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专业;实验教学
生物技术革命被认为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现代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建立的生物学,而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大化学革命是生命科学革命的重要基础[1]。因此,对于生物科学等近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对于他们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内外农学、生物、环境等一些近化学专业都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与之相对应的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系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2]。由于这些基础课程大部分是由化学学院讲授这门课程,所以在课时、实验内容和衔接方面存在诸多改进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时少,目前只有24个学时实验,同类院校最少也是32学时,这样短的实验安排并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考核方法有待探讨;针对性不强,目前无法做到实验操作与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的对接[3]。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这门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探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讲授经验,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探索。
1注重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
任何一门化学实验课的开设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术本身,更关键的是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验中逐渐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素养。这些非智力性的科学实验思维对于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大有裨益[4]。但大一新生刚刚告别中学学习阶段,"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根深蒂固,笔者为新生讲授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实验课:预习报告按部就班的抄袭实验教材,实验过程中追求实验速度不注重实验细节,实验报告数据涂改和杂乱等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从一开始就应该端正他们的实验态度、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素养,这对于大一新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尤为关键。在学期开始前,开设的每个实验项目以书面形式传达到每个实验小组,上课前,每位学生要按照要求写好预习报告,实验原始数据要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实验完成后老师签字确认后才能离开。有些实验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操作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其关键在于实验细节的操作需要注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要亲自示范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讲解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个别实验的操作在实验教材上没有明确说明,而对实验成败非常关键的地方,我们在化学实验的教育理念中,更注重从细节处入手。如预习报告,数据处理时要养成正确的“有效数字”概念;在化学试验中,不但要有正确的分析方法和准确的实验操作,对分析结果进行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对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非常关键的。
2整合实验内容,注重与专业方向有所衔接
目前我校针对生命科学系学生开设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主要沿袭了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内容,目的是使近化学类专业学生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但化学实验内容与生物专业的衔接还显得欠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导致填鸭式实验课,整个实验课程结束了,前面的实验内容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会问"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实验能够解决什么生物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开设的实验课原先是针对化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并没有很好地考虑专业衔接和融合。笔者认为加大化学实验项目与生物专业融合的方法是开设一些化学实验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性的实验项目。如根据课时和教学计划可以选择性开设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银量法),禾本植物叶子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缓冲溶液的配置等这些既有化学应用又有生物因素的实验项目。
3建立科学全面的成绩评定
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建立具体可行的成绩评定规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既要关注对基础实验知识的掌握,更要考虑体现出对于日常实验过程的重视。所以,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有两个方面的加权:所学实验基础知识笔试占40%,平时实验过程的成绩占60%。平时实验过程的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评分、实验操作、实验态度等因素。为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报告中讨论部分更加看重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心得和感受总结实验过程,如果只是参考学习资料的答案而没有结合自身实验去写讨论部分将影响实验报告最终成绩。另外,特别注重平时的实验过程也是非常必要的,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求真实;实验完成以后老师要检查学生的实验数据并签字后才能离开实验室。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态度有很大程度改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新生的第一门实验课,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对后续课程有示范作用。通过端正学生实验态度,整合实验内容以及建立激励性考核办法可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达到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光宪.大化学与技术革命是第六次科技革命最主要的核心内容[J].科技导报.2013,31(25),3.
[2]谢建平,陈春华,谢东坡,等.化学生物农学类院系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管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44-9445.
[3]王丽红,朱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158.
