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师德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师德学习计划

师德学习计划范文1

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中介人”,是人类文明继往开来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师德师风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学习计划_教师师德师风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用!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学习计划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新《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精神,以聚焦“问题解决”为中心,我园坚持立足园本、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并重,积极探索有效的园本师资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园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

1.进一步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完善教师心理品质,培养师德高尚、心理健康、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2.进一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之综合能力和锐意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教师的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更好地为幼儿的成长服务。

三、培训要求:

1.培训人员需准时参加培训,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做好请假工作。

五、培训形式

2.持着虚心好学的态度,认真参与培训,做好相关记录。

3.参培过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幼儿园将组织定期考核,检验培训成果。

六、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师德培训

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_》等,加强教师法律素养及师德意识。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开展自学活动,继续学习相关师德内容。学习后将学习所得以师德反思报告的形式进行分享。

(二)教师专业研习

组织各教师参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新《幼儿园工作规程》研读,并进行互动式研讨,进一步分享交流教师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此外,拟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为个人专业发展制定计划。

(三)班主任专题研习

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交流,各班班主任结合自己日常班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享交流。探讨如何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建立良好班级常规,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形成班级特色良好班风。

(四)教师技能大比拼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激励教师岗位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升我园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根据一学期教师岗位练兵情况,组织教师歌唱和美术比赛活动。

(五)信息素养提升

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已经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整合必将发挥的潜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到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应培养教师信息素养让教师必须有比较高的信息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将开展网络研修、自学与集中讨论的方式,通过信息素养的提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园网及互联网的基本使用,初步掌握最新的软件技术,提高教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六)读书活动

开展“三幼书飘香”读书交流活动。8月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教师撰写、分享、交流读书心得,并于9月5日前推选优秀读后感(纸质文稿)交教育局参加上级评选.

七、培训措施及要求

1、加强园本培训过程管理

加强对园本培训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保证每位教师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培训任务,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成效”,让教师们在学习中感悟、反思中

前进,不断增强园本教研的实效性。

2、集中培训要求:

(1)严格遵守培训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每日签到,不得代签。

(2)学习研讨时保持会场安静,不大声喧哗、接听电话,不随意走动、离场,做到认真发言、专心记录;教师孩子要妥善安排,不进入会场。

(3)注意节水、节电,保持环境卫生。

(4)按时上交各类资料。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学习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幼儿园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教职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领悟宗旨,解放思想,更细理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的贡献。

二、学习内容:

1、深入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将

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采取读报告原文,分章节学习,交流研讨形式进行,使教职工深入理解“十”精神实质,并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2、认真学习国家各类教育法律、法规,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法治意

识,树立“依法治园、依法执教”的思想,自觉维护教职工自身与幼儿的合法权益。

3、继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师德内涵建设,拓展师德建设的

载体。

4、认真学习各级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

三、学习形式:

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专题研讨、网上论坛等方式,提高政治学习效率和效果。

四、学习要求及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认真学,深领悟,学有所用,落到实处。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把学习理论同指导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到学有所思,以理论指导实际工作。

3、幼儿园领导班子做到带头学习,联系实际,积极引导,为提高学习实效尽职尽责,并督促教师积极、准时参加,并及时做好笔记。

4、全园教职工,必须坚持认真学习,积极发言,付诸行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

5、坚持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规范性,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要严格执行学习考勤制度和请假制度。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计划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师德素质,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本学期,制定自己的个人计划如下:

1、深入学习学校《师德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习并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十不准》、《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3、读好书,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认识。

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厚自己的积淀,使自己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

4、工作中,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5.尊重、爱护和信任学生,爱心育人,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不辱骂,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

6.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注意自己形象,衣着、举止、行为都做到为人师表,与同事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有事与大家商量体现团结协作精神。注重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7.规范收费,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法规。

不擅自收费。不搞有偿家教,不向家长索要或暗示馈赠钱物。

8、认真做好家访工作,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尊重家长,做到和气、平等友善,形成和谐共进的教育网,达到教育的目的。

对班级中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双差生必访。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师德学习计划范文2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1.013

