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减排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减排设计论文范文1
关键词:排水系统;排水出路;室内排水管道;庭院排水
随着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现代建筑给排水的设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给排水专业往往在土建工种基本完成后才着手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建筑、结构专业制约,也受电气、暖通专业的影响。给排水设计要在多专业相互制约的条件下高质量完成,就要设计人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本领。
一、要有清晰的空间观念,接受设计任务后,不能马上着手设计,而应“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对整个环境作全面了解、熟悉后选择合适合理的位置布管。
二、要对本专业的知识精益求精,才能在复杂环境中随意驾驭。
三、要对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等专业知识有原则了解,才能在处理专业交叉时立足于主动,不被别的专业牵着鼻子走。
四、要抓住大局,重视细节。
一、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包括:污水系统、雨水系统、废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化学实验楼设计中,因废水处理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有机废水系统、无机废水系统、高浓度废液系统等。
1、雨水排水系统,应该独立自成系统,但是有些设计从节省管材出发,将废水接入雨水立管中,这种设计十分不妥。因为雨水立管常有出口堵塞情况,一旦堵塞,雨水连同废水满入室内,将致严重后果直接危及住户安居生活。
2、在内天沟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中,一个落水斗的汇水面积,应根据当地暴雨量进行计算,我省一般每根φ100的落水管的汇水面积控制在200m2左右。重要建筑酌情减少。对处于树木茂盛区域的建筑应考虑雨水口常被树叶、垃圾等堵塞的情况,应适当增加落水管,减少汇水面积。同时应注意天沟内是否有被结构梁阻隔,虽然结构反梁有留孔,但应流水孔断面较小,减少了天沟过水断面,也更易堵塞。这些不利因素都不能不估计到。在天沟的两个沉降缝分段内,宜不少于2个以上雨水落水斗与雨水立管,即使一根雨水立管(或雨水口)被堵塞时另一根雨水立管还足以排泄最大雨水量。外檐沟比内檐沟泄排流畅,应尽量说服建筑专业不要做内天沟。
3、室内排水系统,应以就近分散外排为宜,不要过于集中,在管材耗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多设立管,少拉横支管。各立管单独外排,既可以减少排水横管与其他管道、风道、梁、窗碰头,又可以减少出水管堵塞带来的影响。化学实验楼,排水管更宜分散,忌集中,以免互相起化学反应的废水汇集后产生有害气体或发生爆炸、或产生沉淀物堵塞管道。
4、为提高外排水管道标高,及为避免排水管道穿钢筋混凝土地梁带来施工留洞困难,常常底层排水系统与楼层分开,底层单独外排。江浙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室外排水管道埋深较浅,且房屋结构基础多为浅基础,为提高室外排水管道标高,保证底层用户安全(特别是底层有地漏时)一般四层以上,底层多为单独外排。
二、排水出路
1、排入城市下水道:首先应详细搜集所设计建筑附近,现有(或规划)城市排水管道的窨井标高与管内底标高的资料,了解从设计建筑排水口至城市排水管道窨井之间是否有隐蔽障碍物,(如:城市给水干管、电缆、行道树等等)。如天台劳动路城市污水管改造工程中,城市污水干管设在该建筑前面的人行道上,且道路中间有一根DN900城市给水干管,污水管无法通过,故不得不设倒虹吸管,才能流至城市污水管。
2、雨水排入天然水体:不仅要了解最高水位、常水位资料,还要了解出水口处河床断面标高。在江浙平原地区,天然水位高,排水管出口想在常水位以上往往是办不到,有时只得在常水位下淹没出流,但应注意出水口与水面的压差应少于进水口至水面的压差,不然会出现倒灌。当然也可以,提高室内、外标高来满足排水需要,但一般代价较大,需与建筑专业联系。大面积住宅区、学校、工业区等,填土数量太多,可结合天然(人工)水塘做调节池,并设泵站提升排水。
三、室内排水管道的布置
立管棗上接排水支管,下接排出管,是室内排水系统的枢纽和中心环节,其位置设置恰当与否,是直接影响排水系统的经济合理和美观。
1、‘扩初“设计中,首先要求建筑、工艺,尽可能将各层卫生设备,靠近在同一根轴线左右,卫生间尽可能上下对应,这样管线既省,又可以减少横支管穿来穿去,影响室内空间美观。
2、立管尽可能设在墙角、不影响室内家俱布置和人的活动的地方。
3、注意立管上部透气管是否有出路:宾馆、办公楼等建筑,顶层往往为大会议室(或大餐厅)等大空间,下面几层的透气管通不出去,露明太难看,可考虑在顶层部分,将透气管立入墙内暗装;亦可结合建筑立面将透气管接出墙外。绝不能将通气管通至平顶内。
如天台杨帆大厦设在门厅下面半地下室的厕所,立管穿门厅有伤大雅,污水管埋在钢筋砼柱内通上去。
4、确定立管下面的排出管方向时,要妥贴考虑室外排水管线的走向、室外化粪池、隔油池、中和池、窨井等构筑物的位置。管线布置以简捷为原则,减少堵塞的机率。立管下部的排出管,应尽量就近分散外排(即以最短的距离排至室外)。有些设计人为减少排出口而过分集中外排的做法不可取,这样一旦总出水管发生堵塞或需维修,将会影响更多的卫生设备使用,也使排水管道在室内支管多,线路长而增加麻烦。
如在天台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工程中,过分地迁就建筑要求,为使场地主要正面少设窨井、化粪池等,减少对绿化的影响,以至全部室内排水管均向背面排水,结果排水管道在室内盘来、转去、穿梁、过柱、同其他管道交叉,大大地增加了工作量,也多消耗了管材。
5、确定立管的排出管穿基础时,既要计算支管在立管上的搭接高度,注意室外排水管道标高,更要注意基础的结构做法,尽可能使出墙排水管不穿钢筋混凝土地梁,既不影响结构安全,也减少自身设计工作量。如必需穿钢筋混凝土地梁时,应即时向结构提供准确的留洞位置和尺寸,对高层建筑,底层多为单独排出,管道污废分流,在同一个建筑开间内,出墙管会很多,往往使地梁近乎拉空。如遇此类情况,可建议结构在此开间内做中空。对于地表层地基承载能力较高,结构采取浅基础时,出管的位置、标高更需与结构专业取得密切配合。
6、立管穿楼板、屋面,需前期定位,向结构专业提供资料,以便结构预留孔,切忌后期打洞,影响结构强度,“穿基础“、”留洞“问题,是室内给水排水设计中‘常见病‘和“多发病”最多的环节,必须足够重视。
7、立管、支管尽可能不要穿过主要房间。如:卧室、门厅、走廊、医院手术室、天平室、电算室,精密仪器设备要求防潮房间和可能因水引起爆炸或因水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房间,在实在无法避免时,应请建筑包角做管井、吊平顶解决,排水管一般不能穿过沉降缝、烟道、风道等。
8、立管设计中,注意上下层外墙厚度是否一致及基础的断面形式,透视图中标明何处加撘覕字管转弯。如:天台中心菜场工程中底层外墙370厚,二层外墙240厚,设计图中,立管一根直线到底,结果在底层立管靠外墙,而在二层以上立管就靠不了外墙(向内移120毫米),安装完成后发现卫生间太挤,故不得不每层少装一只大便器。
管道在底层穿外墙基础应尽可能用统一标高,以便于施工,也避免施工中搞错,并应注意不要使管道露在室外地坪上面。
9、底层是商店、办公的商住楼、综合楼,上层为住宅时立管无法直下,常需加拉一段横管转向外墙下来,横管多用吊平顶掩盖,但注意第二层的地漏等排水管,不能直接接到立管上,而应该单独拉一根横支管接在转弯后的立管上,以防地漏冒水;或者二层排水管单独排出。
