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设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垃圾分类设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垃圾分类设施

垃圾分类设施范文1

门头沟区以“共建城市环境,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以周四垃圾减量日为载体,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通过以点带面,普及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在全区市民百姓中养成了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推进了资源循环利用。

唱个歌谣 垃圾分类很轻松

垃圾分类投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说归说,做归做,真正实施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究竟该怎么分装?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门头沟区绿袖标指导员创新工作方法,一边唱着垃圾分类歌谣,一边引导居民实行垃圾分类,形象生动地在居民中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对指导居民自觉分类垃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垃圾分类歌谣:

“垃圾是个大杂烩,扔前请你分分类,分清几种垃圾桶,仔细分类可利用。

绿色大桶装剩菜,化作肥料来灌溉,瓜果皮核茶叶渣,厨余垃圾容纳它。

还有蛋壳和落叶,放进绿桶来装卸。灰色大桶装其它,变废为宝靠大家,纸巾尿片食品袋,卫生填埋变无害,陶瓷灰土和烟头,装入灰桶不用愁。”

社区里一位大妈说:“以前看文字和图片介绍怎么垃圾分类,看过后总记不住,有时候倒垃圾还是忘了分类。唱垃圾分类歌让我能轻松地记住垃圾分类的做法,每次倒垃圾脑子里就会想起分类歌,倒垃圾不会出错了。”

新桥南大街社区老党员王正秋自己也编写了一首垃圾分类顺口溜,轻松一念,诀窍重点都在其中。

葡东社区的“分类奶奶”

在葡东社区有个出了名的“分类奶奶”——韩兴芝。在人们的印象中,“臭”似乎总是和“脏”联系在一起。可韩奶奶是一个非常干净利落的人,家中更是一尘不染。那您就不禁要问了,她为什么落得这么一个称号呢?

2010年8月份,葡东社区做为全区十个垃圾分类试点社区之一,开始筹措和运行社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自葡东社区居委会筹备之日起,韩兴芝就积极地投入到了社区的各项公益事业之中。她担当了楼门组长、社区志愿者、居民代表、治安巡逻员等许多职务,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这退休了比上班还忙,不挣钱了比挣钱时还忙”。所以在招募绿袖标指导员的时候,社区领导首先就考虑到了这个热心肠的老太太,她就成为了全区第一批“绿袖标指导员”。

韩兴芝负责着葡东社区两栋楼共计96户、300多人口的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宣传、指导、监督工作。刚接到任务时,她没想到那么难。等到真干上之后才知道,累点儿、脏点儿、苦点儿自己都能克服,关键是居民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使她很苦恼。出来进去的小朋友们不懂事的,看她整天摆弄垃圾,以为她是捡破烂的,就追赶着喊她“臭奶奶”。好心的邻居们都劝她说“小韩,别干了,这活儿没法干,咱又不差这几个钱”。但是韩兴芝却说:“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利国利民,我可不能打退堂鼓,一定要干好。成为绿袖标,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建设绿色北京出一份力,就是将来干不动了,我也能给子孙后代留点儿念想呀。”就是这朴实的话语,坚定的信念使韩兴芝这个“分类奶奶”一直坚守在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这块阵地上。

刚进行垃圾分类时,宣传工作尤其重要。韩兴芝为了深入进行宣传,主动为用户代领垃圾桶,利用晚上入户率高的时间为所辖居民送桶到家,并且发放了近百份宣传册,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居民进行讲解,深受居民的好评。每次搬来新住户,她都会一次次地入户进行指导,直到分类准确为止。他们楼里有一住户家的厨余垃圾里总有烟头,她就专门对他进行“强化”记忆,每次都告诉他烟头是其它垃圾。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户人家的垃圾终于达标了。象这样的住户不在少数,都需要她反复指导,跟踪指导。韩兴芝说:“不怕不会分,就怕不坚持,只要把这件事当做大事来做,好习惯总会养成的。”

韩奶奶说她现在想的最多是在垃圾减量上作文章,怎样从源头上减量、怎样从厨余垃圾上减量再减量。夏天吃西瓜量大,而西瓜皮中水分较多,汁水与其他垃圾混合后,会产生污水。韩奶奶说:“我们家里的西瓜皮,基本上都吃了。为了达到减量的目的,我摸索着用西瓜皮做饺子、包子、菜盒子,还挺好吃的。我做好了送去让大家尝,教大家怎么做,不仅省了钱,还能从源头上起到垃圾减量,真是一举多得!”

