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专业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专业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艺术 审美 有机结合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面向社会艺术市场需求,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培养艺术人才的中高等艺术院校随之蓬勃发展。广大艺术院校以其突出的职业培养能力吸引着众多怀揣艺术明星梦想同时拥有一定艺术修养的莘莘学子。由于艺术专业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就业,因此在艺术院校中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课教学而轻视公共文化课教学的现象,作为基础课程之一的语文课也面临着这样的窘境。这不仅割裂了艺术与人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文化素质发展严重滞后;还让很多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的定位产生模糊感,造成了艺术院校语文课承载任务的缺失。因此增强语文课程的魅力,探索艺术院校语文教学改革之路,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在艺术院校中围绕与专业的有机结合谈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

第一,什么是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

笔者首先要探讨的,是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的定位,这个“有机结合”怎么界定。我认为艺术院校公共文化课教学中将语文课定位为“人文艺术” 课程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树立一种“人文艺术”的观念, 语文课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就有所皈依,同时也能有效体现艺术院校专业性、职业倾向的特点。正确的“有机结合”,是在需要的时候,有效地渗透;不是专业与文化不分彼此,而是在继承语文传统课程教学标准的基础上,融进艺术专业特点, 在教学设想、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实现过程中体现鲜明的艺术学院文化课堂的特色。进一步阐释,即围绕舞台表演,重视学生个性的彰显与发挥,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人文品性及审美趣味,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但不陈旧、迂腐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在艺术、人生舞台上创造性地运用相关语文知识的能力。这是对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要求语文教师不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对学生所艺术专业有相当的热爱与研究。

在没有升学压力的诸多艺术高等院校,文化老师不是教学生某个技巧、某类知识,为他们将来就业、谋生做准备;而是教学生怎样认识自我、点石成金――学生感受不到,文化课就什么也不是,感受到了就一定改变他们的一生。其实让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之余体味文化课、文化老师对他们生命质量的提升与人生进取的帮助,很多时候这已足够。

第二,为什么语文教学要与专业结合。

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艺术演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在于调动自己的艺术积累,深入到形形的人的精神世界与情感生活中,与观众进行心灵对话,使观众得到艺术欣赏与审美的愉悦。艺术专业技能的训练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不矛盾, 语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应该是可以齐头并进的。

从文化老师自身方面来说,我们得改革,要与专业相结合。艺术院校的文化课难上是不争的事实,基本是这三方面的原因:

1、学生不重视。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到艺术院校读书就是为学艺术,专业学好了不愁没有精彩的舞台。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针对这种认识的片面性,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进行重新认识。专业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在本专业领域的相应技术岗位上较好地覆行工作职责;而语文课则承载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群体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重任。上语文课要把这一观点传达给学生:文化与专业相辅相成,就像一种鸟的两只翅膀,任何一方发展不均衡,都无法自由地翱翔于艺术的天地;甚至有的学生将来会从事别的行业,但人文素质的提升却是人生永远的“专业课”。

2、学生不喜欢。很多文化课学习的内容无用且陈旧,甚至不少学生还反复学过;更有一些学生,基础知识成绩偏低且天性与人文艺术绝缘,这样的学生如何能够喜欢语文课呢?所以艺术院校语文课要寓美育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以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和艺术的正确审美观, 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艺术院校的语文课就是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3、学生很辛苦。相对来说,艺术学校的专业课比其它专业学院的专业课,消耗学生的体力、精力更大。学生上完专业课、早晚自习往往很疲劳,如果还要接着上文化课,不可避免的造成精神难以集中,疲劳厌学等情况的产生。但只要文化教师谈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们专业方面相关的人文艺术方面的知识,他们马上又会精神奕奕。所以说学院需要懂专业的文化老师,学生佩服能够讲专业的文化老师;结合专业谈文化,结合艺术教语文,在艺术院校文化教学中实在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第三,语文教学怎样与艺术专业相结合。

