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是人生的基石,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特定的职业意味着不同的发展机遇与空间,也决定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深刻影响着人的命运。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作为高校职业教育的新亮点,是时展的需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用正确的职业生涯设计来指导就业,选择的不仅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正确选择自己的未来。

一、职业生涯设计及其意义

(一)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又叫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以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价值。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通过分析自己的个性、价值观以及整个社会的就业趋势、就业环境等,可以更好地对自我进行定位,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个人对自我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兴趣,评估自己的能力、优势和不足。在设计过程中明确自我职业发展的方向,正确选择职业目标,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2、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行自我定位。职业生涯设计将会引导大学生对其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发现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引导他们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树立与自己主客观条件最匹配的职业定位。

3、职业生涯设计可以提升大学生应对竞争的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全面分析和认识自己,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针对地学习,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努力克服弱点,挖掘潜在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4、职业生涯设计有助于毕业生形成合理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目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愿望往往集中于一些热门职业和经济较发达地区,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与人才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国家的发展实际不相符。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就是让学生从盲目的“随行入市”的择业行为中摆脱出来,逐步树立长期成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定位原则

1、择世所需的原则。根据社会需求设计职业生涯。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如果择

业脱离社会需要,将很难被社会接受。因此,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择世之所需。

2、择己所长的原则。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是大学生应特别注意的问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选择的是大学生某专业方面的特长,这对职业的选择起着筛选作用,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大学生应对根据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能力范围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

3、择己所爱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初的动力和成功之母。如果一个人对学习、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会在学习或工作中取得成就。因此,在设计职业生涯时,要珍惜自己的兴趣、爱好,择己所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4、择己所向的原则。职业生涯设计是个人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变量。在校大学生随着自己学识的提高、志趣的转移,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重新认识和调整。职业生涯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的了解自己,正确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做到“衡外情,量己力”,为自己策划和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职业生涯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迈向下一步的方向。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实施策略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为什么选择某种职业,通常都是以其职业理想为出发点的。大学生一旦在心目中有了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理想的目标,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因此大学生应当尽快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这不仅会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也会影响个人成功的机会。

2、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根据自己的爱好、实际能力和社会需求制订有效的实施步骤。职业分析即现代职业要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要全面了解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以适应当今社会各类职业对就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性强”的要求。

4、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主要依据,包括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因此,大学生要通过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多种职业训练,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能力和适应能力,掌握职业技能。

5、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要树立主动适应社会、淡化“专业对口”的就业观。在“学以致用”的原则下,发挥素质优势,在更加广泛的就业范围和领域内,寻求理想的职业。其次,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改变“一步到位”的思想,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观念,走一条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的道路。如果有了资金和技术,可以考虑自主创业,通过创业还可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以创业促就业,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最后,要树立到基层就业的观念。基层已经成为吸纳最广大毕业生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要结合自己的人生定位、职业目标和生涯规划,选择从基层做起,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成功。

职业生涯设计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尽早的安排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把握住机会,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1]陈亮.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是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通过职业生涯设计,使自己一生的职业有个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走向成功。

1.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是适应大学生就业现状的需要。近年来,由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多,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而高校学科建设滞后,由于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毕业生实际状况不一致,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系不尽完善等问题的相继出现,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2.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是进行人生设计与规划的需要。在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到高中,按照职业生涯认知、探索、定向、准备及安置等五个阶段开设有相应的课程,在进入大学之前,绝大多数的学生已清楚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而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还没有职业生涯设计与辅导的内容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从零开始的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尽快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与教育工作。

3.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是适应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格局更加明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实现经济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专业。要想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有一席之地,必须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主要步骤

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即要弄清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选择什么职业等问题。

2.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环境评价。职业生涯设计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4.职业定位。在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兴趣、特长、专业等与职业的匹配。职业定位要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要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条件的匹配情况。

5.实施策略。就是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6.评估与反馈。整个职业生涯设计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职业生涯设计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在整个职业生涯设计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核心的环节,这一环节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设计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1.大学生应尽早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越早对今后毕业找工作越主动,谁毕业时谁就有可能最先拿到第一桶金。让职业生涯设计从走进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四年学习生活同步。

