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纪念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汶川大地震纪念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汶川大地震纪念日范文1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日了,也是全国第二个“防震减灾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回眸两年前发生过的生命奇迹,思考如何加强对生命的珍惜与保护意识。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在汶川大地震中,一名叫甘甜的13岁女生,带领全班43名同学成功逃生,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地震发生当天,甘甜和她的同学们正在一楼的教室里上课,突然感到一阵晃动。就在大家六神无主之时,甘甜喊道:“大家不要慌,快躲到桌子底下!”等摇晃稍微平静后,她又一次发出指令:“大家赶紧离开!”在她的组织下,全班同学迅速撤离,刚刚冲到操场上,教学楼便整体垮塌了。当问起为什么不在大楼摇晃时逃生,甘甜说,老师告诉过我们,地震发生后躲在桌子下面最安全,即使房子跨下来,课桌也能够挡一下。

虽然人类目前还无法避免和控制地震,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是可以将其对人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的。比如,选择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选择躲进厨房等跨度较小的房间里;在没有可供藏身的场合,可以用枕头、脸盆或书包顶在头上,必要时也可用双手护住头部……平时多一份对生命安全的关注,关键时刻就会多一份生命奇迹的发生。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学习安全自护常识,掌握安全技能,实现生命的价值,让生命绽放出光彩!

汶川大地震纪念日范文2

今天,我们大家能够相聚在这里参加拓展培训意义非凡,因为这一天蕴含着多重含义,它不仅是阳光男科医院年度全体员工重要的团队拓展培训日,也是传统的国际护士节,还是汶川大地震3周年纪念日。

为此,请首先让我们大家为汶川大地震的所有受难同胞们,致以我们最为真诚的祈祷和祝福!同时,也正是在这次举国同悲的大灾面前,像许多组织和队伍一样,护士队伍同样因为顽强的拼搏和卓绝的奉献精神,赢得举世尊重,这再一次印证了护士职业的天使魅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护士职业的朋友感到骄傲和自豪。

俗话说“3分治疗7分护理”,这说明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岁岁年年多少事,迎来送往何其多。有人算过,一天下来一个护士全部走下来的路就有四五十里之多,那么,年、十年、二十年呢?中国有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之路,登极之路,那么我们脚下的路能与之媲美吗?我想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条路同样用热爱、执着和奉献刻写着里程和路标!

请允许我代表院领导向全体护士姐妹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祝大家幸福安康、节日快乐!

另外在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我们举行拓展训练也有着一定深意,因为我们医院始终坚信“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因此组织全体员工轻松出游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借此熔炼我们的团队,其目的不仅为了实现我们团队更强的凝聚力,也为了增强每个员工生活的力量和成功的信心。这些正是我们精心筹备此次拓展培训所奉行的宗旨。

拓展培训能教会我们很多:它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主动沟通、主动配合的工作方式;提高自我的控制能力,从容应对压力与挑战;完善人格,磨练个人意志,培养毅力、勇气、责任心、荣誉感以及积极的价值观,以及强化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等等。

同志们!

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应当是充实的,请我们好好珍惜与同事,与教员相处的日子;请我们打破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狭小空间吧,投入到大自然当中,尝试着挑战自己能力的极限,突破自身固步自封的弱点,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精彩,我们希望这次拓展培训是一次开端,是一次可以全方位提升我们自我素养的开端。

汶川大地震纪念日范文3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摘要:由沉痛记忆的周期性重述而唤起的已经过去并将成为历史的历史,可称为“创伤性事件”。文章以汶川地震五周年报道为例,认为在创伤性事件的媒介影像呈现中,媒介通过创伤情境的营造、创伤叙说的架构,重构了受众对于创伤性事件的集体记忆,并进一步影响了集体认同。