坦率地讲,这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个优秀语文老师凭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能解决的问题。每个艺术学院,每个艺术专业各有特色,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爱好也都不尽相同――正因为“众口难调”所以对厨师的要求就更高。要做到文化与专业有效渗透,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准确抓住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文化老师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艺术专业的发展,紧跟时代文化的脚步,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审美品位和精神追求,深入艺术专业课堂去听课。语文老师能津津有味地听学生的专业课,才有可能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听你的文化课――我们提倡师生平等,这也是一种“平等”,是人文艺术的真正融合。而且我们要做到要全方位、多渠道的融合,包括看学生的演出、和他们一起观摩、培养自己的业余艺术爱好等等。平时与专业老师的接触时,也要虚心地请教专业方面的知识,不要人为地割裂人文与艺术的联系,听听专业教师的精辟感言,那些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与学生交流专业的“谈资”。语文老师应力争做到可以与专业老师“纸上谈兵”,能够“手低眼高”。在此基础上编写具有艺术学院校特色的语文自编教材,避免教材内容陈旧或不适应学生专业实际的情况。若能如此,那么在备课中,在教学实践中,与专业结合的灵感自然就有了,上课才能“闲庭信步”于人文艺术的大舞台上。

2、跳出定式思维,尝试“互补型双师组合”。 “互补型双师组合”是指:在课堂上,由语文教师和艺术表演教师所形成的,针对某一教学任务的组合。比如面对广义的艺术表演(戏曲、舞蹈、音乐)学习,专业教师长于感性表演,却难有细腻到位的理论分析;文化老师长于鉴赏品评,却不能在学生面前感性展现。所以我将专业表演教师请入语文课堂,互取所长,针对具体“唱读”、“念白”等教学任务,通过研讨、现场交流、示范等方式,共同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并不是所有语文课教学都能采用此模式,但对于广义的戏剧表演类文本的语文教学都是可以借鉴并尝试的,这也将是文化课堂与专业结合的一大亮点。

3、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如视频、影音、道具等)增强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于文化学习的兴趣。只是要把握分寸,不要本末倒置,关键在教学内容的新颖。同时注重“第二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最大限度打通语文与专业的隔阂。如学生有大量的舞台人物表演,让学生写下人物性格分析体会;各种文艺演出之前,让学生为自己的节目撰写串场词甚至开场结束语;各种艺术观摩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观后感等等。

4、力争将考核方式与专业相结合。语文课的人文性及工具性是其众所周知的双重属性,一张试卷显然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因此要考核时要多形式、多角度,与专业结合寻找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彰显的最佳途径。目前这样的考核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仅以本人的尝试为例。面对低年级中职班的艺术学生,语文考核 “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而面对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考核项目、难度相应增加。比如“琴、棋、书、画”四项考核――名字只是一种包装,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艺术感觉。“琴”考核的是学生音乐的感悟能力:学生听一段音乐,写下自己的感受、乐评(当然可以把它改成“舞”,就是看一段舞蹈视频)。“棋”考核的主要是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对于局面的整体把握、掌控能力。“书”是要学生写诗歌,现代诗。“画”取的是“划“与”话“的谐音,考查的是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操作方式就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指定产品的两分钟广告,包括广告语的设计学生轮流演说他的广告创意,并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广告画面,之后全班集体打分。这样的种种方式虽然有很多不足,但都力争从量化变为质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现艺术能力及人文素养的平台。

总之,艺术院校的文化课本就应该具有一定学术探究的品位,轻松幽默的氛围,以及与专业你中有我,相生相长的和谐。艺术院校的语文老师应努力用丰厚的文学文化内涵充实课堂,用典雅纯粹的审美情操清新课堂,用优美感性的艺术气息浸润课堂,用新颖独到的表现形式激活课堂。愿今天我们的不懈探索,能够换来明日教学实践中的累累硕果!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范文2

关键词 民族院校 非英语专业 英语听说 问题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6 文献标识码:A

威尔格(Wilga)曾指出,在人类所有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听懂别人说话的能力。听和说在人类语言交际行为中占的比重最的,分别为45%和30%,读和写分别16%和9%。因此,英语听说能力成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学生听说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知识的接受、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听说能力非常薄弱,面临很多问题。

1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面临的问题

第一,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差,听说能力处于“零起点”。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基础教育薄弱,底子差,发音不准确,语音辨别能力低,基本的日常表达不准确。笔者曾对民族学院共2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英语学习情况,了解到该校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接触过英语听力课程和语言实验室,没有专门的听力教材,很少有学生能自觉进行课外英语听力练习。自治区高考英语考试没有听力部分的考查,学生对英语的文化背景或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缺乏,都严重影响了听力能力的提高。

