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息化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铁路信息化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铁路信息化工程

铁路信息化工程范文1

1.髙速铁路信息化的简介

信息化是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前进的主要方向,已变成促进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是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策略。信息化在铁道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铁路领域发展的重要策略与现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铁路作为政府重要的建设项目,投人的资金多、技术要求高、质量监管严格,在其项目建造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高速铁路建造品质。

2.离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傕息化的重要性

2.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资源共享性。构建一个公共的信息控制系统,介人在建工程管理的各个机构、各个管理人员把自己享有的信息资源输人到信息系统中,便于各方了解项目有关信息,第一有利于提升工作速度,第二有利于提升管理质量。让工程的透明度提升,使大家可以更准确、深人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利用共享的信息平台为有效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

(2)部门沟通及时性。沟通指的是人和人之间传输与交流信息的过程,对于工程获得成功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大规模工程,通常牵涉到诸多部门与诸多人员,工程开工时,需要项目经理及大批的设计人员,管理机构和项目负责人可把需求直接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和有关机构进行交流。各个机构均应当配备专门的沟通专员,另外应考虑平台出现问题无法交流时,运用其他的交流方法。让人员在配置和各专业间的条件提交更简便,责任更清晰,让工程科学、稳定实施。

(3)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化工程不单单是过程的自动化,其还包括管理形式和业务过程的整合。信息化构建是一种管理的革新,因为其牵涉到公司的诸多方面,因此在初期建设过程中,应当选取水平较髙的项目负责人和成员,此对信息平台的构建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2提升高速铁路项目管理能力的本质要求

髙速铁路工程建设品质要求严格、技术繁杂、建造时间短,工程管理是髙速铁路建设获得成功的保障。现代化项目管理要求管理信息化,将信息的搜集与处置当做平常管理的主要任务,将定量和定性剖析有效融合,有依靠主观经验判定转变成依托信息合理决策。因为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文件存储、报告打印、图形操作页面、互联网通讯等效能大幅提升了人们实施工程管理的质效。让信息化变成工程管理的主要渠道。目前电脑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已经从最初的文字处理,上升到了3个不同的层级,分别是信息管控、建造指挥、战略支撑。

2.3建设数字铁路的根基

数字铁路是以gps、rs、gis、信息平台、虚拟化、物联网、信息集成等技术为依托,探究我国铁道基础设施、移动设备和铁道环境的信息化,达成铁道服务资源与运输资源的全方位管控与直接显示的铁路信息平台。数字铁路具有数字化、自动化、虚拟化、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是一个巨大、繁杂的大工程,是对铁道信息化的进一步拓展。铁路信息基础架构应当在铁道建造期间便初步建设,这是由于全部的铁路基础设施信息均在建造期间逐步累积构成的。假如未曾在铁道建造阶段注重基础设施的材料的搜集、归纳与架构化,构成完善的铁道信息基础架构,构建数字铁路也就无从谈起了。

3.离速铁路倌息化对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3.1信息化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性

(1)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先进措施达成人才、资本、材料、信息资源的集中谋划、调配与协调,让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业务过程有效融合,让信息平台变成工程信息沟通的介体,进而增快工程管理平台中信息反应速度与平台的反应效率,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对于建设公司来说,有重大价值。据统计,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运用项目管理平台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髙40%以上,而施工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15%-30%和5%-20%。

(2)实现合理高效的监督,加强企业决策力度。对于建设公司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对公司工程施工的各个时期加以有效监督,不管是工程的进度、协议践行的程度,还是工程中人力、机械、材料的运用费用,均能够依托计算机技术力卩以即时监督。

(3)打破地区限制,达成了跨区域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协助公司解决此种跨部门、跨地区合作、交流等难题。特别是自从中铁建设集团实行地区管理以后,我们更需要此种迅速、即时、髙效的信息互享与交流平台,全方位满足工作需求,提升管理效率,减少公司的跨地区管理费用。对于工程涉及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我们来说,运用工程管理平台和财务管理平台等应用程序更有助于达成全球业务的集中管控。

