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钢管混凝土柱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钢管混凝土柱论文范文1
关键词:翼墙;钢管混凝土;Abaqus有限元;加固
0引言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地震灾害,比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2013年,四川的芦山县大地震;2014年,新疆省于田大地震,我们对现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建筑物和构筑物在我们的长期使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承载力不足、地基沉降、出现裂缝等[1]。为了能够正常使用,防止结构出现严重的损害,给人们带来财产、精神和生命上的危害,应该对建筑物及时的进行可靠度鉴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建筑物进行加固维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的方法主要包括:外包钢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增大截面法、增设翼墙加固等[2]。本文将通过Abaqus非线性有限元模拟来探究钢管混凝土翼墙的受力性能。
1构件尺寸及模型建立
1.1构件的尺寸
本文模拟中选取如下的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混凝土柱尺寸500×500mm,柱高1.8m,纵向钢筋12B16,箍筋B8@ 200mm,底端加密箍筋B8@100mm(B为钢筋直径),两侧的翼墙为钢管混凝土翼墙,用钢套箍将钢管混凝土翼墙的端部与钢筋混凝土柱固结在一起,其它部位没有连接,钢套箍为高度300mm,厚度为5mm。其中的一个构件的截面如图1.1所示。
图1.1 构件的截面尺寸
有限元数值模拟分别以钢管的厚度为参变量,对不同组的构件分别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模拟。其中L表示钢筋混凝土柱的长,B表示钢筋混凝土柱的宽;l表示钢管混凝土翼墙的长度,b表示钢管混凝土翼墙的厚度;n表示轴压比;t表示钢管的厚度。构件尺寸如表1.1。
表1.1 钢管混凝土翼墙加固构件模拟试件表
试件编号 L(mm) ×B(mm) l(mm) ×b(mm) n t(mm)
JGZ-1 500×500 300×200 0.5 3
JGZ-2 500×500 300×200 0.5 5
JGZ-3 500×500 300×200 0.5 7
1.2模型的建立
运用创建部命令件创建混凝土柱、混凝土翼墙、钢管、纵筋和箍筋各部件,其中混凝土柱、 混凝翼墙和钢管为实体单元,而纵筋和箍筋为桁架单元。如图1.2所示。
图1.2 模型建立
2不同试件的有限元分析
2.1试件的滞回曲线
在轴压比0.5时,翼墙中钢管的厚度为3mm、5mm、7mm的钢管混凝土翼墙加固柱的构件滞回曲线如图2.1所示。
图2.1 JGZ-1、JGZ-2、JGZ-3滞回曲线
从图2.1能够看出,在这组模拟中任何一个滞回曲线形状都表现为比较饱满的梭形,这反映了钢管混凝土翼墙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以及抗震性能[3]。
从这组的滞回曲线可以看出,钢管厚度t=7mm的加固构件的滞回曲线的峰值最大,t=3mm的加固构件滞回曲线峰值最小,说明钢管厚度越大钢管混凝土翼墙加固柱的极限承载力越大。随着加载的继续进行,滞回曲环的峰值出现了下降,不同钢管厚度下降的趋势也不同,钢管厚度为3mm的加固柱下降趋势比钢管厚度为7mm的加固柱下降趋势大,说明随着钢管厚度的增大钢管混凝土翼墙加固柱的延性增加[4]。
2.2试件的骨架曲线
在轴压比为0.5时,翼墙中钢管厚度为3mm、5mm、7mm的钢管混凝土翼墙加固柱的构件骨架曲线如下图2.2所示。
图2.2JGZ-1、JGZ-2、JGZ-3骨架曲线
从图2.2可以看出,钢管混凝土翼墙中钢管厚度为7mm时加固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值最大,钢管厚度为5mm次之,钢管厚度为3mm最小,说明了随着钢管厚度的增加钢管混凝土翼墙加固柱的极限承载力增大。
在骨架曲线的前期弹性阶段,钢管厚度为7mm的钢管混凝土翼墙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斜率最大,说明随着钢管厚度的增加构件的弹性阶段的刚度增大,加载后期骨架曲线均有一段保持水平,表现出钢管混凝土翼墙加固柱具有良好的塑性性能;随着荷载继续加载,骨架曲线出现下降趋势,说明钢管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延性降低;钢管厚度为3mm的加固构件下降趋势大于钢管厚度为7mm的加固构件,说明了钢管厚度越大加固构件的延性越好[5]。
3结论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以钢管厚度为参数建立的3个钢管混凝土翼墙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模型,并进行了模拟分析,从提取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上可以看出,钢管混凝土翼墙加固柱均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及抗震性能。钢管厚度增加则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增大,刚度增大,耗能能力良好。由于篇幅有限有些参变量没有考虑进来,在以后的研究中将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 魏闯.增设翼墙加固功能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柳炳康,吴胜兴,周安.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张心令,王财全,刘洁平. 翼墙加固方法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2
[4] 景悦.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8
钢管混凝土柱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随着房屋抗震要求的提高,以及墙体新材料的推广使用,传统的住宅砖混结构已逐渐被框架结构所替代,竖向承重构件混凝土柱对房屋结构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通过我们对现场质量搭检查以及平时质量监督检查时发现,目前混凝土柱质量状况较混凝土梁板要差的多,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在混凝土柱子上反映也比较集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结构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及规范编制等基础理论工作,近年来均有很大进展。
钢筋混凝土柱是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柱。是房屋、桥梁、水工等各种工程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常用作楼盖的支柱、桥墩、基础柱、塔架和桁架的压杆。按照制造和施工方法分为现浇柱和预制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整体性好,但支模工作量大。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施工比较方便,但要保证节点连接质量。
钢筋混凝土柱按配筋方式分为普通钢箍柱、螺旋形钢箍柱和劲性钢筋柱。普通钢箍柱适用于各种截面形状的柱是基本的、主要的类型,普通钢箍用以约束纵向钢筋的横向变位。螺旋形钢箍柱可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柱载面一般是圆形或多边形。劲性钢筋混凝土柱在柱的内部或外部配置型钢,型钢分担很大一部分荷载,用钢量大,但可减小柱的断面和提高柱的刚度;在未浇灌混凝土前,柱的型钢骨架可以承受施工荷载和减少模板支撑用材。用钢管作外壳,内浇混凝土的钢管混凝土柱,是劲性钢筋柱的另一种形式。