第二,听说学习资源有限。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可供他们选择的、适合他们外语水平以及年龄的听说材料相当有限。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学生的听说练习材料主要以教材为主。

第三,缺乏学习策略知识。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急于提高英语成绩,较少考虑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认为多背单词、多做题就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只是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笔者调查显示71.4%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听力和口语学习策略“一无所知”,4.3%学生“了解一点点”。他们在学习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对老师“依赖”思想特别严重,听力和口语练习自主性较差,学习目标只为“通过考试”。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缺乏计划性、监控性、评估性和策略性,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选择自主学习策略能力有待提高。

2 提高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

根据民族院校的特点,提高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有以下教学策略:

第一,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缺乏合适的听说材料和教学策略,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在语法、词汇和阅读方面,对听力和口语等综合运用能力重视不够,这就使得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大学期间只是认识部分单词,学会一点语法,“聋哑英语”现象非常突出,有的学生几乎连一些简单的英语也听不懂、说不出,严重影响了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听说能力首先必须重视听说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听说能力,民族院校应该和普通院校一样,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选择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教材,采取适当的、灵活的听说课程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技巧和方法,克服班大人多、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等困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听说课堂活动可以多样化,可采用个别练习和集体练习相结合,丰富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机会练习开口说英语。

第三,克服三语思维转换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用母语(本族语)、汉语、英语三种语言中进行比较和转换,先把本民族语言转换成汉语,再将汉语译成英语。为了克服民族学生在听说语言交际中受民族语负迁移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有条件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的班级进行全英文授课,但授课语言不易过难过复杂;在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简单的课堂教学用语入手,逐步过渡到英语授课和讲解,从而让学生置身于目标语(英语)的学习氛围中,用目标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减少其“英语—汉语—民族语”三语思维转化,克服民族语对英语学生的负迁移,逐渐适应全英文环境,从而提高英语听力和理解能力。

第四,利用民族学生性格特征激发交际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藏族学生,普遍能歌善舞,性格豪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唱英文歌曲,多看英文电影电视,浏览英文网站,举办英语晚会、英语口语辩论赛,开展英语俱乐部、英语角、英语沙龙、外语广播站等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际环境,以弥补课内听说教学之不足,加深文化背景的吸收,培养语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五,教授学生学习策略,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应着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并提醒学生定期评估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学生进入大学后,教师应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实际水平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听力和口语训练计划。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不同的短期和长期目标。老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目标找一些合适的材料让他们课后练习,在课堂上抽出时间来检查计划的施行情况。

3 总结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是高校是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肩负振兴和繁荣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任。因此,面对他们在英语听说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根据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优势、不足与特点,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积极配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引导民族学生掌握语言交际技巧,掌握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使少数民族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英语、驾驭英语的主人,为民族地区培养更优秀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Brown,H.Douglu.Teaching by Principles[M].New Jersey:Third Edition.Prentice Hall Regenu,1994.

[2] Widdowson, H,G.Teaching Language Communic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 巩志华.蒙古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焦虑与自我管理关系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3):82—84.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范文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PENG Guangyu

(Hu'nan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132)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chnology Marketing Major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lso gradually discover, but also a lack of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which restrict the cultivation technical marketing personn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echnical marketing to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these problems in depth analysis, and based on vocational techn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features,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vocational; Techn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0 引言

所谓技术营销,是指以技术为手段和方法对产品、营销渠道、品牌传播、售后服务、消费者培育、市场开拓等进行的一系列营销创新和变革活动。通过运用企业的技术服务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能力,让客户在短期内认识、了解和接受新技术产品的活动过程。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结合各自的特色开设了技术营销类专业,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房地产营销以及医药营销等等。与一般的市场营销专业不同的是,各技术营销类专业既强调学生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行业和产品的知识,因此,高职技术营销类专业对实训教学的要求更高,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难度也更高。

1 高职技术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高职技术营销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由以下部分构成:课堂实训、理论课程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专业技能竞赛、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是这些实训教学环节的统称。

1.2 实践教学体系现存问题分析

由于技术营销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要结合产品,因此,对实验实训场地和设备的要求也更高。目前,各高职院校由于观念上的错误以及受到资金、实训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认识存在观念上的误区。部分高职院校受到实训条件的制约,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大部分的课程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一些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有效训练。与此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在有限的实训课程内,强调了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却不够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剥离。

