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范文1
论文摘要:从教育技术学学科性质出发,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结构,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框架,包括规范和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课余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等。
引言
教育技术概念由“教育”和“技术”两个术语组成,它基本揭示了该事物的特质:把科学技术作为促进人类教育的手段,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它也大致反映了教育技术学科的特质:探讨科学技术与人类教育的关系,探讨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率的规律、原理和方法[1]。显然,教育技术学关注的焦点不是科学技术条件本身,而是科技条件如何通过教育现象的特点折射出来。因此,教育技术学主要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是教育科学领域中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性质的学科。这一专业的特点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以系统论的思想合理地整合知识并运用到教育教学或其他工作中。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突出教育技术学的特色,才能培养具备构建系统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教育技术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教育技术专业的许多课程都具有很强实践性,学生除了应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应用技能。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教育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课教师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让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具备这样的知识和能力,就必须不断地加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2]。因此,研究、探讨建立合理、有效的教育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一)拟订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安排
笔者认为要能真正地实现增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对于学制为四年的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来说,课程设置尤为重要,特别需要课程设置能够和教学进度保持统一,课程设置与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保持统一。从培养目标来看,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教育系统和影视传媒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在确定每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时,必须依据教学计划、相关课程内容及实验项目情况、实验条件和学生知识结构来设计。并且经过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讨论来确定,从而使得实验项目设置合理、规范。这既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又可防止相关课程的交叉,避免造成时间、资源和学生、教师的精力浪费。
(二)规范和加强实验课和实践课
1、实验教学,既是对理论教学的完善、补充和提高,又是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技巧的重要教学环节。由于实验条件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实验教学成为许多院系的薄弱环节[3]。
加强实验教学,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之前拟定出实验课程大纲。实验课程大纲必须经过教研室集体讨论和系学术委员会论证后才能列入教学计划。对由于设备原因无法开设的实验项目,应设置一些替代实验或演示实验。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师必须课前认真撰写实验教案,作好预备实验。实验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最后,任课教师还应该及时、认真的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通过以上各环节的逐项落实,使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
2、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课可分为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设计和科学研究。
专业实习: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选择在网络、计算机中心、电视台等从事软件制作、网页开发、电视专题片制作等。通过专业实习,不仅仅会使学生的电视节目拍摄制作和影像拍摄制作能力、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还会增长同学们的社会知识、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应付突变事件的能力。
教育实习:一般在第七学期选择中小学师范学校进行大约4周的实习时间。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奠定基础。
毕业设计:一般在第八学期进行十周时间的协作和设计。毕业设计要求有较高的学术性与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不能忽略其实用性。一个实用性、可预见性强的论文题目会得到学生格外的关注,也是吸引他们的关键。所以论文题目的设定应该考虑一下实用性及与学生联系的紧密性。
许多学生抱怨在学校期间科学研究的机会很少或者说没有,这是目前高校的一个普遍情况。似乎提到科学研究,非得是很难的课题。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课题进行研究,用小问题来做大事情。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
3、重视学生课余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
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来说,在教学计划中设置有实验课、专业见习活动和实习活动等实践环节。由于受实验条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们能够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十分有限。许多院校在解决学生实习、锻炼问题方面往往忽视了本身便利的条件。每个大专院校各种电教设备、设施比较齐全,校内电教设施就是最好的实践场所。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认真的组织本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电教服务活动,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将会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例如,有计划的组织同学们参加校内文艺活动、公益活动的摄像报道、摄影报道和各种电教活动服务,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参与电教设施管理、维护,不但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科学管理管理理念。
4、假期开展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调查和技术活动
要求学生在暑期,以居住地现状为基础实施调研,并撰写出调研论文。同时还要紧密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学生在暑期社会活动中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宣传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当地学校进行信息技术课师资的培训,并与当地教师合作,开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经验交流和实践活动。另外,还应积极到当地电视台进行学习,配合工作人员制作电视节目和电视专题片。
5、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
开展技能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技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教育技术技能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检阅成绩、交流经验、展示专业优势的有效途径。
教育技术系可以组织与本专业基本理论、技术特点联系密切的摄影竞赛和DV节目制作、教学课件制作竞赛、动漫制作竞赛及网页制作大赛,利用竞赛活动推动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充分展示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媒体制作方面的技能、特长和优势。
二、思考与总结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进。
(一)目前实验课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在于:
1、实验设备数量少且陈旧。
2、实验课缺少任课教师的参与,常常使实验课无目标。
