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读书汇报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读书汇报材料范文1
二、目标与要求实施小学“读书、写字、诵读”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体系,真正地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形成“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逐步形成认真读书,善于写作,规范汉字的行文书写的文化氛围。
三、方法与措施:
1.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强化阅读指导开发校本课程,每两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着,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
一、二年级写填空式读书笔记,
三、四年级写摘录式读书笔记,
五、六年级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读物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们要上好读物推荐课,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读书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书籍的内容。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
2、加强图书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要着力做好图书室装备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学生报刊读物种类多,数量足,不少于5种,班级各类报刊累计不少3份;每学期向师生提供不少于3本的必读书目。学校要有专用阅览室,力求面积足、采光好、布置美。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图书管理员,各班级配有学生兼职图书联络员,建立健全图书借阅制度,有计划的开展借阅活动,保证学生每学期平均借阅3-5本书。开辟“跳蚤”书市,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要利用校园空间,合理地设置阅读文化环境,让师生主动亲近阅读。定期推荐一些可读的优秀书目,以供教师和家长选择引导孩子读书。
3、倡导师生同读,实现师生共进。书籍记载
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把文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无论是严谨雄辩的哲学思想,还是奥妙无穷的科学知识;无论是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还是神奇有趣的神话传说……无不以书的形式传承至今,书籍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从促进师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引领教师和学生,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思考、教学、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教师间开展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故事讲述、读书成果展览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教师每人每年购置2本图书,订阅1份报刊(必是教育杂志)。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每学期都要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着讲座”,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要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写一幅字的“三同”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4、开展多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组织“书香班级”、“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小书法家”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5、强化考核评比,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我校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各部门要狠抓计划落实工作,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以评比促提升。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
6、加强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时空以阅读课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
1、创设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利用校园空间,合理设置阅读文化环境(如廊道文化、阅读墙、标语牌、宣传栏、校园花木文化、班级图书角等)
2、建立健全班图书管理体系,每班配有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和收发工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和同学们交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配齐班级的报刊,建立健全报刊管理制度。
(二)常规性过程管理
1、每学年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
2、使用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3、定期开设“语文名着阅读讲座”或“名着欣赏讲座”。
4、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阅读手抄报。
5、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沙龙活动、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
6、定期组织“书香班级”、“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最佳读后感奖”、“最佳读书小报”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五、活动阶段: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
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
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二)实施行动。
1、开辟三大阅读时空:
(1)充分利用《阅读与写字》这门新课程,在比较正规的时间段,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阅读指导方式,例如:开启词句百宝箱、美文美段赏析、读书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2)充分利用早读、午间、课前五分钟、放学十分钟等零散的阅读时间段,培养语文值日生,开设晨曦书简,带领学生欣赏优美词句段或古诗词,使阅读时时在、处处有,使学生天天采到果实,寻到宝藏,及至打开知识的大门。
(3)发动学生把好书带回家,和家长共读一本好书,开辟出家庭这块阅读的馨香乐园,使阅读成为家庭的一种习惯,使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开展交流活动。例如,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谈谈读书心得。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同时,定期进行读书笔记展评供大家欣赏。
4、运用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在用好教材以外,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学习课文《开天辟地》后,引导学生阅读神话故事。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5、利用板报和每天诵读《日有所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通过做书签、古诗文诵读、绘制读书小报、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具体安排3月份:
1.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主阵地,广泛宣传读书活动的意义,让学生懂得“我的眼睛因好书而明亮,心灵因好书而澄清,品德因好书而高尚,灵魂因好书而纯洁。”
