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监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施工监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施工监管论文

施工监管论文范文1

城市园林景观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认真编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对于指导整个施工过程是很重要的,而城市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施工单位在取得项目的施工资格之后,应首先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做好工程大概预算的计算工作,在施工的准备阶段,还必须做好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场地、施工队伍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2)根据项目的施工工期的要求,组织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队伍等内容有序的进入到施工现场,做好工程项目工期进度的规划工作,同时还必须明确施工各组织机构以及各个施工人员的分工和责任,施工人员的安排工作必须是依据施工工期进度的规划而进行的,安排时应以时间的顺序进行安排的。

2培养专业型的施工人才

城市园林景观这种绿化工程与其它类型的建筑工程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作为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施工单位,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化的园林更新换代的需求,就必须培养出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施工人才,通过对各种情况的研究,应找出阻碍施工单位发展的各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解决问题。在施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重点工作就是对施工人才进行设计、施工、管理和监督等经验和知识方面的传授工作;另外还可以通过竞聘的方式适当的招聘一些具备园林绿化专业知识和文凭,以及具备施工管理素质的专业人才。对于现有的施工人员,施工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奖惩制度、绩效评估、职称升级等考核的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竞争意识,这样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真正的提高。

3提高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水平

首先,作为一个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是必须具备明确的设计主题的,这样城市园林景观的艺术水平才能不断的提高。

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不但应将城市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流畅的融入到设计主题中去,而且还应多使用具备当地城市特色的植物,多采用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特征的植物类别。

其次,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还应采取公开的招投标的方式,招标的过程中应秉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择各个单位的施工单位,从而选择具有良好业绩并且是具备一定施工资格的施工单位,这样就能够防止较低素质的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单位混入到工程中来。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主管部门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的执行定期抽查的制度和项目跟踪的制度,并制定最适合当地情况的工程项目检查规范标准的制度文件。

然后,进行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投资评审工作时,应根据项目工程的变更情况及时的调整项目的预算并对浮动资金进行合理的预留的工作。

重视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工作

重视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工作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重要的保证。如果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那么即使项目工程的施工再优良,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园林景观的景观效果也是无法达到要求的。

工程施工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也会产生众多的质量问题:如除草不及时时,就会导致绿地杂草丛生;浇水不及时时,就会导致树木的成活率不高;打药除虫不及时时,就会导致病害和虫害严重危害植物;树木支架不牢时,就会导致所栽种的树木歪斜等。所以为了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质量,做好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结束语

施工监管论文范文2

基础部位的电气施工主要有接地系统设置及接引、进线管沟预留预埋及止水、等电位系统预留预埋、基础型钢预埋等。主要要控制好接地材料的材质和规格、预留管沟孔洞的位置和几何尺寸,其中接地系统的焊接质量和防腐处理是控制的重点。在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电气人员的作业主要是预留预埋,由于点多面广、工作量大,作业人员若稍微松弛就可能赶不上土建施工进度,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遗漏和差错。因此,电气工程师首先要预先做好技术准备,对各个电气系统进行工艺设计,明确管线布置的走向、高度和敷设方式,明确指出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并强调其技术要求和处理措施;做好材料预算并落实材料准备情况;进行班前技术交底和安全施工交底。然后在现场施工时严格控制工序质量,对细节部分要重点检查和控制。在主体施工中,应初步确定盘、箱、柜、盒的位置和高程,设置好防雷接地测试点,按规范要求做好避雷引下线的焊接,正确预留出金属线管及箱、盘、柜等金属外壳的接地连接线。敷设软管时,在转弯处和混凝土梁、柱、板内的线管均需外套保护管,待浇注或砌筑完成后,应及时检查管路通畅情况(可采用吹烟法或直接穿钢丝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最后封好管口,避免杂物进入阻塞管路而妨碍将来穿线。屋面避雷网敷设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标准图集的要求施工,避雷线的支撑和连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避雷引下线(柱内钢筋)焊接、屋顶柱钢筋焊接和女儿墙内钢筋焊接,是应重点进行质量检查的部位。在内墙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将所有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并根据土建的高程基准点在内墙上弹出设计要求高程的水平基准线,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将各种箱、盘、柜、盒具体定位,并在复核无误后进行安装稳固,然后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做好金属外壳接地。为保证外观质量,电气施工人员在墙壁抹灰时,应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贴门脸及箱盒收口。管内穿线和电气接线安装是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又一关键环节,其重点是线材的规格、型号、颜色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穿线时不得野蛮施工,以免损坏绝缘甚至拉细线径。不同系统的线路不可共管,强、弱电线路不得共接线盒,导线在管内不得有接头。接线之前先对线并做好标识,电气箱、盘、柜内接线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且标记清楚规范,电气器具接线时零线不得进开关,双极开关则同时接通或切断相线和零线。