韩奶奶已经60多岁了,可是无论培训还是学习,她都积极参加、认真领会。在上岗不久后,她对所有生活垃圾的分类准确率就达到了100%。在参加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时,她家取得第二名,还被推荐代表门头沟区参加了北京市18个区县“绿娃在行动”知识竞赛,一路过关斩将,以预赛第一的成绩进入了决赛,获得了三等奖。

全面发动 大力宣传

人人参与垃圾分类

2011年开始,门头沟区以强势宣传为着力点,建立全方位的宣传机制,通过专题专栏、公益广告、主题活动、宣传资料、学校教育等多种途径,把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到各个层面,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使垃圾分类处理逐步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

区委、区政府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活动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线,以倡导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为重点,以“周四垃圾减量日”和“再生资源回收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在55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在10所学校、5个党政机关开展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宣传活动。同时,区文明办还制作了公益广告片、动漫及真人的垃圾减量宣传片,区属媒体在《文明进行时》、《文明之窗》栏目开设专栏进行播出。在社区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和海报、挂横幅,普及宣传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

从3月至11月,每3个月安排一个主题。3-5月为绿色社区活动季。重点在55个社区、居民家庭开展主题宣传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参观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举行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张贴宣传海报,制作播放公益广告,对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宣传。

6-8月为绿色餐饮活动季。重点在饭店、酒楼、度假村、农家乐等餐饮企业,持续推广适量点餐、减少浪费;剩菜打包,减少废弃;减少一次性餐盒、筷子、水杯等用品的使用;扩大“绿色餐饮宣传员”队伍,积极打造绿色餐饮文化,促进餐厨垃圾源头减量。

9-11月为绿色乡村活动季。重点在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村地区,推行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商户“净菜上市”和执行国务院《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的决定,果蔬垃圾就地生化处理,或就近运至相对集中的资源化处理站,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

垃圾减量来评比

家家参与来减量

在门头沟区文明办、区市政市容委共同组织的“做文明有礼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实践评比活动中,55个社区的参与形式新颖,有知识竞赛、公益劳动、文艺演出、小品比赛、诗歌朗诵、书画展评等。活动最终选出最佳活动奖10个、评选出优秀创意奖6个、市民参与奖7个。

大峪街道承泽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系列活动

利用板报、横幅、LED等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倡议书、生活垃圾指导手册等3000余份,环保袋及围裙2000余份;开展“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竞赛”6期;评选出10名优秀绿袖标指导员、50户垃圾分类优秀家庭。通过宣传,社区居民知晓率达到100%。

城子街道向阳社区:争当小小宣传员活动

组织社区青少年参加垃圾分类知识讲座。课后在绿袖标指导员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上阵体验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辛苦,并和家长共同学习《首都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一同进行了垃圾分类,使此项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葡东社区:环保时装秀活动

暑期,在学生中征集“废品小制作”,通过时装表演形式向社区居民进行展示。通过趣味活动,在家长和学生中宣传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及低碳环保理念。

峪园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日活动

张贴宣传画45处,发放倡议书、垃圾分类歌等资料1450份,宣传品2500余份;在社区各类会议中,即时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开展“共建城乡环境,共享美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日活动;社区文艺晚会上,表演由垃圾分类歌改编的快板。居民垃圾分类方法知晓率达到100%。

月季园一社区:四项活动力保垃圾分类活动

1.用科技力量“武装”垃圾分类。利用音频软件制作垃圾分类宣传广播,定期播放。通过社区博客、电子屏开展宣传。

2.用丰富多彩“宣传”垃圾分类。组织居民参加垃圾分类小游戏;利用周四垃圾分类宣传日,发放宣传手册、分类指导书等,通过橱窗、展板、板报等开展丰富多彩直观的宣传。

3.用干净整洁“保卫”垃圾分类。定期清洗垃圾桶,定期对垃圾桶及周边洒药,防止蚊虫滋生。每周坚持,形成长效机制。

4.用从小做起“展望”垃圾分类。“从小做起的垃圾分类活动”分两部分,一是“情系党恩,共享快乐假期” 活动,通过征文、绘画、小制作等,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二是垃圾分类知识问答比赛。“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片”,为社区环境做贡献。

垃圾分类设施范文2

Abstract: MATLAB was used to design the visualization programmers and interface for the protecting area of lightning rod. The protecting area of lightning rod was analyzed by the polygon method and the rolling sphere method, and was also judged and displayed visually. It offered a measur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bout the lightning rod.

