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知识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专业知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专业知识总结

会计专业知识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会计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会计知识运用能力和核算能力。由于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高校不断扩招,使得高中的招生规模也相应地扩大,进而也带动扩大了高中招生规模。因而中考中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不得不进入到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中,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强,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积极自觉感悟和钻研相关知识和能力,这些都是大多数中职新生所欠缺的。因此,分析、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中职学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会计知识的学习存在难度。

(一)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知识基础薄弱

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多为没有能力上高中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薄弱,在进行会计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专业知识深度学习常有一定的困难,必然会影响学习质量。

(二)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对知识学习缺乏兴趣

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是为了能够继续接受教育,以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能够在职业领域中谋生。但是,这些学生对自己在进入到学校中的学习目的并不是很明确,当然在学习中缺乏动力,学习兴趣缺失,缺乏探索和进取精神。在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缺乏自制力分析

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包括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这是自我克制能力不强的表现;加上在职业学校中没有了升学的压力,缺少学习动力;还因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而就必然会在学习中放松自己,从而影响学习质量。

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对策

(一)会计专业教学中要注重选择合适的教材

我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薄弱,因而在教学中就要选择合适的教材,以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能力。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区域针对性的特点,在教材的选择上和备课时可以以区域相关内容作为基础编写教材和教案。另外,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知识更新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且教学和从教的经验都非常丰富,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编写教学方案,并对教案不断地完善,以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能力。

(二)专业定位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计专业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搜集资金流动数据,对财务活动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深入研究,以为决策提供信息。会计专业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要将学生在专业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就要将其作为社会科学中的核心内容,从实践的角度进行专业教学。会计专业学科重在研究资金的流动,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货币数据,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让学生认识到专业定位的重要性之后,促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总结的过程中,要计算各种会计信息,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审查,这些都需要学生亲自操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预估、调控和分析都是重要的内容,要将会计专业向管理学科转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专业技术操作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会大大提高,对于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可以完成账务工作。

(三)会计专业教学中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目前的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随着社会各个领域对会计人才的质量要求不同,就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并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也让学生对教学产生新鲜感,并乐于参与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是应用多媒体将会计专业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以深化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多媒体技术也不断地创新,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地引进新的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的同时,还要配合使用微视频进行翻转教学,对音频、视频、动画等等合理利用,以提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随着学生对会计专业学习的性质提高,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对于不懂的知识可以深入探究,还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需要进行实践模拟操作,解决专业难点问题。比如,在《初级会计实务》的教学中,可以将手机换屏的案例用于教学中,并通过多媒体呈现,配合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教学。学生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逐渐延伸认识固定资产,让理论知识在实践生活内容中体现出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就会有所改善,增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此提高专业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中缺乏积极主动性问题,主要是由于知识基础薄弱、对会计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加之学生的自制力不足。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直接面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具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合理编写教材、教案,注重激发学习积极性,改革教学方法,促进会计专业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欧毓佳.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法指导[J].现代企业教育,2014(8):150-150.

[2]王健鸣.借助信息化应用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12):68-68.

会计专业知识总结范文2

一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定位

(一)教学目的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是将“会计”与“英语”教学结合于一体的活动。它是以英语为学习载体和工具,以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为目的的教学形式。由于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所以开展以专业内容学习为核心目的的教学具有现实可行性;同时,对于完全不同于以往中小学学习内容的会计专业学习,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使用母语学习尚需努力,若采用英语学习则是相当高的一种挑战,需要教学部门和相关人员认真思考该种教学的特征和方法,切实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任务

根据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较中文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以自身的语言能力为基础,逐步培养和提高其专业语言技能,即使用会计专业术语与表达来完成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够进行针对会计工作内容的听、说、读、写、译;但从会计实务工作要求来看,多数学生在读、写和译三方面有所专长,就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况且从我国学生的客观情况而言,满足所有要求的专业英语教学是不现实的、是难以企及的过高目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发达国家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尤其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内容,通过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述,了解和认识其内容的全貌和精髓,有助于学生运用非习惯性思维循序渐进地深入其中,将已有的中文知识储备与其进行比较、消化和吸收,并跨越语言界域形成学习印迹和意识,真正获取所需的知识营养。