10、储水箱排水管、溢水管、开水炉排水管等均应与废水管间接连接。
11、雨水立管埋在钢筋混凝土柱中,这是现在常碰到的建筑处理手法,要注意与结构联系,对立管和进出口管的布置应选择不影响梁、柱受力,不与受力筋相碰的位置,不然好的愿望会无法实现。如天台宾馆工程原设计雨水立管埋柱内,因布局与上述原则相博,只好把立管移进室内,穿过每层客房,带来永久性遗憾:雨水管噪音影响旅客休息;个别检修孔处渗水使室内潮湿;影响室内美观;影响客房家俱布置。
12、地下室有排水设施时,应做集水井,以水泵提升外排。集水井应做在地下室内,以保证建筑沉陷时,集水井与地下室一起沉降。如集水井建在室外时,则建筑与集水井之间就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而使在此处联接的排水管可能折断。由于这根管道埋在建筑物基础下面,一旦折断渗水,修复将非常困难。
13、厕所、盥洗室、浴室等常积水房间,与建筑专业应密切配合做好地面排水坡度和内墙面、地面的防水措施,以达到良好的室内环境。
四、庭院排水设计
1、化粪池位置:对总平面设计建筑密度高,旧城市改造中“见逢插针“的建筑,沿街建筑正面临城市道路,背面余地很少,排水管道与化粪池布置很困难。因此给排水设计一开始就要注意向建筑工种提出给排水管道、化粪池、隔油池等位置,不致使后期设计被动。在施工程序上,化粪池距建筑基础很近时要先施工化粪池。
2、避免”窜流“。排水管特别是进化粪池前的污水管及废水管,按规范是可以如图二接法,在流槽导流”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上由于流量大时,水压也较高,污水不能平衡的按流槽导流方向流动,而会形成水跃,造成相邻单元污水互窜,彼此”窜流“极易造成管道堵塞。如将窨井向外移一定距离,即无此弊病。
同理,在室内排水系统中,也应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3、隔油池:宾馆、饭店、食堂等厨房排出的污水中油脂含量大,隔油池是必不可少的,实地调查,未建隔油池的厨房排水,管道堵塞情况严重,管道壁与窨井积有较厚的油腻垢,DN150排水管极易堵死。故此类厨房,必须设隔油池,室外排水管管径不小于DN200。
4、雨水窨井,在窨井底部设H=300毫米左右的沉砂井是很有必要的,特别在路面标准较低,绿地覆盖条件还不理想的情况下,随雨水带入下水道的泥砂相当多,更显必要。据调查,不设沉砂井或深度不足的窨井,排水管堵塞严重。当然,合理设计还有赖于管理到位,及时清掏沉砂。
5、庭院中观赏水面(即水池)应有溢水口及放空清污管,溢水口的设置便于控制水面标高,防止暴雨时,池水满溢排出。花园中溢水口,应做在暗处,并有格栅,以免游鱼跳走。
6、排水管道穿过树丛应注意管道接口和窨井井壁,防止树根伸至管道或窨井内生长发育,破坏和阻塞管道。
五、标准图使用
给排水设计应尽量使用标准图,选用成套设备,既可大大提高设计速度,又可减少差错,提高设计质量。但在选用标准图时,注意图号、型号及有关“说明“中注明要由”设计决定“的有关事项。为便于施工,减少安装过程中的差错,同一工程设计手法要统一,如:选用管径标准、管材、穿基础标高等。
六、其他
1、封闭式冷却循环系统的出水管上,应设置观察口,观察水流流动况,以显示出水是否通畅。
减排设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防火分区;消火栓;消防水池;水表设置;给水管道敷设
中图分类号:TU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352-02
1 消火栓的设置是否应该防火分区设置问题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明确规定应按防火分区布置消防栓。《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05-95(2005年版)没有明确规定,笔者建议都应该按防火分区进行布置消防栓。
2 七层跃八层住宅,是按七层住宅还是八层住宅定性,是否应设室内消火栓系统问题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1.0.2条注2“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2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层计,其他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多于2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第9.1.6条“住宅建筑的防火与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注:1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2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
(3)对于住宅层数的确定,这2本规范的规定有矛盾。笔者建议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P1第1.0.2条注2和P121~122第1.0.2条1款条文说明的要求执行,即顶部跃一层可不计层,对于7跃8住宅,可不设室内消火栓系统。
3 关于电梯前室的消火栓是否计入消火栓总数内问题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8.4.3条,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05-95(2005年版)第7.4.6.8条的内容相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4.3条第2款条文解释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不计入消火栓总数内,《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未明确,且与统一技术措施有矛盾;笔者认为可以将住宅电梯前室消火栓可计入消火栓总数内,公建电梯前室消火栓不计入消火栓总数内,但消火栓尽量不设置在(非消防电梯)前室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己明确电梯前室内的消火栓不计入本层消火栓总数内;《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规范组意见:高层公建电梯前室内的消火栓不计入本层消火栓总数内,住宅可以计入本层消火栓总数内。
4 关于消防水池的问题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6.2条第4款:容量大于500m3的消防水池,应分设两个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是否可分设独立的喷淋水池和消火栓水池?笔者认为不宜分开设置,原因是不利于消防水池检修、清洗时消防用水的安全。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6.2条第5款:消防取水口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因总平限制在设计中较难执行,且强条出现“不宜”较不妥。笔者认为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不宜小于15m,当确有困难时,可与当地消防部门协商,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规定,不应小于5m。建议可不判违反强条。
5 水表设置问题