关键词: 避雷针;保护范围;可视化;MATLAB

Key words: lightning rod;protecting area;visualization;MATLAB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050-03

0 引言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具体表现为带有不同电性的云层之间或带电云层与大地之间的放电过程。由于雷电能量巨大,在目前科技水平下还不能被人类所利用,导致雷电每年给各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雷电防护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避雷针作为建筑物雷电防护的主要措施之一,尤其在防护直击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避雷针能否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其保护范围的合理计算是其影响因素之一。采用MATLAB工具设计避雷针保护范围可视化软件,可以为避雷针的设计和改造提供直观、可靠的图像显示,并有利于分析不同情况下关于建筑物的避雷针设计要求,进而合理设计避雷针。

1 避雷针保护范围简介

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折线法和滚球法两种[2,3]。

折线法,又称为规程法或放电模拟法,以实验室放电模拟为准,兼顾运行统计结果。其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以避雷针为轴的折线圆锥体。多年来,我国各行业一直采用折线法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目前,主要在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上要求采用折线法计算。

滚球法就是以h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利用作为接闪器的金属物)或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也就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不同类别的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有所不同,见表1。目前,建筑物遵循《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采用滚球法计算。

2 避雷针保护范围可视化设计

2.1 MATLAB工具介绍 MATLAB将计算、可视化和编程功能集成在非常便于使用的环境中,是一个交互式的、以矩阵计算为基础的科学和工程计算软件。它集数值分析、矩阵运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等功能于一体,构成了一个方便的、界面友好的用户环境,是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广泛流行的一种可视化科学计算软件。

MATLAB现已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仿真平台和系统,除了可生成二维图形外,还提供了可以生成三维图形的各种函数。利用这些函数,可轻松实现在三维空间中绘制空间曲线、曲面和网格图形。图形结果处理后,还可以利用鼠标拖动可任意变换观察角度以寻找最佳观察角度。同时,MATLAB还提供了强大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制作工具,可以制作用户菜单和控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编写出满意的图形界面[2,4]。

2.2 可视化软件功能设计 利用MATLAB的GUI制作工具,设计避雷针保护范围三维分析的图形化界面;利用MATLAB的编程工具,设计避雷针保护范围工程计算与三维分析的程序。结合程序与界面,实现可视化软件的参数选择、绘制仿真图像和判断分析等功能,如图1所示。

2.2.1 参数选择

①方法选择。可选择用折线法或滚球法来计算和显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②避雷针支数选择。可对避雷针的支数进行选择(单支或者双支);③避雷针高度选择。可输入每支避雷针的高度;④建筑物选择。可输入建筑物的长、宽、高(根据实际测量);⑤距离选择。可输入避雷针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测量);⑥滚球半径选择。可对滚球半径进行选择,包括30m,45m,60m(见表1)。

2.2.2 避雷针高度计算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尺寸、避雷针距建筑物的尺寸、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借助MATLAB的计算功能,可视化软件可计算避雷针的高度。

2.2.3 绘制仿真图像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尺寸、避雷针距建筑物的尺寸、建筑物的防雷类别,以及计算的避雷针高度,借助MATLAB 的图形处理能力,可单独或者组合绘制保护范围仿真图像,建筑物仿真图像和避雷针仿真图像。

2.2.4 分析判断 利用仿真图像可对所显示的避雷针保护范围进行三维观察,通过鼠标拖动可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区域避雷针对建筑物的保护效果。根据仿真图像功能和软件自动判断功能,可对避雷针保护效果进行判断和显示。

3 避雷针保护范围可视化分析

3.1 折线法与滚球法可视化对比分析 图2是避雷针高度为8m的折线法和滚球法的效果对比分析图。可以显示当避雷针的高度h?燮0.293hr时,折线法确定的保护范围小于滚球法确定的保护范围,这与保护范围原理计算结果相符。

同理,可以显示当避雷针的高度h=(0.293~0.4)hr时,折线法确定的保护范围与滚球法确定的保护范围基本相同;当避雷针的高度h>0.5hr时,折线法确定的保护范围大于滚球法确定的保护范围,这些仿真结果与保护范围原理计算结果相符。

3.2 避雷针保护范围可视化判断分析 图3和图4是建筑物高8m,宽4m,高4.5m,滚球半径30m的双支避雷针保护范围三维图像。在建筑物相同的条件下,通过调节避雷针的高度,可以清楚的判断出建筑物是否在被保护范围之内。

3.3 避雷针保护范围可视化显示分析 图5中,rx为避雷针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h为避雷针的高度;hr为滚球的半径;hx为建筑物的高度[1]。根据图5可以计算出不同高度的避雷针保护范围,但图像显示效果较差,不容易理解。图6是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仿真图像。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尺寸、避雷针距建筑物的尺寸和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可绘制建筑物、避雷针及其保护范围三维仿真图像,同时可确定避雷针的高度,其三维图像效果较好,容易接受和理解。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MATLAB软件开发的避雷针保护范围可视化软件,能够较好满足避雷针合理设计与保护范围检测的需求,对避雷针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保护范围的可视化分析手段,同时为防雷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一种渠道,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薛红,濮天伟,廖德利.防雷与接地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29.