关键词:创伤记忆;媒介影像;汶川地震;创伤性事件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7-0045-02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特大地震。这是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和人间灾难,也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忘却的伤痛与记忆。五年过去了,汶川地震后的每一个周年祭,纪念仪式、地震逝者与生者的影像在媒体中重述,唤起人们对这一并不遥远的事件之创伤记忆。这种由沉痛记忆的周期性重述而被唤起的已经过去并将成为历史的事件,可称为“创伤性事件”。创伤性事件所隐含的特质,就是尝试建构具有重大意义的过去[1]。对于重大的创伤性事件,每年事件发生日的纪念也愈来愈成为仪式化的过程,如何纪念与对待过去的伤痛,媒介发挥着积极的历史诠释作用。

汶川地震作为中国当生的重大创伤性事件,媒介在地震周年纪念时都会进行相关的报道,追忆逝者激励生者成为报道的基本主题。而在读图时代的大众文化背景下,汶川周年纪念专题中,新闻图片等影像成为主要的表达形式。本文以汶川地震五周年网站专题报道为切入点,探讨媒介影像如何重现、建构创伤性事件,又如何重构人们的创伤性记忆?

一、创伤记忆与影像

创伤理论在当代文化批评及媒介发展理论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创伤”理论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于西方理论学者研究在大屠杀等历史事件中人们产生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创伤,多见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与探讨。社会学家杰弗里·亚历山大(Jeffrey C.Alexander)将创伤与社会文化甚至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当个人和群体觉得他们经历了可怕的事件,在群体意识上留下难以抹灭的痕迹,成为永久的记忆,根本且无可逆转地改变了他们的未来,文化创伤就发生了[2]。

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如何渐变为群体的记忆,形成文化创伤;或者说创伤记忆以何种方式或媒介形式得以保留与传承。可以通过事件纪念仪式、纪念碑(纪念馆)等仪式记忆形式存留创伤记忆,也可以通过事件经历者的口述传承。而在大众化媒介时代,影像与照片的功能在媒介记忆的留存中尤为凸显,因为“记忆是实现历时性和时间延续的器官。从本质上讲,它有两个不同的功能:储存和重建。[3]”影像特别是照片有其复制、固定的形式特点,对于历史性事件的记忆来说,人们通过对影像或照片的回顾,对当时的场景、人、事物进行再现描述,记忆得以重建。因此影像(照片)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媒介形式,对于创伤记忆的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人类学者露丝·利思(Ruth Leys)在其对创伤理论的批判研究中,回到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对于摄影照片的思考中。露丝·利思认为如果“传播”创伤体验是“强制性”的重复,或创伤体验是可视化的幻象或“闪回”(flashback),就是会有一定程度的象征和幻想在其中。而象征和幻想的进行就如同罗兰·巴特对摄影照片的反思,在象征与创伤影像之间存在的张力[4]。罗兰·巴特在《明室》一书中,赋予了摄影照片两个概念“意趣”(studium)与“刺点”(punctum),前者为摄影者通过作品为观者展示的文化空间,后者为照片中能刺激观者感官的局部与细节。罗兰·巴特通过自我被摄影的体验,描述到“在摄影的过程中我摆出姿势瞬间变换成另一个自己,而我则提前使自己成为了影像” [5]。从罗兰·巴特运用符号学模式对“照片信息”的分析中,可见照片成为了人们创伤记忆建构的基础,它不仅可以通过摄影者的“意趣”(即所创造的文化空间)来建构创伤记忆,同时,观者通过照片中所各自体味到的“刺点”(即照片刺激观者的某个细节)甚至能重构创伤记忆。