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培根。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识记。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直观教学,尽最大努力加深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印迹的深度,提高记忆效果。其二是寻求趣味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将知识记得准,记得牢。其三是掌握学生的遗忘规律,帮助学生与遗忘做斗争。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对比实验解剖物质性质的差异性,增强记忆

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讲授“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开始就演示实验:把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来,用滤纸吸去表面煤油,用小刀切下黄豆大小,装在小玻璃管里加热。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产生许多联想,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

2.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元素周期律这一章中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的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会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讲“氧化还原反应”时,出示小黑板上画的图像,学生对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一目了然,印迹深刻。

3.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

高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示出记忆效果不佳。要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就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个完整的概念。如: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以钠为例,我们可以从单质(钠),氧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碱(氢氧化钠),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各自的性质上给学生贯穿一条纵向的线;另外,还可以将钠、镁、铝三者的性质以还原性的强弱作一个对比,穿上一条横向的线。从而就形成一个以钠为中心的小网络,便于记忆和理解。

4.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

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硝酸的特性,还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克服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端。

二、寻求趣味的记忆方法

1.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领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可以浓缩为:“浮、游、熔、响、红”。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浓缩为:“高、失、氧,低、得、还”。

2.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

3.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分解反应)、“合二为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

4.形象比喻记忆法

形象比喻记忆法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观形象去记忆。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打个比方就可以理解了,也易于记忆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再如有机化学烯烃中有双键,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乙烯发生聚合反应时生成聚乙烯,可形象地运用手插袖“C=C”和手拉手“-C-C-”作比喻,这样较易记。总之,趣味记忆的方法很多,诸如图示记忆、归纳记忆、借曲填词记忆等。

三、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此规律,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1.组织有效地复习

(1)及时复习。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其次是对新课扫平道路。学生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

(2)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的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

(3)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2.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临时遗忘是常见的。如:学生考试时,因为紧张,本来记住的内容,一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这是一种情绪干扰。为了排除一些干扰,平时要注意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临场指导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经常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来克服遗忘

师德学习计划范文3

1.研究对象以我校2012年入学的高一年级6个教学平行班学生为总体样本,从中选取2个班级(成绩没什么明显的区分)随机设定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班主任管理水平和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大致相同。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亦一致。

2.研究步骤(1)实验开始初期,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掌握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普遍认识、合作意愿及对合作学习的期望等方面内容。(2)实验为期一年,二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为半个学期,对比班依传统只进行常规教育;实验班除进行常规教育外,着重进行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训练。②第二阶段,时间一个半学期,对照班进行正常的传统授课教学;实验班则以常规授课为基础,以项目合作学习活动为主体进行教学。(3)在实验过程中,以时间为限进行观察,以学生参与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的次数为指标,观察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数据分析与结论

1.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实验实施初期,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普遍认识、合作意愿及对合作学习的期望等多方面内容差异不显著,如问卷调查显示有37%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应该讲45分钟,有52%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应该讲30分钟,这些说明学生没有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角,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传统的教与学的观点没有改变,学生缺少合作精神和意识,也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技能。在课堂上应该是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的学习。因此,实验初始未来教育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有些无法应对。在实验教师对教学流程的掌控和引导下,随着未来教育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以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合作意识与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了规范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感到既要自己学好又要帮助同学不掉队的责任,使学生产生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追求小组内“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境界。懂得了“群策群力、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学生的合作技能和社会交际能力得到较大发展。

2.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增强参与提问或讨论是学生自信心表现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由于学生学习经历和素养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多角度的、参差不齐的。其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现象资源,参与提问或讨论人数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自信心程度重要指标,我的观察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观察结果如下(合作学习实验干预后数据)表中显示,实验班提问或讨论学生数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其学习参与合作程度比对照班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增强。

3.学生化学内在学习动力得到提高群体动力理论的主要观点有: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群体的本质就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的互赖(这种互赖通常是由共同目标创设)。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成共同的预期目的。”在合作学习小组各成员中,不仅有自己学习知识的需求,更有被了解、被认同、被群体接纳的需要,这种情景导致小组各成员应尽力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从而小组中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显著提高。