[2]张彼德,周菲菲.避雷针保护范围教学辅助软件开发及应用.高等教育研究,2008,25(2):43-44.

垃圾分类设施范文3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本市经济社会、人口和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生活垃圾管理提出若干意见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生活垃圾管理的重要意义

生活垃圾管理是维护城市正常运行的基础工作。生活垃圾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不断提升生活垃圾管理水平,是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本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本市生活垃圾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本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已不能满足处理需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布局不合理、部分处置设施长期超负荷运行、资源化利用总体水平不高、无害化处置技术应用不广等问题日益凸显,生活垃圾管理工作面临严峻形势。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生活垃圾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履行职责,增强服务能力,提升管理能级,进一步提高本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二、明确加强生活垃圾管理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按照“一主、多点”的要求,优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完善科学合理的区域处置布局,着力形成市中心城区和郊区生活垃圾物流既相对独立又资源共享的格局。

2.坚持环境优先、资源利用。着眼于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促进垃圾源头减量,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切实提高各类垃圾再生利用水平。

3.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下的社会参与机制,按照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形成职责清晰、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体系,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效率。

4.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完善市、区县、街(镇)三级垃圾管理体制,形成市级统筹全市生活垃圾管理技术、标准、政策及物流。区县负责所辖区域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工作,承担相应费用;街(镇)组织发动市民群众、社会单位积极参与生活垃圾管理的工作格局。

5.坚持技术创新、安全运行。以适用、先进、安全为方向,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加强处置设施运营监管,规范处置运营行为,严格控制收集、运输、处置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二)工作目标

1.切实控制生活垃圾年增长幅度。大力推广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力争将全市生活垃圾年增长率控制在3%左右。

2.积极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到2012年,基本实现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绿化垃圾与日常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到2015年,基本实现建筑装修垃圾、餐厨垃圾、绿化垃圾等资源利用。

3.着力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到2012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约2万吨/日。到2015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约2.7万吨/日,基本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需求。

三、落实加强生活垃圾管理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源头管理,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

1.促进社会源头减量。加大政府引导推进力度,努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鼓励社会、市民积极参与源头减量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不断促进清洁生产。限制产品过度包装,鼓励包装物回收利用,发展绿色包装,强化生产者责任。推进新建住宅全装修,提倡适度装修,减少房屋装修垃圾。倡导节俭型餐饮文化,积极引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继续推进净菜上市,减少餐厨垃圾。

2.推进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居住区、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日常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强化垃圾分类在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以及市容环境责任区等各类创建活动中的作用,促进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加大生活垃圾分类运输专用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日常生活垃圾、建筑装修垃圾、餐厨垃圾、绿化垃圾分流处理系统,逐步形成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过程分类。

(二)推进资源利用,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水平

1.完善废品回收利用体系。鼓励社会参与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工作,健全社区废品回收利用系统,进一步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络。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推进废品回收企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系统,积极推进现有回收体系与相关末端处理企业的对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回收渠道建设。

2.拓展建筑装修垃圾利用途径。建立健全建筑装修垃圾集中收集、规范运输、定点处置机制,促进建筑装修垃圾有序消纳。推进建筑装修垃圾水运中转码头和浦东、闵行、宝山等装修垃圾、拆建废料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设立区域分拣处置场,逐步实现建筑装修垃圾就地消纳和再生利用。依托生活垃圾集装化运输中转码头,在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装修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加快研究装修垃圾资源利用技术,推进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扶持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支持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健康发展。

3.推动餐厨垃圾资源利用。规范餐厨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置行为,实现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全覆盖管理。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探索餐厨垃圾处理新技术和新方式,开发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推广餐厨垃圾源头脱水技术。鼓励郊区采取资源规范利用等方式处理餐厨垃圾。

4.加大绿化垃圾回收利用力度。完善各区县绿化枯枝、落叶收集系统,鼓励有条件的郊区接纳中心城区已粉碎的预处理绿化垃圾。推广应用绿化垃圾回收利用技术成果,采取粉碎发酵、腐熟堆肥等多种方式,实现绿化垃圾综合利用。

5.提高日常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程度。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推进生活垃圾分拣,促进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垃圾资源的再利用。大力支持生活垃圾填埋场沼气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深化相关鼓励扶持政策,着力提高生物气发电和焚烧发电产业利用水平。

(三)加速推进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1.加快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推进老港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和配套环保设施建设,不断适应中心城区生活垃圾量持续增长的需要。按照“就近消纳”的原则,着力推进郊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置”的处理系统,以适应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生活垃圾处置需求。2012年,完成老港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基地一期建设;2015年,完成老港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基地二期和金山、奉贤、嘉定、浦东、闵行和长兴岛等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2.提升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能级。以改进餐厨垃圾处理工艺为重点,通过改建、扩建现有处理设施,提升餐厨垃圾处理综合能力。新建宾馆、饭店、餐饮街、度假村、高校校区、职工食堂等应按照标准,配套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不断规范餐厨垃圾处置行为。