3.2信息化对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1)顺应施工工程管理对信息量的要求,达成信息的高效整合与运用长时间的粗放型管理,导致建设公司对搜集、归纳和使用信息的忽略,并逐步形成了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模式。随着公司建筑工程数量及规模的不断增加,施工信息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信息统计模式,不仅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效率,还增加了传输的流程,且在传输过程中极易造成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使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将工作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还能形成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同时还能对信息予以进一步挖掘,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2)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加以全方位管控利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构建全方位预算体系,减短预算时间,另外依托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做到质量有根据、耗费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3)形成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等“四流合一”的信息化模式运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对企业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予以及时处理,且在公司内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网络平台,从而有效实现公司“四流合一”(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的集成管控局面,大大提升了公司整体的运行效率。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采用信息也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3.3在企业整合能力方面,信息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高速铁路施工单位实施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企业整合能力角度而言,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影响。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材料采购、具体施工以及劳资等内容的整合、提炼和升华,并有效形成总部、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结论

铁路信息化工程范文2

关键词: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意义;途径;方法

信息技术的建设与发展为铁路工程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出路,以网络技术、通讯科技以及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深入地运用到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中,实现了工程建设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效率,为实现“六位一体”的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利保障。

一、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整个社会正在逐步走向信息化,各种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与工具被应用于工程建设行业,循序渐进地推动着工程建设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面对这种形势,铁路工程建设势必要顺应形势,加快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步伐,才能更好地融入时展,满足时展的诉求。

2、提升铁路建设效率的必然要求

铁路建设工程是个工艺复杂、高度风险、高度专业的工程,多种工序搭接、多种工艺水平、多个施工单位协作等都为铁路建设工程带来了难度和挑战。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让安全卡控措施、质量监督机制、内业资料收集、现场信息回馈等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自动化展开,为统一工程项目管理创造了条件。现代化的信息智能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能够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服务。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各种数据、信息等得以高效传输,将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的传送至相关的管理部门,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时有效的掌握现场情况和相互沟通提供了有利手段,有效的提升建设管理水平。

二、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途径

1、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升级信息系统

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最基础是要搭建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多种数据、信息等的支持下,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现实特点来扩建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1)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建设工程管理包括项目模式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各涉及的单位或部门进行职能划分和协作关系、具体的工作流程、涉及的物资设备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现场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要建立一个涵盖多层次的管理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信息的整合和交换的标准化,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展开。通过信息化手段来监控各业务板块,协调相互的沟通,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2)立足整体,科学规划信息资源信息化管理首要是做好信息资源的规划,具体包括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各个阶段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和保存,铁路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做好工序间、部门间的信息传播、交流与沟通,让信息数据成为一项资源来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依据已有的信息数据来规划资源,理顺工程施工流程,创建一个科学化的信息模型,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3)聚集优势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铁路工程建设中势必涉及到多种信息、多项资源的运用,必须切实贯彻执行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的相关标准与规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来广泛聚集优势信息资源,深入开发与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使他们支持铁路工程建设,以市场化为手段,围绕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这一核心,深入施工现场,从施工现场到工程建设管理深入挖掘多种信息资源、并深入利用其中有用的信息,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4)实效、适用性地优化信息系统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得益于高端、先进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创建一个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依托于此系统来为工程建设提供多种信息资源和数据,然而,也要不断地优化、升级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水平,优化调整信息系统内部功能。

2、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管理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规范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与系统的建设要逐步开展,从铁路工程信息的获取、实施到应用都需要合规合法,这其中需要建设单位的引导与监督,协调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其充分参与到信息资源获取与运用工作中。

三、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实效

1、增进各参建方的协作,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通讯技术、智能技术等的带动下,各参建单位都统一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化管理中来,依托于现代化网络与通讯技术,建设单位有效领导了整个建设阶段的各项工作,加强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之间协作、交流,使各参建单位都能在建设单位统一领导下来执行各自的职能和任务,并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与经济效益。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信息化管理削减了繁琐复杂的工序协商环节,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