专业检查和检测

检查检测、通电试运行是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最终环节,也是最大限度地保证将来用电安全的关键环节。接地电阻遥测(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绝缘电阻遥测(绝缘电阻≥0.5MΩ)、防雷与接地系统的电气连接可靠性测试以及箱、盘、柜内地线与接地系统的电气连接可靠性测试、电缆耐压试验等,是建筑电气系统通电前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待每项检测均符合要求后,再分系统分层逐级逐户通电试验。通电后室内检查的主要方法有:用试电插头全数检查插座的接线是否正确,用试电笔全数检查开关是否控制零线及金属外壳是否带电。另外,还应手动检查漏电保护开关动作的可靠性;弱电系统则应进行信号调试。

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程序

电的性质决定了电气作业的高危险性。在电工作业过程中,任何的操作失误或工序错漏,均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大面积停电等严重后果。建筑工程的电气安装施工还受到潮湿环境作业、雨天作业、夜间施工、高空作业、狭小空间作业、现场人员复杂且素质参差不齐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更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电气安装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电工操作证;施工企业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电气工程师要针对具体的电气作业内容制定操作规范并监督实施,要坚持每天向电气施工人员进行班前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专业技术负责人要经常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使电气安装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1)电气作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安全意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身体素质,且必须持证上岗。在实际工作中,电气作业人员必须做到: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班前安全教育,履行班前《安全活动记录》签字确认手续,上班禁止穿拖鞋或高跟鞋,现场严禁吸烟,严禁酒后作业,非电气焊工不准动用电气焊。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严禁高空抛掷物品。(2)施工使用的机具、设备必须绝缘合格、安全可靠并在检定有效期内,电气保护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动作可靠。(3)使用的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安全合格标志,其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绝缘值符合产品规范要求。(4)施工前,编制针对具体工程的安全技术方案,制定安全组织措施,施工时做到工序正确,操作规范,接地焊接、盘箱柜内接线、电线接头等的做法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带电作业、登高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各种架子必须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5)按电压等级要求设置隔离带,保证安全操作距离,按施工用电安全规范的要求装设漏电保护器,特殊环境下配备防火、防爆、通风设施等,均是在相应环境条件下防止电气施工安全事故、保证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

施工监管论文范文3

目前,在峡江水利工程从事施工作业的船舶,主要有挖沙船、运沙船、定位船、起重船、辅助艇以及抛石船等等。船舶状况参差不齐,既有管理规范,船况良好的大型施工船舶;也有船况差,船员素质差的低质量船舶;还有一些船舶证书不合格、船员配备不足的个体船舶。而且随着工程施工进度的推进,施工船舶数量的增加,施工船舶的违章现象日益增多,事故(险情)也时有发生。

2012年3月5日7点32分,参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武警水电二总队五支队用巡逻艇搭载8名监理公司工作人员对水利枢纽工程质量进行例行检查,在巡逻艇行驶到坝头位置时巡逻艇主机突然熄火,巡逻艇从坝口急速向下漂流,情况十分危急,后经峡江县地方海事处紧急搜救,在坝下找到遇险船舶,幸无人员伤亡;2012年5月9日15点30分,在峡江水利枢纽施工水域上游,参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的“新干运7639”船舶满载砂石,在即将到达料场码头时,主机忽然失去动力向大坝围堰漂移,危急大坝围堰安全及围堰内数百名作业人员安全,后经峡江县地方海事处紧急救助,将险情成功排除。