关于水表设置。长期以来,我国住宅水表均设于室内厨房或卫生间等用水集中处,对于用水点较多且分散的住宅,有时甚至一户内设多个水表。近年来,水表设于户内而引发的诸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入户抄表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及可能导致的入户抢劫,使住宅私密性及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管理人员抄表不易且抄表劳动强度大:个别用户偷水而管理部门无法制止及处罚等。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水表出产己成为必然的选择。为此,国家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规定:住宅建筑应装设分户水表,分户水表或分户水表的数字显示宜设在户外。水表出户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分户水表集中设于屋顶(水箱供水)或底层空间内(变频供水)。这种方式常用于多层单元式住宅中。一般一个单元梯位水表设一个水表井(箱),分户水管沿室内管井或建筑外墙引入户内。其优点为;抄表方便,抄表人员劳动强度低,可以杜绝用户的输水行为。缺点是:管材耗量大,管道水头损失大,需占用较大空间的管道井,如设于外墙则易影响建筑外观,分户支管不易检修。
(2)水表设于楼梯休息平台处。给水立管设于平台处,每户设一水表箱;将水表箱嵌入休息平台两侧墙体中。其优点为:分户支管短,较节约管材,管道水头损失也较小,缺点是:水表分散设置,抄表人员劳动强度较大;通常室内消火栓箱也明设于休息平台处,因而使本来就拥挤的休息平台更为局促,给住通行带来不便。
(3)水表每层集中设于水表间内,分户水表整齐靠于墙面。其优点同方式2相同,缺点是:分户管道必须沿公共走道楼板下引入室内,因而走道内要求设吊顶。
(4)将传统的普通机械式水表改换为远传水表或IC卡智能型水表。远传水表计算准确且无需抄表,此卡表需用户预存入一定数额水费,将充值后的IC卡插入水表的读码器中即可用水。由于远传水表和IC卡表价格相对昂贵且在技术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以上几种水表出户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具体在工程实际设计中采用何种方式,应由设计入员根据住宅的性质、档次及当地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确定。
6 给水管道敷设问题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第6.16条规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虽然规范有此规定,但在笔者所了解的大部分住宅设计中,由于存在各种问题,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尚不多见。于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上下层住户因排水管道漏水而导致的各种纠纷、影响邻里关系。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在设计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一些做法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6.1 厨房排水管道设置
厨房洗涤池排水支管可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而对于厨房是否设地漏,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建议厨房内不设地漏:现代生活中厨房地面一般己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地漏由于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臭气反由地漏进入室内。同时,取消地漏还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
6.2 卫生间排水管道设置
为了不使卫生间污水横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排水管道的敷设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卫生间地面楼板下沉,污水横管设于下沉室内。这种方式对排水管道的施工较为方便,但检修管道则十分不易。在实际工程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下层住户靠卫生间处楼板及侧墙发生渗漏现象。由于无法查找出漏水的原因,……上层住户只能将整个卫生间地面凿开重新翻修,凿开后才发现下沉室内积满水,积水经侧墙渗入下层。分析产生积水的主要原因有:卫生间地面防水未处理好,地面水渗透入下沉室;部分给排水管道漏水进入下沉室。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的措施有:严格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及下沉室四周的防水处理;卫生间内所有给排水管道应经严格试压住水试验后方可暗封管道:建议在下沉室侧面设置侧排地漏,以排除可能出现的积水。
减排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水表;管道敷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条件的改善不单表现在面积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功能的转变。要实现这种功能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则取决于厨房、卫生间的给水排水设计。现根据工程设计实践,结合国家规范要求,谈谈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成功做法。
1水表的设置方式
现代住宅要求厨房、卫生间使用的水、电、气应做到三表计量出户。“三表出户”的目的是便于计量、减少打扰。为此,新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4.17条规定:住宅的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读数,且宜设置于户外;对设在户内的水表宜采用远传水表或IC卡水表等智能水表。在实际工程中,水表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
设置在室外的水表箱内
这种方式常用于多层单元式住宅中,分户水管沿室内管井或建筑外墙引入户内,相应水表集中在外墙的水表箱内,此种方式在南方一些地区应用很普遍。水表的位置根据供水方式可在底层也可在屋顶层。建议给水管道入户后加设一个控制阀门,以便于住宅户内的管道维修,户外水表箱应加锁,由小区管理人员统一管理。
设置在楼梯间处的水表间内
对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或建筑外立面有特殊要求的住宅,给水立管及水表间均设在楼梯间或走道外,由水表间至各户的给水横干管敷设在楼板下面,此种设置方式的缺点是管道的使用量增加较多,给施工和管理都增加了难度。
采用IC卡(或TM卡)智能型水表,水表设置在厨房或卫生间内
此种水表应用先进科技,居民可持卡至售水处购买任意数量的“水”,然后将卡插入水表中即可打开阀门供水。此卡具有记忆、累积、报警、断水等功能(TM卡智能更高些)。
采用智能抄表系统(即电子远传水表)
对于高标准住宅小区,开发商一般采用自动计量系统,对水、电、气三表实现全自动化收费管理。智能抄表系统是通过在水表上加装辅助装置,用导线将用水量信号传输至户外的信号收集器完成的。
