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范进中举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范文1

>> 《智取生辰纲》教学案例 《智取生辰纲》“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多媒体教学例析 例谈信息技术在《智取生辰纲》教学中的应用 从《智取生辰纲》看名著教学如何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智取生辰纲》自主学案 《智取生辰纲》(选段)阅读练习 刍议《智取生辰纲》的写作特色 听《智取生辰纲》有感 如何由《智取生辰纲》了解《水浒传》 浅谈《智取生辰纲》中的悬念设置艺术 《风筝》教学内容述评 绿豆生辰纲 又失生辰纲 《皇帝的新装》教学内容述评 《范进中举》教学内容述评 《木兰诗》教学内容述评 杨志丧失生辰纲的背后 《五柳先生传》教学内容述评 《故都的秋》阅读教学内容述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王保兵.《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57692.htm

[3] 周登文.《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http:///news/53866.htm

[4] 刘昌国.《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53763.htm

[5] 施正同.《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47637.htm

[6] 邱刚.从“智”切入――《智取生辰纲》的教学计.http:///news/41802.htm

[7] 张连生.《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21225.htm

[8] 陈暾.《智取生辰纲》创新性学习教学设计.http:///news/16862.htm

[9] 黄先超.《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13722.htm

[10] 唐莉.《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7933.htm

[11] 沈卫东.《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7728.htm

[12] 王祥.“浅入深出”亦功夫――《智取生辰纲》教学案例及反思[J].文教资料,2012

[13] 刘宏业.《智取生辰纲》创新教学设计[J].教研天地,2011

[14] 葛民越.《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

[15] 刘宏业.资料助读 巧设情境――《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1

范进中举教案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中语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得到良好的革新与发展。

1现如今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缺陷

我国许多学校的阅读教学还处在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上,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在被动阅读、阅读效率低等状况之中。这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会使学生在阅读方面不能主动思考问题,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感。

1.1分析上太注重形式:

大多数学校将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文章进行分解、逐段进行分析段落大意,并没有针对文章中的特色让学生去领悟文章的感彩、语言特色以及文章中的独特韵味等。如教师在进行小说阅读分析时,只是生硬的将阅读中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体会小说中的精心布局、人物鲜明的形象以及小说中的特色语言等。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枯燥、无趣的感觉,打击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降低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减少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感。

1.2阅读方式太重视形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着,更多先进的多媒体科学技术被引进到教学之中,在恰当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反之亦然。有些学校将教师在课堂中是否利用到了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评判教师好坏的一个准则,这是错误的观念[1]。在错误的多媒体阅读教学中,鼠标和屏幕取代了教师的粉笔和黑板,播放录音取代了教师的朗读和学生的阅读过程,多种样式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过多的感觉到课堂的有趣多变,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反作用,造成教师不能够很好的在阅读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没有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打开自己视觉感官,但过多的运用多媒体,将文章中的内容通过几幅画面全部展现给学生,不但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反而限制或阻止了学生对文章产生的想象力。没有恰当的运用现代科技方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1.3阅读教学教案脱离现实:

有些初中语文教师没有将学生的实际学情考虑到教案设计中,一味的追求阅读教案的完美。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只依照教案进行,忽略了课堂与教案之间的差异与学生反应的真实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表面上看来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实内在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达到阅读训练的真正目的。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不够,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于理想化,没有真正的联系到学生的学情,是失败的教学模式。

2怎样才能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

2.1情景教学法: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景教学法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补充学生没有想象和感受到的情景,弥补学生在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不足。如在对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九册《变色龙》的教学中,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自然界中变色龙根据不同环境进行变色的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特性,从而真正读懂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人物感到可笑的肤浅层次上。这种生动直接的情景带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2]。

2.2多种教学方法并存: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可以将朗读法、文章赏析法、自主阅读法、探究法等相结合进行课堂语文阅读教学。例如在对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十九课《范进中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课文讨论后进行表演,由于每个小组对课文的理解不同,因此表演形式也会有所不同,都会有相应的特点,因此学生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范进这个文章的中心人物以及文章中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更好的体会到文章的情感与意境。

2.3使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若没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要使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初中语文教师除了要选择课内的优秀词语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一些课外词汇,要求学生对好的文章进行长期的抄录或写读书笔记等,以便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

2.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许多文章中都会为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这个想象的空间就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十一课《孔乙己》的教学时可以有意的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孔乙己的长衫没有了?”这个问题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直接表明,但却引发了课堂上学生的激烈讨论,转变了课堂中的严肃气氛,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且答案各不相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

2.5将读、思、写相结合:

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大意有初步了解,在反复进行阅读时,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情景、人物关系、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有了进一步理解。在学生阅读后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可以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讲解,然后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的结果以及回答问题的答案进行整理、总结,突出重点与难点。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对文章的观后感。整个过程将读、思、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

结束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但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本身的质量,还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产物,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完善语文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海生.浅谈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8):80.

