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1
(一)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
教育部和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尤其是就业指导实训教学做出了详细、具体的指示。学校要依据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指示精神,除了在实训课程设置、实训教学时段安排、实训平台建立、指导教师配备等方面,为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提供条件外,特别要重视开展对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的研究。一是要充分认识实训教学内容构建的重要性,认识到内容问题是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是制约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认识到科学、实用的内容体系,能够成为学校联结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专业课程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校的永续发展产生助推作用。二是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研究资金、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及提供研究条件等形式,规定研究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推动内容研究的顺利进行。三是提供内容体系实施的条件,如课时安排、实训场地与设施配置、实训基地建立、实训过程的人力物力支撑等。
(二)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律
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职业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职业素质较低,职业技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要根据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特点,科学制定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计划,笔者认为,学校应在实施全程化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强的阶段实训教学计划,实行模块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阶段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在新生的一、二年级开展。主要进行职业匹配认知与测评、职业世界认知、职业定位与职业目标确立、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实训;第二阶段进行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实训,在大学生的二、三年级开展。根据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与职业目标,进行职业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实训;第三阶段进行职业获取实训,在大学生的毕业年级开展,主要进行职业信息的获取与选择、求职简历的撰写与使用、求职面试等实训。这样的实训内容规划,构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
(三)理论研究成果和高校职业教育实训经验
长期以来,各高校高度关注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它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实训比较系统、科学。据笔者调查①,部分学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在25—30个课时设置中,一般安排6—8个实训课时,主要开展职业匹配认知与测评、目标职业调研、生涯人物访谈等实训活动。而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实训中,各学校都安排了课时和指导教师,一般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毕业生进行求职面试实训;在大学生职业技能的研究与实训方面,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在这方面的成果比较显著,如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安排学生职业体验、进行顶岗实习等,形成了较为实用的内容体系。
二、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分析
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高校在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内容体系的构建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
(一)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实施的职业教育实训内容,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内容体系,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训练和创业指导实训内容的研究相对滞后,内容链在板块之间出现断裂,而断裂部分恰恰又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最关键的部分,使内容体系在应用过程中不系统、不科学和不实用。这种情况不仅制约着实训教学效果,也使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课时安排、师资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很难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
(二)存在孤立性
据笔者调查,不少学校就业指导课的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游离于专业教育的教学计划之外,缺乏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衔接,也很少顾及学生职业发展的个性化特点,仅把职业教育实训看作是一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教学,使内容体系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1]
(三)缺乏可操作性
实训教学内容体系是由不同阶段的各个具体活动组成的,每次活动的内容安排都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应由教务处进行课时安排和教学督查;由学生处或就业处安排指导教师和具体进行组织、实施及效果考评;而实训内容中的各种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应由团委参与组织,个性化职业咨询辅导应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等。而目前的实训内容设计,只靠就业指导教研室组织,较少联系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致使很多实训活动有名无实,难以开展,即是开展了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构建的思考
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是在全程化的基础上,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和要求,所形成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其主要内容是:
(一)第一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训职业生涯规划实训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目标职业,根据从业要求明确自身差距,根据自身差距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训时间一般安排在学生的第二或第三学期,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同时进行,由教学管理单位(就业指导教研室)组织实施。本阶段实训应安排三次活动。
职业匹配认知实训。目的是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及自我的优势与劣势,进而选择相适应的职业方向;本次活动使用360°评估和网上测评两种手段,采用问卷调查、个别面谈、网上测评、小组讨论的形式;实训效果为两点:一是学生总结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及自我的优劣势;二是选择出3—4个相匹配的目标职业。
职业认知实训。目的是指导学生对各个目标职业的从业要求进行了解,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找出自己与目标职业的差距,进行职业定位决策。本次活动采取企业调研、生涯人物访谈、小组讨论、职场情景模拟的形式。实训效果是学生写出职业定位意见书。
