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范文1

此前,笔者有文章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由来、特点及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联系,刊登在2004年的杂志上。2004年全国康复工作的沈阳会议和2005年全国康复工作的宁波会议,笔者亦曾代表康复部就新农合工作进行部署,有些老生常谈不必在此赘述。

2002年国家召开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后,2003年全国首批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304个,2004年增加到333个,2005年做到每个地(市)至少有一个试点县。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已有641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覆盖2.25亿农民,其中有1.63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为72.6%。预计到2006年新农合将覆盖全国40%的县,到2008年基本覆盖全国。同步开展的农村医疗救助已在1815个县实施,2005年1~6月,全国累计救助贫困农民589万人,2005年各级财政安排农村医疗救助预算10.9亿元。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多数内容属于医疗范围,对广大农村残疾人而言,首先要和其他农民一样解决基本医疗问题,而通过解决基本医疗问题,往往可以同时解决许多康复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如果能够抓住时机将残疾人康复的部分内容纳入新农合和农村医疗救助,则不仅可以迅速解决众多农村残疾人的康复问题,也可在康复保障制度的建设上做出重要探索,为逐步建立残疾人康复保障的长效机制积累经验。

去年3月,笔者曾经到山西省平定县就残疾人参加新农合情况进行调研,那里的工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平定县位于山西中部,全县人口32万,2004年农民纯收入3300元。全县残疾人18762人,其中低于县人均收入的8560人,低于县人均收入50%的4432名,特别困难的1380名。这一组数字证明,平定县的农民收入情况、残疾人所占比例及残疾人的贫困状况,大体可以视作全国平均水平。平定县的做法是,在制定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办法后,专门制定了《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扶助办法》,规定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合费用全部由财政和社会分担,并逐步列入财政预算;将白内障列为“单一病种”,参合残疾人白内障手术医疗费用每次单眼定额补偿400元;参合残疾人,在一般人规定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各项补偿金额均提高5%;新农合出资为100名重症精神病患者每天补助1元药费。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当地残疾人参合率达到94%,两年多以来免费为贫困残疾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364例,其他康复工作如假肢装配、辅助器具、精神病家庭病床建立、聋儿语训、弱智儿童训练等,也都得到长足发展。平定的工作是个例子,如前文谈到的,平定的情况大体在全国处于平均水平,那么平定能做到的,全国大部分地区就同样可以做到。而假如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做到平定的水平(条件好的地区,应该比平定做得还好)以上,那么我们的残疾人康复工作肯定可以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也就积累了建设全国康复保障政策、法律体系的诸多经验――不仅是政策经验,还有政策实践的经验。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范文2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的发展状况,更全面地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真实资料,更有效地监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问题,本人对某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产生的相关问题做出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监督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存在的问题

1.定点医院存在过度医疗现象

通过调查发现近20%的农民反映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比未参加者的医药花费高,主要体现在定点医院却要参加合作医疗病人做各种检查,存在夸大医疗的现象。农民为了能得到合作医疗的实惠,有病必须前往定点医院,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门诊、手术、住院等费用,最终扣除报销所得的费用,负担水平依然很高,甚至于有高于未参加合作医疗的感觉。存在着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在定点医院看病比在非定点医院看病费用要高的现象。

2.政策宣传不到位

新型合作医疗从2003年就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工作,我们调研发现至今仍有17.97%农民反映民政府对新型合作医疗的政策宣传不到位。对国家救助政策、报销比例、报销范围等情况不了解,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不清楚,对基本的看病和报销程序不知道,对定点医院是哪几家医院不知道。部分农民至今仍没有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对合作医疗仍存在怀疑和顾虑。

3.报销过程的问题

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对报销比例和报销限制条件多反映最为强烈,报销不仅要受患病种类的限制,而且还受使用何种药品的限制;不仅受必须住院的限制,而且还受医药费报销底线的限制;慢性病报销也存在问题。普遍认为报销比例偏低,落实的报销额较少,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报销手续烦琐也令他们感到非常不满,报销过程时有推诿现象发生。