[2]雷成兰.探析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南北桥,2016(1):104.

范进中举教案范文3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优质课堂

优质课堂是相对的,没有最优质课堂,只有更优质课堂,绝对的、统一的优质课堂是没有的,优质课堂不是通过模仿和抄袭得来的。优质课堂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的活动,教师只能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根据教师自身的各种条件,根据现实的课堂场景,根据学生实际的各种情况,然后教师有选择性和创造性地采用各种策略和方式,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得到充分的、高效的、持续的发展。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体会,就农村初中语文的优质课堂的问题,奉上自己尚不成熟的几点浅见,作为抛砖之引。

笔者认为,要想使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优质,必须重视以下九个方面的作法。

1组织好课堂纪律

课堂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依笔者看,要想使农村初中语文有优质课堂,课堂纪律挺重要。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的基础差(有的学生在小学毕业测试时,语、数、英三科总分没有达到30分)、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等原因,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纪律,如: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左顾右盼,有的高声喧哗等等,农村初中学生的后进生人数不少,自主学习、主动听课的人数不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人数也不多。没有好的课堂纪律来约束,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低效或无效的。因此,笔者挺注重加强课堂组织纪律教育,利用:环境熏陶、目光暗示等课堂管理艺术,组织好课堂纪律并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学生严肃认真地学习,这是优质课堂的前提与保证。

2吃透和了解

2.1初中语文教师,最基础的工作是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原文和课标制定专家组的解读,脑中要有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参编写、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各学段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要求,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供了教学评价建议。吃透课程标准很有必要。

2.2初中语文教师要心中有教材。 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把七年级到九年级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搞清初中语文知识的内涵、外延与联系。然后把教材转化成教案和学案,建构具体的教学方案。

2.3目中有学生。了解农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和个性等实际情况,优化选择教学方法,合理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2.4初中语文教师要掌握各种教学方法。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要了解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等采用适合的教法。

3有准确的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弗鲁姆的“期望值理论”认为,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激励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也就是说,人们越看重目标价值,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这一目标的激发力就越强。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标、教材特征、学生实际和现实的课堂场景等,同时,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准确的、不同层次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充分的、高效的、持续的发展。

4采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比较形象、比较直观性,能使农村初中学生热情地投入到课堂中学习。情境教学的形式有很多,如:故事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农村初中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优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愉悦并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出精神焕发,充满乐趣。譬如:笔者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端午日》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口述其在端午日那天到假日海滩洗龙水时的所见所感,再导入课文学习,让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贴近之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描写龙舟竞赛和追鸭子的欢乐场面的精妙所在。让学生在了解淳朴民风的同时,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从中获得对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5设疑要具体

在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中,设疑要具体,力避抽象。抽象的问题,会使农村初中学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不知道从那个角度回答,学生也不会感兴趣,因此,设疑要具体。例如:笔者在《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设疑是“这篇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经过思索,很快就能回答得比较全面具体。首先,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是在文中明明白白地写出来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很快就能在文中找出,学生学习就会感兴趣,真正参与学习的人就会多。

范进中举教案范文4

所幸的是语文教育家们对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主张通过体验从文本中获得语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强调 “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和发展……在新的形势下,语文课堂应该呈现出绚丽多姿的动人风采,真正担当起立人立国的重任。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掘并在课堂上演绎语文独具的美,使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认识语文的魅力,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进而受其熏陶完善自己的知识、文化、修养甚至人格,从而达到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目标。

