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1

1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语文能力的基本因素是听说读写,人们交流思想都离不开它们,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应着重从听说读写诸方面加强指导,指导它们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1.1以指导写作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1.1.1观察日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要确定观察的观点,全面了解事物在不同领域中变化发展的情况,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逐步养成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

1.1.2课外练笔。实践证明,课外练笔是补充课内作文的有效途径。课外练笔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小学生思维幼稚,尚未成熟,认识生活欠全面。在鼓励学生大胆放笔同时,应积极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分析评价各种生活现象。练笔内容,应学会“写日记”、“写一般书信”、“做读书笔记”等。指导练笔方法可通过优秀练笔,进行正面诱导。每学期或每周规定篇数和字数,并作为作文教学的部分成绩计入成绩表。

1.1.3写作竞赛。写作竞赛包括书法竞赛和写作竞赛。开展这两项活动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写作水平,可以使其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发现和培养语文尖子。参赛者往往面广人多,兴趣盎然,效果良好。各级语文教研机构,语文报刊等组织的竞赛活动,语文教师有责任积极组织学生认真参加。

指导写作竞赛,要在抓好平时训练基础上进行,并在竞赛活动的推动下促进平时的写作训练,要及时表彰优胜者,展览他们的作品,可以汇编成册,并将最佳作品推荐发表,以资鼓励。

1.2以听说为主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1.2.1朗诵会。朗诵是将作者静态的书面文字转变为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朗诵内容可以从书刊上选择,以可以由学生自己撰写。所以,举办朗诵会能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和表演才能。朗诵形式有独诵、对诵、集体诵,还有配乐朗诵、化装朗诵等。

1.2.2演说会。演说是就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或阐述某一事理的语言艺术边沿形式。演说活动能发展智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社会活动能力。演说会的形式有专题演说,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即兴演说,如当场出题或看图象再演说等。指导演说,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发表欲,用普通话讲,要学会停顿,随时与听众交流思想,做到边说、边交流、边调整。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水平,应降低要求,激发兴趣。

1.2.3故事会。故事会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尤其是小学生。它可以训练口头叙述、描写、抒情的多种方式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受到故事清洁、人物思想的熏陶,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故事内容要具有生动性、趣味性、教育性,可以选讲古今中外的故事,要重视选讲富于时代气息的现代故事。可以层层选拔,举行“故事大王”等竞赛,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2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开展这一活动,要做许多细致的工作。这里提出一般的原则和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1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原则。

2.1.1寓教于乐。语文开外活动要做到动中有乐,乐中受教,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活动内容要体现思想性和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语文课外活动要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既要是受教育的过程,又是充满乐趣的活动。

2.1.2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活动并及时总结评比。教师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和创作能力。但是,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自始至终给予关心、辅导,主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好参谋和顾问。

2.2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方法。语文课外写作、听说活动指导的方法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一般指导的方法如下:

2.2.1认真制定计划。应写明每项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时间和负责人等。有些活动可列入班队工作计划中。

2.2.2建立组织。先应调动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其次要选拔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成为骨干,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2

关键词:课外阅读;学困生;兴趣爱好;指导策略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丰富多彩的内容及群众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活动中,语文美育和德育、智育相互协调;丰富的审美活动和众多的审美场所构成了强大的“审美场”;在活动中,学生是积极的活动参与者而不是袖手旁观者。他们自己动手动口,获得艺术的亲身体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多样,科学技术急速发展,人类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代在呼唤,呼唤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第一、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指:学校在各科教学大纲以外,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班级教育的必要补充,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才能和特长,为进一步学习和选择职业创造有利条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①课堂教学固然很重要,谁也不能加以忽视,但只靠它不行,必须开拓课外学习方面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课外这个大天地中,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感受、去操作、去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良好的个性,培养学生既具有社会主义品质,又具有动口、动手的能力。

