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二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二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1
1.积累本的合理使用能促进孩子们及时整理知识,巩固知识,反思不足
本学期我们借鉴了高年级的经验,让孩子们准备了数学积累本。由于刚刚设立,开始阶段我们只是让孩子们把每天的作业卷粘在积累本上,周末每人都把积累本带回家,和家长共同把积累本上做错的练习题重抄一遍,自己再做一遍。由于经常检查监督,大部分学生们渐渐养成了每天自觉粘试卷,自觉改错题,周末自觉重做错题的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孩子总是等着老师督促检查才能粘卷、改错、积累。
积累本不但可以整理错题,反思不足。在一单元学习之后我们又指导学生运用积累本整理一单元的知识网络。课堂上我带领孩子们边讲边把知识点记录在黑板上,梳理知识点之后我就指导孩子们把这些知识点自己整理下来,孩子们在老师启发指导下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设置了小提示,小点评、小例子等,并且这些知识点梳理之后,他们还能自己填画上简单的图案、边线,使构图更加清晰、美观。应用积累本梳理知识网络在整理《千克、克、吨》和《年、月、日》这两单元的知识时,孩子们做得特别出色,我就把两个班级中的优秀成果相互交换展览,孩子们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积累本使用得更加自觉。
2.大胆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动起来
本学期的很多知识需要学生亲手操作,亲自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本学期教学《搭一搭》、《有多重》、《年、月、日》《摸球游戏》,这些内容时都可以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孩子们在操作中能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学习过程生动有趣,特别吸引孩子愿意主动参与。
2.1 在教学质量单位时,提前让学生到超市了解日常用品的重量,看看有多重?然后掂一掂。让学生准备:苹果、土豆、食盐、黄豆……课堂中分小组(4人),发记录单(物品名称、估的质量、称的质量),体验后学生很感兴趣,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玩”融入血脉之中。
2.2 学习“年月日” 。查万年历:在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之前,与计算机课整合,学生通过查找万年历,查连续20年,每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将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调查完成一年中有几个月,以及你如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2月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调查,学生向生活和资料学习,从而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3 实践:“数豆子”,让学生自学,和家长一起做“数豆子”的实验,并及时写数学日记。体验如何估一估,怎样估更准确。
建议:
(1)12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换建议通过对比学习,上面是12时计时法,下面是24时计时法,学生通过一一对应理解它们之间如果转换,帮助学生由具体向抽象转化。但两种计时法的互相转换仍是个困难。有待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2)推理:建议用图示法帮助学生找到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画出图示(箭头图),便于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3.控制好作业量及作业难度,不让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学习不在于学生做了多少练习,也不在于学生做的练习题的难度有多大,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设计学生的作业练习要特别控制好作业量和作业的难度。千万不要让大量的作业磨灭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要让高难度的练习题打击了孩子们学好数学的信心。特别是每学习一种难度较大的新知识时,一定要针对当天学习的知识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作业而且难度要降低,给孩子学习新知识建立充分的自信。
4.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这种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具有特别关键的作用。
4.1 利用好课前的两分钟进行口算。每天的课前两分钟都是训练学生形成良好计算能力的好机会。我们班级从一年级就开始这样训练,因此每次的口算竞赛和计算竞赛,学生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也说明坚持口算训练有收效。
4.2 每天的作业题中都应该设计计算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必须有持续的练习,而且练习设计要有易错计算题的对比练习,例如“24×5”学生常常当成“25×4”,这样的易错题就应该经常在作业题中出现。这学期学习了许多乘除法计算题,因此不管学习什么内容都可以在作业中增加计算练习题。
二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2
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74人,大部分家住龙湖花园。家庭学习环境良好,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49%。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本期教学内容: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 │ 单元结束时 │ 期末 │
│ ├─────┬──────——┼──────┬──────——┤
│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 速度 │
├────┼─────┼──────——┼──────┼──────——┤
│ │ │ 绝大多数达到 │ │ 绝大多数达到 │
│表内除法│ 6% │ │ 4%以内 │ │
共2页,当前第1页1
│ │ │每分钟做8题 │ │每分钟做10题 │
────┴─────┴──────——┴──────┴──────——
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XX——XX学年度小学二年级数学下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认识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二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3
