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关怀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图书馆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读者或用户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的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特别是对待弱势群体,更应为他们的需求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环境。
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社会上的一切服务都是有偿收费的,你交了钱才能得到应有的服务,这冰冷的原则把许多贫困者拒之门外,只有图书馆例外,图书馆坚持公益性的原则,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免费服务,每位来到图书馆的人,不管你的职位高低,贫穷或富有,是正常人或残障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力,都能免费使用图书馆这个公共空间。可以说图书馆是充满人文关怀的一片净土。
一、图书馆应具有免费开放的义务
图书馆要尽其所能为市民服务,要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充分尊重读者人格的、温馨的、平等的自由的空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图书馆的资源和设施属于公共财产,这些资源和设施的使用以及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应对公众免费开放。所以说图书馆应该是为广大民众提供免费的或是优惠的服务场所,图书馆应由国家建设并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因此我们就不能随便地乱收费,特别是为读者的基础服务,如图书、期刊的借阅,不能收取费用,特殊的服务需要收费时,如代读者查询检索文献、复印文献等,收取的费用也不能太高。图书馆的价值就是要向公众提供优质的无偿的文献信息服务,使国家投资支持的图书馆资源能充分的利用,不能作为单纯追求创收和盈利的事业。
二、图书馆要为读者创建人性化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不仅是信息的传播地,更是人类文化的集散地。它拥有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是一个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的场所,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学习读书空间,静谧的环境能让一个浮躁的心安静下来,一书在手能让一种迷茫的思想投入进去;在修身养心的同时更能收获几分从容与自信,收获几分读者对你的尊敬与拥戴。
目前,我们的大中型图书馆的设计非常的人性化,不仅阅读环境优雅安静,藏书量非常丰富,书架排放整齐规范,还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设计合理布局,比如有的图书馆专门为儿童设立了阅读借阅室,就连书架和桌椅都根据儿童的身高合理设计。墙壁上张贴一些色彩鲜艳的卡通图片,对少年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使他们能静下心来认真地看书学习,这种人性化的设计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总之,图书馆从建筑格局到室内布局设计,都应遵循读者至上的原则。创建读者满意的人文环境。吸引更多的读者到这个公共空间来看书学习,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使国家投资建设的图书馆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关怀、帮助和服务于“弱势群体”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指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主要指老弱病残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这一群体有了改变,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他们一般是由农民、进城的打工者、城镇失业下岗人员等构成。这些人群在人生的道路上已经尝到了艰辛,也遭受了许多白眼和冷漠,所以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怀,他们渴望社会上有爱心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渴望一些文化场所和娱乐空间能够免费向他们开放,渴望在这个社会中能平等地享受一切权力和社会劳动保障。
1.建立“盲人图书阅览室”
目前,我国有盲人900多万,调查发现,大部分盲人依然不能平等地利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必须强化服务理念,有针对性地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开展个性化服务和构建无障碍图书馆,这对盲人能平等地利用公共图书馆,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意义。盲人虽然看不到这个世界,但他们能够触摸感知周围的一切,他们能够通过盲文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图书馆应该为盲人建立图书阅览室,馆藏一些盲文图书和资料,还要准备一些录音磁带,用声音和触摸文字的方式向他们传递世界的精彩,让盲人也同正常人一样享有读书的权力。我们国家现在也在积极倡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关心弱势群体,采取一切手段为他们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我们的2.为农民工送去人文关怀
高度重视农民工文化生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切身权益,加强农民工的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我们这个社会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图书馆有义务为农民工提供人文关怀,努力改变目前农民工文化生活失调的状况,可以为他们开辟免费的图书阅览室,把他们聚集到图书馆里,有目的地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还可以免费为他们开设有关法律知识和提高技术技能的教育培训讲座。图书馆还可以送书到工地,开办“工地流动图书馆”,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用实际行动体现党对农民工的关怀,目前各大图书馆还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没有想不到的事情,关键看是不是愿意去做。