2、推动建设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多种智能技术的引导和带动下,铁路工程建设得以高效展开,各个参建方都能按照统一的技术规定与标准规范来执行自身任务,信息系统也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了客观、实用的数据,在各种数据信息的支撑下,铁路建设逐渐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铁路建设管理水平,达到了预期的管理工作目标。总结: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铁路工程管理的一大趋势,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适应时代的发展,又能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一过程中需要各大单位有效协作、集中配合,彼此间通过信息资源的分享来逐步推动并实现信息化管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李昕 单位:银西铁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铁路信息化工程范文3

1.1标准化是引领铁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铁路运输企业要依靠改善管理来挖掘潜力、增强活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以搞好标准化管理为前提和基础。搞好标准化工作,是全面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搞好标准化工作,铁路运输企业才能实现合理配置和利用企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实现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使企业得到较快发展。铁路运输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各项运输生产活动都以为旅客和货主提高优质服务为根本。标准化工作则涵盖了运营组织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服务提供管理等方面。推动标准化工作,必然能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吸引客户,增加运输收入,从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2标准化有利于促进铁路运输企业建立完善信息系统、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信息化所带来的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铁路运输企业通过对标准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依据标准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能使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岗位实现技术进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应用电子客票系统、多样的移动支付手段等,为铁路运输企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1.3标准化是维护职业健康的重要措施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我国《劳动法》第6章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铁路运输企业通过制定并执行职业健康标准,完善职业健康标准体系,能极大地促进职工身体健康,减少职业危害,维护职工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降低铁路企业经营风险。

1.4标准化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铁路运输企业是24h不间断运行的复杂、庞大的体系,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因此,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支出,是目前增强铁路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能源标准体系,制定能源标准,科学地确定各种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定额,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减少水、电、油、煤等能源的消耗,可以充分发挥铁路运输成本优势,突出绿色铁路,不断增强铁路与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

2铁路运输企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铁路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对象重视程度不够

铁路运输企业是铁路行业最终端产品的提供者,其高效运行离不开铁路装备制造、铁路工程建设等系统的发展与支持。在铁路体制改革前,铁路运输企业存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不强问题,铁道行业标准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铁路装备制造、铁路工程建设上,而对铁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大量标准化对象未能有效实施标准化管理。铁路局建立的技术标准体系在运输一线应用程度不高,其中存在大量基层站段不直接使用的冗余标准,给站段标准化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2标准化管理工作体系不完善、标准化部门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铁路局、站段两级标准化管理工作体系不健全,有的铁路局标准化管理工作职责放在直属单位,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有的铁路局虽然把标准化工作职责落实在路局管理部门,但标准化工作未能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有的铁路局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由不同部门负责,标准化管理没有得到有效强化;有些站段标准化工作职责不清,标准化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对标准化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路局对站段也缺乏必要的指导。

2.3标准化培训工作不到位、标准化意识不强

对标准化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没有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路情、局情的深刻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标准化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部分管理人员对标准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单位或部门甚至被弱化。标准化人员对标准化理论的掌握匮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凭经验开展工作,对各级标准掌握不清楚。有些部门没有形成依据标准管理的科学理念,有的存在以文件、电报代替标准指导现场的情况。

2.4标准体系不完善、规划和计划缺乏前瞻性

企业标准体系覆盖不全,该建不建,该废不废,企业标准制修订不及时,标准得不到持续的改进及完善。一些企业标准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运输管理和生产需要,产生了大量“休眠标准”,严重影响了企业标准的严肃性、权威性。标准计划和工作规划不能与企业发展同步进行,缺少前瞻性。在应制定企业标准的领域还存在大量空白。长期以来,铁路运输企业把标准体系建设的重点集中在技术标准领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建设,普遍存在重视标准制定数量,轻视标准体系科学规划的标准化管理思路,对某项工作只着眼于解决有没有标准的问题,车、机、工、电、辆更是各自考虑本系统的问题,标准体系的整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标准体系缺乏有效的持续改进,标准体系的建设缺乏科学性,企业管理者没有从标准体系建设、应用、改进中尝到甜头,积极性不高。