4.农民关注不足

农民虽然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对合作医疗各种救助政策、报销比例、报销范围、资金使用不是很清楚,只是关系到本人家庭或亲友出现患病的时候才想到询问具体的问题,对医院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药品价格和药品质量关心,出现了参合率高,关注度低的现象。

二、监管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对定点医院监管缺乏力度

由于医院受经济利益驱动,以药养医成为医疗机构产生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在医患双方医疗消费权益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开好药、开贵药、大处方是利益追逐的必然选择。同时由于合作医疗管理部门人力资源有限,而对定点医院的相应的监管政策不完善,约束力不强,就会必然出现损害农民切身利益的现象发生。

2.报销监管机制不完善

在报销监管过程中还有很大的漏洞,存在多报、虚报、乱报现象,既有报销程序审核不严格,报销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相关的监督法律法规不健全。

3.参合农民缺乏必要的知识

农民对报销比例、报销范围不清楚,加上就医程序不规范、用药不科学、检查化验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了农民报销难,报销手续繁杂,报销程度低。这关系到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和参与合作医疗的农民三方面原因。

4.社会舆论监督不足

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缺乏监督意识,社会舆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较少。政府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农民大多无意于行使自己的知情、建议、监督的权利。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手段的监督职能。

5.合作医疗资金监管不透明

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过程、尤其是经费的管理、使用、审核、报销、清单打印等环节上,由于传统工作方式的漏洞,人为情感因素的弊端等都会对资金的使用的透明度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合作医疗中监管问题的建议

1.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利用信息化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管手段不仅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而且有效地对资金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对定点医院和药品价格、质量也可以进行有效的监控,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参加合作医疗信息、药品种类、价格和报销范围等资料输入了电脑,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在住院期间所有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可直接传输至给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中心,有利于监督机构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监控,从而确保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稳定、有效发展。

2.加强舆论监督机制

让农民了解新型合作医疗救助知识,帮助农民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营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提高农民的监督意识。在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专门的公告宣传栏,在兑现补偿前对补偿情况进行公示。把村民组、姓名、住院医院、住院费用、补偿费用和兑现日期及举报电话进行公示,公示存根留存备查。

3.成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

成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定期监督检查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监督医疗机构服务情况,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反馈,设立举报箱、接待登记制度,对农民的要求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向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反馈。及时解决农民普遍反映的问题、难题,严格对医院各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及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和参加合作医疗农民,采取弄虚作假等手段,造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损失的,给予相应处理。

4.报销网络化

对于虚报、乱报和多报的现象通过信息化处理平台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只要把自己的信息输入到相应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的系统中便会产生个人的基本资料和就医过程中的详细信息。在进行报销时计算机就会准确无误地把报销结果迅速打印出一份详细的清单,这就不会出现多报、虚报、乱报的局面。有效堵住传统方式的漏洞,使资金的管理、使用、审核、报销等更加合理、更加公平、更加安全,从而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的行为,增强了报销的透明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管理事关我国9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事物的监督管理关乎国家政策能否顺利落实,不仅能够切实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维护了农民应有的权利,也关系到合作医疗最终的成败。

参考文献:

[1]陈伍滨.浅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http://.cn,2007.7

[2]山西农村合作医疗六项机制创新解决三大难题.新华社,2006.7

[3]孙庆九,,张立民,李维刚,段成惠,刘炜.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04.3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范文3

我县被自治区列为20*年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1个扩展县之一,这是我县广大农民群众的福音,是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身体健康重视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工作动员大会,目的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我乡新农合工作。刚才李金阳乡长对我乡开展合作医疗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我很赞同。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大意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同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是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有效途径,对缓解农民因病致贫、返贫,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政府引导并资助,实现农民看病“风险共担,互助共济”,让农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城乡居民收入、卫生资源配置及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与城镇职工享受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和目前推行的基本医疗保险相比,农村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相对缓慢,广大农民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很弱,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非常突出。这不仅严重威胁着农民健康,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真正建立起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才会逐步得到缓解。