职业生涯规划展示。目的是让学生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把职业目标、实施措施建立在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之上。实训采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演讲赛、辩论赛、小组讨论的形式,其效果是学生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二)第二阶段:大学生职业技能实训
本阶段实训是学生获取职业经验的主要手段,是实训内容体系中最关键的部分。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根据目标职业的从业要求,积累职业的通用技能和特殊技能经验。实训时间为学生(本科)的第三至第六学期,由教学管理单位(就业指导教研室)实施,每学期安排一次活动为宜。实训以学生专业为单位组织,把目标职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组,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职业体验、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其具体安排为:
从业技能条件认知实训。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职业规划中的目标职业应具备的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聘任条件,明确自己与从业技能条件之间的差距,制定具体的职业技能训练计划。实训时间为第三学期的第4—6周,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生涯人物访谈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如学生的职业方向是企业中的工作岗位,就应了解和掌握同类企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生存环境;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企业的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产品服务对象与质量标准;目标工作岗位在企业中的职能、地位和作用,从业必须具备的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企业外部的市场细分情况,市场用户群的特点及所处地域等。实训效果是学生写出从业计划书和岗位技能训练计划书(技能训练的目的、措施、步骤和要求)。
一般职业技能实训。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从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实训内容为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执行力、诚信、法律意识、沟通交往技能、心理调适技能等,实训时间为第四学期的第4—8周,实训安排应结合学校相关教育计划(如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心理调适训练计划等),重点安排沟通交往技能训练(学会说话、学会倾听、交往一般礼仪等),采取专题讲座、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实训效果是学生掌握沟通交往的基本技能,纠正交往中的不良习惯。
岗位特殊技能实训。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自己所从事工作岗位的特殊技能,熟悉工作环境,积累职业经验,建立与用人单位的互信关系。实训内容应根据不同职业的特殊技能要求来确定,选择核心技能作为实训对象。实训时间为第五和第六学期的第4—10周,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生涯人物访谈、小组讨论、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特别强调的是,实训应根据学生目标职业的岗位要求来安排,采取针对性的实训形式,如高校教师岗的实训,主要进行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学技能训练,采取备课、说课、试讲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课堂掌控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实训措施的策划和落实,如采取顶岗实习形式,学生和指导教师都应制定详细的实习实施计划,包括实习单位的选择与联系、实习过程的信息沟通、实习结果的评定、实习应注意事项等。实训效果是学生掌握工作岗位的特殊技能,通过不断地训练过程,具备岗位的从业技能条件。
创业教育实训。目的是让具备创业意识、具有创业潜能和拥有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掌握创业的条件、要求和程序,积累创业经验,有条件地开展创业活动。实训时间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的第4—8周为宜,与创业教育课程(选修课)同步进行,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市场调查、生涯人物访谈、校内创业实训平台训练及创业实战的形式,实训效果是学生写出创业计划书和创业实操总结书。
(三)第三阶段:职业获取实训
本阶段实训的目的是指导毕业生掌握求职信息的获取与使用技能,熟练运用求职面试技能,及时就业并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实训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6—8周,由教学管理单位(就业指导教研室)实施,采取专题讲座、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生涯人物访谈等形式。具体安排两次实训。
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2
关键词:技能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教育; 职业素养
一方面,2009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10万,新增了50万人,此外,2007年和2008年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经营困难,用人需求大幅下降。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就业前景。2009年6-7月,青岛科技大学成教学院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86名大三学生在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技能培训。在这两个月的培训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加了就业的机会;而且在培训过程中,自身的职业素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就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为今后的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技能培训极大的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当大学生们来到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我们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培训的方案。
首先是两个周的普车和钳工的实训,任务是每一个人做一个小锤子。普车重点是做锤把,钳工重点做的是锤头,最后是两者的轴孔配合。经过两个周后,当学生最后完成自己的工件时,都非常的兴奋。
然后是对他们进行分组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是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场地就在实训车间,一边理论教学,一边实践教学,让他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6-7个项目的训练,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程和操作。
“年轻正是做梦的年龄,人千万不能没有梦想。没有了梦想,就没有勇气。人可以不聪明,但要有耐心,吃苦是前提。通过技能培训,我学到很多的实践知识---。”一个同学在日后的总结写道。
二、技能培训让大学生们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扩大了他们的就业空间。
在对大学生的培训结束后,按照要求对他们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就会获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中级技能证书。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就为今后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指明了方向,这就是随着职业岗位的变化劳动者要“终身”接受教育和培训,以适应新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2004年7月1日劳动保障部颁布了社会工作者等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截至目前,我国已颁布300多个国家职业标准,有30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工作,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87个职业标准已全部制定完成。这就意味着中国的职业资格证书时代的到来。