一、常见柱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一)混凝土强度偏低,匀质性差,低于同等级的混凝土梁板,主要原因是随意改变配合比,水灰比大,坍落度大;搅拌不充分均匀;振捣不均匀;过早拆模,养护不到位,早期脱水表面疏松。
(二)混凝土柱“软顶”现象,柱顶部砂浆多,石子少,表面疏松、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水灰比大,坍落度大,浇捣速度快,未分层排除水分,到顶层未排除水分并第二次浇捣。
(三)混凝土的蜂窝、孔洞。主要原因是配合比不正确;一次下料过多,振捣不密实;位分层浇筑,混凝土离析,模板孔隙位堵好,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振捣时,模板移位漏浆。
(四)混凝土露筋,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钢筋的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较小,钢筋偏位过密,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产生露筋;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浇筑方法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本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五)混凝土麻面,缺棱掉角。主要原因是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未湿或湿润不够;养护不好;混凝土振捣不密实;过早拆模,受外力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二、可采取的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强度偏低,匀质性差的主要控制措施
1、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对进场材料必须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按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及调整施工配合比,正确控制加水量及外加剂掺量。加大对施工人员宣传教育力度,强调混凝土柱结构规范操作的重要性,改变其认为柱子混凝土水灰比大,易操作易密实的错误观念。
3、混凝土应拌合充分均匀,混凝土坍落度值可以较梁板混凝土小一些,宜掺减水剂,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用水量。(二)混凝土柱“软顶”的主要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水灰比、坍落度不要太大,以减少泌水现象。
2、掺减水剂,减少用水量,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
3、合理安排好浇筑混凝土柱的次序,适当放慢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混凝土浇筑至柱顶时应二次浇捣并排除其水分和抹面。
4、连续浇筑高度较大的柱时,应分段浇筑,分层减水,尤其是商品混凝土。
(三)混凝土柱蜂窝孔洞的主要控制措施
1、混凝土搅拌时,应严格控制材料的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2、混凝土应拌合充分均匀,宜采用减水剂。
3、模板缝隙拼接严密,柱底模四周缝隙应用双面胶带密封,防止漏浆。
4、浇筑时柱底部应先填100厚左右的同柱混凝土级配一样的水泥沙浆。
5、控制好下料,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
6、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人工振捣与机械振捣相结合的办法、严防漏振。
7、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等杂物。
8、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墙缝等情况,若有异常,应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毕。
(四)混凝土露筋的主要控制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钢筋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时修整。
2、混凝土截面较小,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适当的石子。
3、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注意固定好填块,垫块间距不宜过稀。
4、为了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5、混凝土浇筑前,应用清水将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填好缝隙。
6、混凝土也要充分养护、不宜过早拆除。
(五)混凝土麻面缺棱掉角的主要控制措施
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沙浆等杂物。
2、板模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3、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浆。
4、拆除柱模板时,混凝土也具有足够的强度;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
5、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时,混凝土阳角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问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学者用“五倍定律”形象地说明耐久性的重要性,特别是设计对耐久性问题的重要性。设计时,对新建项目在钢筋防护方面,每节省1美元,则发现钢筋锈蚀时采取措施多追加5美元,混凝土开裂时多追加维护费用25美元,严重破坏时多追加维护费用125美元。这一可怕的放大效应,使得各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加固的研究。除了耐久性外,还有施工质量问题,许多新建的建筑工程也存在较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这些建筑的加固在整个加固工作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对老化或有病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是提高其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较有效的办法,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增设支撑加固法、粘钢加固法、托梁拔柱技术、增设支撑体系及剪力墙加固法、增设拉结连系加固法、裂缝修补技术等。
钢管混凝土柱论文范文3
【关键词】钢管RPC;实验制备;轴压短柱;受力性能
1、研究背景
RPC(活性粉末混凝土)是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开发的一种新型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它具有普通高强混凝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主要表现为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等。它的基本原理是: 通过减小原材料颗粒尺寸,采用合理的级配增加了材料的堆积密度,使混凝土的微裂缝和孔隙等缺陷最少化,就可以获得由其组成材料所决定的、最大的承载能力,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粉煤灰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RPC浆体的和易性,进一步增加了RPC 的密实程度,成本也有所降低, 更加适合我国工程的实际情况。