其次,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正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实现农民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第三,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能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而且还能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思和干劲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让广大群众放心创家业,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第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央决定,今后各级政府新增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卫生,并在传统的按机构和项目拨款的基础上,增加对农民的医疗补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通过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拉动农民的健康投资,提高农民的医疗消费能力,将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在医疗机构基础建设、能力建设和药品供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进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提供质优价廉、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反过来,农村卫生网络的完善,又可以进一步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提高农民参加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建立双方良性互动的机制,从而实现农村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健康保障工作,农村卫生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村卫生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为我县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争取下,今年下半年我县被确定为全区20*年第二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1个县之一,这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我县卫生工作的充分肯定和信任,更是我县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的大好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乡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还存有许多困难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时间紧迫,按自治区的要求,6月10号要完成农民的缴费工作,7月1日运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工作。前期工作任务繁重,农村生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部分群众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信任,不了解,工作中还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因此,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大意义,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把这件为民、便民、利民的好事办好,确保我乡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成功。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范文4

1我县新农合制度主要内容

1.1县、乡两级管理体制县、乡镇政府分别成立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新农合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县新农合

办公室挂靠卫生局,乡镇新农合办公室设在乡镇财政所,具体负责新农合各项工作。按照全县统一部署,各乡镇新农合工作的组织管理、宣传发动、筹资、运行等,由乡镇政府自行组织同步进行。

1.2个人缴费、村集体扶持、政府财政补助、社会捐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每人每年缴纳15元,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2元,县财政每人每年补助5-10元,乡镇财政每人每年补助5元。农民整户缴费之后即完成了参合手续,受制度保护;村集体对新农合酌情扶持,其补助资金只注入本村参合农民家庭帐户;市、县、镇三级财政补助构成县、镇两级统筹基金,赋予县、镇管理组织和经办机构行政管理、经济支配权;每年从全县大病医疗救助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农村法定的五保户、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低保户垫支部分个人应交费用,解决弱势群体参合问题。

1.3按家庭帐户、乡镇统筹、县级统筹分设基金

家庭帐户基金由农民个人缴纳费用和村集体补助组成;乡镇统筹基金由乡镇财政补助和县财政补助的50%组成;县级统筹基金由县财政补助的50%和所有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组成。

1.4报销方法

1.4.1参合农民以户为单位自主管理和使用合作医疗证(家庭帐户基金)。家庭成员持证在定点村卫生室和本乡镇卫生院就诊时,其医疗费用直接从帐户中扣除,用完为止,结余的转下年度使用,具有保值效应。

1.4.2对于发生在乡镇卫生院,县、市、省、国家级医院的门诊、住院医疗费用,分别设定报销比例,并以3000元为县乡统筹分界线,以8000元为补偿封顶线(即每人每年各种情形的补偿总额不高于8000元)。

1.4.2.1参合农民个人年累计3000元以下费用,发生在第一级(本乡镇卫生院)的,按25%-40%比例报销,发生在第二级(本县级医院和县内其他乡镇卫生院)的,按15%比例报销,发生在第三级(市、省、国家级医院)的,按10%比例报销。如上费用由乡镇新农合办公室负责每月集中报销1次。乡镇新农合资金结算中心全天开放,接收个人上交的资料和单据。

1.4.2.2参合农民个人年累计3000元以上的住院费用,由乡镇新农合办公室及时上报县新农合办公室,每季度集中审核报销1次。发生在第一级的按45%比例报销,发生在第二级的,按30%比例报销,发生在第三级的,按15%比例报销。

1.4.2.3对如下10种慢性疾病,每人每年发生3000元以上的门诊医疗费用(第一级以上),按10%比例报销,最高补偿限额为2000元。如慢病患者年内又发生了住院费用,则分别予以报销,但总补偿额不超过8000元。慢病费用每年报销1次,由县新农合办公室负责组织。10种慢性病为: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肾衰竭透析、心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精神分裂症。

1.4.2.4经合作医疗各项报销后仍有大额医疗费用,在扣除各种报销、补偿外超过10000万元者,直接转入大病医疗救助程序,10000元以上部分按比例予以计算,最多救助5000元。

