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校本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校本培训总结范文1
一、建立完善的校本培训机制
为了加快新教师成长,我校建立以下四个方面培养机制:
(1)科学培养机制-一构建符合新教师成长规律的培养机制。
(2)正确的导向机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了的集体舆论,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创设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制定学校新教师培训规划和培训制度等,为新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调动新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开发新教师的潜力,增强新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
(4)合理的保障机制,为新教师的成长提供信息、时间和物质条件,帮助新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校本培训之中。
二、组建校本培训资源
首先充分发挥了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本校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指导新教师成长。其次借用了校外培训资源,让新教师走出校门,充分参加区教育科研活动,进行提高。
三、加强了对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价
我校教导处对新教师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评价和针对新教师发展阶段进行了全程评价。
首先是加强了处于适应期的新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模范遵守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定期组织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思想端正。第二,查了他们的教学基本功,学校领导定期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并及时总结,为他们打下了成长的基础,使新教师在学习老教师的同时充分发展自我能力,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四、加强了对校本培训的管理
1.为加强新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三级管理机构,成立了校级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专业指导小组,以确保我校新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制定了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教师校本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校本培训;音乐教师;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29-01
校本培训是指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和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校本培训应追求创新。“‘大而统一’的培训模式单一、僵化、缺乏活力”,难以完成校本培训的任务。校本培训是提高音乐教师整体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但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如下:(1)个别学校还未把校本培训工作放到应有位置。(2)音乐教师“充电”意识不强,校内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欠缺。
(3)学校规模相对较小,音乐学科教师数量较少,不利于相互交流、探讨。
针对以上现状,校本培训应采取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名师“请进来”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经典课例、常州市名师大课堂专题讲座,让老师们亲眼目睹大师们的风采,揣摩大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向大师学习。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
也可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既可让音乐教师亲身感受名师的风采,又能解决学校资短缺的问题。
二、骨干引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素质,打造一个高水平的教师群体,就必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先进模范充分发挥作用,帮助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
三、音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进行研究,扬长避短,探索一些适用的组织管理方式、培训模式、反馈交流方式以及评价手段,以期望促进校本培训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利用网上交流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互反思。
四、在反思中提升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音乐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学校也要引导教师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梳理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积累教学经验,使之不断升华,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审视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并通过举办教育教学反思交流会、教学反思论坛,展示教学反思后的教学效果,汇编教师反思案例等方式,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升,逐渐将零散的教育之珠穿成精美的教育之链。
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开展好校本培训必须加强领导,领导要重视校本培训。
2、合理安排校本培训工作量 在安排校本培训过程中,不能过重增加教师工作量。爱因斯坦说过:“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所以,学校要合理安排校本培训工作量,给教师个人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更深刻独到的感悟、体会、理解和把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素养与新课程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广大教师中、甚至音乐教师中还存在着音乐课是“副课”思想。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教师进修机会少,兼课多;自身素质跟不上,多数教师专业不对口,导致在教学中只能勉强对付上节音乐课。
鉴于此,音乐教师,只有实行同伴互助,提高专业能力的培训模式,才是最行之有效的。在研究实施新课程方案中,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教师校本培训总结范文3
一、加大宣传力度,调动教师对培训的积极性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点与就在于教师实践性知识和智慧的积累与提高。而实践智慧蕴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同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了共生关系,它只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加以提高和完善。而校本培训就是充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际,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要通过不断宣传和积极引导,让教师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教师对校本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全面提高教师在培训中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倡导实践培训,培养新型教学行为
在新课改对师资培训的要求中指出,校本培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树立教师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观念的接受不代表一种教学素质的养成。要想将一种理念转化为素质,思想上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高层次的思想感悟,而这种思想感悟只能通过实践来获得。校本培训中的理论培训不仅要讲明是什么和为什么,更要说清怎样做,将侧重点放在理念的外化转变上。如何有效促进教师将教学理念外化为教学素质和教学行为,是新课改落实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若想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能力训练。农村普通高中要组织教师观看和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仔细分析,认真研究,运用新课程理念方法,学习掌握名师的教材使用技巧和方法。通过案例探析,让教师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实质,转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技能。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学预案设计比赛,让教师在实际设计和研究教学预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学校还可以广泛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活动,让优秀教师上一些探讨课,引导全校教师进行观摩、学习和研究,共同探讨适应新课改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策略。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实施“同课异构”,在两相比较的过程中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准。从理念到实际行为的转化尚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广大教师来讲,这一过程显得更加艰难,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培训,才能够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化为一种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