(2)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连贯的体系。一方面,实践环节与教学环节之间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连贯的体系,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是实践归实践,教学归教学,二者没有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另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松散,没能做到各个部分前后衔接、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因而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投入不足,校内外实训基地模式功能单一,实训流于形式。技术营销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结合特定的产品,因此,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都必须有场地和设备,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由于受到实训建设经费和使用经费的限制,很多学校要么只是建成了一些功能简单的实训室,如“商务谈判室”,就是由一张会议桌和几把会议椅组成,要么就是利用已有的一些公共资源,模式和功能都非常单一。而很多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虽然校企之间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但是大多都是一纸空文,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来,而学校也没有真正“走出去”,去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具体要求,因此有关校外实践教学的内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使校外实习实训流于形式。

(4)实践教学体系中师资力量薄弱,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严重缺乏。与一般的市场营销专业不同的是,技术营销类专业的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既要懂得行业、产品,同时又要熟知营销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市场各个环节的运作,这无论是对理论教学的师资队伍,还是对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现实的情况是,理论教学的老师懂得产品的又不懂营销,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教师对产品和设备的情况又不熟知,很多教师不具备多元学科技能。 而实践教学的师资,很多都是直接由理论教学老师担任,这些理论教学老师,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本身没有任何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而营销的实战经验更是缺乏。很多教师对企业的营销战略、营销策略、营销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等问题并不了解,他们所掌握营销理论知识无法和企业的营销实践活动有效接轨,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2 高职技术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对策

2.1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实践教学放在高职教育的重要位置,要根除“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识,树立现代职教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2.2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逐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技术营销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考虑建立如下实践教学体系模块(表1):

表1 技术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模块

2.3 加大实践的教学投入,建立健全校内外实验实训的基地

校内实验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都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对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开拓实践教学资金的来源渠道,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要努力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上,一方面要大力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让教学过程形象、逼真,直观易懂;另一方面,要加大模拟实验室方面的建设投入,建设校内技术营销模拟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要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要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融合。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在互惠互利思想的指导下,努力寻求校企双方共同的利益点,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及服务,而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实践指导和就业岗位,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全方位的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

2.4 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

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开展:(1)通过开展“百名教师下企业”、“教师带薪下企业”等活动,每年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深入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教师要深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与企业员工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主动参与到项目中去,积累营销实战经验,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产学研的活动;(2)鼓励老师们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实现“双师素质”;(3)学校可以适当引进企业优秀的管理营销人员,以及营销经验丰富的一线实践人才,充实教学实践第一线,增加“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同时也可以聘用行业中营销管理人员或经验丰富的一线销售人员作为客座专家,扩大兼职教师队伍。

2.5 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水平,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同时也要制定一系列和实践教学相关的管理办法与制度,如实践教学的工作职责、基地建设以及管理制度、评价制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同时,还要构建实践教学的质量监督体系,完善质量监控的指标,加强监督和考核,对实践教学中的各环节质量进行评价、反馈以及调控等,规范实践教学的运行,全面控制实践教学过程以及质量。

3 结语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范文4

关键词 本科 小学教育专业 语文教学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59

Abstract Undergraduat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mal professional.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content, two ways and the formal curriculum of undergraduat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and informal curriculum was discussed.

Keywords undergraduat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majors; Chinese teaching; skill training

本科小W教育专业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范专业。对师范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1994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明确提出: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师范生应具备四项教师职业技能,即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共识决定了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比中学、大学教师有更为特殊的要求。①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不同学科的教学技能一般是不能互换和替代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②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类师范生应具备哪些教学技能,如何训练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技能将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师范生职业技能水平高低,甚至影响整个师范生教育质量的问题。

1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

语文教师职业技能是语文教师在其所从事的语文教育工作中,为了适应和满足工作的需要,通过反复练习而逐渐巩固乃至自动化了的动作或智力的行为活动方式。③小学语文教学技能是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内容之一,要理解它需结合语文教师职业技能定义再明确三点:第一,是一种自动化了的教学行为活动方式,这个教学行为活动方式又是外显教学行为和内隐智力活动的复合系统;第二,是以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语文学科的内容特点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第三,是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由知识转化而来的。④