由于RPC 的超高强度,对其进行一般的配筋设计是困难而不经济的,虽然它的韧性较一般混凝土要好得多,但同钢材相比也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也不宜独立用于荷载较大的结构构件。如何在工程中有效地使用这种新材料,钢管RPC(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展现出了更好的工程实用性,其性能集合了钢管混凝土与活性粉末混凝土两者的优越性。鉴于以上背景,我们对钢管RPC 的制备和力学性能进行一个初步研究,虽然之前国内也有相关研究,但目前钢管RPC的运用一直尚处于开始阶段,因此仅就钢管RPC 的轴压短柱的极限抗压强度进行了研究。
2、实验材料、配合比及制备
1、实验材料
RPC实验原材料尽量选择现阶段工程运用较为广泛的材料,争取其制备和推广的实用性及经济性。
(1)水泥 湖南洞庭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硅粉 上海埃凯微硅粉,SiO2含量89.56%,平均粒径在0.1~0.15 μ m,比表面积为18200/kg,密度2.21g/ cm3;
(3)粉煤灰 湖南大唐湘潭电厂Ⅰ级粉煤灰;
(4)砂 天然河砂,粒径0.3mm~0.6mm;
(5)减水剂 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浓型萘系高效减水剂FDN,褐黄色粉末,主要成分为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掺量2%时,减水率20%以上。
(6)水 自来水
2、配合比及制备
在对RPC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三元胶凝体系(水泥-粉煤灰-硅灰体系)来确定配合比,在理论配合比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相关材料和未来施工工艺普遍化的需求,进行了多次配合比调整,最终确定的配合比为:
(1)水胶比(质量比) = 水/ (水泥+ 粉煤灰+ 硅粉) =0.18;
(2)砂灰比(质量比) = 砂/(水泥+ 粉煤灰) = 1.25;
(3)硅粉掺量(质量比) = 硅粉/(水泥+ 粉煤灰) = 0.2;
(4)粉煤灰掺量(质量比) = 粉煤灰/ (水泥+ 粉煤灰) =0.3。
根据以上配合比及与普通混凝土相同的养护条件和实验龄期,对三组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试件进行抗压强度实验,实验数据见表1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表明,利用湖南省常见材料和普通混凝土的常规养护能成功配制出强度达C120以上的RPC,但因为原材料与养护条件等的制约,RPC的超高性能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钢管RPC轴压短柱抗压强度实验
试件设计: 试件采用直径100mm,高度300mm、壁厚4mm的Q235 普通低碳钢钢管,数量为3根,先按上述配合比要求完成RPC的搅拌,然后浇筑于预先设计好的钢管内,用振动台振实,然后覆盖塑料膜防止水分流失,成型24小时后,进行常规养护。28天龄期达到后,在湖南城市学院结构实验室5000KN液压式压力机上进行轴压短柱抗压强度试验。同时在相同配合比相同材料相同环境下制备了3组立方体RPC试块。
为了准确地测量试件的应变,沿每个试件周边布设纵向4对电阻应变片,应变片数据分别通过静态电阻应变仪自动采集。试验采用分级加载,每级荷载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0,每级荷载持荷2~3 min,当达到极限荷载后,则采用慢速连续加载,以获得钢管RPC完整的荷载纵向应变曲线,试件的极限荷载是指试件的最大承载能力。
4、试验结果分析
本文试验结果表明:没有侧向约束的RPC试件在达到极限荷载时,都呈爆裂式脆性破坏。在钢管RPC中RPC经钢管约束后,整个组合试件不但承载力有较大的提高,延性也有很大的改善。从图1可以看出钢管RPC轴压短柱的受力性能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弹性阶段(OA段),在此阶段荷载一纵向应变基本呈线性变化,钢管和RPC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第二阶段:弹塑性阶段(AB段),在这一阶段,由于钢管进入弹塑性状态,弹性模量不断减小,而RPC在此时仍呈现线弹性状态,引起钢管和RPC之间的应力重分布,导致试件的荷载纵向应变关系曲线逐渐呈明显的非线性变化。但此阶段很短,约占极限荷载的5%~10%。
第三阶段:承载力下降段,这是在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承载力达到极限后钢管和核心活性粉末混凝土发生复杂相互作用的阶段。
第四阶段:强化阶段,此阶段钢管进入强化工作状态,试件的承载力呈现出回升的趋势,回升的幅度也同样取决于试件本身的套箍系数,套箍系数越大,回升的幅度也越大。
以上结果分析表明:钢管RPC短柱在轴心受压时,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弹塑性力学性能,破坏形式属于延性破坏。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钢管RPC中RPC经钢管约束后,整个组合试件不但承载力有较大的提高,延性也有很大的改善,钢管RPC短柱在轴心受压时,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弹塑性力学性能。因此将这种材料应用于大型结构工程具有一定的前景,但如何在利用常规原材料,常规施工工艺及养护条件下,既达到钢管RPC的超高性能又能有它的广泛适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孟世强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初步研究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03.01
[2]林震宇. 圆钢管RPC轴压柱受力性能研究[D]. 福州: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3]吴炎海 钢管活性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中国公路学报 2005.01
[4]冯建文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清华大学 2008
钢管混凝土柱论文范文4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绿色生态建筑;特点及性能;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steel structure housing is with a "gree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Its characteristic is light weight, foundation low cost, cover an area of an area small, high degree industrialization, appearance beautiful, construction period is shor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is good, the investment recycling fast, environment pollution relatively light and other advantages. Points out the structure and the use of technology, not only has good overall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housing construction.
