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外实习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外实习论文范文1
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是学校与企业在产学研、学生培养、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上达成共识的运行平台。学校的要求是:学生能在实践教学基地得到实践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教师有机会在工程技术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产学研成果得到目前市场的认可,并转化为产品,获得社会及经济效益,提高学校在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企业则希望通过实习基地,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科研氛围中,获得学校教师的大力支持,提升自身产品的技术价值,拓展企业生存空间,也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彰显企业文化和区域地位,在校企合作中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校企双方的合作越深入,则实习基地的培养力度越强,质量越高。
1大学教师走进企业
凝练“双师”能力校外实习基地的正常运行,除了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外,操作过程中,更需要一批双师型教师进行现场指导,教师来源于企业和学校。在引入双师型人才时,主要做好以下2件事情:(1)指导教师具有工程研发能力,在企业出现技术难题时,能有效提供技术支持;组成校企合作创新团队,能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项目合作;在课余时间,进入企业日常生产的各个环节,熟悉企业产品及生产流水线的各个流程。另外,指导教师最好具有校外实践教学指导经历,教学态度认真。基地管理中心要及时建立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库,并根据需要不断更新。(2)大力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工作。业绩考核中,要充分考虑到双师型教师在产学研环节的贡献,包括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晋升职称或教学、科研奖励时,给予明确的优惠政策等,以激发指导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兴趣。
2课堂教学与实习基地实践环节的结合
课堂教学是实践环节顺利开展的基础,大学传统讲授知识的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课进行理论验证),抽象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难以直观地为学生所接受。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将课堂教学与实习基地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在互动中,能让学生看得明白,听得进去,记得牢固。校外实习基地指导中心可以开启“课堂—实习基地”直通车,课堂教学之余,让学生利用课余灵活的时间进企业生产线学习,在平台上找到课堂教学内容中的“抽象难点”,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现场消化。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教学质量必然会大幅度提高。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适时安排企业工程师进入课堂,让他们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讲授专业知识。实习基地还可以布置若干个小项目、小课题,安排企业技术人员和学生一起通过交流互动来解决。这些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创新思路,也为后续的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做了坚实的铺垫。
二以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
1实践环节中优良品行的培养与锤炼
从不同高校实习基地的调研情况来看,实习基地在实践环节运行时,遇到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部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一开始满腔热情,但实习一段时间后,开始嫌工作简单重复,没有技术含量,因而失去兴趣,变得消极被动,后期还可能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溜岗现象,严重扰乱了实习秩序和效果。对这样的现象一定要有所重视,首先要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在安排实践环节时,尽量做到不同的环节交错进行,保持操作任务丰富,另外,要在实践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面对“简单劳动”要能坚持做下去。实践环节中,必须要求学生时刻保持稳定的心态,持之以恒,凝练吃苦耐劳的精神。
2就业能力的孵化是一个自然凝练过程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关系到就业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就业率,还对学生就业前景和信心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只关心学生的就业率,只注重数据忽视了内容,并通过下指标分任务的形式,要求毕业生在短时间内拿到签约合同。如此一来,盲目追求高就业率造成毕业生签约草率,给以后的工作变更带来不便,甚至还出现少数学生为了应付学校的签约任务而随便找了一家公司盖章的事情,结果造成因合同违约而引出不必要的麻烦。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实践活动,其实就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孵化的过程。企业和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实习—就业”接轨机制,由学工处负责督促就业进度的各个流程,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毕业生从实习到就业的过渡,给每个毕业生建立一个实习过程材料库,包括实习内容、业务熟练程度、就业意向等。将这些材料与其他企业共享,建立毕业生就业平台,促成毕业生有机会多途径和企业接触,通过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与质量。
三嘉兴学院&嘉兴德欧电气有限公司
校外教育基地运行情况德欧电气有限公司创建于2009年,地处浙江省嘉兴市秀州区洪业路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是嘉兴市唯一一家生产伺服驱动器的新型企业,专业从事高品质自动化控制软件及伺服驱动器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目前技术员工70多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以上职称15人。学院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与企业合作,进行实习基地的建设。嘉兴学院&嘉兴德欧电气有限公司校外教育基地正式启动于2013年,校企合作机制的确定包括学校实践教学团队的组合。为满足企业对学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在实践教学上狠下工夫,逐渐通过团队的校企合作方式,以“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搭建“实验室+实践基地”递进的“学、做合一”的产学研合作教学平台,形成“教与学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面素质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实习基地,其目的是建立依托校企合作的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教学模式,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双师”队伍,建立多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依托校企合作的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联合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实习基地机制;基于面向工程、项目驱动实践教学平台的方案和模式;围绕“实验室+实践基地”、“基础训练—单项实训—综合实习”的教学思路,建立适合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及一整套可操作性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实习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走入课堂,给学生带来实践性强的专业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不断积累和完善,建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育体系和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平台,以及多样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四结束语
