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景观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景观设计论文范文1
后现代景观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多元性,即设计灵感的多根基性。和现代主义的行事原则相比:一方面,它是文脉的,但又是非连续的;另一方面它是叙述的,同时又是体验的;它是神话的,也是现实的。罗伯特•文丘里在华盛顿西广场的设计中用大面积的白、灰色铺装投影了周围的街区分布格局,运用地图语言“叙述”了老街区的“城南旧事”,白宫的微缩模型画龙点睛,增强了人们在地图中穿行的空间感,增强了受众的体验;陈文令的红人系列作品,让一些貌似极不正经的角色,道貌岸然的陈述人间的美好和罪恶……让你在惊心动魄的温暖中,感悟道德的底线,感伤人世的情怀。查尔斯在沉思花园中对黑洞、分形的“叙述”共同体现了在后现代景观设计中,形式元素构成的多元性。后现代景观的象征性、隐喻性是景观符号建构人文和科学联系的产物,是后现代景观诗意的具体手法,表现为景观符号对语境的依赖性阐释。岐江公园的设计,即利用原有工厂的设施,将船坞、骨骼水塔、铁轨、机器、龙门吊车等船厂场地元素,采用了传统的中式园林的亭、台、廊、阁的叙述手法,对历史和现状进行疏解,使人们恣意徜徉于构筑物之间时,实时唤醒民族文化的回忆。现代主义中,词汇和语法的唯一性极大地束了语言表达,后现代关注语境,对词汇和语法进行了疏解,丰富了空间的深层寓意,它是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大美术观的具体联纵和诗意释解。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后现代艺术家善于运用历史的场景元素进行拼贴与转印,同时,赋予它们解构的形式,在看似混乱中,传达了诗意的情感。
二、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反现代性
现代主义景观所透露的精神诉求作为一种文化或美学与作为社会中的景观精神诉求总是有着强的对立,这也是现代主义自身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对于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至少表现出下列几种精神:专业单一、理性至上、机器感、经济绑架。工业化在替代农业化的过程中,不仅带来显而易见的强大的经济诱惑,更使社会产生了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一揽子变革。工业生产需要较强的专业化,必然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分工需要强有力的理性来约束。这在人类进化中扮演了强势角色。但现代化在把人变成为现代化的主体的同时,也在把人变成现代化的对象。人类精神变得机械、单一、理性、约束、空洞。这造成了现代主义的景观期待不可避免的以功能为主,冷漠而乏味。正如伯曼所言:“成为现代的就是发现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他允诺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去经历冒险、强大、欢乐、成长和变化,但同时又可能摧毁我们所拥有、所知道和所是的一切。”对环境单调、单一以功能为主的、理性至上的、通约式的机器审美是不可取的。随着物质积淀、文化发展、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介入景观的方式更多体现为功能需求之外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个人经验取代了通约式的订置,人本身成为景观的设计者、构成者和批评者。对任何事物的体验都需要与周围环境、前后序列和以往的经验相联系。后现代主义者反对通约,注重感性和个体体验,在承认审美的复杂性的同时,对现代主义进行了颠覆。在现代主义者看来,许多微小的东西的不协调的堆积被后现代主义者重新解读和重视,他们依赖情景和解释,使科林斯柱式以各种方式与其他立柱形式进行对比,使其起到了“雄性的”作用,混沌普遍存在。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中,文丘里作了这样的描述:“那个地区的体系具有包容性:它包括所有的层次……他不是由专家控制、在视觉上容易接受的体系,处于运动之中的运动着的眼睛必须挑选和解释各种变化的、并置的体系。”后现代景观视野中的“专家”被世俗的眼睛所掩盖,长久以来建立的以理性约束为基本特征的精英审美被大众化所代替。
三、结语
现代景观设计论文范文2
1.1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道路绿化景观是公路环保工程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反应出公路形象。为了获得较好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因此必须树立绿色交通的理念,进行生态公路修建。因此道路绿化景观在施工过程要避免对自然的地形和地貌造成破坏,对当代环境进行保护,并且还要使其具有美感,使驾驶人员感到舒适,提升公路的使用价值,使公路发挥应有的功能。
1.2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分析
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内容主要有地形改造、铺装施工、建设工程设施、植物移栽等。道路景观施工设计中要保证道路的主要功能:确保行车视线清晰。做到以下几点:(1)道路交叉部位以及弯道内侧树木种植不能对驾驶员视线造成阻挡,确保足够的行车视距;(2)弯道外侧树木要进行整齐种植,不能对驾驶员视线造成诱导;(3)道路设计中有相规定的宽带和高度范围作为车辆行驶空间,因此树木种植不能进入此区域。(4)绿色植物选择要求为:较强的抗逆性、抗旱性、抗病虫害、方便管理;不对交通造成影响;树木根系发达、适合多次修剪等。
二、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内容
2.1施工前准备
(1)对施工图纸和设计资料进行熟悉并审查;(2)认真做好四通一清工作,主要指供水通畅、供电通畅、道路通畅、信号通畅以及对场地进行清理;(3)清理场地,园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场地进行平整不仅是对垃圾进行简单的清除,还包括清除杂草、清除灌木以及建筑垃圾,从而为不同地形施工创造基本条件。
2.2道路绿化大树、草坪等景观施工