四、图书馆员是人文关怀的执行者
前面讲了许多图书馆应该怎样体现人文关怀,但落实到实际行动和工作上关键要看图书馆员的人文素质的高低。人文素质的实质是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和体现终极关怀的一种精神。一个具有人文素质的图书馆员在与读者和用户沟通时,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快速了解其意图,为其提供满意的需求,如果图书馆员人文素质低下,那么他就会将个人的不良心理带到工作中去,处事有失冷静、或是态度蛮横,有可能与读者发生直接或间接冲突,最终导致读者服务的满意度下降。
当然,人文素质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结构、一种沉积,必须有一个内化过程。图书馆人文关怀做的怎样,决定着图书馆员人文素质的高低,实践图书馆人文关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原则,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贴近读者,根据不同层次的人群,设定个性化的服务,在可能条件下给他们一些方便,在遇到困难时,给他们一些帮助,使他们有一种受到尊重和温暖的感觉。
图书馆是一片净土,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地方,人们来到这里,可以在浩瀚的书海里遨游,尽情地吸吮知识,在这个充满人性化的公共空间里,即便是“弱势群体”也同样人们享受着平等的权力,享受着图书馆员热情的关心服务,这个公共空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满足了人们的心里需求,成为了社会民众赖以依靠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孙丽文,辛燕玲,刘丽.公共空间论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新定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2):21―22.
[2]贾丽晶.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若干探索[J].图书馆建设,2007,(3):81-82.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2
社会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开始的排斥到后来的关注、帮助,再到现在的重视其潜能的发展,这一路的风景是社会展现出的最亮丽的风景。但在一些招收特教生的高校里,特殊教育中课堂语言在人文关怀方面还有所欠缺,本文认为在特殊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把每个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针对这些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来做出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教学设计,使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可以得到健康发展。越是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我们越应该从精神层面重视他们的教育。语言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在特殊教学中,无声的语言更具有这样的魅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社会的期望、对生活的热爱都是建立在这样的语言基础之上的,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利用课堂语言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给他们生活的勇气和自信。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关注这些残疾学生的情感动向和道德标准,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为了教而教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偏离了人文关怀的本位观念,使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忽视了他们自身发展的要求,尤其在特殊教育中,聋生们不会用有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往往会选择沉默的接受,这使我们的教育陷入一个老师掌控教学格局的僵局里,那么,怎样才可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呢?
二、让课堂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特殊教育学校中,我们的学生具有生理方面的特殊性,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他们一样具有灿烂的精神世界,在每一个学生心中仍然有着一片阳光地带。国外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使人们相信你,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信任是师生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如果师生之间有着浓厚的感情,那么对于老师的教育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反,就会不认同,甚至厌恶。古人常说“:感人心者莫乎于情。”特殊教育中充满情感的语言更具有一种无声的感染力量,更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一)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特殊教育中的学生更要求独立的人性存在,教育往往忽视这个方面的需求,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魅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他们深度挖掘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目的就是要培育具有良好品格的人,重视人性,重视人类多方面的需求。包括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各种情感需求、劳动创造力等多方面发展需求。