第二、要从语文这一学科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角度来看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性。语文教材大多数篇目是文学题材,题材中的人是社会人,事是社会事,环境是社会的和自然的环境。尽管文学创作虚构,但它还是来自社会生活。就是对动物、植物、建筑物的说明,你若没有感受,没有体验,怎能理解,怎能写出象样的说明文?因此语文课光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完成任务,而要在社会生活中反复地感悟运用,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不断地去实践才能完成。要养成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鼓励与指导必须配合教材随时进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作为一项教材。②更为强调语文课外活动,因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指导。”③

第三、正确认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外活动,是课内的延伸与发展。学习在课内,形成在课外。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课外紧密配合,才有好的效果。李白十年寒窗,博览群书,如不参加社会活动,不到大自然中游历,怎能写出传颂千古的诗篇?杜甫不与民众接触,又怎能了解到人民的痛苦,写出催人泪下的杰作

波兰教育家奥根在《教学过程》及《思维教学观》中指出:“以感觉、悟性为基础的认识,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展开,这些因素无论缺少哪一个,教师往往只能招致失败。如果忽略了向学生提供得到生动的直观机会的特定作业方法(远足、直观教具的收集、绘画、幻灯、实验、观察),教师尽是以语言的抽象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就会令人生厌。吕叔湘也有类似观点,他在《关于中学语文的的种种》一文中,指出“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最宝贵的礼物。这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个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你不会给他这个钥匙,那有多少宝贝他也没法子拿到手。”

当在语文学科与生活和社会的外延相等的这一概念作为前提的条件下,课堂教学就远远解决不了很多的实际的问题,如生活的积累问题,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个性化的发展,爱好和特长,多读读写的时间和空间问题,学生语文才情的修炼与展示,总而言之,很多的东西没有课外相关活动或者经历来进行跟进、补充、配合、深升华、拓展。④课堂教学的效率就算是在很高的情况下实施,其最终给予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还是很有限的。这就是语文课外活动开展的意义和价值。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⑤

我认为,加强教师对学困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则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多年来开展活动的实践经验。

一是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智力生活”。“除了平常的学校活动观摩和兴趣以外,应当有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我所说的智力生活,就是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少年时期”。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光靠课内是不够的,即使是完美的课内阅读教学,也只能传授主要的阅读方法,大量的是要靠课外阅读感悟,才能熟练地掌握,形成一种能力。必读要精读,选读要速读、浏览,读后还要做一些笔记:摘要、提要、卡片、评语、心得、质疑等,同时适当查阅一些工具书、资料书,弄清一些疑难问题。

二是听说训练。语文教材后面安排了一定的听说训练。老师可带领学生听广播、参加歌咏赛、朗诵会、看电影、电视,听了以后再要学生写下歌声特色,评价同学的演唱水平。每周安排2-3次听说训练,每周六把自己这周内见闻的新鲜事讲给同学听,结合荣辱观教育,讲哪些是荣,哪些上耻。使每个人都有讲、听的机会。在讲、听水平有了提高后,有意安排一些形式,如当你遇到久别重逢的同学或老师时,当你到某个大会去发言时,当与自己闹过意见的人在一起该怎么说话,要求学生说话要看对象、看场合、采取适当的方式;自制一件东西,把制的经过讲出来等。

三是开展活动。为了让学生持之以恒,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也为了检测阅读的效果,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活动:①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让一名学生把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作为内容,上讲台口头交流,与其他同学对话,培养学生胆量,提高他们口头表达能力,也促使他们更好地去阅读书刊。②每月展评。随着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各种各样的读书笔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扎实。小报亦如此,越办越出色,内容更是精彩纷呈。可组织学生一月开展一次学生互评活动,并在学习园地中展出优秀的读书笔记和小报,让学生在展评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③班队活动。平时,可利用自习或阅读课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各项比赛活动,如“朗诵赛”、“读书知识赛”、“故事会”、“佳作欣赏”等。“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生学会摘抄、填写阅读记录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还鼓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总之,加强课内指导,引导学困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是极为重要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较长时间训练、指导,方可逐渐形成。我们务必想方设法,激发学困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指导学困生多读书,并掌握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最佳的阅读氛围,为学困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让学困生充满兴趣地在读中学,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完善和提高,让阅读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一种习惯、一种动力、一种受益终身的财富。