2012年6月份,吉安市地方海事局组织对参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19艘施工船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检查中发现:(1)部分施工船舶技术状况较差。大部分是老旧船舶,一些施工船舶为改造后的船舶或二手船舶,其船机电设备性能较差。(2)船舶消防、救生设备缺失严重。检查中有80%的船舶救生衣配备不足,救生圈配备率为零,消防设备配备就更差了,19艘施工船中只有一艘船舶配备了灭火器。(3)多数船舶配员不足。为节约成本,大部分施工船舶实际配员不足,有的甚至没有任何船员证书,持证船员不到30%。(4)船员素质较底,安全意识淡漠。经了解,19艘施工船舶的船员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法制观念淡薄,业务能力低下,不按规程操作,对船舶航行作业安全缺陷视而不见,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工作时不穿戴救生衣,超载冒险航行时有发生。(5)大部分施工船舶没有按规定显示施工作业警示标志和悬挂号灯、号型等信号标志。(6)“交通船”交通船违章载客现象严重。虽然施工单位雇用了一艘渡船作为交通船,但是渡工为贪图方便,节省成本,不愿多跑,导致违章超载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在上、下班时间更为严重,有时实际载客超载2~3倍。

加强施工船舶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严格把好审核关。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水上水下活动许可审批手续时,要将施工船舶及船员的所有证书资料交海事管理部门查验,并提交以上文件资料复印件存档核备。海事管理部门在审核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严格审核有关文书和资料,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要加强对申报单位提供的施工船舶和船员的所有证书资料的查验,对不符合航行安全和作业安全的船舶一律不予审批。必要时,海事执法人员在接到水上水下活动申请报告后应对施工船舶进行现场检查,实地了解船舶的真实技术状况和配员情况,严格把好审批关,杜绝不合格船舶进入施工作业市场。

二、做好施工船舶进场前的安全检查。根据批准的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现场海事监督人员要严格核实施工船舶是否和许可证上允许施工的船舶一致,坚决禁止未取得活动许可擅自参与施工作业的船舶进场。对活动许可的施工船舶要做好施工前的安全检查,主要针对对船舶证书、船员证书以及消防、救生、船舶技术状况以及防污染等安全方面进行检查,对不满足适航(作业)条件的船舶一律不予进入施工现场,等待船舶缺陷纠正后方可参加施工,对施工前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章行为要坚决依法惩罚,保障施工船舶适航,船员适任。

三、加强施工船舶的现场监管,现场监管是最重要的管理环节,也是最后的管理底线,因为所有的安全措施说到底还是要落实到作业现场。同时现场监管也是最直接、最快发现问题和最有效纠正、处理问题的环节。现场监管不能流于形式,而应从专业的角度来检查施工作业中不完善的地方。加强督查,优化现场监管模式,通过定期、不定期到水域施工现场对船舶的配员情况、船舶救生设备、消防设备有效到位情况、施工安全作业程序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查看船舶是否按照施工水域范围施工、施工现场是否设有警戒标志、施工船舶是否悬挂相应的号型号灯、施工作业船舶是否有违反安全作业的现象,检查施工船舶是否守听指定频道,是否按要求遵守施工通讯,船对船、船对岸的通讯是否有效、畅通。执法人员在对施工船舶进行安全检查时,可以适时联合施工项目部开展船员操作性检查,促使船员履行职责,同时对设施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确保设施的安全性能处于正常状态。对发现的问题要坚决予以批评教育,督促船舶认真整改存在的缺陷,严肃查处施工船舶违法违规行为。对于那些未取得活动许可从事施工作业、拒不服从管理、套牌船、“三无”船舶,要按有关规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坚决清理出场。