4.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高检测学生学习成绩是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学生一段时间努力奋斗的成长记录,教师、学生、家长不容置疑非常关注。由于合作学习需要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彼此讨论,互教互学,通过一学期的项目合作学习实践探究发现,帮助与被帮助者双方均能从中受益。教人者越多,自己学到的越多,掌握的知识也越牢固,当然虚心倾听其他同学讲解的同学也会比单独学习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所以通过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促进认知发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秀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进而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较好地完成小组目标,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实验第二阶段,实验教师对化学学科进行检测,其结果如下: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成绩比对比班高,表明合作学习对学习成绩影响明显。

5.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培养学会欣赏别人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尤其现在班级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其特色是信息渠道多元化,信息量巨大,更有利于克服固步自封的倾向,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合群、利他的社交品质及众多社交技能。合作学习中的人际间交往锻炼了学生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由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学习在化学学科领域的应用,学生不仅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也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发育水平,因此实验班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培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创造性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学习探讨并解决碰到的困难。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在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并可以在过程中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教给学生一些合作技巧。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鼓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指出:应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师德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数学教学 联系实际 简单化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学到数学。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应用题源于生活,因此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解法。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了“折扣”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五年级共有学生78人,在参加植树劳动。派一位同学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一箱9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8.8折优惠。问怎样购买才能既让每个同学都能喝到一盒果汁,并且又最省钱?”本题的答案不唯一,因此,我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以下几种购买方法:

(1)买单盒79盒:2×79=158(元)

(2)买4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39盒:2×40×0.9+2×39=150(元)

(3)买5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29盒:2×50×0.88+2×29=146(元)

(4)买40盒装两箱:2×40×0.9×2=144(元)

比较决策,买40盒装两箱,既能让每个同学喝一盒果汁还剩余2盒,又最省钱。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精打细算。

二、让数学学习情境化

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操作是最好的显性活动。

如教了“元、角、分的认识”后,教师在每张座位上都布置了一个简易商品店,标上“一只书包31元,一只文具盒8元7角,一块橡皮5角,一支铅笔1角,一个削笔器28元3角”。并且每人手中都有一份换好的零钱,让同桌同学轮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买自己最想买的一件商品。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在学生对钱数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师问:“老师给你40元钱,谁能告诉老师最多可以买哪几样商品?”学生的想象得到了激发,定会争先恐后地为教师出谋划策。

三、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思维

在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的简单化,相反,还原数学以生活本质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进行六年级数学复习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现在通讯公司推出了几项优惠方式,让大家选用:1、按照通常的话费标准计算,总话费优惠20%。2、基本月租费36元,打出每分钟0.30元,接听每分钟0.06元。3、免收基本月租费,打出和接听每分钟都是0.45元。如果李叔叔的手机每月接听和打出电话各在100分钟左右,请你为李叔叔选择一项最省钱的优惠方式,并展示出必要的计算。”

学生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有关手机计费的习题,感到十分好奇,因此,均能进行认真的思考。经过合作讨论,最后求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如何较为合理地使用手机,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四、在生活化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师德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5E-有机化学实验学习环;有机化学实验;创新能力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在本科教育阶段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成为目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创新能力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1-3]。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质疑和求异的创新思维。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教学改革的手段之一。“5E”学习环模式(The5ELearningCyclemodel)的一般程序是参与(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精制(Elaborate)-评价(Evaluate),是一种致力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2,4]。本文针对有机实验教学特点,将“5E”学习环模式引入到有机实验教学中,将创新思维的培养架构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设计之中,打破原有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条块分割模式,以实验目的为引领,采用目标问题导向法,通过合理建构教学模块,将相关知识、能力等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逻辑层次分明的系统,建成适合学生思维发展,满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创新能力培养目标需求的主题课程,对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具有明显的意义。