Keywords: steel structure housing; Gree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Features and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 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T2012-03(03)8016
钢结构住宅是以工厂化生产的H型钢梁、钢柱(包括H型钢柱、钢管柱、箱形柱、钢骨混凝土柱或圆、方或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为承重骨架,同时配以新型轻质的保温、隔热、高强墙体材料作为围护结构,并与功能配套的水暖电卫设备优化集成的节能和环保型住宅。同传统的砖混和混凝土结构住宅相比,钢结构住宅是一种更符合“绿色生态建筑”特征的结构形式。其优点突出,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
1轻钢结构住宅的特点及性能
1.1重量轻、抗震性能好
钢结构住宅是以工厂化生产的钢梁、钢柱为骨架,同时配以轻质墙板等新型材料作为维护结构和内隔墙建造而成。它与同面积的建筑楼层相比,钢结构住宅楼的重量可减轻近30%。由于轻钢结构住宅自重轻,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做桩基,可减少地基处理的费用。因属于柔性结构、自重轻,因而能有效地降低地震响应及灾害影响程度,有利于抗震。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区国家,在地震区建筑中应推广应用钢结构住宅,可以大大减少地震灾害和人员伤亡。同时,由于钢材具有较强的延展性,能较好地消除地震波力,抗震性能好,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
1.2占地面积小,具有良好的空间感,净使用面积大
钢结构住宅布局灵活,净使用面积大。利用H型钢优良的承载性能,可以灵活布置大开间、大柱距的建筑平面;非承重轻质墙体的设计为设计师和住户提供了根据不同用途灵活布置室内空间的可能;型钢构件接点构造简洁,在垂直方向可方便地布置跃层和错层体系,结构构件截面较小,相对于传统结构方案,其净使用面积提高5%~8%,得房率高。1.3工业化程度高,设计制造安装周期短
现代轻钢建筑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手段,可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安装一体化,具有极高的效率和精确度,项目建设周期短与其他结构的相比可缩短工期1/2~1/3。这样将极大地减少投资融资成本,使业主或建筑开发商在享受回报上具备很大的优势.
1.4符合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钢结构配件制作工业预制化和机械化程度高,商品化程度高,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加工量。现场主要为安装作业,能减少施工用水、噪声、垃圾污染,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可大大缩短。钢结构在超出正常使用期限后的处理过程,无论是钢材还是与之相配套的建筑物品,都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和可降解性,适应现代环保要求。
2 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和主要构件
2.1结构体系
应用于多层钢结构住宅的体系可分为,冷弯薄壁型钢体系、纯钢框架体系、框架―支撑体系、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周围抗侧力体系等。
2.1.1 冷弯薄壁型钢体系
构件采用薄钢板冷弯成C形、Z形构件,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杆件间连接采用自攻螺丝。这种体系节点刚性不易保证,抗侧能力较差,一般只用于1~2层住宅或别墅。
2.1.2纯钢框架体系
目前,这种体系在多层钢结构住宅中应用最广,纯框架体系常用于4~8层住宅。纵横向都设成钢框架,门窗设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开间,便于用户二次设汁,以满足不同住户的各种生活需求。
2.1.3框架―支撑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焊接工字型梁柱组成,多数情况下,这种体系为横向承重,梁柱节点在横向上为刚性连接,纵向为铰接。因此,结构在纵向相当于排架,抗侧移刚度较低,需设置侧向支撑抵抗水平荷载,限制结构的水平变形。
2.1.4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
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部分或全部代替钢支撑。就形成了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简)
体系。它适用于小高层住宅,一般将楼梯或电梯间设计成钢筋混凝土墙(筒),这样既有效地加强了建筑物的侧向刚度,又解决了楼梯间的防火问题。
2.2主要构件
钢结构住宅是以钢结构作为承重骨架,以轻质体材料作为内外墙,与功能配套的水暖电卫设备和部品优化集成的节能、环保型住宅钢结构住宅,可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易于实现产业化,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2.2.1梁、柱
钢结构住宅结构一般设计为强柱弱梁形式,梁柱均取等截面形式。梁主要选用高频焊接和热轧H钢,它是工字钢的升级换代产品,具有抗弯性能好,翼缘宽,侧向刚度大,翼缘表面相互平行,构造方便等优点。我国目前采用的H钢梁大多为Q235和Q345钢,翼缘宽度为60~180mm。截面高度为100~800mm。钢结构住宅一般为大开间,框架柱在两个方向都承受较大的弯矩,同时应该考虑强柱弱梁的要求。目前广泛使用焊接H型钢或I字热轧钢截面。对于轴压比较大、双向弯矩接近、梁截面较高的框架柱,采用双轴等强的钢管柱或方钢管混凝土柱。
2.2.2楼板
楼板结构的选择至关重要,它除了将竖向荷载直接分配给墙柱外,更主要的作用是保证与抗侧力结构的空间协调作用。所以,楼板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并且与钢框架实现可靠连接,确保结构体系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另外,从抗震角度来看,还应采用相应的技术和构造措施减轻楼板自重。同时楼板还要应该满足住宅功能的要求,如防颤动、隔音、隔热等。我国钢结构住宅的楼板,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体系的传统做法。常用的楼盖结构有: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以及钢―混凝土叠合板,而以第一种最为常用。
