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文化建设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文化建设计划

企业文化建设计划范文1

关键词:企业文化;问题;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不仅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更是文化经济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力的竞争,企业文化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企业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但目前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多数企业的认可和重视,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其管理理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简单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只重视技术、市场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处于简单的自然发展状态。

2、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一些企业长期以来,对如何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缺乏明确的认知,认为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容就是做一些公关宣传活动、广告推广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即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与推广。也有的企业在做企业文化建设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视觉文化上,认为统一了着装,统一了企业的标识,做了形象设计和形象宣传,就是在做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

3、重视企业文化的设计,轻视对员工的教化

有的企业虽然设计了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但仅仅热衷于把企业文化设计出来,展示出来,热衷于通过企业文化的展示改变企业的社会形象,热衷于让大家知道企业在做企业文化。而缺乏对员工进行深层次的教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广大员工的广泛认同和接受,没有转化为员工的群体意识和整体行动,没有把企业文化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财富。

4、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随意性强

在工作中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如何将企业的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落实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很多企业各项工作都有年度计划,唯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没有计划,工作开展的随意性很强,缺乏全面完备的策划方案和详细可行的长远规划。二是缺乏制度保障。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不够,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缺乏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5、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人的因素

一是忽视员工的参与度。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家文化的总结和提炼,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和中间力量,员工只需被动地接受和服从。因而企业文化建设中,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和反馈,员工没有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从而加大了企业文化推广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难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二是忽视员工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既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又要给员工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有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了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员工,没有将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员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表现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企业精神文化的贯彻、推广,轻视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造成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途和可能达到的职位程度缺乏认识,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6、企业文化缺乏个性特色

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来源于其自身的独创性。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中,企业往往缺乏对企业的发展历史,文化积累进行深层的剖析、总结和提炼,而是简单学习一些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没有表现出企业特有的文化色彩,没有真正的反映出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没有在员工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无法对员工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法使社会公众通过这些精神文化识别企业形象,产生对企业的认同与选择。

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的措施

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具体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包括:

1、对企业的背景分析

企业文化要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在进行企业文化设计时,就离不开对企业的文化背景、经营背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要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熟悉企业的业务特点。要分析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曾经做了哪些自觉、不自觉的工作,对企业过去的文化建设工作进行SWOT分析。具体工作要细化,要仔细梳理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每一项工作中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存在的差距表现在哪里。只有做好了这些背景分析工作,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充分显示出自身深厚的文化沉淀,体现自身的个性特色。

2、梳理、提炼企业的核心理念

企业的核心理念的梳理、提炼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心,企业的核心理念要得到员工的理解、认同,对员工产生激励力,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分析企业的定位,提炼企业的愿景。很多企业在做愿景设计时,目标过空、过大,不切实际,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对企业的定位分析。要在分析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自身的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明确企业的愿景。二是分析企业的经营特色,提炼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企业自身的经营特色是决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精神文化的基础,要避免企业精神文化的雷同现象,就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做深、做细。三是分析企业的文化特色,探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如某企业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中,形成了“温馨的家园文化”的文化特色,这种家园文化的特色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对客户是一种大家庭文化,对客户要形成一种亲和力、吸引力和形象力;对员工是一种小家庭文化,对员工要产生一种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3、理念强化

企业的核心理念总结、提炼出来以后,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企业的文件中,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对员工进行强化,使员工做到“入眼、入耳、入脑”。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动员会。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关心和参与,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动员会,就是要让全体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做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召开骨干员工座谈会,征求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达一方式为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创造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一方面使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来;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三是

VI系统执行操作。在建立和完善企业VI系统的基础上,可根据各业务单位的特点确定不同地点的展示辞条,完成企业理念的展示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需要以一定的形式,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体现和强化。推出VI导视系统,对外可以进一步传播企业的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增强企业对客户的吸引力,完善企业的品牌形象;对内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增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凝聚力,以文化力推动企业业务的持续发展。