2给水管的敷设及材质选用
给水管的敷设
目前,新建住宅中一厨两卫已很普遍,有的住宅甚至配有一厨三卫、一厨四卫,且厨房、卫生间、阳台各用水点位置均较分散。分户支管至用水点间管道如沿室内楼板下吊设,必然要求设室内吊顶,管外壁还应有防结露措施,给住户装修带来不便,毕竟不是所有住户都想设吊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5.18条规定,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实际上,如果将接往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水点给水支管串接在一起,其支管外径均会超过25mm。因此,为了满足规范的要求,给水支管入户后即接入分水器,分水器暗设于厨房或卫生间墙体内,通过分水器后接往各用水点支管管外径均可控制在25mm以下。但应注意:设于找平层内给水支管施工完毕后,应在其位置做上明显的标记,以免住户装修时破坏给水管道。
给水及热水管道材质的选用
由于镀锌钢管存在着与水中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红水”、“黑水”等问题,影响水质。目前,广泛采用新型建筑给水塑料管而淘汰镀锌钢管。铜管仍是高档住宅的首选,但价格高。一般在热水系统中采用带保温套的紫铜管、聚丁烯管(PB管)、铝塑复合管(PEX-AL-PEX)、PEX管、PPR管等。UPVC管和PE-AL-PE管适用于冷水供水系统。
3排水管道敷设及材质选用
《住宅设计规范》第6.16条规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虽然规范有此规定,但在笔者所了解的大部分住宅设计中,由于存在各种问题,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尚不多见。于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上下层住户因排水管道漏水而导致的各种纠纷、影响邻里关系。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在设计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一些做法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厨房排水管道设置
厨房洗涤池排水支管可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建议厨房内不设地漏。现代生活中厨房地面一般已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地漏由于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臭气反由地漏进入室内。同时,取消地漏还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
卫生间排水管道设置
为了不使卫生间污水横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排水管道的敷设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卫生间地面楼板下沉,污水横管设于下沉室内。这种方式对排水管道的施工较为方便,但检修管道则十分不易。在实际工程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下层住户靠卫生间处楼板及侧墙发生渗漏现象。由于无法查找出漏水的原因,上层住户只能将整个卫生间地面凿开重新翻修,凿开后才发现下沉室内积满水,积水经侧墙渗入下层。分析产生积水的主要原因有:卫生间地面防水未处理好,地面水渗透入下沉室;部分给排水管道漏水进入下沉室。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的措施有:严格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及下沉室四周的防水处理;卫生间内所有给排水管道应经严格试压住水试验后方可暗封管道,建议在下沉室侧面设置侧排地漏,以排除可能出现的积水。
采用侧排方式。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侧排地漏,将浴盆或淋浴房垫高,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沿卫生间地面墙脚处引至外墙。器具存水弯、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建筑外墙处。采用这种方法,可避免出现下沉式积水的状况,但应注意几点:首先,尽可能将洁具特别是座便器设于靠外墙处;其次应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由于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外墙,不可避免影响到建筑外观,因而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给排水专业人员就应介入,将卫生间布置于建筑凹槽处,尽量降低对建筑立面的负面影响。
在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下,住宅厨房、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加侧排地漏,北方地区因安装困难可适当加大管井,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排水立管采用普通塑料排水管时,不应布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当必须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时,应采用橡胶密封圈柔性接口机制的排水铸铁管、双臂芯层发泡塑料排水管、内螺旋消音塑料排水管等有消声措施的管材。
排水管道的材质选用
根据建设部的规定,目前新建多层住宅均使用UPVC塑料排水管,室内UPVC排水管的类型有普通UPVC实壁管、UPVC芯层发泡管(PSP管)、UPVC螺旋消音管三种。普通UPVC实壁管噪音较大,而同等壁厚的UPVC芯层发泡排水管比UPVC实壁管重量轻约20%-30%左右,同时它又具有隔热隔音的效果,特别适合于建筑排水,可显著地降低流水噪音,大有取代UPVC实壁排水管的趋势。UPVC螺旋消音管不仅可以降低噪音,而且与其它同管径排水管相比排水能力大大提高。不仅可作为高层建筑的排水管,而且还不用设专用通气立管。因此,要根据安全、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排水管。
参考文献
[1]李宏燕.谈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理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
[2]周炳成.住宅给水排水设计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05).
减排设计论文范文4
(1)主系统:一般情况下,建筑的给水系统都是独立存在的,在对用户进行供水时,多采用蓄水池-水泵-水箱-减压阀-用户的方式,以减少对于城市整体供水网络的负担,同时也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
(2)热水系统:热水系统可以为居民提供热水,方便其日常生活,与普通的给水管道是相互分离的,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