而最具人性色彩的就是追求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精神层面的需求,特殊教育中语文学科承担的任务就是用具有人性色彩的语言唤起学生内心的需要,那些身残志坚的信念、善良美好的品德、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情怀,让他们的人生充满一种强烈的自信感和幸福感。我们学校的特教学生由于生理缺陷问题,往往对于劳动学习和创造力方面没有很高的精神需求。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唤起学生的这部分人性,一定要知道,每个学生的心灵世界都是美丽的富有创造力的,要想尽办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探寻出他们心灵中的这些需要,让这些需要成为学生生活的勇气和自信的源泉。比如,我们在授课时,在讲授一些国内外的文学作品时可以拿出一部分励志类的对于我们的学生性格健康发展有利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来做分解,其中史铁生的作品就是可以拿来做素材的极佳作品,通过老师对内容的动情讲述,让学生感受一种健康的积极的正能量,从中传递出一种健康的人性。再如《变形记》里面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可以采用引导方法使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让学生充分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从而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无论生命以何种方式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的形式,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的生命存在,在课堂教学环节,一定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的关注才会给特殊教育的学生一种温暖的期盼,关注的内涵是尊重、关心、牵挂,而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对待每个学生都应尊重个性、关注其自身优势,培育社会需要的各种岗位的学生,也能让这些残疾学生在社会上得到跟普通人一样的职业认同感,用自己的课堂语言鼓励我们的学生从自身特长出发,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语文素养,不断增强自身素质。认识到并尊重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师生之间能够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怀的和谐气氛,从而真正体验到与一个普通人无异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二)教学引导要凸显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进行平等的互动,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引导学生充分地吸收课文的内容,进入课堂情境,把平时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积累运用到学习中,做到真正地用心灵感知、体验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从而获得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感受。此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且进行深入地探究,这种探究还要延伸到生生之间的合作。大学生已经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同学之间已经完全有能力进行问题的探讨和交流,他们之间的这种探讨能够激发学生的勇气,实现一种凌驾于自我之上的情感飞跃。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着自己爱好和兴趣的个体,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性,给学生一些选择的空间,比如自己选择阅读内容,自主提问,自发地去探讨问题,对感兴趣的中外作品加以品读,提高自身的品行修养。
(三)教学语言要关注心灵感受。大学生处于心智倾向于较成熟的年龄阶段,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与人相处的各种技能。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听到老师们抱怨,这些生理残疾的学生不爱发言,没有大学生的朝气,我觉得可能是一种自卑情绪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避免对学生进行自尊心的伤害,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我认为有的时候,教师说话的艺术决定着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温暖的课堂环境很是重要,这对学生自信的表达、大胆的交流、知识的运用等方面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比如这样一个案例,有一次让学生们做一次阅读能力表述题,第一个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说“: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观点?”其实这位老师犯了一个大错误,虽然是一句课堂惯用语,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但是从教育的本质而言,这位老师就把第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给弱化了,如果改说成“有没有与他不同的观点呢?”这样的话就肯定了第一个同学的观点,使他的自尊心得到了很大的照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因为前面已经提到过,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本来我们的特殊教育就存在诸多的障碍,所以老师的每一个眼神、动作、每一句话都应该体现出人文关怀,“你说错了。”“没有更好的理解吗?”“谁能比他说得更好?”“你表达得不具体,谁能更具体地表达?”……类似这样的语言带给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是怎样的心灵感受呢?这样的感受怎么会让他们还有发言的愿望呢?学生会觉得自己被充当了预演的试验品,还不如保持沉默!教师的每个小小举动对于学生都可能是学习中的致命伤,特教学生的每一次站起来的勇气都是可嘉的。就发言本身,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每一次发言,都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这是对人性本身的一种尊重。对于知识层面而言,答案可能不完美,但对我们的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表达,更是一种自信心的满足,即便是错的,我们也该鼓励这样的行为,不能否定。这是我们特殊教育的财富。教师应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学生你是独立的自我,你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支撑,反复地表扬学生,让他们勇于表现自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有利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
