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识字教学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识字教学法范文1
【关键词】:小学 集中识字 教学
集中识字法可以说是归类识字,基本的方法有:从音归类(同音字归类、形声字归类)、从义归类(近义字归类、反义字归类)、从形归类(形声字归类、形近字归类、同偏旁归类)三种。其中形声字归类容量大,充分利用形声构字规律将形声字归类,便于学生认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记住字形的难点部分。为了能带出更多的字,把带有同样基本字但非形声字的字,如“肥”也放在“巴”字组中,同样有助于学生记认,这也叫“基本字带字”。基本字带字就是通过给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办法引导学生利用基本字学字、记字,强化记忆字的不同部分,以识记生字。
集中识字教学法以“基本字带字”为主要形式汉字虽有难学难记的一面,但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也有许多规律可循,比如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同音字、形近字、相同部首字等等。集中识字教学法遵循了以上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汉字的内在联系,集中归类,启发儿童感知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初入学的儿童,他们的特点是好玩、爱动,注意的持久性不强,喜欢新异、形象的刺激和有趣的事物,机械记忆力较强等等。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充分注意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由易到难,由浅人深,从基本字人手。教学的形式要生动活泼,要富有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学语言及辅助教学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讲练结合,特别要注意把“规律”教给学生。
例如: 学习“ 清、晴、睛、” 三个字,基本字是“青”,加上三点水旁就是“清水”的“清”,加上“日”就是“晴天”的“晴”,加上“目”就是“眼睛”的“睛”。可以说,教师按汉字规律教,并将构字的规律教给学生,学生一旦掌握了汉字规律,就可以通过一个基本字和几个偏旁部首,学习一串字,触类旁通,提高了识字效率,也为独立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学生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一些识字规律。“三点水的字大多与水有关”,如“海、沙、浪、汗、河、洋”;“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树木有关”,如“树、根、杨、柳、桃、梅”;“提手旁的字大多与手有关”,如“抱、挑、拥、打、推”。学生有了一定的偏旁知识后就可以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成串识字,如“丁”字做声旁可以组成“顶、订、叮、钉、盯、厅、亭、宁”等字。 “基本字带字”,把基本字(声符)作为归类依据,作为记忆支柱,通过归类强化得到深刻印象,合体字就可以记住、记准,学生错别字率也就会比较低。
二、集中识字教学法以“形声字归类”为辅助形式
汉字中独体字是少数,绝大部分是合体字,而在合体字中有80%一85%的是形声字。我们知道,形声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基本字加上偏旁就是合体字。当学生掌握了一部分独体字,开始进入合体字的学习时,偏旁部首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频率较高的偏旁部首的教学更应加以足够的重视。当学生掌握了偏旁表义的功能后,再教给学生汉字的构字规律。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字形,我们对汉字偏旁部首的部位称谓进行了简化:左右结构的字一律称左旁右边,如“材”字记为“木”字旁,“才”字边;上下结构的字,一律称上头下底,如“苗”记为“草”字头,“田”字底;上中下和左中右结构的字,中间部分一律称心,如“意”字记为“立”字头,“日”子心,“心”字底;“树”字记为“木”字旁,“又”字心,“寸”字边;半包围和全包围的字,包围部分一律称框,被包围部分一律称心,如“间、进、团”等字,分别称为“门”子框“日”子心;“走”字框“井”字心;“国”字框“才”字心。我们感到,学生掌握了汉字的结构规律之后,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学习合体字,还可以利用偏旁部首理解字义。
三、集中识字教学法以“形近字归类”为补充形式
“形近字归类”可以借助词来辨识,但必须先占有一个,以其为支柱,记另一个字。 形近字主要有五种类型:(1)笔画多少不同,如“斤”和“斥”,“勺”和“匀”;(2)笔画长短、延伸不同,如“土”和“士”,“由”和“申”;(3)个别笔形不同,如“外”和“处”,“迭”和“选”;(4)个别部件不同,如“受”和“爱”,“遗”和“遣”;(5)偏旁部首不同,如“忘”和“妄”,“积”和“极”。形近字是小学阶段学生最易写错的、最难区分的字,也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难点,恰当运用“形近字归类”可以突破这一难点。
四、集中识字教学法囊括了非归类识字的方法
集中识字教学法囊括了“看图识字、韵语识字、读词识字”等非归类识字的方法,并在教学中也经常综合运用这些方法。
“看图(物)识字”法就是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让学生对所识生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例如,教学与水果有关的生字时,可鼓励学生收集与水果有关的资料或图片,还可以将水果带到课堂上,并让学生给水果贴上标签,通过看看、摸摸、读读、认认,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认字记字,教学效果很好。当然,课前激趣应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形式也可多种多样。