二、媒介中的创伤影像——重现、建构创伤性事件

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创伤事件的亲历者或体验、关注者在每年的特定时期或场景会激发起创伤记忆,如事件周年纪念日或纪念活动,特别是某些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媒体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再现“创伤”。媒体的再现并不等同于创伤性事件本身,它们之间是有差距的。杰弗里·亚历山大认为,创伤性事件与再现之间的差距可以设想为“创伤过程”(trauma process),而在这一过程中,想象支撑了创伤的建构,唯有透过再现的想象过程,行动者才掌握经验的意义[2]。而媒体运用给予人们视觉冲击力比较大的影像照片再现创伤性事件,让受众透过再现的想象过程,来重构创伤性事件。汶川地震是一次重大创伤性事件,留给人们沉痛的创伤记忆。媒体在地震周年纪念时也会以文字、影像等多种形式纪念。在地震五年后,媒体的周年纪念专题中影像(照片)给予读者更多的创伤记忆的想象空间,而这些影像(照片)从不同的层面再现创伤事件。

汶川大地震纪念日范文4

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爱生命,从我做起》。

三月,是春风和煦、万木吐绿、百花盛开、欣欣向荣的美好季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把许多节日或者纪念日都放在了三月,我们走进三月,也就走进了三月的每一个有意义的节日。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月21日:世界睡眠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今天我讲的是大家可能还不太熟悉的一个纪念日:那就是全国中小学安全宣传教育日。这个教育日,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发出的,确定每年三月最后一个周的星期一作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其目的是为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降低少年儿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全国中小学安全宣传教育日从96年起,已经开展了14年,“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今年3月29日是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

相信很多人都还清楚地记得,2019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300多名学生仅仅用了1分36秒,就全部撤离到了安全地带。能够在危难时刻创造奇迹,得益于这所学校从XX年开始每学期都进行疏散演练。

平安是福。平时对生命安全多一份关注,关键时刻换来的将是生命的奇迹。黑格尔曾说过“人间最高贵的事就是成为人。”西方思想家倡导的“敬畏生命”的人道主义思想,应当成为我们对待生命的座右铭。“敬畏生命”,包括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包括对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尊重。但是现在个别学生个人安全意识淡薄,还没有真正树立起生命高于一切和对生命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近年来,学生的伤害事故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因为它突发性强、影响力大、涉及面广,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及学校的教学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第一死因。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校园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生命只有一次,而且相当脆弱。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当视自己的生命为最宝贵的东西,都应当时时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对同学们的安全,希望记住以下几点:

1、我们全体同学都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若发现学校哪个地方有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学校汇报,防患于未然。

汶川大地震纪念日范文5

关键词:节日文化;课程

中国的节日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广泛,开展节日主题活动是促进幼儿对文化适应的有效途径。每个节日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积极为幼儿创设生活学习环境,将节日文化纳入幼儿园课程建设,通过中国传统节日、世界节日、民族节日以及西方节日,让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选择适宜的传统节日和纪念节日

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3~6岁幼儿学习发展指南》精神,结合山东省编教材,我们因地制宜,将“元宵节”、 “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纳入幼儿园课程设置,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世界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我们选择少数民族的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另外,我们还结合一些特定事件,开展纪念日主题活动,如“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活动、“9.18:纪念活动等。

二、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

开展节日主题活动不仅仅可以使幼儿们感受到节日的文化、体验节日的风俗,还可以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了解节日的内涵,感受到丰富的人际关系以及积累一些丰富的社会经验,最终实现情感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的和谐发展。如中秋节、春节,是我国历经世代所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凝聚着我国华夏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在“中秋节“主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搜集古诗、儿歌、民间故事等,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团圆节,带领孩子参观蛋糕房,亲手制作月饼,并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及家长一起分享月饼,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5.12”汶川地震纪念日,我们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幼儿将家中闲置的玩具、图书、衣物等捐赠出来并参加由幼儿园组织的义卖活动,将所得钱款汇往汶川受灾地区,教师精心策划,首先制作活动倡议海报,引起家长、小朋友的关注。各班教师对小幼儿进行爱心教育。与家长一起布置会场,活动过程中,有购买物品的幼儿可以得到一张爱心贴纸,多次购多次得。活动结束后,幼儿和家长将卖得钱款交予各班老师记录,由幼儿亲自放入捐款箱,并可以得到老师颁发的爱心徽章。经过教师和家长代表共同整理,将所捐钱款上交幼儿园财务室,第二天上午,由老师、家长、幼儿代表前往邮局,购寄爱心包裹。该活动已经成为我园传统活动之一,每年的5月份开展,在一次次活动的经验基础上,教师与幼儿又提出了新的想法,在2014年的义卖会上,将拍卖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合作的创意美术作品,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被爱中学会付出爱,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情感,帮助幼儿从小养成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让纪念日过的更加充实、有意义。

