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范文1
关键词:古诗 多媒体 生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68-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古诗阅读作出了明确要求: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能列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意境比较优美,能陶冶人的情操的,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谈谈新课标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的点滴体会。
1 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古诗词文章一般都言简意赅,短短几十个字,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在古诗下面对难理解的词语标了注释,学生借助工具书基本上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但对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一些描写古代的文章,如《七律・》一文,学生对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课前,我通过班级的白板播放了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铁索桥的惊险悲壮视频,以及过草地,过皑皑白雪的覆盖的雪山,让学生目睹的艰难,体会越过岷山的喜悦心情。再如,教学《天净沙・秋》一词,前两句诗描写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六个图景,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能利用多媒体,把这六个图景一一展示给学生看,使抽象的诗句变成直观的图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 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教材里的古诗词,有一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泊船瓜洲》写出了王安石远在他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诗人送别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等。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诗人,联系生活,体会一下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游子吟》一文,文章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与赞美,对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句诗,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根本没穿过破衣服,更别说是缝缝补补的了,孩子们对伟大的母爱领悟成了一个难题,为此,我引导学生回想母亲每天起早摸黑地照顾我们的生活,风雨无阻地带我们上学,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甚至是下雨天,我们坐在教室里,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多等一分钟,她们宁愿自己在学校门口等上十分钟、半小时,甚至是一小时,任凭风吹雨打、太阳炙烤,她们无怨无悔,为我们默默地付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激这伟大的母爱,为此,我建议同学们每天回去都帮父母分担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至少完成一件,孩子们基本上做到了,我觉得这才是对这首诗真正的领悟。
3 改写古诗
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尝试过让学生仿写或改写课文中的优美语句,通过改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古诗也不例外,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对古诗也比较容易接受了,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改写古诗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改写,将古诗用自己的话改写为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有学生写道:55岁的北宋诗人王安石,应皇帝之招,赴京上任为官,晚上,他把船停靠在瓜洲的江边,远望家乡南京钟山,虽然瓜洲与京口仅一江之隔,而京口与钟山也只隔着几座山,借着皎洁的月光,思念家乡,这次上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4 吟诵古诗
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写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表达的意思不是熟能生巧。在教学中,“读”是学习古诗的必经之路,古诗不像现代文这么通俗易懂,学生普通对古诗有种与生俱来的排斥心理,如果让学生自愿吟诵的话,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晨读时间,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古诗,熟读成诵,感受古诗流露出来的深刻含义。
5 表演古诗
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或许每位教师都尝试过,但大家未必尝试过分角色表演古诗。表演是一门艺术,要想表演的好,首先要对“剧本”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把古诗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我引导两位平时关系十分密切的同学来表演李白和孟浩然,表演前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古诗的背景,引导学生将李白与孟浩然临别前那依依惜别的情景表演出来,通过此次的分角色表演,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终身难忘。
6 即兴作画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古诗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读和写,把古诗背下来并默写,其实学习古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为古诗作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提倡素质教育,古教学不能再局限于读和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画能力,为古诗来个即兴作画。如教学《四时田园杂兴》一诗,描绘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可以利用我们农村的优势,引导孩子们想象大人们男耕女织,孩子们喜爱劳动,也在桑树底下学着种瓜,这样的一个生活场景,利用手中的画笔,把这场景画下来,学生在作画中,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古诗融合了知识、哲理、情感于一炉的传统文化精华,教材中的古诗中,荟萃了我国历代诗人的爱情、亲情、友情以及写景状物、咏人抒情等。传统的古诗教学比较重视学生对古诗文字的背诵,轻视对古诗思想感情的感悟,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响应新课标的号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学校的有效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范文2
一、启发联想和想象