2.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自我评价,必须要充分了解自己。大学生在校园期间,应该首先对外界和自身的情况都进行一下全面了解和详细分析,进而初步确定自己的一个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然后在毕业时找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寻找。

3.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设计时要考虑社会与个人利益的统一。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4.根据所学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都经过一定的专业学习、训练,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这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依据。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还要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

5.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设计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设计要与自己的个人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大学生要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是大学生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大学生应在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3

摘要:大学生就业压力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高等学校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和目标,培养职业岗位能力,推进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文章从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 教学改革; 职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在高等学校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和目标,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并能够推进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

1 确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和事业成就的向往和追求。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迈向事业成功的第一步。目标引领未来,目标激发潜力。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观点,人要成就什么样的人生,取得多大的成就,常常取决于人是否有明确的理想目标。

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引导和教育在新生入学后就应该展开。大学新生需要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围绕该专业可能涉及到的职业、职位进一步的认识和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进而初步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在初步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后,应该围绕选择的职业,制定职业体验计划,对今后欲从事的职业和职位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通过职业体验和职业访谈,对这个行业和相关的职位进一步分析和了解,熟悉这一职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根据职业体验和职业访谈的结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原来的职业规划目标。

2 推进开放性教学

随着职业理想和目标的逐渐清晰,大学生要紧紧围绕自身职业发展这条主线,进行有目的的知识积累、职业素质积累和职业能力培养,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习生涯规划,改变原来学习的盲目性、被动性、静态性,职业和学习规划也随社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2.1 课程体系的柔性化。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过于整齐划一,刚性有余,弹性不足。一本教学计划往往一定下来就是若干年不变。僵化单一的教学计划不仅束缚了教师的活力,也淹没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性,“学分制”是实行弹性教学计划、倡导学习自由的最好选择。“学分制”作为国际上通行的教学管理方法,特点就是学生自主自由选科、选课、选师和选学。然而,现在一些学校的“学分制”有些名不副实,它们往往只是在原有学年制的教学计划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基础上部分加以修改而成,必修课太多,选修课比例太少,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多少自由选择的余地。

2.2 教学内容的时代化。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要是50年代向苏联学习后形成的模式。近几十年来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没有突破原有的框框。而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导致传统学科的高度分化,出现许多互相交叉、渗透的边缘学科。许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这一巨大的变化。由于大学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太慢,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老化,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

2.3 社会实践的职业导向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广大学生进一步发挥专业所长,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同时也了解社会对职业的要求,找准自身差距,明确学习方向。探索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社会实践组织运行机制,是符合现在大学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关注焦点的,这样的社会实践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3 培养准职业人才

受长期“学历教育”思想影响的大学生,希望在轻闲中靠学历拿工资,认为仅凭一个学历就能得到所有待遇,而用人单位则要求:要凭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学识水平,为单位创造价值,学生的学识、能力、素质应该拿到单位就能直接派上用场,用人单位直接购买的就是这种能力,这导致学生的就业观与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对接、学生的择业观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不对接、学生的学业观与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不对接。这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关键因素。

为了应对当前出现的这些问题,大学生需要尽早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走出校门之前,把自己锻炼成为合格的“准职业人”。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工作岗位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即将进入职场的人。因此准职业人不仅应该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熟悉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或技能,可以直接上岗,为单位创造价值。

合格的准职业人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六种基础职业能力,这是企业选择人才的普遍标准,但要想最终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大学生还要拥有核心竞争力,尽管职场环境千变万化,但是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能掌握职场主动权。

“核心竞争力”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199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文章中提出的,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在国际经济竞争的舞台上,企业要想获得生存空间必须享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竞争优势。人生职场的竞争同样如此,不论你从事哪个行业,什么职业,你都必须具有别人无法取代的优势,在某个方面别人无法超越,这样才会获得良好的职场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4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在深刻认识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了解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伴随大学生职业生涯成长历程的网上微格教学系统、自我认知中心、企业选才平台和记忆珍藏空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足迹馆”平台,旨在激发学生的职业生涯学习热情,自主探索性地学习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自我探索和社会探索,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为其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足迹馆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55-02