2.2.3支撑体系
支撑分轴交支撑和近年发展起来的偏交支撑两种,前者耐震能力较差,后者在强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吸能、耗能性能,而且为门窗洞的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目前应用相对较少,建议在高烈度区首选偏交支撑方式。
2.2.4墙体围护结构
钢结构住宅的墙体围护结构,应采用具有自承重和抗冲击能力,并能保温、隔热、隔音、防火、防渗漏等多种功能的轻质墙体材料。目前,墙体主要分为自承重式和非自承重式两种,自承重墙体主要包括用于护结构的加气混凝土块、太空板、轻钢龙骨加强板等,以及用于内墙的轻混凝土板、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稻草板等。外挂的非自承重式的墙体材料主要有彩色压型钢板、彩色压型钢夹芯板、玻璃纤维增强外墙板等。采用非自承重式的墙体材料,需设置墙梁用以悬挂外同护结构。门窗洞口上下要布置墙梁,多采用C或Z型冷弯薄壁型钢,尺寸取决于跨度(刚架间距)和墙距(板跨)。
3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前景和建议
住宅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钢结构住宅体系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而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它属绿色环保性建筑,可再生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若是在城市中采用钢结构住宅,因为其工厂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的优势,将能很好地解决城市市区,尤其是中心市区人口稠密交通繁忙、施工生产不便的问题。因此,钢结构住宅应该是城市住宅设计的主要方案之一,同时钢结构体系住宅成套技术的研究成果必将大大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前途。
4结语
综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与生活的方式也将不断更新与变化,对住宅总体质量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钢结构住宅具有环保、易于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发展钢结构住宅不仅可加快国家和城市的发展速度,还可提高住宅质量和人们的居住水准,钢结构住宅必将成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钢管混凝土柱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079-02
0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地不断提高以及节约土地资源,人们的住宅也逐渐由低层建筑发展到高层建筑。所谓高层建筑,它主要是相对于多层建筑而言的,评判一个建筑是否为高层建筑,主要有两个评判指标,即高度以及层数两个标准。目前,国家尚未对多少层数为高层建筑有一个划分的标准。因此,这就使得高层建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规定和标准。对于高层建筑的规定,主要是与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条件,建筑技术、消防设置以及电梯设备等多方面的因素有极大的关系。例如在英国规定建筑高度为超过24.3m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在日本则规定楼层超过8层或是楼高大于31m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在我国,则规定超过10层或是高度超过28m的为高层建筑。由于高层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建筑技术的要求也比普通建筑要高。本文主要攫取了高层住宅中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1 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
按照使用的材料区分,高层建筑可采用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等类型。
砌体结构虽然具有取材容易、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等优点,但由于砌体是一种脆性材料,其抗拉、抗弯、抗剪强度均较低,抗震性能较差,现代高层建筑很少采用无筋砌体结构建造。在砌体内配置钢筋后,可大大的改善砌体的受力性能,使之用于建造地震区和非地震区的中高层建筑成为可能。
混凝土结构具有取材容易、良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承载能力大。刚度好、节约钢材、降低造价、可模性好以及能浇制成各种复杂的截面和形状等优点,现浇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还具有整体性好,经过合理设计,可获得较好的抗震性能。混凝土结构布置灵活方便,可组成各种结构受力体系,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我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高层建筑主要以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结构具有材料强度高、截面小、自重轻、塑性和韧性好、制造简便、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高层建筑中也有着较广泛的应用。但由于高层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大,造价高,再加之因钢结构防火性能差,需要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增加了工程造价。钢结构的应用还受钢铁产量和造价的限制,在发达国家,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主要以钢结构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强和钢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以及高层建筑建造高度的增加,采用钢结构的高层建筑也不断地增多。特别是对地基条件差或抗震要求高,而高度又较大的高层建筑,更适合采用钢结构。