因此,今后实验课教学要加强三方面建设:一是设备及时更新和增加,硬件上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二是实验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认真负责;三是理论课教师也要参与到实验课中。
(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类型单一,缺乏实践性课程、应用性课程和讲座性课程。
2、专业基础课数量少,涉及面窄,技术类课程数量多,缺乏深度,方法论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数量少,缺乏广度。
3、以传统媒体为核心的课程较多,以计算机媒体为核心的课程数量和类型较为薄弱,反映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最新发展的课程较少。
4、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类课程不仅内容窄、模式单一、时间短且多数往往流于形式,使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当前形式,目前社会需要的是掌握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及计算机硬件知识、网络知识,并具备以教学设计为中心的能力,构建、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多种媒体形态制作能力,信息采集、处理、编辑能力,构建系统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能顺应时展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道路既艰巨又漫长,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善现行的实践教学规章,实施科学管理、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193~198
[2]李龙.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系统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2.5
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范文2
关键词:师范院校;教育技术;特色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003-01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发展很快,开办教育技术专业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急速增长,不仅很多师范类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一些非师范类院校也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空前繁荣”的背后,也孕育着一些危机,存在着一些困惑,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出现了“人才过剩”的现象,特别是作为主力军的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我们国家原本是人才稀缺的国家,但却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不得不令人深思。
一、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现状
1、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取得的成果
(1)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立了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还办起了教育技术学的博士后流动站。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44个教育技术学专科专业点,224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点,83个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因此,教育技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多层次、多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健全了教育技术发展所必须的组织机构
2004年,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除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外,有些省市也成立了自己的电化教育馆,如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深圳市电化教育馆等。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学校教育技术系统三大主要领域组成的教育技术系统。因此,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所必须的组织机构基本趋于成熟和完善。
2、教育技术学专业缺乏特色的表现
(1)培养目标宽泛而不专精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教育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专业是否具有前景和生命力,主要看这一专业培养出来的产品――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能否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实质上也就是人才培养是否具有高质量和专业特色。
(2)课程体系纷繁复杂
教育技术学科是一门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新型综合性学科。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知识,导致本科生的课程数量一直在增加,课程体系也越来越纷繁复杂。从课程的内容上看,设置的课程能够反映出学科所包含的知识,但这种包含却没有核心,由于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都有其他学科的课程,在课程的安排上无法把握其专业性,专业课、基础课和选修课之间的衔接存在较大问题,不是大量内容的重复,就是知识衔接不上,课程相应的实践环节也明显脱节,课程安排上实践课安排不足。
二、缺乏特色的原因分析
1、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和认识不够深入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且缺乏对于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很多方面没有达成共识,在一个学科里,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学派是完全正常的,也是促进学科发展所必需的,但是对于学科能够成立的最基本的核心问题必须有明确的共识,比如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等。
2、教育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分散
教育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有:各级师范类院校教育技术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校主要是电教管理、课件制作、信息技术教育课等,各省市、区县电教馆(站)主要从事电教管理、课题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教学系统(包括软、硬件环境)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广播电视系统、信息广告公司中广播电视节目和网上栏目的创意、策划和编制,IT产业中教育产品(教育网络、教育软件)的开发。这么多的就业岗位乍一看似乎很吸引人,对专业的发展大有裨益。其实不然,由于有这么多的就业岗位,为了兼顾每个工作岗位上专业课的学习,在课程的设置上就会很庞杂,由于课时有限,每门课程只是一带而过,如此一来就很难培养出某一岗位的精英。
三、解决的对策
1、加大对教育技术的宣传,获得社会认可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专业对自身的形象宣传和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有利于专业的品牌建设,促进专业的发展以及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大对专业的宣传是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的有力手段。
2、加深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和认识
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认认真真地坐下来,把学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梳理清楚,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历史,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机结合起来,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理清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清清楚楚的表达,用来作为本领域人员的共识和其他学科交流的平台,避免急功近利的名词炒作和认为虚构的“创新”,是本来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3、使教育技术本土化
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范文3