4、认同消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培育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以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如何让员工认同消化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落地”,把文化力转化为竞争力,这需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避免企业文化成为“空中楼阁”。认同消化可从以下工作入手:一是典型人物的树立、学习和推广。可开展《我们身边的故事》作品征集活动。通过作品征集,挖掘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对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一件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件事;对企业贡献最大的人等。通过这些典型人物的事迹丰富企业精神文化的内涵,使员工在学习、认知企业文化时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消化企业的核心理念。二是优质服务月活动的开展。通过在员工中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意识教育,在员工中树立规范服务、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以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三是神秘顾客制的启动。通过聘请“神秘顾客”,对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现场暗访,可以从顾客的角度,及时发现、改正服务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客户满意度,留住老顾客,发展新顾客;可以给企业员工以无形的压力,引发他们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服务技能,改善服务态度,促使其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可以帮助管理者查找管理中的不足,拉近员工与企业和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达到内练功力,外塑形象的目的。四是开展“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的讨论,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认识。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对于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及推进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员工只有理解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且认同企业文化,才能自觉地将企业的目标与自身的行为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建设计划范文2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基层农行 现代金融企业 经验管理 科学管理 文化内涵 资本充足 运营安全

一、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成功地塑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价值观、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企业制度转化为全体人员的共同理念,再将这种理念转化为持久的行动,从而产生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需要长期的、艰苦不懈的努力。但在目前少数基层行的领导却对此没有足 够的认识 ,把简单的文体活动或基本的形象识别 、规章制度视为企业文化,其实,有了企业文化手册、制度和形象识别系统,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始。

2.发展不平衡。农行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建立了一系列体现价值理念、服务宗旨、经营理念的法规制度;有自己独特的名称和标志;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办事风格:有了一定企业文化的雏形。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已经成功的塑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最终表现为能衍生强大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农行系统内,一些分支行和基层营业机构,之所以存在着思想观落后、资产质量差、管理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等问题,既有客观的、历史的因素,但也与管理不规范,制度文化建设不到位,企业理念、员工价值观不统一有关。在一些基层单位中,现有的文化良莠共存,其文化尚未得到提炼、总结、归纳、升华,从而未形成个性鲜明、富有特色、成熟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

3.联动不够,合力不足。一是各级行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自上而下没有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基层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各有各的理解和做法,联动不够,合力不足。企业文化建设各自为政,价值观、企业宗旨、经营目标、企业愿景的提法各一,各种文化缺乏个性,趋于同质化。二是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短期行为。一些领导在任期内热衷于抓“见效快”的项目,使企业文化建设上没有连续性,员工无法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三是企业文化建设模仿多,通用理念多,真正从经营管理实践中提炼的少,往往是“拿来主义”,缺少自身特色,缺乏农行个性和创意。

4.与业务经营融合不够。企业文化说到底是实践的文化,它产生于经营管理实践,又指导经营管理实践。通过得到全体员工的共识而对企业管理系统产生调节作用,对管理要素产生协调作用,对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产生增效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运用企业文化实施经营管理的过程,实践的环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环节。如果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目标规划和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与经营实践就成了“两张皮”,就不能使其转化为管理行为。企业文化建设还应随企业生存环境和经营战略的调整和变化加以变革,使之有效融合企业的业务经营,才能保障各项业务持续、快速、稳健发展。

5.缺乏认同感。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缺乏一致性,没有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成败相结合,从而在事业心、责任感、职业道德、遵章守法、精神面貌等方面将企业的要求转化为个人自觉的行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二、对加强基层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突出“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文化。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真正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一是要认真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应着力营造一种“在不断为实现农行远景目标奋斗的同时,不断地实现自我进步”的氛围,从而,把农行远景目标的实现与个人的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理想和希望变得清晰、具体,不是遥不可及。