参考文献: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卷1985年版》第210页

② 1949年《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草稿》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3

摘 要: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儿童文学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教师探索研究的重要领域。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研究,需要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索出有效的途径,并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在实践中丰富完善,最终使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儿童文学的魅力。

关键词:儿童文学教学;理念;途径;实践性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儿童文学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长期以来一线的语文老师局限于语文教材的教授,而忽略了儿童文学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上更多的是遵照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这样难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挖掘儿童文学资源,提高自身儿童文学的素养,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探寻有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儿童文学的魅力。

一、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他建议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更新知识的群体,并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学以致用,只有读书,才能使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完善,专业不断提升,才能使自己的内心逐渐变得充实、丰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读一些有关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书籍,弄清儿童文学的定义、特征、功能、地位及历史发展,为自己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多看看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指导、佳作赏析方面的书,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更要多读名家名篇,从名家名篇中吸收“养分”,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提升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为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儿童文学阅读和语言实践性

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目标,仅靠课堂上的阅读是达不到要求的,必须依靠课外阅读来共同完成。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线老师竭尽全力地传授课本知识,讲解详细,分析到位,却不重视学生的阅读拓展,典型的重理论而轻实践。而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更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阅读实践。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增长学生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读写能力。实践证明,凡是阅读、写作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学生,大多是从课外阅读中受益的。应该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以外进行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让阅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爱好和能力。同时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体裁丰富,为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三、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分级阅读

作为一种有效提升儿童阅读能力的阅读方式,分级阅读在国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目前国内分级阅读教育来看,虽然国内分级阅读图书市场与学校、学生息息相关,但分级阅读的图书只涉及学生的课外阅读领域,与课堂教育关联不大。这样一来,分级阅读在儿童身上产生的积极作用很少能影响到课堂,而教育作为助推分级阅读发展的重要支柱作用也显现不出来,最终使分级阅读流于形式。

指导学生分级阅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推荐合适的儿童文学读物,线下进行分级阅读指导。由于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也会不同,推荐书籍选取阅读材料,应着眼于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展,面要广、选要精。

四、利用好评价

黑格尔曾说,教师是“儿童心目中最神圣的偶像”。学生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评价信息,并以此为“蓝本”给自己“画像”。合适、有度的教师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激励的作用,从而使学习取得更高的效率,让学生获得克服困难的力量,在人格上得到逐步的完善。借助“一起阅读”网络平台上的激励功能,结合线下的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抓住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通过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针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以使他们快速地成长。每周评选“读书之星”,即对读书笔记的检查和统计,凡每周阅读字数在一万以上的被评为本周“读书大王”,再将“读书之星”的名单公布到班级光荣榜上,以激励阅读。每学期评选出班级“小书虫”。凡学生每阅读完一本书,就奖励一张精美的“小书虫”卡,在“小书虫”卡上记录该书的基本信息,再将它张贴在教室的展示栏里,期末由此进行“小书虫”评选活动,让学生感受自己的阅读成果。熟练掌握激励性评价工具及用语,灵活运用,相信学生可以感受到那份鼓励、那种欣赏,从而迸发更强的学习热情,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4

关键词:中职生;语文教学;策略

G633.3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但是,现在语文的教学情况不尽人意,存在问题多,主要表现为: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起点低,很多分流生连最基本的汉字、词都掌握不了;厌学情绪重,上课思想不集中。探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初中的基础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当,态度不端正,导致基础不扎实;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甚至部分学校、老师常常把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在专业课上,觉得其他科目可有可无,对语文课长期处于一种消极的应付状态,放松对语文的学习。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按照普高的要求来,我们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就要求职业学校老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内容的选择等方面下功夫,找到适合中职生学习的模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到真正想学,掌握就业必须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校毕业生。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职业学校,学生担负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双重学习任务,大部分同学都存在着轻文化课重专业课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就尤为重要。作为职校语文教师,要考虑学生需要,合理调配教学时间,利用学生喜欢的、感兴趣、关注的、身边的事,引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到《汉堡港的变奏》这课,老师抓住孩子们的心理,从时期的中国讲到今天祖国的强大,再结合《少年中国说》激起同学们的爱国之情,自强之愿,学习兴趣都会一并被激发出来。他们对文章的知识点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冲动,教学就会变得有效,乃至高效。同时,建立宽松和谐甚至是活泼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坚强的毅力完成学习任务。