生物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学习兴趣;无机化学;多媒体教学;微课
利用大一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时,普遍感到无机化学理论部分知识体系较难,尤其是物质结构部分,特别抽象;而学习元素知识部分,又觉得知识点特别零散,难记难学,从而影响大一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信心。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兴趣的有效方法”做简单的阐述。
一巧妙运用无机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
大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对于一些变幻莫测的无机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总希望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一些新的实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当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这时老师应该设计一些实验问题和情境带入教学过程中。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比如:螺母与螺钉绣在一起时,除了用钢锯直接锯开这种方法,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时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想到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掉铁锈,很容易就能分开两者;问题2:笔者当讲到碳酸钠时,碳酸钠常用食品添加剂去蒸馒头,是利用碳酸钠热稳定性低还是与酸反应呢?根据将碳酸钠加热实验学生知道,碳酸钠非常稳定,蒸馒头的温度不可能使其分解。问题3:在讲配合物概念时,事先准备5mL硫酸铜溶液放在试管里,另一只手拿上一滴瓶氨水,在“众目睽睽”之下,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待出现浅蓝色沉淀时,再继续滴加氨水,一定要让学生仔细观察会有啥现象,由浅蓝色沉淀变成深蓝色溶液时。问题4:通过讲解铝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时,问学生铝是活泼金属为什么可以作为日常器皿?原因铝可以导热,在空气中或水中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进一步被腐蚀。通过这些简单的实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
二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
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把新课推向。比如:在讲配合物概念时,事先准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图片,或者搬上一盆花,真正能起光合作用的是什么呢?是叶绿素,那么叶绿素的化学成份又是什么呢?学生们在看的或听到这些导入时,眼睛里流露出一种惊奇、疑惑的神色,利用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2]。
三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
无机化学教学中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课外活动的丰富性,学生增长了知识层面,而且也开阔了知识视野,改善了学习方法[3]。化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方面,我们老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史、化学谜语、化学游戏以及化学趣味实验或者歌词记忆以及谐音记忆等,还可以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家庭中的器具和日用品,布置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来挖掘教材中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无机化学知识。四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保持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结合联系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并解决问题。比如了解到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后,学生可以自制简易装置放在家中去除异味;可以将作为剂使用的石墨,用来打开生锈的铁锁;讲到金刚石时,俗称钻石,它有在空气中很稳定,与氧气、酸和碱中都比较稳定,不用担心价值连城购买的钻戒,在通常情况下发生反应。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注重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爱上无机化学课、乐于上无机化学[4]。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形式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的特点[5],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调整,实现整体和局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相互转化,将事物的发展过程生动的展现出来,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自然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相互结合使用,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材料,对学习的对象印象深刻,将学习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无机化学概念,还能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六微课在无机化学教学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
无机化学作为师范院校中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所有学科中最具生机活力的,并且同多个学科具有交集,例如医药、环境以及生物、材料等等。无机化学在发展中同各类学科相互促进,不断的进行着自我丰富与充实,所以无机化学的内容是在不断更新与发展的,但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教学改革还在不断的对课时进行压缩,因而高校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有效解决庞大的知识体系同越来越少的学时之间的矛盾[6]。被迫使得任课教师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形式上均不得不面临改革。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可以将课堂上没时间讲的内容制作成“微课程”简称“微课”。微课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所谓“微”,指的是视频的时长较短,一般在5分钟左右,最好不超过10分钟,因为在互联网上,人们观看视频的忍耐度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这也是首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规定微课不超过10分钟的主要原因。“小”是微课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小”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是指微课文件的容量小,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视频的文件容量可以大幅减少,一般只有几十兆甚至十几兆,这完全符合当下互联网播放视频的带宽和速度,也就使得微课视频的传播和分发有了较好的物理基础;第二、是指微课的选题小,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不可能像以往的课堂视频一样讲授一个完整的单元,只能针对某个知识点、某道习题或某个学习环节进行讲解[7]。所谓“精”,指的是微课的设计必须精致、紧凑,不能拖泥带水。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中的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都应该经过精心设计,否则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课堂视频,教师有较多的时间来导入学习内容,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来组织学习活动,微课则不然,每一段教学活动都需要进行更精致的设计,因此设计微课就像拍一部短片一样,除了惯常的教学设计,还要有详细的脚本规划以及镜头的组织安排,否则很可能就超时了。微课与传统课堂相比,不再受到讲台、黑板这种空间上的束缚,主讲教师可以选择室外,或者真实的场景来进行拍摄,还可引入多媒体技术让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如加入动画。微课短视频不仅制作精良,而且功能齐全,学习者根据自身需要可以选择快进、后退、快速播放等。传统课程一节课上有重点、难点和知识点,而微课是对一个个知识点进行碎片化的讲解。这种碎片化的内容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能够满足学习者业余的学习状态。微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内容精简,时间短,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第二:突出重点难点,类型丰富,便于学生理解;第三:微课程以教学视频片断为主线,结合多媒体素材和课件等资源丰富,使用方便。微课在中学各个专业均有应用,而在部分高校中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也开始使用,将微课这种新型教学研究形式应用到“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并适合在“比较抽象又难理解部分的教学内容中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自学与理解在课堂上没时间讲过的知识点,有利于大多数学生更好的掌握无机化学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柳秀芳.以实验为契机优化初中化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32-32.
