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思想品德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思想品德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思想品德 实践活动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74-01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观念、传统知识,更要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积极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对思想品德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创建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能够丰富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真正的从心底喜欢这门课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我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我品质。
再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教学内容生活化,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区分辨别哪些是社会所提倡的行为,那些是被社会所摒弃的行为,可以为学生提高自我品德修养提供参考依据。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未能有效转变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依然把思想品德的教学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只注重传授文化道德理论,而没有把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另外,对实践活动的重视度不够,实践活动效率较低,教师未能深入领会到实践活动对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意义。依然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中,传授课堂知识,而忽略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实际考察。
2.实践活动目标不明确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虽然已经开展了实践活动,但对实践活动的目的及意义并不明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活动开展往往赋予形式化,教师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往往缺乏目的性,只是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际活动,尽管学生参与进了实践活动,但却没有任何收获,甚至单一的把活动作为活动,结束后就一无所获,达不到课堂教学目的。
3.实践活动的参与性不高
由于课堂实践活动的单一性,以及实践活动自身的乏味性,这就使得思想品德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开展缺乏参与性,许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对于活动目的,以及活动意义没有明确认识。另外,教师不能针对课题教学目标设计较好的实践活动,这就使得学生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实践活动中,而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提高学习成绩方面。
三、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性,提高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就必须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提高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这样才能保障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就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真正的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八年级“男生、女生”一课时,就可以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男生、女生问题开展相关的实际活动,如,针对校园早恋问题,可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对学校班级的早恋现象进行调查,了解早恋的现状及问题,然后在班级开展相关课堂讨论,分别让男女同学说出对方的优缺点,再进一步分析早恋的现象,并对早恋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有效预防早恋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早恋所产生的问题,进而能够有效预防早恋的发展,把学习放在主要位置。
2.明确教学目标,巧用情境教学开展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就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意味深长,真正的将课堂知识同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应该本着“学以致用”的理念,在提高学生自我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成绩,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例如,在七年级《告别依赖 走向独立》一节中,教师可以根据本章的教学目的,巧妙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告别依赖,独立成长。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暑假期间把你寄托在外婆家,你能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外婆吗?”。然后让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询问学生会怎样去做,然后进一步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3.精选活动方案,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实现思想品德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检验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重要判断标准。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塑造学生品德,在活动中,能够体现学生个人品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比如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等。让学生自主的将课本知识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例如,可以组织一次环保宣传活动,让学生为学校,公共绿地设置一些绿化宣传标语,为自己学校的环保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也可以将本班学生分成小组,然后由组长带领大家进行社会活动调查,寻找生活中的美,观察生活,校园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可以每周进行一次总结,让各组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结束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当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还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设计更加符合教学的实践活动内容,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出版.2011.5
大学思想品德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大学生
品德是评价一个人道德品性的重要标准,品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大学生是我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其品德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事业的建设质量。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思想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意识,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在高校中开展品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实施情感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品德教育,说到底是对人的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注意运用情感因素,做到以情感人。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1.以身作则
当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首先需要教育者自身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做到言传身教。因此,教育者自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大学生中树立良好榜样。与此同时,教育者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对前途事业的自信乐观、对真善美的推崇、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等,从而让学生耳濡目染,这些都是隐性的品德教育。
2.真诚待人
教育者在开展品德教育时,运用情感因素时,还需要以诚待人,这样便于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上,老师应该多关心学生,以一种朋友的态度来予以帮助。当大学生遇到困难时,教育者要善于运用自己丰富的阅历、真诚的谈吐来打动学生,多多鼓励学生。此外,教育者还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包容学生的错误,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应该做到以情感人,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真正做到诚心悔改,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二、结合学生特点
个体都是独立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还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有力的措施,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1.善于总结群体特点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老师要善于发现90后学生的特点,比如追求时尚、个性比较强等。因此,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群体特点,了解学生德育教育的需求,帮助大学生解决情感危机,塑造良好的人格。比如现在90后学生都比较喜欢研究星座,那么老师就可以拓展星座知识,迎合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保障教育效果,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2.善于发现个体差异
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除了要总结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外,还应该在充分尊重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性的发展,即结合每个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这就需要教育者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分析每个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当发现个别学生出现不良的心理时,要提前预防,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品质,杜绝他们的思想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三、发挥学生自主性
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很多的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采取的是一种“我讲你听”的方法,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大多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严重降低了德育教育的工作效率。因此,教育者必须要转变教育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一方面,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重视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该转变为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体,自主接受教育、自主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教育者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欲望。比如综合运用演讲、辩论赛、参看视频资料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无形中接受教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者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有力措施,比如实施情感教育、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自主性,从而有效保证德育教育质量,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境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蒲小飞.当代大学生家庭品德教育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王玲.加强大学生品德教育 落实以德为先育人理念[J].北京教育(德育),2012(12)