论文摘要:鉴于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是师资培养培训的纲领性文件,又是中职师资培训包项目开发的基石,故我们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除了加强对有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更注重对相关企业、职业学校以及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广泛、深入地调研。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十一五”期间,54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按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开发70个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形成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的培训包,为全国中职师资培训提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指导,以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承担了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教材开发项目。根据项目开发的要求,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则是在整个项目当中处于首要的地位,故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开发这一标准,以促进整个培训包项目的开发与推进。
一、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美术设计作为物质和文化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它在中国古代被称作“百工巧艺”,其显著的特点是美术设计与生产、设计与制作紧密结合。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先人们创造了丰富的广为世界称誉的成果。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美术设计的外延远远超过了过去以手工工艺为核心的产业圈,而涵盖了从手工到电脑的所有技术产品。
作为培养美术设计相关产业的初、中级专业人才基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设计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美术设计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乃当务之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素质也迫在眉睫。
制定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为指导,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促进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为目标,广泛吸收其他师资基地、中等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构建一个以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休的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标准程式。
二、相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完全是一项首创性的工作,现今只有一些相近或相关的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较有参考意义的主要是:
(一)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2004年12月。这是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组织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而开发的一个标准,教育部将以此为依据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这个“标准”把相关人员分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三类,其中“教学人员”的能力区分为4项: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
(二)《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试行)))[2]0 2007年7月的《中国一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国家报告》称之为中国的首个专业教师能力标准,它借鉴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从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行业联系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鉴定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9项能力领域,“能力领域、能力单元、能力要素、能力表现水平”等4个层面,对职业教育的教师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三)《教师能力标准》[3],这是一本介绍“IBSTPI教师能力标准”的书。2004年,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Board‘Standardsfor Training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简称IB-STPI)了修订的教师能力标准,包括5个维度、18项能力以及98条具体绩效指标。这5个维度是专业基础、教学计划和准备、教学方法和策略、评估与评价和教学管理。这是一个迄今为止较为权威、最为全面的国际教师能力标准。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的成果,2001年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颁发。它的内容包括美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等,是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指导方案从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需要的角度制定了能力标准,即对专业教师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业务范围、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三、对美术设计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学校及师资培训机构的调研
为了给制定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研:一是美术设计类行业、企业,二是各地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学校,三是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地学校。
(一)调研的内容
1.对行业企业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美术设计产业在我国的分布、发展趋势及其物质文化人力资源的配置,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规范、人才需求状况以及从业者的素质构成,上述用人单位对中职美术设计类毕业生职业技能、知识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在制定培训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的标准时,如何处理地域分布广泛、门类繁多所形成的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差异性与普适性的协调问题。
2.对职业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在一些不同地区的大致分布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美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对培养美术设计从业者的适用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学习动机、就业展望,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素质的基本状况以及接受培训的意愿和具体要求。
3.对国家级培训基地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充分收集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有关信息,重点是借鉴他们所确立的培训目标。
(二)调研的基本结论
1.行业、企业的调研结论。“美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企业或商业活动中与美术有关的设计工作,这一庞大的行业从照应职业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细分,可以大致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和数字艺术设计四类。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多样化需求的增长,美术设计行业已受到广泛重视和政策扶持,发展迅速,分布广泛。同时,与美术设计相关的观念、工具、技能等更新换代快,地域差异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业内人士对从业人员的观点大致如下:目前我国美术设计从业人员,特别是来源于中职学校的员工,大多数的基本职业能力较低,表现为专业化程度不高,实践技能不强,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差,而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关键能力和跨专业能力、应变能力)更是巫待加强。
企业对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评价是中职师资已经具备的大学本科以上的专业知识,是美术设计流程中的上游,他们缺乏的是处于动态中千差万别、不断更新的中下游的技能知识。重点要加强实践运用和技能培养.丰富行业的实践经验.培养美术设计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以及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与行业实际要求相联系的主动性等。他们在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所接受的行业应用流程和技能训练愈多,其所培养的美术设计人员就愈能适应高度细分的行业市场。