实践证明,集中识字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有兴趣识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学生较轻松地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良好基础;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归类、对比、推理、分析、综合运用的识字方法。
参考文献
识字教学法范文2
一、让学生爱上识字
识字相对于其他的语文学习来说还是比较乏味的,要想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到识字教学中来,教师必须花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生的重头戏,他们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短,教师若想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着老师转,记住那些抽象的汉字,让学生爱上识字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爱上识字,我经常使用直观的教具,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老师如果只是单调地讲述某个字的字形、字音等,学生很难在头脑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遵循教育的直观性原则,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利用直观的教具辅佐我的识字教学,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给抽象的教学内容披上形象的外衣,同时也让复杂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面前降低了坡度。如我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记住一些形似但意不同的汉字,利用多媒体彰显出这些字的字形所不同的地方,一来可以帮学生记住字形,二来可以凸显出字的不同意思。多媒体逼真的图像能够把学生的心牢牢抓住,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为了让学生爱上识字,我请游戏来帮忙,因为低年级的识字量非常大,时间又比较紧张,要想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向孙悟空学习,学他七十二变,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想识字的欲望,这是识字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课堂上游戏,在游戏中识字,学生潜意识里觉得是在游戏,兴趣盎然,在无形中完成了识字教学的任务。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不同的游戏内容,如教学“告”时,我让学生猜字谜:“一口咬断牛尾巴。”如教学“晴”“情”“睛”时,我开展识字大转盘的游戏。我常采用的游戏还有“摘苹果”“找朋友”等。在游戏中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学生能够轻松完成识字任务。如果教师能长期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那么识字绝对不是一件难事。
二、让学生学会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授之以鱼”,远远不能适应识字教学的需要,因为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几千个汉字,只依靠课堂教学来达到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必须“授之以渔”,也就是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那样学生就能提高识字的效率,能认识更多的字。下面就跟大家说说我常用的方法。
1.巧用造字规律引导学生识字
我国的汉字在世界独树一帜,每个汉字都具有表意功能,每个汉字都如同一首诗、一幅画,具有独特的形体美。造字之初的象形字更是生动逼真、图文合一,如“山”“水”“马”“牛”等字,使人一见便知其形,见其形便知其意。在教学这类汉字时,教师要让学生动手画画,借助象形字生动形象的特点,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如教师可将汉字“火”与简笔画的火焰进行比较,也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形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教学“采”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人们用手在树上采摘的画面。教学“伐”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编:“一个人拿着戈去砍树。”形声字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识记,因为它是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合而成的,教师只需借助形声字的规律来教学,学生就能够熟练掌握了。
2.发挥想象帮助学生自主识字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一个个抽象的汉字经过学生的想象就可能变成一幅图画、一个简单的故事,所以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演绎抽象的汉字。斯霞老师在教学“蚓”字时是这样引导的:“蚯蚓属于昆虫,所以‘蚓’是‘虫’字旁,蚯蚓爬行时有的时候身子像‘弓’,有的时候像一根拉直了的绳子。”斯老师把形声字灵活地当做会意字来教学,非常有趣、有效。我在教学时也常常借助小故事帮助学生记忆汉字,如在教学“楼”字时,我通过拆部件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一边写一边讲:“有一个小女孩,在一间小木楼里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慢慢地,在我的课堂上学生自己也能通过拆部件讲故事的方法帮助自己记忆了。当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有的可以编成字谜,有的可以编成儿歌等,教无定法,只要得法就足矣。
识字教学法范文3