校外实习论文范文2
【关键词】外籍教师工作动机心理问题差异化管理
关于差异化管理的理论近几年国内有所探讨,在此不作阐述。本文主要探讨组织成员异质性及其差异化管理的问题。从文献来看,国内对西方组织行为中的成员差异性对群体绩效的影响方面的介绍颇多,但国内对此问题的应用性层面的研究很少。本文拟从高校外教管理中凸显的实际问题出发,探讨外教的工作动机和心理问题的差异化管理问题。高校外教大多来自英语母语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由于历史的缘由,差异巨大,西方国家对中国历来有陌生感、神秘感甚至恐惧感,这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而改革开放以来又增强了中国对西方的吸引力。这种心理“拉力”(pull)与“推力”(push)的“合力”,使外教在心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最突出的就是表现在来中国的工作动机和来中国高校工作后所表现的心理问题上。
从现有国内研究外教管理的文献来看,对这两个与外教心理密切相关的研究甚少,而这两个问题与外教引进的工作效益最有直接关系。对此进行专题探讨,从差异化管理角度找出问题成因,归纳有效对策,有益于高校的外教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高校引智工作的效益。
一、外教工作动机的差异与管理
高校外教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绝大多数来自英、美、加等国。由于现实中国对他们同时产生心理“拉力”与(推力),使他们来中国高校工作的动机差异性很大,值得我们关注。这样对聘请与甄别合格外教是有直接意义的。
1.1外教工作动机错综复杂
根据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的总结和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外教来中国工作主要有这样几种原因:
(1)对在中国某个特定地域感兴趣
在此方面外教的心态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对中国沿海发达地区感兴趣,而有的则对内地的特定文化与人文社会环境感兴趣。有的已经在中国沿海地区工作过,但想到中国内地也试一试,以便全面了解中国社会或教育的情况。即外教来中国工作,在地域上有不同的“兴趣点”。
(2)对中国的教育教学感兴趣
中国学生以刻苦学习精神久负盛名,有的外教或是为了增加在国外的教育教学经验,以有利于以后在国内的职务升迁;或是为了了解中国高校的教学情况,以便作为与自己国家的比较;也有的是对教中国学生特别感兴趣等等原因。这类外教很愿意在中国学校进行教学工作。
(3)出于就业与丰富人生阅历的双重考虑
外教到中国来工作,既可以解决一段时间内的就业问题,又可以利用节假日游览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充分领略古老东方文明的无穷魅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增长了见识,愉悦了身心,这种抱着就业与丰富人生阅历双重考虑的外教所占比例是较大的。
(4)对工作单位特别有兴趣
有的外教特别注重工作单位的微观环境,所具有的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或特色文化,如有的外教在与我们联系的过程中就明确表示,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这所中国内地的“千年学府”、“百年师范”这些“longhistory”(悠久的历史)特别感兴趣而愿意来此工作。这些往往是国内的老牌学校或名牌学校。
(5)出于“打工”的想法
近些年来“热门专业”规模高速扩张,社会就业对外语要求越来越普遍,内地普通高校在聘请外教过程中急功近利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聘请的外教多是来华务工人员,教学质量难保证;来自非洲、东南亚等说英语地区的“留学生外教”也占了一定比例,这些“外教”多是高中毕业后来华攻读本专科热门专业学位的留学生。外教构成参差不齐的现象在独立学院和专科高等学校的更为突出。
1.2对外教工作动机的差异化管理策略
首先,在招聘阶段,要特别注意应聘对象来中国任教的动机是什么。对于普通院校来说,前些年聘请外教尤其是英、美等国的外教很难,能来就不错了,顾不了他们的工作动机。现在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现在西方发达国家要求来工作的外教“找上门”来的越来越多,使我们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只有在动机上与本校的工作需要相一致的外教才有利于来校以后的工作和管理。所以,在招聘阶段,我们可以不急于求成,一定要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把对方的工作动机搞清楚。
其次,根据个别差异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对那些喜欢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的外教来说,由于我国高校有很多特殊的情况,利用节假日进行调课、补课的情况是常有的事。而有的外教出于自己的需要,要“严格按合同办事”,由此产生冲突;或是外教在外旅游计划不周,延误了返校日程而导致掉课,出现教学事故。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所以,在取得外教同意的前提下,争取参与他(她)的旅游计划的制定,合理安排日程并留有余地,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
第三,要进一步了解外教工作动机。外教来校工作后,要对此做进一步了解,以便发现新的问题并采取对策。如有的外教在应聘联系过程中给人的印象很好,刚来校工作的一段表现也不错。但不久就暴露出严重的品质问题,可以肯定其来中国工作的动机是“不纯”的。这时就只能采取断然措施,终止合同,但是非常麻烦。因此,对所有来校工作的外教,不能仅凭第一印象,要加强深入了解,尤其是要了解其主要动机是什么。第一次签合同时间最好是一个学期。这样就给我们今后的工作留有充分余地,也能避免纠纷的发生[6]。
最后,要促使外教形成新的动机。要积极组织外教开展系列相关的教学活动和参加学生组织的活动,一些主题活动(如圣诞节)可以由外教“唱主角”,还可以吸收他们参与某些相关的专业或学术活动。这样就促使外教在实际工作和活动中形成新的动机和兴趣点。也可以做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外教在各种活动中也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会主动拓展工作的范畴。这项工作做好了,就会使外教本来差异较大的动机逐渐凝聚到学校需要的方向上来。这才是外教动机差异化管理的根本目的。
二、外教心理状态的差异与管理
根据我们多年来在外教管理中对外教的长期观察和分析乃至追踪研究,外教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是由于“文化差异”和“具体情境”这两大因素而引发的适应不良[7]。这些心理问题与医学标准的心理问题相比虽然没有那么典型,但其相关指标仍然可以作为参照体系。
2.1外教心理问题现象分析
可以把外教的心理问题归纳为4种类型:一是因具体情境和人际关系引起的恐惧情绪,二是因思乡之情引起的抑郁情绪,三是因优越感与自卑感交替产生而引起的双向情绪,四是因文化差异和前途问题引起的焦虑情绪。下面对这几种心理现象进行具体阐述。
(1)因思乡之情及不适应环境而引起的抑郁情绪
这种情况大多表现在中老年外教身上。这些人往往经历坎坷,由于多种因素,他们辞掉了国内的工作、离别了亲人而来到中国高校任教。本来就思想负担较重,来到中国以后,由于文化和环境差异,加上思念远在国内的亲人,会导致抑郁情绪。如果学校提供较好的通讯条件,如越洋电话畅通,互联网(英文版软件)联系方便;学校外事工作人员或同行对他们热情、亲近,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这种思乡之情会得到有效缓解甚至化为无形。但如果通讯条件差,与国外联系不便,或是学校有关人员对他们漠然置之,反而会加重这种抑郁情绪。表现为伴有焦虑症状的心境不良,情绪低落,紧张不安,身心状况不佳,从而无心安排好日常生活,也无心投入教学工作。