(3)消防系统:消防系统是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小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不仅需要与小区的主供水系统相连,还必须设置相应的辅助供水系统,以确保消防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正常供水。排水系统相比于给水系统,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对雨水、居民生活污水等的排放,但是其作用与给水系统相比丝毫不差,不仅关系着居民的正常生活,还关系着小区以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在对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建筑所在地的污水处理计划进行,避免对于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建筑小区室外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以某居民小区为例,对其室外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该小区位于某城市高新开发区,整体占地面积8.78万平方米,小区内共有30幢高程住宅楼,最大建筑高度53m,建筑总面积25.3万平方米,拥有居民约7380人。在建筑的地下设置有地下停车场,防火等级分别为Ⅱ级、Ⅲ级。
2.1给水系统设计
(1)水源选择。
在该小区中,选择市政给水作为水源,同时在小区内部设置独立的蓄水池、水泵等配套设施,以方便进行管理,同时减少对于市政水网的压力和负担。
(2)用水量的统计。
对小区用水量的统计直接关系着给水管网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需要设计人员的充分重视。对于居民小区而言,日常用水主要包括几种,其一,居民生活用水,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每人每天300L进行计算,根据该小区的人数,小时变化系数取2.5;其二,公共建筑用水,如公共厕所、水景等,根据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的相关规定确定,也可以根据小区居民的生活用水总量,适当取15-30%;其三,绿化和道路用水,小区中每天道路浇洒的水量按照每平米每天0.5-1L,绿化用水则按照每平方米每天1-2L进行计算;其四,消防用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计算;其他用水,按照小区日常用水总量最大值的10-20%计算。
(3)给水管网的设计。
在对小区积水管网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小区的实际情况。在该小区中,由于大部分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为了确保高层住户的正常用水,需要考虑加压积水系统,根据建筑的分布情况,设置相应的集中式变频调速加压泵,或者在每一栋建筑中单独设置加压设施。在该小区中,由于高层建筑相对集中,可以采取集中式变频调速加压泵的加压方式,这种方式成本低廉,管理便利,但是相对而言,需要连接大量的外接管线,供水的稳定性较差,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的重视。同时,在对给水管网进行设计时,需要将生活用水、商业用水以及消防用水进行单独计算,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以保证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消防系统的设计。
在对消防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设计思路。对于室外消火栓,可以由市政给水直接供水,在保证给水压力的前提下,使得供水管网可以在室外形成DN150的环形供水管,同时,要确保消火栓与建筑的距离在5-40m之内。对于室内消火栓,可以由消防水池和建筑屋顶消防水箱联合供水,辅以加压泵,确保给水压力,供水管网同样在室外形成DN150的环形供水管。对于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可以通过专用的消防管道供水,设置多组水力报警阀,确保在出现火情后,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报警和应急处理,尽可能减少损失。
2.2排水系统设计
在该小区排水系统中,采用的是雨污分流制。一方面,雨水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小区的地形地势,确保排水管网设计的合理性。管
线的坡向应该与小区整体的地势坡度保持一致,以节约施工成本。在雨水系统设计中,采用了管道与暗沟相互结构的结构,对于地下车库顶部的雨水,由暗沟进行排除,沟宽约300mm,依地势确定暗沟坡度。在车库范围以外,设置相应的雨水检查井,并将暗沟转变为管道,实现对小区雨水的分散排放,从而有效避免了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的交叉,降低了工程的成本造价。另一方面,污水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总量,按照其最大值的80-90%进行估算,同时结合生活用水的小时变化系数进行计算,以确保排污系统的排污能力可以满足小区的实际需求。在小区中,污水管道的数量众多,而且连接十分复杂,因此必须优先进行布置。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果小区污水管网与市政排水管网相连,可以直接将污水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则不需要设计化粪池,反之,则应该设计化粪池,并定期对其进行清理,确保其可以充分发挥污水处理的作用。
3结语
减排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建筑设计给排水问题分析措施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ise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drainage major also rapid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drainage 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buildings.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to demand more and more, to live within the building of some facilities layout, the material selection, noise pollu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of such as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The author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some of the experience and the experience, in view of the design of common problems talk about some of the drainag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with reference to colleagues.