关键词:拆字法;失误;对策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后才能理解词句的意思,进而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顺利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利用所识的字词叙述事情,表情达意。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保证学生顺利完成识字任务是众人所关注的问题,于是各种教学法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其中就有一种比较受老师欢迎的教学法——拆字教学法。
一、拆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拆字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认为汉字教学就是要关注学生,只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汉字即可。随着这种方法的广泛使用,它的缺陷也日益突显。有些人认为现代汉字已经成了一堆毫无依据可言的任意性符号,不存在理据和构件规律,更不存在讲解和拆分的客观标准,他们使用拆字教学法无论对汉字的拆分还是对汉字的联想都是凭主观经验而来的。他们使用这种方法是把趣味性当成追求的目标,将汉字视为一个个孤立的形体,凭个人想象,脱离理据只求新、求奇地讲解字义,不追求汉字拆分的理据,使得它越来越成为一种主观行为。在这种思想下,有些拆字就出现了不科学的情况。
(一)拆分不科学
老师在拆分字时,往往把每一个字的部件拆分成几个最小的单位。如“楼”,本是“木”“娄”的形声字,有人却把它拆成“木”“米”“女”三个部分,并解释为“一个女孩子背着一袋米在树旁休息”,其意义完全与我们生活中的楼是不相干的。拆分的不科学性还无法使学生正确、快速、有效地掌握汉字的认知方法。如把汉字拆分成几个部件,并把这些组成部件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往往是通过主观、随意性“加工”产生的。很多时候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不能正确反映出汉字的构字规律,所以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识记汉字的方法。
(二)联想不科学
联想的不科学导致字的音、形、义的割裂。有人把“悲”理解为“心里像长了韭菜一样悲哀”。那么,“霏”是不是说天上的雨像韭菜般地往下掉?“绯”是否可讲为丝捆韭菜?前例中的“楼”字的拆分其实也造成了音、形、义的割裂。
(三)拆字过于表面化
只注重汉字的形,造成汉字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分离。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生“士”,并让学生记住字形时,学生说“十加一”等等流于形式。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士”时告知学生,古代男子束发插簪表示成年,只有贵族的男子才有资格“加冠”,行冠礼表示成年,加冠的贵族分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为“王”,所以给士带上的冠冕,冠冕堂皇,冕中间吊着一块玉,垂到耳边,叫做“充耳”,充耳不闻,意在不该听的不要听,冕的前后缀下的珠串叫旒,挡着眼睛不该看的不要看,“视而不见”。这就是士加上“一”为王。这位教师通过对古代成年男子加冠制度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古代文化,使学生在这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学生意识到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只要你能细细品味,就能品出它的魅力来。
二、针对问题采取的策略
科学性是识字教学的内在需求。心理学中的遗忘理论告诉我们记忆痕迹除了随时间的推移而衰退外,还有两个重要的理论,即“干扰说”和“线索依存说”。“干扰说”认为,愈益增多的新信息在记忆存储中归类的不科学、不严密或处于无序的状态,能导致信息的互相干扰,以致信息提取失败。“线索依存遗忘理论”认为,遗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发现从记忆中回忆该信息的方式,可以导致信息犹存却因没有良好的提取线索失败。”汉字拆分科学体系的建立目的一方面在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科学的拆分方法,从而为科学的析字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汉字体系能够使学生在利用已有拆分经验时能够科学地、严密地、有序地提取正确的信息,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信息的干扰,给信息的提取提供很好的线索。那怎样才能科学地讲解汉字呢?
(一)在使用拆字教学法时拆分要科学
1.拆分部件要正确。有位老师在教学生“笑”字时就把“笑”拆分成“竹”和“天”两个部件。李冰阳说:“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笑的下面部件应为“夭”而非“天”,“夭”表示弯腰的意思。在老师的错误拆分下,学生就很容易把“笑”下面的“夭”写成“天”。
2.汉字拆分层次要科学,树立汉字组合的层次意识。合体字由于是由部件构成的可以进行层次分析。汉字的部件层次可以分为单层结构和多层结构。单层结构如“解”字由“角”“刀”“牛”三个部分一次构成。多层结构如“落”,第一层由“艹”和“洛”两个部件构成,第二层由“氵”和“各”组成,其原因是对该字的结构层次不理解。教师在拆字教学中应注意汉字的层次结构,从而避免学生写错别字或少写错别字。
(二)在使用拆字教学法时联想要科学
联想时不要割裂汉字的音、形、义。如“矮”是表形状的会意字,是“一女委身如矢高”。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成“一个女孩子弯腰就跟箭一样高,看起来很矮。”这种教法不仅关注了字形,还兼顾了字义,做到了形义结合,而且还使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
识字教学永远是一个不会停息的话题,笔者写这篇文章一方面出于对汉字的好奇心,想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另一方面想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拆字教学法既能快速、有效地识字,又能从中体会汉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宗海.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