3.改善垃圾处置设施周边环境。加快原老港一、二、三期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关闭金山、青浦、松江等区域内镇级生活垃圾简易堆场,实施环境改善工程。对已投入运营和在建、规划建设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周边,实施规划控制,严格控制人流聚集性项目开发,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施防污染隔离林带建设。

4.规范渗沥液减排。加强生活垃圾清运过程管理,继续推进生活垃圾收运车辆技术更新,规范渗沥液收集、排放行为,消除收运过程滴漏现象。改造、更新生活垃圾小型压缩式收集设施,推广生活垃圾中转站、转运码头渗沥液的就近规范排放,减少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量。加快推进生活垃圾中转、集装化运输系统建设,努力减少二次污染,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四、确保生活垃圾管理有序进行

(一)落实设施建设责任

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国有控股企业参与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新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市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市级政府性投资建设为主;郊区政府负责本区域生活垃圾处理,包括装修垃圾、餐厨垃圾、绿化垃圾等资源化利用设施的建设。对郊区政府投资建设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市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

(二)强化价格调控机制

根据“按量收费、按类收费”的原则,规范单位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深化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及实施机制研究。完善市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处理价格机制,健全各区生活垃圾总量控制和计量收费制度,继续实施“超量加价、减量奖励”政策,鼓励源头减量。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处理环境补偿办法。对社会企业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按照“保本微利,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三)健全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

按照法定程序,推进生活垃圾管理立法研究,加快生活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工作,开展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管理等政府规章、技术标准的制订、修订。研究并落实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支持相关项目实施主体和配套单位的有关工作。研究制订各类资源化利用产品推广应用政策和资金补贴机制。研究制订适度包装和绿色包装标准,制订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车辆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制定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技术规范和监管办法。

(四)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及垃圾综合管理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特别是突破制约生活垃圾处置行业发展瓶颈的新技术研究。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处理中渗沥(滤)液处理、臭气控制、资源化利用、生态修复等方面新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加快生活垃圾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五)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加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过程监管,建立健全垃圾收运、处置多元化监管体系,防止垃圾混装、混运,防止收集、运输、处置中对环境的再污染。建立并完善各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质量标准、监管标准和综合考评办法,强化监管手段,加强运营质量监督和环境监测,切实提高垃圾处理设施运营效率和监管水平。

(六)增强公众责任意识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活垃圾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环境责任意识、行为规范意识。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渠道开展生活垃圾处理科普宣传,创造客观、公正、友善的舆论环境。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改善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集中公众智慧,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处置中的难题。完善公众监督机制,创新公众参与途径,加强社会公众对生活垃圾管理的监督。

垃圾分类设施范文4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分管领导兼任,秘书科具体负责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日常事务,真正做到工作有机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

(二)加强宣传引导。我局充分利用局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板、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的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及工作推进情况,进一步造浓本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氛围,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参与。

 (三)开展强化培训。针对前阶段工作开展过程中,个别干部职工存在的生活垃圾分类不到位、错分等问题,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强化培训教育,查漏补缺,确保每一名干部职工真正掌握分类知识,学会分类。

(四)配齐硬件设施。我局积极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硬件设施配备自查,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及标准,每个办公室配齐配足分类垃圾桶等收集设施,并贴上相应标识标志,摆放至合适位置,便于投放及收集。

垃圾分类设施范文5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是城乡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改善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做好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原则。树立城乡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理念,全民动员、科学引导,促进垃圾源头减量,推动垃圾分类,健全收运、回收体系。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专业化、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机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法规制度,强化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省每个市、县(市)建成一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达到80%以上,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县级以上城市取消临街放置的非密闭垃圾收集容器及堆放点,建立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密闭收运网络。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县)或示范项目,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全省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30%,市达到50%。加快落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较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制机制。

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小城镇及乡村延伸,加快建立和完善小城镇及乡村生活垃圾管理体制和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导。各地要按照《省城镇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大纲》要求,2011年内完成本辖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经费列当地财政支出。编制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专家及公众意见,健全设施周边居民诉求表达机制。专项规划经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技术论证,城市政府审批后,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用地纳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禁止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同时要严格控制设施周边的开发建设活动。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中要优先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建设用地供应,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应当以划拨方式供应建设用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前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完善垃圾收运网络。各地要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收运网络和体系。按照分类、密闭、压缩要求,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设施、设备,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中转和运输方式。重点加快区域性大中型转运设施建设,整合现有资源,扩大生活垃圾收运范围,提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探索线路优化,成本合理、高效环保的收运模式。