[2]谢英剑.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6):77-80.
[3]王锦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策略[J].化学教育.2001,22(7):32-33.
[4]黄传营.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与发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6(Z2):17-18.
[5]雷建霞.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管理学刊,2005,18(4):115-115.
[6]张年友,孙丽.如何有效提高高等学校无机化学教学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2014(29):169-169.
生物学习计划范文3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也提出了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在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下,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后,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上的更新,更促进了教学结构模式的发展。近几年来,教师不再以黑板和粉笔为武器进行“一讲到底”式的教学,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台,利用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和电视机,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和智能双向闭路电视系统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然而,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W中应用的优势
1.网络资源在教师备课中的作用
计算机和网络中蕴含的大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能让教师在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教案。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如果只靠教师用语言进行讲授描述,难免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便快捷而又有效的好办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有效的学习状态,取得最有效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时候,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来展示地球地质环境的变迁,以及各个时期的生物的进化与淘汰的过程,这不但有效地向求知欲极强的中学生了解到了生物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学生一旦被激发起兴趣,就会对新知识有一股热情和渴求,学会自己学习,举一反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生物教学中,往往遇到难讲的内容,知识点琐碎抽象,与生活联系小,学生很难理解,讲的口干舌燥,学生还是毫无反应,结果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尴尬的情景可想而知。而我发现如果在课堂上引用多媒体课件就会使难讲的内容变的生动易懂。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知识点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制作成flas来演示;把拍摄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图片与教师画的示意图对照着同时呈现给学生;将受精部分内容通过播放生理卫生科普片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可以辅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4.多媒体能巧妙地将抽象概念转化形象生动情境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过程都是动态的、概念是抽象的,我们可以运用投影、实验、模型、图表等展现理论产生的典型事实,力求变抽象为具体。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使其变得形象、直观,这既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提供了直观的材料,又可以使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够很好的达到目标。
如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孟德尔经过整整八年的不懈探索所揭示的,其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先通过投影片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提生理论的事实;然后结合图解,由现象到本质地分析豌豆的遗传特点;介绍有关生物术语,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最后科学地导出遗传基本规律。
二、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
生物学习计划范文4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一年多来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化学教学的舞台。
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如在讲授《化学选修1》“合金”时,我便脸带疑惑,很谦虚地向学生讨教:“刚刚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全面,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帮老师一起解释。”然后,提出合金是混合物,但却为什么有一定的熔点,这下学生们可就热闹了,有的说,合金是几种金属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物质;有的说,合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将两种金属进行混合,他们之间是要断裂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重新排列的;有的说,合金从物质分类上看,有的属于机械混合型混合物合金,有的属于互化物合金,无论那一种类型,只要组成一定时,熔点就一定。最后学生在共同讨论中真正理解了“合金”的含义。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在平时的课堂中,笔者还时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生物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学生;技能;强化
技能水平不是光靠学理论、听老师课堂讲授就能学到的,它需要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具体操作,通过一定系统的、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企业实践活动来获得。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好旅游服务专业学生的技能强化工作。
一、根据专业目标,做好技能强化准备
(一)确定技能强化目标