(三)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教学分为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两个基本部分。因此,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也应涉及对应的部分。从专业基础课程上,开设会计原理类课程,把西方国家的基本专业理论和内容进行综合地简要介绍,如美国的会计工作程序(会计循环accountingcycle)和公认会计原则(GAAP),使学生能够同时掌握中外会计原理的有关内容,便于他们进行比较,这也是学生适应专业英语学习,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奠基阶段。此外,从专业课程上,开设一定必修类和选修类英语课程,将西方国家成熟的系统的、具有实用意义内容的专业课程配合中文课程进行替换或交互设置,如美国的管理会计类、理财类或经管类内容,以便学生逐步提升以英语为载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结合自身的条件、兴趣和个人职业规划成长为一定领域中的国际专业化人才。

二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分类

从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来看,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所开设的课程划分两类:

第一类,会计英语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常一个学期或不超过一个学年)集中掌握必要的专业英语词汇、术语和表达,能够进行英语原版资料信息的阅读与理解,该课程开设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部分方面的专业语言能力,即可以使用英语进行基础的专业沟通和交流。因此,笔者看到目前出版的各类版本《会计英语》教材不论繁简基本上涉及两种内容:一是财务会计基本框架介绍;二是涉及会计知识和相关经济管理知识范围(如财务管理、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的综合概述。此类教材专业知识体系较为全面、资料丰富但内容浅显,侧重专业知识的常规性、一般性阐述。通常,高校开设会计英语课程会安排在学生学习的高年级阶段,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和多数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会计英语课程学习能够有效利用已学中文专业知识的优势,充分发挥学习中的正向迁移作用,快速掌握必要的专业英语知识,从而实现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

第二类,会计专业双语类课程。此类课程包括会计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一般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语言能力在低年级或者高年级阶段层次性开设,主要涉及会计学科中与西方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联系密切、体系规范且适应会计职业市场需要的课程,如西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控制、公司理财等。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以英语为认识和思维工具完成相应专业内容学习,掌握西方国家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与所学中文专业知识进行比较和融会,成为通晓中外会计知识、具备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这类课程的设置专业覆盖面较宽、时间跨度长,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适应使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使其专业视野不断扩大,培养多种学习思维和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多数高校正在努力推进双语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设置工作,双语类课程已经成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类别和发展趋势。

三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难点

(一)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

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是按照其高考成绩分不同批次录取到不同层次的学校,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知识基础在高校间差距较大。一类院校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较强,以他们为对象开展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尤其是双语教学)易于被接受,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多数的二类至三类院校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尽人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同样是双语教学),期望值高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生学习吃力、教师授课费力,最终将导致学生既没有学好会计专业知识,也没有提高英语水平,同时还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形成违背教学目的的恶性循环。因此,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开展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具体教学目的和计划。

(二)适合的配套教材少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开展英语教学时普遍感到适合的教材较少,基本上都采用国外影印版或原版教材。虽然国外各类原版教材使师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同时又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但这类教材对师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除了少数英语水平较高的高校师生能适应以外,大

多数师生对使用进口原版教材感到吃力,而且很难买到与之配套的习题集和有关教辅材料。另外,这类教材内容全面、信息量大、书本厚重,往往首先在感官上给人一种压力感,不利于师生的心理接受;同时由于课时的限制,教材中的内容要面面俱到地讲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书价较昂贵的诸多原因使得真正适合我国实际教学需要的教材相当缺乏。值得欣喜地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管理部门、一些高校及大型出版社一直密切关注这一问题,正在尝试在引进专业原版教材基础上聘请国内专家和专业人士进行缩减、改编的方式形成符合我国教学需要的教材内容。

(三)教学师资力量欠缺

强大而充足的师资力量是成功实施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要真正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就要求任课教师既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相当扎实的英语水平。在目前的高校教师队伍中,能同时满足以上两个要求的教师不论是在绝对量还是相对比例上都并不多。这是由于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外语教学时,侧重词汇教学和应试教育,所以培养出来的非英语专业教师的英语笔试成绩虽不错,但绝大部分的口语成绩却差强人意,很显然这种重语法轻应用的教师难以承担双语教学的重任。而外籍教师虽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不错,但其人数相对学生而言过少,而且多数不是会计专业科班出身,对我国的会计制度、会计方法更是知之甚少,请他们用英语来讲解会计专业知识,往往结果也不理想。