(三)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各地要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切实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确保有关设施建设顺利进行。要简化程序,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立项、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环节的审批速度。在建生活垃圾处理场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工。拟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要加快前期准备工作,因地制宜选择先进适用、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具备条件的城市可集成多种处理技术进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实现各种技术优势互补。

(四)加快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各地对已建成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要对照国家规范、标准,逐项检查、整改、达标,确保2011年底前达到国家无害化标准。要优先开展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生活垃圾堆放场所的生态修复工作,加快城乡结合部等卫生死角长期积存的生活垃圾清理。对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及简易填埋场,要严格按照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制定治理方案和计划,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后三年内完成封场并做好后续监管。

(五)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要严格执行各项工程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切实提高设施运行水平。各地要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各项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大力推行专业化运营,强化对运营单位的考核。对运营不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处罚,在全省通报,直至取消其“特许经营权”。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准确填报《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信息系统》相关信息。建立污染物排放日常监测制度,按月向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市容环卫)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建立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岗前和岗上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

(六)积极推进源头减量工作。限制包装材料过度使用,减少包装性废物产生,探索建立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促进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组织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进城,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有计划地改进燃料结构,推广使用城市燃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灰渣产生。在宾馆、餐饮等服务性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逐步在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促进生活垃圾减量,促进源头减量。

(七)稳步开展分类试点。2011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工作,支持市、白山市、敦化市、桦甸市、通化县等试点城市(县城)先行先试。通过试点探索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途径,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试点城市(县城)要根据当地的生活垃圾特性、处理方式和管理水平,科学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办法,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其他城市(县城)当前重点要稳步推进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等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和处理工作,鼓励居民分开盛放和投放厨余垃圾,建立高水分有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实现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循环利用。进一步加强餐饮业和单位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登记制度。

(八)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各地要整合现有废旧商品回收站点,建设规模化废电子器件及废旧家具回收、分选中心或拆分中心,完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加强可降解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探索有机垃圾堆肥等先进处理技术。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统筹餐厨垃圾、园林垃圾、粪便、污泥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支持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企业示范项目建设。

(九)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科学编制《省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途径和方法。建立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网络机制,创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实行就地、就近充分回收和分类生态处理、综合利用。可堆肥的生活垃圾就地处置,需要送相应垃圾处理场的生活垃圾,可采用“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加大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生活垃圾收集力度,提高机械化清扫、分类收运能力和水平。加快城市周边乡镇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建设进程,逐步建立健全小城镇及乡村生活垃圾管理机构,成立专业作业队伍,配齐人员及装备。

(十)加强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各地要加强市场准入管理,按要求严格设定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资金、技术、人员、业绩等准入条件,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权招标投标管理。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运营单位失信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坚决将不能合格运营以及不能履行特许经营合同的企业清出市场。切实加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市容环卫)和环境保护部门生活垃圾处理监管队伍建设。研究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督察巡视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以及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监管。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节能减排量化指标,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十一)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投入以地方为主,省政府以适当方式给予支持。地方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处理设施和监管能力建设,确保已建成项目的安全运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补偿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资金不足。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实行省政府负总责、地方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省政府成立城乡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各地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监督指导。各地要把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成立相应机构,加强领导,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目标完成情况要纳入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予以考核。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环保厅、监察厅等相关部门要对各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对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建立协调机制。在省城乡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高效、务实的协调机制,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相关情况,研究工作措施,推进项目建设,规范运营行为。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建立相应机制,上下联动,积极谋划,齐抓共管,推动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设施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环卫;产业

中图分类号:TP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155-02

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产量和清运量居世界之首。2014年城市生活垃圾产量1.79亿吨,县城生活垃圾产量0.67亿吨,县市共产生生活垃圾约2.46亿吨每年。全国县市合计2249个,共建焚烧厂222座,垃圾填埋场1658座,生活垃圾总处理能力68.23万吨/日,约2.49亿吨每年,总处理量56.61万吨/日,约2.07亿吨每年。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我国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巨大;2、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超过垃圾总产量;3、全国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总处理量平均仅为总产生量的84.15%,仍有超过15%的县市生活垃圾无法得到无害化处理。未来我国环卫领域如何实现突破,进一步降低,完成“十三五规划”要求,除了继续加强巩固传统环卫行业的现代管理、合理的产业政策及严格的法律法规,更需要一种突破传统环卫产业管理方式的运行模式,作为突破的原始推动力,催生环卫产业变革。2015年“互联网+环卫”的概念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被提出,显示了其强劲的生命力及环卫行业未来发展的希望。