企业文化建设计划范文3

二、经济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关系。1.企业是盈利组织,但是盈利却并非企业的全部目的和尺度,如果把盈利作为企业唯一目标和尺度,就会忽视人的因素,会把劳资之间变成纯粹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由此会偏离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主旨。企业的发展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考虑、协调发展。2.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重要范畴,培育责任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应该努力做到盈利、遵守法律、合乎伦理地做事、成为好的企业公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要处理好国家、社会、企业的关系,即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树立,就要大力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把“发展人――使每个人的个性全面健康的发展,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和释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内涵之一。

三、建设和变革的关系。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则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自然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企业没办法、也不应该主动、人为的进行;另一种是主观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就是人为的设计。前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无作为”现象,一切凭其自然发展,缺乏明确的理念指导;后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突击”现象。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结果:员工心理上,企业文化、理念都是空白。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独立进行。同时,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也需要有目的的设计、引导和有目的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人为的主动提炼、设计和引导,能够使自然形成的文化理念明晰化,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深刻化,认同彻底化。因此,正确处理文化、理念的自然沉淀和人为设计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中的关键问题。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需要通过变革使其适应时代的要求。在中国的一些老的国有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其企业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相适应,但是,这些企业的领导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性或惧怕文化变革的困难而不敢变革,使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根基。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地处理破和立的关系,没有对旧文化的有效变革,就不可能有新文化的成长和发展。

四、软约束和硬规制的关系。首先,文化与制度不是一个概念。制度是外在的约束,文化是内在的约束。其次,二者的表现形态不同。文化是无形的,是一种软的力量,其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制度是有形的,它往往以规章、条例、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最后,二者演进的方式不同。文化的演进是“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是二者又不是截然分开的。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二者处于同一过程之中。特别是当制度内涵被员工所接受,制度就会变成一种文化,而随着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制度的硬性约束作用会逐渐淡化,员工的软性自我约束则会逐渐增强。当员工将企业文化内化于心灵之时,制度的外在硬性约束就会消失而代之以员工们的内在自我约束的自觉行为,这就达到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没有管理的管理”。所以,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二者交互上升,促使企业管理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发展。

五、领导重视和员工参与的关系。企业领导者作为企业的大脑和中枢神经,肩负着建设企业文化,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任。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

企业文化建设计划范文4

关键词:中小型商业企业 文化建设 对策

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管规模大小,都必有其独特的文化雏形,这些雏形刚开始可能是来自创业者的某种直觉,它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员工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条例和规范,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对企业员工进行灌输,使之融入企业管理行为中,自觉自愿地遵守所形成的约束激励机制,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企业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形成一种企业凝聚力,使之推动企业高速发展。因此,当代管理理论认为,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要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要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就要借助于企业文化力。

1 企业文化对中小型商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激发员工将能量和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否能帮助员工建立起他们的共同事业,是否能在形势变化和激烈竞争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推进事业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立身于社会所必需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家和员工的精神家园,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

商业道德的培育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发展。销售业的商业道德,是指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以规范销售业行为为核心的销售业道德心理、销售业道德关系、销售业道德活动的具体体现。商业道德的培育,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的。商业道德培育好比是养分,企业文化好比是棵大树,有了商业道德的精神培育,才有企业文化枝繁叶茂的发展。

2 中小型商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领导意识跟不上形势,企业文化难成体系。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甚至相当一部分经营不规范。就目前国内商业企业来讲,其企业文化是借鉴别人的多,有自己独到之处的少;参照西方的多,融会民族特色的少;口号形式多,主体精神少,能够在战略、策略和执行层形成体系的更是凤毛麟角。一些商业企业的领导不接受现代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工作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随意性大,朝令夕改,让下属无所适从,更没有系统的文化建设思路。

2.2 企业员工素质差异和人员流动性大。商业部门的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差距一般来说比较大。加上时下的择业途径增多,不少商业职工是“骑牛找马”,商场成了随时进出的培训学校。员工的文化差异和频繁流转影响着对共同价值观、目标、信念的接收和认同,企业文化一时难以成就。

2.3 中小型商业企业文化面临严峻考验。如何围绕市场变化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是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以往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是经济效益,但现在的企业越来越把社会效益、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企业要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生存发展,就得随时研究、分析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变化的趋势,并步步紧跟。