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0~71 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过程与方法:结合简单实际问题,学习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用口诀求商较简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教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愿意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都很喜欢玩具,对吗?好,听说熊猫盼盼新开了一个玩具店,想不想去看看?(出示熊猫玩具店的课件)。[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令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自主探索:1 、哇,这里的玩具真不少啊!都有哪些玩具?2 、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教学问题?(独立思考片刻后,小组交流。)3 、全班交流。(对于学生提出的加、减法和乘法的问题,由同学们随机解答,鼓励学生提出除法的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除法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提出的除法问题有:(1 )2 0 元钱能买几架玩具飞机?(2 )1 6 元钱能买几辆玩具汽车?(3 )1 2 元能买几个皮球?(4 )1 8 元能买几袋积木?(5 )1 5 元能买几个玩具熊?⋯⋯总之, 提出的问题无非有关皮球或有关玩具汽车、玩具飞机、玩具熊和积木这五种玩具的,书中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也就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提出来了。4 、教师重点抓住前三个除法问题来讨论、交流求商方法。只要学生的方法正确,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通过第一个问题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算得快。[通过讨论交流各自个性化的算法,让孩子们在倾听他人意见时,反思、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懂得算法的最优化。]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交流求商时是怎样想口诀的。小结:除以几就想几的口诀。对于后面学生提出的几个除法问题,则让学生独立解答,全班汇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数学学习活动的实现。]
三、尝试应用:
1 、同桌玩游戏。规则:一个同学翻带除法算式的卡片,另一个同学答口诀和商,一人答一道,谁答对了卡片就归谁,最后,比一比谁的卡片最多,谁就为赢。[做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枯燥的练习变为有趣的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学中玩、玩中学。]
2 、乘火车去动物园。(出示小火车课件)师: 同学们, 你们都很喜欢小动物,那么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乘火车去动物园,想不想去?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坐好,火车要开了。接着演示课件,火车一声鸣笛后,伴着快乐的“喀嚓”声开始行驶了,全班同学也拍手歌唱《喀嚓》歌曲,课件中火车缓缓停下了。⑴口算乐园:课件中报站姐姐开始报站:同学们,口算乐园站到了,同学们只有做对了口算乐园里的三道题,我们的火车才能继续行驶。课件出示书中“试一试”的三道题,同学们在书上做这三道题,做完全班交流,重点交流是怎样用口诀求商的。课件中报站姐姐说话了:同学们,刚才你们都把三道题顺利做完了,我们的火车可以继续向前行驶了,(火车伴随着《喀嚓》歌曲继续行驶)⑵猜数乐园:课件中火车又缓缓停下来,报站姐姐报站:同学们,猜数乐园站到了,你们只有猜对了乐园中的每个数,我们的火车才能继续向前行驶。(课件出示书中第7 0 页的第三题。由同学们自由抢答,每答对一个数,课件中则有掌声响起,)报站姐姐又说话了:同学们,刚才你们真聪明,猜对了乐园里的所有数字,我们的火车又可以前行了,请坐好。⑶ 动物园: 课件中报站姐姐报站台:同学们,动物园到了,请同学们准备下车了。师:动物园到了,请同学们随老师进去看一看吧!①课件演示书中第70 页第二题,小松鼠摘松果的故事情景: 有四只小松鼠正在高喊肚子饿了,松鼠妈妈说:“你们自己去摘吧! ”小松鼠们都很高兴, 连蹦带跳地摘松果去了,很快,他们就一共摘了24个松果。下面, 要开始分松果了,24 个松果平均分给4 只松鼠宝宝,每只松鼠分得几个?请同学们帮小松鼠算一算.②课件演示猴妈妈分桃子的故事, 学生列式计算:16 ÷ 4。[将课后练习题贯穿起来,设计成一个有趣的乘火车去动物园的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反思:“用2 ~ 6 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对于学生学会除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精神,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上课初,我则创设熊猫盼盼新开了一个玩具店,我们一起去那里看一看的故事情境,将学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同学们在根据故事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二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4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降低笔算要求,提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这里把口算放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我们看到在口算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学生、家长、老师,对于口算都存在很大的迷茫和困惑。
一、口算能力训练存在的问题
1、面对多样的口算方法,忽视正确定位。
小学生学习算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即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直接接受某一种算法;另一种是探索式,即经过自己的独立探究、思考,创造出算法。就计算方法而言,算法多样化是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有其成功的方面,也给少数学困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后遗症”。
其实,算法“多样化追求的是尊重差异、尊重事实、尊重学生的原生态思考,而算法的”优化“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多样化的算法中,找到一个普遍都能接受、最能理解和最容易掌握的算法的过程,”多样化“只有得以优化,才能更好的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
2、算理与算法之间脱节,忽视方法渗透。
算理和算法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是计算教学必须关注的两个方面。算法是对行为的规定,是计算的具体方法;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计算的原理。口算教学,只有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才能灵活掌握算法。而事实上,算理与算法脱节,造成算法抽象与算理直观之间出现了断层,已经是口算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3、只重视结果的正误,忽视过程指导。