“本次技能培训的内容很现实,实践性强,能使原先粗线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不仅自身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就业面也被拓宽了。”一个同学在日后的总结中写道。
三、技能培训极大的提高了大学生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在技能培训过程中注重安全教育
在工厂的生产中,安全是头等大事。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通过集体观看安全教育影片,集中学习安全教育手册等来完成第一堂课。在进入车间的之前,给学生讲解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工作服的穿戴、个人安全操作习惯等。
2.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培养职业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刚进入车间时,首先跟他们强调的是车间的卫生,自始至终应该注意保持车间的整洁,干净;车间内部物品的摆放应该合理,在使用完成后及时的放回原来的位置;、工件完成后应该及时的打扫设备和车间的卫生。其次,在保持卫生的同时,强调工作过程的严谨,细心,让学生养成安全操作、文明操作的好的习惯。
3.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当前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但更是一个讲究合作的时代,在技能培训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⑴值日采用小组的形式,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共同把卫生打扫干净。
⑵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零件的加工。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几个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他们相互合作,每个人负责一个部分,最后完成一个完整的零件。
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3
关键词:职业院校;社团类型;职业类社团;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C-0072-04
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困难问题长久存在。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就业优势,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那么如何在就业之前有效利用在校学习时间,增强就业竞争力就是每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应该探讨的课题。[1]课堂理论教学及岗位实习都是必不可少的职业教育形式,那么如何将这种职业教育形式进行延伸,获得更多的岗位技能培训呢?笔者认为,大学生社团可以用来达到这一目的。
大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引领。大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意愿,按照一定的章程自愿组成一个团体,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团体活动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职业院校大学生社团中的职业类社团通过开展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竞赛、职场实景模拟等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激发学生的职场竞争意识。[2]
一、江苏职业院校社团发展现状
目前,江苏省共有260多所中、高等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社团是大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大学生业余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以职业培养为教育目标,社团建设也体现了职业特色――职业(专业)与社团建设相对接,产生了职业类社团。[3]
江苏省各级职业院校都建有职业类社团,其中尤以江苏省国家级示范院校职业类社团类型最多,社团活动也丰富。目前,大学生社团建设具有职业特色的职业院校有以下几所:江苏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该校设立了与之相关的速冻食品协会、焙烤协会等专业社团,职业社团63个,社团占比为40.6%。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园艺技术专业,该校设立了与之相关的盆景协会、花艺协会等专业社团,职业社团37个,社团占比为35.9%。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该校设立了与之相关的自动化生产线协会、先进智造创新社团、罗克韦尔自动化技术研习社、3D开拓者学社、欧姆龙自动化技术研习社、奋进机械模型工作室等专业社团,职业社团49个,社团占比为43.8%。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该校设立了与之相关的养禽创业社团等专业社团,职业社团41个,社团占比为49.4%。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该校设立了与之相关的新材料协会等专业社团,职业社团30个,社团占比47.6%。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会计专业,该校设立了与之相关的会计电算达人社等专业社团,职业社团29个,社团占比为35.4%。
这些国示范职业院校所建立的与所设专业相关的职业类社团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在各项职业技能比赛中这些职业院校的参赛学生大多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例如,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扬菜烹饪学院在2016中国(江苏)国际餐饮博览会上获得6枚金牌,5枚银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参加2015年“全国第二届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兽医专业毕业生获得冠军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2014年“3D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获一等奖(工业与工程设计大赛)、二等奖(“天远杯”逆向设计大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高职组“鸡新城疫抗体测定”项目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2016年“第二届全国高分子材料专业技能竞赛”中机械工程学院代表队最终荣获团体一等奖,2014级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同学获材料性能测试一等奖、塑料注射成型一等奖、材料鉴别一等奖;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2016年江苏省“福思特&新道杯”会计技能创新大赛中学生参赛队获得高职学生组团体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综上可见,职业类大学生社团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意识养成、职业技能获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类社团对大学生的专业成长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
(一)职业类社团活动作为一种第二课堂形式,能促进职业知识学习
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职业类社团活动内容以职业知识为主,开展各种与职业知识相关的活动。社团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职场情景剧等形式的活动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加以延展,带动广大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巩固职业知识,并且做到活学活用。职业院校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职业类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复习、巩固职业知识,甚至他们也能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弥补课堂上尚未理解的知识,做到另类形式的补课,对职业知识“查漏补缺”。
(二)职业类社团活动作为一种职场模拟形式,能促进职业道德意识的养成
