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方程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化学方程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方程式范文1

化学学科是一个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而物质的存在状态和相互发生的关系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看似平凡的世界内部,每时没刻都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产生什么新物质,或者有什么物质消失了。对这种规律的描述,就是化学语言中的符号样式——化学方程式

1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内涵及意义

1.1 定义及内涵: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不同物质之间化学反应的式子。即用化学式(有机化学中有机物一般用结构简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

从书写的角度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不能凭空去想象物质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同时,要能够满足物质守恒的规律,也就是说在化学方程式等号的两边各种原子总类与数量必须相等。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对于气体反应物、生成物,还可以直接通过化学计量数得出体积比。

1.2 表示意义: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表示一定的特定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表示化学反应的条件;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表示化学反应的类型;表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即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

2 化学方程式的结构依据和正确书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所谓的事实依据,指的是作为化学反应参与的物质过程,由哪些物质参与化学反应这一行为,从而促进和推动物质间向另外一种状态变化。变化发展的过程,必须是实实在在可以发生,并且条件缺一不可,或者至少能通过某种相关的辅助手段,实现化学反应的实现。这一事实,即是化学反应不可改变的规律。同时,这里的事实是说明反应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也不会因为我们意志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是指在方程式两边参与式子反应的物质,在质量、式量和总能量方面,都保持前后一致。这个原则告诉我们,在进行化学方程式复习时,要随时检查是否与质量守恒保持平衡,是否能在能量守恒方面找到恰当的等量关系,以突破解决的最佳方案。

那么,如何才能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这里,总结一个四字步骤:写——配——注——等。

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用短线或箭头相连。写方程式,首先保证所写的物质的化学式书序正确,包括所描述的元素符号、下角线要保持一致,如果书写的式子不是所描述的物质,那么,描述的反应过程就会产生与化学事实不符的情况,造成记录和科学实验的严重后果。

配——配平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二个重要步骤,就是在书写好的反应式两端,寻找恰当的系数与等号两边相配合,在配平方程式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偶配法、定一法(把其中某个式子系数假定为“1”)、待定系数法、分数法、化合价升降法、得氧失氧法等方法。

注——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等——将短线或箭头改为等号。

3 化学方程式的分类复习

3.1 按照教材知识编排:这是根据所使用的教材知识结构顺序,分门别类地进行复习,这个方法适合于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使用。在梳理教材知识点的过程中,每个一个化学知识最基本的线索就是具体看似分散的一个个化学方程式组成的。

应该说,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语言中最基础的语言符号,它直观地描述了某种化学物质的特征,性质,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某一化学现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动态改变过程。所以,学生在做第一轮复习时,不仅仅是回忆老师讲授过的内容,更要把知识中的文字叙述部分,与化学符号语言的关联部分进行配合理解,做好分析整理,明白每个化学方程式是如何推演而来,又描述一件什么样惊人的物质变化。

在按照教材复习化学方程时要注意每个知识点与方程式之间的对应,做到准确务实,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条件的生成,以及反应结果的文字描述等,一定要忠诚于教材的观点,不能想当然地发挥。

3.2 按照物质分类来复习

3.2.1 非金属单质:高中阶段常见的非金属单质有F2、Cl2、O2、S、N2 、P 、C 、Si、 H等。这几种单质有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假如是氧化反应。

高中化学方程式范文2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课堂现状;生活

教师应该了解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改革的地方,从而更好地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相关方法以及策略研究的时候应该清楚明白这一点,也应该切实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课程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高中生整体的学习水平,才能让高中生在化学课堂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化学学科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学生只有学好化学,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言行举止,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从而使得学生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基于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化学课堂的内容和改革之后的相关概念,做到及时优化教学过程。高中化学知识比较烦琐和抽象,而且化学课堂扩展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这是教师需要提起重视的问题。

一、高中化学课堂现状与问题

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较为考验学生头脑思维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进行相关的分析。比如,在有机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清楚什么是有机物,而且应该更加清楚其产生反应的过程,以及反应结果。但是在如今的教学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并不能充分地施行这一点,在相关的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化学和应用化学。另外,家长和教师对于化学重视程度也不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与我国的高中化学的教学改革是相违背的。化学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它能帮助我们不断发展,提供相应的基础。学生应该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并做到有效运用,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做笔记,课堂方式十分呆板无趣,缺少了互动以及思考的过程。高中化学的一些知识点十分枯燥,但是教师却让学生一味地记忆和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样一来,高中化学课堂趣味性会越来越低,学生会越来越讨厌学习化学,从而使化学课堂的教育本心失去了相应的意义。如今的高中化学课堂只传授理论知识,缺少必要的实践应用,这是不利于我国教学发展的。每一个学科只有和社会生活以及实践联系起来,才能具有其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点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化学、研究化学,让学习更加多元化。只有这样才符合高中化学教育改革的标准,才能让学生在今后更好地学习化学,走进生活。

