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馆春季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馆春季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班级文化;思想道德;师生关系;形式创新;经验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2-0024-03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级愿景、班级意志、班级形象的综合反映,也是班级理念的载体。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形成,乃至走向社会的人生道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班级文化的内涵很广,学校在实践中,主要在班级名称、班级标志、班级旗帜、班级口号、班级誓词、班级格言、班训班规、班歌班花、班级板报、班历班会、文化快线、班级沙龙等等方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班级名称。我们认为班名是一个班级最直接、最简洁的文化表征,也是班级文化的第一个重要符号。我校在按年级专业命名班级名称之外,又由学生根据自己班级风格来命名班级。比如空冷1班的班主任和同学们更喜欢把自己的班叫做“传奇1班”,幼教班又称“玫瑰2班”,还有现代保尔班、现代雷锋2班、巾帼3班等等。这样既有个性又能叫得响,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分量,比班级的规范名称更响亮,影响力更大。
2.班级标志。为从形象上表征班级意志,同学们采用了有寓意的几何图形、字母或汉字组成的简单图案,代表班级的最高意志,象征着全班同学的统一目标和愿景,由于简单明了,又极具表现力,便于制作成班徽,出现在班级教室后黑板的正上方,再配上两旁的班级口号,与班级教室前黑板正上方的国旗标识遥相呼应,彰显教室环境其爱国爱校爱班的浓厚氛围。
3.班级旗帜。一个班集体在校园及校外活动中,必须用班级旗帜来作为统一的有效信号标志,来展示一个班集体的精神形象,它也由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各班同学用班徽的简化图案来制作班旗,在隆重场合展示使用,有助于同学们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班旗的设计与制作更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4.班级日历。同任何一个单位一样,每个时期都有阶段工作计划与工作日历,班级日历较之于工作计划更有简明性的特征。我校各班级学期初都依据校历和班级工作计划,按学期周次编排每周主题活动制定《班级日历》,作为全班的活动备忘录,便于查阅,易于操作,彰显学期班级工作主线,师生感觉效果很好。
5.班规。它首先是一种制度文化形式,但是它与普通班级管理制度的不同,在于它以正向要求的形式出现,较少限制性要求,而且由全班学生民主产生,是一种积极的班级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构成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我校在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当中,班班自主制定,同学们人人参与、自觉遵守,又有不少新内容,体现和充实了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精神。
6.班会。每学期的主题班会有一条围绕班级工作计划的主线,每周的主题班会都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贯穿和体现了整周的重点工作要求,它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可以谈认识、交流思想、介绍经验,开展表扬与批评。比如“新学期新目标新措施”“我实践·我成长·我自豪”“让美德成为习惯”“让自律铸就成功”“追忆往昔,铭记历史”“阅读经典,插上成功的翅膀”“感恩师长,回报社会”“我的舞台我来演”等等。班会一般固定在每周日晚自习时间召开,以承上启下,班主任依据班历写好《主题班会教案》。第一个主题班会有班级集体宣誓,每次都唱班歌,通过一项重要决议时集体喊班级口号,把班会的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统一起来,融为一体。
7.励志班歌。它是班级文化的音乐元素,也是一种生动的班级行为文化。我们借用经典歌曲或流行的励志歌曲,填上班级歌词,在每天课前或大型集会集体演唱,以提振精神,营造气氛。
8.班级励志故事。班级励志故事是有情感、有情节的班级观念文化,它对班级文化建设有特殊的吸引作用。今年春季开学,我校在各班开展了“人人讲励志故事、班班唱励志歌曲、全校树‘十个一’文明新风活动”,各班同学人手一本健康向上的人物传记、经典诗文、历史读物等,利用思品课、班会以及课余时间,人人阅读传诵,形成了品读、体味、感悟、践行的浓厚氛围,使精英模范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洒满课堂宿舍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空间。三月初层层选拔读讲能手和优秀作品,参加全校讲励志故事大赛,评比出“十大讲故事能手”进行表彰奖励,在全校迅速出现了学习生活开门红的局面。
9.班花。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疲劳,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选举和培养师生最喜欢的作为班花,是一种新型的班级环境文化形式,也是班级风格的最佳视嗅觉文化象征,是最鲜活的班级文化形式。如君子兰花,玫瑰花,月季花、向日葵,鸡冠花,“朱顶红”等等,有的班级还有每个小组的“组花”,同学们特别精心护理大家钟爱的“精神之花”,教室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花香四溢,成为班级教室整个环境布置中最具生命力的亮点。使学生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生活气息的氛围中,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和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优良品质。
10.班级宣誓。任何一个团体或集体的意志激发与凝聚,都有一种庄严的集体表达形式。近年来我校各班形成了一种惯例,每次主题班会在做重要班级决定时,全班集体在班旗下齐读“班级誓言”,每次升旗都有两个班庄严宣誓,唱班歌喊口号展示班级形象,校领导发表热情洋溢的国旗下讲话,优秀学生发表激情澎湃的表态发言,场面十分壮观震撼、激动人心。如空冷二班的誓词:我们是现代学子,我们骄傲,我们自豪!面对国旗我庄严宣誓:我要勤奋上进,牢记知识改变命运;我要创新实践,坚信技能改变人生。爱我青春,刻苦学习;爱我未来,立志成才!爱我现代,振兴母校!