(2)前途问题引起的焦虑情绪
焦虑心理主要表现在年轻或中年的外教身上,他们多数抱着来中国积累国外工作经历,同时学习中文,以便以后可以找一个很好的工作,因为现在在西方国家,有中国工作经历而且懂汉语的人是很“吃香”的。但他们担心在中国高校工作很难适应,或不知道怎样才能适应,如果不适应将来怎么办等等,使他们难以预料以后的出路,感到前途未卜。因而刚来中国就有明显的焦虑心理。表现为莫名的紧张、担忧,总担心不适应或是无端地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等等。
(3)因优越感与自卑感交替而产生双相情绪
这主要表现在中老年外教身上。他们深受欧美文化影响,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在工作中凡事都认为自己的看法就是代表着先进和科学,他们是把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带到中国来了。但来中国后,他们又发现中国并不是他们想象或“传说”中的那样落后,现实中的中国人也并不自卑。今天的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大多都充满了自信,能够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西方人。这种情况令这些外教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因此,当他们工作顺利,因工作成绩得到肯定、受到尊重的时候,往往情绪高涨;而当工作或其他方面不顺,如教学方式与学校要求差别过大而受到非议,其他中国同行对自己并不是很佩服,或是行为方式方面校方经常提出意见的时候,则往往情绪低落甚至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表现为他们的情绪随外部反应的变化而起伏不定,常常是情绪高涨与低落交替出现,而现实中,更多的时候是情绪低落。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工作状况与效果也很不稳定。
(4)因具体情境或人际关系引起的恐惧情绪
这可以表现在所有年龄段的外教身上,因人而异。主要是由于具体情境与国内差别甚大,而有些高校的教职工对外教大多有“避而远之”的情况,在工作中不与外教主动沟通,外教会因此产生恐惧情绪。加上如果在教学思想或方式方法等方面与中国同行差距甚大,受到学生或中国同行的非议等情况下,他们就会觉得中国人确实难以相处,会加重这种恐惧情绪。因此,部分原来就性格内向的外教就采取与中国同行“不交往”的态度。表现为除上课以外,基本上与校内的中国同行不主动交往沟通,对学校外事工作人员过分依赖,从而感到苦闷、烦恼和对人际关系的畏惧。
2.2外教心理问题的差异化管理
外教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其成因并不复杂,大多是由于文化差异和情境因素而引起的。只要我们在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他们的心理问题大多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在多年的外事管理工作中,我们注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其有效的对策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提供良好的生活和通讯条件
具体情境和人际关系对外教的心理问题具有首先“诱发”的可能,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给外教提供舒适、方便,配套齐全的居住条件,在外教来之前就把所有生活用具用品都备齐全,使外教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比想象的要好得多”。他们的紧张和担忧就可消除大半。装备好越洋电话和电脑网络(英文版本)。外教来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人和朋友打电话和进行网络联系。如果这里出了问题,外教立即就会有不良的心理反应。只要外教的电话、电脑或网络出了问题,必须尽最快速度进行维修,始终保持畅通。使他们觉得与国内没有什么差别。这样就能有效地克服因地域差异而导致的心理隔阂。
第二,用民族性格影响外教
国内有一种误解,好像对西方人主动、热情的话会引起他们反感。其实不然,我们从实际中了解到,他们其实非常希望我们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迅速建立起各方面的关系和解决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充分体现中国人热情好客的特点,主动热情地去关心他们。外事工作人员要做“桥梁”和“纽带”,把外教与校内的教学、后勤等部门及校领导有效地联系起来。事实证明,外教对中国人性格的这种特点是肯定的,也正是他们需要的。
第三,关心外教的日常工作和发展
要根据外教各自不同的情况关心外教的教学工作和今后的发展问题。要主动地试探性地了解外教的意向。外事工作人员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合格外教能在本校持续教学工作,对于想要去国内外地工作的外教,不能撒手不管,也要主动帮助他们,给他们去外地工作提供信息和可能的条件。外教感动之余也没有了焦虑心理。有的外教在外地工作甚至回国一段时间以后,又要求返回本校任教,认为“还是这里像家里一样”。帮助外教在专业教育方面的发展。对在校进行外语口语教学满一年且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外教,可同系、部协商,酌情介绍其担任专业课教学任务。外教们很重视这个事情,认为这是他们在教育工作上的一个发展,回国以后会有很大的价值。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外教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使他们在教学上有更高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谢进川.关于差异化管理的理论探讨[J].理论前沿,2005年第23期.
[2]刘树林,唐均.成员差异性对群体绩效影响的国外研究综述[J].科研管理,2005年第6期.
[3]康鑛.知识员工的异质性特征与差异化管理[N],光明日报,2008年2月6日.
[4]唐健吾.论高校引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5]教学评估显示武汉部分高校外教有点“水”[N].武汉晨报,2007年6月4日.
[6]金一超.论外籍教师聘请和管理工作的重新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期.
[7]郑晓辉.论中西方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的差异[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年第5期.
[8][英]布丽姬特·贾艾斯.变态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33-238
[9]赵巧红.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研究[J].卫生职业研究,2007年第9期
校外实习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经管类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根据院校类型和专业特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突出应用,经管类专业强调实务操作。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经济管理理论知识,能够在经济与管理岗位中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的目标确定为: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了解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企事业单位的基本业务流程、操作方法和组织管理模式;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快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能将上述目标具体化,并将之体现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所以我们要实现上述目标需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修订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计划往往以理论课程为主,理论课程的设置,从名称、学分到开课依据、时间等都有详细说明,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相对来说简单得多,往往一张表格半页纸就能包括全部内容。我们必须修订和完善原有的教学计划,增加实践课程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重,突出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利用实验室,增加课程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的比重。