(四)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很多高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仍然采用教师讲授教材内容、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依旧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加上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很多人出现厌烦、应付了事的状况。即使一些院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师灌输到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教学模式,实际的结果是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学生学习任务量双增的情况下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应根据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会计专业英语教学适合的教学模式,无疑也是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规划

(一)市场需求与院校定位相结合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不能被市场所接纳、认可,成为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担当责任、创造价值的真正人才。一方面,会计专业是一个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的岗位类别,无论组织单位的大小、性质如何都需要会计人员的工作,高等院校应当为社会输送所需要的会计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各院校定位差异、综合实力强弱有别,因此具体到每一所院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去衔接特定的市场需求,并以此来确定具体专业的教学目标。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本校的定位是一所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组织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本校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应是培养造就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功底、掌握基本专业英语实务技能、适用于中小型外资或外向型单位组织的会计人才。

(二)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会计专业英语类教学课程及其教学内容就是急需解决的下一问题。此类课程和内容的确定需要谨慎论证和认真选择,遵循有的放矢、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在专业英语方面的需要,考虑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难易程度,并结合院校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开展、稳步推进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覆盖。在此过程中,要避免急于求成的态度,使学生形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和紧张感,影响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三)寻求多方合作确保专业化师资力量

合格、充足的师资力量是保障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和较高的英语语言应用技能的复合型教师是对会计专业英语师资的要求,目前各类院校此类教师均很缺乏,需要学校特别注意这类师资力量的培养,并且在培养方式和范围上不拘泥于常规,敢于尝试。通常情况下,师资队伍都是来自学校内部培养,而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强烈的意愿勇于进行尝试,投入到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又要求各院校积极为教师提供种种渠道和途径,帮助他们获取新知识和技能,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或制度,促动和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此外。院校还应将师资获取的眼光投向非教学领域的涉外单位或组织里的会计专业人士资源,他们处在会计实践的第一线,丰富、具体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使其具备了最为直接而实用的专业英语技能,学校可以聘用他们以兼职的身份为学生进行授课或开设系列讲座,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英语技能应用的实战感和效用感,同时培养社会活动中实用的专业能力。

(四)丰富、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大部分院校在课堂上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开设网络课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趋势使很多教师从教案、板书等传统手段中解放出部分劳动量,从而可以转移到教学手法的设计和实践摸索中来。会计专业英语学习具有先天的困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需要多样、灵活,能够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地融合、互动起来,教师的讲授不再是专业内容的直接输出,而是专业理念、原理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自身积极参与的课堂上主动地学习知识,同时还能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环境模拟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感受现实,拉近社会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同时在具体授课中可以将讲授法、讨论法、习题法和案例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在教授不同知识点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在确保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前提下,培养其理解力、应用能力等创造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清刚,朱耀,试论会计高等教育的双语教学问题,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

2 刘晓盈,高校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8)

3 梁燕媚,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会计专业知识总结范文3

【关键词】理论教学 社会实践 就业指导 教学手段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172-02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目标可概括为: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一定的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 目前农村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对象学习基础差、不良行为习惯多,不能适应概念抽象、谨慎严密的会计专业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然而在农村,对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的偏见依然存在,许多家庭不愿送孩子到职业中学就读,学校的招生难度很大。因而招生的不成文规则就成了“剜到篮里都是菜”。相当多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不良行为多。会计专业教学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和技巧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遵纪守法、坚持原则、求真务实、认真仔细的职业道德。当前的招生原则给会计专业的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教学体制不健全,教学计划不系统,授课内容随意性强

农村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没有长远的培养规划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师资结构制定。特别是应试教育依然为农村学生家长所看重,学校则顺应这一愿望,针对高考开设课程,删减了会计学科的基础课、技能课和相关的配套学科,严重脱离了会计专业的教学实际,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单招落榜,同时,由于所学专业不系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毕业生就业无望而怨声载道,从而失去了中职学校办学的吸引力。