小学生读书汇报材料范文2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优化设计;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82-0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从优化设计开始,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活动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在实践活动设计中密切联系学生原有生活认知,实现学生认知多元接轨,提升学生实践训练效度。教师还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升级,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以激发学生实践的动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践活动热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实践操作为主,与学生的心理特征高度契合。教师还可利用多种媒w手段创设实践活动情境,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实物展示、案例分析、实际操作、多媒体展示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讲究集体性,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对合作学习形式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交互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实践活动。
教学情境创设应不拘一格,只要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关注力,就是比较成功的创设方式。如在“自我展现”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教师课前找本班级学生一起录制的。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的自我展示:首先由学生自我介绍,说明自己的家庭基本情况,然后陈述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并现场展示才艺。整个视频不是很长,但传递的信息却非常丰富。教师以此进行引导:“这位同学的自我展示,为我们做了榜样,大家准备一下,然后轮流进行自我展示。”学生参与的兴趣被成功激活,有互动讨论的、有奋笔疾书的、也有独自展示训练的,课堂学习和探究的气氛渐浓。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参与情感饱满,实践活动效果显著。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自我展现,成功激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为实践活动的成功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接轨生活,提升学生认知交融维度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有多重交集,教师在具体施教时,要注意展开教情学情调查,根据学生认知实际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以及引导方式。小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还存在比较突出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具体设计操作时,要有分层教学意识,以提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如果有条件,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还可以吸收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制定活动方案,成效会大幅度提升。
如在“读书节”实践活动中,教师发动学生开展“书签制作展览活动”。首先,让学生课前准备制作书签的材料和工具。制作书签的材料不限于纸片,可以从生活中寻找更为个性化的材料,如树叶、卡片、包装盒等。其次,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现场制作书签。教师主要强调书签的个性特点,提升书签的文化色彩。最后,展示、评比书签。教师集中展示学生书签,给出一定评价分数,并邀请部分学生参与评委工作,选出最具典型性的书签十枚,留影收藏。教师组织学生准备、制作、展示书签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态度,也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拓阔了学习视野,形成了综合实践能力。
三、升级评价,激励学生构建活动认知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具体表现给出客观公正评价,对学生形成的激励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小学生大多看重教师的评价,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敏感心理,介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进行评定,特别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成就感,提升课堂评价的激励性。
如发动学生对校园浪费现象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整合,形成调查结果。学生分组行动,明确分工,有专门的调查员、记录员。调查开始,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对校园展开地毯式搜索,并将各种浪费现象登记造册。教师跟进并适时引导,确保小组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展示调查结果时,各个小组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如某小组汇报:“我们学校的浪费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的,首先是用电浪费现象,教学楼、实验楼和教师办公室,一共有六处白天亮灯情况。教师办公室内,教师不在时,电脑却仍开着。用水情况,我们发现三个水龙头有漏水现象……”从学生的调查汇报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调查是非常详细具体的,说明学生对实践活动是非常用心的。教师对学生的优良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学生备受鼓舞,个个显得神采飞扬。教师的评价个性化,有助于学生学习认知的构建。
小学生读书汇报材料范文3
一、改革阅读评价的形式,让学生快乐地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了活动式评价。
1.资料促读评价
每周我们请同桌同学互查一次课外阅读自我评价表,读书心得、读书记分卡等书面材料。教师每学期抽查4次,普查2次。成绩在四颗星以上的作品,可以复印放进成长记录袋。如教师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一张设计精美的“踏上阅读快车”评比台。评比台的底部写有全班同学的名字,名字上一辆漂亮的小车正整装待发。车上依次画着20个小格,老师告诉同学们,读一本好书,小车就向上行驶一格,大家可随时将自己读过的好书,可以是教师推荐的书目,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交给小组长查阅,然后由老师复查,在小方格中登记书名,记录字数。期末累计阅读量,评选小书迷。
2.展示激励评价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把一些好词好句,独特感受以随笔形式记录在本子上,这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为了鼓励学生深入地阅读,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写随笔的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
3.活动展示评价
学生在广泛的闲暇课外阅读中搜集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我们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阅读经验交流。班级内根据所读书目的内容,定期举行与阅读有关的语文活动。我们先让学生前后桌四人互评,把评价结果用星级显示在墙上的统计表上,看谁读的书多,谁背的诗多,谁的手抄报最漂亮。从四人中推荐一名选手参加班级比赛活动,评出优胜者,然后授予“演讲小明星”、“最佳创意奖”、“阅读之星”等称号,并发给家长一张喜报,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评价学生的闲暇时间课外阅读情况,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愿意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在课外阅读评价中,我们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以外,还采用了学生自评、同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言行。学生自我表现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表现完善的过程。对于学生的闲暇时间课外阅读,我们采用学生课外阅读自我评价表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
2.学生相互评价
学生互评在研究中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以及自由配对互评等。学生进行互评时,我们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生生评价,我们采取每周五的课外阅读时间评,以四人一个学习小组互评方式展开,用小卡片的记录方式将自己小组里的伙伴这一周闲暇时间的阅读行为如实记录下来,提出建议或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3.家长评价
闲暇时间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课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那么整个评价活动必须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使评价活动成为真正的“亲子阅读”,让家长能有效地监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采用了“家校课外阅读联系卡”来监督学生的闲暇阅读。