2.4 缺乏企业文化研究和规划。多数中小型商业企业认识不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当然也就不存在研究企业文化的问题。有的尽管注意到企业文化的作用,比如注重品牌形象、员工着装、店面设计等,但没有科学合理的长期规划,只看到当期效应,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而企业发展没有后劲。

3 中小型商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在于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有没有决心和勇气先把自己塑造为企业文化的典范,能不能首先自己先认同并传播公司的文化。

3.1 领导以身作则做企业文化建设的表率。一是拉近与员工的距离。在惠普公司,从企业高层到企业基层员工,即使对董事长,都是直呼其名,这样便无形中拉近了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二是定期走访。高层管理者既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也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要抽出时间经常到商场看看那些辛勤工作的售货员们,慰问一下他们,并随之将企业文化传播给他们。三是从领导自身做起。企业老总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首先要把自己塑造成企业文化的楷模。四是从点滴做起。企业管理者,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层,都应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作风,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EG公司有一个价值观的卡片,要求每个人必须随身携带,就连总裁也随时都能拿出这个卡片,对员工进行宣传,对顾客进行讲解。

3.2 建立企业与员工间的和谐关系。要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发展共谋、风险共系、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一是企业对员工的关爱,体现在保证和尊重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民利的政治关爱、体现发展企业与员工经济利益同步提高的经济关爱、为各类人才成长及事业发展搭建广阔舞台的事业关爱、促进员工身心健康的生活关爱等四个方面。二是员工对企业的关爱,员工要着眼于企业当前的成功与进步,心系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创新,将个人事业、家庭的福祉与企业密切相联,爱岗敬业,自觉维护企业秩序,遵守企业章程,服从企业管理;精心运营,精打细算,用好企业每一件物品,花好企业每一分钱,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3.3 营造员工与员工之间团结协作,理解支持,有难同当,扶弱帮困的氛围。工作中尊重集体意志,维护集体荣誉,工作上讲配合,思想上讲沟通,关系上讲协调,利益上讲谦让,语言上讲文明。在处理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合作伙伴之间及同事之间的关系时,善于设身处地、以己推人、换位思考、相互帮助。在企业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勇挑重担,同时遇到困难,尽心尽力,出手帮助,积极给予思想心理和情感援助,在工作上先进帮后进,在生活上,怀着最大的同情心给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培育形成强有力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的内在活力。

3.4 努力提升员工素质。一是帮助员工成长,正确引导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领导者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自身的进步,给予员工机会和正确引导。要密切注意员工工作的进步,不时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调整和再设计,以激励员工;要通过言传身教,把自己的经营理念、战略方针、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工作方法、思维模式一遍又一遍地传授给企业的各级经理,再由他们传播给所有员工,以形成企业共同认知的企业文化。二是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收、理解和认同,有一个从被动约束到自觉行动的过程,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中,可采取员工乐于接受的形式,促其摒弃旧观念,认同和确立新的价值观。

3.5 识才、重才,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商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有创造力的人,是实现了使用价值的“人才”。中小型商业企业要招募到优秀的人才必须解决忌才的弊端。很多企业主管因担心地位受到威胁,不敢任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必须破除这种陈腐思想和陋习,大胆去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一是畅通便于各方面交流的渠道。公司要鼓励员工畅所欲言,如设立员工热线、意见箱、组织小组讨论、举办经理答疑会等。当员工出色完成工作时,经理应当予以表彰奖励,以引起更多员工的关注。二是了解员工的实际困难与个人需求,并设法予以满足。三是改变以资历为标准提拔员工的做法,以业绩为标准来提拔员工。四是完善福利待遇,像医保、劳保、休假、公伤等要赋予每个员工,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激励他们为企业出力献计,多做贡献。

3.6 加强企业文化研究,做好企业文化长远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从完善规章制度入手,相对固定有关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并有计划地对企业进行CIS规划设计,有效提升企业在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尽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文化的正能量作用,以推动中小型商业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明编著.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

[2]丁文丽.谈企业文化建设.渤海论坛,2003第九期.