1 “互联网+环卫”的相关理论概述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1]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环卫”概念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互联网和传统产业之间是相互依存而存在的。由三部分构成,包括作为产业实体的基础环卫运营,在此基础上形成虚拟大数据的互联网平台,同时利用环卫运营形成城乡全覆盖的网络衍生出废旧物资回收、物流、广告等产业。[2]

2 传统环卫行业存在的问题

2.1 垃圾资源回收产业缺少整合

中国生活垃圾资源回收率约为32%,以市场化回收方式为主,主要由个人或企业进行回收,而从事固废处理行业中小企业居多,以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处理行业分散,难以形成有效产业整合。再生资源行业正处于高度分散、缺乏规范,完全市场化向宏观调控下规范集中过渡阶段。

2.2 垃圾分类回收困难重重

我国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价值高达5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主要有以下几个困难:1、垃圾分类回收设施不足,回收成本相对混合收集高;2、部分居民分类收集意识薄弱,缺少分类动力;3、环卫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分类回收对环卫工人要求严格;4、分类回收缺少相关政策引导,部分已出台政策“虎头蛇尾”;5、已分类回收的垃圾,并无对应的处理设施,最终还是混合处理,打击分类回收积极性。

2.3 环卫执法监管稍显不足

当前固废行业监管出现责任机制不当、监管主体不明、行业职责不清、管理层次多而分散、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等深层次问题。以工业固体废物为例,参与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部门有近十个,体系复杂,职责交错不清,又缺乏政策协调机制,容易引发相互扯皮。同时,很多固废处理行业的进入门很低,但是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机制却未配套建立起恚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范,正规军干不过“游击军”,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生存举步维艰,形成了“逆淘汰”的被动局面[3]。

2.4 环卫设施损坏、落后,补充、更新不及时

环卫设施本身容纳、运输的物品具有一定的危险和腐蚀性,其寿命往往较短,而一些环卫设施由于野蛮使用,维护、保养不及时甚至没有定期的维护,环卫设施损坏现象严重,而一旦损坏往往是经过简单处理,就硬着头皮继续作业,而这些环卫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成为另一个污染源。一些与固废处理产业相伴的环境污染物未能妥善处理,如塑料清洗产生的废水、废金属熔炼过程中排放的烟尘和废渣对回收企业及周边土地、大气、水域造成严重污染,引发了居高不下的环境,稍有不慎极易酿成。

2.5 垃圾最终处置设施环境问题严重

国家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赵章元说:“我国许多城市已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垃圾产量和成分的迅速增长,给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4]。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两种方式有卫生填埋和垃圾焚烧。其主要讨论的污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渗沥液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渗沥液有许多有害成分,如:水质浑浊,有恶臭,COD、三氮含量高,油、酚污染严重,大肠杆菌群超标[5]。2、填埋气体的污染。填埋场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处于厌氧或兼性厌氧的环境,会形成多种恶臭物质。它们是主要的温室气体,CH4对O3的破坏是CO2的4倍,产生的温室效应是CO2的21倍[6]。3填埋场对土壤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废电池、塑料制品、金属、有毒有机物、砖瓦瓷器[7]等。

生活垃圾焚烧厂的主要污染有1、垃圾焚烧厂排放的废气因垃圾成分不可控和燃烧过程的多变性,焚烧烟气中含有1%左右对环境有不可忽视影响的有害污染物2、垃圾焚烧厂排放的废水。生活垃圾焚烧厂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垃圾渗沥液、垃圾车冲洗污水等。3、垃圾焚烧厂产生的恶臭。

3 “互联网+环卫”创造的新机遇

3.1 “互联网+”加速资源回收产业整合

针对资源回收行业中面临的困难,在天津市西青区张窝镇,天津绿天使公司在这里搞起了“小镇试验”,在村镇11个居民社区内设立了5个流动回收点,社区内居民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将生活废弃物品出售给绿天使站点进行回收,物流车辆再将回收物资运往基地进行拆解和处理。绿天使计划以积分的形式,让居民在交予废旧物资之后获得相应积分,在APP平台上换购其他商品或享受商户优惠活动,增加用户黏性。

3.2 “互联网+”促进垃圾分类回收

住建部等五部门于2014年4月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的通知》,明确要求“促进再生资源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回收与环卫系统的完善和融合。

桑德回收联盟,采用“互联网+分类回收”的新模式,借助于线上APP和线下回收箱,通过环保理念宣传、垃圾分类指导和积分回馈体系,降低垃圾分类回收门槛,引导和鼓励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定点投放,最终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有效解决垃圾围城和资源浪费问题。