大学思想品德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分类号】G621
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作为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理解教材,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是:课前举例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辩别是非能力,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认识,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
每个人的品性如何,不是先天带来的,这种品性主要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出来的,是在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每个小学生最先接触的是自己的家庭,作为小学生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学校德育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家庭理性的呵护与教育。
二、课前举例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好思想品德课,即要立足于课文,又不能局限于课文。因为课文里讲的内容故事大都比较简单,有的故事内容离学生的认识范围比较远,学生是看不见,摸不着。这就需要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学生能经常见到或经常听说过的本地、本校、本班的实例,作为课前的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1、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
课前引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后,再就是要深入学习课文,讲清课文的道理和观点了。这一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要本着“讲清一个故事,学懂一个道理或明确一观点”的原则,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联系小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全力以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生动活泼地、正确地、科学地向学生阐明课文中的道理和观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乐于接受。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学习。要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插图,利用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让学生在形象中受到感染,进而在头脑中形成具体概念。这里通过形象感染对课文内容获得初步感知。其次,教师要本着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围绕课文重点,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使学生获得的初步感知在思想上进一步深化,从理性上进一步升华。另外还要注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事例,把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寓实际事例中,寓于典型人、典型事之中,通过对比、辨别和思考,使学生对课文中的道理和观点理解的更加深刻和透彻。
2、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教师要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和阐明道理及观点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去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和补充课后练习,让学生认真思考、回答。设计课堂练习,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先找容易辨别回答的问题,再找较难辨别回答的问题,最后找难以辨别或模棱两可的问题。在找到正确答案的同时,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并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即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要根据课本,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境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设计情境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了。
三、强化社会实践,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应该组织_展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可以组织学生扫烈士墓,听英雄事迹,以此来培养同学们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和远大的理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总结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还要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既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孟涛. 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 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 李天燕. 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 2001
[3] 平佐. 上好一年级思想品德课应注意三个方面[J]. 中国民族教育. 2012(12)
[4] 王俊梅. 提高品德学科培训效能的有效策略[J]. 江苏教育研究. 2012(35)
大学思想品德个人总结范文4
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广泛地、深层次地应用,显而易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且研究成果颇丰,但侧重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案例研究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的内容居多,而对于信息技术与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鲜有,如何给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具体方法研究得较少。[1]针对此,笔者在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学思想品德课和传统德育、网络德育的要求,试着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学习,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3.07
在信息技术与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理论指导下,在借鉴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下,结合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本着有效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效性,我们试图构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伴随"教学模式)[2]
"网络伴随"教学模式如:图1-1。
图1-1"网络伴随"教学模式
本教学模式各环节如下:
自主预习,网络学习
自主预习是课堂教学前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它的意义重大,不仅使学生做好了学习准备,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预习探究过程中,获得了重要的学科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思维方法。学生自主预习应该完成三个任务:①你通过自主预习学会了什么?②你在自主预习过程中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③你是否有与课本不同的想法?
网络学习有着独特的优势:①网络资源极为丰富,共享资源成为现实。②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让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成为了可能。③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时间上和内容上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自主学习成为必然。通过网络,学生针对学习任务,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收集组织材料,并对收集组织到的材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还经历了多种的体验,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3]
课件展示,激发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展示图形、文字、声音、静动态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并把图、文、声、像信息有机的集成在一起实现媒体间的互补,它传递出来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学生在观看课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后,教师顺势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非常明确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又将学习目标分解成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进行下面的学习,在导入阶段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小组讨论,网络帮助
每个小组对分到的任务进行再一次分工,每个人责任明确,每个人在完成自己的任务时,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寻求网络的帮助,充分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小组讨论之前,每个学生要先自己充分地独立思考问题,之后再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有目的性的讨论。讨论的时候,每个学生要积极地大胆地表带自己的独立观点。小组讨论不是顺从,而是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相互学习。新课改理念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角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学生一起交流,同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一个榜样效应,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成果展示,教师指导
各小组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进行成果展示,展示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展示,每个小组有一块大黑板,各小组的学生共同将本组的学习精华内容展示在黑板上,每个小组要有一个或多的成员进行讲解说明,或者通过纸质书面表达的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表演、演讲的方式进行展示,总之可以让学生"尽情的、自由的"展示。
总结评价,意义建构
新课学习完之后,教师进行达标测评,测评内容可以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也可以通过发放试卷的方式进行。最后,教师总结各小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表现,进行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在教师解总结评价阶段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解疑者、课堂主持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探索,师生之间的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在评价的过程中实现意义的建构。[4]
网络交流,巩固延伸
网络交流下的学习实现了交互式合作学习,一改过去师生难以广泛的、面对面的交流与进行充分、深入的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不仅可以从网上做题和查看其他有关的参考资料,而且可以在网上向老师提问,与网上的其他同学讨论和评价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计算机网络给师生提过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通畅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博客和论坛上自由发言充分交流。一些在课堂教学上难以听到的可贵的想法,不敢说出话的在网上教师可以充分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恰当的引导,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使用电子邮件、QQ视频通讯工具,实现了交互式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多方的、"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得到了延伸。[5]
面对现在,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看到将网络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领域的研究应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研究探索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2] 教育部.《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决定》[z].2000
[3] 余胜泉,林君芬.教育信息化(2002)应用回顾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3(02):44-47.