职业类社团活动作为一种第二课堂形式,除了能够促进学生对职业知识的进一步再学习和知识的巩固,职业社团还可以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社团通过聘请校外职场中的岗位标兵、能手等优秀的专业人才来校做专题讲座,进行职场模拟训练,手把手传授职业技能。这种言传身教式的培训不仅让广大学生学到了知识、技能,而且更能够让他们体会职场,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在校期间的学生由于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因而难以形成职业道德意识,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对职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职业类社团可以通过开展这类专家进校园活动弥补我国部分职业院校缺乏实训场所,教学与职场训练相分离的不足;也能够更早地训练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三)职业类社团活动作为一种校内实训形式,能促进职业技能的获得
职业院校实行的职业教育让学生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类社团开展的社团活动不仅要涉及到职业知识、职业道德,也要促进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职业社团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把社团活动场地当成职业技能实训场地,丰富了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形式,磨练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精湛的职业技能可以让学生在激烈的求职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职业社团举行的各种有关职业技能的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由于不存在考试或考核的压力,其形式也活泼多样,可以让学生毫无压力地轻松获得并磨炼职业技能,弥补了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的不足。
三、职业类大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职业类大学生社团虽然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意识养成、职业技能获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却存在着缺乏规划性和缺乏指导性两个方面的不足。这两方面的不足相互关联,互相影响。
(一)职业类大学生社团活动缺乏规划性
职业类大学生社团就其机构管理和活动开展而言存在缺乏规划性。有些职业院校的职业类大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不严格,社团没有年度活动计划和总结,社团活动内容缺乏内在联系,没有系统性。
(二)职业类大学生社团活动缺乏指导性
职业类大学生社团就其发展过程、开展的活动内容而言也存在着缺乏指导性。有些院校的职业类大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时,活动内容安排比较随意,尤其是在与专业课知识的联系上缺乏紧密性,没能很好地发挥社团活动的第二课堂职能。
总之,职业类大学生社团只有从其创立之初就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做好明确社团定位与社团活动规划,才能发挥其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
四、关于职业院校大学生社团类型建设创新的思考
职业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应该突出职业特色,着力发展职业类社团。在建设职业类社团时要考虑职业类社团不同于非职业类社团,其活动计划应该与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职业技能竞赛内容等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相得益彰。但是,有些职业类社团活动实际操作中存在流于形式、活动内容安排随意无计划,甚至偏离社团性质等问题。社团活动缺乏规划性的原因在于社团缺乏专业指导,没有专业老师参与社团活动的规划,社团活动的全程操作由缺乏经验的学生完成。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就要从创新的角度思考问题。[4]
职业类大学生社团建设要从创新的三个层次“更新――创造――改变”入手,进行去腐除弊的改革建O。具体实施步骤为:更新社团教师指导队伍,引进优秀专业教师,促进职业知识的学习;创造新的活动场所,开放模拟实训场所,促进职业道德意识养成;改变社团活动的传统模式,开展职业类社团精品活动,公开展示精湛职业技能。
(一)优秀专业教师引领,促进职业知识学习
要解决职业类社团发展存在缺乏规划性问题,需要首先解决社团缺乏指导性这一问题,即社团配备指导教师的问题。职业院校应对社团指导教师进行选拔、培训、考核,让出色的专业教师来指导职业社团活动,培养出色的专(兼)职社团干部并做好社团干部传帮带的工作。
职业类社团活动作为一种第二课堂形式,要想发挥促进职业知识学习的目的,首先必须做好职业类大学生社团的归口。做到以专业为依托,对职业类大学生社团进行归口管理,由对应专业所在院(系)负责该职业类社团的注册管理。社团所在院(系)选派具有优秀专业背景的青年骨干教师做社团的指导教师。社团指导教师要职业社团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按照活动计划开展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各种活动。专业而有效的引领将会使职业类大学生社团活动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职能。
(二)开放模拟实训场所,促进职业道德意识养成
目前,江苏省各职业院校均在不同程度上建有校内外实训场所,提供模拟工作环境,让大学生在这种“类真”的模拟工作场所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获得“身临其境的”工作体会,训练职业技能,培养工作能力,养成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院校要创造条件对全校学生开放这些校内外模拟实训场所,大学生职业类社团要有计划地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到模拟实训场所进行相关的职业训练。通过有计划地进行模拟实习实训,社团成员不仅能够在职业体会、职业技能、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方面获得更多的提升,而且职业类社团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将获得职业道德意识传递给全校其他学生,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有助于形成全校范围内的普遍的职业道德意识,大大提升学生未来求职的竞争力。
(三)开展职业类社团精品活动,公开展示精湛职业技能
职业类大学生社团要开展职业技能精品展示活动,公开展示精湛职业技能。职业类大学生社团在每个学期要挑选出一部分出色的社团活动,反复演练并形成精品社团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活动,展示精湛职业技能。抓好职业类大学生社团精品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社团成员的职业能力,宣传社团活动成果。优秀的社团活动能够发挥其影响力,促使广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理想,提升专业学习兴趣,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发挥对职业类院校大学生就业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周稽裘.现代职业教育要突出强调转型发展[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3(11).
[3]刘力为,林琳,王楠.依托职业类社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
[4]韩尚峰,朱义清,吴海英.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发展现状研究――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4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ve become the engi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y are not only driving force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prosperity, but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eaching reform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writer takes X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First, they summarize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oint out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n, they illustrat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Xi'an University. Finally, the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This provides a reference sample for build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n area-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es in Shaanxi, and explores the feasible operation scheme for the practice.