垃圾分类回收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多方参与,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简单的开发一个APP、购买三五辆车、拉上十几个人就能干成功的。在福州市政府支持下,在福州市鼓楼区的3个社区进行了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大概运行1个月,投放回收箱15个,发展家庭用户超过1500户,直接服务人口约5000人。据目前交投情况看,注册用户每周交投率约为25%,主要废品为废旧衣物、废纸和废塑料三类,占到总重量的75%以上。

3.3 “互联网+”提高环卫执法效率

在数字化环卫管理平台上,通过轨迹回放,可以清晰了解作业车辆的出车时间、运行轨迹、油耗情况及收车时间,哪些车辆没按时出车,哪些车辆没按预定道路行驶,都能实时掌握,做到每天统计、反馈,从而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实现了环卫车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数字环卫智能管理平台还有个高招专治“油耗子”。

“环卫通”手机挑“刺儿”上图说话是环卫督查的法宝“环卫通”!督查人员每天都会拿这部手机到辖区内进行现场“挑刺儿”,随时可以利用手机对绿化带内的垃圾死角进行拍照。利用无线技术和3G网络,将环卫事件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上传到指挥调度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再实时派遣。为实现监管分离,主动感知取代被动响应,监管与作业一站式协同,环卫中心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的督察队伍,每天按照网格化对辖区内环境卫生工作进行实地检查考核,真正实现了发现问题准、解决问题快、处理问题稳的工作目标。

互联网+数字环卫智能管理平台的应用,一改传统的环卫工作形式和管理模式,实现了对作业车辆、环卫设施、作业效果、废弃物终端处置以环卫环境的全程监管,使环卫作业问题得到及早发现、快速解决。

3.4 “互联网+”提升环卫设施监管水平

宁波市垃圾收运体系监管系统正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个具体应用,该系统将在3~5年内全面建成垃圾分类投放、垃圾收集、垃圾清运、垃圾处理等多环节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垃圾产生单位、环卫作业人员、环卫车辆、垃圾处理设施、环境质量等物品、设施和人员之间的信息互联,并与宁波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的总监管中心互联网络相连接,形成宁波市环卫系统统一的物联网。通过物联网将每台环卫设备运行状态、设备状况、保养维修信息等进行联网,随时跟踪设备情况,对需要维修保养的垃圾运输及收集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及时维修。

3.5 “互联网+”严控垃圾处置的环境问题

在垃圾处理阶段,主要监管目标包括确认分类后的垃圾按照规定清运到指定的设施并在指定设施内处理,设施内处理现场情况和臭气等有害气体的收集处理情况,以及渗沥液的收集处理情况等。

监管方式主要有两种:1、视频监控:在设施进料口、设施处理线、设施出口、填埋区作业平台、焚烧厂飞灰堆放等重要位置安装视频摄像头,实现视频的实时监控。2、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设施作业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如焚烧厂的炉温、炉压、碱投放量、烟气中的气体成分及浓度,填埋场的填埋气成分、温度、压力、流量等;设施场界的各项污染物浓度指标;渗沥液的流量及污染物指标等。所有监测数据可以通过3G、ADSL、光纤、GPRS等途径实时上传给总监控中心,总监控中心可通过这些指标参数,实现对设计的运行评价,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8]。

4 结论

随着垃圾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环卫行业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高效全面的环卫在线监管及环卫服务平台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互联网+”是一剂科技的催化剂,但真正应用科技的主体是人,只有接纳了新的科技,突破了传统行业在运行管理上的惯性思维,甚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链条,“互联网+”才能真正引起环卫行业的质变。目前“互联网+环卫”产业中仍有许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1、前期建设运营投入成本高,仍需要政府持续的财政补贴才能维持系统的运行;2、在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行业地方政府需要将相关环卫政策走在前面,正确的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整体居民的环卫意识,为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创造更舒服的“软环境”;3、通过互联网的在线监控系统不可能对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每方面都监管到位,在线监控必须配合监管人员现场监管才更具效益,因此仍需要对环卫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及相关技术方面加强培训,保证先进的设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十三五”时期势必成为我国垃圾处理向垃圾治理转变的转折期。届时,“互联网+环卫”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互联网+”-百度百科网站::http://.

[2] 王海蕴.接入互联网环卫产业或迎模式变革[N].《财经界》,2015.

[3] 王书军,刘艳丽,穆书涛.关于促进京津冀静脉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4,12:35-37.

[4] WANG ZONG PING,TAO TAO,JIN RU LIN. Stury on waste landfill leachate [J].Environmental Science,1999,7(3);32-39.

[5] NIE YONG FENG , ZH ANG XIU RONG, QIAN H AI YANG.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landfill and its gas recovery [J]. China Bio gas,1997, 15(2):71 - 74.

[6] AMOK RANE A,COM EL C,VERON J. Landfill leachate pretreatment by coagulation - flocculation[J]. Water Research,1997,31(11):2 775 - 2 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