1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

青年就业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随着毕业生人数的迅猛增长,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各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职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课程。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和自我职业发展与规划的需要,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系统的全程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从而能尽早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明确职业目标,提高职业素养,为今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的一个过程,它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需要个人连续不断地去规划的过程。当我们明确了职业生涯教育意义之后,需要了解目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以此来帮助大学生合理的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准确定位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与职业目标,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是当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有力措施,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2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分析

2.1对职业生涯教育认识不足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从欧美国家传入,并逐步引入高等教育中。虽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日益受到高校和毕业生的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并且对职业发展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了缺乏必要的理论研究和课程教学实践,大多数高校也就围绕毕业生的就业率开展工作,觉得只要能达到一定要求就可以了。某些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也简单地将职业生涯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把工作重点相对集中在毕业学生的就业政策宣传、提供就业信息与岗位、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培训等方面的事务性工作,忽视学生的职业咨询指导和教育,缺乏就业以外的指导,忽视了更重要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2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特别注重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作为一个职业发展教育的授课教师,需要有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且最好经过专业的职业指导师或职业咨询师的培训。然而,大多从事此类课程的老师,都缺乏相对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水平不高。多数教师自身经验不足,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了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兴趣不高。师资的缺乏往往是合班上课,班级人数众多,教师一般也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缺少实践性环节,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很难满足学生差异性的实践需求,职业生涯教育在一些高校只能流于形式。

2.3学生缺乏自主的职业规划意识

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足够的认识,规划的意识较薄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存在问题。很多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不以为然,认为规划了也没用。他们对自我认识的不够清楚,也很少主动地去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在做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职业目标时往往随大流或者不切实际,并没有从自身能力出发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自己本身,教育者是引导和提供帮助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本身应该主动地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自主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设计规划。

3大学生自主生涯探索-职业生涯足迹馆平台建设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讨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我们希望设计出符合培养高校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能力的自主学习职业生涯服务平台,为高校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提供借鉴与指导。通过完成职业生涯服务平台中相应的学习模块,自主进行职业生涯知识的建构,激发学生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能力,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从而增加了实际可操作性,为成功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有的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较为随意和零散,缺少科学性、针对性和系统性,还有的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学生缺少参与和实践,从而缺乏体验和感悟。凡此种种,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效果。经过长期的调研、设计、规划,上海商学院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与中青创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一起合作进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足迹馆”平台建设的探索,希望能进一步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课程标准体系。

我们以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教学改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分析当前高校发展教育课的教学现状、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改进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学实验,提高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邀请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生涯规划老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人力资源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对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开发提出建议,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足迹馆”平台的初步设计,并投入实际的教学使用,进行平台教学实验,对参与者进行前测和后测,分析教学实验结果。深入教学实验的现场,对教学进行参与式观察,记录分析教学实验的效果。建立学生的作业档案,对教学成果进行分析评价,以检验教学实施的成效,探索出适合职业发展教育的评价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平台;在平台使用基础上进行功能的扩充,将学习内容模块化,使服务平台更契合学生需求;并对自主学习生涯服务平台进行完善,可以使学生在平台上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服务,获得较好的个性化教学效果。

职业生涯教育平台建设旨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伴随大学生职业生涯成长历程的网上微格教学系统、自我认知中心、企业选才平台和记忆珍藏空间。所谓微格教学系统是指将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微格化”,便于学生学习和反馈,也便于师生互动;而自我认知中心是指我们拟通过精选的职业测评量表,让大学生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刻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感悟,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所谓企业选才平台是指毕业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展示个人简历、浏览就业信息,企业则可以由此来岗位信息,并按其人才需求条件搜索合适的毕业生;而记忆珍藏空间是指该系统完整记录了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这一重要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点点滴滴,正如一串深深浅浅的成长足迹,值得一辈子珍藏和怀念。也正因如此,我们将其形象地称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足迹馆”。