3.教学经费投入不均衡,教学手段滞后

目前的中职学校都在积极建设重点专业或精品专业,这些专业的开设会得到相应的政策性经费拨款。因而学校把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都投放到这些专业上,忽略了其他专业建设。例如,会计专业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手段滞后,依然是教师一支粉笔在黑板上进行着账务处理演示,学生一支笔在作业本上练技能操作。学生没见过支票、汇票及相关的结算凭证;会计凭证、账簿的填写没有系统操作过;手工记账模拟室、操作台,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这些现代教学设备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基本的教学硬件得不到改善,严重制约了专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4.理论教学、技能实践与专业就业脱节

农村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课徒有虚名,实现不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实习找不到愿意接手的单位或企业,甚至连一套完整的会计实务资料都无法索取。学生没有动手机会,实际操作技能得不到锻炼与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去向。

二 针对农村中职学会计教学中现存问题的应对策略及实现目标

1.走近学生,正确引导,培养兴趣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言:“学生心理健康,贵在疏导。”给学生灌输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学之,既学之则精之的会计专业学习理念,用会计专业优秀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事迹去鼓励学生,使学生真正看到希望,自觉主动地学习所选择的会计专业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在基本概念上下工夫,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分解,逐步教会学生。教学中可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成员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同时,将会计职业道德课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多渠道收集经济犯罪案例,鼓励学生参与探讨分析这些案例的成因及后果,通过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最初接触会计专业的学习开始就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建立健全科学完整的专业学科体系

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有教学计划、实施方案及效果监测,克服盲目性、随意性,要根据会计学科的特点设置专业课程及相关课程体系,具体设置内容包括:(1)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和约束会计人员工作行为的准绳,明确会计人员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甚至要自觉抵制不良习惯及诱惑,也是从事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2)会计原理:亦称会计基础,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3)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的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4)统计原理:主要讲述统计及其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社会和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5)税务基础:是与会计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6)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7)会计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交由社会去检验。(8)就业指南:科学地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就业方向。

3.均衡教学资源,改进会计专业教学手段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和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农村中职学校肩负的就是培养操作性强的初中级实用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兼顾各个专业生存,改造或引进实用的教学资源,因此,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已成为必然。同时要注重对教师自身的培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及时了解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财经法规的修订,始终坚持传授给学生最新的实用性最强的专业知识。不断强化实际操作水平的训练,开展专业模拟、见习、实习等活动,对账务处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全面辅导、个别指导下最终完成独立操作,教师再对其操作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分析总结,使学生真正拥有丰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学到立足生存的本领。

4.建立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就业指导一条龙的教学模式

学生只有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上要重基础强技能并使其有机结合,可以采用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让企业定期提供会计核算资料,及时运用到教学环节之中;可以带学生走进企业开展实际见习的实习活动;可以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操作、多参与,增强其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此外,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应注重就业信息的搜集,建立信息资料库,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真正做到教学、实践、就业一条龙的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知识总结范文4

关键词:PDCA循环;全面质量;教学活动

一、PDCA循环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管理体系概述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是一套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系统,是一个不断循环提升的质量管理过程。(如图1)

PDCA循环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指依据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将会计专业教学活动整合为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四个环节。分别是搭建教学计划平台(P),实施理论、实践与能力一体化教学活动(D),再到岗、证、能融通考核(C),最后环节是总结经验(A),分析总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PDCA循环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提升的会计专业教学管理体系,能够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岗、证、能一体化培养,规范教、学、管行为,推动会计专业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实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图2)

二、PDCA循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内容:

(一)搭建教学计划平台(PLAN)

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在PDCA循环体系下会计专业教学活动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开展:首先,正确认识会计教育目标,本文主要采用阎达五、王化成先生关于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培养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性知识,具有较好地从事会计审计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其次,界定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经济时代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等因素,需要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环境。最后,细化会计专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不能只重视会计专业具体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学活动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活动行为,需要将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及综合素质有机揉合在一起,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塑造。

(二)实施多维课程体系(DO)

依据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及具体方案,实施多维课程体系。多维课程体系要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基础,综合会计人员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要求,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确立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互为一体的三维课程体系。第一个维度是基于会计工作行为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向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及将来的会计岗位需求训练会计相关技能,如:填写支票,装订凭证等会计专业技能;第二个维度是会计专业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不同性质的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第三个维度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方法能力,如逻辑思维、统计分析等能力。通过多维课程体系实现学生能力本位和全面素质培养之间的协调,将教学活动整合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三)动态的、过程性效果评价(CHECK)