2.5标准实施的监督评价环节薄弱

在铁路运输生产实际工作中,有的标准宣贯不及时,生产现场和具体操作人员不了解标准的要求,在执行标准上打折扣。铁路局及站段有关部门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结果缺乏有效评价,目前对监督后的管理更多的是予以行政或经济奖惩,缺乏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评价,更谈不上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3铁路运输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对策

3.1不断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对标准化系统管理有这样的描述:“企业为实现确定的目标,将生产(服务)、经营、管理全过程需要实施的标准,运用系统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化要素加以识别,制定标准,建立标准体系并进行系统管理,有利于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在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上,铁路运输企业要按照“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的总体思路和铁路科技发展、新技术应用、高铁建设及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统筹规划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这棵大树的树干,而各类标准就是树干上的片片树叶,枝繁叶茂才是棵健康之树。要想开展好企业标准化工作,也需要科学的标准体系、门类齐全的各项标准。因此铁路运输企业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计划,把企业标准制修订关注重点放到运输系统的作业标准、管理标准,以及与设备采购、验收、交付、安装等相关的技术标准上,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确立标准项目,逐步填补企业标准空白,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在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按期跟踪、督促计划完成情况。认真履行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广泛征求标准制修订意见。对关键岗位的作业标准,应组织多部门共同审查,始终坚持把标准质量放到第一位,坚持科学立标,打好“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3.2完善标准化工作管理机制、积极组织标准化活动

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工作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落实标准化工作职责,做到标准档案齐全、完备,执行的标准现行有效。各级管理部门都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标准化工作考核办法》,将标准化工作纳入经济责任制中进行考核。要切实发挥铁路局标准化管理部门、机关业务部门、站段、车间对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作用,从不同层面落实标准化工作职责。要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新标准的宣贯活动,积极开展学标、对标、达标活动,使各级标准能够有效地落到实处,得到有效应用。要积极营造标准化工作氛围,大张旗鼓地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

3.3建立标准信息系统、提高标准管理水平

要加强标准信息化工作,积极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标准应用信息系统平台,积极开发、应用“铁路局标准信息系统”。通过对标准的信息化管理,各级标准可通过网络,适时地按标准体系范围直接传递到作业层,充分发挥各级标准的应用实效。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各单位、各系统对标准的运用需要,实现路局、站段、车间标准信息同步更新,提高作业层对各级标准的执行能力。

3.4加强标准化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标准化教育培训

铁路局及站段标准化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监督检查,总结推广优秀单位标准化工作的先进经验,不断强化标准化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工作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将标准化工作融入企业管理活动中,以推动标准化工作为载体,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标准化工作机制。要积极组织各单位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富有成效的标准化教育培训活动,将标准化教育作为干部业务学习、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的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抓紧抓实,让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学标准、用标准的意义,在企业形成人人学习标准,人人执行标准的良好氛围。

3.5推进作业标准化

对岗位的作业要求应侧重于作业质量的要求,包括作业程序、完成数量、完成时间等,能够定量要求的尽可能量化。凡能规定定额的岗位均应制定定额,包括时间消耗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对特殊工序过程的岗位,如焊接工、探伤工、锅炉工等的作业要求,应执行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对每个岗位作业顺序应列出作业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其中包括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并与其他作业接口相互协调。推进作业标准化,应本着易于理解和便于执行的原则,动态完善各岗位“一图一卡一书”,分专业完善各工种作业标准,科学立标,形成体系。常态化开展学标、对标、达标活动,定期评比验收,实现动态达标。根据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特点,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重点突出基础建设、素质提升、现场控制等关键点,着眼建立长效机制。

3.6建立铁路局技术标准保密工作制度

铁路信息化工程范文4

【关键词】煤炭销售 现状 对策

一、当前煤炭销售的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炭企业也非常多,但煤炭销售过程存在一些不利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使得我国传统煤炭行业落后于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煤炭质量下滑。