很多教师平时也加强口算训练,而事实上,许多教师只重视学生口算结果是否正确,而忽视过程指导。可见,口算出现问题,教师不能简单评判“对”还是“错”,而应该尽可能地挖掘错题背后的教学资源。要分析错误原因,是学习习惯问题,还是口算方法问题,是心理因素影响,还是短时记忆问题。只有找到错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指导,口算训练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4、训练时重“量”轻“质”,忽视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良答题习惯经常会引发学生计算错误。目前很多教师在口算训练时重“量”轻“质”,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因此,我们不能把这种错误简单归咎于“粗心”或“马虎”,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克服提笔就算的毛病。不妨通过听算训练学生听的习惯,要求书写工整;通过视算,训练学生看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楚并正确记忆。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看到题目要寻找最简(最优)算法。检验的习惯,口算时要有细心、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还有改错的习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分析自己出现的错误。
总之,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状态下完成口算题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说话,独立思考,养成“看清题目、注意符号,正确口算、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口算正确率。
二、关于口算教学的建议
1、转变师生观念,正确认识口算教学价值。
组织教师在业务培训中学习口算教学的相关理论,利用互听互评等教研活动开设口算教学的研究课、观摩课,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口算教学的价值。让教师理解口算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估算和简算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手段。口算是每个未来公民必备的基本技能,口算的正确、合理、迅速反映了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高低。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口算教学,坚持在大部分课时中利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针对性口算训练,特别是要进行适当的听算训练,(教师口头说题目,学生听题目,通过心算得出结果并口答)要做到天天练、课课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口算教学常规化,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口算水平。
2、精心选择口算训练的内容,灵活组织口算训练的形式。教师应该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口算训练的内容。首先要抓好低年级学生口算达标,一年级2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二年级表内乘除法口算,这些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在这部分口算教学时,必须保证基础口算人人过关,达到熟练程度要求,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易混淆的口算要对比练,经常出错的口算要反复练。如,25×4、24×5、125×8等进行对比练习,可以防止混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对于易出错的口算如24+15-24+15等,要及时纠正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3、对较特殊的口算内容,应引导学生熟练掌握。
二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5
计算是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只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有计算,
因此,计算教学必须和解决问题相结合。传统的计算教学通常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分割开来,纯粹为计算而教学,让计算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枯燥繁琐的计算让学生失去动力,失去信心。这明显与《数学课程标准》相违背;“解决问题”教学也片面追求问题的迅速解决,不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注重情境设计,学生硬被老师拽进课堂,被动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长期以往,必然会出现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不够理想现象。如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渗透,提高有效课堂教学,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更高追求。也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者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二、课题研究的策略
1.紧扣学生感兴趣话题,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兴趣和爱好。教师在设计情景时,应钻到
学生心眼里出学生感兴趣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一年级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大小比较”时是这样设计的:昨天数学单元测试,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考了多少分。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陈哲:98;周宇田:92;王宇:87:刘静:89;陈文杰:79;好,我们先看这五个同学的分数,谁最高?谁最低?你是怎么想的?请说说你的想法。那么,“陈哲与周宇田
相比,谁多?多多少分?王宇与刘静相比,谁多,多多少?……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学生踊跃参与,学习激情高。这是因为老师提问的问题就是他们身边发生的事。并且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比计算,明确正确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页)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老师在黑板上出两道题让学生练习:
1.一根34米长的绳子,每5米剪一段,可以建成这样的几段?还剩几米?