11.班级口号。这是班级意志最具外在表现力的班级行为文化,它简短精练,高度浓缩,每天早操、课前、晚自习、聚会等,喊起来铿锵有力,震耳发聩,极富现场感染力、震撼力,使每个人精神振作,斗志昂扬,可以大大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如空冷2班的班级口号是:夺我乾坤,铸我班魂,空冷二班,霸气永存。还有“放飞梦想、非比寻常,机电一班、永远最强”“ 和衷共济,拼搏进取,从我做起,誓争第一”“ 放马金鞍,惟我三班,超越梦想,激情无限!”等等。
12.班级格言。班级格言是借用经典来表达班级意志的观念文化形式,具体工作中我们突出了三点:一是全班同学轮流推荐、向同学们展示;二是格言内容选自古今中外伟人名士的经典警句,也有的是自己老师、同学的佳句箴言,三是固定出现在班级黑板右侧,每天更新,由推荐人在第一节课前宣读并简要阐释格言要义与自身感受。
13.节日文化。传统法定节日,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过节使学生接受传统美德的影响与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校每逢纪念日均进行专题纪念活动,如元旦文化报告会、 抄写春联和拍摄春节节庆活动、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五一”社会实践誓师会、国庆节励志红歌大赛等等;在学校及班级特定日期,我校也形成了较成功的文化活动传统,比如学期或学年开学典礼暨表彰会、春季体育节、迎新艺术节、就业展望暨毕业典礼等等。
14.班级板报。班级板报是一种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活泼的班级文化,是教室面积体量最大、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班级文化形式,它容量大,版面活,常办常新,赏心悦目,也是一个班级的主题创意、新闻敏感、文字水平、版面设计、绘画技巧、参与广度等班级文化元素的高度综合与统一。每次校团委评比时都发现这是各班教室的一道亮丽景观,它确实是一座引领学生价值取向、树立健康的价值追求、培养审美观的班级精神丰碑。
15.班级图书馆。在三月份讲励志故事活动中,有的班级趁势将同学们手里的人物传记、经典诗文、历史读物等各种书籍汇集起来,建立了班级图书角,由“图书馆长”集中管理。在故事大赛后,仍然使同学们能经常欣赏到一本本自己喜爱的书籍,我校各班书香味很浓,同学们精神食粮很丰富,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着班级文化阵地,有效推动了培养一流好品德、一身好习惯、一股好精神的“十个一”活动深入开展。
16.宿舍文化。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是同学们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地方,也是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服务能力的课堂。我校各班结合封闭式准军事化管理,都举办过“宿舍文化创意主题班会”,开展宿舍文化长廊展示,公布《文明宿舍创建标准》,实施楼层长负责制,多次评比文明宿舍并颁发流动红旗等,我校学生宿舍被褥方块叠放,物品一条线摆放、地面床面桌面干净,空气新鲜清洁,横幅标语醒目,同学和谐相处,大家舒心地生活在一个温馨有序的大家庭里,学生家长都很满意。
17.班级沙龙。班级沙龙是班级课外活动的一种创新与延伸,是我校各班师生参与最广、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项丰富活泼、灵活机动的班级行为文化形式,比如现代中专师生的“班风恳谈会”、“事实报告会”、 “热点辩论会”、“专题演讲会”、“师生访谈”、“名著品读会”、“艺术鉴赏会”、“音乐欣赏会”等,师生平等对话,各抒己见,既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才艺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又充实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还提升了班级文化生活的思想高度与艺术品位。
图书馆春季工作计划范文2
重视灾后档案的应急抢救保护
突发重大自然灾害不仅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档案的损害和损失,如何将档案的损失降到最低点,灾后紧急处置、应急抢救则是各级档案工作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所要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
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保存十多万卷档案的唐山市档案馆毁于一旦,震后又连降大雨,但活下来的档案馆工作者组成临时“档案组”,尽全力采取了一系列抢救和保护档案的措施:一是用塑料布、油毡、苇席等物苫盖了已成废墟的档案馆库,防止档案淋雨霉变。二是全员明确分工24小时值守看护,防止档案丢失。三是同战士一起扒废墟、救档案。四是及时调用人力物力,将抢救出的档案运送到相对安全的地带并进行清点、整理,安置到临时简易房;五是对受损档案进行详细检查,分类登记、分开保管,适时组织修复抢救。经过努力,唐山市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全部完整无损的得到抢救,为唐山震后恢复建设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方方面面的资料。
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档案工作的开展,最为关键的应首先把握好三点:
牢固树立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意识。面临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只有具备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才能临危不惧、从容应对,才能置抢救和保护档案于己任。这种责任意识的确立和增强,需要加强日常的教育、培养、历练和提升。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及档案工作部门的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应是持续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使之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能够驾驭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高素质队伍。