道路绿化景观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大树移植工作,在挖掘树苗时,要防止对苗木根系造成损伤。常绿树木在移栽时要带土球。土球直径要为树木直径的8~10倍,确保土球保持完整,可以采用麻绳进行绑扎。由于苗木比较高大,运送过程中要将其倾斜放置。为了避免对下枝干造成损伤,要在运输车辆上放好支架。苗木在种植时要根据深浅要求,将苗木置入坑内。栽植深度要高于原地面,避免产生积水。带有土球的苗木要将草绳剪断,一边将其埋入一边将其夯实。裸根树木进行移植时,要保持根系舒展,不能使根部受到折伤,当填土到达坑1/2时,要提起苗木,再进行填土和夯实。树木栽植后,要制作三脚架保护树木。草坪也是道路绿化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对整条道路的景观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草坪类型,能够抗病虫害和易于管理。
2.3营造微地形相关施工
(1)同附近的自然地形和地貌进行结合。由于自然环境是最佳的绿化景观,因此要同道路绿化景观附近的自然地形和地貌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出当地的自然风貌和地形特点,从而做到返璞归真。(2)进行适当的景观构造。由于地形具有不同的高低、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比例以及不同外观,因此地表特征变化多样,这也为景观的多样提供了先天基础。如场景较大时,要构造平缓的绿地、较大面积的草坪,从而呈现宏伟广阔的场景;如场景比较小时,要打破整齐统一的景象,对微地形进行恰当处理,从而呈现更多的层次和空间,具有最佳的景观效果。(3)将建筑景观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地形进行融合。人为的建筑景观要同自然的地形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从而使建筑同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将建筑和附近景观有机的融合,从而体现出自然的状态。
三、结语
现代景观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现状和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园林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园林植物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工程的质量及园林植物功能的发挥。植物造景必须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的特点以及习性,要达到植物造景符合审美原则与合理栽植原则,就必须把握好植物个体美以及植物与景观的配合美,这不仅是对植物习性以及生长特性了解程度的考验,也需要把握景观与植物的生态关系以及合理的组合搭配。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1、功能序列方法
包括直觉的运用、多层面的感知,然后通过控制,利用直觉,挖掘多层面感知后建立具体空间。
2、 知觉“思维”分析方法
理解设计对象和平面或空间相融关系,在对视知觉状态有着多角度理解之后,针对项目,具体抽取设计语言的不同层面。
3、“集合层”形态分析方法
将一个设计项目剥离出若干层面,分别设计之后将各个层面相关联起来。
4、主题文化设计方法
抓住所在环境的人文情感和意向环境的感受,生成文化的环境主题。
5、组团空间环境分析方法
将诸多空间环境相关联,衔接建筑、功能设施等形成一个组团。
6、“自然持续”生态设计方案
将自然元素、环境持续和实地自然状态相统一,突出环境的自然表现。
7、A-B 转换过程设计方法
A 是设计之前的环境初始状态,B 是设计师要完成的最终设计结果。通过对 A、B 两个端点进行分析,得到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
8、激活式设计方法
激活点既是创意点,找到创意点后通过设计的控制和完善将灵感状态明晰。
9、“无痕”理念设计方法
9.1 “渗透环境”减少人类生存留下的痕迹。
9.2 “意如无痕”环境的表达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造型状态。
9.3 “直取内心”使审美的愉悦达到心灵的深处,是设计的最高理想手段。
二、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
1、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它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而且能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再现和保护地域性的景观类型。其中植物是反映园林景观设计最有生命力和代表性的元素。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为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人们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时候,通常会遵守两个比较常见的原则:一是植物景观设计应充分体现地域的自然特色;二是要重视植物的时序性,处理好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所以现代园林通常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同时具备“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
2、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越来越现代化,这也为园林植物景观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把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的装饰品,动辄为跟上新潮流而更换园林植物,甚至今天栽明天拔,年年建设城市新形象,急功近利,要求尽快见效果,草坪风、大树进城风一阵猛似一阵。 还有人工气息过于浓重的园林也不断涌现:乔木+灌木+草坪(地被)模式的滥用;许多植株的种植密度过大,不利于植物生长,造成浪费;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把植物都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球体或几何形体。人工化过于明显,自然风逐渐减弱;过于追求自然效果,铺张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这些情况是当前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所面临的窘况。