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作者往往以简练精确的语言,创造出深邃无穷的意境。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老师的讲解只是起点拨作用,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作者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也才能品味到古诗词的魅力。把诗词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体会诗句的内涵。如李白的《静夜思》,每个学生甚至许多学龄前的孩子都非常熟悉。但要真正领悟诗句所表达的内涵,必须真正理解“举头、低头、思、望”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它们并不是简单而平常的动作,而是诗人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未能入睡时所做出的自然而然的动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挥巨大的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是远离家乡的“诗人”,对着明月,时而遥望,时而低头的动作,从而体会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之情。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才能产生移情和共鸣,引起联想和想象。
二、提高层次,读出诗词潜藏的韵律
在学生有了学习古诗词的自觉性后,还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古人云“七分诗三分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指导学生朗读好作品,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而且可以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可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反复朗读的重要性。写诗词的人按照要求来用韵,通过押韵可以增强诗词的旋律美,平仄则体现语音的抑扬顿挫。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告诉小学生这些深奥的知识,而可以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慢慢内化。通过反复地吟诵感受诗词的外在形式美,同时用心体会诗词的内在情意美。
在读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古诗词的韵脚,但是强调韵脚并不是特别地加大音量,诵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提高嗓门,涨红了脸蛋,使劲地突出韵脚。殊不知,强调并不是大声嚷嚷就够了,不是有句谚语“有理不在声高”吗?在古诗词的诵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古诗词的发音来处理,这样读起来才能朗朗上口。
三、淡化诗词意,尊重个性化理解
“诗词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一首古诗词,作者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为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词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词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随着学生慢慢成长,他们的生活经历慢慢增加,他们会对古诗词作出自己的理解,在诗词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
四、升华领悟古诗词蕴含的意境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范文3
综观近三年的语文中考卷,记诵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直接默写型、理解默写型、迁移默写型、运用默写型等。笔者收集了多地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诗词默写的考查率几乎为100%,且多以直接默写型为主,兼顾能力考查。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一、 直接默写型
1. (2011・江苏省徐州市) , ,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2011・江苏省苏州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鱼我所欲也》)
3. (2011・江苏省南京市)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2011・北京市)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 理解默写型
5. (2011・江苏省南通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两句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 (2011・江苏省泰州市)《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植物的变化描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 。
三、 迁移默写型
7. (2011・湖北省孝感市)古代文人墨客出行渡水,自然少不了舟,请写出含有“舟”字的一联诗句: 。
8. (2011・山东省莱芜市)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抒发思乡情怀的诗句,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请再写出一个抒发思乡情怀的诗句: , 。
四、 运用默写型
9. (2011・江苏省常州市)面对艰辛与压力,不少古诗词告诉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坚强的人。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 。
10. (2011・云南省玉溪市)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请用相连的两句古诗描绘出你向往的生态环境(课内外均可): , 。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直接默写型试题涉及古诗词、古文中的名句和重点句,以及对短小的诗词进行全文默写,比较容易。但有些同学会出现一些错别字。所以,同学们平时就要按照要求认真背诵,认真默写,对写错的字结合句意加以理解记忆,或把易错的句子加以整理,以免再犯。
理解默写型试题要比直接默写型难度稍大些,灵活性也强一些。同学们不仅要准确、熟练地掌握原文,还要对诗词中的每句话加以正确理解,尤其要把名句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联系全文主旨来理解记忆,同时将所学的诗词紧密联系生活,学会拓展运用。
迁移、运用默写型试题的要求比较高,它将课内外的诗文积累联系起来,注重考查综合掌握能力、同类归纳能力,同学们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时,才能从容不迫。对待这类题目,我们可以按照种类进行一定的梳理归纳,如按照“风”“花”“雪”“月”等自然类,按照“酒”“舟”等物件类,按照“送别”“思乡”等情感类,加以分类整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3. 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1~3选自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卷)
4. 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4~6选自2011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卷)
7. (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
8. (2011・广东省深圳市)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传达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 ”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
9. (2011・广东省梅州市)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面对人生。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范文4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策略