二、开展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

课外活动可以将课堂上的东西运用于实际。语文教学不光在课堂上,还应在课外多下功夫,鼓励学生多看书看报,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多交谈,增加语文信息量,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中职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举办书法、演讲、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手抄报、成语接龙、故事会、猜谜语比赛等活动,展现学生才华,锻炼独立思考与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比如让学生完成“校园人物专访”实践活动,老师先向学生讲解一些人物专访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安排等相关事项,具体的活动开展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寻找自己心目中的采访对象,并加以记录,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做得好的同学予以表彰,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应用语言及写作的能力。

三、改善教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部分中职学校老师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老师讲、学生听,语文教法无新意无特色,教师占课堂主导地位,教学方式单一化,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份教案、组成了中职语文课堂的全部,以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参与到教学中去,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老师必须改变教法,授课时缩短讲解时间,精讲多练,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提倡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通过阅读,了解知识梗概,做到心中有数。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提高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2、精心设计导入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是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一堂课,导语设计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触动学生的心弦,能促使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从导语中去感知语文课堂的魅力,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充分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老师的讲授提供了真实、生动的情景。美妙的音乐、唯美的画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给学生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4、尊重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性格差异、兴趣爱好、学习速度差异等,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确定层次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尊重、信任、爱护每一个学生,就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突出实用性,与社会需求挂钩

语文课不但要让学生学好文化基础知识,同时要与学生未来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学要突出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以满足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最终目标。将语文教育与德育渗透在一起,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基本的礼貌、礼节、基本的听说练习、面试注意事项等等。

职校各专业的学生毕业就业后几乎都会接触到应用文,所以职业学校将应用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教学生基本的文体写作,同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工作需要的常用实用文体写作技能。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安排,比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应当以散文教学为主,让学生学会写游记、会写导游词、风景名胜点及旅游文化介绍等;对于公关与文秘专业的学生则主要教授常用文书、公文、档案编写等;对于制造类专业(服装、数控、机电)的学生,则要求学生学会写产品说明书、机器操作规程等。而对于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学会写产品广告、合同等。语文教学做到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受益于课外,为成为现代职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改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循序渐进,老师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结合社会实际,对语文教学现象进行改革,立足语文学科、结合专业特色、放眼社会发展、调动学生激情、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中职校语文教学现状有所改善,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创造平台。

参考文献: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5

【关键词】 实验 细胞 资料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②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寻求解答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模拟实验

刚进中学的高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模拟方式进行实验。

二、分段实验

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一课,把实验分为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并观察蕃茄果肉细胞、观察叶表皮永久装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验过程是老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再独立操作、观察。学生操作观察时老师巡回辅导,一个阶段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各个阶段完成后,老师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体,蕃茄果肉细胞近似球体,叶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但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老师再补充说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但由于它太薄,而且紧贴细胞壁,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的,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三、独立实验

经过一段时期分段实验的训练后,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实验。方法是实验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药品、材料。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讲清要点,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巡回指导,若发现带共性的问题,要让全班停下来,统一纠正后再继续实验,最后总结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通过以上的组织训练后,学生能比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能用解剖器解剖小动物;学会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初步具备了独立实验的能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的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从八四年以来我和其它生物教师一道,坚持组织开展了学生生物知识竞赛,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野生动植物邮票集邮,农业林业经济植物的调查等一系列课外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写了不少的观察日记和小论文,他们采集制作的《植物蜡叶标本》、《野生动植物集邮》、小论文《什邡主要经济植物种类调查》等作品,分别获得了盛市级奖。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由于初中阶段重视了实验教学,学生渐渐获得了学习生物的方法和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的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高中学习《生物》打下了基矗高中生物教师反映:我校升入高中的学生与其它学校升入高中的学生相比(以前我县乡村初中学校的条件差,开展生物实验很困难),我校学生使用显微镜熟练、实验能力强、实验效果好,理解掌握知识速度快,学习效率高。多年来的生物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