1.5方便农民就诊、转诊参合农民在县内就诊时,可自愿选择医疗机构,以减少不必要的手续,方便群众。外转就诊者只限于向市以上级别公立医院,以确保诊疗质量,控制合作医疗成本。

1.6围绕资金管理和补偿效果加强行政、社会监督

建立新农合政务公开、民主监督的长效机制,把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制度化,落实每半年1次的行政审计检查制度,确保财政补助足额到位、资金安全使用和按承诺标准兑现补偿,以优质的服务和实惠推动新农合持续健康发展。

2我县新农合试点效果

2004年,我县张家坡镇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试点乡镇,2005年,在东里、南麻继续推行试点工作。2006年,试点乡镇扩大到鲁村、悦庄、中庄、土门、燕崖。截止目前,我县13个乡镇中已经有8个乡镇被列为新农合试点乡镇。2005年张家坡、南麻、东里三镇共有人口121102人,参合人口116385人,人口覆盖率96.1%,市、县、镇财政补助174.88万元,农民筹资174.58万元,村集体补助35.04万元,共筹资384.5万元。2006年新开展的五个乡镇土门、鲁村、燕崖、中庄、悦庄总人口为177025人,参合人口为146243人,人口覆盖率为82.6%,农民筹资219.36万元。南麻、东里两镇第2年度的筹资已基本完成,张家坡镇8月份完成筹资。

2005年7月1日至今,南麻镇报销总人数37234人,报销总额93.34万元,其中家庭帐户报销36714人,报销金额53.12万元。医药费用2000元以下的报销240人,报销数额3.78万元,医药费用2000元以上的报销280人,报销数额36.44万元。东里报销总人数55126人,报销总额71.95万元,其中家庭帐户报销54306人,报销金额45.5万元。医药费用2000元以下的报销661人,报销数额10.38万元,医药费用2000元以上的报销159人,报销数额16.07万元。张家坡报销总人数18677人,报销总额31.78万元,其中家庭帐户报销19915人,报销金额23.53万元。医药费用2000元以下的报销1569人,报销数额8.25万元,医药费用2000元以上的报销107人,报销数额11.6万元。

截止目前,平均参合率达90%以上,农村人口覆盖面25%,参合农民医疗费用报销率27%。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截止目前,已为280名贫困农民发放医疗救助金511510元;为10名贫困儿童先心病患者进行手术救助,支付手术费9万元;为6000名贫困农民垫付入保资金9万元。

3新农合制度推行中常见的问题[1]

3.1自愿原则还是强制原则《决定》要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遵循自愿原则,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一些地方政府借口财力困难而拖延及农村居民可能重视不够。

3.2补偿比和受益面的矛盾因筹资水平低和“自愿”原则,为数不多的合作医疗基金要想发挥作用,只能“保大病”,“受益”者只能是少数人,并导致与难以真正“受益”的多数人的矛盾。

3.3关于资金筹集问题目前,仍有一部分人对新农合工作认识不足,担心政策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对新农合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特别是年轻人,平时很少生病,医药费用较少,危机感不强。同时,由于我县农民经济状况较差,人均收入低,增大了筹资难度。

4新农合推进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4.1资金筹集经常化如果能尽快建立起农民年度内自由缴费的筹资模式或者在尊重本人自愿的前提下,通过签订文字协议的形式,在每年发放粮食补贴、林特产补贴时代扣个人应缴纳的合作医疗资金,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工作能经常化。

4.2单独制订用药目录如果有关部门能结合农民的用药际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规定,单独制订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进一步增加药品种类,扩大报销范围,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4.3建立门诊慢性病报销制度如果能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慢性病管理制度》,有计划地逐步解决参合农民因长期门诊就医,而造成的医疗费用负担过重问题,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受益面。

4.4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乡镇卫生院是基层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定点医疗机构,而目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房屋简陋、设备落后、人才匮乏,医疗条件不能满足参合农民的就诊需求,难以承担为新农合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重任。若能切实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不断改善医疗条件和硬件设施,加强医卫人员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技水平、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让参合农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安全、便捷、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