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应急长效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往今来,各种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大灾发生后对档案的抢救保护则通过人为努力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的档案工作部门应在充分调查研究、反复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和进一步修订系统完备、科学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及相关配套的措施、规章等,以此在档案工作系统建立健全起组织领导明确、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后勤保障明确的应急长效工作机制,确保一旦遇到突发重大自然灾害,能够安全有序地启动“预案”,使档案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抢救保护档案的现场。
逐步提升抢救保护档案的科技手段。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会给档案资料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灾后修复、修补、复制档案资料,特别是实物、声像、光盘数据等档案的抢救与保护,是一项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应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立项加强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证,提高利用科技手段在应对紧急情况下保护档案的能力。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财力投入,对档案科研工作给予财力保障,并在各级档案管理部门配备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设施设备,以备急用。这种投入应列入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根据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递增,防止等到用时方恨晚。
关注救灾和复建资料的收集归档
以四川省汶川地震和南方大雪灾为例,在灾区抢险救灾和恢复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非常珍贵的各类档案资料,涉及方方面面,有些材料稍纵即逝,有些材料失则不能复得,如何将这些数据的、照片的、声像的、纸质的、图片的、实物的等资料尽最大可能收集完整,规范整理归档和科学入库保管,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参与抢险救灾和恢复建设所有单位的积极配合,特别是档案部门应做出极大努力。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要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实施统一指挥领导。当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从中央到灾区地方的档案工作部门,都应迅速建立起坚强有力的应急领导机构,对抢险救灾和恢复建设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进行统一指挥领导,确保工作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领导机构应由有关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以便实施科学谋划、科学指挥。
集中使用专业力量。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专业性很强,在紧急状况下抽调一些非专业人员参与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在档案专业人员具体指导下进行。但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档案专业技术力量往往与其所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甚至有时可能是力量严重不足。在这种状况下,应由上一级档案部门调动组织灾区以外的专业人员到灾区协助工作,根据实际要求可分门别类组织若干专业工作组,落实责任区域和责任目标,集中开展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确保安全规范管理。依法依标对抢险救灾和恢复建设档案资料整理归档,是实现档案安全规范管理的前提基础。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应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立足于长远和未来。吸取唐山地震档案及其他灾区档案管理经验,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抢险和复建过程中形成的档案的管理,是否应视规模、价值等采取如下几种方法:一是建立专题档案室。类似唐山的做法,在唐山市档案馆内设立了地震专题档案室,将市内和省内外有关唐山地震抢险救灾和恢复建设的各类档案作为专题档案全部接收进该室,集中统一管理和提供利用。二是建设专门档案馆。这类档案馆绝非普通概念的档案馆,而应是突出时代特征的标志性建筑物,同时,其功能应是集科普科研、观光旅游、传统教育和开发利用于一体,通过声像、照片、资料、实物、图片的多视觉展示,面向社会提供全面服务。三是保留灾害遗址。将具有典型意义和科研价值的重大自然灾害遗址作为实物档案保存下来,供后人考察参观和科学研究之用。如唐山地震后保留了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原唐山十中等七处地震遗址。尤其是河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地震遗址,作为国务院确定的重点保护单位,已成为国内外来唐工作、参加会议、经商、旅游人员必到之处。其启迪后人作用和科研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计算。