大学生“职业生涯足迹馆”平台主要为生涯教育、生涯咨询服务系统平台提供网络软件等支持,我们在原有上海市市级本科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实现教师、学生和企业的三方互动,与就业网相融合,以“微格教学”与“体验式学习”为基础,来提升学生的“六大能力”,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服务体系全面涵盖了“学校教育”、“实训平台”、“企业招聘”三个环节,依托实训报告和能力模型,帮助实训学员从大学生转变为职业人,提升就业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足迹馆”平台的定位是整合学校职业发展教育及就业需求和企业人才需求,从课堂到实训,从线下到线上,依托能力模型,实施生涯规划训练,提高大学生就业力和职业发展力。为职业发展课程教学提供辅助,帮助教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进行自助式生涯发展辅导,建立个人职业发展档案。

大学生“职业生涯足迹馆”平台的内容框架如图所示:

在实际的使用当中,我们希望增强各个能力模块的前后延续性,将测评分散到各个能力模块中去,并增加几个网上调查模块:应届毕业生调查、历届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等,能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并将精品课程导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足迹馆”平台,实现课程共享。增强教师、学生和企业的互动性,并能通过平台举办创业大赛及职业规划大赛等。

该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职场与自我,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索和社会探索,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使他们不仅在毕业时能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也为其将来的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大学生“职业生涯足迹馆”平台建设的创新点及建议

4.1从入学到就业,全方位、全过程地提供生涯教育,经过系统的训练,提升学生就业力和职业发展力。

4.2网络平台64个微格实训点,覆盖生涯规划与求职创业全程,较好对接课堂。实验实训中心新建的职业发展教育微格实验室26间已经投入使用。开设了“反馈式自我体验”实验和模拟面试等训练项目,受到学生欢迎。

4.3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实现网上与网下相结合。采用人机交互的实训模式,模拟真实的训练过程,固化实训成果,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也重视网下与学生的交流,开展个性化的职业咨询服务。

4.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体验式学习,巩固实训效果,记录生涯成长的档案。并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素质拓展活动,组织学生深入人才市场、相关企业等岗位实践,撰写职场调查报告、实习体会,组织演讲交流。

5总结

大学生“职业生涯足迹馆”平台建设是网络教学环境的实践探索的尝试,我们将继续研究职业生涯教育平台的功能,继续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完善平台建设,开展学生对该平台使用的评价研究,能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足迹馆”平台功能。激发学生的职业生涯学习热情,自主探索性地学习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自我探索和社会探索,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为其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继续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大学生特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涯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社会责任感,为培养我国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做贡献。

(上海商学院,上海200235)

参考文献:

[1]苏永涛,李钰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1,(8).

[2]陈冲.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

[3]郭天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上海商学院2012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基地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5

【关键词】社会支持网络;大学生创业;创业压力

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积极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成为化解高校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方向,更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国内大学生创业热情日趋高涨,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不断涌现,实现了由择业者到创业者的转变。然而从整体上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高热情、低成功率的现象。由于受制于经验缺乏、资金短缺等因素,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较高的失败风险,承受较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根据相关研究,大学生的创业压力主要来自于知识储备不足、竞争强度过大、资源受限和管理责任不清等,事实表明这些压力源与其工作倦怠程度有相关性联系,即压力越大,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越低,成就感越低,越容易出现倦怠心理。除个人因素外,大学生创业压力大还与社会支持网络缺失有关。被调查者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难的主要原因包括资金匮乏、前期缺乏相关的创业指导和培训、没有创业经验、承担创业风险的能力和意愿不足、缺乏吃苦精神等。

一、社会支持网络与大学生创业压力的关系

(一)政策落实不够具体,加剧了大学生创业压力

当前,国家制定了很多政策以促进大学生创业,主要有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创业补贴、免费创业服务、取消落户限制等。对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调查时,他们纷纷表示是国家的政策支持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但同时,不少大学生表示相关支持政策落实得不够具体,宣传力度不够,不清楚获取国家政策支持的途径和申请流程,尤其是在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创业补贴、免费创业服务等方面。部分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缺乏信任,也没有感受到国家创业政策带来的支持作用。此外,应该规范、简化营业执照等证件的办理流程,可以尝试在网上进行公示预约。现实的情况是大学生注册公司时往往要跑很多趟,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营业执照的办理。创业初期遇到的种种问题,让初次创业的大学生倍感压力,有部分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甚至选择了中止创业或放弃营业执照申请,这对初创企业的成长很不利;政府制定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政策引导、落实力度不够,不仅难以起到帮扶作用,反而加剧了大学生的创业压力。