Shallow talk the method and strategy that the poem phrase in thou appreciate
Luo Cui fang
【Abstract】Language book medieval times poem phrase appreciate an a lot of classmate to all feel headache, examination usually feel helpless, have no from start, if ever of the classmate answer, is also could not answer point up, throw cent more.Does the poem phrase with maximum limit got a thou in the examination how appreciate cent?I try through the following, effect rather good.
【Key words】Thou poem phrase;Appreciate;Strategy
古诗词鉴赏复习时,不能一开始就拿题给学生做,应先要求学生识记掌握一些必需的古诗词常识,然后再教学生鉴赏方法,也就是先授之以筌,再教之使筌之方法。
一、授之以筌
(一)、识记古诗词题材
虽然古诗词所涉及的题材很多,但是考试所选古诗词题材不多。 包含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羁旅诗、边塞(征战)诗等。要让学生能分清一首诗词属于什么题材,即明白写什么内容。
(二)、熟悉古诗词流派及其特点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1)、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2)、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1)、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2)、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一首古诗词如果知道它所属流派,基本能知道其风格和语言特点、艺术手法。
(三)、熟悉历史背景
我国古诗词虽然源远流长,但是中考所选的古诗词大多数是唐宋诗词(偶有清代诗词)。所以,复习时要求学生大体了解唐代至清代各朝代的社会状况,这样便于了解文人在当时社会的机遇和遭遇,便于读懂诗词,明白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因为言为心声。
(四)、掌握古诗词鉴赏常用艺术技巧
古诗词中所用技巧很多,但是中考所选的古诗词所涉及的技巧并不多,大致有:(1)、从修辞角度看,有比喻、借代、夸张、拟人、反问、对偶等。(2)、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虚实结合、衬托烘托、对比对照、用典、渲染、象征、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正侧等。(3)、从抒情方式上看,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融于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者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主观感情,所抒发的感情一般是志向、操守和抱负)等。掌握了技巧,答题时就有方向,不会走岔道了。
(五)、识记一些古诗词鉴赏常用术语和意象特征。如:语言类“平淡质朴”、“清新”、“绚丽”、“隽永”等。“柳”谐音“留”,借指挽留,依依惜别。用常用术语答题就会书面语化,而非口语化,简洁明了,便于得分。
二、授之以筌捕鱼法
在掌握一定古诗词知识后,就可以教学生怎样用筌捕鱼了。一般按以下几步进行。
(一)、看标题知题材
标题,往往可以让我们明白诗词属于什么题材,也就是写什么内容。也可大致知晓作者要抒发的感情。例如:《渔家傲 秋思》中渔家傲地名,“秋思”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借古抒怀之作,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这首词所写内容应该是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二)、看作者和注释知背景
注释往往告诉我们作者是何朝代的人以及其生活经历遭遇、诗作在什么情境下写成的(得志时之作还是失意时之作)。得意时往往抒发豪情壮志,失意时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从而揣摩作者在诗词中所要抒发的感情。例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看作者和注释知道密州时期,苏轼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三) 、读诗句明大意。
1、理解读懂诗词句子要注意抓关键词句、诗眼(最能抒发作者感情的词句)。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一个“断肠”。在秋的景上加重悲的色彩,衬托游子在外前途渺茫思念家乡以及家乡的亲人之情。
2、要明白诗词中词语的暗示性。暗示性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李清照《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与愉快,同时还暗示了她充满情趣的生活。
3、要注意古诗词中有的为了便于抒情或者强调和音韵的需要,往往将词语或句子的顺序打乱。阅读时我们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调整语序,以便准确理解句意。例如:辛弃疾的《水龙令》中“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两句如果不调整语序的话,根本读不通读不懂,应该调整为“玉簪螺髻,献愁供恨”,这样句意就非常明朗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句,不能理解为“英雄没有可以找孙仲谋的地方”,正确的应是“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衣”应该是“明月鉴薄帷,清风吹我衣”。这样的例子很多,阅读古诗词时一定要注意。
4、分析诗词写什么内容,是以写景为主还是叙事为主,还是写景中叙事。如果是写景为主,则要分析写景句子,看看写什么样的景,什么地方的景,景物有什么特点。是自然之景,还是人文之景,还是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景的和谐统一。看看作者是否置身景中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如果是的话,我们就明白作者很喜欢这样的环境,就会知道他喜欢大自然陶冶大自然。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从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可以知道诗人寄情山水田园,陶醉于眼前之景,愿意留在这里。从而抒发了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如果作者无心欣赏眼前之景而是借眼前之景发出对人事遭遇的感叹,我们就知道作者人生仕途坎坷,就会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者思乡之情。例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夜春雨初晴,满树杏花绽放,是何等的美景,作者却“闲作草”、“戏分茶”,可见作者无心欣赏,内心不但不感到欣喜高兴,反而觉得烦躁无聊。如果是写景叙事诗,往往写历史遗迹(名胜古迹,宫殿名城,战场遗址等)、旅途见闻等。这类诗词作者往往会借古抒怀(抒忧国忧民之情怀或者个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甫的《蜀相》、李白的《越中览古》以及刘禹锡的《石头城》都属于这类诗词。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作为我国民族文化关键组成部分的古诗是民族生活、文化、
思想的渊源,以及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对古诗进行诵读,且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地累积、应用、体会,能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欣赏品味得到提升。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一些古诗词可以说是人人皆知,因此新课改明确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地位与价值。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启发学生学习古诗呢?