加强灾害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图书馆春季工作计划范文3
一、学校简介
南乐县求实小学是南乐县委县政府为加快推进全县城乡一体化步伐,优先满足群众民生需求而建设的一所全日制小学,2017年开始建设,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67.1亩,建筑面积11900余平方米,主要包括四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和一座学生餐厅,总投资近5000万元。学校设置6规36个教学班,可容纳1620名学生在校就读,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440人,教职员工36人。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我们坚持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所有办学条件均达到《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是一所典型的标准化、现代化学校。
创建生态文明校园是我校本年度的重要中心工作之 一,现在的求实小学校园环境绿化,美化,亮化走进校园,处处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文明之风随处可见,我校在创建绿色文明学校的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二、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1、建立组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生态文明校园领导小组,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绿化工程建设设计、施工,有绿化保洁员多名,分工明确,职责具体,形成了完善的生态文明学校创建组织网络,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2、健全制度。将生态文明学校创建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中,制定了“生态文明学校创建实施方案”,保证了创建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根据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每年都确保将一定的绿化经费列入入学校财经预算计划。
三、重视宣传教育,强化日常管理。
1、加大宣传力度。学校把环境文明教育纳入学生课堂,充分利用教职工会、学生大会、班团会、国旗下的讲话、演讲比赛、宣传橱窗、花木标牌等形式,向全体师生进行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思想意识教育。对教学楼进行美化,在教学楼的墙面上,布置醒目的校园文化。重视每个班级教室里的班级文化建设,使师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美好文化环境感染和熏陶,学校的校园宣传文化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强化日常管理。学校在校园卫生环境的管理上,坚持做到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量管化。校园内卫生桶箱配置完善,摆放合理。学校在有树木化草的地方,都适地设有保护环境、爱护花木的标示牌。学校政教处制定了《学校卫生检查评比细则》,每天对校园内教室、活动区等区域的清洁工卫生工作进行上午、下午两次次清扫,两次检查,且打分,纳入班级量化管理,且在学校课间重要地段都设有文明卫生监督岗。每周对各年级班级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通报。
四、增加资金投入,美化学校环境。
1、实行亮化工程。我们在学校建设时就把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建设。
2、实现绿化工程。在校园围墙沿线植有高大的法桐树和白蜡树,在学校广场植有两排石楠树、广场东西两侧各有景观树林,在运动场植有绿化树,校园绿化覆盖率在35%以上,宜绿化地绿化率在98%以上。校园基本建设与绿化美化工作上了新的台阶,一年四季,每个季节,校园内都看得到树绿,闻得到花香;随便什么时候走进校园,路面干净,环境亮丽,给人美的感受明显。
3、重视整体环境育人。学校在抓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建设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图书充实了图书馆、创建少先队室、多功能报告厅、宣传窗等,让学校每一个景点、每一面墙壁、每一块黑板,都能成为教育人的工具,使绿色文明学校的氛围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五、开辟劳动实践基地 拓宽素质教育渠道
重视劳动教育,在餐厅前面开辟“劳动实践基地”,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责任田,老师组织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和课余时间到实践基地,按照耕种计划和蔬菜种植时令,参加与其身心相适应的劳动实践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教育,实现了“人人参与劳动,个个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创新精神。
师生挥动锄头给蔬菜除草,提来清水给花儿浇灌,伸出手儿小心地采摘果实,这些场景都成为学校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校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我校校园内环境清洁优美,师生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文明素质不断提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学校创建”的各项要求内化为每一名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品质固定下来,并要长期坚持下去,把创建活动不断推向深入,以此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发展!
