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记叙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1
从文体的角度看,以记叙文写作为突破口,不失为突破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瓶颈的关键。选择记叙文是因为记叙文是学生接触最早、训练最多、根基最稳、写法最活的文体。但由于记叙文易写难工,学生往往有“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老师也有“伤心总是难免的”之感触。因而,要想写好记叙文,必须重新审视典型态叙事的理念,努力克服类型化叙事症候。
一、典型态叙事理念
从小学起,语文教师就强调记叙文有六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学生对上述记叙文的这些要素早已烂熟于心;另一方面,以发展的眼光衡量,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并没有太大提升。看来,熟知所谓的要素不是万能的,重要的是用写作实践来巩固和运用这些要素。对于高中生而言,写出来的记叙性文章应该是复杂一点的,这就涉及到如何熟练掌握并艺术地处理场景、人物、事件诸要素及其内在关联。
1.描摹典型场景
场景是记叙文的外衣。典型场景有两个必备的特征,一是能将宏观关照与细节描摹相结合,二是场景为叙事服务,为人物塑造和事件发展作铺垫。在叙事性文章中,典型场景的价值不能独立显现。换句话说,没有与人物与事件毫无关联的场景。场景可以为人物性格塑造氛围和特殊背景,可以为事件的发生发展提供铺垫、推波助澜,因而它是记叙文写作必不可少的辅料。
2.刻画典型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的血肉。对于人物而言,典型有两层意思,一是刻画人物要做到个性丰满,二是人物最好是圆形的,做到艺术的真实。个性丰满是指人物的个性品质要突出,限于篇幅,中学生所刻画的人物往往只能做到集中突出一个方面的个性品质。所谓圆形,是指人物个性品质不是贴标签式的假大空,而是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真实意味着性格的复杂,能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3.塑造典型事件
事件是记叙文的筋骨。判断所选取的事件是否典型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是否与刻画的主人公有直接关联,二是事件的思想和情感价值取向是否和主题直接关联。为了突出典型事件的功能和作用,记叙事件时还应注意有铺垫、有详略、有波澜。同时,记叙手法上应追求多变,灵活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使叙事灵动多变、摇曳生姿。只有典型事件才能更集中地刻画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更应注重选择典型事件,做到短小精悍。
二、类型化叙事症候
长期以来,中学生写作的记叙文都是“非典型”的,笔者称之为类型化叙事。类型化叙事颠覆了典型化叙事理念,进而使得中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进一步淡化,“文体不限”的人性化要求被曲解,“四不像”的作品越来越泛滥。类型化叙事的基本症状有场景游离化、人物扁平化、事件纲目化。
1.场景游离化
场景游离化有三种倾向。一是泛诗化,借景抒情。有的同学在描绘场景时,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看上去很美,可借助场景的目的就是为了凭空抒情,而不是为主要人物营造活动的环境。二是非目的性,为了写景而写景。有的同学不知道什么时候描写场景,只是习惯在文章开头或某一事件的开始前来一段无关痛痒的景物描写,甚至近乎白描,没有任何目的,只是为了写景来凑齐字数。三是空穴来风,与事件现场剥离。有的同学也知道要把场景描写融入到事件的描绘中,可是所描写的场景与事件现场不是正相关的,既起不到烘托渲染的作用,也达不到推动事件发展的功效,成了游离态的因子。
2.人物扁平化
人物扁平化有三种倾向。一是外貌脸谱化。有的同学知道描写人物离不开外貌描写,于是就专门去描写外貌,又流于模式和俗套,看上去就像京剧的几种脸谱,不能揭示人物的性格、命运和心理。二是性格符号化。限于篇幅,千字左右的文章是很难把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具体入木三分的,于是有的同学为了面面俱到,试图立体刻画人物性格,结果是弄巧成拙,把人物性格符号化了。三是心理主观化。人物要紧贴事件去写,心理活动必不可少,心理活动本是人物的主观想法,但这种想法必须与人物的个性相吻合,具有“客观性”,少数同学在心理刻画时“以自己之心度人物之腹”,流于主观随意。
3.事件纲目化
事件纲目化有三种倾向。一是流水账,缺乏灵动。有的同学养成了顺叙的习惯,写一件事时,就把事情经过从头到尾无一遗漏地记录下来;写多件事时,无主次详略,如流水般一一道来,直到写足字数为止。二是抒情化,感情泛滥。记叙文并不完全排斥抒情,适当的抒情可以升华主旨,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的同学习惯在文章开头来一段抒情,甚至大量运用排比式语段,气势恢宏的抒情,难免会适得其反。三是模式化,落入俗套。由于缺乏生活的积淀,加之作文指导类图书的泛滥,中学生写作素材十分狭隘,套作化倾向十分严重。且不说高考严厉打击套作现象,单就写作能力培养而言,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矫正策略
鉴于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类型化倾向愈来愈明显,探究针对性的矫正策略就成了当务之急。众所周知,写作能力可以细分为五种:素材驾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结构协调能力、言语统摄能力、修改升格能力。具体到记叙文,这五种能力的提高还是要从生活体验的夯实,细节的打磨,场景、人物、事件等要素的达成等方面综合考虑。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2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小说教学;问题;方法