三、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问题
1、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低下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绿地采用西方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大面积草坪和灌木林修剪成模纹图案的绿化方式,或者在草坪上种植花卉组成色块图案。这种植物景观形式虽然具有草优美、整齐的景观效果,但从生态学上看,此种绿化模式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中国传统的乔灌草复合群落,而且养护费用相当高。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去的,也是不应提倡的。
2、植物景观“千城一面”
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缺少深度和内涵,设计作品仅仅停留在概念、形式提出的水平上:有的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植物景观处于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附属地位;有的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或几何形体——如此种种的做法,使得国内一些城市因缺乏城市特色而导致“千城一面”,未能形成特色的城市地域性景观。
3、植物微观群落不稳定
植物微观群落是植物与植物之间建立的互惠的、共生的关系。特定的“乔灌草“组合的搭配是物种亿万年进化的结果:符合自然规律,并且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生长良好、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但是,从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来看,设计者主观性的把一些不具备共生关系、甚至不能共同生长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使植物微观群落变得非常不稳定。
四、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措施
1、科学性
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是科学性的基础。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非常不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群体生态中还涉及各种植物相互关系,所以,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依照植物之间的微观群落的互惠共生关系,搭配植物。
2、文化性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内涵丰富的植物文化,植物成为为人们赋予文化信息的载体。众所周知,梅兰竹菊、玉堂富贵都有其代表性的树种。此外,本土树种也可以代表当地文化。例如,哈尔滨就有“榆都丁香城”的美誉,榆树和丁香是我国旱地地区的本土植物,更代表了城市的文化特色。
3、艺术性
一般的艺术规律同样可以用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规律可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灵活运用,创造出极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
4、生态性原则
从生态学上说,生态位是指处于群落中的物种,在时间、空间和营养方面所占的地位。植物空间的生态位,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是指植物空间提供给人们的或者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如土地、气候、休憩空间、交通等)的集合,反映植物空间的现状对于人们各种活动的适宜程度及吸引力大小,良好的生态位比较适宜人们的各种活动,对人的吸引力比较大;从微观层面上讲,良好的生态位是指构成植物景观的每一种植物处于合理的空间分布,在它所处的生态空间都能比较健康的生长,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
结束语
总之,城市园林规划就是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市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富足以及衣食住行方便,使城市建筑及构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与动植物相亲相近和谐共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园林设计中要注意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的要素,更要注意和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合理、科学的园林设计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在植物的选择、颜色的搭配、植物外观形状上都要别具匠心,将各个景观串联起来,才能提高园林的艺术价值,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周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
[2]张冰,王小平.浅谈园林艺术民族风格的形成[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
[3]闫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4).