南乐县求实小学
2020年4月10日
学校绿化养护规章制度
实施“绿色校园”工程,就是要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清新的文化氛围,并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达到环境育人,绿色育人的目的。我校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工作,提高校园的环境质量,特制订本校校园绿化与养护管理制度。
一、工作机制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采取长效机制,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将学校的绿化带划分区域,包干到各班、室、部门,并层层签订责任书,提出绿化和养护要求,确保绿化工作层层推进。
二、总体目标
1、总务处制定“绿色校园”发展规划,确保绿化面积达到和超过总面积的35%,并逐年有所增加。
2、因地制宜栽种花草树木,春秋有花草,冬季有绿树,夏季花团锦簇,树木枝繁叶茂,管理好花木,无攀折践踏等毁坏现象。
3、利用环境实施素质教育,利用环境的潜在教育功能,向学生传达学校的办学思想、教风和学风、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二、分工职责
绿化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绿色校园”建设的总体工作,包括:设计与构思、整体规划;树种树品的筛选与选择、采购与种植;后期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卫生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资料,特别是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其他教师根据任课的年级和班级划分到各班,
1、总务处是绿化工作的第一责任科室,负责全校花、草、树木种植与管理,并将学校的绿化带划分区域包干到各班,由各班级的师生共同管理与维护,定期浇水、治虫、修剪,做到草坪内无杂草,树木无枯枝。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的绿化区域协调、督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校并整改。
2、政教处作为绿化工作的第二责任科室在协助总务处做好基本职责外,要负责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让全校师生重视环境建设,提升自身的绿色校园建设意识,参与建设与保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保护学校的绿化环境,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加强集体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3、总务处为各种会议场所、办公室摆好观赏植物,并做好护理工作。全体教师不断提高护养种植业务水平,争取校园内春、夏、秋三季常绿。
三、工作要求
养护要求:
总务处、政教处作为绿化工程的主要负责科室,在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中要做到几下几点:
1、每日巡视绿地,清拣杂物(砖石、烟蒂、纸屑等),维持绿地卫生整洁无杂物。校园内不得有黄土裸露现象;因校园改造等形成新裸土,应及时种植绿化。绿化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废草、树枝、砖石等杂物,必须在当天清运完毕,不得乱堆、乱放、延迟清运。
2、对草坪及时进行修剪和清除野草工作,维持草坪的纯度和高度。做好乔、灌木的养护工作,按要求修剪树枝和清除枯枝死树。
3、保持绿地、绿化带整齐、美观、无杂草、无虫害。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现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草、花坛应安排好更换计划,并及时松土施肥、治虫保洁。
4、校园花坛做到鲜花常开,遇重要节假日、校庆、迎新等重大活动时,须在重要场所和一些指定场所摆放鲜花。
5、加强巡视管理,对绿化树木、花草植被人为损坏的,应予劝阻制止,并及时恢复和进行索赔;对易遭损坏的绿化区块,必须设立保护措施;
养护标准:
1、割草:应使用打草机割草或进行人工割草;人工草坪草的高度不超过8公分,一般绿地草的高度不超过10公分;路边及角隅草块也要定期进行割草养护。
2、除草:草坪中杂草须连根拔除,草坪纯度保持在90%以上;
3、修剪:行道树修剪,按美观原则,于春季进行;一般树木修剪,按美观原则,随时进行。
4、病虫害防治:积极做好树木、花草的病虫害预防工作,防先于治。一旦树木、花草发生病虫害,应及时进行洒喷药剂措施,喷洒药剂应均匀细致,并事后检查,效果不好应重新喷药。
南乐县求实小学
2019年9月16日
南乐县求实小学校园绿化美化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校园绿化建设与管理的总体水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的规划:
一、 指导思想:
本着学校美化、绿化与学校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精细化管理相结合,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来落实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努力构建绿色优美的学校生态环境、和谐舒适的育人环境。
二、 规划原则:
我校在绿化美化工作上要整体规划,向景区化、园林化发展,突出本校特色,按本校校园地形地貌来开展工作,突出学校文化教育氛围,提高校园绿化美化的品味和质量,做到整体性、艺术性、层次性的完美统一,力争使校园达到绿化、美化、香化,把校园建设成绿草成荫、花香四溢的乐园。
三、 规划内容:
(一)、室外
严格按照绿化效果图绿化施工,及时管护,确保成活率要在90%以上。
(二)、室内
各班级、教室、办公室要种植10盆以上花。
四、 具体措施:
⒈根据学校整体格局,认真制定学校校园绿化美化的长远规划。绿化美化是校园建设的蓝图,应包括绿化美化的平面布局、树木花草配置、花坛的设置和安排、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等。
⒉根据规划,按不同绿化区域的条件、类型、作用以及植物不同生长习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搞好校园花木的有机配植。
⒊树木配植要做到五结合:
⑴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以常青树为主。
⑵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以乔木为主。
⑶观赏树与经济树相结合,以观赏树为主。
⑷木本与草本相结合,以木本为主。
⑸点、线、面相结合,以点、线搭配植物为主。
4.花草种植要做到配植合理,还要做到四季常青,四季花香。
⒌广植树、盆花。在搞好校园绿化美化的同时,利用盆花易搬动的特点,搞好学校办公室、会议室、教室等室内的绿化美化,以便让师生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得以减轻劳累、疲倦,使室内也充满盎然的生机,从而实现其观赏的价值。同时组织师生参加绿化美化活动。
⒍搞好校园花木的维护保养,做到“四要”:即春要栽、夏要剪、秋要管、冬要保,还要做到适时施肥、施水、防治病虫害,适时修剪等,从而达到绿化美化校园的目的。
7绿化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花木培植技术和管理水平,认真履行职责,不仅要做到勤于培植,还要搞好科学管理。