P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西安文理学院
Key words: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Xi'an 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243-03
0 引言
自1947年迈尔斯・梅斯教授在哈佛商学院开设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开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培养新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理念,被誉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外的“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创新创业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一国经济繁荣的驱动力,也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美、英、日、新加坡、印度等地方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实训方面成果颇丰:
一是教育部高教司郝杰提出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由政府(顶层设计并提供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学校(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所有正规教育承担主体责任)和社会(企业界、投资界、考夫曼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形成良性互动[1];
二是许楚楚归纳了作为全球双创教育领导者的美国百森商学院的优势(丰富的实践教育课程、有影响力的研究活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完美的课程体系和多样化的拓展活动)[2];
三是沈陆娟从教育理念、组织机构和形式、教育模式、课程和项目、对项目的评价五个方面总结了美国社区学院的创业教育实践路径[3];
四是张雪生指出瑞典双创教育具有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五是刘鹏等对中美进行了比较。
尽管我国高校的双创教育起步晚,但依然硕果累累,主要有政府文件政策、硕博论文和地方高校各层次课题成果等。其中,丁瑞忠等从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多元化实践、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和营造文化氛围四方面总结了山东烟台鲁东大学“立体式”双创教育模式[4],黄翠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为例探讨了独立学院双创教育的路径(成立工作委员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师资和搭建实践平台)[5],重庆工商学院的李玲从政策、教学、机构、人员、场地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理工科大学生的双创教育,重庆邮电大学的罗文丰构建了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安徽新华学院的翟荣兵等建议新建本科高校从高校、社会、政府、学生、家庭五个方面提升经管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燕山大学的王凤成等发现2015年新疆以优惠政策帮扶“回炉”培养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对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进行半年的全方位免费创业教育,因此主张由政府主导进行大学生创业回炉教育[6]。
总之,国内外相关研究有现状、问题与对策的总体构架研究,也有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分项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证基础。但是,纵观国内外高校的双创教育研究仅仅关注在校大学生,对于高校毕业生只将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请回来办讲座或者聘为创业导师,常常忽略毕业生的创业回炉教育,摒弃创业失败的毕业生,尤其是高校教师的双创教育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
2 研究价值
一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1世纪充满了创造、创新和创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益依赖创新水平的提升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取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因此,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各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美国高校要求所有教学科研都要体现创业教育思想,所有教师都要传授与创业有关的内容;但在我国高校管理部门、教师、家长、学生价值取向为就业,将此视作创业大赛,这一研究将使我们摒弃错误的认知,树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国家战略的正确意识,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发展,也创新了高校教育理念。
另一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我国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的根本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2014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然而实际上,我国很多高校还没有形成影响全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氛围,除了高科技创新创业外,很多创新创业只是简单的模仿活动,这一研究不仅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优化创新创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模式具有探索意义,还有助于带动经济活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3 西安文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整理归纳西安文理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笔者梳理其存在问题及原因如下: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学而优则仕”使得该校管理部门、教师、家长、学生共识度低,加之价值取向为就业,视之为创业大赛,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漠,氛围不浓。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执行力度不够。尽管政府和高校、社会各界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但缺少具体操作方案,致使政策形同虚设,特别是缺乏切实有效的激励制度及其机制,该院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执行力度不够。
三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该校和全国的高校一样仅从就业角度出发,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虽然也开设了选修的企业管理、创业心理学等课程,但不系统、不严谨,没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更没有线上相关课程。
四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方案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脱节。该校教学中的第二课堂、讲座活动、实验室、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等仅停留于操作层面和专业技能层面,没有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无缝对接,更没有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缺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B目标;