企业文化建设计划范文5

关键词:企业文化;员工素质;核心竞争力;企业形象;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089-02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已经逐步以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市场竞争、服务竞争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传统施工企业向现代管理型企业蜕变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其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家所认识。但在实际中,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或者问题,①重形式轻内容,仅仅把精力花在环境建设、营造场面和统一企业形象上,结果是流于形式。②企业文化不能体现自己行业特点、企业特色,创造性不够,互相模仿的成份较多。③急于求成,缺乏良好的工作基础,把企业文化建设看成企业“包装”的需要,搞短期行为。鉴于此,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有机结合,在求实效上狠下功夫。

(1)突出人本理念,使提高员工素质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提倡以 “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归根到底在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的素质,发挥员工的智能。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尊重广大职工的人格和民利,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和转化功能,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挖掘员工的资质和潜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自律能力,实现员工价值升华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员工的付出与贡献,要注意通过精神褒奖及物质利益,及时多途径、多形式地予以肯定,形成员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员工的良性循环。要坚持把员工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企业的需要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给员工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随着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型向文化管理层面飞跃,从过去的施工生产现场组织到以人为本,充分解放生产力、释放员工潜能,最终以文化力推动生产水平、乃至企业的发展,这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向。这种文化力的源泉在于基层,特别是广大员工中,它反映了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业做强做大的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因此,要因势利导,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重要作用,结合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需要,开展有针对性、趣味性、教育性的活动,使企业文化与企业各项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防止克服形式主义。

(2)坚持突出个性,使增强核心竞争力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建设企业文化,不能大而化之、整齐划一,这样容易失去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的“标准件”组合,既看不出企业的行业特征,也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具有个性,不同的企业应表现出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就决定了它必定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而不会表现为统一的、固定的某式。因此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砝码。在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有没有个性,也反映了这个企业是否真正地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否真正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源于企业传统,体现出自身的行业特征、价值取向以及核心理念,只有使企业文化的种子植于实践的沃土中,它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对于具体一个企业而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在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和视觉形象设计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要借助必要的载体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将企业文化建设定位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来,与各项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按照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的要求,创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形神统一,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防止盲目照抄照搬,避免表面化、庸俗化和形式化,不搞化架子、不急功近利。

(3)坚持提升品位,把塑造一流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企业品位、形象是企业文化外在的体现。①通过抓有形文化展示企业形象。首先,要逐步完善自身形象识别系统,使之成为企业文化标识的有效载体。其次,要注重培养和增强员工的职业及行为规范意识,注重仪表,热情待人,礼貌用语,同时要开展一些有益于增强员工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活动,如:升国旗、唱国歌、召开工作例会以及体验式培训等,用活动展示员工的精神风貌,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在这方面,应强化企业文化的一致性。特别是对于大型集团而言,建设集团文化应以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大集团有形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度,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集团发展的重要动力。②要通过打造品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致力于品牌产品、品牌企业的培育。世界知名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企业的发展突破,首先是产品的突破。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好的产品就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我们说的品牌产品是各种“品牌资本”在产品上的综合体现,具体到建筑施工产品而言,是质量品牌、安全品牌、技术品牌,文化品牌等的集合体。也就是说,要把品牌作为企业的运行中心,通过这种产品的综合效应,建立起社会、特别是客户对企业品牌全方位的强烈认同。因此,要积极建立企业专门的文化管理机构,切实加强施工企业的技术开发及应用工作,努力提高施工的科技含量,加强和提升品牌的内涵和管理能力,合理配置企业优势资源,不断提高企业品牌的附加值和竞争力。③借助现代化传媒宣传企业形象,大力宣传企业品牌,先进的管理经验及两个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还要积极宣传企业的优秀领导者、项目经理,特别是他们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企业的宣传策划工作,做到有计划的宣传,有针对性地宣传,有效益地宣传。