一、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写作知识较为陈旧
目前,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依然停留在文章知识层面,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没有突破初中阶段的水平,学生往往只是围绕简单的写作要素进行文章的构思,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写作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成果。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写作知识陈旧,知识面狭窄都会制约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写作教学被高考异化
当前,我们发现高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极其容易受高考的影响,写作教学被高考异化为文本教学的现象比较广泛。很多的高中语文老师受高考的束缚,往往会将写作教学转变成得分技巧教学,整个的教学内容都围绕高考展开,指导学生如何在考场上取得高分,然而写作的文学性已被渐渐忽视。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写作教学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写好开头、结尾,如何引用热点问题,如何吸引阅卷老师,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写出来的记叙文很难有真情实感,很难打动人。
二、将小说引入高中记叙文写作中的方法
1、把握文体要素
小说的文体基本上都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却不完全都是小说。记叙文要想成为小说,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的记叙文才能称之为小说。高中生考试的作文基本在800-1000字,因此学生在引用小说进行记叙文写作时,一般情况下最适宜的是截取一个片断或者是横断面,且这个片断以及横断面的选择必须能够集中反映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需要学生们注意的是在写作选材模式上,应尽可能选择类似于史书体的“纪传体”模式,也就是以一个人物为写作的中心,再穿插与此人物有关的几件典型事件,切记在选取事件时注意详略得当,尽可能的把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事例详写。
2、注重模仿精品练习
经典的小说通常是我们学生阅读、借鉴、学习的对象,老师们在将小说引入记叙文的写作中时,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借鉴。在写作情节的虚构上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先利用范文进行一些扩充性的练习以及局部性的改写。学生可以从范文写作中的影子进行想象与再创造。将小说引入高中记叙文的写作中,主要是借助小说这种文体,进而提升高中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3、修改交流提高
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待学生所写的作文,老师们应当做到少做删改,重点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理解、去做更改,由此来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而且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闪关点,给予学生的作文评语应尽可能做到亲和有力。高中语文老师应善于为学生营造自我展现的平台,像进行班级朗诵赛,学生优秀作文的传阅等活动,老师还应鼓励学生将一些优秀的作品投入到杂志社,力求出版在报刊杂志上。
三、将小说引入记叙文写作中的作用
1、增进学生写作的新意
小说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叙述以及结构的安排上都具有匠心独运的特点,因此将小说引入高中生记叙文的写作中不仅能够增加写作的新意,而且能使整个文章的结构安排合理有序。小说的作者在创作时,往往会将那些最典型的环境场面写入小说中,这无形中就在指引学生在写作时会选取那些能够“以小见大”的环境片断,在选取写作题材时,也往往站在新角度,新立意上选择。
2、增多写作时观察的视角
学生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小说的作者是社会各界中的人士,因此他们写作的素材也都比较接近现实生活。将小说引入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中,一方面能够增多学生写作时观察的视角,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写作的素材具有广泛的时代气息。在小说作者的笔下,一个个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侧面、一种意境、一个生活片断等等都可以成为作者创作的素材,由此来看,小说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一双感悟生活的慧眼,能够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学习,关注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进而为写作储备更多的创作素材,避免了写作中无话可说或者写作题材不新鲜的一系列问题。
四、结语:
记叙文写作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应该掌握的一项能力,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载体。将小说引入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对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益补充。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构建“读小说,写记叙文”的写作模式,将会对高中阶段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产生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崔霞.依托小说教学促进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初探[M].河北师范大学,2014-05-12
[2]张薇.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M].四川师范大学,2012-04-26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3
【关 键 词】 记叙文;写作;教学;例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小学、初中都要专门训练记叙文,到了高中要求写较为复杂的记叙文。但很多同学小学时记叙文写得还不错,到了初中水平略有提高,到了高中仍停留在以前的水平,甚至觉得越写越困惑,越写越没档次。究其原因,普遍存在选材幼稚、老套,情节没有吸引力,语言乏味等问题,高中生如何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增强三点意识,争取提升记叙文的品味。请看下面这篇例文。
融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高一(3)班
秦智红
蓦然回首,看见故乡已在我的心底生根发芽,融入了我的心田。
繁花落尽,物是人非,我带着满身的铅华回到故土凝望着这久别的故土,心中不觉洋溢着一丝丝的温暖。
雪花悄无声息地落下,化成雨水融入大地。风儿携着雪花飞舞着,像洁白的精灵,伸手想去触摸她们,风儿却把我当做陌生人,头也不回地把我抛弃在身后,我的手僵在半空中,不知是举起还是放下。
拿起雨伞,漫步在乡间的小径。田野上,顽强的野草紧紧地贴着土地,不愿离开那生它育它的故土。蹲下身子,轻轻地抚摸他们,泥土的芳香便萦绕在我的鼻间,迟迟不肯散去。心中的抑郁竟随着香气消散了。
抬头望去,大片大片的绿色,似翡翠一般,却更浓郁。微风过处,涌动出一层又一层的麦浪,在心田里荡漾着,冲击着我的心灵。在城市里,是绝对不会看到这景色的。那大片大片苍翠的绿色,寄予着人们的希望,是这乡村的代表,是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晶。
看到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内心似乎涌动一股情感,想与这故乡融为一体。
走过田间的小路,不经意间瞥到了家门口那两棵大树。小时候,只要一伤心,我就会跑到那里去荡秋千,忧愁随着秋千摆动,渐渐地甩开,换来的是一片银铃般的笑声,融入了这宁静的乡村生活。
抚摸这两棵苍天大树,儿时的情境仿佛又浮现在眼前,嘴角不禁露出一丝丝微笑。城市的喧嚣与浮华从我的心中消失殆尽,心中轻松了许多,自由的歌声似乎在我耳畔响起。
一路走过,洗尽了城市的铅华,钢筋水泥禁锢的心突破了牢笼,不再冷漠,不再自私。我的心灵变得纯净。经过风雪的洗礼,除了一颗赤子之心。
让自己的身心融入故乡,忘却城市的浮华、名利,细细地品味泥土的馨香,聆听鸟儿的歌声,让朝霞伴你前行,黄昏伴你归来。
放开名利,放开繁华,放开无谓的追求,捧一杯茶,静静地聆听着故乡的歌。
点评:这篇文章点题的语句很多,但却并不使人厌烦。原因是在很多人心中都有那么个“乡土情结”。写这样的主题容易触动阅卷着的心弦。另外文章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乡村的美景,为主旨的表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这篇佳作不仅立意很高,而且语言优美精练,充分展示了一个高中生的深邃思考和博大情怀。确实,精彩的记叙文犹如春风,能拂动读者的心弦,又如夏花,让人感觉赏心悦目。虽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作为高中学生,作文写作毕竟有应考的压力,讲究技巧、多快好省依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写作记叙文过程中,努力增强几种意识,应该能为我们的记叙文增加更多的亮色。 一、有意识地运用细节描写
高中生写作记叙文能用对话的就不要用旁叙(转述),直接对话可以直观真实地再现人物形象。努力让文章中的人物说话,而不要总是叙述者在说东道西;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可以再现场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画面感,人物动了起来,文章才显得有生气;心理描写是杀手锏,可以把过去、现在、未来贯穿起来。
二、有意识地选取有张力的事件来写
记叙文中所叙事件有一定的新鲜度,人无我有最好,人有我新也行。反弹琵琶最具冲击力,但要慎用。有时角度变换一下就可以出新;事件有一定的时代气息,能引发共鸣最好。要能和当今时代的社会风气、精神困惑或热点话题相联系,亲情、爱心、公益、环保等是永恒的主题;事件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要能体现一个当代中学生的视野和思想高度,要防止出现立意的低幼化;可以选择写父母亲人之爱来表达对关爱的感恩;可以选择写老师朋友之情来表达对真情的感激;可以选择写同窗同学之谊来表达对友谊的理解;可以选择写生活学习之得来表达对馈赠的感悟;可以选择写国家民族之盛来表达对环境的赞颂;可以选择写时代社会之幸来表达对幸福的讴歌;总之来自生活、具有张力的具体事件才是作文的最佳素材。
三、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波澜和运用一些手法