三、举行评价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尽情地读。
1.日常展示阅读
日常展示由学生自己或同伴、老师推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设立展示台,学生将自己的“采蜜本”展示给大家看。每天展示两三本,一周下来评出“每周之星”,一学期下来,累计获得的“每周之星”,评出“学期最佳”,颁发“阅读之星”。
2.家长会展示树榜样
在期中、期末的家长会上展示每个学生的阅读记录本或记录卡以及相关的材料。家长们通过这样的展示清楚地看到自己孩子闲暇时间课外阅读成长的足迹,并根据自己的标准给孩子的阅读记录作评定,和孩子一起交流协商。学生也和家长一起观看自己、同学的课外阅读记录,找到榜样,明确了目标,进一步提高了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活动展示促阅读
小学生读书汇报材料范文4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树立信心
1、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教师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进行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创作,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真诚交流,促进沟通,融洽情感。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依据教材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另外,教师诙谐幽默、适时引经据典,出口成章的文风和讲话风格对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也能起到良好的、积极的作用。
2、教师除了上好教材中阅读课外,还要指导学生广发开展课外阅读,比如,名著简本、童话神话故事、诗歌、典故、成语故事等,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阅读前和过程本身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段篇,或写读后感,以求读后总有收获。
3、多向评改,互相欣赏,共同提高。作文的讲评方法运用得当,也很有利于学生对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信心的树立。首先要教给学生修改方法,指出修改范围,以便他们能自改或比如,用统一规定的修改符号,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在原文上进行修改,一次突破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然后逐步加深难度,达到全面修改。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二、注重积累,奠定坚实的作文基础,丰富作文内容
积累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坚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词汇积累
我在教学工作中,鼓励学生摸索和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积累词汇。比如,看课外书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词语的方法。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积累词语最有效的方法。摘抄也是扩大积累的有效方法之一。
不过单纯积累词汇是比较低效的。我们还要加强对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的指导。第一,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第二,建立科学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机制,每周或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第三,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
二)素材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广泛阅读,一举多得
课内外阅读的广泛阅读,既可积累词汇语句,又可提高阅读能力,还可提高写作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阅读要为写作服务,阅读教学应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鉴于农村的小学生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和局限,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我们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树立了读书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三、关注天下事,扩宽视野和思路
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农村,写农村题材的作文,比如,景色、语言、生活、活动、节气或农村的变化等相对熟悉,写起来得心应手,也更容易写出较高质量。但是,他们对城市生活缺乏了解,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不利于他们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语文成绩。尤其是现阶段在整个教材和考试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的事物。可现实中的很多困难成为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那么怎么突破这一困局呢?笔者认为,适度看电视、上网,养成看报的习惯,关注天下事,有利于扩宽孩子们视野和思路,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和质量。
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会声会色说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
小学生读书汇报材料范文5
1、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2、此刻,且让我们着眼于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许多学校甚至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阅读的内容方面贫瘠到了四大名著的作者都不明了,更不用说斯威夫特、罗曼·罗兰、海明威他们的作品了;据调查: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的人数占60.70%,其次为文学名著,占50.69%,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纸杂志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说明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好的;有55.08%的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说明了学生读书还有较浓的功利色彩;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说明了部分学生还没有把读书当成一个人所必需的精神需求。从阅读时间来看,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决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从阅读途径看,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可见,农村小学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由此可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方法,推进学生阅读,并切实达到相应目的。
3、教学实验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4、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我们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智慧阅读就是读书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1、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母语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读书教育的研究。就美国而言,并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读书策略的指导。不仅如此美国小学还十分重视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尽量扩大读书的面和量,并且本资料来源于贵-州-学-习-网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意向自己选择书籍阅读,读书作业有两种组合类型,以“个人为主”的类型和以“读书俱乐部为主”的类型,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读书作业室工作。他们所遵循的读书教学的思路是:读书的策略——读书的兴趣——讨论交流——讨论策略。