此外,还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薄弱、教材缺失、实践实训平台单一等问题。
4 解决西安文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报、宣传栏、大学生创业社团、各二级学院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加大宣力度,树立“人人皆能创新创业”的思想,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4.2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制度机制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创客空间对创新教育和产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初推出了一个新项目,四年内在1000所美国学校引入“创客空间”,配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制造工具。因此,由创新创业教研室专职人员负责,在调查核实学校相关资料后,借鉴国内外成熟、先进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修改并完善资金、场地、保障服务等支持体系,形成专业奖学金、奖状证书、就业推荐等激励制度及其机制。
4.3 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
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建议该校构建“课程+实训+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基础必修课+专业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当前,建议引进尔雅通识课《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国内知名创业教育公司课程体系,开设《中国创业学》《企业经营学》《创业实训》等培训课程,加快面向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必修课和优质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尽快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议各二级学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针对文科类专业建议采用“嵌入式”,其目标是开阔视野,优化知识结构,丰富心灵,培养发散思维;针对理工科类采用“融入式”,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进行深度融合。
4.4 搭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让学生从“听”到“练”,让教师从“教”到“导”。首先,借力创客空间。大学生从事自主实践训练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而大学校园创客空间更容易实现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思想碰撞,与学校实验室互补,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对接产学研基地。借用基地扎实做好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并推行“双导师制”,聘请企业家、教授、优秀校友、风险投资家等组成导师队伍举办创业讲座,内容涵盖创业经历、创业想法、经营管理、财务、税务、法律等,丰富创业教育实践实训课程内涵。
第三,加强中外合作。鲁东大学先后与韩、日、美、英等国家的高校联合举办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与韩国蔚山大学合作成立鲁东大学蔚山船舶学院、与韩国南部大学共建“世宗学堂”,并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和“3+2”模式的本科生培养项目,该校也有中外合作高校,可以拓展实践活动。
此外,借力实验室。如,机材学院的表面工程实验室是该校重点实验室,借助3D打印机,全校有兴趣的大学生都可以参加实验室活动。引导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参与各类大创比赛实训等。
5 结语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有现状、问题与对策的总体构架研究,也有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分项研究,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证基础。通过实地调研归纳当前双创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政府、企业、高校、家长、学生五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特别是笔者希望通过解剖西安文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这个“麻雀”,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检验学术界、政府及社会上的一些既成判断,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创新思路、建议和具体操作方案。
参考文献:
[1]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7-12.
[2]许楚楚.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3):15-18.
[3]沈陆娟.美国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高教探索,2016(1):57-63.
[4]丁瑞忠,等.“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鲁东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1):90-92.
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5
为了切实加强对经管实训超市的管理,确保超市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既定职能的发挥,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了“经管实训超市董事会”,董事会由学院分管领导、实训中心主任和各教研室主任组成。超市总经理由董事会指定人选并对超市董事会负责。总经理下设运营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电子商务部、采购部共5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分别由两位实训指导老师和若干名管理实习生组成,见图1。超市职能部门实训指导老师由总经理提名,并报请实训超市董事会批准。超市职能部门管理实习生在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中公开招聘。
“经管实训超市”实践教学职能的实现