文章中的感情要富于变化,能有些反差最好。《我的叔叔于勒》中人物的感情就是不断处于悲喜变化之中。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对比是记叙文写作中的常见手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考场作文中快速地构思。《最后一课》《范进中举》等作品中都典型地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学会运用一些常见的表达技巧。如倒叙的手法来可以制造悬念,欲扬先抑的手法可以使情节产生波澜,侧面烘托可以使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更加突出,前后照应则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层层铺垫的方法可以突出重点的人或事物。还要学会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其中比喻拟人可以使描写生动形象,排比可以增加语势,对偶句式可以使语言产生一种整齐的韵律美。
当然,好的记叙文还要具备其他许多要素,高中生要认真加强阅读积累、不断深入思考、积极取长补短,一定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符合高中阶段要求的佳作。
【参考文献】
[1] 蔡肇基. 中国高中生记叙文精品廊[M].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4
关键词:城乡结合校;初中生;问题;记叙文;对策
一、城乡结合校初中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1.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道德意志品质具有薄弱性、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再加上城乡结合校学生接触外界极少,生活经验很少,每天以教室―家两点为一线。所以城乡结合校的初中学生知识面窄,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一脸茫然。
2.城乡结合校大部分学生从小与人交流,用得最多的是当地的方言、语法。极少数同学虽然偶尔能用一些普通话交流,但也夹杂着方言。因而,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汉语言知识贫乏,会话表达能力低下,所有这些都成了城乡结合校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城乡结合校记叙文写作的对策
1.克服惧怕心理,培养写作习惯
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一提到作文,学生最容易产生一种莫名的惧怕心理。特别是城乡结合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他们总认为没东西可写或写不好。因为“怕”字当头,写起作文来总是力不从心,质量粗糙,甚至敷衍了事,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要让学生克服写作时的惧怕心理,就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训练。比如,一开始,教师可以从片段作文入手,因为其训练目的明确,学生不会感到有压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或周记、通过写周记,日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写作习惯。
2.留心观察,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城乡结合校学生接触外界极少,生活经验不丰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小事情――写小事,抒真情。
城乡结合校的图书馆藏书量少,学生的家长因经济困难,很难有余钱给学生买书,所以城乡结合校的初中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便一脸茫然。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1)要充分利用好每周二下午第三节的自习课,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2)要求学生阅读时对自己喜欢的故事、片段、佳句进行朗读、摘抄,并对它们进行或内容,或语言,或写作技巧等的点评,三言两语都行;(3)同学交换各自的摘抄本,或点评、或充实各自的摘抄本,共同提高;(4)教师定时抽查点评学生的本子,对摘抄内容或学生点评精彩的给予表扬。
3.系统训练,争取质的飞跃
记叙文的写作,是我平时在教学中训练的重点,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其写出有个性化的作文,这是初中写作教学的难点。在学生刚进初中之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结合城乡结合校的特殊情况,制订相应策略,针对记叙文进行全面系统地训练。
(1)对语句进行扩写训练。扩写是写作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扩写训练是按照材料要求,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想象,进而扩展成一定字数的语段。
例如:我在纸上写字,写了很多页,自己看着很高兴。
扩写成:你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春蚕咀嚼桑叶,又像暖风吹拂白杨,像秋雨轻吻梧桐,又像泉水叮咚欢唱。笔随着手腕运转,字随着思路延伸,一个个、一行行、一页页,横看如群蚁排衙,纵观如阅兵方阵。秀丽、整洁、赏心、悦目,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你不认为这是一种乐趣吗?