一、整体感受,领略自然美

优美的写景状物类散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和风物足以赏心悦目、怡情悦性。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安然闲适的小山、顶着雪花的矮松、清澈空灵的蓝天、深厚温暖的绿水,就是一幅幅生动的艺术长卷,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必会得到美的享受。这样的语文课势必不会枯燥乏味。又如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作者描绘山中万籁俱寂时听到的泉声,时而平静如诗人般的沉吟;时而热烈与喧嚣犹如千军万马的混战,无不给人敏感的神经以强烈撞击。教学中,利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甚至现场感受等形式有意识地把这些美丽展现在课堂之上,不仅美丽了课堂,而且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我曾经把学生带到学校小公园感受“春草图”“春花图”的美景(朱自清《春》),触摸柔嫩的青草,“坐着,躺着,打几个滚”,闭上眼睛默诵“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在“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花丛中寻找春天的香甜与热闹。不用冗繁的分析讲解,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美好大自然的出色描画已如涓涓细流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二、咀嚼品味,欣赏艺术美

首先,欣赏作者娴熟的文字表达所带来的美感。王小波先生谈到文字的高下用了一首译诗《青铜骑士》的两个版本作比较。其一是查良铮先生译的:“我爱你/彼得建造的大城/我爱你庄严、匀称的面容/涅瓦河的流水多么庄严/大理石平铺在它的两岸……”,另一位先生的译作是:“我爱你彼得的营造/我爱你庄严的外貌……”称前者“是雍容华贵的英雄体诗,是最好的文字”,“后一位先生准是东北人,他的译诗带有二人转的调子,和查先生的译诗相比,高下立判。”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里描绘深夜聆听泉声,用了一系列优美的比喻:“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这是多么细腻、美丽的文字啊!带着诗的音韵、画的意境、情感的蕴藉。教学中如能抓住这些美丽的文字细细品味,散漫的学生想必也会如痴如醉。我喜欢用舒缓柔和的语调,配上优美抒情的旋律,教学生反复吟诵。诵者沉醉的表情和声音,听者凝神屏息的姿态,是对宁静大海的感悟,更是对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的赞赏。

其次,欣赏描写艺术活动的文章所带来的艺术美感。如八年级下册的《口技》《核舟记》等文章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美感。其中刘鹗的《绝唱》(《老残游记》节选),作家凭借对音乐的独到理解和纯熟的文字功夫描绘的声乐之美,即使当场听王小玉说书的人也未必能全部体会。文章似乎是一部音乐欣赏教材,引领学生得到无穷的艺术享受。我让学生对该文描写声音的比喻句进行“拟声”“拟形”练习,品味“一根钢丝抛入天际”的高亢清越,“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穿插盘旋”的婉转曲折,同学们说王小玉优美的歌喉如在耳畔,“余音绕梁,三百年不绝”。

三、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美

据说于漪老师执教《,你在哪里》一诗时,师生在课堂上竟大放悲声,恸哭不已。初上讲台,我也选了这一课作“情感熏陶”,结果,播放朗诵录音时,几个学生居然在窃笑,强忍怒火问明原因,原来他们觉得那拔高的声调、拖长的尾音很滑稽。他们没有在体会诗的情感,而是仅仅在“听”朗诵的声音!后来翻看了于漪老师的有关资料,了解到“她的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备课时,她想得很多很多,想到了伟大的人格,非凡的才能,想到了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想到了为人民为国家出尽了力操碎了心,特别是想到了的临终遗嘱,把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真是悲痛欲绝。”情感的准备和材料的准备使她在讲台上牢牢抓住了学生纯真的心灵,于是有了如此强烈的共鸣。后来我在教冰心的《纸船》时,先介绍了作者与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离别家乡与亲人时的哀伤,苦苦依恋母亲却挡不住渐行渐远的航程,只能折无数纸船寄托思念的心境。朗读时,我看见了学生眼眶里闪烁的晶莹泪光。不用讲词句与音韵,学生已经领会了它的美。

四、涵咏探究,感悟人性美

范进中举教案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设计 创新途径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学科,对于我们日常交流、写作、思考等生活的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语文一直被视为初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但是长久以来僵化的教学方法,创新缓慢的教学理念,使得本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却显得单调乏味。究其根本原因,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提高考试成绩为唯一目标的思想占据主导的缘故,再加上部分教师和家长急功近利,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学生都是被迫走进课堂,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可言。高效课堂,主要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因此,新时期,我们非常有必要用高效课堂的理念重新审视初中语文的课堂设计思路,力求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设计的创新途径的分析