纵观多数高职院关于会计教学活动评价“几张试卷几套账”,导致教学活动评价形式单一,过多注重结果评价,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评价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引领与促进作用。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多个角度,贯穿于课、内外整个教学活动;评价内容包括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会计技能的熟练程度、小组 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情况、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在评价时间方面,教学评价应该涵盖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从专业课程角度评价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掌握程度,从能力提升方面考核学生某方面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根据会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的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目前会计岗位需求的吻合程度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考核,籍以调整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

(四)总结经验(ACTION)

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教学活动总结反馈机制,总结反馈环节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PDCA这个循环体系能否不断提升的关键。在总结反馈环节,需要学院、教学部、教师及学生等各个主体,从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出发,针对每一实施环节参考标准进行比较,好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进而规范化、制度化;不足的方面加以总结分析,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或现象,针对这个循环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应对新的就业环境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改进完善PDCA循环系统进入下一个循环系统。最终,通过PDCA循环的不断运转,原先在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不断出现而又不断解决,如此循环不止,是全面提升会计专业教学管理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体系。

总之,将PDCA理论应用于会计专业教学管理活动,对于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将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

会计专业知识总结范文5

关键词:会计专业就业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51-02

课程模式的构建本质上是课程观的选择,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人才的路径是什么”的问题。课程体系的构建包含了培养目标的定位,知识、能力、素质的定位和融通组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的链接。为此,本文的探索力图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体系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我们依据高职教育的本质和会计专业的个性特征,在总结、借鉴国内外各类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构建“知识一能力”两个课程系统相结合为基础的专业课程的新课程体系。经过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实验.已初现成效。

一、高职会计专业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

1.把握高职教育的本质。姓“高”、名“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把握“职”字、认知“高”字。把握“职”字.就是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应牢牢把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培养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认知“高”字,就是构建的课程体系应体现为“三高”特征: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一线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教育主要是高新知识技术性教育.前沿性技术、知识掌握程度高,专业复合性强;教学模式上产学研结合程度高。教科研能力强。

2.把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特征。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会计专业知识本质上是国家财经政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的掌握、解读和应用,需要学生掌握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才能具备较高的解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是典型的“知识――技能”型的专业教育路径,学生的技能培养必须建立在基本知识熟练把握的基础之上。二是综合素质要求高。会计岗位是单位的财经管理层面岗位,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责任素质、协作精神、会计职业道德。三是就业岗位群宽泛。在会计岗位群的基础上,也可以面向财政、税收、金融、统计等专业岗位群就业.与财经类其他专业交叉性比较强,要求课程设置既要有精度,又要有宽泛广度。四是专业复合能力强。学生应具有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撰写常见财经应用文和一般信函能力、会计电算处理能力、财经情报资料检索能力、财经制度文件阅读理解能力、会计岗位执行运用能力、对国际通行财经惯例的了解和初步运用能力等。五是会计工作对象的复杂性。与其他专业比较,会计作对象是复杂的经济业务及其主导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人。因此,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要有与不同层面的人和谐而又不失原则的本领。

3.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职业入门资格为基础、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指向、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格为标志。”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首先要具备从事会计职业一线实践岗位的从业资格,取得会计类岗位入门资格,这是基础。其次培养的会计职业岗位的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这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内涵定位。再次,在培养规格上是高等职业教育层次,这是专业培养目标的标志定位。为此。我们把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正确的专业认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拥有必备的职业技能,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为达到初级会计师水平做好知识、技能和专业认同的准备,能适应财经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职业性专门人才。会计职业的入门资格是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职业岗位的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是应用型的人才;其培养规格是高等职业性专门人才。