2.我校二(2)有34个学生去公园游玩,每5人一辆车,至少需要多少辆?
同学们都会列式:34÷5=6(段)……4(米)34÷5=6(辆)……4(人)
教师在学生列式后,并没有要求学生说答案,而是问学生,哪位同学会把这个算式意思说一遍。再让其他学生说一说,这两道算式,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学生只知道算式相同,意义很多学生说不清楚。老师提醒大家分别看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第一题剩余4米,每5米剪一段,能不能再剪一段?学生异口同声说不能。第二题看商和余数,剩余4人,6辆车能不能把34人运走,“不能”,那么剩余4人,还要几辆车?至少需要多少辆?这样的题目,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对比,才能确定正确答案。
3.紧盯学生共性计算难点,探索方法,提高解题速度
当咨询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你认为数学最难的计算是哪一部分,学生不约而同的说“求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那里有许多题目是三位数乘四位数,又烦又难,稍有不慎,结果就算错,老师还不准用计算器计算,看到这样的题目,不要计算,头就昏了。”可见,这部分是学生共性难点。3 、14×1,3、14×2……3、14×10所有数学老师都要求学生背上。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体容器,底面直径5分米,高8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我进行一次测试,让同一个学生列式计算,A:3、14×5/2×5/2×8=7、85×5/2×8=19、625×8=157(立方分米),用了79秒;B: 3、14×5/2×5/2×8=3、14×6、25×8=3、14×50=157(立方分米),用了47秒。同一道算式,同一个人计算,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落差呢?原来A种方法是按乘法运算顺序计算的,B种方法先将后面部分算出后,再乘3、14。很明显,B种方法简便了许多,当然省了许多时间。当学生遇到共性难点时,教师应该打破常规,化繁为简,寻找突破口,探索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速度,这正是本课题所要深思追求的。
4.紧抓关键词,探寻规律,总结解题技巧
六年级数学老师讲完“较复杂的单位1”问题后,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甲比乙多1/2,乙比甲少( ),全班64个学生,只有3个学生填上正确答案,有53个学生填了1/2,还有一些学生写上“乙为1,甲为3/2,”下面就无法下笔。老师讲解时说,这道题只有一句话,两个分句,在第一个分句里,单位1是( 乙 ),如果把乙看成1,那么甲就是( 3/2 ),在第二个分句里,单位1是( 甲 ),甲是( 3/2 ),乙是1,( 甲)是除数,则用(3/2–1)÷3/2= 1/3其实,在小学阶段,这是一道很复杂的单位“1”题目,而且单位“1”发生变化的问题。当老师讲完这道题时,仍有学生不相信这个答案,情不自禁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答案还应该是1/2,你看,你比我多1/2元,我不比你少1/2元吗?”老师说:“你举得例子很好,你的1/2元是具体数量,而这道题的1/2是分率。这两个概念同吗?”那么怎样解决()比()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有什么规律吗?有学生归纳为:(大数–小数)÷比后面的数。随后老师又出了“5比4多百分之几?4比5少了百分之几?学生很快利用公式解出正确答案。可见紧抓关键词,探寻规律,总结解题技巧,真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5.紧依教材习题,设计套餐练习,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材中的 练习题往往是纯粹的计算或解决问题,题目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内容呈现方式有一定的局象性。教师应该根据练习题型,重新整合练习,以套餐练习形式出现,就像下饭店的人们一口一口品尝每一道新鲜的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数复习课时,我并没有依据书上教材练习,而是出了这样一组设计套餐练习:上周我们二年级各班定课外书刊,二(1)班 786元;二(2)班804元;二(3)班995元;二(4)班775元;二(5)班698元。1、同学们拿出自己身边的数位器,拨出第一个数,并让学生看一看你拨的对不对,后4个数依次拨。2、分别指明学生读一读这5个数。3、指明学生说出每一个数每一位数字所表示的意义。4、786、804、698这三个数中都有8,分别说一说表示的意义。5、( )班最接近700,,( )班最接近800,( )班最接近1000。6、订书最多的班级是( ),最少的班级是( )。7、将这五个数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8、这些书到你们手后,你打算怎样安排读书?这样一个非常完美的套餐练习,将训练学生动手拨数;读数;数的意义,组成;大小辨别,排列,以及口语练习融为一体。时时将学生注意力吸引住。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让你很满意。
三、强化落实措施及成果
二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6
对于复习,据了解教师对此看法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复习只需要安排大量模仿性的机械
练习题,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做到熟能生巧。有的则认为复习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又要提出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练习题和综合题,有所学的知识解答练习题。我认为,复习工作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且要学生学到的知识能融会贯通,思维得到发展,解题能举一反三。我们在复习时要追求复习的“有效性”。