(4)坚持思想引导,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多年来,人们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经历一个长期的认知过程,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产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有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不能崇洋;还有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较深的计划经济烙印,已经过时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就可以;也有人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同看待。其实,这些都是一叶障目的表现。我们所建设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意识形态,它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一致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一方面,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渗透性、有效性,克服思想政治工作容易犯的形式主义毛病。另一方面,国有施工企业文化建设还要借助思想政治工作强大的政治优势、工作体制和成熟的工作模式,利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和优势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把人文观念与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结合起来,努力把先进的文化熔铸于企业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之中,有利于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使之最终服务、服从于企业和谐发展的这个中心。

总之,较好地做到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便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依托,继而形成强大的文化优势。对于企业而言,拥有了文化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就必定能在市场经济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建设计划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供应链 价值 企业文化

网络时代,Email、微博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主要联系和交流方式,人们在同一时间可以实现全球沟通,当今一条信息可以拯救一个企业,也可以击垮一个企业。

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优势

从企业外部环境看。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我们知道企业的生存环境分别要面临:行业对手的竞争、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购买者的讨价还价、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企业只有了解这五种竞争力的基本情况,知道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才能采取正确的竞争战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迅速搜集竞争对手的有关信息,并能有效存储和分析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从企业内部环境看。现代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基石不只是产品和市场,还有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建立在价值链的基础之上,是封装了基础设施、人、技术支持等相关资源的系统行为,而价值链是企业业务流程的内在体现。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活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价值链,各项活动之间都有密切联系,每项活动都会给企业带来价值,这些有形或无形的价值,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或重组企业内部各个活动之间的连接关系,提高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能力。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及时有效的信息能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但是网络信息的庞杂性,为企业决策带来了不必要的烦恼。企业要实现信息的价值,就要健全和应用信息技术。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管理思想限制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管理思想偏重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状况,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它注重企业内部管理和竞争,忽视与外界的沟通与合作。这种管理思想在物质产品匮乏的年代,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企业生产离不开与外界的沟通与合作。

应用信息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用信息技术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从外部供应链上看,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等企业因为自身利益和怕商业机密泄露等因素影响,企业之间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从内部供应链上看,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生产、仓储、销售等部门因为各自的责任中心利益,不能很好沟通,信息共享不及时造成了整个供应链不能连续。

信息系统形同虚设。职工对信息系统认识不到位;因为培训不及时,职工不能正确应用信息系统;因为管理制度不健全,职工不能自觉应用信息系统。由于诸上原因,职工应用信息系统积极性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人员以各种借口不上传数据,决策者不能及时获得信息,从而造成信息应用效率低下,信息网络系统形同虚设,产品不能及时满足客户需要。

信息泛滥,不利于决策。管理者决策时需要参考及时准确的有效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资源相当充分,但是信息越是充分越是丰富,人们就越难及时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社会中的人就像一艘孤立无援的船独自在大海中寻觅。从所需信息的角度来看,信息筛选整理困难,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不充分信息的拥有者,企业如何把握方向,正确搜集信息,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不知道利用新兴科学,提高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价值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新兴科学的产生,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而且改变了企业的采购方式、生产作业方式、营销方式等。网络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活动空间。网络化的、全球化的经济时代,企业面临很多挑战和机遇。企业不大胆利用新兴科学,整合社会可利用资源,合理地组织和配置生产要素,就不能很好适应社会,提高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和提高管理水平

(一)转变管理思想,更新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准确、及时、高效地处理大量数据,为企业管理提供可靠信息。有效及时的信息,可以整合社会可利用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可以使企业抓住市场,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国企业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最为突出的就是管理水平差距。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上。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虚拟世界为人们开创了更大的生活空间,企业管理也要迅速转变管理思想,更新管理理念,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合作理念,在满足客户的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间的双赢。