二、高中生的特点与应对建议

要想更好地进行高中课堂的教学,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清楚学生的心理特点,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因材施教,更好地完成教学指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中阶段是学生成年前智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在不断变化与确定过程中。此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头脑是最灵活的,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更加倾向于独立,不愿意听从他人的安排,倾向于做自己的主人,选择自己的路,而且并不愿意向教师或者家长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情绪上是比较内敛的。这样的心理特点可能会造成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学习的时候遇到难点而不屑向教师求教,放弃这块的学习,日积月累从而导致他们高中化学知识的缺失以及学习兴趣的下降。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变化,使其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进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水平。另外,高中生在这一时期还是十分容易冲动的,他们也是比较脆弱的,心理防线很容易被击垮。如果这个时候学生的成绩发生了明显的下滑,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放弃主动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学会帮助学生适当减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失败是成功之母”,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化学知识,而不是放弃学习。高中生这个时候的智力水平已经接近于成人的最佳状态,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准备相关教案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只做题,或者是背诵化学方程式之类的内容。这样做过于死板,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他们快速记忆和理解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学习和灵活运用化学相关知识点。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改革的方法

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改革,需要结合学生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但是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纸面知识,要鼓励他们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化学课堂的改革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长,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想和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在步入社会后才能将化学知识融入生活,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到了相应的方法,以促使学生综合素养获得提升。

1.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教学活动的逐渐深入,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地巩固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才能够更加轻松。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到化学知识。在进行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快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大多是不一样的,但好的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去寻找自己最适合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知识点。比如,在学习有机结构相关知识时,有的学生能够快速记忆,有的学生能够通过记住每一个元素的数量来记忆,而有的学生并不能通过这种背诵的方式来记忆,可能会更加适合联想记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的记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另外,有一些学生可能更加侧重于符号化的记忆逻辑,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记忆。

2.把生活带进课堂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虽然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够进行相关的化学研究,但是化学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让学生自主地把生活中的化学带到高中化学课堂上,这样一来可能会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养成观察化学的习惯。另外,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学习化学,这时教师就可以举办涉及生活的化学小比赛,让学生带着所思所想来讲述化学知识点,如此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把实验带入到高中化学课堂中

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很多学校往往依照课本或者一些教学视频进行实验的讲解,并没有将高中化学学习和实际相结合。要想更加充分地理解化学知识点,我们就应该把化学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另外,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没有危险性的物品带进教室,让学生观察相关物品之间反应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两个物质是如何变成一个或多个物质的。通过观察一些有趣的实验,学生亲身体会到了实验的趣味性,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能,对其深入研究所学知识大有裨益,也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十分重要。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发掘化学的乐趣,使得化学学习更具持久性。以上三个策略,虽然比较笼统,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真正地落实这三个策略,一定会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在进行相关的策略优化时,教师应该将化学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实验走进学生的课堂。只有这样,高中化学教学环境才能得到不断优化,才能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总之,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使其在大学阶段有意愿选择化学专业,深入研究,为我国化学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四、结语

教育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堂策略优化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应该携手并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化学学科才能为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以上的分析及相关方法解读都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适合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在进行班级的策略改革时也应该铭记这一点,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关的策略优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亚仙.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5(10).

[2]杨松.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求知导刊,2015(8).

[3]赵金凤.浅析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7).

[4]曾杨.实施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能[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8).

[5]许健.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好家长,2019(15).

