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心球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心球教学反思范文1
一思:学情分析是否到位,教学是否以学定教。
奥苏佰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不论是概念的引入,还是教学流程的设计,例题的选择都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和判断力。学情定位不恰当,问题的设置不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不能引起学生思维共鸣,是目前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案例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的引入
问题情境:教师拿出自己带来的两臂不等的天平,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用该天平称讲台上的粉笔盒的质量,记下第一次的称量结果后,交换粉笔盒与砝码的位置后再进行第二次称量。
问题:我们能否用此天平称出粉笔盒的质量呢?粉笔盒的质量究竟是多少?你的依据是什么?
点评:该设计有新意,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过程,但问题是本题涉及到数学建模,是学生难点,同时学生在实践时时间过长(引入课题用时15分钟),导致后面的内容无法完成,其中关键对学情估计不足导致。
怎样做好学情分析呢?针对本结课内容,备课时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然后分析学生已具备哪些经验,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提问、追问”等方式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课堂结束后要及时反思在研究学情方面存在问题,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二思: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
新课程倡导“活”的开放的课堂,倡导积极、民主、合作、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要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不要追求强制的答案;要为学生留下数学探究、思考的余地,不要轻易告诉学生答案;要从重数学结果转变为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没有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学生知识的建构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
案例2:直线方程复习课例题教学改革尝试
直线方程复习课通常做法先复习概念,然后通过相关例题来巩固基础知识,例题呈现方式往往选取典型例题来讲解,但总觉得学生参与热情不高,为构建便于学生主动参与环境,设置下列问题。
点评: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这些题目基本上涵盖直线方程中经典题型,教师重点抓住学生6和7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课堂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题目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方法是学生自己思考的,在这种开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主动性得到加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思:教学流程设计是否以问题为中心。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源动力。为使学生清晰地把握一节课的脉络,教师须对本节教材作系统分析,提炼出几个本质性问题,以问题探究为主线,让教学流程更清晰,让教学设计更有效。
点评:学生所有的活动都依托问题来展开,做到以问题为起点,问题解决为终点,将起点和终点间的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其设计最大优点在于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思考多、讨论多、合作多、质疑多,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参与。教学流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将问题串成线,能引领学生思维深度参与,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问题串的设置方式可以以知识的发生过程为主线,以解题的方法为主线,以知识的应用为主线,以归纳的题组为主线来设置成层层递进问题序列。
四思:“偶得”有哪些?
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收获。意外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的处理:如面对学生意外的发问,教师如何处理;面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如何评价。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同时又有灵动的生成和不可预测性。新课程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课堂中鲜活的生成性资源,通过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促进预设目标的完成或更高目标的生成,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五思:“缺失”在哪里。
上完一节课后,老师总会感觉到课堂上由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如哪个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个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个交流时间不充分,哪个语言评价不得体,每节课后对这些细节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案例4:必修1“二分法”教学片断的反思
点评:本节课重点是二分法,老师直接问x0与2.5有什么关系?相当于直接告诉学生取了2和3中点,学生对二分法方法由来一无所知,因此遇到类似问题,也不会复习与迁移。
改进设问方式:
点评:不同的设问方式,体现了教学理念上的差别。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判断x0是靠近2,还是靠近3?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解决,得到中间点,再分类讨论,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自己获得二分法的思想,体验成功的快乐。每课结束后好好反思课堂上细节处理,从新课程理念和学生能力发展两个角度作定性分析,找到改进方法,一定能促进教学能力发展。
孔子在《礼记・学记》中说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可以理解成学生的成长,又何尝不是教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舞台,课堂始终在面临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循环。只有反思不断,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经验,更能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有效和智慧。
【参考文献】
[1] 张徐健. 自我反思:成就数学课堂的厚重和灵动,《数学通讯》,2013年第1期.
[2] 王华明. 关注教学细节,促进长效发展,《数学通报》,2012年第5期.
[3] 陈余根. 高中数学复习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11期.
[4] 叶顺亚. 以问题探究为主线,让教学设计更有效,《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5期.