1“5E-有机化学实验学习环”教学模块的构建

“5E”学习环模式体现着所有认知过程的规律,因此过于精炼和概念化。笔者结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及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进行了如下细化和改进:(1)参与:围绕实验目的创设一系列有联系、有逻辑、有层次的问题情境,问题设计既要联系生活实际,建立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4],又要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分析实验操作的可行性。以预习报告的形式提前下达给学生,分小组完成。(2)探究:在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透过表象去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和联系。即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从原料及产物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入手,遵循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决定实验原理及方法的研究思路,搭建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3)解释:解释就是要将探究获得的感性的零散的知识进行理论概括,抽象出条理清晰、切实可行的实验原理及方法。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阐述和比较,检验实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可行性,从而完成实验方法的优化。此过程中教师将对学生提出实验方法进行甄别和比较,指出其推理过程中的缺欠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完成学生自我构建理论的修正、检验和评价[5-6]。(4)精制。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概念和知识结构。教师将对实验涉及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运用所建构的新知识,并适时引入学科研究前沿,探索新工艺、新方法。(5)评价。作为“5E-有机化学实验学习环”的最终环节,学生将通过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依据实验结果和对实验原理及方法的理解程度和能力,对实验产品的质量和产率进行讨论,找出产品质量差或产率低的原因,进而进入下一轮的探究、解释和精制。通过学习环的反复训练,在碰撞、质疑和争论中锤炼学生的智慧[6],最终完成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2“5E-有机化学实验学习环”在有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题目: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目的:学习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咖啡因的一般性质;掌握用索氏提取器提取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熟悉萃取、蒸馏、升华等基本操作。

3“5E-有机化学实验学习环”教学模式的实验效果分析

(1)学生基本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由表及里的逐层探究,思路较为清晰,推理符合逻辑,能够进行较为准确的理论概括,能自觉实现知识迁移和运用,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可操作性强。(2)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为了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创新能力测试。测试包括三部分:一是预习报告,学生能够围绕下达的题目广泛查阅资料,撰写预习报告,进行理论探究;二是课堂讨论,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原理及方法的归纳总结,并大胆质疑,依据有机化学理论提出不同于教材的实验方法,在课堂讨论和教师评价下加以改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三是实验抽测,实验抽测题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机化学基本操作,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另一部分是口试部分,涉及实验原理、方法运用及产品产率和质量分析。将此测试成绩加入到课程成绩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都明显提升。(3)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可将课堂讨论过并经教师审定的实验方案,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验证,在教师指导下加以补充和完善,完成实验方法的优化。在此过程中,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4结语

师德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 移动学习 自然拼读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38

近年来,随着移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迈向了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无线通信网络以及移动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及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拓展了学习的时空环境,能够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有益互补,被认为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1 移动学习的定义

移动学习研究始于上世纪 90年代末期,之后发展迅速,但不同领域的学者对移动学习的定义至今仍没有定论。O’Malley等(2005)把移动学习定义为“任何一种发生在学习者不在固定的或预先确定好的地点的学习,或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提供的学习机会的学习”。胡通海(2010)认为,移动学习是使用移动终端,呈现微型学习内容,并利用片段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魏雪峰等(2014)指出,移动学习是通过社会和内容的交互、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跨情境学习,强调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自定步调的个性化学习。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移动学习的技术基础是移动互连网络通讯技术,而设备基础是便携性高的移动电子设备,其学习的形式强调移动性,学习者可以自由自在、按照自身的水平和需求,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

2 移动学习的特征

(1)学习时间碎片化。据斯坦福大学实验室的研究表明:人在移动的环境中,注意力高度分散,学习者利用零散时间学习,移动带来的各种情景关联与固定、大容量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因此,移动学习要求学习内容要小规模,要注重短时性(王霞峰,2012)。对于学习者而言,移动学习是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按照个性化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有效学习。

(2)学习资源微型化。由于学习时间的碎片化,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往往聚焦于一个知识点,内容短小精悍,注重实效性与趣味性,以此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因此,建设移动学习资源时,采用打碎的方式,将原本系统的知识切块化处理,化整为零,细化知识点,从而把学习内容分割成最适合于零碎时间学习、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微小的学习组块,以小片段、松散连接、一直处于动态重组中的信息单元即微型内容来呈现学习资源(刘刚等,2014)。

(3)学习需求的自主性。在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学习需求各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的时间及地点,同时构建新型多样的互动形式。