Key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problem analysi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给水系统的压力问题
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按竖向分区分为高区供水和低区供水,低区供水一般采用带气压罐的变频供水系统,有的也采用高位水箱供水。高区供水普遍采用屋顶水箱供水。
最低处静水压:高层建筑由于高度较高,分区时很难做到系统平衡。例如:某写字楼建筑高度132m,给水系统分区时将1~11层分为低区,12~26层分为高区。低区水箱设在14层,供水高度为52m,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达到520kPa;高区水箱设在30层,供水高度达到75m,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达到750kPa,远远超过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所推荐的设计值(350~450kPa)和限定值(不大于600kPa),从而导致用水时水花飞溅及卫生器具连接软管经常爆裂,造成使用的舒适度降低还带来安全隐患。
最不利供水点静水压:最不利供水点是供水系统中的最高点,供水静水压力较低,出于建筑结构和建筑成本的考虑,高区高位水箱设置一般不会太高,从而导致高区最不利供水点压力偏低,其静水压力多在100kPa以下,使用延时自闭冲洗阀时经常出现无法开启或无法关闭的现象。在带气压罐的变频供水系统中,提高最不利供水点静水压比较容易,但压力提高后,最低处静水压又太高。
给水系统压力问题的解决办法:
①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设计规范对建筑物的给水系统进行合理分区,不要简单的将给水系统一分为二,建筑物高度较高时可将给水系统分为三个区,以满足用水的舒适和安全。
②在使用时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某大楼在投用时,经常出现卫生器具连接软管爆裂,经分析决定在合适位置加装比例减压阀门,比例减压阀能有效减低静水压,相当于将原两个分区的供水系统分为了四个区,解决了分区不合理出现的问题。
二、排水系统常见问题
1.地漏水封高度小于50mm,这样容易造成地漏干涸,丧失隔臭功能,臭气污染室内环境。安装时一定要采用合格的产品,也可以采取直通地漏加存水弯的形式。地漏的安装高度也要合理,地漏安装过高,地面会造成积水,影响排水功能;安装过低,会影响地面美观。在安装排水管承水口前,应确切了解地漏规格和地面装饰层厚度,计算出排水承口的合理标高。目前地漏的型号很多,在地漏选型时,也应根据不同的位置选择不同型式的地漏。公共厨房应采用网框式地漏,住宅卫生间应采用密闭地漏,洗衣机部位应采用能防止溢流和干涸的专用地漏。
2.在室外检查井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人员将检查井做成沉泥井,未按规定做导流槽,致使井底沉积大量粪便。这不但容易影响环境卫生,还会影响化粪池的处理效果。
3.高层建筑中设置的UPVC排水管未采取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规范中明确规定:高层建筑中室内塑料排水管道明敷设置且其管径大于或等于110mm时,应在立管穿楼层处设置防火套管或阻火圈,目的是防止底层火灾通过管道贯穿蔓延至上层。
4.阳台排水与屋面雨水连接,未单独设置。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一旦雨水立管某段发生堵塞,屋面的雨水就会通过阳台地漏溢出;二是一般雨水立管接入雨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里的臭气就会通过阳台地漏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因而要求阳台雨水排水系统应单独设置,且阳台雨水立管底部应间接排水。但若是在生活阳台上考虑了洗衣机放置位置,阳台排水此时已是废水,立管排水应接入排水系统,不能直接排至室外或雨水系统。
5.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未分别设置,布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的排水立管未采用有消声措施的管材。《住宅建筑规范》GB50386-2005第8.2.7条及条文说明对此作了规定。为防止卫生间排水管道内的污浊有害气体串至厨房内,对居住者卫生健康造成影响,当厨房与卫生间相邻布置时,不应共用一根排水立管,而应在厨房内和卫生间内分别设立管。为避免排水管道产生的噪声影响居住,布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的排水立管不能采用普通塑料排水管,应采用橡胶密封圈柔性接口机制的排水铸铁管、双臂芯层发泡塑料排水管、内螺旋消音塑料排水管等有消声措施的管材。有试验资料表明,DN100管当流量为2.7l/s时铸铁管噪声值为46.5dB,PVC-U管噪声值为58dB。
三、设管道的设置问题
近几年由于给水管材的飞速发展,为了达到建筑室内的美观、整洁,户内给水支管越来越多的采用地敷设的敷设方式,但应注意一些问题:
(1)管材宜选用PP-R管、PEX管、铝塑复合管等,当选用PP-R等可热熔连接管材时,可将接头设置于地面下,当选用铝塑复合管等非热熔连接管材时,应将连接接头设置于地面上,防止漏水时检修困难。
(2)由于地面建筑面层厚度限制和采暖地敷设管道交叉的限制,采用地敷设方式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ram。
四、雨水系统问题
(1)误用普通地漏代替雨水口,其过水能力差,易被垃圾堵塞。应采用带拱形罩格的标准雨水斗,排水时利用吸力加快下流;且能阻挡垃圾,不易堵塞。
(2)天沟中有混凝土梁凸出时,预留过水管管径过小,或标高不正确,暴雨时难顺利排水。应使过水管截面积大于雨水立管,且管底与天沟底相平,也可并排设2根或改为方形过水断面。
(3)天沟侧女儿墙未设溢流口,不能排除暴雨时屋面大量集水。应按规范设置,且其位置不应危害地面行人安全。
(4)雨水立管底部或室内雨水悬吊管长度超过12m时未设检查口,影响垃圾清除。
五、中水系统
传统水管理,是将污废水处理达到某种水的使用功能,它的使用是缓解水资源匮乏、污水资源化的重要举措。随着自来水、污水和中水三者间价格的合理化,中水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现。但SARS后,人们对中水回用于住宅和建筑小区、对公众健康所带来的潜在危险提出了质疑;是否鼓励中水系统入户;城镇净化污水回用技术与中水回用技术有何区别,如无本质区别,为何技术名称不同;膜法和土地法等工艺在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六、消防给水系统常见的问题