2.中等职业学校的调研结论。资料显示,近20多年来,美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仍难以满足迅速发展的国内美术设计行业的需求。我国的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未完全成熟;教材存在信息滞后、内容空疏化的问题;由于资金投人不足、企业参与不积极、实训基地缺失等诸多原因,该专业实训或实践课的安排仍不够理想。
从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的现状来看,总体数量尚有不足,美术设计专业教师课时任务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都巫需加强。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技术给作品的设计及作品信息的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些刘美术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中职学校开始设置新兴专业方向。然而,美术设计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以及创作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从事图形图像处理教学的美术设计教师无法胜任,即使是包装、广告、展示设计、模型制作、商业插画等传统美术设计专业课,教师的能力表现也因人而异。另外,相当一部分美术设计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不规范,在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美术设计专业教育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能够承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工作的人才更是稀有。
目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从事相关实践的机会不多,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难以做到统一,反映到具体的教学中则表现为对美术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行为掌握不足,不具备应付多元多变要求的实际设计能力,也较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业动机,难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承担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地学校所确立培训目标的分析。2008年,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吉林工程师范学院、河南技术师范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五所院校承担。综合分析其培训目标的要件,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了解职业教育的形势、任务和政策,掌握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掌握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熟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软件,掌握若干种类美术设计作品的创作技术,具备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业教学的能力,熟悉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与需求,进行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培训。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构思
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范文4
【摘要】 实验教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应用型检验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从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整合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体系、加强实习管理等方面,分析说明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在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随着国内外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飞速发展,医院检验科对于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是他们理解知识和验证理论的过程,也是他们掌握基本技能的根本途径。然而,目前的医学检验高职教育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出现“眼高手低”,综合素质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进行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实验课教学主要是以传统的、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存在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条件落后、实验方式老化、实验考核方法不完善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难于培养出2l世纪医学检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检验人才。围绕跨世纪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转变旧的传统观念,打破现行课程框架,重新构建新型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1]。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举措
2.1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改革
要明确办学思想,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践教学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是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2]。教师必须积极参与专业教改,明确要为学而教、为用而学,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思想到行为均积极转变。
2.2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要把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摆到医学检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位置来抓,要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专业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在职教育、进修、培训等,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业务素质,使医学检验人才的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
2.3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实验内容的不断优化最能体现出实验教学的真正实力,选择新颖、适用的实验内容是提高实验教学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前提。在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删减单一临床检验项目测定与传统测定技术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强、具有研究性和设计性的实验,以确保所开实验既有实用性,又能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4改革实验教学方法,适应培养应用型检验技术人才的需要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多采用教师讲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等内容,学生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对整个实验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遇到实验结果不符时,不知道如何分析原因,而是随意抄袭他人或更改实验结果,为此须引进新的教学方法。
2.4.1应用多媒体等实验教学手段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等教学手段,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而且拓展了实验教学方法,拓宽了实验教学思路。
2.4.2运用角色互换,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改变以教师为主体,以示教、灌输、验证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思考和创新的机会,将实验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3]。
2.4.3开展专业技能强化训练
除了实验课外,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安排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每门专业课选取几项操作性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先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在其间进行指导,最后由学生抽签进行每一门专业课的实验操作考核,考核成绩必须合格,否则重新进行操作练习再考核,直至考核合格。