[4] 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J].中国远程教育,
大学思想品德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 公民责任意识 思想品德课 培养
公民责任意识是伴随着“公民”这一定义而发展形成的一个概念,它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认知和感应。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和智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人,每个初中思想政治教师都应该就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公民责任意识教育进行积极思考。
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1.初中生公德意识淡薄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社会稳定的根基。经过初级思想政治教育,初中生普遍具有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具备了较强的权利意识,对社会主义新时期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理念有了更强烈的追求。但是,整体来看,初中生所具备的法律知识远不能满足现代民主法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初中生法律意识、民主意识较为淡薄。如许多人对法律的认识还停留在遵纪守法的基础层面,但是他们自己在遇到不道德或者不法行为时,并不会出面制止。其次,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往往意识不到自身的“公民”角色,在行动中常常会出现知行不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因此,可以说,为了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加强公民责任意识培养。
2.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和激荡,从而给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深远影响。青少年作为未来的一代,肩负着赡养父母、建设社会的重任。社会的发展要求青少年群体要不断加强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承担应有的责任。这就要求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挖掘学生身上所蕴含的巨大的责任潜能,激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等良好品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家庭感恩、对集体负责的人。思想品德课程要求与公民责任意识培养中的某些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加强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不但可以教会学生辨别是非,对自己负责,还能提高学生法律意识,使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因此,可以说,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是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策略
1.明确思想品德教学理念
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要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道德知识、公民意识知识,还要关注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使学生通过知识应用、现象思考去完善自身人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以身作则,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一方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认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
2.丰富公民意识教学内容
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强、单纯好动等特点,单纯的课堂教学和教材教学难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社会热点话题和社会现象拓宽公民意识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找准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着力点,对初中生进行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现有教学资源,在真实、生动的案例中渗透法律和责任意识教育。如在七年级上裕ㄈ私贪妫┧枷肫返驴纬獭氨;ぷ晕摇币徽陆萄е校教师可结合“山西黑砖窑”、份子伤人事件以及社会上出现的砍杀小学生事件,教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判断身边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智慧保护自己。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堂公民意识教学效果,合适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摈弃传统的单纯的以理论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心理特点,灵活采用多样教学方式来教学。就目前来说,常见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有讨论法、榜样示范法、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不论是使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进行教学设计,将公民责任意识培养贯穿教学目标、策略和评价的全过程。如在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思想品德课程“做意志坚强的人”一章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曼德拉、张海迪、桑兰等名人事例,教导学生树立坚强的信念,从挫折中领悟人生。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磨炼个人意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个人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理解。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学习,促使学生开展互助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这对学生学习和公民责任意识培养来说,都是有利的。
4.利用社会实践,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仅仅依靠单纯的课堂教学和理论教育,难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学校和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责任教育时,以课堂为基础,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丰富学生阅读,增强学生公民责任意识。就目前来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行的社会实践形式有研究性学习、参观访问、参观调查、社会服务等。教师要积极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来审视一切,让学生通过自身观察了解社会、思考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增强社会公民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在社区法律宣传服务中,教师可以结合法律尊严、社会责任等知识,让学生明白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责任意识。
5.打造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合力
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力量,打造教育合力,加强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是提高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校及思想品德教师要积极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力量,在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的基础上突出公民责任教育。需要指出的,在教育合力打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明确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公民责任教育。其次,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家校联系方式为桥梁,建立家校互访制度。一方面,学校及教师向家长讲述加强学生公民责任教育的重要性,传授相关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通过密切联系,了解学生思想问题,努力将学生问题控制和消灭在学校和家庭环境内。再次,以社会教育为依托,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积极的社会资源,构建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和责任意识教育的大环境,提高学生公民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慧.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6).