实心球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实心球 中小学 跳跃
[中图分类号]G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26-02
引言
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8年第七期栾桂芝、贾冲老师的文章《利用实心球提高途中跑技术》,我不得不为两位老师利用实心球来提高学生的步频和步长方法而叫好。我们知道,短跑运动员的成绩决定于步频与步长,而步长小、步频慢的原因,是由于学生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后蹬不充分,大腿前摆不高,没有髋部动作造成的。两位老师将实心球用于提高短跑途中跑训练中,无疑解决了步长和步频的关系,也使学生对错误动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是经过我们及周边学校的实践,利用实心球发展步频和步长练习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练习效果也不尽理想。我仔细琢磨一下,利用海绵块、废弃的硬纸片等替代实心球,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不利于训练的问题,本文最后还列举笔者将实心球运用教学中成功的做法。
一、疑惑一:实心球做标志物
在发展步频中,原文中将15~20个实心球,依次摆放在直道上成一条直线,每个球间隔1.20米,用站立式起跑姿势助跑。在发展步长中将15~20个实心球,依次摆放在直道上,每个球间隔1.80~2米,让学生站成一路纵队,离第一个实心球10~15米处。巩固直道途中跑时,将20个球分别摆放在两条直道上,两行各间距1.50~1.80米左右,将学生分成相对的两路纵队等等。(具体参见《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8年第七期第42页)
在进行每项练习的时候,教师都应强调:“学生精力要集中,要有自信心,要勇敢的跨越实心球。”文中最后也提到:“应考虑安全因素,要让学生依次进行个人练习,以改进工作为主,切忌采取竞争的练习方法,以避免学生在竞争中忙中出错,导致误踩或误绊到实心球上,造成伤害事故。”
我县有五所中学尝试了栾桂芝、贾冲老师的练习方法。我们在训练中谨小慎微,按照两位老师所提示的方法进行训练,可不幸的事情还发生了,每个学校都有几位训练的学生因为误踩实心球而扭伤脚踝的,有的直接摔倒,皮肤都挫伤了一片。面对这些令人痛心的情况,我们开始反思:当学生在进行步长、步频训练的时候,他们总会不自觉地用眼睛看实心球,跑步的时候技术动作也发生了变形,这一点同我们在进行篮球或足球行进间运球练习的时候强调学生不可以用眼睛看球如出一辙,何况他们的脚下是圆形又硬的实心球;在进行全力加速的时候,他们的步长、步频只要发生一点点变化就有可能踩到实心球。那么,用实心球作为标志物来发展步长、步频练习的时候,势必影响学生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形成,势必带来安全隐患。既然存在如此之高的安全隐患,又影响正确的技术动作形成,我们是否可以进行改良呢?实际上我们只要将海绵块、废弃的硬纸片替代实心球就可以解决安全隐患,也同样达到以摆促蹬、蹬摆结合的技术动作,并能很好地发展步频和步长。
在发展步长和步频二要素时,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步频受运动神经中枢和肌肉中快肌纤维及面积所占百分比以及其比例成分的增大程度;步长受后蹬能力、上下肢摆动能力等影响。从运动生理学可知,运动员在10~13岁是发展步频的最佳时期,步频又受先天性遗传因素制约,因此在进行学生运动员,特别是初高中的学生训练,我们采用保持步频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步长训练,在训练中采用身体负重练习,例如:负重跑、负重深跳、负重跨步跳跃、负重多级跳等,通过这些练习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后蹬能力;我们还在训练中加入拉橡皮筋抗阻力跑、原地双手持杠铃片进行摆臂练习来提高上下肢摆动频率。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主要采用最大频率的小步跑,小距离障碍半高抬腿跑,在做这个练习时要求学生腿抬起后要积极主动地去放脚,同时障碍放两排,两排之间的距离同一大腿宽,这样是为了学生在抬腿时腿能直上直下,膝关节始终朝前,快速摆臂、击掌练习,因为人体是个协调统一的整体,上肢速度的提高会带动下肢频率的增加。不同速度、频率的摆臂和击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实践表明,经过改善后的训练方法更有效果。
