用极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动力。价值成分是指学生努力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原因,一般分为内在动机取向和外在动机取向两种。调查结果显示,成绩较好的同学主要是出于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以学会并掌握数学知识为目的而努力完成数学作业,即内在动机取向在起作用;而成绩较差的同学,之所以学习数学,主要是因为高考的压力与老师的严格管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高考的临近,高考的压力会极大影响学生的做题心态,重复的模拟考试如果无法提升学生分数,也会对成绩较好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影响。

2. 数学学习习惯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应该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和各阶段。这包括课前制定学习计划,通过预先学习将新的知识点加以整理;课中认真听讲,将预习时碰到的问题与老师的讲解相结合,通过思维碰撞与创新掌握新的知识点;课后复结,温故知新巩固学习成果等步骤。然而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69.6%的学生没有制定过课程学习计划,54.4%的学生不会整理归纳教师讲过的知识要点,53.3%的学生上课没有用心听讲,导致做课后作业时效率低下。见微知著,由此可见我校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自主学习品质差。不少学生即使有空也不愿意温故知新或学习课外知识,成天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宁肯聊天、玩耍也不愿意自主学习。二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主动思考少。许多学生上课时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缺乏主动思考,仅仅只是被动地跟随老师的思路。由于不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导致本应在课堂内消化的知识总是拖到课后,挤压复习、预习时间,形成恶性循环。三是主动求助老师的情况较少。一方面是学生怕数学不好遭老师批评,因而不敢求教老师,另一方面同学是身边最便捷的学习资源,因此仅有约40%的学生敢向老师求助问题。这虽然是学生的问题,但教师也必须反省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态度等问题。

3. 解题策略不科学。解题策略包括解题的直觉、解题的方式方法、解题的速度与准确性、解题的创造性等多方面内容。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只有18.7%的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和明察出题者的意图;只有7.9%的学生会在做题目时寻找多种解决方法,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超过60%的学生表示,上课时能听懂老师所讲的题目,但考试时碰到同类型题目自己却做不出来;68.2%的学生表示,当一个思路走不通时,很难从另一个角度另辟蹊径找到解题方法;此外,经常因为粗心大意而做错题目的学生比例约占57%。这些审题不到位、解题缺乏计划性和创新性、解题后不知道反思的不科学的解题策略,都会导致学生在数学考试和平时作业中的失败,从而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

1.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当前高考指挥棒和应试教育体制作用之下,老师深受学校教学评价体系和薪酬奖惩制度影响,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灌输的结果而忽略知识传授的过程,只关注解题的训练而忽视数学的应用,这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地教数学,学生迫于无奈地学数学,教学效率极大下降。因此,笔者认为,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少一些功利的“灌输知识”色彩,而多介绍一些金融学中的数学原理、军事学中的数学应用、艺术学中的数学之美等,带领学生到现代数学的原野上去领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境,去汲取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丰富知识源泉,让学生们能明白数学是凝聚着人类文明、智慧和创造的学科,从而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老师还要多了解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学生正确的认知自我、悦纳自我、开发自我潜能。数学是美丽的,但受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抽象的表达方式的限制,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受挫之后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成绩更加不理想。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就需要转变观念,不要将之视为教学累赘,而应给予尊重和辅导,帮助学生正确归因,同时及时调整数学题目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开展教学实验,加深理解、促进交流、提高效率。传统的填鸭式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上课索然无味,另一方面学生学得不胜其烦,不仅影响了教学效率,更有甚者会恶化师生关系,导致师生对立。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开展教学创新,通过一系列新手段、新形式来帮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首先,借助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施行多媒体教学,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三者有机统一,让学生在数学实验过程中“可视化”地学习所研究的内容。其次,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由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团队,针对某一课程内容进行主动预习和探索,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由学生自己在探索创新、相互交流中得出丰富多样的答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能。第三,教师还可以借助启发式教学,即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集中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可以“问”勾起学生“忆”,让学生对脑海中的知识进行温故知新,进一步深化理解;可以“问”启发学生“悟”,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要点;可以“问”引导学生“做”,引领学生去自主学习和探究;可以“问”引发学生“思”,让学生反省自身学习过程,检验所学知识,在反思中深化理解数学的概念、性质、方法等,完成思维的第二次飞跃。

3. 释放作业权力,创新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体系。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有一项重点工作是批改作业,也是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抓手和载体。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由于数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必须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练习,由此导致学生负担过重,抄袭现象严重,很少认真反思错误之处;教师也要花费大量时间批改作业,耽误备课时间,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这种学生作业天天有、教师作业天天改的方式,耗时多、负担重、反馈慢,笔者认为,必须要对此进行革新。具体而言,教师要把握“作业布置分层次、作业批改多样化”两个重点。作业布置分层次,就是将作业分为课后练习、单元测试、阶段总结三种类型,循序渐进、分门别类地对学生加以指导;适当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层次教学,由学习较好学生对学习较差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作业批改多样化,就是转变传统的“贪大求全”、“摊大饼”式的改作业方式,创新形式多元化批改作业。比如,可以选择全班1/5~1/3左右学生的作业作为样本重点批改,找出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即可;又比如,可以在前面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2~3个竞争组,相互交换作业批改,一方面减轻教师负担,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上进心和好胜心。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批改作业的同时,还要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让学生能从内心里认同教师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验创新,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大部分学生都开始转变以往不科学、不合理、不正确的学习方式,在今年的学习中都取得了不少的进步。这证明,问卷调查反映的问题是准确的,教学创新的思路是正确而且行之有效的。笔者也会在这方面继续加强创新,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新民.关于数学教学效率及其效率意识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6,3.

[2]于新华,王新兵,杨之.对“数学教学效率”研究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6,1.

[3]徐齐.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