(一)创新课堂角色模式,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主体相长”的思想倡导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师生定位思想,改变过去“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中心主义”的倾向,放开教师对学生过多的束缚,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尽情的发挥。也只有学生得到尽情发挥,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高效沟通,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高效课堂。很难想象没有沟通的课堂如何能形成教学的互动,当然更不会形成有效的“主体相长”。角色转变也可以体现在课堂的提问上,比如,把原来“教师提问学生”转变为“学生提问教师”,每次学生提问之前肯定会做足充足的工作,这样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感觉自己被“重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丰富课堂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根本谈不上什么形式,枯燥呆板,也正因为如此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高效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课堂,也只有在丰富多样的课堂之中,学生的潜力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掘。其实,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可以通过很多种途径。以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为例,学习《陋室铭》或《沁园春・雪》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摘录的书法比赛;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由教师组织进行鲁迅先生作品展、关于鲁迅先生生平作品及历史的知识竞赛;学习《变色龙》、《范进中举》、《孔乙己》等小说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的制作,学生分角色饰演,通过现场的演出,仔细揣摩作者对每个人物刻画的目的,进而深刻地认识文章的表意与寓意。这些方式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以人为本的课件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形成高效的课件,那么对于教师来讲,怎么算高效的课件?是领导表扬过的?未必!课件所针对的对象是学生,优秀的课件设计,应该是单位时间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益达到最大化,包括学习的知识、兴趣的养成、学习习惯与能力、个人修养等等方面。因此,课件设计是教师进行授课的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教师最基本教学能力的体现。具体到课堂课件的设计,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果一堂课有很多种教学方法都可以达到同一种教学效果,那就让学生来选择吧,选择他们认为最符合他们意愿的那一种。这种方式的教案设计,就好比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本书,书的内容是一样的,当然包什么颜色的书皮都不影响这本书行使传播知识的功能,但是大家都喜欢的颜色和款式必然会心情愉悦。其实,这样主要是因为教师的年龄与学生差距比较大,大部分教师不清楚学生真正的审美观,因此由学生民主地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二、结语

效率与效益是课堂的两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因此,高效课堂是一种境界,是建立在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管理方式等诸多因素之上的。也正因此,高效课堂的形成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一线反复地摸索,并且要不断地修正提高,最终才能形成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范进中举教案范文6

【关键词】 语文 兴趣教学 意识

【作者单位】 湖北省红安县华家河镇赵河中学。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0-0041-02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和教师更注重的是分数,高分低能的现象尤为严重。许多学生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厌学、逃学的事情屡见不鲜。枯燥的语文课让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沉重的压力让学生抬不起头。针对这种现状,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提升教师的兴趣教学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一、兴趣教学的重要性

回顾历史,古往今来,许多成功人士往往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深入研究,才走向成功。哥白尼从小就对天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牛顿对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兴致勃勃;张衡从小在奶奶怀中数星星――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的道理,学生如果对知识感兴趣,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兴趣将成为他良好的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二、兴趣教学的主要途径

1.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学生喜欢教师,才能喜欢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教师,就不可能将这门课程学好,教师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手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适时的示范与展示,学生就会从心底里佩服你、效仿你,在效仿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资源的沉淀,琴棋书画虽不用特别精通,但应该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你展示给学生的舞台越大,学生学习的空间也会更广,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2.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说明文在教学中通常被认为内容单调,形式呆板,缺乏情趣。笔者在教《死海不死》一文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查字典比赛、集体复述传说故事、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等课堂活动,教学形式轻松活泼,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培养。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例子,提炼语文知识,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便可以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素质。

3. 发掘学生的兴趣点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想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当前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笔者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电影片段,学生们亲眼目睹了列强的野兽行径,感受到了祖国的落后。在进行分组讨论时,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义愤填膺,有的惋惜不已。我在教学诗词《沁园春・雪》的时候,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在教学鲁迅的小说《故乡》时,带领学生爬上小山眺望自己家乡的变化。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演员(学生),调动各种因素,让舞台(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投入其中,乐在其中。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4. 几种常用的兴趣教学方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生动的竞赛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挑战欲,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表演。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在课堂上让他们小组分工改编课文内容,让课文以剧本的形式出现,由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不仅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而且巩固了课文内容,加强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用角色演绎的文章体裁比较多,可以是戏剧,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小说。如《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胡屠户两次给女婿贺喜的神态动作,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人物的认识。

二是辩论。学生之间互相辩论,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辩论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还可能让老师发现一些新的答案、新的理解。如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可组织一场辩论,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辩论题如下: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它因。你持何种观点?正方: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反方: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