二、疑惑二:安排的实心球练习无训练量的要求
通读《利用实心球提高途中跑技术》全文,我们没有发现两位老师对于学生在进行跑越实心球练习时提出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要求,这样不利于其他教师对此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进行运动训练,必须有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要求,只有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达到学生的生理极限,才会有“超量恢复”,运动成绩才会提高。正如孙海平教练所说:“长期大量的低强度训练容易造成疲劳,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疲劳,而神经系统疲劳和机体疲劳会造成整个训练质量的下降,并且低强度的训练不会对专项形成有效刺激也不利于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在进行跑越标志物训练时,一定要有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要求,我们在训练中采用:30米×4,每次休息1分钟,每次进行3~4组练习,每组休息3~5分钟的方式,练习中要求学生用85%~90%的强度完成,并且要求学生在完成最后一块标志物后保持原先动作继续跑15米左右,要让学生在无标志物情况下将跑越标志物的技术动作完成下去,在脑海中形成表象,有利于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形成。
三、疑惑三:练习中无上肢练习
通读全文我们会发现两位老师的训练全部集中在下肢,忽视了上肢训练,我们在各级运动会中不难发现:“运动员的手臂、腿的比例严重失调以及错误的摆臂等,我们知道正确的摆臂能维持身体平衡,还能够调节步频、步长,只要在训练间隙中融入上肢练习,特别是摆臂练习,必定会提高途中跑技术。我们可以在每组跑越标志物休息时间里进行1~2分钟的摆臂练习,要求训练的学生成弓箭步站立,上体稍微前倾,听教师的口令,由慢及快进行摆臂练习,要求摆臂时以肩为轴前后放松摆动,眼睛目视前方。在进行跨越标志物训练时候教师可以借助摄像机等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技术训练,能够让学生清楚的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改进技术动作,促进途中跑能力的提高。
四、实心球在球类训练中的运用
在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进行灵敏和反应速度训练中,可以将实心球引入其中,在进行篮球、足球训练中可以将实心球作障碍物等。
1.发展灵敏和反应速度训练中运用 此练习可以参照田径训练中发展灵敏性,在此不作过多叙述。
2.在篮球(足球)中运球练习 动作要领:将大约10个实心球沿直线摆放,球与球之间间隔在1米左右,学生将运球过程中必须绕过每一个实心球,运球绕过实心球的瞬间加速要快,体会摆脱“实心球”的感觉。练习提示:可以将实心球不规则摆放,提高学生变向运球的能力。
3.在足球射门(低平球)中的运用 动作要领:将两个实心球间隔1米摆放,练习者距离实心球5米处进行低平球射门练习,以正脚背、脚背内侧、脚尖等形式进行射门练习,足球必须穿过实心球为准,射门瞬间心无杂念,动作一气呵成。
4.在羽毛球(排球)中运用 动作要领:两人一组,相距10米左右,面对面站立,双手或单手做肩上抛掷球练习。要求运用类似鞭打的动作将球抛出,对于羽毛球和排球扣球,羽毛球的回后场球等的鞭打动作有很大帮助。
五、实心球在游戏中的运用
1.传球接力 将班级分为四组,每组排头持球进行跑步,跑至规定位置返回后将球传给下一位同学,哪组先完成为胜利,游戏过程中如果球丢落要在丢落位置处捡起后才可以跑步。
2.看谁滚的准 画一条投掷线,在投掷线前15~18米处画一正方形靶区,每一个小格为30cm正方形,靶区内分为9个小格,每格标上分数。将学生均分四组,每组排头在线后持球,将球滚向靶区,球落在哪一格就得到哪一小格标注的分数,哪一组得分多为胜利。
【参考文献】
[1]栾桂芝,贾冲.利用实心球提高途中跑技术[J].中国学校体育,2008.7.
[2]丁玲娣.实心球在田径中的运用[J].田径,2009.4.
[3]王艳.运用实心球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J].田径,2006.