以培养合格店长作为经管实训超市实践教学平台的首要目标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对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4]。“经管实训超市”作为创新型的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明确提出以培养合格店长作为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以培养合格店长作为目标归因于对以下两点因素的深入思考:第一,一店虽小,但“五脏”俱全。林丽卿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一名优秀店长的胜任力需要具备包括沟通影响力、员工与团队管理能力、理货业务能力、大局观、创新适应力、顾客导向思维、计划执行力、安全管理能力、营销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在内的十大能力[9]。因此,合格店长的培养目标不仅能够统领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还有利于锻造学生的沟通、团队合作、自我调适、计划执行等基本职业素养。第二,由于全球零售连锁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发的国内零售业的扩张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零售业店长人才极其稀缺[10]。鉴于此,以培养合格店长作为经管实训超市实训教学的目标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的导向。从具体实施上看,经管实训超市为保证店长的培养质量,采取从职能部门管理实习生中选拔副店长,再从副店长中选拔店长的阶梯式提升制度。与此同时,超市内部采取周期轮换制度,以两周时间为一个岗位实训周期,每个岗位实训周期结束后进行部门岗位轮换,通过岗位轮换和阶梯式提升制度,以保证每位店长都经历过基层部门的锻炼和长达至少4周时间的超市实训。以“特色店长实训”课程作为经管实训超市实践教学平台的重要载体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知识可以增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实践知识的掌握[4]。高职高专层次的校内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往往聚焦在操作技巧、技能的掌握,作为本科层次的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不仅要解决“知其然”还要解决“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不仅要解决操作层面还要解决战略层面的问题。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超市里获得的直观感性体验升华到可以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与对问题背后机理的透彻理解,“经管实训超市”校内经营性实训专业老师开发了“特色店长实训”课程和配套讲义《经管实训超市店长手册》,并纳入到经管实训超市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实现“脑”与“手”的统一。经管实训超市“特色店长实训”课程内容包含有机相连的三个部分:首先是老师现场指导,每个指导老师以两周为一个周期,依次循环轮流,每个指导老师在所属周期内每天在经管实训超市内进行一个小时的现场指导;其次是参加实训同学集中授课,每学期要进行5个模块内容的集中授课,共32课时,具体每个模块内容如表1所示;最后,每两周进行一次的由实训同学参加的经营讨论会,每次一两个小时。以企业特聘专家沙龙论坛作为经管实训超市实践教学平台的有益补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实践教学质量密切相关[11]。殷辉等认为,地方院校青年教师占比较大,他们普遍缺乏工商企业实践经验,对企业的运作过程和人才要求没有深入的了解,并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例提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强化起到独特作用[12]。为了提高经管实训超市的实践教学效果,学院聘请宿州金满食品有限公司门店运营总监与徽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直营连锁总监作为校外指导专家。校外特聘专家的指导避开了讲座式的单项交流,而是采取了沙龙论坛的形式:首先,受邀企业嘉宾分别就各自的连锁经营管理职业生涯及体验做15分钟的主题分享;之后,由经管实训超市管理实习生与受邀嘉宾进行现场互动问答;最后,论坛主持老师进行观点分析。企业特聘专家沙龙论坛使得经管实训超市的校企对接更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热情。
大学生实训课总结范文6
摘要:科学的课程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充分的保障作用,本文探讨了基于双创能力提高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实施,提高学生双创能力,并能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教学质量 会计学专业 实践课程体系 持续渐进
一、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的界定
(一)双创能力的含义
双创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双创能力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之上,不断有新的认识,能够求疑难和存异,总结和归纳,使成果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创业是指学生在良好的技能基础之上,能够具备从事工商企业活动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创造者的活动。创新是实现创业的重要基础和技能素质。
(二)基于双创能力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的内涵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把双创能力的培养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让实践教育与理论课充分融合和渗透,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入手,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以合理性、可行性为原则,把实践教学课程按难易程度和职业技能的递进性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双创和发展能力四个阶段来设置实践课程;让各门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并保证做到内容真实、情境真实、评价与考核全面、监督严格而又具弹性,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把双创教育植根于专业课程之中,让双创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为充分就业奠定基础。
(三)构建基于双创能力的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的意义
1.提高会计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并有效实施,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而非只是理论化的感观认识。
2.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基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载体,更是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源泉。
3.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符合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尽快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变。
二、当前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实践课程内容少。一般学校会计专业设置的实训课程往往只有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等几门课程,这些实践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仅仅只是会计专业技能的一部分,不能涵盖会计专业技能的全部,而不经过综合性的实训课程的训练,学生将很难树立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能力。二是课程内容和模式仿真效果差。多数实训课程只是把书本和练习册上的练习题拿来做,实践内容多是以简单案例的文字形式出现,无实践基础,缺少形象化感知,不能真实展现企业情境和具体业务。三是实践课程之间缺少联系,系统性不够。实践教学应是一个系统工程,但现有的实践课程设置,仅局限于几门课程且大都安排在本门课程的理论课结束以后的最后几个学时里(课内实验),而且课程之间孤立、无交叉,这违背了会计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四是不能突出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岗位和双创能力需要在专业条件和环境下练习,流于形式不能提高。五是实践课程安排“班型大,人数多”。由于应用型院校近几年扩招,会计专业学生人数激多,按大班型、大群体开课和实施,影响实习效果。六是实践课程实施效果不明显。原因有三:学生人数多,差别大,难协调;缺乏实施方案;缺乏稳定的指导和有效监控,涉及主体配合不够,实践教学走过场。七是评价和考核方式过于教条,多半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而企业、学生、实习团队不参与。