(四)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鼓励和尊重。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其目的是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自信与满足,重新认识自我,建立起生存的自信,为以后融入社会铺路。第斯多惠曾经这样认识教学评价“: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就是说,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的教学评价要依托“人文关怀”这个理念,主要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生命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鼓励性语言。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鼓励性评价,“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评价标准,来对每个学生的努力做出评价,赞美这些学生的每一点好的改变,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2.重视情感因素。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关注成绩还要关注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情感、意志、人格和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教学评价中,要用发展的眼光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关注特殊学生的道德观和独立人格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3
人文关怀,根据字面理解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和人的理想、个性、尊严、人格以及命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人文关怀就是指把人当作主体和中心,满足人的实际需求,维护人的权益以及尊重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人文关怀就是对人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关注、探索以及解答。简单来说,人文关怀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在学校管理中,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需求角度来制定管理制度,在学校管理制定中体现人文关怀。
二、学校管理实施人文关怀应该坚持的原则
1.学校管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实现人文关怀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文关怀的核心。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我国在封建时期就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体现了封建社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强调学校的管理制定中,要把人作为管理的中心,充分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和理解人的思想,把人作为组织中的重要地位,满足教职工不同的合理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求学校在管理中做好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要强调对人的尊重,尊重人的尊严、实现人的个性化发展;第二,就是要做到促进人的发展,在管理中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就是要满足人不同的合理需求,通过对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开发人的无限潜能,在管理中尊重教师、发展教师、服务教师,从而提高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
2.学校管理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学校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在聘请教师时,要做好录用工作,选拔有能力的教师,并能够合理利用人才,把人才分配到合理的工作岗位上,促进人才的发展。在竞争机制的建立上,要本着公平的原则,建立平等的竞争机制,让学校的教职工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好发展。在利益的分配上,要实行按劳分配,实现合理分配。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要坚持公开的原则。首先,学校在制定管理制度之前,要征求教职工的广泛意见,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现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其次,在管理制定好以后,要在学校及时公开管理规章制度,供全校的教职工查阅。
3.学校管理应该坚持民主原则