经管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大多数的专业课程都有实践操作环节,学生通过该环节可以对所学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充分消化和吸收,所以该环节应该从属于理论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中。可是传统的课程设置使得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理论课上完后,在学期结束或开始时再上实践课,导致学生对空洞的说教缺乏感性认识,无法对理论知识充分理解,不利于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现在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都已建成专业模拟实验室,教师有条件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加入实践教学,利用实验室进行辅助教学。这里,课程实践教学通过上机实验实现,实验的任务是辅助理论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方法和技能。
3.利用软件进行专业实践教学,重视校内仿真实训环节。
专业实践教学不同于课程实践教学,它一般是针对某课程或某专业,结合经济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经管类专业课程的特点,专业实践教学大多在模拟实验室利用计算机和软件进行仿真实训。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环节,因为它是按照经济管理环境、职能岗位、业务流程和内容全仿真的原则,将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事务搬进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模拟仿真的实训环境中进行操作,开公司、做生意、打理业务,这样既能掌握实务操作技能,又能检验自己的理论学习效果和经营管理能力,为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打下扎实基础。他们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大增,这使得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得到保证。
4.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必须借助一定的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即与院校有合作关系的各个企业。学生通过企业跟社会直接接触,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巩固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既能让学生通过实习发现不足,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融入社会。
但是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大多是托关系、找熟人才确立合作关系的,合作关系松散,企业数量少、质量不高、规范化不强。我们要尽快发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质量。
校外实习的形式很多,有教师安排到实习基地的集中实习,有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分散实习。学生可以在课外参加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等;也可以在暑期进行社会实践,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小分队;或者到公司、企业、商场等能够提供短期岗位的地方从事基层服务工作;或者进行自主就业和创业实践。
5.控制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实践教学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实习岗位紧缺,就业压力大,学生很难集中精力进行毕业实习,更没心思和时间写论文,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所以实习和论文(设计)前要认真地进行动员,实习过程和论文写作中要加强控制,实习和论文撰写结束后,要对照考核标准严格评分。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分两种,第一是校内实习,如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教师随机选取部分知识点让学生单独操作,根据操作要求进行评分。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检验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而且有的学生会抱有侥幸和投机心理,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第二是校外实习,如专业认识实习,主要由教师依据实习手册上规定的项目,包括实习日记、实习小结、单位鉴定、调查报告等书面报告进行评分,是对结果的评价,缺少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完善的考核体系必须能够正确、有效地检查评价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也不例外,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校内实习可以借助其他各种形式进行考核。
校内实习包括课程实践教学、专业模拟实习(训),由于时间关系,教师不能考核全部的内容,这时可以借助于其他形式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检验。
课程实践教学可借助于专业资格证书来考核,鼓励学生在专业课程结束后考取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如报关证、会计证、策划师、物流师等。学生凭资格证书申请给本课程加分或作为技能拓展成果获得奖励学分。它有效地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专业考证相结合,既能检验实践教学效果,又能增加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从而能提高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专业实训可以借助于教学软件进行考核。现在经管类专业教学软件发展日趋成熟,考核体系堪称完美,学生在实验室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实训的同时,软件也对他们的实训全程进行了记录。教师可以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分阶段进行考核,而不是以前根据实习手册最终给分。另外,在这些专业教学软件中,实训结果,如公司盈亏额,往往就是评价指标或重要参考。这种注重过程和实际业务结果的考核方式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容易对学生形成激励。
2.校外实习可以采用校内与校外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学生如果是到企业实习,可以采用校内指导教师联合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考核的方法。校内指导教师主要对实习手册上的各个项目进行评价,即对结果进行评价。企业指导教师主要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实习效果等进行评价,即对过程进行评价。两者的评价在实习成绩中的比例可以根据实习的性质来确定,如认识实习,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可占较大比重;而业务综合实习,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则应占较大比重。