有人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所具特殊能力中的专业技术能力(技能),包括教学认知能力(领悟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备课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上课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调控能力)四个方面。⑤有人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划分为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反思与矫正技能三个方面。⑥有人将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准备技能、课堂施教技能、教后反思与评价技能三部分。⑦我们认为,从便于技能训练和考核角度,可以把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基本技能和语文教学综合技能两个层次。基本技能是指师范生进行任何学科教学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语文教学综合技能是指为顺利进行语文学科教学而必须具备的综合技能技巧;从教学进程角度,可以将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准备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等几个部分。

教学准备技能处于教学准备阶段,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括分析与处理教材技能、了解学生技能、编写教案技能三个部分,其中编写教案技能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技能、教学重难点把握技能、教学方法选择技能、板书设计技能、现代媒体设计技能等。就具体一堂课的教学准备而言,通过分析处理教材,分析把握学生学情和身心特点,最终形成的教案其设计与编写水平就是师范生教学准备技能水平高低的体现。

教学实施技能集中反映了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从教学中学习的效益与质量,是语文教学技能体系的重心,主要包括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组织与管理技能、沟通与合作技能、调控技能、激励技能、反馈技能、收束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现代媒体运用技能、作业布置技能、突发事件处理技能等。小学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要突出、强化教学实施技能中的提问、组织与管理、调控、激励等技能。

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和研究阶段,是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最重要技能。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训练一方面融于其它种类教学技能的训练过程之中,另一方面,说课与评课是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训练特有的内容与形式。

2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途径

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形成和专业成长主要是通过课程学习,尤其是教育实践类课程学习实现的。课程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⑧非正式课程是未被列入正式课程表中的课程。我们认为,本科师范院校可以通过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两种途径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2.1 正式课程形式的教学技能训练

正式的课程是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技能形成的最主要途径。本科师范院校应按照教育部2011年10月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2012年2月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课程设置时应以能力培养为重,强化实践意识,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坚持校内训练与校外训练相结合,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

2.1.1 教学实训课程

教学实训是教学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师范生进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它是介于学校课堂教学和单位顶岗实习之间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实训课程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教学实践培训的学习,而且以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为主。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改革传统学科取向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增加实训类课程的门数和时数,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训课程所占学时较多,占师范生四年总学时的1/5以上,是师范生教师学科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实训课程和综合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训)主要包括教师口语、书写、教育技术学、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小学语文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训、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等,通过这些实训课程的教学、训练和考核,使语文类师范生具备语言技能、板书技能和现代媒体运用技能和初步的语文教学各项技能,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知识、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具备二级甲等以上的普通话表达水平;树立规范书写的意识,掌握现行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章法等基本内容,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三笔字的书写水平;熟练掌握小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形式的备课、上课,了解常见的课堂管理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式,会运用教育机智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2.1.2 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旨在增加师范生的实践经验并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是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怀化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由专业认知实习、模拟教育实习和毕业教育实习三大块组成,总课时为18周。专业认知实习即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一周。模拟教育实习是怀化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一大特色,它是介于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安排在第五学期,为期三周。毕业教育习即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为期14周。专业认知实习以教育教学观摩和整体感知为主,模拟教育实习以学科课程教学观摩、部分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进行,毕业教育实习则是学科课程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全面参与和研究的综合实践。其中,小学语文课是语文类师范生必听和必上的课程。三类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在时段上依次递进,时间上依次递增,在内容上逐步深入,这种“观摩―参与―研究”的长期实践体系的安排符合师范生“实践―理论―实践”认知发展和技能掌握的规律以及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同步的原则,打破了以往相对集中的实践形式,更有利于师范生训练教育教学技能,实现专业发展。

2.1.3 综合实践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正式的课程计划中还设置了诸多综合实践课程,如交流沟通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信息处理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教育管理与研究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班队活动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语言教育发展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数理教育发展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音乐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舞蹈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美术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英语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等综合实践课程,各为1学分,17学时。语文类师范生须选修语言教育发展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教育管理与科研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等必修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在小学音乐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舞蹈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美术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英语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中选择一个,通过学习、考核,取得相应学分。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有效促进了语文类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语文教学基本技能的完善。

2.2 非正式课程形式的教学技能训练

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活动中生成与丰富,非正式课程的训练具有很高的自主性、形式的灵活性和内容的伸缩性,是师范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形成与提高的重要补充。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已初步形成以师范技能为重点的课外教育活动模式,注重把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师范素质训练、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实践教学的社会适应。非正式课程的训练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技能相关讲座、辅导与观摩,各种教学技能考核、竞赛,社团活动及师范生的自主训练。