四、落实建设施工单位安全责任主体。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的法定义务,是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有效途经。工程建设单位,就是水上施工安全的责任主体,应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各施工单位是各自施工区域的具体安全责任主体,负责对分包单位及施工船舶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海事管理机构在具体的监管中,在明确建设施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的同时,应紧紧抓住建设施工单位,推进安全管理工作,形成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施工船舶-施工船员的五级安全管理体系。督促建设施工单位成立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力量,落实安全生产资金;督促施工单位制订施工安全保障方案,落实通航安全评估中提出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对策;督促施工单位要与其服务的施工船舶签订安全责任书,将施工船舶纳入安全管理体系内进行管理。

五、建立协调机制,组成安全监管统一战线。海事管理部门要主动和安监、业主、施工单位安全部门等职能部门建立联合检查制度,采用定期或不定期联合检查机制,对施工船舶进行检查,查处和纠正违法违章船舶。同时建立水上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每月或每季度定期、不定期地根据实际情况召开由安监、海事、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等职能部门共同参加的安全管理工作会议,通报安全管理情况,加强沟通,及时解决安全管理中的疑点和难点问题,适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

施工监管论文范文4

施工监控管理创新

水利工程建设很多时候都需要解决构件结构内部的受力不均衡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随时推陈出新,在施工监控管理方面面临着比较复杂的程序与人员素质要求。为了应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监控管理方面的难点,许多地方通过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来创新施工管理,重视安全生产监督,给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思路。

他们的主要做法包括落实监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与健全审核批准程序、按规定组织分部工程验收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评估报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和档案库、创见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等。此外,在监管体系之外,建立对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考核制度以及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等也在可考虑的范围内。在实际操作中,配置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检查和督促施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通过对建设各方单位违规及不良行为的记载建档和公布,在有关单位资质审查、市场准人、招投标资格审查、项目经理及其他相关资格人的资格审核等方面,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这样有效确保水利建设施工管理规范行为的良性循环、良性发展。这些富有创见的水利建设施工监控管理创新举措在实际运用中对实施地的水利建设整体施工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受到实施单位领导与员工的一致好评。

施工审查管理创新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审查阶段,最难处理的,也是最容易发生的矛盾就是合同外工程量及单价核定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施工单位与工程承接单位之间的利益冲突。现实情况是,施工单位往往寻找各种借口多计、多报或重复计量、分项列支。为了解决这一施工审查阶段相互间“扯皮”的复杂局面,准确核定合同外工程量、合理计价,我国有些地区开创性的实施了“施工利益群体集体审查”制度,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施工审查管理过程,既节省了审查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的控制了施工单位与工程承接单位之间互相“扯皮”现象的发生。

具体做法是,由水利建设施工指挥部建立由业主标施工段负责人、工程科长、指挥部负责人、监理和设计代表参加的施工联系单集体审查制度,集体审查期间,通过各施工段之间互相比较、与类似工程比较、与合同内价格比较,在监理与业主取得一致意见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合同外的项目、数量及单价,杜绝了相互间的“扯皮”。另外,有些地区由于地域特点,水利工程多以中小型为主,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有时会出现适用标准过高而导致投资浪费的情况,有时又出现标准不具体而无法对质量实施有效控制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很多地方都创新型的制定了适合本土的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审查与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这样很好的实现了因地制宜,优化资源方面效果突出。

施工运作管理创新

在水利建设施工的运作管理方面,很多地方也走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路子。在约束和规范施工班组的质量管理行为方面,有些地方创新型的建立了“施工单位法人代表约见制度”,当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安全方面出现较大问题时,书面约见施工单位法人代表到现场,要求对工程存在问题作出解释,并提出解决办法和落实措施。

施工监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房建工程;施工管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工程施工项目越来越复杂,所以施工项目管理在房建施工企业中难度日益加大。近几年,我国在房建施工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但是房建施工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工种多、涉及广,也加大了房建施工管理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对房建施工的质量和创新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房建施工管理便成为房建项目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精细化管理成为房建施工管理的重要部分。