2、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有读书能力,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读书中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2、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课内外阅读链接的途径。
3、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与策略
课题研究的对象:通元小学五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让学生智慧地课外阅读
1、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全校利用部分中午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试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以文化名人命名每个班级,诣在培养学生兴趣,因为它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
2、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探究
利用晚托课进行大阅读自主学习。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此外,也开设课外阅读课、读书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进行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学生读书空间,让学生享受读书乐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3、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5、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鼓励学生积极向图书室借阅资料阅读、订阅《南湖晚报》、《少年儿童故事报》、《小学生时代》等刊物杂志,像学生介绍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等,让他们感受课外知识的广、深及读书的迫切感。
(二)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
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上《赤壁之战》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三国鼎立局面,同时辅以各人物性格及相关故事,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要《钓鱼与放虾》时则介绍《故乡》《少年闰土》等作品,鼓励学生走进鲁迅。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前置性、比较性、拓展性阅读,在联系中,对比下获取知识。
(三)创建大阅读学习型校园文化
阅读的还有一种大智慧,是创设阅读大情境。大阅读进校园,我校确定了《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古文观止》等校本教材,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校本课程。我校努力建设校园文化环境,设有《古诗长廊》,不断充实图书室、阅览室的藏书。学生诵读时间有保障,清晨,校园广播播送经典诗词,感受经典环境;中午“习字一刻钟”,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晚托设有“读书时间”,让学生在书海漫步。教师方面,努力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并制定了相应的科研教育制度,在竞争中求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起始准备阶段(2005.9——2006.5)
1.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整理读书策略,做好理论的积累。
2.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手段,掌握全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由此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3.编写校本教材及组织订阅小学生课外系列丛书。组织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并指导,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普遍兴趣点精选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述评、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积累感性材料。
课题实施阶段(2006.9——2007.9)
1、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低、中、高)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重点探索和研究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2、导读书方法开设读书指导课。
(1)、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
(2)、提高读书品位开设阅读欣赏课。
(3)、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3、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对各校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链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课题总结阶段(2007.10)
1、将研究结果运用于本校各年段,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书策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对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小学生读书汇报材料范文6
首先,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选择合适的书籍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同学们,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其次,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或者谈读书感受,通过汇报展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再次,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我发动学生把家里的好书带来放在班级的书橱里,让所有的图书实现了资源共享,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此外,我还定时向学校的图书馆给班级借书,为孩子们的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调动了绝大部分同学的阅读兴趣。
二、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每次讲授新课时,我都会以课文为范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譬如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人物一组》这课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人物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性格、年龄等和在语言描写时,提示语部分适当地添加一些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这样会使人物的语言更加生动。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须要学会略读。为了取得好的读书效果,我们教育学生要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另外,我要求学生读写结合,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三、进行大量的背诵积累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是为他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背诵语文课文,可以使小学生熟记课文内容,进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课文内容的模仿和借鉴功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并为学习课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况且小学阶段是记忆背诵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学生的背诵潜能,为学生的知识宝库增添增砖添瓦何乐而不为呢?配合学校的古诗文诵读的计划,我用早读和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背诵每天一首古诗文,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有小组长交换进行小组检查。在奖励机制下,全班营造了一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在学习上互相攀比的可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