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或混合结构不仅具有钢结构自重轻、截面尺寸小、施工进度快、抗震性能好等特点,同时还兼有混凝土结构刚度大、防火性能好、造价低的优点,因而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组合结构是将钢材放在构件内部,外部由钢筋混凝土做成(称为钢骨混凝土),或在钢管内部填充混凝土,做成外包钢构件(称为钢管混凝土)。如北京的香格里拉饭店(24层,高83m)采用钢骨混凝土柱,正在建设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95层,460m)和陕西信息大厦(52层,高189m)均采用钢骨混凝土框筒结构,深圳的赛格广场大厦(76层,高292m)采用圆钢管混凝土柱,香港中心大厦(70层,高292m)和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均采用方钢管混凝土柱。混合结构一般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或钢骨混凝土剪力墙(或筒体)以及钢框架组成的抗侧力体系。
2 剪力墙结构分析与设计
剪力墙结构是指纵横向主要承重构件全部为结构墙的结构。如果墙体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合适,就会形成一个可以很好的抵抗水平力的结构体系,同时还能够分割空间。通常情况下结构墙的高度与整个房间的一样,从基础到屋顶有几十到一百多米高,宽度则是根据建筑的平面布置确定的,通常在几米到十几米之间;其厚度相对来说就要薄的多了,通常在200cm-300cm之间,最薄的仅有160cm。所以在一个墙体平面内有结构墙存在时就会有很大的侧移刚度,但墙体外的刚度就非常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结构墙承载着来自于建筑的大部分水平作用或水平剪力,剪力墙名称的形成也在于此。实际上更确切的来说,剪力墙应该叫做结构墙。在国外的一些文献中已经开始用结构墙开称呼它,在本文中依旧按照我国工程界的习惯,用剪力墙来称呼它。
2.1 剪力墙结构的形式单片剪力墙可根据其本身开洞率对其受力特性的影响分为若干类型。
2.1.1 无洞单肢剪力墙剪力墙的立面上没有任何洞口。这种墙实际上是一竖向悬臂构件,经水平荷载的作用,发生弯曲变形与平截面假定相符,正应力在墙肢截的分布是直线形。可以用应用材料力学方法来计算它的内力和变形。
2.1.2 整体墙和小开口整体墙墙面上只有很小的洞口,可以忽略其影响。这种类型的剪力墙实际上仍然是一个悬臂构件,其横截面的变形符合平而假定,正应力为直线分布,称为整体墙。当开洞稍大一些,墙肢应力中出现由局部弯曲引起的应力,但其值不超过整体弯曲应力的15%。可以认为其墙肢截面的变形仍符合平面假定,可以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应力,然后加以修正。这种墙称为小开口整体墙。
2.1.3 联肢墙在实际工程中,有些剪力墙是由许多受弯构件连接在一起的。例如,住宅建筑和旅馆建筑中,墙体上由大量竖向排列的洞口,在外墙上,这些洞口一般是窗口,而在建筑的内部,这些洞口大部分是门洞或走道。在设计中,这些洞口将一片整墙分开为由连梁或楼板连接的墙肢,就形成了所谓的联肢墙。一般地,开有一排或数排较大洞口的剪力墙,其截面整体性已经破坏,平荷载作用下正应力的分布较直线规律有较大的差别。但墙肢的线刚度比同列两孔间所形成的连梁的线刚度大得多,每根连梁中部都有反弯点,而墙肢仅在少数楼层出现反弯点。即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有的连梁都呈现双曲率弯曲形态,而大部分的墙肢都呈现单曲率弯曲形态,墙肢变形仍以弯曲变形为主。这种剪力墙可视为由连梁把墙肢连接起来的结构,故称之为联肢墙。若只开有一列洞口,称为双肢墙;开有两列及以上的。称为多肢墙。
2.1.4 短肢剪力墙与普通的剪力墙相比,短肢剪力场结构体系具有以下特点:①布置灵活,建筑功能容易满足,尤其适用于建造11―20层住宅,即所谓的小高层住宅,且造价相对于普通的剪力墙结构较低。②可以开较大的洞口,结构自重比较轻侧移刚度较小、结构柔,地震作用较小;建筑上可以获得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效果。③
短肢剪力墙一般为高剪力墙(高宽比大干2),故水平荷载作用下墙体的破坏一般都呈弯曲状。同时连粱截面的跨高比大,故连梁的破坏也呈弯曲状。所以,短肢剪力场具有较大的延性。
2.1.5 开有不规则洞口的剪力墙开设不规则的较大洞口仅是由于建筑使用上的要求,在结构上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故宜尽量避免采用。当无法避免时,亦宜采用一些结构措施.以消除或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例如,开设一些不需要开设的洞口;使剪力墙的开洞变为规则或接近规则,如有需要则用刚度小的材料堵塞这些本来不需开设的洞口,在剪力墙中设置连续性较强的暗柱暗梁,以降低不规则开洞带来较大应力集中的不利影响等。
2.2 结构布置
2.2.1 墙体承重方案①小开间横墙承重。每开间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承重横墙,间距为2.7-3.9m,横墙上放置预制空心板。这种方案适用于住宅、旅馆等使用上要求小开间的建筑。其优点是一次完成所有墙体,省去砌筑隔墙的工作量;采用短向楼板,节约钢筋等。但此种方案的横墙数量多,墙体的承载力未充分利用,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房屋自重及侧向刚度大,自振周期短,水平地震作用大。②大间距纵、横墙承重。仍是每两开间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横墙,间距为8m左右。楼盖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或在每两道横墙之间布置一根进深梁,梁支承于纵墙上,形成纵、横墙混合承重。