1房建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房建工程施工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是企业的重要组分。一个优异的房建工程,其施工在技术和设备方面都要有所突破和创新,需要不断提升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和人员技术。天气原因也是进行房建施工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规模的大小所需的时间不同,好天气所需的天数就相应增加。同时,复杂的技术以及综合施工等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的要求之一,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让施工工程正常进行、预期结束。

2精细化管理

2.1细节方面

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细节决定生命,这不是危言耸听。施工管理者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测,同时需要管理人员的时时监督,以保证高层管理者随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施工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确保施工现场中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无误。

2.2制度方面

确保房建施工工程质量也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一个企业的制度能够决定工程质量的优劣,好的制度能够提高工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把握能力,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工艺进行有效的落实和质量控制,提高房建工程的整体水平。

2.3系统方面

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人们必须有较强的系统意识。庞大的建筑工程有很多不同的系统,每个系统内施工企业都要派专人进行质量监督和控制。

3房建施工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施工过程中缺乏安全管理

在复杂的房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由于人员很多,导致对施工的进行产生很大的阻力和影响,在管理过程中加大了理论上的施工难度,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事故。有很多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比如工人在作业时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或者设立的警示牌位置不当;临时配电箱,现场搅拌机未正确设置安全防护。货运电梯、施工电梯和物料提升机没有要求施工人员对其进行了解和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这些普遍的细节一旦不加以谨慎对待,将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且不可弥补的伤害和损失。

3.2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不合格

在我国,房建工程质量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房建工程要打下扎实的基础,主体施工环节要特别注重质量,这些方面的不足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处理不够好,混泥土的强度不够,混凝土的表面粗糙程度都会受到影响,进而给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3.3建房工程中管理力度不足

在房建工程项目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建房材料,建房材料堆积的杂乱也会造成安全隐患。建筑材料乱堆乱放的现象,材料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会造成建筑场所的安全隐患,进而导致其质量降低。另外,在机械使用前要经常检查机械设备能否确保正常运行,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经常不断的观察和检测,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后,其使用会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影响施工进度

4加强房建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4.1前期管理

在项目进行施工计划过程中,项目的负责人必须进行综合的考虑和统计,确保施工计划的可行,以使得房建工程可以顺利进行。另外,只有编制相关人员对工程的结构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实施施工计划编制的精细化管理。在施工项目各个细节中,要充分的对施工过程中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行考虑。在选择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对房建工程整体布局和房建工程的施工预算准确把握。有效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人员必须要在机械设备使用前做好充分的检查,需要在使用原料前准备好机械设备施工原料,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度,这样才能保证房建工程的整体质量。

4.2质量管理

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优劣关系着整个施工企业的发展命运。在项目工程完成以后,要选择有效的方法,对工程进行检查以及评定,正确判断施工工程是否合格,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工程存在问题,工程相关人员就要上交检查报告,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使整个工程的整体施工符合相关规定,工程达标,才能获得优良的评定结果。

4.3安全管理

作为房建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对于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性。要充分重视安全问题,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来建设安全施工体系。施工人员要求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要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把施工安全作为施工建设过程的基础。同时要对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着重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的重视度,如果有施工人员出现违章作业时应及时纠正,并对其进行一定惩罚,将安全责任分配到人,加强施工安全的监管工作。

5结语

房建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在建房过程中是一个很关键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大对施工设备的管理。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把施工人员的安全作为第一考虑的重要环节,这样才有助于施工企业的发展。

作者:付晓峰 单位:南昌市建筑工程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贾金利.分析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运用[J].工业,2015,(63):44.