现代景观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商业街,景观设计,重要性
【 abstract 】 : from 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commercial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analysis, make the landscape design become the marking of the city and pronou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detail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yinchuan commercial street culture labels,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nd constitute a landscape of several elements, et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 the future of the commercial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 key words 】 : regional cultural, commercial, landscape design, the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商业街的景观主要包括店铺、建筑立面、广告店标、植物配置、喷泉雕塑、街灯小品等各种在街上可以看到的一切物体。商业街的景观设计就是合理的、巧妙的、和谐的、自然的将各种景观要素组织起来,并且能够突显出它的功能性、文化性、地域性。
商业步行街景观有其独特性,它是连续性、动态性的、时空性的四维空间景观,目的是给人以形式美、时空美、意境美、空间美,并且能满足人们休闲、社交、购物、聚会、游憩的需求。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那些蕴含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日益减少。如何保持地域特色在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是现在专家关注的重点。下文将以银川商业街的景观设计来具体进行分析。
一、银川地域文化特色简介
银川主要是回族人口聚居的地方,但依然是“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模式,商业街景观设计风格具有回族特色,这里的回族特色并不单一的等同于伊斯兰风格。银川的回族特色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并且结合中国传统工艺和景观设计技术相结合,依据伊斯兰教义的原则和规定发展出的一种独特的景观风貌和特色,即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景观的功能与布局。【1】
商业街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体现了当地的和人情风俗。作为商业街景观设计的主体,银川市的建筑特色为:构架为拱形、圆顶突出并带有高耸的塔尖、连环的拱廊、庄严的装饰、合理的布局、独特的造型无不彰显着回族建筑的魅力以及其文化的内涵。
二、商业街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1)人性化原则。商业街越来越多的选择软性面材来制作表面构件,例如:悬挂的旗帜、招牌、遮阴布等,银川市商业街街道这些景观小品一般选择白色、绿色为主要色彩,同时展现了回族景观设计风格,凸显了庄重肃穆的特色。
(2)生态化原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现代商业街景观设计的主流,商业街中绿色环境的建造,不仅能够营造完整的景观意境,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价值,还能调节小范围的气候,对一些废弃污染和噪声都能有效的改善。
(3)善于将传统和现代建筑相结合。古色古香、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建筑,会使商业街显得古朴、深远,增加商业街的吸引力。同时应该结合现代的建造工艺、新型材料、设计技术,使传统建筑更具艺术性、文化性、观赏性、功能性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例如:银川商业步行街保持了清真寺的拱形、圆顶、拱廊等特色建筑,同时采用新型材料建筑和遮阴棚。【2】
(4)可识别的原则。商业步行街要发挥商业功能,必须营造可识别的环境,增强人们对环境的体验,给人以安全感和享受,满足人们来此步行街购物的需求。
(5)景观视觉延续性的原则。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的名片,要为游人提供游览的景观路线,因此商业步行街空间设计应该是顺序的、连续的、可预知的。
(6)营造怡人、轻松的环境。重视细节的设置,将室外的凉亭、花台、雕塑、餐饮座位、灯具、广告牌等各种景观小品应该设计出城市家居的感觉,增加其美观性与舒适性。
三、银川商业街景观设计理念
银川商业街景观设计保持和延续了古式景观设计的风格,即为丰富飞外部空间与精巧的景观相匹配,采用自由布局和轴线布局相结合,从而突出景观的识别性和秩序感。例如:在商业街主入口处,拱桥是标志性建筑,在商业街的末端通常设置规格比较高的单体建筑或者突出的景观小品作为空间隔离。
银川素有山水城市,塞上江南的美名,因此在街道景观设计上,也融入了自由布局的设计理念,并结合了园林和水景的处理手法。例如:自由婉转的水面中,种植荷花,并放一些观赏鱼类,提升了景观的活泼性和生机性。同时商业街街道的宽窄也要满足人们旅游观光的需求,临街的店铺通常是以一层为主、二层为辅、三层作为点缀,更加突出了建筑的地方特色,也避免了直线型景观的审美疲劳,连接外廊和局部的露台是银川商业街的特色,为游人提供了交流、休憩、赏景的空间。【4】
砖雕艺术和屋顶形式多样是银川市商业街单体建筑的特色,这是传统建筑与当地风俗、相融合的表现。银川地区干旱少雨,风沙频繁,昼夜温差大,可以通过平顶上覆土实现保温隔热。砖雕技术结合中国山水画的巧妙、阿拉伯文字图案,并融入了区域独特文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一般用作门罩、兽头、基座、嵌墙等建筑构建装饰。同时拼砖和琉璃的设计手法多用于墙面、台基和檐口等,石膏花饰也是使用比较广泛的装饰材料。
四、银川商业街景观地域性设计实例
银川丽景商业街以一座回族风格形式的清真寺为景观起点,展现了伊斯兰独特的文化风情和地域特色形象。商业街中设有汤瓶雕塑,并结合水池和喷泉景观小品,营造出潺潺细水从汤瓶中流出的景观,并且在街道节点处的新月广场绿地上,矗立了知名的回族历史人物雕像,增添了街道文化的底蕴。同时街道的长廊是由多个拱形门洞组成的,结合伞形柱式成柱廊。商业街两旁的清真美食城也是融入了回族特有的阿拉伯建筑风格,装饰和色彩都是精雕细琢,体现出浓郁的回族特色。【5】
商业街街道两旁的建筑也是地域特色十足,例如:饭店颜色是白绿间隔,并且大量运用挑檐设计,檐板底边为尖拱形,并且用黑色凹槽间隔和白色立方体相连,彰显出了回族钟爱白绿的提点,又显的清新典雅,突出了回族景观设计独特风格。大型商业广场也是以拱形为立面基础,下半部分由壁柱和廊柱支撑,壁柱挑檐成伞状,同时在主拱中央采用浮雕,设花格。
结语
银川商业街景观设计遵照传承和发扬地区文化特色,凸显人文情怀和生态共存,出发点毋庸置疑是正确的,但在商业街新的景观设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旧商业街更新改造不成系统,改造次序混乱;特色景观设计表现手法单一,色彩大多采用白、绿、黄典型颜色;空间环境不协调,没有和周围的环境良好的融合,没有形成和谐统一的景观等。商业街的景观设计依然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但同时坚信商业街的景观设计其明天是光明的。【6】
宁夏回族商业街景观设计是经过几百年和各种文化相融合后的结晶,通过外在的物质形态传达出历史积淀的完整信息。商业区景观设计一定程度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整体设计水平,组织协调好城市设计理念和商业营销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实现景观设计的优化和提升,最终达到一个更加舒适、更加活跃、更有新意的商业街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燕宁娜.宁夏清真寺建筑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论文】.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邱玉兰,于振生.中国伊斯兰教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3~720----48.