扩写的语段在原句的基础上,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充分发挥创造性,使语言生活形象。通过扩句成段的训练,克服了城乡结合校的学生语言贫乏空洞的障碍,让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积累丰富了,从而降低了其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增强了写作信心。扩句成段训练,对城乡结合校这些写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5
关键词:写作现状 生活真实 表达方式 细节描写 潜在意识
全面分析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这几方面:一、文体“四不像”[1]。说是记叙文,文章没有具体的人和事,说是议论文,文章缺乏说服力。二、文章平铺直叙,没有悬念。最大问题在于以叙代描[2],情感失真。文章全篇没有一个具体详细的故事,通篇往往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事件的概括叙述,没有生动形象的描写。学生往往把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干巴巴的文字直接告诉读者,而不是通过故事让人物自己去说、去做。这样的文章缺乏再现当时人、事的魅力,也就是缺少让人感动的大环境,较少能以情感人[3],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尤其是记叙文的生命。《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认为“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离骚》、《庄子》、《史记》、《红楼梦》莫不如是。那么,考场记叙文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
一、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写别人的故事,自己不能融入其中,感情体验不深,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这就告诉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所以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
二、遵生活真实
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或者说自己真正经历过的事情不足以表现文章的主旨。真实固然好,但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
文学并不是现实生活的拷贝,文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却高于现实生活[4]。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加工,允许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或别人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糅合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
那虚构的故事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大多数作家笔下的主人公都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存在,但我们总能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他们的影子。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
作文是真实思想的负载,真实情感的沉淀,真实自我的释放。真实是作文的灵魂[5]。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三、写故事,明人事要素
记叙文必须写好人事要素,有具体可感的故事,文中作者感情的抒发,情感的宣泄必须借助故事这一载体[6]。化虚为实显真情,记叙文不能只有空洞的口号,必须选取真实可感的生活画面展开描写,才能让文章血肉丰满。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选取几个生活片段连缀成篇以体现文章的中心。这里重点强调记叙,有的同学写起文章来只是一味地抒情却忽略了具体的记叙,所写情感也就无所依托。须知感情的来龙去脉需要通过记叙来交代。
写好人物是根本,写好典型事件是关键。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要使文章感情丰富血肉丰满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而受到感染,必须有真实可感的故事。
四、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要写好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7],起码必须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记叙和描写相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叙述,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 那些只有故事框架、概括叙述和空洞议论而缺乏具体生动的描写的记叙文绝不是好的记叙文。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在考场上,切忌以叙代描,要想使自己的记叙文获得高分,就要善于通过生动的描写揭示出鲜明的主题。
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五、增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8],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曹文轩说“写作不过就是真实地 、充分地 、独特地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当我们心底的真情爆发了喷涌了,当我们的文字个性化了细节化了的时候, 我们笔下的作文就一定会打动人心。”
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表现出来的。而最能撩动我们心弦的也往往是一些小事。我们要善于选取一些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一些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六、表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有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但在作文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有真情实感固然好,但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可以入文。应当知道,只有高尚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我们有的同学喜欢罗曼蒂克情调喜欢写“泪”“愁”“无端的烦恼”或超脱现实的自由,这些情感往往缺乏积极意义是不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为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昂扬奋发的思想情感。
脱去浮华的外衣,化绚丽为平淡,让作文走向本色,走向生活,走向心灵,在生活中感悟,在细节中蕴涵丰富,在心灵中展现个性。就让我们用我手写我心[9],用我心抒我情,情满人间花自开!
参考文献:
[1]曹如民等著.《学会写文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
[2]李启明编著.《学会写作真本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7).
[3]张中行著.《作文杂谈》[M].中华书局,2012(4).
[4]王士雄编著.《写作学门道》[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2).
[5]夏D尊,刘薰宇著.《文章作法》[M].中华书局出版,2007(10).