施工监管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2009年1月1日工程质量监督费停征后,工程质量监督机制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监管模式,提高工程质量。

近年来,我市建设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工程质量的总体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到来,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建设市场激烈的竞争有偏重价格的竞争的倾向,工程质量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加上今年1月1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的取消,既给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又迎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根据工程的长期特点,创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新机制,切实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是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必须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1 当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面临的问题

1.1监督机构定性定位问题

一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仅被委托行使质量监督的执法检查权,而不包括行政处罚权。监督机构的行政职能不完整,造成发现问题只能采取停工整改等少数措施,执法威慑力大打折扣。广大监督人员也普遍感觉到执法时腰杆不够直、手腕不够硬,影响工作成效。二是各地质量监督机构基本均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缺乏政府公务人员的身份认同感,对高素质人才缺少足够的吸引力,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1.2监督机制的适应性问题

监督机制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影响监督效能目前的质量监督机制存在几个突出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是随着工程建设量与监督力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以单个工程为单位的“三到位”的监督模式已不适应工作需要。在一些工程量较大的县(市区),已不可能对每个工程都实现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工程竣工验收的“三到位”监督,有关抽查项目和内容的规定也流于形式,得不到严格执行。二是质量监督机构的现场监督与市场资质、招投标管理之问缺乏联动,企业在工程建设阶段的违法违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市场,对企业的惩戒作用不足。

1.3监督工作经费保障面临困难,影响队伍稳定和工作开展

2008年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要求质量监督机构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对建设单位征收质量监督费用。全市共有10家质量监督机构,且均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经费来源问题,特别是在财政保障能力较弱的县(市区)不解决好经费问题,势必影响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队伍的稳定,影响到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1.4监督人员工作责任问题

随着工程建设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工程质量监督的范围越来越大,监督的内容越来越多,监督的工程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监督人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同时,各种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使我们的监管力量更显薄弱。目前,政府实行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又对质量监督工作提高了更高的要求,监督人员工作压力很大,质量监督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2 加快监督机构改革,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2.1尽快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地位

监督机构承担着政府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的监督职能,执行的职责是行政执法的性质,监督机构应定位于准行政机构,应参照公务员管理或者说全额财政拨款。只有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为全额拨款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序列,才能真正履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职责,才能真正理顺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影响到工程量执法的公正、公平、公开,保证政府执法的威慑力,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在明确了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后,加紧对监督机构进行改革,使之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改革,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加强政府工作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有利于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责任;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

2.2明确质量监督的内容和程序

明确质量监督的内容和程序,是确保质量监督工作一致性,统一质量监督方法的有力保障。第一要确保工程质量全过程受控。质量监督是政府职能的体现,是一种强制行为,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因素很多,比如勘察设计、招标、造价、队伍素质、材料、工期、监管等诸多因素。因此,政府应将监督前置,着重把好设计文件审查关,真正做到从设计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质量监控。第二要抓好工程的源头。首先要抓好招投标阶段的管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选择好施工队伍,就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其次要抓好各种保证制度的落实,通过建立和健全各种保证制度,减少工程建设的风险,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信誉感。第三要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质量监督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质量的水平,质量监督人员既要有过硬的技术业务水平,又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

2.3建立监督机构内部激励机制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核心是执法监督,工作质量好坏关键取决于一线监督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应当加强对监督人员激励机制的研究,建立监督专业人员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和分级管理机制,根据监督员工作能力,通过考核合理划分监督人员级别和作权限,并辅之以相应的经济待遇,激励监督人员做好工作。

2.4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依法监督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法律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我们各级监督机构要想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用人、育人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脱颖而出,担当监督重任。对不适应监督工作需要的在岗人员进行合理分流。通过严格培训和考核,切实提高监督队伍准入门槛;不断完善监督手段,调整监督重点、方法、程序,制定并严格执行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要转变工作作风,发扬在求真务实中抓落实,在落实中抓求真务实的精神,进一步扭转“讲得多、落实少”的不良工作作风,体现依法行政、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的精神,全面提高监管与服务水平。

2.5转变监督方式,改“监督管理”为“监督执法”