实心球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体育专业;篮球专修学生;教学;训练
篮球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篮球基本功,有先进的篮球理念,还要熟练掌握篮球裁判规则,在向学生传授篮球相关技能的同时,还要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动作,使其形成正确、规范、合理的技术动作。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师范院校对篮球专修学生的培养应注重学生的教学能力,其首要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师范性。对篮球专修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还要具备很强的讲解能力,能够熟练地把所学知识准确表达出来。很多已毕业的学生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技术动作的示范,往往忽视了对技术动作重点和难点的解说,抑或是讲解得不够详细,这样就会影响整个教学质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师范院校的篮球专修学生,除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者之外,还要思考今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篮球教师。授业,指的是传授和示范,对于篮球专业来说,理论课对于打好基础有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和示范,讲解时要把动作的方法、要领、练习要求等核心内容都讲述清楚。篮球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根据练习的难度和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其次,在篮球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应灵活运用示范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进行细致、深刻地分析,把每个需要练习的动作进行分解,配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尽快掌握动作的要领,增强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欲望。解惑,就是为学生解答问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动作。解惑的过程要求教师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动作,指出不规范和错误的动作,并帮助其改正。
二、强调教学的全面性和规范性
很多篮球专业的学生虽然对篮球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并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但是,大多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因此在教学初期,表现出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的特点,并且综合运用战术和技术的能力较为薄弱。比如,大多学生在篮球比赛时都使用右手突破和上篮,左手一直是他们的薄弱部分,如果能把左手突破技术掌握好的话,无疑会给防守人带来更多防守的压力,增加进攻的砝码。在实际篮球教育中,就要让学生充分锻炼他们的弱侧,努力纠正弱侧意识,改变使用单侧两极化的现象,使学生在比赛时能够平衡地运用两侧,减少对方突破的机会。由于弱侧的习惯是从小就形成的,在今后的训练中也很难纠正,因此教师教学要更加详细和深入,让学生掌握规范的动作和姿势,以实现左右手运用的平衡。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自己左右手的区别,改正自己的不规范姿势,以提高自己综合运用技术的能力。对于师范院校篮球专修学生来讲,他们是篮球专业的传承者,发展方向不是职业篮球运动员,因此,教学重点不应再是投篮率、动作的多样性或跑位的快慢,而应重视学生动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只有师范院校篮球专修学生的篮球动作是准确的,才能保证更多的学生动作规范,才能使取胜的概率更大。
三、提高学生篮球比赛的竞争力
篮球教学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战术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比赛竞争力为主要目的。篮球技术和比赛战术是篮球专修学生必备的两个素质,有技术没战术在比赛时就o法最大化地运用技能,有战术没技能则会失去获胜的保障。对于师范院校篮球专修学生来说,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在篮球比赛中取胜,因此,必须掌握战术基础和配合。在战术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先让几个互不了解的学生进行几轮比赛,这些没有经过战术培训和训练磨合的学生在实际比赛时是谈不上有制胜策略的,他们之间也无法形成默契的配合,通过这样的比赛让学生了解团队配合的重要性,明白只凭个人努力是很难取胜的。然后,教师再进行战术教学,从易到难,由浅到深地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基础配合的要领,明白基础配合需要把握好时机。战术教学必须借助于篮球实战,在比赛中,教师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动作及学生之间的配合,从而指出他们易犯的错误,同时,篮球战术基础配合只有在实际比赛中才能得到训练,比赛可以反映学生对战术配合掌握的真实情况,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暴露出的问题安排下一步的教学任务。
四、督促学生对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
篮球技术和篮球规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如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样相辅相成。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篮球技能之后可以学习篮球裁判规则,在通过审核之后可以进行篮球执法。篮球裁判法是篮球比赛所必须遵循的一项法则,篮球裁判法尺度的轻重与好坏能直接决定比赛的走势。督促学生对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主要靠学生对裁判法的理解和记忆,要重点记清跑位、手势以及裁判员执法区域等知识,只有充分理解了裁判规则,才能保证执法时能够灵活运用各项法则。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篮球裁判规则时,应当在学生了解一定理论基础的情况下,结合篮球实战让学生先分析比赛中的犯规情况,然后再进行解释和补充,主要纠正学生在执法时出现的跑位、手势、鸣哨等问题。篮球裁判手势需要反复进行强化,学生可以利用镜面进行练习、强化,查找不足,做到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能熟练、准确地做出各种手势,教师也可以联系校外的企业或篮球俱乐部,推荐学生去参加篮球裁判的执法,以提高学生的裁判实战经验。
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随着各师范院校的扩招,招录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对于篮球专业而言,学生在入校前所获得的荣誉和成绩大多取决于学生的个人素质,如身高、体重、力量等,还有的学生在篮球方面有过人的天赋,但还存在一些自身条件不好,必须通过后天努力才能赶上别人的学生,因此,在篮球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对于一些先天条件和素质都比较占优势的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综合技能和战术配合,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为高校篮球俱乐部和我国的篮球事业提供人才;对于一些先天条件较好但是篮球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今后应当重点训练他们的基本功,尽可能使他们的动作规范;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在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但是喜欢动脑思考篮球战术,今后教师应鼓励他们多钻研进攻和防守的战术,对于篮球战术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思维;还有一些学生身体素质一般、基础一般且不善于研究篮球战术,教师应当建议他们多进行篮球裁判或篮球竞赛的编排;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他们一些实战的机会,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要适当地给予施压或奖惩等。总之,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对篮球专修学生的培养方向也要全面,篮球专修学生的发展方向并非都是篮球运动员,应当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从而为我国篮球领域的各个方面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勇.师范院校篮球专修学生专项能力培养途径的实验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4):102-105+116.