职业学校课程的设置,突出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它的培养目的带有很重的市场色彩,具有随机性、实用性。旅游服务专业,主要是培养旅游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要求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一定的服务技能和职业能力快速溶入这个行业。这就决定我们在学校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科目、教学大纲来确定技能强化目标。
(二)围绕技能强化目标做好技能强化前的准备工作
1.课堂教学中的准备
技能强化目标确定以后,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将一些技能学习安排进来,让学生预先体验实践工作,感受职业能力对他们的重要性。如在学习景点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导游的角色,给全班学生介绍某个景点或让一部分学生扮演游客提一些问题,让扮演导游的学生来解决问题,或给学生一个景点图片,让学生图片来进行导游讲解。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锻炼了学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讲解能力。
2.课外准备
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收集一些介绍当地旅游景点的资料,参观一些宾馆、酒店,鼓励学生在“黄金周”、假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企业对其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找出自己和企业要求的差距,激励学生在学校学习中积极向企业要求方面发展。如安排学生在星级酒店学习如何在30分钟内高质量地打扫一间走客房、2分钟内完成一次入住登记手续。那么所学的知识必然与以后的工作联系起来,极大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有用性。
3.技能强化前的动员工作
进入企业实践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最有效的途径。大部分学生在参加企业实践前很担心自己做不好,害怕单位待自己不公平,还有些学生认为企业工作是一件很枯燥、很累人的事,都会想方设法逃避企业实践。所以实践前的动员工作,能鼓舞学生的士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顾虑。我们可利用毕业后已就业,工作卓有成效的学生来校做动员,将他们参加实践时的感受和经验现身说法,介绍给即将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提醒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即将参加实践的学生们带着已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去企业,为顺利完成实践活动扫除障碍。
二、制定合理措施,落实技能强化工作
(一)实践企业的选择
现在很多职业学校对学生实践企业的选择不够重视,由学生自己决定。这使得一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实践就是不上课,在外工作,不管工作单位如何,也不管所选单位是否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符,只要上班就是实践,造成一部分学生选实践单位很随意。如烹饪专业的学生在手机店卖手机,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在商场卖衣服等,完全丢失了自己的专业,没有感受到职业能力对自己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点,学校可以采取由学校出面安排实践企业与学校把关学生自己选择实践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实践,选择一些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好、星级高的宾馆酒店,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实践活动都落到实处。
(二)专人负责保证技能强化
学校应成立企业实践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学生企业实践工作,以保证学生技能强化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安排专职领导,负责联系实践企业、安排学生实践,检查学生企业实践,协调处理企业与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的相关事宜。实践企业一名负责人,负责接受和安排管理学生实践工作及日常管理,保持与学校、实践企业的联系,有问题及时上报沟通解决。
(三)学校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
学校根据实践计划和目的,安排跟班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学生企业实践检查。通过下企业听汇报、实地检查的方法,了解学生的企业实践情况。实践企业根据学校的要求,将每位学生在实践企业的表现如实地反馈给学校。
三、认真总结学生技能强化实践工作
(一)实践单位总结
学生技能强化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企业要根据每位参加企业实践学生的表现,认真填写学生实践鉴定,客观公正地给每位学生给予以正确恰当的评价。
(二)个人总结
每位参加企业实践活动的学生应结合自己实践的工作岗位、岗位要求、行业要求,总结自己企业实践情况,认真地总结自己在企业实践中所学到的和不足之处,找准自己今后的努力目标。
生物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原因;建议
一、外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要表现
1.寒暄见面寒暄也是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交际行为。寒暄方面跨文化差异最明显的是寒暄的内容。中国人寒暄时喜欢谈论的话题包括:家庭和孩子、社会见闻、职业、家乡籍贯、体育活动、饮食等。比如:“你吃饭了吗?”“你去哪儿呀?”“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是哪儿人?”“你今年多大了?”但是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家庭财产等是西方人的禁忌话题。主要原因是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询问这些问题会让西方人以为中国人喜欢干涉别人的生活,他们认为这些是个人隐私,不熟悉的人询问这些隐私问题就是触犯了个人的隐私权。2.称呼中国人有亲属称谓泛化的倾向,往往根据对方的辈分、年龄和场合来选择合适的亲属称谓。“爷爷、奶奶、大伯、大娘、叔叔、阿姨、大哥、大姐”是中国人在社交中经常使用的亲属称谓。但是在英语国家,亲属称谓很少在社交场合使用。对于父母的朋友,孩子可能也会使用“Uncle+名”或者“Aunt+名”的形式来称呼,但是一般不会用这种方式称呼陌生人。对老年人直接称呼“爷爷、奶奶”的情况也很少见,因为这容易引起对方的不快,“老”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比较忌讳的概念。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在社交中使用亲属称谓反映了重视家庭的观念。3.称赞称赞行为中最大的跨文化差异体现在对称赞语的回答方式上。英语国家的人一般采用接受的方式,回答“thankyou”。而中国人常常进行否定,回答“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了”等。例如:在大学任教的王老师,有一天在学校里碰到了学生玛丽,她向王老师说:“你的手链真漂亮。”王老师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假的。”当时玛丽很尴尬,好像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走了。对别人的称赞,王老师的本能反应是否定,潜意识中受到谦虚观念的影响。但是在玛丽看来,称赞只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所以她期待对方说“thankyou”来表达赞同,完成一次问候的功能。4.道歉道歉行为也是引起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一个因素。比如,在中国如果是下属在与上司的约会中迟到了半个小时,他的道歉可能是这样的:“实在对不起,路上堵车了,我没有想到要等这么长时间,以后我会早一点儿出来。”但是如果上司与下属的约会中迟到了半个小时,他可能只说一句:“路上堵车了!”以此来表示抱歉,并不直接使用道歉语。但是在西方文化中,无论双方的地位高低,道歉都需要明确的道歉词,如“Iamsorry”“Iapologize”等。由于中西方道歉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特别是在与长辈、上级之间,就会出现误会,甚至引起冲突。