5总结

新农合试行两年来,受到了农民的广泛好评,绝大多数农民认为新农合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好事、实事。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肯定。据统计,试点乡镇农民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和卫生院就诊人次同期比较有所提高,从客观上推动了农民的医疗消费,同时新农合的开展促进了乡村二级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服务水平的良性循环发展,体现了新农合制度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基本医疗服务的宗旨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范文5

一、基本情况

我镇于xxxx年xxx月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xxx年xx月全面推开。xxx年来,在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组织领导不断加强,进一步完善了运行机制。新农合制度自试点以来,镇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并成立了新农合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日常业务管理。各定点医疗机构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办公室,配备了专用设备,配齐了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了报销管理、新农合基金预决算、内部审计、财务会计、医药费用公示及基金超支预警报告等各项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初步步入了制度完善、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群众的参合积极性比较高。镇政府及有关部门把加强宣传发动,提高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认知度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积极进行宣传。各村设置固定标语、举办培训班、召开会议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尤其在收取新农合基金时,镇村干部全部参与,广泛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医疗卫生部门也利用送医下乡、健康查体等机会,进一步向农民群众宣传新农合制度。通过宣传,提高了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和参合积极性,参合人数和参合率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三)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参合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县政府及主管部门坚持对镇村医护人员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医疗设备和服务设施的投入,改善了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护理条件。对村级卫生室进行了合理的合并,并强化监督管理,在村卫生室实行了定点医疗报销,方便了群众就医。逐步完善医疗报销和监管制度,简化手续,实行参合农民自主选择就医点制度,县内就医不再办理转院手续,进一步方便了群众。

二、存在问题

(一)新农合普及率还不够高。2008年我镇农民参合率为xxxx%,与普及新农合制度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全鹅观草县来看,我镇的农民参合率低于其他冲部分乡镇。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农合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部分群众并不真正了解新农合制度的意义,没有树立起风险意识、救助意识,一些青壮年家庭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参合积极性不高。在宣传过程中没有把具体的补偿标准发给农民,报销时期望值与实际情况有时不相符合,容易产生怀疑、抵触情绪,影响了继续参合的积极性。另外,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较多,影响了参合率的提高。

(二)基层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多数镇卫生院存在科室设置不全、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设施落后、环境条件差的现状。村卫生室经过合并后,几个村共用一个卫生室,群众就医不方便。部分村卫生室条件简陋、卫生差、医疗水平低、管理不规范。镇村定点医疗机构存在的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参合积极性。

(三)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由于地方财力紧张,县财政垫付款较低,镇定点卫生院新农合周转资金不足,周转期长,运转困难。镇卫生院还没有实行上划管理,县卫生行政部门对镇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业务、经费等不能进行有效管理。“以药养医”的现象依然存在,参合农民在治疗过程中被动使用新农合药品目录之外的高价药、新药,增加了医疗负担。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要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进一步理顺对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医疗设备,狠抓内部管理,努力提高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积极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根据村民居住情况和交通条件,合理设置村卫生室,方便群众就医。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范文6

摘 要 本文依据预防性储蓄理论,以长沙县为例,采用2003-2008年数据,检验了长沙县新农合政策对农民储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县新农合对农民储蓄有显著的减少效应,且这种减少效应明显大于湖南省平均水平。

关键词 新农合 农户储蓄 减少效应

一、选题背景及已有研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一项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资助三方筹资机制相结合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当收入不确定以及信贷市场不完全时,消费者会产生额外的储蓄动机[1]。而中国农户以前普遍缺乏医疗保险,所以疾病是造成未来收入不确定的重要因素。依此理论,当农户参投新农合后,就会降低其健康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预防性储蓄会相应下降。

根据高梦滔(2010)[2]研究,不同收入和地区的农户对储蓄的减少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湖南省农户参加新农合对于储蓄的边际影响为-0.123,而三湘第一县――长沙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湖南其他地区,新农合参投率也一直争先,于2008年已实现了县域全员参与。因此根据上述研究,长沙县参加新农合对储蓄的减少效应应大于0.123。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检验长沙县的新农合对农民储蓄的影响。

