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水平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居民消费水平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居民消费水平论文

居民消费水平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收入差距,消费需求

 

我国目前所呈现出的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总体态势,根源在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所造成的居民消费能力的制约,即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明显低于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在正常条件下,消费需求数量变化首要的受制因素是收入水平。我国居民总体消费水平之所以偏低,主要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整体收入水平低下造成的。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水平在不断扩大(详见图1、图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

图1 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图(1978—2009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

图2 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1】图(1978—2009年)

可见,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收入曲线都在迅速上升,但城镇居民收入曲线上升的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收入曲线上升的速度。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大致经历了一个缩小-扩大-缩小-扩大的演变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的态势。

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到1984年,城乡差距逐步缩小。这时期,随着的推行和农产品收购价格几次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快较大的增加,其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经济论文,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高达2.57,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57倍。1978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到198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1.82,是1978-1984年期间最小的一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这时期,我国改革的重点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而在农村,由于联产承包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量释放完毕,再加之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幅度大于农产品带来的农业贸易条件恶化、农业比较利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很快越过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1985-199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扩大,到1994年达到最高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2.86。

1995-1997年,城乡收入差距短期内缩小。缩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城镇中下岗职工增加,他们的收入减少所致。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2.86,到1997年缩小到2.47。1995-1997年期间,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差距仍然偏大,且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缩小的趋势。

1998年至今,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1998年的自然灾害和1999年城镇职工的普遍加薪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趋势的主要原因,且在这一时期由于教育、医疗、保障等各种福利方面的差距显露出来,进一步拉大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自1998年以来除了个别年份略有起伏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例一路攀升,由1998年的2.51扩大到2001年的2.90,2007年更是上升到了3.33,为历年之最,2009年仍保持在3.33。

二、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比较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收入阶层,也因此形成了城乡两种不同的消费阶层和消费市场,从而造成城乡居民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人均消费性支出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较

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相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也经过了缩小、扩大,短暂的缩小后进一步扩大的过程。图3表明,1978年,城乡消费水平比【2】是2.9,1983、1984、1985年缩小到2.2经济论文,1995年扩大到3.8,短暂的缩小后,1999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比一直维持在3.6以上,2003年和2004年更是高达3.8。2009年,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为4021元,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为15025元,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当于3.7个农民的消费水平。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城市居民的水平,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大约落后15年左右。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

图3 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比率图(1978—2009年)

2、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较

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都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199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85元,2008年增加到3661元,2008年比199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加了3076元;199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279元,2008年增加到11243元,2008年比199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加了9964元。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支出差距在扩大。1985年城镇消费支出是农村消费支出的2.3倍,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此后,城乡之间的消费支出差距逐渐加大,到2008年城乡之间的支出比高达3.6,即目前我国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相当于3.6个农民的消费支出。“三个农民抵一个市民”是当前农村低消费的真实写照。

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

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差异较大。首先,城镇居民用于食品的支出比农村居民相对比例小,并随收入增加呈下降趋势,即恩格尔系数下降,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已从以食品类消费为主的生存性消费加速向质量型消费过渡。其次,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等的支出,在城市基本趋于饱和,但因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而未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当城镇居民消费向空调、摄像机、家用电脑等新一代高档耐用消费品转移的时候,农村居民的消费仍停留在以生存为主的消费水准上。再次,城镇居民用于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等的支出有增长趋势,城镇居民将来的消费热点将是住房、汽车、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及教育,但城市新消费热点产品在农村的消费量还相当少,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的拥用量仅相当于城镇居民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见表1)。

表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比 单位:%

 

指标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7年

2009年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食品

58.80

54.25

58.62

50.09

49.13

39.44

43.08

36.29

41.0

36.5

衣着

7.77

13.36

6.85

13.55

5.75

10.01

6.00

10.42

5.8

10.5

居住

17.34

6.98

13.91

8.02

15.47

11.31

17.80

9.83

20.2

10.0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5.29

10.14

5.23

7.44

4.52

7.49

4.63

6.02

5.1

6.4

医疗保健

3.25

2.01

3.24

3.11

5.24

6.36

6.52

6.99

7.2

7.0

交通通信

1.44

1.20

2.58

5.18

5.58

8.54

10.19

13.58

10.1

13.7

教育文化

娱乐服务

5.37

11.12

7.81

9.36

11.18

13.40

9.48

13.29

8.5

12.0

其他商品

及服务

0.74

0.94

1.76

3.25

3.14

3.44

2.30

3.58

居民消费水平论文范文2

【关键词】湖南省 国民生产总值 计量经济分析 OLS参数估计

一、引言

国民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由什么所影响呢?国内很多论文都对此做过相应研究,对象为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也有的为部分省的国民生产总值,但湖南省的情况存在空缺,尚未进行研究。本文就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计量分析,得出结论。