三、 注重制度建设,确保校本培训规范化
构建和完善校本培训管理体系,推动农村高中教师校本培训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健全的管理体制是校本培训得以开展的组织保障。它主要是由地方教育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和基层学校三大要素构成。三者形成了一种紧密联系却又各司其职的关系。地方教育部门在授权基层学校培训权利的同时,还要有效强化对校本培训的监督管理,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制订地方校本培训整体计划和方案,构建校本培训资格认定和学分管理体制,落实校本培训的评估、表彰、总结、归纳和经验推广。而师资培训机构则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全面指导校本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制订,参与校本培训的全面落实过程,对校本培训进行经验总结、研究调查和问题发现,整合和优化校本培训资源,为农村普通高中学校服务,协助教育部门做好校本培训的评估工作和管理工作。基层学校是校本培训的根据地,校长是主抓第一人,其主要职责就是建立本校校本培训的管理体系和业务指导体系,制订符合教学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构建和完善校本培训的管理体制、考核体制和培训体制,充分挖掘本校优质资源,全面落实培训经费,建立校本培训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只有通过构建和完善校本培训管理体系,才能逐步实现农村高中教师校本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而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
教师校本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
一、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2]。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教师校本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
一、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
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2
]。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首先,应满足教师需求,增强培训的活力。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导向的培训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学校有多少老师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开展校本培训之前要充分调查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保证每一次培训都能适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培训活动的活力。
教师校本培训总结范文6
一、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精神,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根本方向;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作为宗旨。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需要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努力实现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一体化。
3.坚持以教师个体学习和岗位培训为主,个体学习和团体培训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
二、校本培训的目标
1.巩固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构建现代教育新理念,促进新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2.养成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3.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校建构成学习型组织,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新的管理、教学、评价方法和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
4.构建团结协作团队,使教师在学习中自我提升,在同伴互助下自我发展,在专家引领下自我完善。
三、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1.专家引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师资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专家专题报告的录像,聘请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聘请学有专长的优秀教师做专题讲座。
2.短期培训。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晚上或假日、节日部分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内容包括:
(1)专题报告;
(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3)新课程学科课程标准学习、研讨;
(4)教学案例分析、教育案例分析;
(5)校本课程开发等。
3.读书活动。教师读书学习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每位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不断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学校将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并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读书活动交流会、报告会。
4.岗位培训。学校各职能部门要落实教职员工的岗前学习、培训和在岗继续学习和再培训,达到熟悉、精通岗位业务目标。
5.合作学习。鼓励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的孤立无助现象。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然后集中总结,使原有的观念、方法更加完善和科学。
6.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校本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充实知识、提升能力。
四、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
建立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本培训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或指定岗位培训主讲教师或指导教师,主讲教师或指导教师由学校认定、登记、备案。处室科、年段组、教研组要提交学年、学期校本培训计划,确保校本培训主题、内容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和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1.校本培训的组织及其职能
(1)校长室职能:
①负责校本培训的策划、组织、管理、实施和评价,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
②为校本培训提供课时、场所、设备、经费等保障。
③指导校本培训的实施,检查校本培训的进程,保证校本培训的质量。
(2)处室科、学科组、年段组职能:
①负责本部门校本培训的计划、组织和具体实施工作。
②做好本部门校本培训活动记录,收集、提交活动过程材料。
③定期汇报校本培训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提交相关书面材料。
(3)集体备课组职能:
①负责本备课组专题活动的组织和具体实施工作。
②做好活动的过程记录、资料整理、提交相关书面材料。
2.校本培训的考核管理
(1)教师校本培训情况由教研室建档,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记入教师岗位年度考核,学校将以适当的方式与程序给予认定。教师校本培训情况包括教师读书学习、群体集中学习以及专项培训等。
(2)第一次担任我校新的岗位工作(例如,第一次担任任何年级课程的教师或班主任),均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并通过学校考核、审核合格。岗位培训由指导教师或主讲教师执行。
3.校本培训的经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