学生如果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根据校内外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如学生依托实践项目参加科技竞赛获奖,考取了专业资格证书,发表了本专业论文等。对学生取得的这些成果,除了将它们作为校外实习考核的依据,还要进行学分奖励,以激励学生参加更多的校外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模式需不断完善。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检验实践教学学习效果的最后环节,在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如前所述,毕业实习属于校外实习,所以对毕业实习效果进行考核可以采用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评价的方法。
对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论文质量和现场答辩情况,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都有非常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完善这些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以确保这一环节考核的实效性和可靠性。如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对学生的评价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调整等。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必须尽快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雪岭,王峻岭.工商管理类专业:加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析[J].今日南国,2008,(2):210-211.
[2]郝建平,王成涛.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3).
[3]赵良庆,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79-80.
[4]李章.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4):59-62.
校外实习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医药营销专业 论文质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59
Medicine Marketing Undergraduate Thesis
Quality Analysis and Teaching Reform
YANG Lin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thesis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graduate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important practical aspects, to fully reflect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but also improve an important teaching graduates overall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school student thesis, analysis of nearly 153 graduates three basic conditions of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and quality factors papers, thesis writing and defense against the existing problems, enhance substantive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graduate thesis quality feasibility strategy.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thesis quality; teaching reform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调查论文质量及发现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抽取近三届153篇毕业论文进行回顾性分析。大多数学生实习都集中于医药经营企业,论文选题与医药营销实践的相关度较高,论文的完成能够体现医药营销专业综合训练的要求。通过对该专业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分析,探讨对本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影响的因素,通过加强对毕业论文写作各环节的指导与控制,提高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1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基本情况
近三届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共153篇,其中2008级35篇,2009级36篇,2010级82篇。调查内容包括医药营销专业153篇论文的总体评分情况,毕业论文的三种主要类型,毕业生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同毕业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等基本情况。2012、2013、2014届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分别为8.6%、13.9%、13.4%,良好率分别是85.7%、69.4%、76.8%,合格率占5.7%、16.7%、9.8%。综合来看学生写作流程基本规范,但是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类型分为理论研究型、市场调查型和理论应用型。这三种类型在2012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分别占8.6%、2.8%、88.6%,在2013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为11.1%、2.7%、86.2%,在2014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占7.3%、3.6%、89.1%。总体来看,近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以结合医药市场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运用营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为主。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单位分为医药外资企业、国内医药经营企业、连锁药店和非医药企业这四种类型。综合近三届毕业论文总体成绩来看,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59.3%、33.3%、7.4%,在国内医药经营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2.7%、90.5%、6.8%,在连锁药店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2.6%、82.0%、15.4%。在非医药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没有成绩优秀的,良好与合格比率是76.9%、23.1%。显然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质量最优。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结合专业的实践与应用特性,近三届毕业生中111人由医药企业工作人员带教,论文考评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11.7%、73.9%、14.4%,一些在连锁药店和非医药企业实习的学生因缺乏指导老师而由校内专业课老师带教,论文考评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14.3%、61.9%、23.8%。
2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已经毕业的近三届医药营销毕业论文的回顾性整理发现,影响论文质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实习单位与指导老师这几个主要的方面。