[3]谭颖.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形态及环境塑造—人文精神的复归与文脉主义建筑观的应用[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宋智.现代商业步行街行为模式与空间形态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2.
[5]李珊.商业步行街之空间界面营造一以上海新天地和宁波天一广场为例[J].城乡建设,2004,5.
[6]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诗意漫城:景观规划设计[MI.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
备注:基金项目:该论文为2011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宁夏银川市商业街景观特色研究》
现代景观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3S技术;辅助设计软件;远程协同设计;景观仿真技术
当今社会,人们非常依赖计算机以及计算机处理过的信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当代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景观设计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人们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以及从景观的信息化表达中感受到景观的高效、顺畅等综合印象。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园林景观建设与之相联系,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对推动景观设计建设的发展进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景观设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包含众多内容,主要有3S技术、辅助设计软件、远程协同设计、景观仿真技术等,现阶段,景观设计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工程,能够起到美化城市环境、减少城市污染等作用,因而在城市化发展中,加强景观设计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国家对景观设计建设也有着更高的标准要求。在其建设过程中,有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事先对景观设计建立空间布局,更为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例如:在GPS技术、GIS技术的应用中,不仅能够广泛收集景观设计建设的相关资料,而且能够分析园林布局中各领域信息。
2 景观设计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景观设计的建设中,现代信息技术既能虚拟地调整其空间布局,又有助于增强设计效果。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景观设计,能够先通过仿真模型,直观性地呈现其建设的整体效果,使相关设计者可以反复修复或调整景观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有助于为景观规划设计创造良好的平台,同时对增强景观设计的实际建设效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1 3S技术
3S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于风景园林建设中,能够促进风景园林建设。基于3S技术的空间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改变传统CAD制图模式,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重要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模拟成像的技术。所谓的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景观设计中,能够充分地应用3S技术。由于景观设计类型相对较多,其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涉猎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如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而在3S技术的支持下,景观设计人员能够及时通过该项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相关数据信息,并统一将数据信息上传至专门的系统中,为后期城市发展中的景观设计提供有利借鉴。例如:在园林绿地等地理空间的处理过程中,充分应用3S技术,可以充分反映地理空间的实体数据,能够实现地理空间定位,为景观设计者提供参考依据,彰显其独特的技术优势。由此可见,3S技术在景观设计中有着一定程度的应用,并具有积极作用。
2.2 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与软件
目前,在景观设计领域已形成了从二维平面设计到三维效果、动画表现等较为完整的设计软件体系,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可在电脑上从平面的方案草图开始,将自己的设计以三维空间进行再现、复原、创造环境景观,并将其作为设计深化、修正、发展的有效直观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三维建模技术在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例如三维建模常见软件AutoCAD、SketchUp、3D Studio Max等等,在景观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可以使相关设计者利用三维造型软件将初步设计轮廓加以制作和呈现,为参与者提供基础框架。其次,分析空间分布关系、环境分布关系,能够检验景观设计是否具有合理性。最后,在三维建模的作用下,能够将园林整体构造进行立体式的呈现,不仅能够表达人的设计意图,而且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景观设计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推动景观设计建设的发展进程[3]。
使用最为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为Photoshop,而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该项处理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增强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但是,仅凭借Photoshop软件的图像处理,只能对图像进行简单的补充润色,不能深入地改变图像。因而,还需要利用渲染软件,如Lumion、Vray等,能够增强景观设计的逼真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基于此,能够使设计人员细致描绘图像,并加以修改不合理之处。总之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景观设计空间布局中的图像设置进行有效处理,有利于凸显景观设计设计中的细节部分,可以满足相关人员的实际需求。
2.3 远程协同设计
在实际景观设计工作中,设计参与者有面对面的交流机会,绝大多数设计者专门负责专职任务,与其它设计者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使沟通机会相对较少,不利于更好开展景观设计的协商工作。在远程协同设计的作用下,设计者可以探讨和分析景观设计的相关事宜进行,并及时解决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协同工作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使远程协同设计工作成为可能,不仅可以提升景观设计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减轻设计者的负担。由此可见,远程协同技术在景观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4 景观仿真技术