在学校管理中坚持民主原则,是学校领导制度的根本原则之一,也是学校教职工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实施权利的重要表现。学校管理要做好坚持民主原则,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学校要尊重所有教职工的人格,他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享有管理学校的权利。其次,学校所有的教职工都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在学校制定各项管理规定的过程中,所有教职工都有参与制定学校管理条例的权利,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三、学校管理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1.实施人性化管理方式
学校实施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实现对人的管理,要做好对人的管理,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做到刚柔相济,体现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其次,学校要实现人发展的需求,尽可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把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作为管理的目标。最后,学校管理还要做好充分协调学校内部关系的工作,注重学校人员的合作,培养人的合作意识,遵循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制度,充分调动学校成员的积极性,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
2.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对象。学校的办学要得到社会公共的认可,学校管理者就要制定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首先,学校的管理制度要体现出关心学生,树立全面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满足当下学生对优质教学的需求。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作为前提,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要做到关心学生的整体发展。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让学生通过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后,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整体,具有独立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开辟多种渠道,给学生发展和展示的平台。
3.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4
人文关怀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教育要求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更多的关注,要求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状况、政治进步状况、道德提升状况、心理和谐状况、价值实现和权益维护状况等方面。人文关怀教育及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体价值、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人文关怀教育内容选择和课程设定形式
人文关怀教育内容的设计和选择,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期望和目的有很大关系。大学生人文关怀式思政教育的内容的选择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过于理论化的内容学生没有兴趣;过于社会化的内容,在学生和老师的对话中,经常会包含老师对于事件的认识。这样的话对于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对事件的全面认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如何选择内容,作者认为采用必修课、选修课和特定科的模式较好,其定课主要是根据学生情况而临时和专门设计的课程。人文关怀教育的题材和内容可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人文关怀理念的精髓,也可以是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占有很大比例,它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学生对未来、社会、社会事件等认识,以及学生在校中或者走向社会之后的处世行为、工作态度等。总之,人文关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政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道德观念和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教育四方面。这四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形成一定结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施的过程中,这四方面占有的比重程度也将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施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目的的实现。对于具体教育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况,自主选择和开发教育内容。
三、人文关怀教育方法和途径