2.1 毕业生对待论文的态度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学生大都在医药企业实习,实习单位对学生有着较为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学生不能像在校期间学习一样静下心来写论文。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面临实习、考研及找工作等问题,往往忽视了毕业论文写作。对2010级学生采用访谈法收集毕业生对于毕业论文的看法和投入精力后发现,只有26%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很重要,47%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27%的学生认为写论文纯属完成任务。整体而言,学生在论文选题、开题、资料收集、论文撰写、论文修改、毕业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2.2 论文选题与论文质量
从毕业论文总体来看,在论文选题方面大都集中于医药市场领域,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与营销工作联系紧密并且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论文的选题难度与论文完成的工作量较为适中。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以理论应用型为主,高达88.9%,市场调查型最少只占论文总量的2.6%。通过对2010级毕业生的抽查结果显示,其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在完成论文时,既查阅了文献又进行了实际的市场调研。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设在最后一个学期,很多同学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实习和找工作上,在写作时忽略了原始资料的获取,只进行了二手文献的查阅,影响了论文的说服力。核查得分较低的论文后发现,个别学生论文选题过大,没有针对本专业的具体情况,致使完成论文难度倍增,加之实习过程缺少必要的实践训练环节,导致论文内容空洞质量不高。
2.3 指导老师与论文质量
因为扩招本校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内指导老师无法完成全部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因此从学生实习的医药企业聘请责任心强、与营销实践工作相关的人员作为校外指导老师。由医药企业人员和校内专业课老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优秀率分别为11.7%和14.3%,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校内教师对于营销理论非常了解,但对具体操作却不十分清楚,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会出现仅仅靠理论指导,而难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情况。医药企业人员具备丰富的市场销售经验,能够指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从学生论文中可以发现与具体实习企业的紧密联系,但是校外老师在论文格式规范、参考文献等方面有待改进。
2.4 实习单位与论文质量
实习单位对于毕业论文的优良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论文统计中可以发现,医药外资企业、国内医药企业、连锁药店实习的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率分别为 59.3%、2.7%、2.6%,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优良率远高于其他三类企业,说明实习单位与毕业论文成绩之间存在关联。从论文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医药外资企业拥有良好的资金、技术等竞争优势,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投入力度大,在此实习的学生在市场销售中得到了较好锻炼,同时论文质量整体较好。
3 提高医药营销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对策
3.1 加强对毕业生论文写作前的指导
针对2014届毕业生进行的调研问卷显示63%学生和47%指导教师认为影响论文质量的最主要问题是缺少论文规范性写作的指导和训练。83%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在实习前,给学生提供一些从开题报告到毕业论文的范文并加以讲解,使学生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论文写作质量和水平。虽然历届学生在毕业论文前都会安排有实习动员,但由于时间紧,实习动员更多的是强调实习注意事项和对论文基本要求,没有对论文写作安排专门时间来指导和训练。因此,毕业论文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逐步实现。
可行的方法是将论文写作专项训练课程的内容划分为课堂讲授及写作训练两部分。论文指导教师用5学时讲完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以综述、开题报告、中英文摘要和论文写作进行讲授。核心内容的讲授采用案例式教学,以往届毕业生中的优秀论文为范文进行分析说明。剩余的时间通过给出学习要点及作业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作业结合拟完成毕业论文题目,逐项提交与之有关的开题报告、中英文摘要和论文等。
3.2 论文写作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
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撰写论文是要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论文反映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实习企业应该为学生指派一位实践指导教师,由校外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营销实践环节,并为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校内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表格填写工作。这样学生在收集数据、调查资料等方面就能从企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程度,保证了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此同时,这也将有利于加强校内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向医药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
3.3 论文答辩方式的改革
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答辩形式是人人参与答辩,答辩成绩占最终论文总成绩的40%,查阅总成绩不高的学生论文后发现,答辩成绩也往往偏低。学院选择在医药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校内专业课老师共同组成医药营销论文答辩小组,每个小组由5名教师组成,每个答辩的学生需要回答2~3个问题,学生一一作答后,答辩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撰写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如果成绩不合格需要进行二次答辩。为了避免这种效率不高的重复劳动,本专业将在下一届毕业生中推行预答辩制度,即在正式答辩之前先组织学生预演全过程,帮助学生及时找到不足加以完善,以期在正式答辩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仅能反映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还能反映一个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的合理性。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通过校外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实施论文写作的综合实训指导,完善毕业论文过程化管理和严格地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措施,将实质性提高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
项目:西安医学院2014年校级精品课程资助项目(XYZL2014-13)
参考文献
[1] 钟其鹏.近三十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学研究述评[J].钦州学院学报,2010(2):79-83.