3 基于移动学习理念的自然拼读法信息化教学设计

自然拼读法(Phonics)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如美国、 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受到政府的普遍重视。它不仅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孩子学习英语读音与拼字,增进阅读能力与理解力的教学法,更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学习者学习发音规则与拼读技巧的教学方法。美国史丹福大学曾用计算机分析字母与音位的对应关系,得出的数据显示,84%的字母与其读音是完全对应的(黄燕珍,2015)。而自然拼读法的核心正是通过学习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效果。对于英语基础薄弱,单词记忆困难的高职学生来说,掌握自然拼读法将显著提高学生的单词听写能力和单词拼读能力,进而提高阅读效率。本次基于移动学习理念的自然拼读法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如下要素:

3.1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评价考核的依据所在。本次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a.知识目标:掌握8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b.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发音规律进行单词拼读与听写;c.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2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是大二学前英语方向的47名高职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音标的知识,善于电脑、手机的操作使用,经常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自主获取信息。

3.3 移动学习媒介应用

在本次信息化教学中,移动学习的硬件学习媒介主要集中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而所需用到软件如表1所示:

3.4 移动学习资源构建

移动学习资源是根据本次教学需要解决的任务和问题来构建,既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建设的移动学习资源,也可以提供W络上现有的资源给学生。

3.5 教学活动设计

3.5.1 课前

课前,教师在大学城空间《十分钟详解英国自然拼读法》微课视频,利用世界大学城app的推送功能,告知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并评论留言,针对视频内容提出问题。此后,教师浏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挑选典型问题,课堂上进行讲解。

3.5.2 课中

第一环节是远程答疑。教师通过QQ远程连线合作企业的自然拼读专职教师,由企业人士回答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自然拼读法的概念有着更为详细和全面的了解。

第二环节是26个字母发音的学习。在教师讲解了26个字母的发音之后,开展微信小视频发音口型秀的活动。全班同学即时拿起手机,30秒内把重点字母发音视频发送到微信群聊里,师生共评,评选发音口型秀优秀者,获得课堂加分。

第三环节,字母发音组合的讲解。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将纷繁复杂的60个字母组合,按照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分类讲解各个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字母组合,如ou和au,进行头脑风暴活动,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以前学过的单词或者利用手机搜索,迅速找到含有对应字母组合的例词,在规定的2分钟时间以内,找到的单词例词更多的小组获胜,获得加分。

3.5.3 课后

任务1:字母及字母组合电子卡片认读。PPT电子卡片是由两位学生利用WPS软件制作完成,并上传到QQ群共享。全班同学下载电子卡片到手机,实现随时随地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复习巩固。

任务2:Phonics kids视频配音。全班同学下载英语趣配音app,从中选择Phonics kids教材视频,一方面更直观地了解拼读的概念,另一方面起到了纠正语音的效果。

任务3(选做):Phonics Genius拼读练习。Phonics Genius适用于苹果手机或平板,它对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的概括是最为详尽,并且为每个字母组合配备了例词,可进行拼读,学习者的拼读可录音回放,与软件发音进行对比,进行自我检测。这个任务的难度较高,涉及的有些字母组合是课上没有教授的,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此app进一步内化和提升自然拼读法的知识。

3.6 考核评价设计

本次教学采取的是多元化评价方式,课前微课评论占10%,课堂微信口型秀占20%,课后任务占20%,而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单独的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认读测验占到50%。其中,一对一测试的结果表明:47%的同学取得A的成绩,达到1秒1个的认读速度,其他52%的同学能在2秒以内说出字母组合的正确读法。

4 结语

移动学习代表着一种新的学习趋势,教师需要建设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并且把移动学习、传统课堂及其他的信息化手段相互融合,创造最适合学生学情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丰富已有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打破时空限制,但如何记录学习者移动学习的过程,怎样科学考核移动学习的效果,这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魏雪峰,杨现民.移动学习:国际研究实践与展望――访英国开放大学迈克・沙普尔斯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4(1).

[2] 胡通海.移动学习的定义、特征和结构[J].件导刊理,2010(7).

[3] 田剪秋.移动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9(3).

[4] 王霞峰.新型学习: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N].学习时报,2012-10-15(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