高中化学方程式范文3

关键词: 物质分类 转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

分类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充分体现物质性质,是元素化合物的核心问题。化学方程式是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直观具体的反映,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学生能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可以客观地反映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对实验现象的认识,以及对物质性质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被动接受的较多,有的甚至把化学方程式当做“公式”死记硬背。使原本充满奥秘和乐趣的化学学科变得索然无味,给学生学习化学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事倍功半,更谈不上学习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将中学常见的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有机反应三大类,帮助学生理清每类反应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实现化学方程式的快速准确书写。

一、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方程式的书写

任何一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都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弄清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即“质”的问题;二是配平方程式,即“量”问题。大多数高中学生写不起化学方程式,主要是没有弄清“质”的问题,而配平方程式一般问题不大。因此,本文所讲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侧重于理清物质之间的分类转化规律,而不涉及方程式的配平。

四种基本反应指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主要涵盖了九年级化学绝大多数反应,主要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每一个箭头代表一类转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和盐发生置换反应(前置换后);学会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注意置换反应是等化合价置换和复分解反应是等化合价交换价即可写出化学方程式。例如写出稀盐酸与锌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根据上图转化关系和置换反应的规律可知,锌属于金属单质,盐酸属于非氧化性酸,二者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根据盐和置换反应的概念很容易得出盐的阳离子是锌离子,阴离子是氯离子,生成的盐为ZnCl,学生就不难写出其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H。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书写也可仿此分析,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书写比较简单,在此不再赘述。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相对四种基本反应来说难度相对要大,生成物多,这是很多学生在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但无论是何种氧化还原反应,都符合以下转化关系。

从上述转化关系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是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生成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所以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首先要弄清氧化剂与还原剂、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其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这两对物质,然后结合反应介质和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其他物质。如果把氧化还原反应比做一栋房子,那么氧化剂与还原剂、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就是支撑这栋房子的四根柱子,只要四根柱子立稳了,其他问题就好办了。当学生有了以上的定性认识,在书写过程中再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价态规律、强弱规律、归中规律,以及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的转化规律,就可以写出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另外,有些时候还要注意反应介质、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对于相同的反应物,当反应条件和反应所处的酸碱性不同时,其产物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写出用KMnO与浓HCl反应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KMnO是常见的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还原产物为Mn,浓HCl是常见的还原剂,氧化产物为Cl,根据电中性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中阴离子为Cl,Mn和K只能与Cl结合生成KCl和MnCl,氢与氧结合生成水。至此,根据化合价升降法即可写出其方程式为:2KMnO+16HCl=2KCl+2MnCl+5Cl+8HO。

三、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中学常见的有机物之间的反应主要是官能团之间的转化,规律性更强,但要注意有机反应除主反应外还常伴有副反应,因此书写有机反应时生成物与反应物之间要用“”而一般不用“=”连接。但是典型的可逆反应用“?葑”连接,燃烧反应也可用“=”连接。因此,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从结构出发,结合反应条件来判断有机物能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有机反应常见类型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应和聚合反应等,弄清这些反应进行的条件和反应发生的部位,有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地写出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下是高中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除此之外,由于有机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体,有机物分子式无法体现分子结构。又因为多数有机物结构式复杂书写繁琐,所以有机反应方程式中有机物一般不写分子式而采用结构简式。结构简式既简练又突出官能团,在化学方程式中能简洁准确地体现出反应原理。在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碳只能形成四个共价键,不能少写或多写。二是一些基团的连接方式要既正确又合乎习惯,不产生歧义。例醛基-CHO,不能写成CHO-也不能写成-COH。例如试写出丙烯酸跟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溴水 ③乙醇

由丙烯酸的结构特点不难看出;丙烯酸分子中既含有碳碳双键又含有羧基,因此它既具有烯烃的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又具有羧酸的性质(酸的通性和酯化反应)。所以反应的方程式应分别是:

①CH=CH-COOH+NaOHCH=CH-COONa+HO(中和反应)

②CH=CH-COOH+BrCHBr-CHBr-COOH(加成反应)

③CH=CH-COOH+CH-CH-OH CH=CH-COOCH

CH+HO(酯化反应)

综上所述,中学化学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虽然比较多,但类别不多,且每一类都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勤于思考,多加总结,就能让教学变得轻松又快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楚先等.初中课本化学全一册教学挂图二(8).上海教育出版.

[2]窦洪庚.知识分类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0).1.