校外实习论文范文5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必要性;构建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行业,在人才需求上尤其注重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高校的培养目标方能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吻合。
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1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应用性人才培养是很多实践性强的专业的办学目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无论是本科办学层次还是专科办学层次。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应考虑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特点,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比例。然而受制于办学资金的限制,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么就没有实践教学环节,要么以校内实践教学为主。基于此,旅游管理专业应积极构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1.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模式,许多高校为满足地方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纷纷新设旅游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的基础上设立旅游管理专业。这种迅速扩张的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旅游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填补了人才需求的大缺口;另一方面盲目极速扩张造成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雷同性强,特色不明显,直接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速度和方向。据统计,我国大多数旅游高等教学沿用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是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1.3大学生就业保障的需要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是很多高校很多专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人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也愈来愈难。大学生就业难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缺乏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忽视实践教学,造成大学生旅游专业知识相对较强,但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要保证充分就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要立足市场,按照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内容,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外,在企业中边实践边学习,提高实操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充分而有效的准备。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大学生就业保障的需要。
1.4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功能的主要体现。旅游管理高等教学特别是地方性高校一定要突出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功能。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上,课程设置模块除了要考虑到地方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还要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与地方的互动合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和培育上应优先考虑地方旅游企业,可以考虑与地方旅游业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如此,不但可以节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的费用,也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功能,还能够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地方适应性。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是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模式
2.1实践形式
实践教学是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并形成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应按照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教学规律,形成包括企业参观、课程实训、社会实践、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课内外专业活动等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方式上,采用集中和分散、定期和不定期,校企联合合作等多种形式实施。
2.1.1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实践形式
通过校内教师或邀请校外企业管理人员授课、座谈等方式,塑造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初步建立良好的仪态仪表、社交礼仪,掌握沟通技巧,培养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1.2以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为载体的实践形式
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业竞赛活动,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自身创业素质,强化创新创业理念。
2.1.3专业实验与社会实践调查相结合的实践形式
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和实训室等设施,加大学生的实验和实训活动。同时,利用学期寒暑假进行旅游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到企业走访,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
2.1.4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见习和课程实训的实践形式
高年级时,学生应集中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见习和课程实训。通过学习,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学习企业中管理及技术人员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了解本专业的用人情况及对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感受社会竞争的压力,激发自己加强必备技能与能力的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1.5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践形式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两个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阶段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或研究内容来源于实习单位。学生紧密结合实习单位生产或管理上的问题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完成的毕业论文可供实习单位采用或参考。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和企业之间增进了了解,单位找招聘时可优先考虑这些学生。
2.2实践内容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可实行“三结合、四层次、六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据此确立相应的实践内容。“三结合”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取日常实验与集中实习相结合,课内实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四层次”包括认知性实践、验证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科研性实践四个层次;“六模块“将实践教学分为社会实践、课程实验、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科研实践等六个教学模块,他们相互补充、相互配套、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2.1认知实践
认知实践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习过程。认知实习不仅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可以促使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对今后的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调整作用。认知实践可以采用参观、现场教学、观看录像、见习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考察本地旅游线路的组合及参观旅游六大要素所涉及到的旅行社、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餐饮和旅游商店等,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行业构成要素,对旅游活动相关企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2.2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可有案例讨论和实验室实验两部分构成,既有技术性较强的的管理实践,又有探索性的案例分析和综合课程设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可以分别设置饭店管理实验室、导游模拟实验室、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室和旅游企业管理实验室。饭店管理实验室实验项目包括客房销售、前厅接待、餐饮服务,逐步掌握饭店前厅、客房及餐饮部门的操作技能;导游模拟实验室可进行导游模拟技能训练,进行导游影像资料的观摩学生,逐步提高导游技巧;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室借助ArcGIS、Mapinfo、AutoCAD等软件,培养学生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景观视觉造型艺术、景观设计工程制图等技能;旅游企业管理实验室借助饭店、旅行社、景区管理等专业软件,要求学生掌握旅游企业业务流程和专业管理软件的操作。
2.2.3专业素质拓展实践
依据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所需,主要通过岗前素质培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商务礼仪、营销技巧等实践课程和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能力。可借助旅游歌曲大赛、舞蹈大赛、旅游礼仪展示与竞赛、旅游知识竞赛、普通话培训、导游大赛等形式开展。
2.2.4专业实训
在校内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束后,通过到实习基地企业的实际相应岗位上实习专业实训,进一步提升和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学生选择的相应职业的岗位差异而分别设置,实训时间一般半年以上,太短不利于学生实操能力的提升。
2.2.5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
毕业实习主要依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和职业规划合理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在专业实训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实操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应在实习期间结合自己在企业的实习完成相应的毕业论文。
2.3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
2.3.1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基地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主要是指满足学生校内实践的实验室和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是学校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目前,受资金和办学规模的限制,多说高校旅游管理实验室实训室设施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难易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校外实践基地种类单一,多是酒店,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许多旅游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师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旅游行业工作经验,短期内难易承受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因此,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多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请进来”:邀请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二是“走出去”: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
2.3.3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组建实践教学体系管理小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适时实践教学工作动态,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实操能力,逐步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构建[J].科技向导,2013(5).