2.5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传统的实验考核存在考核方式比较单一,随意性比较强,考核内容过分依附于实验教材等弊端。将实验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向多样化发展,把实验考核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由平时实验考核成绩和期末实验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实验考核包括实验课出勤率、实验态度、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的书写等方面组成,在实验考核总成绩中可以占40%左右。期末实验考核包括实验理论考试和实验技能考核两部分,实验理论考试可以占实验考核总成绩的20%左右。
2.6加强实习管理,确保实习基地教学质量
目前,多数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主要停留在操作上的指导,对是否按照教育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实纲要求缺乏关心和考虑,教学责任感不够强。为确保应用型的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实习基地需要对实习生制定健全而又完善的制度,严格考核和管理,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医德医风正派的临床带教队伍。另外,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要不定期地组织专业课教师和实习带教老师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出适合2l世纪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检验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武高辉,杨韬,赵希文等.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与研究,2002,74(3):21-23
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范文5
【关键词】艺术设计 专业基础课教学 思考与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对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艺术设计教育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各个美术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争相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但随着盲目的扩招,致使不太成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受到严重的冲击。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缺乏科学合理性,尤其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的关系问题表现较为突出,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地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真正为艺术设计教学服务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新模式。
1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1.1 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基本情况
随着高等艺术专业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艺考热”的升温,迫于升学的压力,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这样招收的学生就会有很大程度上对艺术设计并不感兴趣,生源质量下降。其次,由于艺考模式的局限性,专业课考试内容长期固化单一,科目基本上是素描、色彩、速写,内容基本固定,大多以默写和临摹照片为主。致使学生在考前培训时突击训练应试技巧和方法,缺乏对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这样的艺考指挥棒下,考前就不可避免地把学生训练成机械的照抄照搬、没有创新能力和严谨的造型能力的机器,思维僵化,造型的严谨性、精确性严重缺失,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得招来的学生能力水平逐年降低。另外,由于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考试内容与艺术绘画专业考试内容相同,这样不可避免地在学生入学后,专业基础课的训练与以前传统绘画性训练有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
1.2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大多延续传统艺术绘画的教学框架。在形式上仍然强调造型、技法与单一的色彩配比规律。以研究客观对象的真实形体和客观表现为主,强调写实技术能力的训练和作品的表现力。但这种方法毫无疑问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不利的。传统单一的封闭式造型训练与开放式的艺术设计要求不相适应。教学方式把写生作为主要手段,而对物体内在本质语言得不到深入挖掘。这种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同化学生的审美和个性的进一步开发,抹杀了学生艺术个性的张扬,这种教学方法也背离了现代设计艺术理念。
(2)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教学衔接性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和不同阶段改革试验,但是,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上有许多需要深入反思的地方。我们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还是基本沿袭了传统绘画艺术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写生、临摹为主,追求单纯的写实绘画技巧。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应具备相应的绘画基础写实能力,但在我们现在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写实造型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在思维方式、创新意识的培养。专业基础课和今后的专业设计课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形成严重的脱节现象,与我们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背道而驰。
2 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和改革
2.1 改变艺术设计教学观念
对于高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来说,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完成专业教学的基础和根本。从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上看,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开启学生自由的想象力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培养起学生独特的设计造型理念、发掘物象的形态美、提高形体重构联想的能力,才能打破传统的绘画思维定式,冲出对客观印象表达的藩篱。
专业基础课要服务于专业设计课。因此,专业基础课内容的安排要与相关的艺术设计课程联系在一起,如环艺专业的学生在上专业基础课时可加入室外建筑结构和环境空间的写生练习,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体验建筑结构的艺术特点、空间构成基本规律,熟悉环境艺术设计特有的语言特点,并通过写生进行提炼、概括、夸张、变形,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意识。
2.2 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也是以造型为主要表达语言的专业。所以,艺术设计专业必须通过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训练开始,目前,各大艺术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基本主要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等组成。通过对物象的形体、色彩、结构等重要特征的了解和认识,并将其转换成设计语言和元素,再进行重构和组合,形成区别于原有物象的新的视觉形态。
(1)设计素描。设计素描是基于严密的、准确的、理想化的表达方式,主要研究的是事物结构、空间、透视、形态等规律的学科。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设计素描主要训练的是学生立体空间塑造和表现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的运用是设计素描的重要表现特征。设计素描是设计师传达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的重要表现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物象的表象形态来表达其内部复杂的理性结构和物体之间相互空间关系。它一般有三个训练阶段:造型基础能力训练、造型语言能力训练、造型创意思维能力训练。在具体表现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不同造型、质感的线条来主观地表现物象的立体感、空间感、质量感,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同时,运用现代设计构成要素,对物象进行重构,创造出既源于客观物象又高于客观物象的全新形象。通过这样的训练,就可以把学生以前绘画的具象性思维转变为抽象性思维。另外,多到大自然中写生,发现自然的形态,从中汲取营养,通过发散性的物象重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表现出新颖的作品。