4.会计职业岗位群。会计专业的特点就是就业岗位群的宽泛性,在会计岗位群的基础上。也可以面向财政、税收、金融、统计等专业岗位群就业,与财经类专业交叉性比较强。随着近几年我国就业形势的发展,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就业方向,面临着值得研究的影响课程体系构建问题。我们认为,在专业目标定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当考虑职业岗位群的变化,解决因职业岗位群的变化所形成的问题。但是专业核心岗位群以及对教学方案的决定性影响不能变。因此,我们认为.在界定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岗位群上坚持的原则应当有两点:一是坚持专业、适当兼顾;二是在坚持专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强化一线岗位的培养规格。根据上述界定原则.我们把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岗位群划分三类,按照三类岗位群,有轻重、有指向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1)主要就业岗位群。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等单位财务会计岗位:收银员、出纳员、核算员、记账员、主管会计等。

(2)次要就业岗位群。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财务分析岗位;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岗位群;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审计助理工作人员岗位;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岗位。

(3)其他就业岗位群。仓库保管员、物流员、经济信息收集员、财经文秘、统计人员、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等。

二、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模式的构建

1.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类型。总结国外职业教育较为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双元制的课程模式。其核心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单元,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课程内容的确定以该专业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该课程模式比较适宜以工作项目为中心、以“技能――知识”为教育路径的职业教育专业,如理、工、计等专业群。

(2)CBE课程模式。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由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课程开发表,以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最终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该课程模式比较适宜岗位活动为中心、以“技能――知识”为教育路径的职业教育专业,如医卫、农林等专业群。

(3)职业群集课程模式。其核心是以职业准备为目的,将工作内容类似、技能水平相近、学习时间相同等特点的职业归并成群集,以职业群作为课程编制的出发点和基础,要求课程组合的多元化、弹性化。该课程模式比较适宜以综合素质为中心、以“知识――技能”为教育路径的职业教育专业,如财经、服务等专业群。为了弥补学科课程模式的缺陷.我国从

20世纪80年代起在引进外国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过程中.先后尝试、总结了一些较为成熟的课程模式。如“建教合作”课程模式、“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模式等。

2.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模式的构建。会计工作岗位的突出特点可概括为三点:一是会计岗位是单位的财经管理层面岗位系统,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综合素质高、知识系统性把握和理解强;二是专业岗位群宽泛、岗位特性具有多元性,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专业应用能力强、适应和转岗能力强;三是工作内涵的政策性强,与时俱进,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具备知识更新、不断学习的能力和素质。基于课程体系应为学生满足会计岗位工作需要作准备的教育理念,符合会计工作岗位的突出特点的课程模式的选择应当是职业群集课程模式。会计专业采取职业群集课程模式主要能解决如下问题:一是强调会计准职业人的适应能力,可以以纵向深入为形式。形成逐步深入、渐进升级的策略,使准职业人把握会计职业群的多种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能够满足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多元整合,课程体系建设多个模式的专业要求,有利于满足会计工作岗位专业知识政策性强、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但是,仅以职业群集课程模式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还不能满足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还面临着一些重要的课程问题需要解决.如及时适应会计改革(包括课程教学容量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知识系统与专业能力的有机融合(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项目课程的开发领域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在职业群集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色进一步创新。因此,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特点,综合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不断探索、论证、反思、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职业群集课程模式为基础的两个链路课程系统”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两个链路课程系统为:一是“以会计职业入门资格为基础,以初级会计师水平知识、能力水平准备为标志,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引领,以理实一体化为载体”,遵循“知识――能力”教学链路主线,构建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系统。该课程系统主要指向是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并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读和应用国家财经政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的能力,实现职业入门资格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格相融合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二是“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项目课程为载体”,遵循“技能――知识”教学链路主线,构建“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应用技术实训――会计岗位项目实训――会计顶岗实习”的专业实践项目课程系统。该课程系统主要指向系统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与会计工作的实际相协调,实现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的一致性。两个链路课程系统的组合,有机的将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相融合、叠加.课程设置上的学科体系与项目课程优化选择,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两个教学体系系统设计,同步实施。

会计专业知识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创新创业;会计教育;就业发展趋势;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113-02

1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

1.1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特点

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一套自身完整的规律。会计专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管理理念以及专业的理论技术。其主要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①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掌握,开设了金融、会计、管理、统计、理财、税法、经济法等非常全面的理论课程,学习了必要的理论知识技能,为毕业走出校门而做了充分的知识储备。②会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了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外,还参加了各种模拟实训,模拟处理了以后可能在企业中遇到的状况及问题,对账务的处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以致用,对企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1.2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劣势