根据人文关怀教育的实质看,人文关怀教育重在对学生的关怀和关注,包括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素质状况、专业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即未来发展状况等。因此,在人文关怀教育工作开展的时候,首要工作是了解学生的状况,对于了解过程中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是深入访谈。总之,要求教师做多对每个学生的状况了如指掌。其次,是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开展。为了提高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与行为改变理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未来就业和发展所需的人格品质等结合。关于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形式,可以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和课后教育相结合形式,课后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进行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政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道德观念和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等等。人文关怀教育的组织可以是辅导员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室如心理咨询室,当然也可以建立网络,通过网络教育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教育。根据学生的状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群体,针对不同的群体可以培训一些专任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辅导。
四、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张艾嘉;电影;女同性恋;人文关怀
张艾嘉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始终活跃在电影圈中,她―路从演员到导演,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其影片中深切关注女性的情感世界及真实的生活状况,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着不同的女性形象,构成了张艾嘉独特的人文电影风格,开启了一个“张艾嘉时代”。在电影的拍摄中,如果导演能够以女性的眼光审视生活的时候,那么这部影片往往就会站在女性立场具有女性意识。张艾嘉的电影不仅表现出独特的女性意识,而且对女同性恋的生活和感情进行了关照。
在情感上及其具体行为中喜欢和爱慕同性,内心渴望和同性在一起生活,对象为同性倾向的女性即为女性同性恋,也就是一个人无论在、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女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同性之爱是广泛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由于具有与异性恋不同的思想行为模式和交往方式,该群体的这种独特文化存在现象也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些社会学家和性学专家的调查和研究,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致一位美国母亲》的信中写道:“同性恋当然没有什么优点,但它也没有什么可耻之处;它不是罪恶,不是堕落,不能把它当做病态。我们认为它是由于某种性发展受阻所导致的一种功能形式。”张艾嘉在其影片中试图创造一个体现女性之间强烈感情和分享共同思想环境的艺术空间,从而形成对传统秩序的根本批判,展示女同性恋的生存世界,是女性在同类中寻找中心的尝试。她用独有的文学语言表达了对女同性恋生存的独特理解和审美阐释,帮助大众摆脱了日常生活经验的遮蔽与误导,用一种艺术化的新鲜眼光去理解和思考女同性恋这一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独特女同性恋视角彰显人文关怀
早在1976年,张艾嘉在她首次尝试的剧本创作中即以同性恋为题材,她的人文关怀由此知著。张艾嘉以细腻敏感的触觉捕捉到“女同性恋”意味的存在,在其影片中大量抒写了女同性恋者之间的感情,关注了一个被很多电影工作者所忽略的女性存在,大胆地开拓了文学表现生活的丰富领域。
张艾嘉在一种平静如常的叙事中拍摄了《美丽在唱歌》,这是一个关于压抑的爱、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以及两个女人忠于自我、追求快乐的感人故事。影片表现了两个同名都叫美丽的女孩子从擦肩而过到一同工作再到互生爱意的情感故事。同性之爱的女子,尤其是坚守者,通常都是坚强独立,有自主意识,探索人生价值的女子。片中美丽的父母在婚姻上是不幸福的,这样令人不如意的婚姻致使美丽的母亲每日不断地述说着丈夫的无所事事和慵懒的状态,话语间充斥着对丈夫的失望;而美丽的父亲也在不停地抱怨着,烦恼着妻子的不停的唠叨和埋怨,甚至在绝望中想离开这个家庭甚至告别这个世界。直到有一天,缘分让她们在一个“非请莫入”的售票厅里相遇相知,她们惊奇地发现自己找到了爱情,两个女孩彼此分享着各自的生命乐趣。两个被生活抛弃的女孩在小小小的售票房中相互分享生活带来的烦闷与落寞,两个女人保持了一种暧昧的关系。两个女人在彼此身上找寻慰藉,延续成一种支持彼此生存的情感连结。两个人在快乐和忧伤中合唱大家喜欢的歌曲。这样的场面在温润的影片中成功地展现了女同性恋者的内心世界、思想和感情,从各个方面来强调同性恋的非异常,表达了对女同性恋者渴望社会认同的需要,也希望人们对同性恋有正面的认识,进而求得对女同性恋的接纳与宽容。
张艾嘉导演在《心动》中设置了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三角关系。但这部影片并不是像传统的影片中所出现的两个女人都喜欢一个男人而出现的友情方面的矛盾,而是影片中女主人公之一的小柔和男朋友吵架后异常气愤,便找到自己的好友陈莉述说自己的苦闷,可是得到的是陈莉对自己的深情表白,小柔一时无法面对这突然而来的同意,竟然一巴掌扇到陈莉的脸上,那一天小柔同时失去两个她心爱的人。为了能够接近小柔,陈莉对小柔的男朋友浩君表达了好感,最终两个人结合在了一起,浩君深爱着小柔,陈莉也始终对小柔难以忘怀。因为两个人同时爱着一个人,所以这样的婚姻得以维持,虽然在影片中没有发展成真正的同性恋,但是张艾嘉却能够敏感地阐释出对女同性恋者所产生的独特感受。张艾嘉在其影片中观照着女性同性恋者的真实的生存状况,表达着女性与女性之间所独有的,这样的表述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更是对人类生命的映照。
二、重建本我世界实现性别突围
拉底卡斯宾思说:“女同性恋是什么?……是这样一位妇女,常常在童年就开始就按照自己的内在愿望行事,想成为比自己社会所允许的一个更完整和更自由的人。这些需要和行为使她与该社会的人、环境、传统的思维方式、感情和行为产生痛苦的冲突,最终导致她与自己周围的一切,常包括自己,处于永恒的冲突。”①张艾嘉通过女性之间的结盟和关怀,以“女同性恋”的身份来抚慰女性受创的心灵,实现性别突围,营构自足的女性世界,通过女女相恋实现对男权世界的彻底叛逃。张艾嘉期冀着在对男权传统、男权话语拒斥、反抗、颠覆的过程中,争得女性在社会历史中言说的权利,建立起平等的男女文化关系,进而建构女性的富于人之主体性的诗学规范。