2.2.2 剪力墙的布置①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或多向布置,不同方向的剪力墙宜分别联结在一起,应尽量拉通、对直,以具有较好的空间工作性能i抗震设计时,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宜使两个方向侧向刚度接近,两个方向的自振周期宜相近。剪力墙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②剪力墙的侧向刚度及承载力均较大,为充分利用剪力墙的能力,减轻结构自重,增大结构的可利用空间,剪力墙不宜布置得太密,使结构具有适宜的侧向刚度:若侧向刚度过大,不仅加大自重,还会使地震力增大,对结构受力不利。③剪力墙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允许沿高度改变墙厚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减少部分墙肢,使侧向刚度沿高度逐渐减小。剪力墙沿高度不连续,将造成结构沿高度刚度突变,对结构抗震不利。④剪力墙洞口的布置,会极大地影响剪力墙的力学性能。为此规定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能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应力分布比较规则,又与当前普遍应用的计算简图较为符合,设计结果安全可靠。
2.2.3 高度和高宽比的控制房屋的高度是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表中的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指地面以上有部分框支努力墙的结构;平面或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IV类场地上的结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A级高度的甲类建筑,6、7、8度抗震设计时,宜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符合要求,9度时应做专门研究;B级高度的甲类建筑,6、7度时,宜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符合要求,8度时应做专门研究:9度抗震设防应该具体研究。
3 结论
综上所述,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优化实际上应该经历以下四个层次:结构功能的优化――结构的选型优化――结构设防荷载的决策――最优设防荷载条件下的最小造价设计,总之,应该在结构的功能优化中决策结构整体的主要尺寸和性能要求:在结构选型中决策结构的类型、布局、拓扑和建筑材料:在设防水平决策中确定结构的最优设防荷载i因而狭义的结构优化设计指的只是在结构的功能、选型、材料、拓扑、形状和荷载决定之后对结构细部尺寸的优化,可简称为结构的变量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姚琦.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的优化控制因素探讨[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6:22-30
钢管混凝土柱论文范文6
为了节约用地,不断有高层建筑出现在建筑密集地带。建设场区狭小,给工程施工留有的空间很小,在高层基坑开挖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就必须给予更加重要的考虑。逆作法是一项新兴的基坑支护技术。实践证明,利用逆作法施工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和其他多层地下结构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高层建筑 逆作法施工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20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逆作法技术不是一项单纯的施工技术,它要求将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设计紧密结合在一起。本论文对逆作法施工工艺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详细说明了逆作法的效果,重点研究了地下水平支撑体系和竖直支撑体系的设计与施工,在逆作法施工中,地下连续墙和支撑立柱共同构成了地下结构承载体系。地下连续墙和立柱,既是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护体系,同时又要作为地下结构的永久结构体系,因此逆作法设计不仅是施工设计同时也是结构设计,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地下连续墙在逆作法施工中既是挡土墙又是结构墙和防水墙,“三墙合一”。
一、逆作法的分类
按挖方时是否同时浇灌地下室各楼层板,逆作法施工分为封闭式逆作法(全逆作法施工)和敞开式邀作法(半逆作法施工)施工两种。封闭式逆作法的施工按施工导柱及导柱基础的形式,可大致分成五类。
1、利用深基础的逆作法
利用深基础的逆作法就是先在导柱的位置挖桩孔,使之达到设计标高,然后利用提升钢模工艺,浇灌地下室混凝土导柱或在挖孔桩内插入钢结构导柱,并沿其向下逆作施工。为防止钢制导柱被压弯,可在导柱与深基础之间用沙子、砂砾和水泥拌合等填充。对于易产生隆起的软弱粘土,应尽量地避免采用此法。另外,因为作业人员要下孔作业,应对涌水、缺氧、有害气体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利用大直径墩的逆作法
利用一台大直径钻机先在每根柱子下方施工导柱基础,然后插入钢结构导柱或用提升钢模工艺浇灌地下室混凝土柱,尔后向下进行逆作业施工。当采用钢结构柱时,可以在地面使用微调柱芯方向和高度的专用机具,以调整导柱的位置。
3、利用灌注桩的逆作法
利用与全套管灌注桩相同的施工工艺同时施工桩基和地下部分导柱,并将混凝土打到第一层楼板的一种方法。此法作业人员原则上可以不下到桩孔中,与深基础工法相比,安全性好,但是,难于在地面上确保导柱的垂直性,事后也难于修正。这一工法最具代表性的是预压桩柱工法。
4、承托主体结构的逆作法
该做法是完全将承托主体结构的支柱当作临时构件施工,主体的结构柱另行施工。支承主体结构的支柱一般设置在主体柱的对角线上。临时支柱可以根据结构规模、锚固部位的土质不同,分别采用工字钢、H型钢,现浇混凝土柱。
5、悬吊工法
该工法系利用在地下主体中临时拼装的斜撑,将上部结构荷载传至外侧的挡土墙,当不能单用挡土墙支承上部主体荷载时,可在中央部位架设支柱,本法可用于小规模的工程现场。