[2]漆利君.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课教学与训练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76-177.
[3]魏勇.高师体育专业篮球专修生教学能力培养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4):97-100.
实心球教学反思范文4
一、师生互换角色――教学合一
“教学合一”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教师再也不能主宰课堂,不能充当“权威”的讲师,而要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当老师进行讲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攀爬、钻”一课时,教师没有采用先讲解后练习的教、学分离的模式,而是采取了依托“做”从而实现教、学合一的方式。给每一组学生提供一块垫子,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动作在垫子上自由攀爬,之后,邀请了一名攀爬动作与本课要求相近的学生给全班演示,通过学生的示范活动,其他学生迅速掌握了动作要领,在做中教胜过单独讲授,学生教学生,让学生更加易懂易学。
新时期的教与学没有明显的界限,教即是学,学便是教,生可为师,师亦是生。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工怍,为学生搭建“做”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做”中探究学习。教学合一提升了教学境界,让体育教学更加灵活,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二、讲练互为渗透――学做合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尽量少讲多练,讲练结合,以“做”为核心,组织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学,边讲边练,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感知,在感知中行动,在行动中提升。例如,教师在第一次教学“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时,先给学生讲授操作步骤、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训练,结果原本很简单的内容教了大半天还有一些学生没学好。课后反思,不是学生笨,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理论脱离实际,讲和练没能有机渗透。于是,在另一个班新授该内容时,教师改变了教学方法,直接给学生完整演示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让学生观察教师的动作;接着,再分解动作给学生示范,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徒手跟教师学做抛球动作;在学生徒手练习三次后,让学生拿起实心球进行实体训练。学生练习中,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操作错误进行纠正,在练习中调整动作,帮助他们理解感悟正确的动作。这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第一次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大多是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后由学生练习,那种纸上谈兵式的枯燥演说,使得部分学生不得要领,学习效率低下。讲练互为渗透体现了学做合一的思想,在讲中练为学生理解提供了物质支撑,在做中讲为科学练习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心力互相融合――做思合一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体育课程的两大目标,体育课不仅要加强学生身体锻炼,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等。教师要做到身体训练和心理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力的同时劳心,达到心、力互相融合。例如,在教学“跨越式跳高”时,教师在给学生演示讲解了跨越式跳高的方法后,让学生逐个练习,部分领悟能力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顺利地越过了跳杆。还有一部分悟性和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连续几次都没能跨越过去,个别学生有点灰心丧气,甚至产生自卑情绪。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获得成功,教师首先鼓励他们不要难过、泄气,然后邀请一名动作协调的学生给他们示范,在示范时教师让示范的学生放慢速度,同时指点他们在观察中感悟从助跑到起跳这两个关键环节。接着,教师带领他们进行助跑练习,重点让他们调整把握好起跳点的位置以及助跑中的步宽与速度。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逐步掌握了跨越式跳高的技巧,在他们多次尝试并用心体会后,终于调整好步伐与速度,勇敢地跨过了横杆,教师和其他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的胜利鼓掌。在他们初次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让他们再次练习,以巩固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实心球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优化
Talking about how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an Da-hui
【Abstract】To do a good job in sports teaching, it is important to the the variabl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that is, pay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his paper, a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spect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ptimizing physical education process, the sense of innovation, optimization principle three aspects discussed during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Secondary schools; Sports teach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教法和学法是教学过程中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与之相应的学法。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使师生耗费最少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对优化中学体育教学过程有以下认识。
1. 优化中学体育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种方法
1.1 探究法;课程标准给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独立自主的,因而,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甚至有些是出乎意料的。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自己和他人的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从而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
例如我将投掷实心球的课程做成了探究课的形式:①问题:如何才能将实心球掷得更远?究竟是两脚前后站投掷得更远,还是并立站投掷得更远?②实践:分别体会一下前后站投掷和并立站投掷。③观察:仔细观察同伴在投掷实心球时身体姿势的变化。④经师生探讨,得出结论:两脚前后站立原地正面掷实心球的技术要比两脚左右开立原地正面掷实心球的技术更符合生物力学等原理,成绩提高幅度更大。⑤验证与提高:通过反复练习,改进并提高动作技术。