三、基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
(一)“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既强调专业性又强调创新性,是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发展技能的综合体现,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设置和实施,贯穿于全部学年。具体如图1所示。实践课程体系构成呈阶梯渐进式向前推进,按大学四年,每一年培养能力和目标不同,分为四个阶段:基于岗位需求的基础技能(第一年,包括基本会计技术、熟悉会计岗位分工、企业管理和财务流程认识、计算机操作、撰写与交流能力等)、基于专业知识的核心技能(第二年,包括中级财务知识与实务技能、各专业方向技能、单项强化能力、发现与发挥特长等)、基于行业特征的综合技能(第三年,包括专业综合技能、创新与拓展能力、熟知创业法规等)、基于社会环境“双创能力”(第四年,包括论文撰写能力、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综合就业能力、实现就业目标);每个阶段的课程活动均在表中列示。双创教育不能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而是各项专业课程的应用、拓展、创新等,并服务于社会活动。
(二)会计学专业持续渐进式实践课程体系的“八个”特征
1.实践实训的目标清晰。把培养“双创能力”作为提高职业能力的重点,把专业实践课程与双创能力融通。双创能力作为就业能力的重要构成,应予重点培养。
2.以“循环渐进”的形式贯穿于专业实践全过程。从专业教学第一门课开始,实训即介入其中。各项训练持续推进,根据各阶段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目标不同,设置不同的实践实习内容和实施步骤、方法,直至全部学习阶段结束。
3.实践形式多样。根据实践实训内容及其教学要求灵活安排,实训项目可以是某门课程的一部分、单独一项讲座、单项或综合竞赛、一门课程、一项考核等,可以在课堂、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外企业,也可把企业专业人才请进课堂等。
4.实践过程具有层次性。即注重阶段性,从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入手,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由浅入深进行,去制定计划和目标、内容和进程。
5.注重实施的有效性。每个阶段的实践实训项目都有明细目标、详细内容、考核标准、实施方法,并与相关专业技能鉴定标准或与企业认证接轨,保证实践活动与实际融通。
6.情境真实。实验实训的环境要加强仿真性,如实验室财务处室化布置、纳税大厅建设、模拟银行等,努力达到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和任务,激发兴趣。
7.内容真实。指学生的实训材料都必须取材于真实的经济业务,使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等,学生只有接触到真实材料,才会在未来工作中得心应手,树立业务处理和职业判断的思维和习惯、做法。
8.考核和评价立体、全面。要求教师和相关主体(企业、实训组长、部门领导等)多个评价主体给出学生成绩,包括操作结果考核、工作态度考核、协作与表达能力考核、创新能力的考核,更体现实践课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监督过程严格而且灵活。
四、基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施
(一)采取“师导生创”制
确立“师”和“生”的双主体地位,“师”在于导,“生”在创。每个实践实训课程都安排指导教师,且教师要具备双师能力,也可让企业管理者担任,把教师安排在实训室、校内外实践基地等,和学生一同实习和调研、实践,并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使师生在双创氛围中学习和研究,师生的双创能力共同提高。
(二)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主要有课、赛、讲、仿、企、写、思、考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实训活动。(1)校内专项模式: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专题、成本与审计实训、创业论坛、会计上岗证、会计师职称考试培训等;(2)会计实验实训室模式:点钞与假币识别、单项专业实习、会计软件应用、企业沙盘等;(3)校内公司模式:基础会计与财务流程实训、 办税与税收实务等;(4)校外企业:创业计划书和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企业创办规划与实地考察、社会实践、资本筹划等;(5)校内与校外结合:出纳业务、单项学科竞赛、综合学科竞赛、会计综合实验、创新创业项目大赛、ERP软件应用、就业指导训练等。
(三)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
(1)设立校内外“大学生创业政策”商务与咨询免费平台(网站)。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创业就业信息,熟悉政策法规。(2)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引入管理模式,将企业管理模式与制度引入学校,营造企业的职业文化氛围,做到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交替授课,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3)建立校内“创业园”。要充分利用应用型院校场地优势,把闲置的校园厂房、教室利用起来,提供场地及仿真岗位锻炼,让那些有着强烈愿望、有一定创业能力的优秀大学生有用武之地,通过实践,熟悉工商税务知识,寻找项目,同时,邀请投资者进入创业园,帮助学生寻找投资人和创业机会,形成一个产业链模式,即便不会立刻成功,也为将来创业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合理安排时间
点钞与假币识别、单项模式实习、社会实践、企业调研、企业沙盘模拟等的时间安排为1周左右(或6―12学时);创业计划书和撰写报告、企业创办规划与实地考察、创业资本筹划等时间为2―3周;计算机操作技术、ERP软件应用等时间为3―5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时间为14―16周;基础会计实训、财务建账与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工作上岗证20学时;出纳业务、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专题、就业指导训练、职业生涯规划、成本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等6―12学时;其他可利用业余时间机动安排。
(五)学生接受双创教育的辐射面和受益面要广
保证80%的学生成为双创教育的孵化对象,60%的学生在大三中至少参加过双创活动,30%的学生成为双创活动的骨干,至少20%的学生在大四时,具备独立创业或与他人合作创业的能力与条件,或创业成功,或有创新项目受企业认可和应用。
(六)推行“全方位”人才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
积极推行“职业化导向”的考核,要对不同的实践项目赋予不同的成绩权重。评价主体为任课教师、校内外导师、部门和团队领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考评内容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操作、撰写与总结、参与协作、质疑与创新能力等,“以评促建”不仅保证日常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取得实践课程建设的长足发展。合理的考评方式必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提高置身于不断改进和更新的循环体系之中,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实践课程体系,逐层搭建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双创能力的持续改进式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能够摆脱会计专业枯燥的理论学习,让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和实践化,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小廷.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02).
2.刘金斌,胡世强,杨明娜.基于能力导向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以成都市“会计学”特色专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