二、数据介绍与描述

本文数据是2003-2008年6年的数据,价值指标都以2003年为基期,按照当年长沙县农村CPI进行了折算。本文使用的农户储蓄为农民人均银行存款余额,收入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湖南省以及湖南省长沙县农户参加新农合的比例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年鉴、长沙县历年人民政府公报。

图1的参投率比较结果表明,自新农合试点推广以来,长沙县参投率远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2004年后参投率都在90%以上,且在2008年率先实现了县域全员参与。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年鉴、长沙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计算得出。

由于缺乏农户微观数据,图2仅描绘了湖南省农户人均储蓄率与长沙县农户人均储蓄率的时序变化,比较结果显示:2003-2008年,湖南省农户储蓄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长沙县却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约1个百分点。长沙县农户的人均储蓄率下降非常明显,那是否在2003-2008年间,新农合能够部分解释长沙县农户储蓄率的下降呢?如果是,新农合对农户储蓄的边际减少效应是多少呢?本文基于上述问题,建立计量模型进行估计。

三、模型建立与回归结果

由储蓄函数 ,其中 为自发性消费, 为边际消费倾向;此处令 , ,则储蓄函数变型为: ,其中b为边际储蓄倾向。

依照储蓄函数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如下:

表1得到了农户储蓄对收入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不论是湖南省还是其长沙县,方程整体显著性水平都很高,农户收入能够在98~99%的程度上解释储蓄的变化,回归系数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值得注意的是:长沙县的边际储蓄倾向为0.54,远低于湖南省的边际储蓄倾向0.91。分析原因可能是:2003-2008年间,新农合是农村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无论从覆盖广度和执行力度上来看),而长沙县的新农合参与率远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则长沙县农民面临的健康风险较低,因此用以预防风险的储蓄也更低,这正好验证了本文的预测结果,即长沙县新农合制度的广覆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其较低的边际储蓄倾向。

上述回归模型仅从宏观水平考察了边际储蓄倾向,但影响农户边际储蓄倾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接下来需要剔除其他因素,建立模型分解出参加新农合对储蓄的净影响。

根据Browing和Lusardi(1996)[3]的研究,储蓄函数计量模型如下:

式(2)中,引入变量参加新农合的概率(pro),因为缺乏农户微观数据,本文以新农合参合率表示农户参与新农合的概率;同时对储蓄和收入进行对数处理。式(2)中的关键变量为pro,主要考察其系数 ,如果长沙县新农合对储蓄的减少效应大于湖南省的平均水平,则 应该小于-0.123。运用计量经济软件stata10.0得到回归结果如下:

表2回归结果表明,长沙县新农合对储蓄的边际效应 =-0.148

结合表1、2的估计结果,长沙县新农合对储蓄较少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湖南整体平均水平,即认为在经济发达的长沙县,新农合政策效果较湖南省平均水平显著,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新农合制度覆盖率和安排紧密相连,长沙县农民的疾病风险普遍得到了有效的保险,因此农民用于应付健康风险的预防性储蓄相应减少了更多。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湖南省数据以及长沙县数据,估计了农民参加新农合对于储蓄的影响。根据本文的估计结果:长沙县农民参加新农合对储蓄的减少效应为14.8%,大于湖南平均水平12.3%,长沙县每个农户平均的储蓄减少金额大约为764元。

本文的结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段时期以来,长沙县采取了一些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如发放消费券、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这些经济刺激政策在短期内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期而言,并不能有效的拉动农户消费。而新农合制度的试点和推广,不仅对和谐社会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无论短期还是过期而言,通过对不确定性因素的管理,还能够有效拉动农民消费。根据本文的计算结果,按照长沙县人民政府公报长沙县2003-2008年间乡村人口数为67.65万人,则新农合拉动农户的消费金额大约为764×67.65≈5.17亿元。随着新农合制度安排合理性与紧凑型的提高,政策效果会贯穿于农民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

参考文献:

[1]Carrol, l C. Buffer-Stock Saving and the 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112(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