2.2.1 学科教学技能相关讲座、辅导与观摩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每年都会组织相关教师为学生开设有关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说课、片段教学等的专题讲座,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趋势、小学语文教师评价考核的形式变化等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参加校外语文学科教学竞赛和小学语文教师考编求助的同学都会安排相关教师及时予以辅导、指导;通过加强与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教科所和各类小学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了一批省级、校级教育见习、实习基地,它们为本院语言教研室及语文类师范生提供了不少小学语文教学比武课、研讨课与优质课的现场观摩机会。

2.2.2 教学技能考核与学科教学技能竞赛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重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特殊性即师范性,把学生教学技能训练作为增强师范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技能训练和考核体系,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的内容主要有普通话、三笔字、教育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简笔画、朗读与即兴演讲、教学设计(撰写教案)、说课、片段教学。训练与考核的安排也是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的,教学基本技能是基础,训练、考核在前,教学综合技能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整体与集中体现,考核在基本技能考核与学科教学法等课程的学习后进行。考核成绩均按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评定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定为合格及以上等级的,学校颁发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不合格者要通过继续训练直至经补考达到合格及以上等级为止。教学综合技能考核结果优秀的学生会被推荐参加学校乃至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同时,教科院每年都会举办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选拔选手参加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竞赛,参加复赛和决赛的同学都有机会得到语言教研室与教育心理教研室教师的共同指导、培训(其他同学也可以现场观摩学习)。备战全省、全国比赛的选手在赛前还会接受几轮集中强化辅导、训练(其他同学也可以现场观摩学习)。无疑,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竞赛对参赛选手及许多未参赛选手而言都是语文教学综合技能训练的极好途径。

2.2.3 相关社团活动及师范生的自主训练

怀化学院共有学生社团58个,如教育心理学社、丹青社、学习力协会、中文剧社等,这些社团每年都会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校园课本剧创编与表演、演讲比赛、“三字一画”展示等,这些活动的参加都有助于师范生综合素质和语文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此外,教育科学学院的中央与地方共建“教师教育研究与素质训练中心”有六个实训分室,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训室(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件制作分室、数字影像制作分室)、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训室、教师心理素质训练与测评室、书画研究与书写技能实训室、艺术教育与艺术素质实训室,这些场所与教学仪器设备不仅能满足学科课程教学与实训的需求,同时也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现代媒体使用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等的自主训练提供了有利条件。

师范生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发挥正式的课程在技能训练中的主渠道作用,还要组织开展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校内外学习观摩机会、搭建先进的技能训练平台,调动学生训练的自主性、积极性,发挥非正式课程训练途径的补充作用。

注释

① 陈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27):74-75.

② 朱英贵.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属性、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25):19-23.

③ 周庆元.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概说[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6.

④ 王宗海.“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课程内容建构与实施方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5.

⑤ 朱英贵.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属性、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25):19-23.

⑥ 杨爱君.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5.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42-01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专业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即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没有艺术。

教学艺术是指教师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掘施教材的审美因素,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从而开启其内在情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 的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更重视按美学原理、艺术原则从事语文教学,因此比传统语文教学更加富有形象性、感染性、愉悦性、和谐性、新奇性和情趣性。为了更好地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

语文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艺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教师应用课堂导入艺术,可以形成巧妙衔接、切入主题、激起兴趣的导语,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很好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但主要的有:

1、故事引入激趣

这种导入艺术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验表明,讲好一节课的导语,设计好一节课的开讲,对于上好一节课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2、提问引入设悬

在教学当中,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时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3、温旧面而知新

这种导入方法是从回顾旧知识开始,将旧课中某些知识与新课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可起到相互对照、相互呼应的作用。

除此之外,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妙语导入、练习导入、演示导入等等。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尽快进入主题。

二、课堂教学的应变艺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应变艺术指教师对事先未估计到的偶况善于及时、巧妙、灵活地加以处理,从而收到意外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它是一切教学智慧与机智的艺术结晶。

课堂上的偶况是相当复杂的,教师不可能都预料到或防止它的发生。在偶况下,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它,以从容的态度面对它,并灵活机智地处理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甚至获得比原来预期还要好的效果,这是一种高智慧的艺术。课堂情绪艺术指教师通过自我情绪传达,以调动学生情绪,师生形成情绪交流和互动状态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