由于景观设计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工程,因而需要设计者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和布局。传统手工绘制设计图中,虽然能够呈现园林规划与布局信息,但不能给予人们以直观的三维展示,同时不利于修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景观仿真技术在风景园林中有应用。基于景观仿真技术的景观设计,主要有静态仿真和动态仿真2种,可以使相关设计者利用软件将初步设计轮廓加以制作和呈现,为参与者提供基础框架。在景观仿真技术的作用下,能够立体式地呈现景观设计整体构造,不仅能够表达人的设计意图,而且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景观设计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推动景观设计的发展进程。与传统虚拟现实技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可以为景观设计参与者提供虚拟现实环境中的景观;另一方面,可以使景观设计人员看到虚拟和真实相结合的景象。
3 现代信息技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居民对景观设计的个性化、审美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景观设计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景观设计负责人可以借助互联网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互动,有助于增强景观设计的有效性。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下,可以为景观设计者提供诸多意见或建议的参考,同时增强景观设计的合理性。景观设计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其设计思想、方式等方面对景观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受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景观设计者应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景观设计的有机融合,以推动我国景观设计领域的快速发展,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彰显人类社会新的思想观念社会价值观。
4 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使景观设计建设更加符合标准要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景观设计建设者能够结合3S技术、计算机技术、远程协同设计、景观仿真技术对景观设计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确保景观设计建设的有效性。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景观设计建设是尤为重要的环节,既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又能发挥其美化与净化空气的作用,而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景观设计建设的融合,积极影响我国园林建设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张红艳,胡凡刚.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实践与反思[J].现代远程教 育研究,2006(6)
2 朱旭东.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改革[J].黑河学刊,2004(4)
3 H ・巴凯斯,路紫.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 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J].地理学报,2000(1)
4 熊拥军,冯国龙.浅谈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建筑设计[J].工业建筑,2003(1)
现代景观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景观设计及其特点
1、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 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 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环境。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 是在对土地性质研究之后做出的综合利用, 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 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 哪些应保持其现状。城市的美,不仅意味着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内容, 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 还应符合形式美原则。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之后, 城市景观设计就反映城市的性质。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 首都北京的安街政治气氛浓重; 杭州作为旅游城市, 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城市景观还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的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 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 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2、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
景观可理解为景与观的统一体。景, 即风景、景物, 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 观, 即观看、观赏, 是指人对景的各种主观感受。从环境艺术角度看, 景观是一种视觉现象、自然现象、生态现象、文化现象等人类生活环境中一切视觉事件和视觉事物的总和, 是一门相互关系的艺术。广义上分, 城市环境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自然地域性的综合体现, 有地域性的特点。人文景观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概括, 具有历史性、人文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特点。就人文景观而言, 由于人类文化传统的差异, 美学思想的不同, 所以形成的景观风格也有很大差别。大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以儒教文化为中心的东亚人文景观;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欧美人文景观; 以天主教文化为中心的拉丁人文景观; 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中心的阿拉伯人文景观;以印度教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人文景观。
二、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
所共同的感受。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像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像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像的形成能力。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想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
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三、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做出回答。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做出回答。
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当广场的地面过大,使建筑物看去像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杨树林.朱仪浅谈城市景观设计方法[期刊论文]-大舞台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