(二)风投机构层次不齐,难以解决融资问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发展层次不一。对于初次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其中,多数大学生面临资金困难时,会通过向亲戚朋友借贷来完成融资,也不乏因为资金短缺选择放弃创业的。对于风投机构,大学生多持怀疑态度,既想获得投资又害怕上当受骗,担心自己的创业项目或专利被窃取。同时,社会风投机构与高校缺乏有效衔接,大学生不能通过学校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因而难以使自己的创业项目获得充足的融资,资金难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三)学校创业机制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1999年,目前已经取得长足发展。随着对创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的形式、实践及环境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进行了规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也是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调查发现,他们渴望高校在资金支持、场地支持、创业指导等方面提供更多具体、实用的服务,解决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但是,高校无论在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场地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都无法给予大学生创业者以充足的支持,虽然很多大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但多数只是停留在活动表面,并没有深入推进,缺乏有效的支持是主要原因之一。

(四)家庭支持力度小,大学生创业底气不足

家庭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创业背景、父母工作性质、家庭收入等都会对大学生创业产生影响。在我国,能接受并支持儿女在大学毕业后进行创业的家庭相对较少,很多父母期望儿女大学毕业后能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公务员考试热就是这种现象在现实层面的反映。尤其是对家庭较为贫困的大学生而言,其选择创业时的顾虑更多,在精神、经济等方面获得的支持更少,创业压力更大,承担创业风险的能力更低。

二、建议与对策

(一)借助互联网,构建强有力的线下、线上支撑平台

大学生在创业初始阶段,迫切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作为支撑大学生创业的重要角色,政府应积极推进创业政策的落实,让优秀的创业项目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一是切实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对营业执照注册、税收减免、创业基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创业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学生创业具有很好的鼓舞作用,但如何促进相关政策落地生根,让创业大学生真正获得创业政策的支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应构建国家级创业互联网线上运营平台,将创业政策执行、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创业指导等融为一体,并接受媒体监督,促进政府行政效率提升,让好的政策更好更快地落地生根。二是促进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构建一站式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学习、培训、实践、融资、洽谈等一系列支持,并建立网上学习平台,构建国家级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出版更多高规格的家级教材,促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正规化,并不断提升师资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升我国创业教育的质量。

(二)顺应潮流,不断提升创业教育的质量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平台,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升、创业精神的养成等都是在高校完成的。高校在创业者的社会支持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理应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制定创业教育计划,储备充足的创业教师,实现创业教育的全程化、专业化、实践化、模块化,让更多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获得更多帮助,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同时,高校应构建更加高效、务实的创业帮扶体系,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可以实施“一对一帮扶”,指导其进行与创业相关的手续办理、公司融资、公司运营等业务开展;在校外与政府、企业合作共建创业实践基地,在场地、资金、技术、人员上给予支持和指导,打造全方位的创业实践支持平台。

(三)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前的主流观念,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社会上各种孵化机构、融资平台等应运而生,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开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很多知名企业家成为学校的创业导师,他们凭借自己在资金、人员、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多支持。一是逐步探索由企业运作的创业孵化园,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更好的创业辅导,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素质。二是设立更多符合大学生创业特征的风险投资基金,对产生的优秀项目,可以尝试以资金、项目、人才和技术等方式入股,并协助办理创业贷款、提供创业担保、公司注册手续办理等相关业务,快速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步入正轨。三是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在创业政策宣传、典型树立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破除大学生创业的思想障碍,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舆论氛围。

(四)大力支持,家庭应鼓励大学生创业

家庭是大学生创业最坚强的精神后盾和经济后盾,可以更加直接、可靠地为大学生提供精神、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调查显示,只有少部分家长认为“创办自己的企业”是令人自豪的,他们更多地视稳定的工作为令人尊重的工作,如公务员、教师、医生等,大学生创业要想获得家庭的支持,必须改变家长对创业的认识。一是政府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大学生了解创业政策,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对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建立退出机制,解除后顾之忧;二是让家长认识到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这样做不仅能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是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重要方式;三是加强典型宣传,不仅要宣传创业成功者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应多宣传创业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让更多家长理解支持大学生创业,构建创业型家庭。

参考文献:

[1] 赖晓桦.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支持

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2(9):37-39.