8对损坏花草树木的相关人员,按实际损坏的情况予以赔偿。
9 建立学校绿化档案,对学校绿地精心测量,对树木认真核对,登记造册。 美丽的校园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优美文明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来创设,让我们每一个人伸出双手,关心绿化、支持绿化,共同去创建绿色、文明、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育人环境。
2019年8月6日
南乐县求实小学
生态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全面提高校园水平和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生活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生态文明校园创建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绿化美化建设和管理,对学校生态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 绿化校园,人人有责,爱护树木花草,人人有责。师生要认真履行植树绿化义务,积极植树、种草、栽花,自觉管护好门前三包责任区的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在校园内形成爱绿、护绿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二章 职责范围
第四条 学校政教处是生态文明校园创建和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制订园生态文明校园创建规划,审定生态文明校园创建方案,指导生态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发动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第五条 生态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员在总务处的领导下负责美化日常工作并积极参与校园规划,组织、落实。维护校内的绿化、美化、树木、草坪和绿化设施等。
第六条 广大师生应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为争创文明校园作贡献。
第三章 具体要求
1、保护校园环境,花草树木,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责任。
2、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花坛、草坪,更不允许在花坛、草坪内打闹。
3、保持绿化区域清洁美观,不得在绿化区域乱丢废纸、果壳、倾倒垃圾或其他杂物。
4、不准攀摇树杆、采摘花朵、损坏花卉;不准穿越践踏、采摘果实。
5、不准在树木上刻字,订钉,拉绳晒物等。
6、绿化区域卫生分给班级包干,应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及时清扫。
7、生态文明校园创建园艺工加强管理,进行日常养护管理,做到“条条道路绿树成荫,学校四季鲜花争艳,块块草坪郁郁葱葱”。
图书馆春季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微生物分离和鉴别;项目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5-0030-03
《微生物分离和鉴别》是广东省深圳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并通过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等鉴别,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意识,熟练运用各种微生物分离操作方法。以往职教类《微生物学》教材大都遵循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以理论加实验的形式进行,这种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近年来,为了培养合格的微生物检验技术人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强化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对企业的深入调研,对该课程进行项目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课程的主要特征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主要目标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根据微生物检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微生物检定工(中级工)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构微生物课程教学内容。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出发,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注重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培养职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项目课程的构建――教材建设
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订教学大纲,确定项目内容,这样制定的教学项目才会与生产实践相贴切,培养的学生才能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直接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关键步骤是对所选择的知识内容实施序化,即重建内容结构。德国职业教育家Paetzold指出:“课程似乎是建造了一个存放和重现经验与知识的书架,书架不同隔层的划分使得整理与重获更加容易,它极大地减轻了记忆负担。”经过一系列的企业调研,分析本专业的工作岗位设置,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及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确定学习领域等过程进行课程教学项目开发,重新构建整个课程体系。《微生物分离和鉴别》课程设计以发现微生物、分离培养微生物、认识鉴别微生物等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重点围绕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等四大类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别,同时将微生物三大技术,即无菌操作技术、纯培养技术和计数技术,以及形态学观察、消毒灭菌技术、菌种保藏技术等穿插于各个环节。强调通过技能训练获得自我建构的过程性知识。