师生的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欲望。 在游戏、学习中这样就形成了教学相长,让学生也成为教学的设计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动、积极地和同学们共同练习,主动参与,既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又发挥其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2 问题法;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如怎样有效地提高成绩的途径等。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实践、总结,结合教师的解释性的回答,力求自己解决问题,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经常给学生提供创造活动的机会。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的改造,创编自己喜爱的舞蹈或健美操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创意与我们的设想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棒子打死”,新的活动方式或游戏规则常常会在这样的情景中产生。比如上“快速跑”专题时,教师在进行导入时可以提问:“人什么时候会快速跑?”学生的回答可以五花八门、七嘴八舌,像上课铃声响后、下课铃响的时候、快要迟到的时候、尿急的时候、过马路的时候,上楼梯时的高抬腿跑、平地的后蹬跑,等等,只要合情合理,都是正确答案。这样能将体育运动与生活联系到一起,举一反三,既学生开动了脑筋,又能引导学生注意平时锻炼的兴趣。
1.3 情境法;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实物故事、自然环境等,创设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场景。这样的教学情境生动直观,感染力强,能诱发学生联想,激智,调节学生的心理。
立定跳远的学习不单纯是为了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个课程的成绩,而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一种技巧,这种技巧不是屠龙术,而是实用的。虽说在日常生活中,双腿并立跳跃的方式很少用,但在春游、秋游时,在山林田野间,道路不平坦,需要通过小溪、水渠,无法助跑,采用立定跳远的方式是很有效的。如何跳过去,又跳得远,立定跳远的技巧就有必要掌握了。立定跳远可以说是一项出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体育活动。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承诺带学生们去野外郊游,学以致用,贴近大自然,通过人与自然的充分接触,在自然的环境中彻底放松身心,激发热爱自然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培养学生更强的适应力。
情景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像,边运动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想像力。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达到“学中有乐,乐中有学”。
2. 体育教学过程的需要创新意识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比较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最终导致许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因此,体育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
2.1 将权利下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实践、去体验,教师为他们创造一切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主动参与,参与管理、参与评价,更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探索知识海洋的无穷奥秘。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学会健身、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从而培养一个和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设计的投掷实心球的课,有游戏有讨论,若干个小组长既是标兵又是组织者,他们充分地发挥着作用,既让学生兴趣不减,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让人高兴的是学生们参与意识,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
面对新的教育改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其创设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这种展现又推动着学生不断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2.2 把困难让给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学实践中,学生会在体育课上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身体锻炼过程中的体力问题、学习动作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解决困难。教师应该树立现代体育健康教育观,构建一条提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途径和新的教学模式。有时教师不必过快地干预学生所遇到的困难,而是在他们思考后,行动后,再做出一定的指导。在克服了各种困难后,成功的能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2.3 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近几年来,愉快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必将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独特的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一节课的课堂气氛,是由师生的情绪相互呼应而形成的。对立的师生情绪,只会让课上不下去,而和谐的师生交流,能让一节课锦上添花。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快乐。
3. 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的原则
3.1 整体性原则;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努力做到德、智、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单向教学目标向多项目标转化;从单纯生物观向生物、心理、教育、社会观转化;从注重局部教材教法的效益向注重整体效益转化;从单调体育向愉快体育转化;从微观的体育教学管理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3.2 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对每一节体育课都充满兴趣,将过去的从属型的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化,将被动型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型的学习方式转化,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既掌握了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自信心等。
3.3 完善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各项都全面发展。
总之, 要搞好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变教学过程为创造过程,也就是注意教学过程的创新。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索中学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中学体育工作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认识,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实心球教学反思范文6