[2]赵丹,凌峰. 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及

路径优化[J].安顺学院学报,2014(6):47-49.

[3]黄兆信,赵国靖,曾纪瑞.创业大学

生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以温州高校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57-61.

[4]陈国法,郁君平.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

下的高职学生创业困境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3(20):74-76.

[5] 何伏林,f雪艳.大学生创业压力源、

控制感与倦怠关系研究[4]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7-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构建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更大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这种发展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更大的挑战,“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天之骄子”的优越性已经不复存在,作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如何适应当前环境变化,并针对自己所学的学科特点、专业特色结合自身的优势规划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跨入社会谋求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岗位,这是摆在每一名高校大学生及每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构建

1.1什么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当前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客观和主观因素进行分析基础上,确定其跨入社会的工作目标,并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在不同时间阶段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工作内容的总体规划。良好的职业生涯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1)可行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根据主客观条件进行筹划,否则会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2)适时性:要确定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各项主要活动的实施及完成的时间和顺序;(3)适应性: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所以规划应具备适应性,能适时而变;(4)持续性:职业生涯规划每一个发展阶段应相互连贯体现其持续性。

1.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理念。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对高校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现状,以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迷茫,未能对自己准确的定位及不能确立自己的目标,不清晰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拟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本体系从知己、知彼及抉择三方面进行进行设计。“知己”包含: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智能、情商、气质等方面;“知彼”包含:要了解组织环境、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方面。

1.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步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步骤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需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为自己确定一个工作目标;其次,在确定自己职业生涯目标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智能、情商、气质等特点,进行自我评价分析;第三,对自己选取的职业生涯目标,基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第四,在综合自我评价和职业生涯目标评价基础上,综合分析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第五,根据所选取的职业做出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分析目标实现的步骤,和如何合理安排步骤实现自己的目标;第六,在综合以上的基础上,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反馈并根据具体形式进行校正。

1.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应综合自己的目标定位、能力定位、机遇定位三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考察。目标定位方面,大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智能、情商、气质等特点,分析自己适合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毕业后自己适合走哪一条路的问题,是自主创业、进入企业部门还是考取编制等;能力定位方面,大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智能、情商、气质等特点,分析自己有哪一方面的能力特长,并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就是适合走哪条路的问题;机遇定位方面:在目标定位和能力定位基础上,根据实际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抓住当前的机遇,选择自己的工作岗位,也就是可以走哪条路的问题。

1.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直接反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质量的显性因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犹如高校的一套标准化人才制作“机器”,高校大学生经过这一“机器”制造后,产出其产品,真对这一产品的质量,需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确定这一产品是否合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价指标的确定需综合高校人才质量培养标准、社会人才需求标准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经分析认为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综合发展潜力、思维创新能力、综合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工作环境适应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指标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价指标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

2.1建立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实施模式。建构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框架极为重要,在这一框架内,大学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没有大学生的参与,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个摆设。家庭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保障,通过家庭的保证,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施。学校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平台,通过学校这一平台,使职业生涯规划正常展开。社会是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检验场,学生通过社会的实践,才能检验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为最终跨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2建立多元成长与发展模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建立多元成长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良学习环节,形成指导与自导、训练与模拟、分享与体验模式。在选择了职业生涯目标过程中要通过教师的指导与自导进行确定;在技能能力培训和反馈调整过程中通过训练模拟模拟相结合,以促进自己的能力提高;分享体验自己的阶段总结以更好的促进社会实践,以此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3.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效果学生自评。对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效果学生自评调查,认为自己专业能力、发展潜力得到很大提高的达到80%以上,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的都在85%以上,认为这些能力没有变化的都低10%。

3.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效果教师评价。由十五名高校教师组成的教师评价组,对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效果教师评价,结果显示:七大评价方面有很大提高,分别为82%、85%、80%、85%、79%、78%和82%,这与学生自评结果大体一致,说明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加强。

3.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效果社会评价。通过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员实习单位及课外实践基地调查,所考察的七大职业生涯规划评价指标都有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其中的不足,通过社会实践评价,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组织策划能力这几项指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