大学思想品德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文本;资源;思想品德;效率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以科学的引导,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善于挖掘利用各种相关资源,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感悟。文本资源就是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多方面体验和感悟的课程资源。本文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谈谈自己如何借助文本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效率的体会。
一、借助文本资源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能否迅速高度的集中学生注意力是提高学生记忆力的重要前提。当一个人将所有注意力集中于某一学习内容的时候,才能排除杂念和外界的干扰,学习的内容才会在大脑皮层中烙上深深的印迹,减少遗忘的发生。
上课伊始,我总喜欢在导入新课时引用文本资源,尤其是具有动画效果的文本资源,因为它能快速地使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外游离状态转为课内的集中状态,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提高整堂课的效率打下基础。
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八课的“灿烂的文明之花”,一上课我就将春节期间拍摄到的喜闹元宵的照片在多媒体上展示。为了增强效果,我将这些照片设置为动画播放。一张又一张照片看得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我感觉得出我的学生已经完全投入课堂之中。我感到上新课的时机已到,于是引出本节教学的课题,然后进一步和学生探讨这些民间活动背后蕴含的思想品德知识。
现实生活世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文本资源宝库,只要思想品德课教师能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有意识的去收集一些具有震撼力的报纸、杂志、图片资料,甚至带着相机去采风,都可以为思想品德教学积累丰富的素材。
二、借助文本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来说,兴趣越浓的信息和对象越容易被牢记。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课堂里适当地引入令人振奋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文本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我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时期所涌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的时候,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我截取了飞夺泸定桥、延安生产运动、98抗洪片段、神舟飞船等图片资料,然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年代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再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图片背后所体现的民族品格、民族志向和民族理想,进而总结出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看到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同体现,也可以让学生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道理。
文本资源的选取注重趣味性,文本资源和课堂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变静为动,学生为主体,这样的课堂将思想品德课教活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借助文本资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理解了才能记得住,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在各地思想品德学科考试实行了开卷考试后,对学生的知识记忆要求更高了。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不理解思想品德知识的内涵,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我发挥了文本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思想品德课中根据教学需要合理的引用了文本资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内容。书中先用了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种种成就,然后观点化的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对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的初中学生来说,书本的这种表述显然太抽象,难以体会和领悟。为此,我选了三幅图片,一幅是小青一家在谈美好的生活,一幅是我国的科技、教育、经济成就,一幅是我国的外交和参与联合国的活动。三幅图片分别从国家和人民两个层面向学生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剖析了我国取得这些成就的具体原因,最后将这些原因组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抽象的道理化为了具体的视觉感受,学生对于书本知识达到了快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借助文本资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能够透过社会生活的现象把握其背后的道理,由此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收集与新课标相一致的背景材料,并将其引入课堂。既能起到补充教科书的作用,又可以作为训练学生概括归纳能力的工具。
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解,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分析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我在上课的时候将报纸中有关我国和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教育发展方面的数据比较材料提供给学生,然后通过“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还存在哪些差距”、“这些差距告诉我们该怎么办”这三个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学生从感性上理解了书本知识,而且还训练了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
其实,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由于书中的例子往往有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特点,教师可以将自己收集到的文本资料及时利用补充到课堂上,这样既可以体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政性,又可以增强思想品德的趣味性和能力的操练性。
五、借助文本资源,强化学生的复习效果
图表、照片等文本资源以其形象化、简约化在知识复习中大显身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复习的效率。下面着重介绍两种:
1.将文本资源与尝试复述相结合
任何知识都是人们接受外界影响的结果,没有通过一定的渠道或者加工编码,知识是不可能成为自己头脑一部分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懂得如何将学习的成果变成自己的认识,并指导自己获得实际的运用能力。笔者想到了“看图说话”,我将这一方法引入教学过程,将其与知识的复述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复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基本要求的时候,我给学生展示了六张图片,分别对应着和谐社会的这六个基本要求,让学生边看图片边解释画面所看到的信息,然后复述和谐社会的六个要求,并用和谐社会的这六个要求给六幅图片命名,学生在短时间里就能将这六个要求记牢,结合图片理解。
2.借助文本资源,教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以往的思想品德复习课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划线画圈,整理知识条条。这样的复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很苦。而运用文本资源中图与表,其效果提高了许多倍。
例如在复习九年级思想品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这一内容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把“经济制度”作为中心,然后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个方向逐步细化,公有制经济细化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又细化为含义、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细化为组成、地位、作用、政策。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划上连接线标明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细化的方法构建学习的思维图谱,学生既梳理了知识,形成了知识体系,同时又能在具体的练习中能够灵活的加以提取运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行比较,加深学生的认识。
通过以上这两种方法的处理,大大地方便了以后的期中、期末复习。
通过文本资源的利用,我的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地提高了,而且学习的负担也开始减轻。因此,我觉得花大力气帮助学生寻找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还能够为“轻负高效”教学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岚,给政治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