识字教学法范文4
一、直观教学识字法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学,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我就充分利用实物、图画、活动、幻灯、录像等与之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看实物,图画导入 如教“球”字时,我先出示篮球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字卡。
2听音导入 教学“啊、呀”等表示声音的字时,我先让学生听音,进而学习生字。
3以动作导入 如“拿”字。先让学生把自己的课本拿起来,学生很自然的做了。此时,再让学生放下,并提出要求:手指伸直并拢,不能弯曲,请再次把书拿起。学生按要求去做,结果可想而知。我就第三次让学生把书拿起,并留心拿的过程,适时出示“拿”字。此时学生很自然地就总结出“合手”为“拿”这个字的记忆规律,既简单又牢记。再如识记“灭”字,我先点燃一个纸团,然后用一小板向下一压,火就灭了。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还了解了其义。许多生字的识记也是如此。这样通过看图、听音、做动作等手段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生字词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结构比较分析法
如“清、晴、请”这几个形声字都有“青(qīng)的声旁,它们所不同的形旁是:“清”是“水”旁,表示水纯净;“晴”是“日”旁,表示阳光明媚;“请”是“言”旁,表示语言动作。这样一比较,学生就很容易记忆了。再如讲“漂”时,我顺势出示“飘、瓢”,设计让学生眺望窗外,看到风儿飘起枝叶,讲“飘”用“风”作偏旁;将两个水瓢合起如同一只“瓜”所以“瓢”用“瓜”作偏旁。将一只纸船放在水面上,学生理解了为什么用“三点水”作偏旁。通过这种识字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汉字的表意规律。
三 、谜语儿歌吟味法
我在教学中,常常是师生互编儿歌、谜语、顺口溜等来进行识字。如“弟”字(小弟弟,真淘气,头戴小兔帽,身穿弓字衣,一条腿站立,一条腿翘起);“困”(小小公园,四四方方,一棵小树,种在中央);“午”(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午当头);“坐”(两人同立在土上,欢乐不发愁);“告”(一口咬去牛尾巴);“晏”(天安门上太阳升);“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琴”(大王和小王,今天来弹琴),这简单明了的几句吟味,强调了“琴”的下边是“今天”的“今”字,学生就不容易错写成“令”了。
四 、看图想象延伸法
根据生字特点,利用一些图片教具,让学生看图联想延伸 如“蚕”字,根据自然课中“蚕”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通过直观想象得出:蚕会吐丝,结茧,成蛹,化蛾。蚕丝可织成美丽的花布,蛾会飞上天。所以“虫”上面是“天”,合为“蚕”。再如“疑”字,可想象为:遇到强大的敌人,是用匕首杀,还是用箭射,是选择长矛或是逃跑,合起来就是“疑”字。这样由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轻松过度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不仅触动了学生的多项感官,还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 、其它方法
1 .加一笔识字法 如“日”(旦、旧、甲、由、电)
2.加部首识字法 如“少”(沙、吵、抄、炒、妙、纱);“申”(伸、神、审、绅、坤)等
3.反义词识字法 如(先―后―前、开―关―封、好―坏―差、强―弱―胜)等
4.字意对比识字法 如(蓝―滥―篮、跟―根)
5.部首归类识字法 如(目―眼―睛―眨―睁―瞪)
学生有时还会说出一些让我们不太好理解的识字方法,说不出理由,表达也不很清楚,但是自己用起来方便,如(目―且,学生称之为‘拉一拉’的方法)我们也不必强调必须要用哪一种方法识字。
识字教学法范文5
一、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二、比较联系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日”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目”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如:学习“她”字,可与“他”“地”相联系比较,在学生观察比较后,让他们总结出:这三个字的右边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亻,女人她是女,地是土。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会混淆了。
三、联想形象识字
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如:《口耳目》一课的“口、耳、目、禾、月”等,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利用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如:学习“鼠”字,“鼠”它像只小老鼠,上面的“臼”是老鼠的脸,下面的是小老鼠的牙齿。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编顺口溜识字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只是枯燥地分析字形,读准拼音,那将扼杀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所以在记忆字形的时候,还要巧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喝、渴”字形非常相似,用基本的识字方法很难区分这两个字的字形,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渴了要找什么?喝水要用生什么?接着师生一起编了一个顺口溜:要想记住“喝和渴”,记住偏旁那就得,渴了一定去找水,喝水不用口来怎样喝。顺口溜朗朗上口,学生非常爱说,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这两个字。在以后的练习中很少发现这两个字有用错的现象。