三、注重节日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创新

确定每月节日主题,每次节日主题活动的开展,制定详细的主题活动方案,关注细节,形成经验性材料,便于幼儿园资源共享如三月爱心节、五月义卖节、六月家庭节、七月毕业节等。每年3月爱心节,结合“雷锋日”活动,大班教师集思广益制订了主题为“相约春天,让雷锋精神在实幼闪光”的系列活动,每个班级负责其中的一项内容,大一班幼儿走进社区,开展文明小天使在行动活动,捡拾垃圾,向居民宣传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大二班在幼儿园开设雷锋故事宣讲团活动,向伙伴们讲述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大四班幼儿则走进社区敬老院,为老人们献歌献舞,奉献自己的爱心,青年教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也奔赴敬老院,为老人铺床叠被、打扫卫生,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每一个活动从设计、组织实施到活动总结及问题反思都有细致的记录与分析,幼儿园将活动方案总结并共享,以便于其他班级开展此类活动作为参考,并将不同的活动形式充实到活动方案中来,形成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四、在节日文化活动中促进家、园、社区协同发展

在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开展中,家长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源,如每年的圣诞节、元旦,各班家长委员会成员都会与教师一起策划活动内容,提供人力、物力支持,与幼儿参加亲子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另外,我们因地制宜,结合“世界家庭日”等节日开展槐林踏青、社区春游、挖地瓜、摘草莓等农家乐活动,世界邮政日参观邮政局,了解相关的知识等,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在节日文化活动中促进家、园、社区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巍.《幼儿园传统民俗节日教育的探讨》

[2]虞永平.试论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2008.01

汶川大地震纪念日范文6

上半年,我院工作在市劳动争议仲裁院及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深入为主”的原则,结合我区的具体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利地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我院共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214起,其中立案审理11起,案外调解203起。立案审理的争议案件中,以仲裁调解结案的为2起,直接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达2.6万元,以仲裁裁决结案9起,为劳动者赢取经济赔偿达14万元。

1.坚持预防为主,注重舆论宣传。“两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使我们加强对新法的宣传。多方配合、合力组织开展大型劳动普法宣传活动。开展劳资培训,与广大企业和职工面对面,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多层次开展“咨询日”、“宣传周”、“普法月”活动,特别是结合“雷锋纪念日”、“党员活动日”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契机,举行普法宣传活动。强大的舆论宣传,不仅使企业领导提高了认识,积极支持工作,广大职工和普通市民也增强了法制观念,增加了自我保护意识。

2.本着深入为主的态度,关注基层民生。大厅每天来访人员众多,但仲裁员对每一位来访群众和前来咨询的企业劳资人员进行热心、细心、耐心的解答,截至目前,全面共接待来访人员达一千余人。不仅对来访人员的问题进行解答,也对个别存在疑虑的问题进行请示和沟通,较好的为基层百姓解答了心中的疑惑,宣传了相应的法律政策,使得带有怨气来访的群众满意而归,怀有疑问的企业通晓而走,双方均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自觉依法办事,使更多的劳资矛盾解决在萌芽、消化在萌芽。

3.立足调解为主,保证仲裁公平。在依照法律程序及时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时,严格把好政策关,对符合劳动争议受理范围的案件,绝不推诿扯皮。在查明事实、分辨是非的基础上,针对双方存在分歧较大的争议进行前探调解,加大调解力度,努力促成双方和解,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开庭前,使争议在平等的基础上得到解决,使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关系趋于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