首先,会计专业属于纯文科性的学科,学生擅长于经济管理,但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能力却远远不如理工类的学生。其次,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教育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训练,使专业的学习缺乏创新,缺少想法,忽视了素质教育及实践教育,造就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会计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存在问题

2.1会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是社会认可度很高的专业,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会计队伍的壮大,已经使相关职位供过于求,毕业等于失业已经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难题,所以创业教育这个话题也被逐步提上日程,愈演愈烈。作为传统的专业,对于不同层次的中专、大专、本科,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会计这个专业,并且专科会计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而在就业应聘时,专科生相对本科生而言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高职会计专业的创业教育具有着重要的必要性以及长远的战略意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加入创业,培养他们自主创业的意识,自谋职业的能力,放宽就业渠道,在很大一定的程度上减缓了高职生的就业压力。

2.2会计专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

很多人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够充分,认为创业只是想开公司,想做老板,这种思想的错误认知使很多学生没有机会了解创业,尤其是会计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这样就使我国的创业路发展缓慢,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2.2创业所需要素的欠缺

会计创业课程的设置欠佳,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多是把企业的培训内容完全复制一份过来,或是以课外辅导的方式出现,并没有完全引起学生及老师的共鸣。

2.2.3创业形式单一化

各大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活动多是以讲座的形式为主,只有学校单方的参与,而没有与企业的合作,并不能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与积极性,不能完全了解创业的性质。

3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途径

3.1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相互结合

创业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应大力推进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许多创业成功的事例都表明,创业是和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息息相关的。因此,会计专业教育是创业的基础。会计,与市场经济的变动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会计创业者,必须对基本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扎实的了解。例如,懂得如何进行投资管理,如何进行利润核算,如何筹集资金与核算成本等。可见,高职会计专业实行创业教育的专业优势,可以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并且让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形成很好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业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新型会计人员的需求。

3.2改变传统会计专业的教育理念

3.2.1“就业”到“创业”的思想变化

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应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改变传统观念,尤其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再仅仅拘束于课本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意识为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使他们在走出校门创业时具备社会责任感,有组织能力,有胆识与创新精神,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在这种教育理想下,变“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就业”为“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创业”。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方法与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与创业意识,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3.2.2修改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中,可以加入创业实践的教学,引导学生制作《企业计划创业书》或提交企业调查报告,进行相互的探讨与学习。《财务实训综合模拟》等实训课中,不再是单单的业务训练,而是渗透创业技能的培养。并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连接与渗透,形成内同丰富,涉及面广泛,能够拓宽专业口径,打开学生知识面的课程体系。其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高职院校中开设企业创业管理、创业风险、人力资源、ERP沙盘模拟实训等选修课。创业课程的增设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培养创新式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

3.2.3加强创业师资队伍的建立

职业院校应组建一支有实践经验的创业团队,以经管类专业为核心,有充分的理论基础知识。团队的组成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或聘请创业团队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尤其是创业活动的教学实践,更应该由企业管理者来担任。可以引领学生了解社会,积累社会经验:开展创业教育的专题报告,引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创建学生公司,训练他们的职业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科研的尝试,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热情,

培养创造性思维,以及团队精神。而不是单纯的限制于单调的专业课程,这样既节省了实践与精力,也提升了创业教育的水平与质量,使之成为学校创业教学的骨干力量。

3.3强化创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建设

3.3.1加强校内外创业空间的建设

为了加深学生对创业的直观感受,应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创业园”,让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的同时,亲身体会创业的过程,将学到的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能够增加经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3.3.2创造良好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地位

高职院校应统一思想,考虑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等同地位和方向的一致性,给予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在用专业知识育人的同时,结合有关的创业思想,提高全体师生对两者的全面认识。并在校园专业知识的网络平台开设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种种资源,为学生学习创业理论及创业资源提供信息,能够更好的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营造出浓郁的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学术氛围。

4总结

创业教育逐渐演变成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创业能力的结合,大大增加了创业的成功率。

由此可见,会计专业全面开展的创业教育,将专业知识与创业教育融合在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创业核心能力的养成,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打开毕业以后的就业之路,促进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守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及实施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2]邢娣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