(2)设计色彩。设计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中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传统的艺术绘画色彩有很大不同,它主要研究的是色彩内在的相互协调、配置规律。对具象色彩的提炼概括,理性地表达抽象色彩情感。通过对现代色彩理论的实践和训练,提高学生对主观色彩的表达能力。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对自然色彩进行表现,再通过概括、夸张,对自然的色彩进行提炼,把具象色彩变为主观色彩。另外,还可进行色彩空间、抽象色彩的综合练习,通过不同色彩给人心理、生理的不同感受及色彩的联想等表达出不同的抽象色彩概念。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很好地把色彩和设计联系在一起,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3)三大构成。构成课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另一门必修基础课。它主要包括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三大构成主要通过点、线、面等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研究事物的内在结构和变化规律。传统的三大构成课程的讲授方法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缺乏和相关的专业设计课的相互渗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讲授基本理论后学生完成相关的课题作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三大构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表达能力、理性构思能力、趣味构思能力。为今后步入专业设计教学奠定良好的创造思维和造型构成基础,使之能更好地和今后的专业设计教学无缝对接。
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范文6
关键词:数码钢琴集体课;中职学校;幼师专业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概念从美国引入至今,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无数钢琴教育工作者不懈的研究和实践,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高校已得到了初步的展示,但是在中职学校还未得到广泛的使用,我校已在两年前开始采用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模式,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浅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一、数码钢琴与钢琴的触键感不同会不会影响学习效果
由于数码钢琴与传统钢琴在音质和触感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许多人认为弹奏数码钢琴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弹坏学生的手型,因此会对此产生抵触的情绪认为老师对教学不负责任。其实不然,我认为学生的手型好坏是由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练习所决定的,只要老师能够按照传统钢琴教学的方法来教授学生弹奏数码钢琴,并且学生也能认真的按照老师所教的方法弹奏,就算数码钢琴的琴键弹起来没有钢琴那么重并且音色听起来也有所区别,但也能到达到教学目的。正如美国有一位著名的专家罕娜教授,在传统钢琴和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她认为数码钢琴和传统的钢琴触键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她说,触键是在你的身体,你的手,你怎么去运用它、发挥它的优点,而不在于你弹的是什么琴。
二、授课模式的改变会不会影响学习效果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中,钢琴教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师徒传授的个别课,而近几年出现的数码钢琴集体课给人们的思维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授课模式会不会对教学造成影响呢?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对于中专幼儿教育专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授课模式,不但不会受到影响,反而会比传统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有效的节省了师资成本。幼师专业学生较多,根据三年中专学习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来说,如果单独授课必然造成许多人力和财力成本的提高。
(二)、改进了现有的教学水平。新的授课模式重点在于“集体”二字,那么在课堂上怎样体现这一点呢?可以从两个方面表现:
1、集体教学。他的优势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传统一对一授课保姆式的教学方法,老师授课时重点强调基本概念和要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集体回课。集体回课绝不是集体化的个别课,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最开始上数码钢琴课时觉得很无奈,全班近40名学生,要在2节课内回完课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更别说教学,根本没有时间,自从改变成为集体回课,上课的效果就好了很多,我根据学生的程度有选择性的进行齐奏、独奏、分组比赛,学生们兴趣高涨,学琴的信心大大增加,班里也出现了一股竞争的热潮,学生的琴技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面对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的情况,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一)理论知识
对于刚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是一点专业知识基础都不具备的,而音乐理论知识是非常具体且必须了解的知识,如果不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弹奏方法,老师的钢琴教学就根本无从下手。因此,如何保证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提高理论知识来保证钢琴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我觉得可以使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加强乐理基础、视唱练耳的教学,尤其是乐理知识的教授;二年级开始即兴伴奏课,并加强和弦、和声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使学生学好即兴伴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练习
由于幼师班的学生绝大多数刚刚接触钢琴,上课课时不多,学生进行钢琴弹奏练习时间每天也只有一小时,许多学生开始练习时,手臂不能放松、手指独立性差、关节无力且手型不规范,因为是集体课,作为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给每一位学生手把手纠正手型,但是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手型就会使学生无法打好钢琴基础,对后来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上集体课时我安排每两位学生共同使用一台数码钢琴,并要求学生互相听对方弹琴,找出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使两位同学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当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时,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怎样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考核
钢琴成绩的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议考虑以下几点:
1、不能只给演奏水平好、级别高的学生打高分,而应在学生相应的程度上只要演奏得很出色,就要给予适当的鼓励。2、给学生制定何种程度的级别和教材很关键,避免学生为追求高分而跳级、拔高,致使弹奏技术不过关。 3、建立“课堂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一些老师在成绩评定的时候,一般是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终结成绩记入成绩档案,致使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练琴,临近期末考试时再突击应付专业考试;采用“课堂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利用数码钢琴教学系统进行集体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无疑是一场教学上的大革命。它不仅为现代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体现出集体课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它既改善了教学环境,同时又丰富了教学手段,这是对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内容和教法的挑战,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的出现,对现在各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它顺应了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