在过去的一段较长的时期,我国煤炭需求量非常大,甚至有些火电厂因为缺少煤炭而面临着关厂的地步,可见煤炭对我国经济和生活起着不过或缺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煤炭企业为了提高煤炭产量,增加企业利润,赶超其他煤炭企业进度,对煤的加工过程非常粗糙,甚至出现参假造假,而这样的行为给煤炭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声誉也随着一落千丈,严重影响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销售。

(二)铁路运输严重制约煤炭销售。

铁路是运输煤炭最便利和最便宜的运势方式,但由于铁路运输的垄断性,煤炭企业销售的产品往往需要按照铁路运输的时间表进行,而不是按照煤炭销售需要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煤炭产品销售的及时运输;加上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铁路方面尽可能地回避,而由于煤炭企业自身原因导致铁路运输出现纠纷时,则对企业进行处罚,形成了一种隐形的利益不对称现象,对煤炭企业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利益损害。

(三)煤炭营销信息化有待加强。

一方面,由于传统的煤炭企业管理水平比较落后,针对现在信息技术的发达,并没有眼神犀利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充实自身企业的实力;另一方面,传统煤炭企业自身员工素质偏低,缺乏先进的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往往最新的、最及时的消息能够从网上获得第一手资料,但煤炭企业普遍缺乏这样的意识,因此,加强煤炭营销信息化是促使现代煤炭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因素。

(四)煤炭的产品品种单一。

如今,大多数的煤炭产品都用在了电力行业,煤炭企业对其产品销售也大多停留在这一块,认为这才是促进煤炭企业利润上升的“肥肉”,常常不注意煤产品的深加工以及附加值的增加,导致了现在煤炭产品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甚至产生大量煤产品的堆积与滞留,而这些现象都是由于传统煤炭企业所销售产品单一造成的后果。

(五)煤炭企业销售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无论什么企业、无论什么产品都需要好的销售人员,而好的销售人员必须具备一些共同的特点:如对本产品熟悉、口才好以及热爱本行业等。大多数的煤炭企业都不关注这一点,认为并不需要企业销售人员具备非常专业的职业素养,煤炭销售主要依靠外部需求来推动其生产工作,但这样的销售方式常常将自己陷于被动的局面,造成市场需要什么才生产什么。要扩大煤炭销售率,增加煤炭企业利润,必须主动出击,提高销售人员素质,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煤炭销售的对策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煤炭企业应该实施有效的手段对企业的销售环节进行改进,提高销售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一)加强内部煤质管理。

企业产品质量是保证企业生存的关键,煤炭产品质量不过关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煤炭企业应该严守产品质量关口,逐渐建立起产品品质和口碑,提高其信誉和影响力,促进本企业煤炭销售渠道的畅通。同时,提高煤炭产品生产技术,对原煤进行深加工,提高原煤附加价值等。

(二)加强与铁路运输方面的联系,优化运力配置。

铁路运输是煤炭企业首选的运输方式,而煤炭运输对于铁路当局来说是算是比较大的业务,为了双方利益的协调与最大化,建议两者签订互保协议,确保煤炭运输量与运输安全。同时,与铁路局进行协商,争取成为铁路运输的保护对象,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煤炭企业产品销售供货的稳定性了。还可以利用国家政策,争取减少相关交通运输费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

(三)加强对煤炭销售信息化工程的建设。

把电子商务引入到煤炭销售过程,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加强信息的更新以及与客户的联系,它不仅能够在煤炭销售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销售成本、优化销售结构,还能够促进和推进企业的信息文化建设,同时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信息化水平。

(四)大力发展煤炭品种多样性。

加大科技投入和投资力度,不断更新煤炭企业技术,在此基础上完成煤炭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促进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煤炭销售的附加值,分别表现在煤炭生产(降低成本以及增加使用价值)的附加值和销售过程(降低销售渠道以及运输费用)的附加值上。建立洗选厂,加大煤炭的入选率,使煤炭进一步精加工;增加煤炭产品品种,使煤炭品种多样化,适用于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方面以多样化的产品适应多元化的市场,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提高煤炭销售人员的业务水平。