1.消防给水管网试压没有按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管网试压分试漏检修和强度试验两步进行。试漏是在常压或稍起压状态下进行,而强度试验分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两阶段进行。目前有些工地只对管网进行试漏试验或试验压力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这样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按照规范的要求,管网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对于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管道,试验压力为管道工作压力的1.5倍,并且不小于0.6MPa。强度试验是管网在实验压力下10min,压力降不大于0.05MPa 为合格。然后将试验压力缓慢降至工作压力,经检查无渗漏,则严密性试验为合格。对于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当设计工作压力≤1.0MPa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为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并且不低于1.4MPa;当设计压力>1.0MPa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该工作压力加0.4MPa。水压强度试验是管网在实验压力下稳定30min,压力降不大于0.05MPa 为合格。而水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稳压24h,无泄漏为合格。
3.自喷系统水力警铃未设置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的外墙上。当使用场所发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启动后,所发生的报警声响不能被值班人员或保护场所内其他人员及时发现,贻误战机,造成不必要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火灾扑灭后不方便关闭水源控制阀和维修检查。
4.消火栓系统减压阀型号选择不合理。一般设计师在消火栓栓口静水压力不大于1.00MPa时,为避免系统管道布置复杂,均未采取分区给水系统,而是通过选用减压型消火栓来满足规范对消火栓栓口出水压力不大于0.50MPa的要求。这样一来采用减压型消火栓的位置就很多,选用时应根据减压型消火栓所要求的进水口压力范围选择相应型号的消火栓。
七、水池、水箱检修口设置位置问题
水池、水箱检修孔位置设置不合理。常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地下消防水池在地下室顶板下紧接着设800mm×600mm(h)的水池检修口,检修人员进出水池非常困难;另一种情况是水箱顶面距结构顶板净距过小,同时水箱检修口未靠近浮球阀,使人无法进入水箱清洗,也无法抢修浮球阀,不满足《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第3.7.4条规定“:设有人孔的池顶,顶板面与上面建筑本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0.8m。”水池检修口的设置位置应考虑检修人员进出水池方便,人孔应靠近进水管装浮球阀处,尽可能在水池外就能触摸到浮球阀并能进行检修。
减排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水表;管道敷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条件的改善不单表现在面积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功能的转变。要实现这种功能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则取决于厨房、卫生间的给水排水设计。现根据工程设计实践,结合国家规范要求,谈谈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成功做法。
1水表的设置方式
现代住宅要求厨房、卫生间使用的水、电、气应做到三表计量出户。“三表出户”的目的是便于计量、减少打扰。为此,新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4.17条规定:住宅的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读数,且宜设置于户外;对设在户内的水表宜采用远传水表或IC卡水表等智能水表。在实际工程中,水表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
设置在室外的水表箱内
这种方式常用于多层单元式住宅中,分户水管沿室内管井或建筑外墙引入户内,相应水表集中在外墙的水表箱内,此种方式在南方一些地区应用很普遍。水表的位置根据供水方式可在底层也可在屋顶层。建议给水管道入户后加设一个控制阀门,以便于住宅户内的管道维修,户外水表箱应加锁,由小区管理人员统一管理。
设置在楼梯间处的水表间内
对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或建筑外立面有特殊要求的住宅,给水立管及水表间均设在楼梯间或走道外,由水表间至各户的给水横干管敷设在楼板下面,此种设置方式的缺点是管道的使用量增加较多,给施工和管理都增加了难度。
采用IC卡(或TM卡)智能型水表,水表设置在厨房或卫生间内
此种水表应用先进科技,居民可持卡至售水处购买任意数量的“水”,然后将卡插入水表中即可打开阀门供水。此卡具有记忆、累积、报警、断水等功能(TM卡智能更高些)。
采用智能抄表系统(即电子远传水表)
对于高标准住宅小区,开发商一般采用自动计量系统,对水、电、气三表实现全自动化收费管理。智能抄表系统是通过在水表上加装辅助装置,用导线将用水量信号传输至户外的信号收集器完成的。
2给水管的敷设及材质选用
给水管的敷设