三、注重课堂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导入语的“异”,是指形式和语言的奇异、奇特和标新立异。如果你着装漂亮 ,必定会吸引过往路人的注意。同样,作为教师,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语言新颖.奇特,那么必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擒住孩子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年代中的孩子,在电视和报刊的影响下,知识面不断拓宽,那些理性、陈腐的陈述,逐渐被他们淘汰,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新颖、奇特、标新立异、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导入语。

教学语言要“顺”,顺则通,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起了承接、小结的作用,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

语言要“精”,“精”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精巧、细致,提炼精华,除去杂质。”提示语就好似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你照明前进的方向;提示语又好似一个舵手,在你快要触礁时,让你转变航向,顺利驶向彼岸;提示语又好比一支号角,在疲乏的时候,能激起前进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当中语言要“悬”,通常是指悬念,引发别人的思索。可见,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他的美学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探索。

所以,构成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追求、不断探索,就能把每节课的教学,变为精美的艺术品,就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专业技术范文6

【关键词】乡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面临着既传授知识又教授技能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的教学虽然已经有很长时间的教学历史了,但是在一些乡镇中学里依然不尽如人意。下面我们将围绕这一内容展开论述。

一、乡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教学设备落后

在众多的学科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费钱”的学科,一台电脑大约需要3000元左右,一个教室如果将这些配备齐全了最少也需要几十万元,这些费用对于城市里的一些中学并没有什么,但是对于乡镇中学来讲这就是一个问题。大多数的乡镇中学资金周转都很困难,有的为了节约成本,所以在置办一些教学设备上就比较消极,甚至不去购买。这样一来,最受限制的就是计算机设备了,很多学校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无钱购买,还有的学校一直在沿用旧式的计算机,这样的教学硬件设备直接制约了计算机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2.教师专业技术不高

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所以教师的一些行为或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教学。在乡镇中学里,有的教师比较懈怠,对于计算机这样的学科根本不够重视,所以在上课之前他们也只是较敷衍地备课,这样在上课时就会很难掌控整个教学课堂,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

3.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乡镇中学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时间是不一致的,有的在小学里就已经学习了,但也有的学生上的小学并未开设计算机这门课程。所以到了中学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当老师从头讲授新知识,那些学过的学生就感觉很无趣,于是在上课时他们根本不听教师的讲授。而对于那些没学过的学生,他们又感觉到很难接受这门新的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虽然很喜欢计算机,但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一上课他们就想着怎么玩游戏,所以在乡镇中学里教授计算机真是很费力,由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差,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4.领导不够重视

在乡镇中学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一直是处于边缘化的教学地位,一般来讲每个班级一周就2节计算机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教学现状,是因为领导的不够重视。初中阶段有中考这把标尺“横”在各学科间,所以不管是家长,学校领导,还是老师和学生,大家都重视中考要考的那些学科,而对于计算机的关注就少了,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地位越来越低了,长此以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益也就差了。

二、乡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对策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正视信息技术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素质教育思想的推行,乡镇中学对信息技术的观念和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部领导进而学校领导以及任课教师还是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偏见。真正的素质教育并不是把文化课学习好了就是胜利,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正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地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和新技术、新思想关系极大的学科,它在初中阶段开设,有其特别重大的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上课时,我们的教师一定注意问题的质量,少问“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低级问题,如果在一堂课中设计的问题比较实用,这一课就是十分有效的。例如,当我们讲授完和Word有关的知识以后,再讲PPT的时候就可以用迁移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比如,如何在PPT中新建一个空白的页面,如何在PPT中插入图片,如何在PPT中插入文本框等。这些内容都在Word中学过,到了学习PPT时我们只要将问题抛给学生即可,让学生带着问题亲自走进探索的天地,这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益。

3.贴近实际生活,实现学以致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尤其是数据的统计在中学阶段及日常生活中都很重要。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一内容的重要性,在讲解这一内容时笔者常常为学生展示许多数据,并要求学生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求和、求平均值、排序的计算,当学生计算完以后,笔者再用EXCEL为学生们演示一遍,学生们就能在比较中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样他们就会深刻地感受到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由此,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就会接纳计算机了,从而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