取消工程质量监督费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制国家的重要举措。法制国家的基础是社会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企业能管好自己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所以管理企业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不是政府的事情。从法制的意义来看,政府对企业的约束是以执法手段来实现的,所以监督机构应转向执法。一是建议从源头开始明确监督机构的执法性质,明确“抽查的工作方式”;二是建议重新修订质量监督工作导则,科学确定监督工作的深度、广度和频度,合理界定监督工作责任,促进质量监督工作健康顺利开展。

2.6完善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应寻找更有效的办法开展监督工作,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放到对质量保证能力低、易发生工程质量安全隐患甚至导致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工程的监督上,力争事前分析,防范在前,尽可能地减少工程质量安全隐患的发生。而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将对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安全水平进行动态管理。一方面,全市监督机构计算机管理网络应尽快建立。另一方面是监督机构管理软件滞后,极大地制约了我们的管理水平。最明显的问题是对施工现场监控不力,不能及时掌握全市(含县市区)质量监督的动态情况,必然导致不能准确、及时、有效地给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资料。因此,加快质量监督系统的升级建设进程,尽快实现质量安全监督网络、备案资料和监督登记情况统计报表网上传输、及时掌握质量安全管理动态、质量安全事故及信息公布,是提高质量监督机构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3 创新质量监管模式,建立质量监督新机制

进一步完善对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建立监督简报制度,形成内部监督和监察的压力。依靠行政手段构筑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工程质量监管的制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

3.1建立对项目全过程实体质量和行为质量的监督检查内部通报机制

通报的内容包括各方责任主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行为、程序、工程质量、工程安全方面违规情况。质量监督机构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形成检查简报,上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市政府,同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检查简报分送市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等政府相关部门,形成政府内部监督、监察、管理联动的局面,避免人为的行政干预,起到在建设过程中的综合制衡约束的作用。

3.2建立法定建设程序的内部审批公示制度

对工程项目的立项、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重要环节的法定建设程序的相关情况进行公示,必要时向社会进行公示,同时实施责任追究制,扼制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行政干预,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形成巨大的威慑力和影响力。

3.3强化竣工验收备案工作,实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公示制度

首先,根据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要求,把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关。对有问题的工程实行“一票否决”,不予进行验收备案。其次,质监机构不但直接监督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的竣工验收,并且对建设单位组织其他各方责任主体进行的以每户为单位进行检验后形成的质量合格文件,数日内到场监督抽查,检查其质量的真实状态,对其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独立、公正、公平地监督。对发现有违反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行为或实物工程质量不合格的项目,质监机构应当责令建设单位整改,并将其发现质量行为、质量缺陷及质量检查结果及时进行公示。

3.4建立较为完善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

结合本地的特点,实现市、县、区工程质量及管理一体化机制,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和依法行政水平。是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二是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三是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四是强化不良记录管理。巡查工作要与不良记录管理紧密结合起业,把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质量行为记录在案,并按规定进行公示,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有效保证巡查的效果和权威性。五是完善管理制度,树立技术权威。质监机构应该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建立以规范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充分运用技术和法律手段,围绕工程项目和建设主体,多层次、全方位实施工程质量监管,有效地保障工程质量。

3.5提高工程质量和监督侧重点

要在严格执法和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的条件下,重点监督开发商是否尽到了产品质量的责任。开发商的质量意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正确地引导开发商的质量意识,从而能够真正促使开发商把质量意识真正地转变到质量行为上来,在项目策划、质量标准的定位、预算造价、工期等各环节都能充分体现质量第一的原则。实践证明,一味地强调最低价中标和不科学的工期,对工程质量的危害是巨大的。严格的质量标准、科学的工期、合理的造价是确保生产精品工程的必要条件。所以,监督开发商合理地确定产品质量标准、产品的成本支出水平以及工期目标是质量行为监管的重要内容。

因此,建立一种机制能够促使开发商提高自身的质量意识,使开发商把产品质量始终放在开发项目的首位,形成产品质量竞争的氛围。同时,也能够促使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形成质量竞争的压力,从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