高中化学方程式范文4

关键词:数学方程思想;化学方程式;配平;待定系数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79-02

在高中化学中关于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带技巧性的问题,特别是在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配平问题成为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的难点问题。因此,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教材中,将这一问题的教学采取分阶段推进的层次教学,在高一年级只要求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判断、标出电子转移数目,不涉及配平问题;让学生具备丰富的感性知识后,在高二年级化学中讲配平问题,以便分散教学难点。

前人总结了许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优越的方法,如观察法、奇数偶配法、氧化数升降法等。但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局限性,那就是只对特定类型的化学反应方程有效,对某些反应方程的配平显得无能为力。于是就有一个问题:有没有一种对所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都能适用的配平技巧?本文就是从配平化学反应方程的本质出发,运用数学方程思想寻求一种具有普适性的配平技巧——待定系法。

一、化学反应中涉及数学方程思想的原理分析

所谓数学方程思想是涉及等量关系的思想。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表现为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化学反应中存在等量关系,这就为数学方程思想在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数学方程思想在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应用常常表现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或三元一次方的问题解决。

首先,将反应物(或生成物)系数用特定的字母表示出来,再以此推导定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系数;其次,根据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建立相关的数学方程或数学方程组;最后根据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特定字母系数,从而达到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应用案例枚举

1、涉及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配平类型

⑴配平KClO KCl + O

第一步:设反应物KClO的系数为x,并以此确定KCl和O的系数:MO

即: KO K+

第二步:为使取最小正整数,只需x=2

即: 2KClO 2KCl+3O

小结:在分解反应中,往往只涉及到一个未知数,所以确定系数后只需满足系数取最小正整数确定未知数的取值。

2、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配平类型

⑵配平Cu+HNO(稀)——Cu(NO)+HO+NO

第一步:设反应物Cu和HNO前的系数分别为x和y,并以此确定生成物的系数:

+(稀)——Cu()++

第二步: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相等立出方程:

3y﹦6x++(y-2x)

解得: 3y﹦8x 根据最小公倍数法:x﹦3;y﹦8

即:3Cu+8HNO(稀)﹦3Cu(NO) +2NO+ 4HO

⑶ 配平 KMnO+HCl——KCl+MnCl+HO +Cl

第一步:设反应物KMnO和HCl前的系数分别为x和y,并以此确定生成物的系数:+—— +++

第二步: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相等立出方程:

4x﹦

解得: y﹦8x 根据最小公倍数法:x﹦1;y﹦8,又因需满足(y-3x)/2为整数,故需x﹦2;y﹦16

即:2KMnO+16HCl﹦2KCl+2MnCl+8HO+5Cl

3、涉及三元一次方程的配平类型:

⑷配平S+NaOH —— NaS+NaSO+ HO

第一步:设生成物NaS、NaSO和HO前的系数分别为x、y和z,并以此确定反应物的系数:

+ —— ++

第二步:分别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和钠原子数目相等立出方程组:

① O : 2z﹦3y+z z﹦3y

② Na: 2z﹦2x+2y z=x+y

联立①式②式可解出:x﹦2;y﹦1;z﹦3

即:3S + 6NaOH﹦2NaS+NaSO+ 3HO

⑸ 配平CrI+Cl+KOH—— KCrO+KIO+KCl+HO

第一步:设反应物CrI、Cl和KOH前的系数分别为x、y和z,并以此确定生成物的系数:

++—— +++

第二步:分别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和钾原子数目相等立出方程组:

① O : Z﹦4x+12x+ z﹦32

② K : Z﹦2x+3x+2y 27z﹦2y

联立①式②式可解出:x﹦2;y﹦27;z﹦64

即:

高中化学方程式范文5

一、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加减乘除计算反应热

例1 已知:①

(l)反应①属于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反应①消耗8gCH4(g)时,

(3)反应②生成2 mol H2(g)时,

(4)反应③的

解析:(I),说明反应①属于吸热反应。

(2)由可知,;由可知,

(3)由可知

(4)观察可知,反应①+②=③,则反应③的H3=反应①的H1+②的 H2=

答案:(l)吸热 (2)+103.2 (3) -82.0(4)+165.4

技巧点拨:(1)反应热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各物质的系数减半,则焓变随之减半,系数加倍时,焓变随之加倍。

(2)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焓变也随之相加减。

二、根据盖斯定律推断反应热的计算表达式

例2 在298K、lOlkPa时,已知:

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解析:为了约去2H2(g),观察可知,反应①;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的故选A。

答案:A

技巧点拨:2~4个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加减乘除时,可以约去某些反应物或产物,得到指定反应物和产物的热化学方程式,它们的焓变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加减乘除,这样就可以推断焓变的计算表达式。

