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细节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细节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细节论文

护理细节论文范文1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12年1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11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7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8岁,平均年龄为45.8岁。手术时间最长的患者为3.9h,最短的30min。这些手术包括妇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普外手术、骨科手术、泌尿科手术。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疾病种类等方面具有可比性。而且两组患者对本次的研究知情,并签有同意书。

1.2方法:

在两组患者手术之后,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种类进行相应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再给予细节护理。例如,在术前,护理人员要细致地给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参与医生护士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提前有所了解,从而帮助患者解除心里对手术的恐惧。在进入手术室之后,患者不免看见一尘不染的手术室会有畏惧心理,这时护理人员要陪同患者,并且要友善地和其打招呼,介绍自己,并向患者了解一些患者的基本信息。在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必需严密对患者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有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且询问患者手术之后的感觉。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

1.3统计学分析:

以上的所有数据资料都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患者的数据记录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分较观察组低,而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患者的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患者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低,而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细节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作者所在医院自学习细节管理之后开始试验儿科细节管理的重要性。随机抽取儿科住院患儿206例作为此次试验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甲、乙组;其中甲组患儿103例,男64例,女39例,平均年龄6.0岁;乙组患儿103例,男61例,女42例,平均年龄6.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甲组患儿实施常规的儿科护理,乙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护理,细节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2.1细化护理服务流程,体现以人为本在儿科护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满足儿科患儿特殊的护理需求。完善护理流程,注重服务细节,主动寻找护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完善护理服务,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护患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问题及早沟通,以免因误解和沟通不良形成护患矛盾。转变护理的模式,体现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所以护患之间要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护理需求,主动提供护理服务,满意患者的护理需求,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2.2细化培训体系,提高职业素质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对于儿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要求也更高,尤其是新上岗的护士。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知识、规章制度和服务流程,并对护理工作者进行必要的礼仪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

1.2.3细化管理制度,建立良好工作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是保证护理队伍良性发展的关键。所以必须对儿科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量化,使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细化规章制度。参考多种护理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这样能够有效保障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实施。另外要对儿科护理质量实施动态监控,对工作中出现的忽视护理细节,造成护理疏漏的现象随时发现,随时处理,帮助儿科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

1.3评价指标记录甲、乙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并发症、感染、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计算,同时也要对两组患儿的家属进行满意度的调查,以便评价细节管理的实施效果。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该研究共发放了206份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06份,回收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的乙组患儿并发症4例、护患纠纷1例、感染3例,满意度97例(94.17%);甲组并发症9例、护患纠纷3例、感染7例,满意度80例(77.67%)。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甲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乙组患儿也明显高于甲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细节论文范文3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300例门诊老年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60~91岁,平均71岁,其中男89例,女6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8~92岁,平均70岁,其中男93例,女5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安全管理措施等细节护理,具体护理如下:

1.2.1输液前:

(1)认真核对医嘱与药物:认真核对药名、用法用量,告知患者用药剂量。(2)选择适合的静脉穿刺针:由于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一般建议采用5.5号针头,降低患者疼痛感。

1.2.2输液时:

(1)老年患者由于输液速度慢、时间长,容易产生疲劳,有的会产生肌肉不自主运动,因此应选择比较舒适有利于活动的部位如手背,应避免在关节部位注射。(2)逆行静脉穿刺:有些患者由于长期静脉注射,反复穿刺和药物的刺激,血管受到严重破坏,医护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远端血管进行逆行穿刺,此方法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而且易于固定。

1.2.3输液过程:

(1)护士在患者输液时随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输液速度,告知滴速太快会引起肺水肿等严重后果。(2)防止液体渗漏:由于老年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减退,对疼痛反应迟钝,护士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出、肿胀及输液反应,一旦发现液体渗漏,及时做相应处理,使患者痛苦降到最低。

1.2.4输完液:

(1)护士在输液结束后先拔出针头后再用无菌棉签按压,使针头在没有压力情况下退出管腔,向患者示范按压针眼的方法,告知患者沿穿刺部位的走向进行按压,因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减退,建议按压时间为5~10min,按压过程切忌边按边揉,减少出血和皮下淤血现象。(2)交代患者输液后注意事项:输液后按压10min才能去卫生间,输液侧肢体不要提太重的物品。(3)认真交代患者下次输液时间,特殊治疗时,为患者安排好具体时间并告知患者要按时来院,避免耽误治疗,影响病情;嘱咐患者将药物、输液单和病历放在一起,下次来时一起带来,避免漏带。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t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么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细节论文范文4

本组28例腰椎结核病人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22-70岁,平均47.5岁。入院时已有截瘫2例,伴有寒性脓肿9例。主要症状是腰椎有广泛压痛。X线示椎间隙变窄和骨质破坏[1]。入院后积极全身营养支持疗法和抗结核药物治疗,完善术前检查。择期行结核病灶彻底清除+自体骨植骨术,术前有截瘫者,另行椎管减压术,解除脊髓压迫。术后继续全身支持及抗痨药物治疗,加上精心护理,2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2术前护理