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开发应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并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课程目标。我们把课程分为7个工作项目:环境中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别、水体中细菌的分离和鉴别、食品中益生菌的分离和鉴别、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别、果蔬中酵母菌的分离和鉴别、霉变食品中霉菌的分离和鉴别、拓展训练。在每个情境下分别设定若干工作任务,见表1。每个工作任务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模块,而所需的理论知识则穿插于整个任务的工作过程。项目的编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与生产相关的项目中不断获得成功和满足感,对各知识点的学习也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完成。例如,在完成“空气中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别”任务中,把微生物分类和特点、培养基的制备和高压蒸汽灭菌技术融入到任务中;把细菌形态和结构、接种培养技术和涂布分离技术等融入到“饮用水中细菌的分离和鉴别”任务中,把样品梯度稀释和活菌计数法贯穿到“食品中益生菌的分离和鉴别”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别”两大项目中。学生在动手实训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材中分别以“相关知识”和“拓展知识”作为学生学习和参考的理论知识点。在重构教学项目的基础上,我院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与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了《微生物分离和鉴别》教材,该教材参加由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组织的201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评审获得二等奖,将于2014年春季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三、改革教学方法
在微生物分离和鉴别教学过程中,将理论课堂转移到实训室,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情景从课堂环境转向真实的工作情景,课程实施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任务引领项目活动,教学模式流程由接受指令、查阅依据、制定计划、实施操作、结果报告、考核评价等六部分组成,通过教师工作指令,学生从教材、图书馆或网络查阅资料,制定工作计划,各小组完成该项目内容的操作和结果报告。学生在实施操作过程,将理论知识点的教学融入技能训练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效引导”的教学理念。例如,在“空气中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别”任务中,安排不同的小组分别到操场、宿舍、饭堂、洁净区等场地测定空气中细菌数,比较不同环境空气污染情况,学生将自己培养的微生物进行形态结构观察和菌落计数,从中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形成以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使他们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又如,“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别”任务在参考GB4789-2010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酸菌检验》的基础上改编而来,也是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通过体验式教学、主动性学习、适应性培养等方法,对基本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它强调人人参与,教、学、做一体化,边讲边练,气氛活跃,教师与学生容易形成交流和共鸣。完成项目的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相当重要。学生完成项目后,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展示和汇报其工作成果;其次,每个小组分别介绍本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汇报操作过程、观察的现象、得出的结论等。然后,由教师提问和点评,还可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项目内容。
除了实训课堂的练习,我们在课外还开设了技能俱乐部,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在学校每年的“技能节”中设立食品卫生检验竞赛项目,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相关职业院校的学生同台竞技,这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比赛也强化了动手能力。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考核
项目课程教学必须建立以技能形成为目标的过程导向的评价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项目课程学习活动由学生、教师及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在每个项目完成后,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承担内容、合作意识及工作成果等进行组内评价占30%、小组互评占30%、教师综合评价占40%,以此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分,更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小组互评由各小组成果汇报、课件制作等进行评价。而教师的综合评定可从每个项目关键技能操作如显微镜的使用、涂片染色、接种分离等进行评分。这样既可保证每个项目都能得到评价,又调动了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程组在微生物分离和鉴别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使该门课程建设日臻完善合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实训技能明显提高,查阅文献、制作实施方案和课件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从2008年实施教改以来,我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全部通过国家微生物检定工(中级)职业资格考试,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无菌操作意识和微生物操作技能也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张晶等.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课程教学与实践――高职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
[2]陈江萍,杨文花.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改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