[2]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2(10).
[3]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钦州学院为例[J].文学界,2010(8).
[4]族学院教务处.湖北民族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M].2013:284-299.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才培养为目标”(2011314)。
作者简介:
校外实习论文范文6
会计是什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以凭证为依据,对一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信息,参与经营管理,以提高经济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仅从概念看就可知,会计是操作性较强的技术,从哲学观点看,学习会计永远是实践重于理论。
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互补中发展的,会计作为社会学科的一个分支,也遵循着这个规律。会计理论是伴随会计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它的形成受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报表使用者意愿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比一套相对稳定的理论体系更能决定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发展状况及方向。也正是由于会计理论的这一特点,使其具有了灵活性,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关系上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一、会计理论单向研究的局限
这是沿袭了传统理论研究思路,以构建整个会计系统内的渐进而有序的整体框架为出发点,重点考虑系统的和谐性和严密性。此时的会计理论研究囊括了理论研究方法本身的、涉及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以及会计规范的诸多范畴,并以对各个会计概念的定义和严格划分为理论起点,展开对各概念间相关性(联系性)、隔离性(矛盾性)的分析,以增进和完善各概念间的意义。它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建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包容关系,即会计实务仅作为会计理论的实现、检验和反馈工具而隶属于会计理论,成为验证理论的手段,而会计理论则保持一种“溶万变于不变”的状态直接影响实践、决定实践。
在这种研究方法下,会计人员因为面对着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得不对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作出某种推断,这就导致了会计假设的设立,即以有限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事先形成一个主观稳定的假想环境,事实上,这种定性研究带来的模糊性本身就埋下了不准确的隐患,从而导致理论研究横向发展的自我否定和纵向发展的困难。例如,历史成本原则即由币值稳定假设发展而来,但结合当前经济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通货膨胀,这显然无法成立,由此诞生了实务处理争议颇多的“通货膨胀”会计。其关键原因在于它违背了会计体系构建的基础之一,正是这种理论的深层次混乱造成了实务处理的困难。
由此可见,会计研究企图走单纯理论的道路,抛弃实践的需要和实务操作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二、会计实务单向研究的弊端
这种研究思路以会计的自发性为前提,认为会计是一种既存的计算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的自然属性已足以使它随环境而进行自我纠正和优化,因此会计研究只是对这些程序和方法进行关于统一性的规定和政策性的限制。
这种研究方法的缺陷是没有自己明确的研究目标,具有盲目性。它只简单行使了解释实务操作的功能,并可能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有效判断标准而无法对实务形成正确判断。这样一来,它与实务的同步性乃至滞后性使理论本身丧失了前沿指导作用。同时,失去理论基础的实务发展,也会由于找不到依据而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舞弊行为创造前提条件。
当然,这种研究方法在会计发展的起步和完善阶段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在起步期里,会计理论需要在实务中积累,因此对实务依赖性强;在完善期里,由于新技术的引进和社会信息反馈、接受周期缩小,两者的差异能迅速地彼此渗透,并有选择地吸收,从而使理论和实务的运作几乎同步发展。
该如何改进?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进的几点思路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这里所强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指以教育思想的转变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为特征,在强调教学“硬件”现代化的同时,也强调教学主体(教育者)思想现代化。只有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科学的教学设备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在实践性教学中发挥作用。强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不是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否定,而是要求做到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机结合。
2.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传统的实践性教学,就其形式一般是指课后练习和校外生产实习,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与高职高专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才是不相符的。应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校内与校外,课堂内与课堂外,日常教学活动与测试检查等。
3.专业课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 有些教师,甚至学生也认为,实践性教学主要是会计专业课,这种理解是片面性的,除了会计课程外,其他专业课如统计、法律、证券、金融、税收等课程,也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用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只有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发挥高职的优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符合高职培养目标的会计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形式
会计实践性教学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现分述如下;
1.演示教学 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幻灯演示教学、电视录像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教学等。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 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
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元练习 这是一种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实践性教学形式。
单元练习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内容设计上应系统地反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练习中既要有确定解的问题,也要考虑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并有多个解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充分应用提供的资料全面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法的能力;要考虑不局限于某一单元的综合问题,以培养学生利用本课程已学知识,甚至其他前导课程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校内模拟实习 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举行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
5.校外生产实习 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6. 社会调查 这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社会调查一般由学生独立完成,调查的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和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7. 项目设计 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根据会计原则对某些特殊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并设计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设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和对某一模块进行开发等。项目设计可以—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一个项目小组完成;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完成。老师一般只提出目标和要求,不要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