有时可将具有相同声旁的形声字集中起来,根据形旁的不同编出顺口溜。例如以“包”为声旁的字: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实践证明,顺口溜识字法确实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
五、加减口诀识字
不少左右、上下、里外结构的汉字是由两个单字组成,可以用上数学里的“加、减”来进行“口诀识字”。如小+大=尖;口+十=叶;木+木=林;日+十=早;闪-人=门;机-木=几……对这种奇特的“语文识字口诀”,学生经常在课内外以小组形式进行问答比赛,看看谁认识的字多,脑筋跟得快,在活动中,识字的效率和数量都有所提高。
六、观看实物识字
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引导学生由物到字的认读教学。例如:教学“门”、“窗”二字时,教师指实物先请学生说说这些东西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以后,再出示生字卡片,把卡片与实物对照认读。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对实物进行生字卡片的张贴,利用环境布置,形成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使学生在空余的时间也能看得见、想得到。还如学习“尖”字,我拿出一支削好的铅笔,指导他们观察笔尖,触摸笔尖,得到上小下大――“尖”的概念;认识“笔”时拿出了一支毛笔,告诉他们古人写字都用毛笔,它的杆是竹做的,毛是动物的毫毛,所以古人造这个字时就把它造成上为“竹字头”,下为“毛”了。
七、猜谜语识字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中国汉字,很多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好的识字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高。
八、编故事识字
识字教学法范文6
一、认识广告来识字
1.认识广告,学习语言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美丽的文化故事,有汉字组成的汉语言文学更是灿烂的文化宝库。随着招牌广告越认越多,我们的认字识字范围也越来越广阔,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在认识招牌广告文字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增加了汉语言方面的积累。
2.认识广告,感受中国文化
例如学生在看到商店里“祝顾客鸡年吉祥”的新年贺语后的一次交流:
生:我要祝爸爸“鸡年吉祥”,万事如意!
生:我要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鸡年吉祥”!
生:我要祝哥哥“鸡年吉祥”,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在这一案例中,我注意了 “认知─理解─运用”的逐步深入,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一些中国传统,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3.认识广告,了解常识
我让学生根据广告词猜意思,例如,“北京烤鸭”肯定是以“烤鸭”来作为自己的特色;“布艺世界”是做窗帘的,引导学生在课外广泛识字,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课堂,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只要愿意,同学们都可以上讲台向大家讲讲自己认识的招牌。这样,为学生识字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使他们细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进而提高其学习的品质。
二、展开想象来识字
1.“一字开花”
“一字开花”就是引导学生以自己认识的某一个汉字为中心展开联想,发展思维,向四面八方发射,就像一朵绽开的花,花瓣向四周展开一样。只要是与这个字有关的事物都可以说。下面是我们的一个教学片段: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读完后看看自己有什么话想说。
生:我不认识那个字。(学生指“讷”字)
师:谁能用形声字的规律来猜猜它读什么,它的意思可能是什么?
生:我想应该读“nà”,因为我想到了“纳米”的“纳”跟它是一个家族的。
生:我也觉得应该读“nà”,因为我妈妈给我说过好多有“内”的字都读“nà”。
生:这个字是“讠”旁,我想应该与语言有关。
师:你们猜得不错,这个字的确读“nà”,它也的确与语言有关,表示不大会说话,在这里指说话谨慎。如果老师把它变一下偏旁,你们再来猜猜它的读音和意思。
(板书“钠”)生:“nà”,与金属有关。师:这是一种金属元素。
(板书“呐”)生:“nà”,与嘴巴有关。师:是指大声叫喊。
(板书“衲”)生:“nà”,与衣服有关。师:既是指衣服的补缀,也指和尚穿的衣服,和尚用来称呼自己,叫自己“老衲”。
生:我想这句话里的“敏”是敏捷的意思。
师:孔子在这里告诫弟子: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敏捷。
……
2.“同一部首的字是一家”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字,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七十。我在识字教学中,将声旁相同的汉字称作“同一部首是一家”。我告诉学生,同一个部首的字,他们是一家。声旁相同,形旁表示的是什么,那么这个字就与它有关。例如我在教学“浇”字,学生一看偏旁是“氵”,马上就反应过来,“浇”与水有关,所以偏旁是“氵”。
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偏旁表示的含义。学生了解了偏旁的含义后,就能根据字形去理解字了。
例如:“冫”古字“冰”,意寒冷;“礻” 示,与神祗、祭祀、宗庙、祸福有关;“宀、广”房屋,作意符,与房屋或居住有关。
3.“加一加”
在学习“穷”和“富”这一组反义词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字形想想:字意与字形有什么联系。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他们说:“穷人哪怕用尽了力气,也只能住山洞,因为‘穴宝盖’表示的是‘山洞’。‘穴宝盖’加‘力’字就是‘穷’。”“古时候的富人的标准一定是有一间大房子,因为‘宝盖头’表示房子,有人口,有田地。一房一口一田加起来就是‘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