二、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物基础也越建越深,对深基坑的开挖支护技术也提出新的要求。1990年以前高层建筑较少,基础开挖深度较浅,所以基坑支护多以放坡开挖或悬臂式支护为主。1990年以后高层建筑逐年增多,基坑开挖也逐渐加深,一般为2一3层地下室,这时基坑的支护再以放坡开挖或悬臂式支护已不再经济并难以满足要求,所以多以地下连续墙桩锚支护或墙锚排桩支护为主,桩锚支护或墙锚排桩支护在技术上虽然安全可靠,但工程造价较高。到了1994年以后,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对基坑支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技术上不仅要安全可靠,而且要求经济节约。从而出现了土钉和土钉墙加预应力锚索综合技术。土钉和土钉墙加锚索综合技术的出现为深基坑的开挖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它不需要单独的施工工期,可以与挖土同步施工,所以施工速度快,而且经济。一般其单位工程造价仅为桩锚支护工程单位造价的1/2~1/3而且在技术上安全可靠。所以1994年以后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出现土钉支护已占主流,约占总基坑支护工程的70%以上。尽管土钉支护技术有很多优点,但是该项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应范围,例如在淤泥、砂层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层就不宜应用,否则就会失去该项技术的优越性。所以,在不同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和不同周围环境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支护方案是重要的,不管是桩支护,还是桩锚支护,或是土钉墙支护都有它的优点和局限性,只有对这些技术的深刻理解及合理运用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否则就会犯原则性的错误,将会给工程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深基坑开挖工程的逐渐增多,深基坑支护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逆作法就是一项近几年发展起来新兴的基坑支护技术。
三、逆作法工作机理
逆作法施工是一个分步的施工过程,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兼有临时结构和永久结构的双重功能,其结构形式、刚度、支承条件和荷载情况随开挖过程不断变化,结构受力不仅与施工方法、开挖步骤和施工措施关系密切,而且荷载效应存在继承性,即这一施工过程在结构中产生的内力和变形,是前面各施工过程受力的继续,使用阶段的受力是施工阶段受力的继续。在逆作法中地下结构外墙同时作为基坑围护挡土墙,地下结构各层楼板结构同时作为水平支撑,地下结构的部分竖向构件(结构柱和桩)同时作为底板浇筑前的竖向支承构件。这三部分构件的共同作用完成了地下结构的逆作法施工。地下结构外墙作为施工阶段的挡土结构主要承受横向荷载,同时也承受水平构件传来的竖向荷载,横向荷载通过水平楼板结构承担,而竖向荷载在结构内部的竖向构件和外墙之间分配。在基础底板施工后,由于底板的调整分配作用,竖向荷载在外墙和桩基之间进行分配。地下结构水平构件作为支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水平支撑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受力特点:在满足主体结构要求的同时,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在保证竖向承载的同时,满足水平方向的承载能力。由于地下结构水平构件作为支撑的支撑刚度远大于临时支撑,逆作法的基坑变形较小,因此宜采用静止土压力设计计算作为支撑的水平构件。逆作法中竖向构件的设计应在主体结构竖向构件设计的基础上,满足在基础底板完成前上部结构的施工层数要求。由于基础底板尚未形成前,竖向构件均为单独受荷,因此应提高该阶段竖向受力构件的安全度。同时应注意在逆作法的基坑开挖和形成结构过程中,由于垂直荷载的增加和土体的卸载,将会影响边墙和内部一柱一桩等竖向构件沉降的差异,因此而产生的对结构体系的影响比顺作法严重得多。竖向支承系统过大的差异沉降,不仅会在水平构件中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而且会给节点连接带来困难,设计中应给予充分考虑。在对逆作法主体地下结构与围护结构的结合进行整体分析的同时,应对逆作法中的施工问题给予充分考虑。
四、逆作法施工程序
逆作法的基本施工程序见图1,其具体过程为:
1、按基础面积,先施工四周的支护结构,支护体系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排桩支护,排桩采用冲孔桩、钻孔桩或挖孔桩等。
2、再施工挖孔桩。基础若是桩基采用上述排桩施工的方法,基础若是天然地基可采用挖孔墩。中间支承柱目前在逆作法施工时大部分是临时采用钢管柱或型钢柱(宽翼面工字钢)支承,挖土完成后再作外包混凝土。当采用挖孔桩时可支模采用钢筋混凝土柱。
3、利用地下室一层的土方夯实修正后作地模,浇灌地下室一层的顶层钢筋混凝土梁板,并在此层预留出挖土方的出土洞若干个。
4、进行地下室一层土方的推土、挖土和运土到室外卸土区。
5、重复程序3进行地下室二层梁板混凝土的浇筑,同样要在楼板中预留出土洞。
6、重复程序4进行地下室二层的土方外运。
7、重复程序3、5进行地下三层的梁板混凝上的浇筑。同样要在楼板中预留出土洞。.重复程序4、6进行地下室三层的土方外运。
图 1
采用逆作法施工工艺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1、其施工用的围护结构应该是永久性的(但也有采用临时性支挡结构),而且是作为建筑物主体受力结构的一部分,所以,一般是地下墙作围护,并于内部施工时再复以内衬,成为一共同受力的复合结构。
2、地下室工程由上而下进行地下工程的结构施工,同时,由下而上进行地上工程的结构施工,其作业程序见图1。但是各种逆作法的施工程序有所不同。
全逆作法可按下述步骤施工:
2.1、沿地下室四周用排桩或地下连续墙作围护结构;
2.2、当地下室底板是建立在群桩基础上时,先进行桩基施工
2.3、在地下室各柱子的截面中心处作支撑各层楼盖的临时立柱及其
基础;
2.4、利用地模或其他支撑方法浇筑地下一层的顶盖梁板混凝土,顶盖支撑于临时立柱上并通过边梁与四周的围护结构连结,形成第一道水平内支撑;
2.5、挖除顶盖下面地下一层的土方;
2.6、利用地模或其他支模法浇筑地下二层的顶盖梁板混凝土,顶盖支撑于临时立柱上,形成第二道水平内支撑;
2.7、若地下室仅两层,则浇筑底板混凝土,然后浇筑侧墙混凝土和
叠合柱子的外包混凝土,完成地下结构施工;
结束语:
总之,逆作法施工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施工工艺,其节约施工场地、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并且该技术对基坑以外的周边环境影响甚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新的机械设备和仪器的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上,施工能力和精度及施工组织协调能力大大提高,保证了逆作法施工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并得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