一、注重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生平经历
众所周知,诗词大都是有感而发,缺少了感情就较难写出优秀的作品。为此,诗词常常是作者思想感情与生活经验的具体体现。鉴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与生平等,在学生比较全面地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人生经历,了解了作者自身的遭遇与性情之后,就可以由古诗当中体会到作者的写作风格与性格特点,如此学生就能够更加全面、具体地把握古诗的意蕴,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欣赏,并且以此作为基础欣赏古诗,常常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时候,针对这一首表达思念家乡与眺望江南深情的诗词,倘若不能够为学生介绍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那么学生就较难理解这一首诗的深刻含义。于是,教师在讲解这一首诗的时候,要为学生进行下面的介绍: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在其“权罢新法”中被迫辞去官职。在王安石又一次被皇上重用,离开景美、水美、山美且带着春风的江南的时候,不禁想起了自己颁布的变法运行,他坚信变法运动可以取得成功,然而朝政存在着激烈的斗争,因而体会到一种迷茫感以及思念家乡的情感。在学生了解了作者的从政经历与生活背景之后才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一首诗词。因此,把握作者的生活背景与生平经历是学习古诗的必要条件和
基础。
二、通俗易懂地讲解古诗蕴含的哲理
古诗常常注重哲理韵味、言外之意。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一些古诗的哲理较为深刻,作者无论是在议论、抒情,还是在记事和写景当中,不少的言外之意都蕴含其中。也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古诗所表达的意境,感受古诗所包含的哲理。例如,教师在讲解苏轼《题西林壁》这一首诗的时候,针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但对改变的景物进行了分析,而且表达了诗的意境与作者的感情,尤为关键的是对诗词包含的哲理进行了揭示。作者由异样的位置、视角观察山峰,会获得异样的体会,作者看不清楚庐山的本来面目,这是由于自己位于庐山当中,因此不能够全面与综合性地观察庐山。通过讲解这一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明白下面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不应当静止地、固定地、单方面地看待问题,而应当综合性、运动地、全面地看待问题。
三、在表演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的教学是指学生具备被激励说出自身观点的机会,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得以发展。事实表明,表演活动可以让学生有着不少解决问题的时机,并且更多的自由和独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表演活动当中,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新的要求才可以产生,从而实现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事实证实,小学生大都比较喜欢表现自己。为此,教师需要营造一种开放、宽松的平台,以使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和发挥特长。例如,针对《宿新市徐公店》这一首古诗,其对村童扑蝶图进行了描绘,而整首诗的关键画面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并非静止的,而是不间断的活动,其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孩子的活泼、天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施演一演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扮演村童扑蝶的情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快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一首诗的境界,能够让学生扮演古代的诗人进行诵读,从而仿佛置身其中,更进一步地体会古诗的意境。实践表明,这样的活动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并且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所创新,从而实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地探究古诗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切实地体会与把握我国民族的文化结晶,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欣赏古诗,体会到古诗的文化意蕴,以及争取借助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努力,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中体会到古诗的诗意、韵味、情感,从而把握古诗的神秘美、含蓄美、朦胧美,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谷开发.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范文6
1.能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并积累有关乡愁的诗句。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向榆关、心系故园的思乡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初读感知,了解词意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词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他们的故园,请同学说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故园又是怎样牵动着他的愁绪呢?
(二)根据要求,读准《长相思》
1.自由朗读。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2.检查: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 3、读出味道: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
(三)联系背景,读懂《长相思》
1.长相思,思的是什么呢?(故乡)
找出相关的词句,课件出示这句――
(课件: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你能根据注释说说这句词的意思吗?
3.由此可以看出,词人的心,在哪儿?
(板书:心系故园)
词人这么思念故乡,那他一定是远离了故乡的。他人在哪儿呢?身向何处?到词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4.在康熙二十年,三番之乱平定,国泰民安。第二年三月,康熙出山海关到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告祭祖陵,祭祀祖先。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行。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从北京到沈阳途中写下的。
人离家乡越来越远,心却更加思念故乡了。齐读这一句。谁能说出这一句的意思?
5.此时此刻,夜深了,他站在营帐外,看到了什么呢?(千帐灯)
为什么夜深了,仍然营火闪烁、无法入睡呢?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就是夜深千帐灯的原因所在。因为思念家乡,夜不能眠啊!
(四)小结
师:身向榆关,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思乡之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拓展延伸,领悟词情
1.此时此刻,词人想念着家乡,家乡的亲人可能在做什么呢?(也在思念他。还可能在干什么呢?)
(在皎洁的月光下聊天,小孩子们在追逐嬉戏,朋友在喝酒吟诗……)
好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哪!
2.引文拓展
而词人在向着山海关进发的途中,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叨叨,有的只是――山一程,……
这里,没有孩子的追逐绕膝的天伦之乐,有的只是――山一程……
这里,没有皎洁月光下和家人相偎依的幸福,有的只是――
这里,没有和朋友一起欢聚时的喝酒吟唱,有的只是――
是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三、质疑问难,升华主题
(一)学生发问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去从军,为的是什么呢?
──什么时候能结束使命回家去呢?
──你在行军途中,有没有发生什么令人高兴的事呢?
……
(二)亲人发问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妻子、父亲、儿子、兄弟、朋友)
师引读:
长亭外,古道边,杨柳依依,依依不舍的妻子深情地问他──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萋萋,天真的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他──
长亭外,古道边,秋风瑟瑟,头发花白的老人问他──
(三)作者反问,升华主题
师: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说说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呀?我不是轻离别呀!长相思的什么地方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四)小结
师:就这样,作者把自己对故园的无际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长相思》中。这就是作者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原因,这就是作者为什么那个梦会破碎,那颗心会破碎的原因。
师:现在,知道纳兰性德的相思为什么会这么长吗?让我们带着这种长长的思念,再读――长相思
师:让我们带着对故园无限的思念,深情地背出这首词――
四、作业
1.收集摘录有关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2.以《长相思》为内容,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
板书:
长相思
纳兰性德(清)
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