三、根据已知焓变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的结果

例3 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

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和的反应热H等于()。

解析:为了约去,观察可知,由热化学方程式①+1/2×②+③可知,的故选A。

答案:A

技巧点拨: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或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思路如下:

四、根据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计算反应热

例4 根据下图所示的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g)和O2(g)反应生成NO(g)是放热反应

B.2 molO原子结合生成02(g)时需要吸收498kJ能量

C.1 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

D.N2(g)+02(g)――2NO(g)的反应热

解析:946+498=1444>632×2=1264,即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成键放出的总能量,因此N2(g)和O2(g)化合生成NO(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错。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断开化学键时吸收能量,同种化学键形成时所放出的能量与断开时所吸收的能量相等,故B错,C正确。1444-1264=180,则N2(g)+02(g)=2NO(g)的反应热H=,故D错。

高中化学方程式范文6

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外延的扩展

例1高中化学把化学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另一类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化学反应,叫非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KMnO4K2MnO4 +MnO2+O2

B.2Na+Cl22NaCl

C.Zn+H2SO4ZnSO4+H2

D.CaCO3+2HClCaCl2 +CO2+H2O

(江西省)

解析:初中化学中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狭义的,是从物质得到氧与失去氧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而高中化学中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广义的,是从化合价的升降角度进行研究的。本题考查的是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需要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分析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对四个化学反应的分析可知,只有D选项中CaCO3与HCl反应时,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选D。

二、有机物命名规则的拓展

例2在以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中,从含三个碳原子到含十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都按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标记碳原子数,并根据碳原子数命名为“环某烷”,如环丙烷,其化学式为C3H6,结构式如图1(甲),也可简写为图1(乙)。现有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其结构式可简写为图1(丙),则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

(河南省)

解析:初中化学中只是对有机物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在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知识。本题通过对有机物命名规则的拓展,考查同学们的信息迁移能力与应用能力。在图1(丙)中,碳原子数是6,且呈环状,故该物质是环己烷,化学式为C6H12。

三、氯气性质的学习与应用

例32005年3月29日晚,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导致35吨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28人死亡,285人受伤。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能与碱反应。氯气被吸入人体后,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事故发生后,附近居民被紧急疏散,戴防毒面具的消防人员不停地向空气中喷射水幕及碱溶液,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氯气的扩散。消防人员向空中喷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反应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

(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写出氯气的两个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是MnO2+4HCl(浓) =X+2H2O+Cl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试根据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NaClO是次氯酸钠,C1O-叫次氯酸根),写出工业上以氯气和熟石灰为原料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广东省佛山市)

解析:氯气在初中化学中没有介绍,却是高中化学系统学习的第一种物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题联系实际,以一则交通事故为背景,介绍了氯气的一些性质,据此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由题可知,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为MnO2+4HCl (浓)=X+2H2O+Cl2,根据元素守恒,可知X为MnCl2。氯气和熟石灰的反应可以参考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2H2O。

四、过氧化钠性质的应用

例4某课外小组经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种淡黄色粉末,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于是他们设计了以下三个探究性实验。

[实验l]用嘴通过玻璃管对着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吹气,发现棉花剧烈燃烧,燃烧后的灰烬溶于水,加入盐酸会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据此推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按图2所示完成装置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中装入稀盐酸和大理石,则装置的B作用是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此时样品仍呈淡黄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中,发现木条马上熄灭。于是他们对此展开争论:甲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碳过量,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乙认为是二氧化碳燥后根本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你认为 _____(填“甲”或“乙”)的观点是正确的。为了证实这个观点,此时可以采取的简便的验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在证实上述观点后,他们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3。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塞在漏斗管中,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问棉花会燃烧起来吗?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浙江省)

解析:过氧化钠是碱金属钠的一种化合物,也是高中化学中重点研究的一种物质。本题主要探究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在实验1中,根据棉花剧烈燃烧和加入盐酸会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知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有氧气和碳酸钠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实验2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结论正确与否。首先要知道各装置的用途,NaHCO3溶液可以除去HCl气体,无水硫酸铜可以除去水分。此时在装置D中,是干燥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接触,而装置D中过氧化钠无变化,装置E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马上熄灭,说明没有氧气产生,即乙的观点正确。在玻璃管中装入干燥剂无水硫酸铜,然后用嘴通过玻璃管对着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吹气,如果棉花没有被点燃,就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不会反应。

在实验3中,因为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受热后会沿着漏斗管上升,和过氧化钠反应引燃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