二、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
1.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一套关于什么是真善美的标准系统,它是一种集体的文化意识,而不是个人的喜好或倾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文化,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集体的目标高于个人的目标,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靠,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内部团结。西方文化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文化,认为个人的目标高于一切,突出个性,强调个人的权利、独立性、自我实现和隐私。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双方因价值观的差异容易导致语用失误,交际会中断或出现冲突。2.伦理道德观的差异伦理道德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伦理道德观的差异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重要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制度决定了中国伦理观念的形成。中国的伦理道德观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重视家庭血缘关系,孩子与父母之间相互依靠,彼此关爱照顾。二是等级观念明显。相比之下,西方的伦理道德观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重视个人的独立、隐私、自力更生和自我实现,家庭的价值在于个人能在家庭中享受充分的自由,人们等级观念淡薄,强调平等、自由、随意。工作环境中上级与下级之间可以直呼其名,家庭中长辈与晚辈之间不需要用敬语,在公共场所,人们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用礼貌和平等的方式交往。3.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礼节、婚姻、娱乐等方面。每个民族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特殊的情感,有的引为自豪,严格遵守;有的奉为神圣,不容他人侵犯。因此,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说话者不了解对方的民族风俗习惯,容易产生交际失误,引发矛盾冲突,甚至造成敌对现象。4.语言交际风格的差异交际风格是指说话的特点,体现了特定文化的人们理解和使用语言的方式。直接与间接的交际风格是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西方文化在交际风格方面最显著的差别。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谈话以说话者为中心,喜欢直截了当,而且主要通过语言来解读对方的意图。而高语境文化的人们以听话者为中心,喜欢比较委婉的表达,经常通过暗示表达真实想法,听话者根据语境揣摩对方的意图。西方国家文化强调尊重个人隐私,喜欢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东方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出于维护自己和对方面子的考虑,喜欢采取委婉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外国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的建议
1.汉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作为一位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还要传授文化知识、培养交际能力。所以,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母语文化知识,还要不断地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每个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大量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对比讲解中国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以便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减少交际障碍与冲突,使跨文化交际能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2.为外国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语用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选用有真实的语言环境、能真实反映中国文化生活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多接触地道的汉语表达形式,能将课本与生活实际接轨,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其语用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角、汉语专题讲座、观看中国电影、参加汉语比赛等活动,以加强外国学生汉语语言、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学习,让他们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语用意识。3.树立正确的种族中心主义观种族中心主义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种族中心主义会引发焦虑,使人产生偏见,甚至引起群体间的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种族中心主义会影响人们的交际方式,强烈的种族中心主义会导致人们对其他文化人们的行为做出错误归因,导致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产生冲突,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种族中心主义观,避免极端的种族中心主义。积极的种族中心主义不仅会加强会话者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而且有利于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意识到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时尽量减少语用失误导致的文化冲突,更有利于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THOMAS.J.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J].AppliedLinguistics,1983(4).
[2]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