目前,新建住宅中一厨两卫已很普遍,有的住宅甚至配有一厨三卫、一厨四卫,且厨房、卫生间、阳台各用水点位置均较分散。分户支管至用水点间管道如沿室内楼板下吊设,必然要求设室内吊顶,管外壁还应有防结露措施,给住户装修带来不便,毕竟不是所有住户都想设吊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5.18条规定,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实际上,如果将接往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水点给水支管串接在一起,其支管外径均会超过25mm。因此,为了满足规范的要求,给水支管入户后即接入分水器,分水器暗设于厨房或卫生间墙体内,通过分水器后接往各用水点支管管外径均可控制在25mm以下。但应注意:设于找平层内给水支管施工完毕后,应在其位置做上明显的标记,以免住户装修时破坏给水管道。
给水及热水管道材质的选用
由于镀锌钢管存在着与水中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红水”、“黑水”等问题,影响水质。目前,广泛采用新型建筑给水塑料管而淘汰镀锌钢管。铜管仍是高档住宅的首选,但价格高。一般在热水系统中采用带保温套的紫铜管、聚丁烯管(PB管)、铝塑复合管(PEX-AL-PEX)、PEX管、PPR管等。UPVC管和PE-AL-PE管适用于冷水供水系统。
3排水管道敷设及材质选用
《住宅设计规范》第6.16条规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虽然规范有此规定,但在笔者所了解的大部分住宅设计中,由于存在各种问题,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尚不多见。于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上下层住户因排水管道漏水而导致的各种纠纷、影响邻里关系。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在设计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一些做法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厨房排水管道设置
厨房洗涤池排水支管可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建议厨房内不设地漏。现代生活中厨房地面一般已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地漏由于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臭气反由地漏进入室内。同时,取消地漏还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
卫生间排水管道设置
为了不使卫生间污水横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排水管道的敷设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卫生间地面楼板下沉,污水横管设于下沉室内。这种方式对排水管道的施工较为方便,但检修管道则十分不易。在实际工程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下层住户靠卫生间处楼板及侧墙发生渗漏现象。由于无法查找出漏水的原因,上层住户只能将整个卫生间地面凿开重新翻修,凿开后才发现下沉室内积满水,积水经侧墙渗入下层。分析产生积水的主要原因有:卫生间地面防水未处理好,地面水渗透入下沉室;部分给排水管道漏水进入下沉室。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的措施有:严格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及下沉室四周的防水处理;卫生间内所有给排水管道应经严格试压住水试验后方可暗封管道,建议在下沉室侧面设置侧排地漏,以排除可能出现的积水。
采用侧排方式。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侧排地漏,将浴盆或淋浴房垫高,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沿卫生间地面墙脚处引至外墙。器具存水弯、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建筑外墙处。采用这种方法,可避免出现下沉式积水的状况,但应注意几点:首先,尽可能将洁具特别是座便器设于靠外墙处;其次应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由于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外墙,不可避免影响到建筑外观,因而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给排水专业人员就应介入,将卫生间布置于建筑凹槽处,尽量降低对建筑立面的负面影响。
在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下,住宅厨房、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加侧排地漏,北方地区因安装困难可适当加大管井,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排水立管采用普通塑料排水管时,不应布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当必须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时,应采用橡胶密封圈柔性接口机制的排水铸铁管、双臂芯层发泡塑料排水管、内螺旋消音塑料排水管等有消声措施的管材。
排水管道的材质选用
根据建设部的规定,目前新建多层住宅均使用UPVC塑料排水管,室内UPVC排水管的类型有普通UPVC实壁管、UPVC芯层发泡管(PSP管)、UPVC螺旋消音管三种。普通UPVC实壁管噪音较大,而同等壁厚的UPVC芯层发泡排水管比UPVC实壁管重量轻约20%-30%左右,同时它又具有隔热隔音的效果,特别适合于建筑排水,可显著地降低流水噪音,大有取代UPVC实壁排水管的趋势。UPVC螺旋消音管不仅可以降低噪音,而且与其它同管径排水管相比排水能力大大提高。不仅可作为高层建筑的排水管,而且还不用设专用通气立管。因此,要根据安全、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排水管。
参考文献
[1]李宏燕.谈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理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
[2]周炳成.住宅给水排水设计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