摘 要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篮球教学强化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中学篮球教师课堂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素质、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本文立足中学篮球教师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与现实,积极探索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中学篮球教师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有效性 特征 策略
一、中学篮球教师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有效性的理论建构
对于教师而言,其自身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是基于社会规范的。教师往往从自身素质与教学观念出发,形成符合教学实践的目标与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道完成教学任务。篮球教师因其学科属性而对其教学行为有更为具体和系统的要求,具体表现为要求篮球教师在课前、课后对于学生个人行为的情境化疏导与建构。研究中学篮球教师课堂行为的理论依据,我们应该了解两种教育学理论。一是巴班斯基教学最优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过程优化是教学效果实现的核心内容。巴班斯基的理论基于系统论和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得教学过程的优化理论体现出发展教学的效果。二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师要不断地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教学手段的完善来实现对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学习知识的建构。
在我们看来,从上述理论出发,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篮球教师的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在基本理念层面应该体现在几个领域。第一,教师课堂行为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能力的培养。尽管当下的多媒体教学等新方式、新手段层出不穷,对于教学“双基”的把握要始终不渝的坚持。第二,教师课堂行为应该助于学生主动、积极探索学习。第三,教师的课堂行为要强化学生篮球思维能力培养。中学篮球要帮助学生学会应用篮球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过直观感知、空间想象等思维过程,让学生对于客观世界中的篮球模型进行判断与思考。
二、中学篮球教师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一是内容有趣。作为篮球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领会到学习篮球的乐趣。站实操课例训练应注意速度、力量结合,训练方法是中等负重练习。在发展快速力量的同时,也要进行大重量的负重练习。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游戏来创设学生的兴趣,便于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发展学生的情感和能力。
二是形式新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是课程巧妙。学生对于新知识的习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既有的知识,让学生在巧妙的体验中实现知识的习得。例如,跳越实心球。也就是在起跳线前方放置三个实心球,让学生每一跳都要跳过一个实心球。前面教师已经对于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教师改变后的联想,学生自然会及时跟进,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在这一点,要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同步的思考过程,教师应该掌握信息的“火候”,让知识习得自然到位。
四是贴近现实。对于中学生而言能力的培养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众所周知,抢攻战术大多发生在快攻不成的情形下,要求进攻队员进攻意识强烈,掌握时机、果断进攻的能力较强。对于对方的防守而言,进攻方要确保防守阵型尚未成型,心理上相对放松的时刻。在男篮世锦赛中,我们发现抢攻多发生在防守时出现了漏人现象,进攻上出现了较大的空档、空切成功能够直接上篮得分。这样的比赛节奏成功掌握在进攻方手中,进而进攻信心进一步增强,对方的防守信心则逐渐弱化,继而出现更多地防守漏洞。尤其是,当进攻区域中出现了少于5人的有利局势时候,应该果断地采取抢攻的战术打法,把更多地精力放在进攻上,或者突破或者用假动作投篮而使得进攻得手。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在生活中找到的答案。这样的问题设置相对而言就很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也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目标,真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提高中学篮球教师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首先,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基本策略。既要在课前充分熟悉教材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握提问问题难度和逻辑性;又要采取多样而灵活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避免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认识,而是能够较为自觉地自主探究和学习。同时,要根据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的转变,及时转换提问的立场和角度,在提高提问的效率的同时引导学生兴趣,让学生对于基本的课堂内容又更多的兴趣。尤其是,在提问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做到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问,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收益。
其次,师生交流有效性的基本策略。一是教师要制定清晰而完整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能够把握教师的基本思路,从潜意识中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做到跟教师教学思路的对话与交流。二是教师要丰富自身的教学语言,把难于理解的长句改成短句、积极选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小结,以免造成学生理解障碍。三是精选课堂教学问题。自觉把篮球与生活联系起来,创造情境,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到篮球应用价值。
最后,辅助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教师要正确地完成自我定位,真诚地展示自身情感,在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进而调整教学思路。教师应该采用言语、动作、标志多种强化手段,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肯定或者批评,实现高效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叶宏如.体验式篮球教学的模式之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8).
[2] 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