[6]陈果安,高静著.《小说的欣赏与写作》[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7]张文质著.《我的写作是献给自己的祈祷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4).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6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近几年高考作文一直是满分70分。可以说语文高考中“得作文者得天下”。但是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高中学生往往面对家庭、学校,感觉没有东西可写,写出来的东西无病的比较多。高中生的作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缺乏文体意识,对于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不够准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教材的资源。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从必修一到必修五、还有《史记》、《唐诗宋词选读》、《唐宋家散文选读》等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往往急功近利,忽视教材的示范作用,有的学校根本不重视教材,所以,本人根据笔者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以教材为本,从教材中汲取写作素材,从教材的范文中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有事半功倍之效。
笔者认为挖掘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写作资源,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素材资源、文本中的语言资源、范文中的结构艺术。并要把挖掘出来的写作资源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让学生从中学到实实在在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引导学生整理教材中的素材资源。教材中的素材包括作者、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背景资料介绍、情节故事、甚至典故、名句等。例如让学生积累正能量的人物素材资源,以必修二为例,《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通过他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人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每一个人都应该乐观坚强地面对生命、珍爱生命。汪曾祺先生的《金岳霖先生》中老金的形象也比较突出,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有趣的教授。真性情的金岳霖先生在现代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很难找到,学生深入思考现在和未来,那么肯定会多多关注金岳霖先生的素材。或者教师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研究西南联大当时教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学生还会发现更多的能够运用到作文中的好的素材。课文中还有很多人物形象,可能名气不够大,但是有特点,依然有引用的价值。例如必修三杨绛先生在《老王》一文中描写的“老王”形象:平凡普通的人力车夫,保持着淳朴善良的本性。这是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本色,是任何时代都值得赞扬的善良的品质。《五人墓碑记》中五位义士的反抗精神、《指南录后序》中表达的赤子之情,都会促使莘莘学子思考人生的价值。有了素材,学生写作文时才能够运用,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运用、善于运用教材中素材,让写作内容不再单薄,让写作内容远离“低幼化”倾向。
引导学生揣摩、引用文本中的语言资源。2016年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江苏卷)》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是:“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高考作文对学生的作文语言要求比较高,而这种语言表达能力要靠平时训练才能够发挥出来。笔者感觉学生首先应该学习文本中准确、贴切、有文采的语言,然后模仿学习,最终把这种技巧转化为自己的一种写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反复揣摩语言。例如学习必修二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一文,就要让学生体悟月下的荷塘与荷塘上月色的描写艺术。第四段写荷塘上的月色,作者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逐个描摹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用词无比贴切,生动形象,学生平时作文中写景抒情的段落,完全可以模仿课文中的语言段落、然后再创造,学文本语言是提高写作语言的捷径。此外,课文中也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写作文的时候建议学生直接引用或者间接引用。例如《逍遥游》中达到逍遥的最高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报任安书》中激励人们在困难中前行的语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追逐梦想没有达到的时候,可以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宽慰心灵。名句的引用或者化用,使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中的结构艺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与人教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苏教版教材编排范文时淡化了文体意识,而人教版是按照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体裁样式来安排范文的。江苏省高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文体不分是最严重的一个缺点。因此,有必要强化一下学生的文体意识,使学生写出来的记叙文就像记叙文,议论文就像议论文。记叙文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有记叙的要素。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记叙文和议论文都要讲究结构艺术。记叙文中设置悬念、倒叙手法的运用,在《祝福》一课运用得非常自然,出神入化。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一开始就把结果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思考祥林嫂为何而死?接着写她两次来到鲁镇的经历,一层一层写出她死去的原因。而学生的记叙文平铺直叙的比较多,毫无悬念,情节结构缺少波澜。而《鸿门宴》一文,就是设置了惊心动魄的情节结构,一波三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很多,主要有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如《拿来主义》一开始就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批判“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提出要“拿来主义”。《六国论》一文其实是最经典的议论文范文,可以让学生学习提出中心论点的技巧、提出分论点的艺术、正反对比论证的运用方法等等。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截然不同,可以从教材中学习范文的结构艺术,避免考试中出现文体不分的写作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