2.1基础护理

术前绝对卧床休息。对于截瘫病人,护士要主动做好生活护理,预防三大并发症。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排尽痰液。

2.2用药护理

因为部分患者对本病认识不够,认为入院后立即手术就能治好病,对此,医护人员应认真、耐心向患者解释术前应用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局限病灶、控制病程发展,为手术做准备。在用药过程中,认真观察,询问用药情况,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遵医嘱调整或更换其他药物。口服利福平、乙胺丁醇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大量服用可加维生素;链霉素长期注射者要定期复查肾功能[2]。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血压持续下降,脉搏细速,引流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多、色鲜红,考虑为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术后应平卧位6h,生命体征平稳后可翻身;翻身时保证脊柱伸直位,保持身体成一直线,防止扭曲,以免植骨块脱落;注意勿牵拉引流管,以免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注意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引流袋每日更换并记录引流量。

3.2预防并发症

①防止褥疮发生:生命体征平稳后,每2~3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要轻轻抬起。床边要建翻身卡。本组病人中,入院时褥疮Ⅱ°发生者3例,经过我们精心、有效的护理,这3例褥疮病人均愈合,其他无1例褥疮发生。②防止肺部感染:每次翻身时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同时由下往上、由外向内轻轻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用α-靡蛋白酶4000单位、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4万单位等药物稀释后进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③泌尿系感染:嘱患者多饮水,日饮水量应在2000~3030ml,保证有足够小便冲洗膀胱。对留置导尿管病人,每日用0.1%新洁尔灭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用0.1%生理盐水250ml加上庆大霉素4万单位行膀胱冲洗,每6h1次。

3.3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是患者最主要的不适感受。首先向患者说明疼痛发生机制及过程,减轻患者紧张的心理;调整使患者卧位舒适;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到过度牵拉,检查镇痛装置是否通畅。然后通过与病人聊天、看书、听音乐等手段,转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剂;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利于休息的环境。

3.4功能锻炼

协助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教会家属肌肉按摩的方法。术后第3天,在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做抬头、扩胸、深呼吸和上肢运动,以增强心、肺的适应能力和上肢肌力。同时做双下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伸曲运动[3],每次维持5s,l0~l5次为l组,每日2-3组。同时辅以被动按摩。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

4出院指导

①继续功能锻炼以促进肌力的恢复;②合理调节饮食,保证营养的摄入;③继续服用抗痨药物,每2-3个月复查肝功能1次;④定期门诊随访,3-4个月后植骨块融合后可下地行走。

参考文献

[1]白人驹,马大庆,等.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94.

[2]王陆林,刘志苏.大外科学.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73.

[3]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湖南医科大学,第3版.康复护理,2002:506

护理细节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834例产妇系统管理分娩结果浅析

 

一、一、资料来源

本资料来自澄海区妇幼保健院孕产妇保健手册,该院设备条件较好,保健人员配备比较合适,有高年资副主任保健门诊,有专职妇女保健医生,孕产妇保健比较完善。

二、二、系统管理方法

在保健门诊进行对孕产妇实行保健,凡是检查有早孕实行建册指导,筛查高危因素,个案管理,定期产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倡住院分娩,早孕检查率96.5﹪,产前检查率100﹪,人均次数5.8 次,住院分娩率100﹪,产后访视率98.6﹪,人均次数 3.6次,42天检查率98.6﹪,系统管理率96.5﹪。

834例产妇分娩结果,产后出血 8例,出血0.96﹪率,新生儿窒息3.76﹪率,早期新生儿死亡2.39‰率,新生儿畸形检出2.39‰率。

从分娩结局来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说明在分娩过程中,注重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早期发现胎心音异常及时处理,在保健过程中注重胎位异常纠治及优生优育指导,从而降低产科并发症,畸形儿出生及围产儿死亡率。

834例产妇中,发现高危孕产妇202例,其中过期妊娠 65 例,胎位不正43例,胎儿宫内窘迫18例,头盆不称14例,骨盆异常、双胎21例,胎盘滞留5例,妊高征12例,不良产史20例,其他4例。

高危孕产妇经个案管理,重点监护、纠治有效结果,妊高征得到及时治疗护理论文,无发现子痫,有效率100﹪,过期妊娠得到及时处理,无发生产后大出血,双胎得到重点监护,母子平安。

202例产妇,顺产 135例,顺产率66.8﹪,难产67 例,难产率33.1﹪,新生儿窒息高,发生率5.87﹪,围产儿死亡率2.39‰,无死胎死产发生及孕产妇死亡。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必须严密观察产程论文提纲格式。新生儿死亡在臀位牵引,这也说明在保健过程中注重异常胎位纠治,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讨论与建议:

1、孕产妇系统管理是指怀孕开始到产后42天对孕产妇和胎婴儿进行系统监护和保健,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及发病率的主要措施。从 834例产妇系统管理分娩结果分析来看,得到系统保健管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从而降低产科并发症及难产的发生,也控制了子痫的发生。使有高危孕产妇转向正常产妇,体现孕产妇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经过孕产妇系统管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3、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为了达到孕产妇系统管理目标,特别是基层,各级卫生部门领导必须重视孕产妇系统管理,进行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建立好网点,使孕产妇系统管理达到最佳预期效果。

4、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宣传,孕妇学习班,电视广播、讲座等宣传方式,让妇女懂得孕产妇系统保健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5、各级保健人员配备好,明确责任,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就能得到落实。及时抓好早孕建册,定期检查,进行首次高危因素筛查,实施个案管理,重点监护,能使孕产妇健康顺利度过整个孕期,确保母子平安,达到系统保健的目的。

护理细节论文范文6

1.1护理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

1.1.1心理护理

膝关节退行性疾病的病程较长,且发展缓慢,具有极明显的多样性与长期性。老年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卧床时间较长,行动不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衍生出不良情绪,例如紧张、焦虑、恐惧等,因此护理人员要详细观察老年患者的心理波动变化,及时进行疏导,以尽快稳定患者情绪,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的沟通交流,以详细患者的病史与病情发展情况,并注意语气的和善与语言的浅显易懂,通过对患者的积极、主动关心,改善较为紧张的护患关系,避免护理人员的低落情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与病程,并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通过成功病例的介绍,来显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治疗方法的成熟性,以消除患者的顾虑与不安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手术恐惧度,提高患者配合医生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1.2感染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明显,术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感染,因此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若是患者发生感染的话,会造成手术的失败。患者伤口无压痛或者是压痛轻微,但是患者一活动,会增加膝关节的疼痛感,造成患者伤口的红肿与体温上升,要引起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术后护理人员需对老年患者的伤口与体温进行详细观察,并对患者的引流管进行详细观察,避免伤口处出现血肿,一旦发现存在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以得到有效处理,而伤口愈合不良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协助医生进行清创处理。

1.1.3术后护理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以改善与恢复膝关节功能为主。术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与麻醉反应进行详细观察,特别是患者足趾活动与肢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并把患者患肢抬高20~30°,有利于患者静脉回流,大大降低患者的肢体疼痛。同时,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伤口是否存在肿胀或是渗出液情况,并对患者伤口绷带的松紧性进行观察。术后在放置好引流管后,需对患者膝关节进行持续灌洗。对患者的术中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切口出血等情况进行观察,术后1d可使用冰袋冷敷,以起到止痛、止血的作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使用止血药物与抗生素,以降低患者的出血与感染发生率。若是患者的膝关节存在关节积液或是明显肿胀,可进行穿刺抽液。

1.1.4康复训练

术后患者麻醉效果消失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跖屈运动与踝关节背伸等运动进行指导,并对患者下肢肌肉进行辅助被动按摩。在术后1~2d内,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小腿肌肉收缩与股四头肌收缩等多种下肢功能训练。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的训练,并活动骸骨,术后3d,护理人员即可建议患者进行屈膝活动,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大大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与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指导患者开展下床活动训练,并根据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严格控制下床活动量与下床活动强度,保证患者在下床活动中感觉不到疼痛与疲劳最为理想。

①股四头肌收缩。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股四头肌的锻炼,预防患者出现潜在性膝关节不稳定的情况。术后24h,需保持膝关节休息,并将患者膝关节垫高约30°,进行收缩锻炼,开展背伸裸关节练习,尽量保持伸膝姿势,时间为5s,200次/d,分4~5次完成,以锻炼股四头肌的收缩功能;

②膝关节功能锻炼。患者的膝关节锻炼使用被动关节活动完成,初始角度设置为20~30°,以5~10°/d的频率增加,1h/次,2次/d。患者在使用被动关节活动机锻炼后,可下地活动,以锻炼患者膝关节的伸屈,患者可在病床旁进行重力锻炼关节屈膝,并保证被动活动与屈曲两者之间角度的同步性,但是膝关节锻炼需遵循无疲劳、无痛苦的原则。

③直腿抬高锻炼。患者保持平卧姿势,伸直腿抬高,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首次可以30°开始,随着锻炼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不能超过45°,患者在抬高腿后,需静置5s,然后再缓慢放下,5~10min/次,每间隔2h进行1次。

1.1.5出院指导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并一再强调出院后来院复诊的重要性,并要求患者根据制定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有目的性、有计划的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优:关节肿痛完全消失,且功能与活动范围皆正常,正常工作与生活;关节肿痛消失,活动范围大大改善,但关节功能受到限制,且在活动后存在疼痛,休息后消失;差:患者的关节肿痛、活动范围以及关节功能无改善或者是存在病情加重情况。

1.3统计方法

使用SPSS14.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使用(x±s)形式表示,检验使用t,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