在《20 30 40》中 20 岁的小洁来到台湾寻找自己的梦想,在偶然的过程中她碰到了另一位同样怀揣梦想的女孩阿童,两个女孩子朝夕相处、形影不离,虽然梦想很浪漫可是现实太残酷,她们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也就愈发地依赖对方,渐渐地在平淡的生活中滋生出超于友情的情愫,两个人机场的深情吻别表达着两个人的感情也是对自己青想的告别。影片唯美真实,扣人心弦,精彩的剧情和表演使《20 30 40》更成为柏林国际电影节惟一一部入围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美丽在唱歌》中同志之间的爱情是自然而然的表达,平静而富有生活气息,她们彼此喜欢着、依靠着甚至是依赖着,在平淡的生活中她们惊喜地发现,原来爱可以在同性身上得到释放和响应,她们之间的爱情是相互需要,也是相互支持,她们对“她者”的渴望,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我的认同。
在影片中,张艾嘉能够站在接受和理解的角度上看待女同性恋者之间的感情表达着她独有的人文关怀,在作品中能够以朴实而平静的手法演绎着女人与女人之间同性所独有的情愫,她们用女性的目光来探究自身,竭力从男性的阴影与秩序中剥离出来,通过女性之间的温柔之爱得到力量和自信,走进历史的乌托邦,进而还原女性的自我本质,为女性进步提供前景和目标。
尽管同性恋是人类性文化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但在中国,由于传统思想和社会压力,同性恋者的生存陷入种种困境。女同性恋者站在世界的边缘,以一种绝对而纯粹的女性人生的冲突,一种女性生命意识的流动和一种女性生存悲剧的宿命来进行个体生存的反思。这对于女性发现自我,重建本我世界,寻找命运方向有着独特的意义。
三、女同性恋话语体现深刻的文化内涵
女同性恋话语承载着深广的文化命题,它为人们开启了观察人性的窗户,它能促使人们思考建立在种族、信仰、生活方式和性别歧视与压迫基础上的社会制度的全部合理性的问题,达到对生存自由的追问。张艾嘉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着对女性自由和解放之出路的探索,体现了女性寻找自我保护自我出路的迫切性。
张艾嘉导演的影片《新同居时代》《20 30 40》及《心动》中借用同性视角,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凭借两个女性之间的相互关怀与照顾进而重新建造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并且建造了独特的感情世界,并试图寻找属于女性的能够让心灵回归的家园,获得心灵的安宁,让我们接触到了女性的历史和心理。女同性恋之间深刻而复杂的亲密关系和空间是女性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自觉性,张艾嘉电影用同性恋话语关注并表达更广阔的主题,通过对当代人性的传达表述着这样一个观点: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选择爱人的权利,她们只是选择了同性,没有侵犯到他人权利的生活方式,就是正常的,可以为大家所接受。张艾嘉在电影中,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上,对同性恋没有做道德上的评价,反而对主人公充满着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恋爱的自由,影片更倾向于尊重人的情感需要,为弱者争取权利。
“女同性恋电影并不是简单的‘女性电影’与‘同性恋电影’女同性恋所承载的文化命题具有很丰富的内涵,从文本主题到外延扩展都传达了同性恋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言说方式,即同性恋视角是人们观察人性的一扇窗户。”②成为一个同性恋其实都不是偶然的,在其成长过程中肯定会有某一方面的原因引致,深究下去,其实就是种种社会问题。真要社会理解并接受女性同性恋,应该有人站出来,有一部分人站出来,有更多的人站出来,清楚表明自己的身份特征,女同们想要争取的权益才可能受到世人重视,社会才更容易承认这个群体。张艾嘉的女同性恋影片虽然不可能成为女性电影的主流,但毋庸置疑的是,她们全部都出于对女性本身的尊重与热爱,同性恋是一种文化现象,也理应成为女性影片里不能被我们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
注释:
① 钱丹丹:《浅谈电影中的女同性恋身份》,《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② 李晶:《华语电影中女同性恋话语的文化内涵》,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2页。
[参考文献]
[1] 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2] 戴锦华.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电影[J].当代电影,1994(06).
[3] 李天铎.台湾电影、社会与历史[M].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1997.
[4] 倪俊.当代中国女性电影及其电影研究[J].戏剧,2000(03).
[5] 非易.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M].台北:远流出版社,1998.
[6] 李银河.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M].北京:时事出版社(译文集),2000.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医院管理; 人文关怀; 制度建设
医院是现代医疗活动的主要机构,是经过训练的医生和护士治愈和照顾患者,直至康复的场所。医院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医院的决策和长期发展应该主要着重考虑社会需要和社会利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从来不是医院建设的宗旨。随着社会主义医疗市场的蓬勃发展,医院管理者阶层正在为建设现代医院而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的同时,意识到现代医院应是建立在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等服务理念之上的。但遗憾的是,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冲击,医生更多地根据抽象化的价值评价体系片面追求个人晋级指标,忽略对患者的关怀;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观念则使医院更主要地把患者求医看成是赚钱的机会,从而淡化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关怀[1~4]。相关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患者对人文关怀和医疗技术同等关注。因此,在医疗服务中,提倡人文关怀,是医院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如何改善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缺乏的现状,做到以人为本、经营有道,在使患者得到满意服务的同时也使医院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医患双赢的局面,是当前医院管理者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1 医院管理者应强化自身的人文关怀理念