煤炭销售利润增长的重点在于销售,企业销售业绩高,利润自然高,相反则利润平平。提高煤炭销售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必须从几个方面提高煤炭销售人员的业务水平,比如通过引进思想观念新、业务水平高的新型销售人才;不断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培养出一批适应市场、适应企业发展以及适应形势的煤炭销售队伍等。

总之,企业要实现稳健经营、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传统的煤炭企业在现今信息化社会站稳脚跟并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铁路信息化工程范文5

1我国当前铁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养护管理作为铁路运输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得到了铁路单位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管理水平,然而就实际效果来看,有些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没有形成全局意识没有形成全局意识是导致养护管理工作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铁路项目建设初期就对后续的养护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考虑,通过对设计图纸和工艺的优化与完善,达到减少养护工作量的目的。但从这一方面来看,我国的设计理念却显得有些滞后,仍然沿袭了传统的设计思想,即注重工程建设成本,注重工期和质量。加上设计、施工和管理各个单元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监控,从而导致一些新线刚投入运营就需要展开相应的维修和养护工作,不仅导致铁路后续维护费用的大幅度增加,而且对线路的产出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具体养护管理工作中,由于缺少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相关的资料作为参考,从而导致养护管理效果不尽人意,无法将其作用在铁路运输中充分发挥出来,不仅没有延长铁路工程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增加再次维修的隐患,甚至还会给铁路的行车造成影响。由此可见,在铁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形成全局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引起铁路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2专业工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意识不足铁路养护管理工作并不单单是专业工作队的任务,而且还需要电务、供电以及线桥等多个工作队的积极参与。随着我国铁路运输量的不断加大,铁路养护管理的工作任务也日趋繁重,在这种情况下,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更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合作和积极参与。然而就目前我国铁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虽然各个部门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意识十分欠缺,从而对铁路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阻碍。

1.3养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一直以来,我国铁路单位工务部门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认同感,对于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还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比如吃“大锅饭”,占单位便宜等,从而导致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影响了铁路运输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由于我国铁路大多处于露天状态,养护管理人员往往都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这样的工作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且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养护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进而影响到养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2完善铁路养护管理的方法

铁路养护管理是一项全面而又系统的工作,需要铁路单位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其中,全面、系统的开展养护管理工作。只有做到全方位立体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铁路运输工作的顺利开展,使铁路运输工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需求。

2.1设计时应该以减少养护工作为原则在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形成全局意识,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减少养护工作为原则,通过对影响线路的各项因素的全面分析和合理预测,尽可能减少铁路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与此同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开展各项施工作业,以此来确保铁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满足要求,使其在设计年限内能够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这样一来,可以大幅度降低线路的后续养护费用,同时还能够减少铁路养护管理的工作量。

2.2养修分开,机械作业为主在一些发达国家,对于铁路养护管理所采取的方法是将养护和维修相分离,日常的铁路养护工作主要由专业工作队负责,而铁路的维修则由机械化工作队负责,尤其是对铁路的大修,更是需要专业队伍来完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铁路养护管理的成本,而且还能够将机械作业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更好地促进养护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在未来,我国铁路单位也可以采取这种养修分开,机械作业为主的方式开展养护管理工作,以此更好地提高养护管理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2.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分析与控制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铁路养护与管理工作也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在未来,铁路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收集和整理好的检测和检修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数据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问题有效解决,并将长时间积累的经验形成制度,为其他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4实现全方位立体养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要求的不断提高,实现全方位立体养护也成为了铁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所谓全方位立体养护,主要是指将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所有作业内容统一起来,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一种管理理念。铁路养护工作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确保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有的设备和组织机构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因此,实现全方位立体养护,能够使铁路运输各个部分有效协调起来,更好的实现铁路养护目标,进而为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3结语