语文课外活动记录范文6

【关键词】 喜欢识字;爱上识字;学生

中外科学家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汉字是“复脑文字”,让儿童学习汉字,对儿童智慧潜能发展有促进作用。近年来,汉字益智已被越来越多的重视早期教育的家长们所认可,他们想方设法教孩子识字,有些幼儿园也参与到早期识字活动中来。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汉字学家们也指出,根据汉字的特点制定的识字教育,对于开发我们民族的智力,是有重大意义的。”同时,“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也是《新课标》对识字教学提出的要求。

对此,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联系实际,唤起兴趣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看,大街上的广告牌、商场里的货价卡……它无处不在,这就是语文的魅力。关键是我们要从意识上唤起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往往就是从老师提出的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使学生对陌生的教材熟悉化,抽象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感到亲切和需要。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在教完汉语拼音后第一次接触汉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习汉字了,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汉字呢?小朋友们想了想,用稚嫩的声音回答到:学了汉字就可以自己看书了;不要爸爸、妈妈给我们读故事了;学了汉字就可以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的知识;认识了很多字就可以知道哪里可以乘汽车、哪里可以吃饭、哪里可以买东西……

是呀,只有让语文和生活接轨的时候,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汉字的实用价值,一种亲切感油然而升。

二、愉悦体验,激发兴趣

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自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如果没有心灵的感受,精神世界就变得贫瘠乏味。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讲求教学的方式、方法,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吮吸知识的快乐、参与的愉悦、创造的美妙。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巴班斯基说:“做认识性游戏的方法可称为重要的刺激学习兴趣的方法。此法依靠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游戏的情景来进行。游戏是活跃学生学习活动本身的兴奋剂。”我们老师可以结合教材进行一些有效的游戏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趣味识字更能激发其识字的欲望与兴趣,使其乐在其中,获在其中。如猜字谜、小猴摘桃子(将生字写在桃子卡片上,让学生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桃子,放到自己的成长记录卡上)、超级组合(将字的两部分拆开,分别贴出来,小组进行组合比赛,帮助生字找到家)、找朋友(音节与字成为一对朋友,你喜欢哪个字就与哪个字交朋友)、送信等等。这些游戏与活动穿插在识字教学中,避免了枯燥的记忆,同时在游戏中,开展比赛,培养竞争意识,树立集体观念,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在培养多种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识字兴趣。

通过游戏,学生不但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那份无法言喻的愉悦,而且还会增强学生对学习汉字的信心。同时教师应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巧设练习,稳定兴趣

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练习是课堂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但单调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样就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识字时间。我就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设计形式多样、独具新颖性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我在复习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的《识字1》时,出示了和课文配套的插图,我问:“看了这幅美丽的画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学生们一个个举起了小手,最后我请了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起来说: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蜜蜂;梨花、杏花、桃花。接着我又问:“那你能用一句话把每组的三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吗?”因为这是第一次接触韵文,学生开始的时候还不会说,于是第一句我引导说:“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接下来的三行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都能学着样子说说,学习能力薄弱的同学,通过反复练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最后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了一遍:“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柳树发芽了,小草长出来了,其他的嫩芽也长出来了。布谷和燕子飞回来了,小蜜蜂也出来采蜜了。梨花、杏花、桃花开放了。春天多美呀!”而这部分内容,真好也是与联系相配套的。

虽然是复习课,但孩子们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枯燥乏味。几个看似乏味的词语,没想到组合起来却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这紧紧的扣住了孩子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内心激起了层层涟漪,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课外活动,发展兴趣

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它可以让学生扩大视野,扩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此教师要组织各种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