医疗服务市场蕴含着特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如效率、公平和公正,自由和秩序,权利和义务及诚信等。只有遵循这些道德原则和规范,才能营造有序而高效的医疗市场。医院应该承担的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社会责任,是不容推辞的义务,不能唯利是图、违反行业准则。医疗机构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如果唯利是图而忽视道德责任,其行为失范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医院管理者自身应有较强的政治业务素质,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成为医院人文关怀的模范实践者[5,6]。管理者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处理好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医院发展与职工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对医院管理者来讲,一是应以患者为本,需要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尊重、理解、关怀患者,真正把他们当作生病的人,而不是利润的增长点,帮助他们与疾病作斗争;二是应以员工为本,医院应以所有员工利益为重,平等对待和尊重员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潜能,帮助他们认识其行为的意义及获得成功的手段和方法。
2 医院管理者应建立体现人文精神的医院管理体制
首先,要完善信息制度,加强医患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如,在网站设置栏目,包括就医指南、专家介绍、出诊时间、医保相关政策、医保药物目录、医保患者须知、常见病护理及化验参考值等内容,方便群众就医。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及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医院设置电子触摸屏,公示医疗及药品价格等信息,同时设置清单打印机,方便患者查询,让患者及家属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消费。
其次,加强医德医风的监督检查,提倡廉洁行医,杜绝非法药品回扣和收“红包”的现象。医院可以成立医患关系办公室,公布其电话及举报电话,门诊和病房均设有意见箱,坚持定期在门诊和病房开展医疗质量、服务监督、医德医风的满意度调查,定期在周会或网上公布。
再次,在就医流程上,管理者需要制定一系列规范、科学、高效、便捷的服务流程帮助患者尽快找到相应的科室,调整服务时间,畅通服务环节,为患者提供高效、方便、优质的“一站式”服务,保证临床切实从每一个工作细节、诊疗细节和护理细节做起;有计划地为经常定期到医院复查的慢性病患者预约好就医时间,提供方便诊治部门指南、就医流程说明和导医、分诊等咨询服务。重视导医咨询岗位的重要性和导医咨询人员的固定性,加强素质培训,使其成为该岗位的专家,为患者作耐心、详尽、专业的解释。
最后,将医学人文素养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因为医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执业技能,才能不辜负健康使者的称誉,所以强调医学人文的重要之根本是其能促进临床医疗的和谐发展,或是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因此,医院管理者理应将人文医学素养作为医生考核的重要指标,医院可每年将医患沟通的有关情况作为考核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广大患者一致称赞的医务人员要给予奖励,对广大患者不满意的医务人员要给予批评和惩罚。医学继续教育考核内容中要包含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患关系等人文课程。医院要积极宣传优秀的、产生积极社会影响的典型医生事迹,奖励和鼓励临床医疗中突出的人性化服务事例,以及对医学人文理念宣传、研究有出色贡献者,为临床医生提供在临床工作中医学人文感悟的交流平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医生平时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医学人文素养。
另外,医院管理层也需要落实保障医护人员权益的制度[7],采取措施保障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人身安全,维护好医院的正常秩序,坚持病区有警卫巡逻,加强警务力量、保安力量,防止患者家属闹事,扰乱正常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的情绪。
总之,人文关怀是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建设现代医院的关键。人文关怀能真正融入到医疗服务行业中发挥其作用,就要求医院管理层在软硬件方面上下功夫、花心思,医护人员在医术、医德和医风上要有改善[8]。只有这样,人文关怀才会继续在医疗行业中延续下去,发挥其显著作用,引导现代医学朝着更科学、更富有人性的方向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周国平.医学与人文.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5):36.
[2] 王东红.人文关怀视野中的医院发展.医学与哲学,2005,26(8):48.
[3] 杨桂涛,贺晓生.现代医院人文关怀缺失的思.医学与哲学,2004,25(5):42.
[4] 姜天俊,赵宝荣,楚文剑,等.患者对医院满意度的调查与思考――谈医院的人文关怀.医院与哲学,2003,5(24):61-62.
[5] 杜淑英,吉训明,李作兵.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缺乏的管理责任及干预策略.医学与哲学,2008,29(9):64-65.
[7] 林继蕻.提升人文关怀服务理念.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报,2006,4(67):140-141.
[8] 卢建敏.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与制度创新.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3(21):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