(二)实施信息化战略规划,进行系统管理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也称IT规划,是从组织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出发,对企业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应用,从而规范组织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顾客满意度,最终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长远发展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英国经济情报社联合一些IT咨询公司所做的联合调查表明:年收入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有95%进行了IT规划,可见IT规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通过IT规划,建立专门信息机构,做好信息的筛选和保密工作,消弱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确保信息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及时应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的变化,有效地规避风险。

(三)从实际出发,科学设计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由信息技术将人员、数据和业务活动联系起来的一个集合系统。它由业务子系统构成,每一个子系统都有数据的收集、传递、加工和维护使用功能。信息系统的设计要符合企业实际,能够及时收集数据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和存储,并能实现对资料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加强思想培训工作,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企业要对职工加强思想培训,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认识,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教育职工自觉配合技术人员进行信息系统设计,增强信息系统的实用性。企业要对职工进行信息技术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对信息业务的处理和应用能力,使职工充分感受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从而自觉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五)利用新兴科学,创造竞争优势和满足客户需要

1.利用电子商务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传统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围绕权利的集中和分散,而设置了不同管理层次与相应的责任制度,他们的成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分工合作。电子商务条件下,纵横交错的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企业组织内部的信息由单行的“一对多”向双向“多对多”转换,管理工作由原来的阶层型变为水平型,组织机构实现了扁平化。利用网络,管理高层可以直接与基层执行者联系,基层执行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决策,使管理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企业效率和效益。

利用电子商务可以依靠电子网络手段联系,使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彻底打破地域限制,实施虚拟经营策略,把不同地区的资源迅速整合,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美特斯邦威是我国境内的成功案例,它利用电子商务,实施虚拟经营策略,使一无厂房二无设备的美特斯邦威拥有了年产休闲服1000多万套的强大生产基地。美特斯邦威以其时尚、个性的风格和价格优势打动了消费者,现已经成为中国休闲服市场的领导品牌。

2.运用ERP系统管理思想,满足客户需要。ERP的概念是由美国家特纳集团公司于1993年提出的,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和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企业只有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客户等纳入一个供应链中,他们之间不是简单的业务往来,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有效的安排产、供、销活动,利用社会上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的进行生产,从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当企业遇到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当合作伙伴不能满足新产品需求时,企业又会组织另一个供应和销售渠道,形成虚拟工厂,运用同步工程,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把新产品打入市场,满足客户需要。有资料显示:实施ERP系统,可让企业库存下降10%—2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制造成本降低12%;生产能力提高10%-15%。ERP不只是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随着新兴学科的发展,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特点,“由外而内”地设计产品,确定价格,按照订单来决定各个生产环节,既节省了时间和费用,也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实现企业间的双赢

网络时代为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犯罪呈现内部犯罪趋势,因此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要抓制度文化建设,很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通过培养和打造而成的,员工的行为习惯则是在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干预下形成。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把具有抽象指导意义的企业文化理念制度化,把企业文化理念融入企业日常的规章制度中,形成企业制度文化,用制度文化来实现对人的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既是衡量企业员工行为的尺度,也是造就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

要弘扬道德文化,企业的道德观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理解做出的评判准则,这些准则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行为规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企业的道德文化精神。企业要宣扬“厂兴我荣”的道德文化,教育职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维护系统安全,保守商业机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要培养创新文化,在网络时代,需求的个性化、差异性不断凸显,企业除了良好的信誉和周到的服务外,还要不断进行创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创新机制,为职工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创新精神,提炼企业价值观,让企业因为创新而充满活力。

要健全网络时代企业间的协同文化,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共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网络时代的虚拟经营离不开协同,企业在协同作业下,利用总体资源的收益要大于各个部分资源的收益之和。协同作业可以让企业间实现双赢,企业间需要加强团队合作、协同作业,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满足客户需求。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已经进入信息技术社会,在企业间的竞争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带动企业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在企业发展中,信息技术和企业文化协调发展,共同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向前发展。本文对信息技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间市场竞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起到些许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翔.电子商务概论[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侯炳辉.企业信息管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