一、情境创设,再现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复习的内容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复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如在复习“量的计量”这个内容时,有个老师给学生读了一位同学写的数学日记,内容如下:早上六点半,我被闹钟吵醒,便从长6厘米,宽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我拿起一支长15米的牙刷刷牙,不知不觉过去了2小时。想到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不能迟到,于是我赶紧端起一杯200升的牛奶一口气喝完,背起1200千克重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生哈哈大笑)师问:你们笑什么?生:这位同学的日记里单位用错了。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发现了日记里的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生:可见我们要正确使用计量单位,不然会闹笑话。师:那我们来帮他改一改。
这里教师从学生的数学日记引入,故意错用单位,引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思维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改正错用单位,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复习了计量单位。
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相关的知识也一一激活,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沟通内在联系,使之串联成线,连结成块,形成知识结构。
二、归纳整理,实施创造
已学的各部分内容呈现出来以后,就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或者蕴藏的规律,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归纳整理是复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创造性地完成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构建。
自主整理归纳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教师一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来设计复习目标、复习提纲以及相关的练习,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复习,抹杀了学生的主提体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例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时,有一个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以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8个顶点。表面积=(长×宽+长×高+宽× 高)×2 体积=长× 宽 × 高 体积=底面积 × 高正方体有6个面,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都相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相等,8个顶点。表面积=棱长× 棱长 × 6;体积=棱长× 棱长 × 棱长 通过这个表格,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重、难点,非常有创意地把知识点安排在一个立体图形之中,使人耳目一新。
特级教师邱向理老师在她的教学中就很强调复习课的创新性。其中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让“学生出卷”,以出卷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沟通知识、查漏补缺。不但取到了复习的作用,而且为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创设了条件和。邱向理老师强调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同样要从低年级开始,要相信学生是有潜力的。
三、重点复习,突破重难点
在复习中总是有要重点复习的内容的,抓住这个重点或者难点内容进行复习是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学生注意到重点难点之所在。
如一年级下册中的重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这个内容上,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三年级下册重难点是关于“年、月、日”的内容,教师要给学生梳理清楚关于这个内容的概念和关系。二年级下册的重难点是关于“认识方向”的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多练习这方面的内容,真正理解其关系。
复习无疑应抓重点、突破难点。复习中只注意“点”而不注意“面”,是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全面掌握的,特别是新教材、新课标。考核题对知识的覆盖面大大提高,习题越来越活,这就对我们的复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解决问题,整体提高
复习课中应整理并应用知识,因此在复习课中应该重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通过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一道题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老师家里买了一个金鱼缸,从外面量,长8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从里面量,长7.8分米,宽3.8分米,高4.9分米;你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些问题么?1.如果要把鱼缸放在柜子上,需要在柜子上留出多大的面积?2.请你算一算,制作这个鱼缸需要用多少玻璃?3.如果把鱼缸放在客厅,至少需要在客厅留出多大的空间?4.这个鱼缸能盛多少水?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体积之间的区别,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的不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