铁路信息化工程范文6

关键词:西北铁路;铁路物流;信息网络

1西北铁路物流应确定渐进式的发展战略

2009年2月23日,铁道部在兰组织召开的宝兰客运专线、兰州至合作铁路、兰州至惠农增建二线、天平铁路北延线预可研审查会上传出喜讯,随着这些大项目的实施,以兰州为中心的2小时铁路交通圈逐步形成,全省14个市州全部通铁路目标有望实现;今年兰铁局将开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兰客运专线、兰成铁路、包兰复线等西北铁路主干线,加快兰州至重庆、天水至平凉铁路建设进度等,并通过3到5年时间新建铁路里程约2400公里,这个规模相当于再建一个兰州铁路局。这标志着今年甘肃省铁路建设将迎来“黄金机遇期”,也将进入前所未有的铁路建设“密集时期”。兰渝和成兰等铁路建成以后,则又可贯通大西北与西南区枢纽,宝兰专线、兰新复线等铁路建成后,可提升西北地区铁路客货综合运输能力。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可缓解甘肃铁路运力的紧张局面。然而西北铁路物流仍处于开发初期,铁路物流产业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西北铁路大发展的机会,加快铁路物流的发展。西北铁路物流业发展应选择“渐进式”发展战略,要在现有市场化融资比重尚不足的情况下,抛弃现有的设备、设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全新的物流基础设施是不现实的;目前,对物流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大多是生搬别人研究成果,具体实施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探索,而且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奇缺,即使发展物流的硬件已具备,也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传统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造成各企业在物流市场上形成自给自足的物流过于庞大,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

2西北铁路物流应以产权为纽带,实现多种形式的铁路企业资产重组

西北铁路企业应该以产权为纽带,实现多形式的资产重组来应对国外一些跨国物流企业的挑战,西北铁路物流企业的重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由于单纯的铁路运输企业和物资企业在“物”与“流”上都存在缺陷。可以将物资企业与铁路内部运输企业的重组,这样能够利用铁路正在进行的“网运分离”的改革时机,明确铁路向现代物流迈进的发展方向,自觉进行企业规模重组和经营方式的调整,实现由传统的铁路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构筑物流运作的制度基础;(2)加速铁路与路外商品物流中心,大型货物物流配送中心、大型的超市及超级批发市场的联系。加大对新型高科技产品的承运,以大中型货运站为主,以小型货运站和代办点为辅,全方位、多辐射地开拓综合物流市场,构筑与海陆空相联接的立体式“大交通”格局;(3)充分发挥站点,储运基地仓库、设备、专用线等铁路硬件设施作为网络经营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配置的组织化程度;(4)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物流企业。这样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可以更快地掌握国际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

3推进西北铁路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

西北铁路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西北物流网络的构建还处于构建初期,在构建西北铁路物流网络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加强信息沟通,规范基础业务数据和服务流程。采用传递简捷、运作灵活的网络结构源要素的及时有效互换,提高网点间储运、购销业务的组织化程度。在软件方面,以现有通信设施为基础,建立西北联网的物流服务信息网络,构筑西北铁路物流网络运作的信息平台。在路局内部应加强铁路仓储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虽然已经有部分的路局建立了物流仓储系统,然而这些仓储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铁路物流仓储系统与外界的联网能力比较差,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考虑路局内部信息的联网。在铁路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应考虑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研力量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起物流技术开发中心,强化对信息技术和物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加快物流技术进步,加快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物流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发挥甘肃省物流及运输装备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在西北铁路物流系统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拓展铁路管理的信息功能。此外还应该大力发展货物运输中转环节中的短驳装卸、整理包装、装载加固、仓储管理、信息咨询、配送服务等衍生业务。

4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盛行,当时它是对物流环节的要素进行外包的一个主要考虑方面。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这种新思维被纳入到顾客服务职能中。它也被用来描述“与服务提供者的战略联盟”,尤其指“物流服务提供者”。合同制物流(Contractlogistics)也是指物流职能的外包。从更大范围看,不仅仅包括仓储、运输和EDI信息交换,也包括订货履行、自动补货、选择运输工具、包装与贴标签、产品组配、进出口等。对上述提及的服务和其他许多服务,企业正愈加转向由合同制供应商提供。铁路企业应在整合各种物流资源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铁路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另一方面,积极引导铁路企业在强化自身物流管理的基础上,明确物流职能、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逐步实现铁路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铁路现代物流发展培育广泛而又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