二、预处理

(一)变量选择

选择湖南省生产总值Y作为被解释变量。其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不能全面地给予说明分析,参考相似论文选取的变量,再根据模型本身的需要、数据获取难易等,本文选择了五个指标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居民消费水平X1、固定资产投资X2、进出口总额X3、财政支出X4,税收收入X5。其中,居民消费水映了居民总体经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GDP增长的主要保障;进出口总额和前两项一起构成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财政支出在中国处于经济建设时期的背景下对GDP有快速促进作用;而税收的多少直接影响市场中的消费投资情况,因而也会对GDP有所作用。因此,上述解释变量的选取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数据收集

最后是计量经济检验中的异方差检验,通过Eviews进行异方差检验,得出P值均远大于5%(取95%为置信区间),可见基本不存在异方差性,不需进行异方差修正。

四、结论

最终确立湖南省生产总值影响因素模型如下:

Y=199.4517+(0.755417)X1+(0.000109)X3+3.815589X4+(-4.486782)X5

可以看出,根据近30年的数据,对于湖南省GDP,固定资产基本不产生作用,这也与湖南的低房价和房产过剩情况相符;进出口总额的影响较弱,因湖南不是主要的进出口贸易城市;起较大影响作用的是居民消费水平和政府的财政支出,且财政支出的效果更为突出。具体量化可以估计,当居民消费增加l%,湖南GDP增加0.755417%;进出口总额增加l%,湖南GDP增加0.000109%;财政支出增加1%,湖南GDP增加3.815589%。比较特别的是税收,影响同样极大,但对湖南省GDP起负向作用,具体为税收增加l%,湖南GDP约降低4.486782%。这可能是因为政府一旦提高税收,居民将可能降低消费和投资,这将导致GDP的降低。

这也可给提高湖南省生产总值以一定启示:要重视居民消费、财政支出的作用,调整房地产结构,同时控制向居民的征税额度。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

[2]伍德里奇[美].计量经济学导论.第4版[M].高等教育.2014.

[3]单良.胡勇.基于软件EVIEWS,EXCEL,SPSS的回归分析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6(4):150-153.

[4]张金玲.GDP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11).

居民消费水平论文范文3

关键词: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居民消费;显著性检验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跨越式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额由1990年的83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4098.21亿元;城市恩格尔系数由0.54降低到2012年的0.36,农村恩格尔系数由1990年的0.55降低到2012年的0.39。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居民消费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于居民消费,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研究。按区域划分,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按内容划分,主要研究消费的影响因素,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演变趋势等等。本文建立居民消费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政收入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取我国1990~2012年居民消费额、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与财政收入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搜集数据之后,先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接着对数据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本文中,居民消费额、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分别用C、G、K和I来表示。最终数据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与求解

(一)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本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以居民消费额(C)为因变量,国民生产总值(G)、固定资产投资(K)和财政收入(I)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如下:

ln(C)=α・ln(G)+β・ln(K)+γ・ln(I)+ln(μ)

对模型进行变形可得:

C=Gα・Kβ・Iγ・μ

其中,α,β,γ分别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对居民消费额的弹性系数。

(二)模型参数估计

将处理好的数据输入到eviews软件中,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views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各变量的散点图可以看出ln(C)与ln(G)、ln(K)与ln(I)之间具有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这说明原模型的选取是可靠的。

1. 模型参数估计

运用eviews软件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很直观地得出结果。本文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参数估计,结果显示见表2:

由表2得出,本文的模型参数方程为:ln(C)=1.27ln(G)-0.22ln(K)-0.12ln(I)-2.89。同时,拟合优度为0.999,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98,这表明方程拟合效果非常好。

2. 模型估计评价

由上述结果可得,模型估计的方程为ln(C)=1.27ln(G)-0.22ln(K)-0.12ln(I)

-2.89,在这个模型中,α=1.27,β=-0.22,γ=-0.12,这表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是正相关,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与居民消费是负相关关系,这个符合预期。同时α,β,γ表示的是弹性系数,不考虑数据的正负,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低的是财政收入的影响。

3. 对变量进行t检验

由于本文要对三个变量进行检验,故应该设立三个假设:

①H0:α=0 H1:α≠0

②H0:β=0 H1:β≠0

③H0:γ=0 H1:γ≠0

由eviews结果可知,ln(G)、ln(K)和ln(I)的t统计量分别为15.17、-3.35和-2.63。查表可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t0.05(23)=2.069,由于三个变量的t统计量均大于2.069,即表明在很小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这意味着三个变量都是显著的。

4. 对变量进行联合检验

依据上述结论,三个变量都是统计显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个变量联合显著。本文接着检验三个变量的联合显著性。假设:

H0:α=β=γ=0

H1:α≠β≠γ=0

三个变量的检验结果要服从F分布,临界值为F(2,19)=3.52。

本文运用eviews软件进行F统计量的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的分析结果可知,三个变量的F统计量为86.29,这远远大于F(2,19)=3.52,表明拒绝原假设,也即三个变量是联合显著的。

四、结论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居民消费额作为因变量,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作为自变量,并对各个变量进行t检验,同时将三个变量联合起来进行联合检验。通过计量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国民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是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对居民消费是负向影响。结果显示,国民生产总值越多,居民消费额越高;反之,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越多,居民消费额越少,这符合人们的预期。当固定资产投资增多时,人们用于消费的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当财政收入增加时,意味着从居民手中“拿”的越多,居民用于消费的越少。

国民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大,财政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小。分析结果表明,国民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影响弹性系数最大,这表明一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会影响比较大的居民消费;财政收入由于对居民消费的弹性系数较小,一单位的财政收入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变动不是很大。

各个变量不仅单独显著,还联合显著。通过对各个变量进行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个变量都是显著影响的;不仅如此,本文通过构建联合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变量联合显著,表明这三个变量都是影响居民消费的要素。

参考文献:

[1]Tsung -wu Ho,The government sp

ending and private consumption:a panel integration analysi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1(10).

[2]Hjelm,G.,Is private consumption gr-

owth higher(lower)during periods of fiscal contraction(expansion)[J].Journal of Economics,2002(24).

[3]胡书东.中国财政支出和民间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2(06).

[4]李广众.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还是互补[J].世界经济,2005(05).

[5]俞莉.江苏省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产业变动的影响[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居民消费水平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机理进行研究,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居民消费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内涵及动因,指出消费结构升级在我国已初见端倪;其次探讨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阶段,并论述了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最后指出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活动将进一步活跃,消费率将继续提高,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

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将随着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人口结构等一系列结构的变动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发生剧烈变化。

凯恩斯主义指出总需求不足是经济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由此从理论上推论出只要将总需求提高到与总供给相等的水平就能恢复经济均衡则是有问题的,因为经济均衡不仅取决于供给与需求在总量上的相等,更取决于在结构上的一致。因此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机理

居民消费结构是指消费储蓄结构和消费支出结构的统一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将触发国内社会消费的结构升级。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美元国内居民的财富积累达到了消费升级的临界点居民消费将出现显著的结构性升级换代,伴随着消费结构性升级消费支出也将大幅增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导致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因。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必定会不断增加。消费函数理论表明收入是消费的决定因素,居民收入是消费需求的基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是源于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而居民收入的提高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由于居民收入变动方向和居民消费变动方向的一致性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必然导致消费总量的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社会总供给及其结构不断升级为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提供了可能性和条件。一般地社会总供给可分为基本性消费品、享受性消费品和发展性消费品。在生产力发展初级阶段社会总供给以基本性消费品为主,与此相应的居民消费结构中基本的、必需的消费品占较大的比重此时消费结构是低级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种享受性和发展性产品不断增多产品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在社会总供给结构中享受性和发展性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实现了结构升级与此相应的居民消费结构中享受性和发展性消费品的比重逐步上升,此时消费结构也会逐步升级(表)。据世界银行对40多个国家的消费发展状况调查表明由日常消费进入住、行等重大消费升级一般发生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住房消费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当人均GDP达到300。美元时将进入汽车消费快速增长期。我国目前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且有三分之一的省市人均GDP超过1500美元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等大城市人均GDP已超过300。美元。这为消费水平从万元级向十万元级或几十万元级升级提供了积累和准备,可以说消费结构升级在我国已初见端倪。

二、我国消费结构的国际比较

与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GDP1000美元时消费结构比较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1我国生活型消费比国际水平偏高。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美元在城镇居民中只有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收入户和高收入户等60%的居民家庭达到人均GDP10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41%以下的国际平均水平全国76%的人口恩格尔系数没有达到应有水平。

2农村居民居住类消费支出比重过高。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居住类消费支出比重为11%基本和主要国家不相上下农村居民居住类消费支出比重高达16%大大高于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高收入组居民2003年的恩格尔系数为38%基本相当于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GDP1000美元的消费水平但其居住类消费支出比重高达19%和主要发达国家人均GDP20000美元左右时的居住类消费支出比重不相上下与其实际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严重不相匹配这对农村居民的其它类别消费具有严重的挤出效应不利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

3.其他发展享受型消费不足。我国居民家具、家庭设备消费支出比重不足: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具、家庭设备及服务类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6%和4%,都大大低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说明我国家电市场仍有发展空间,尤其在农村市场,彩电、冰箱、洗衣机等日常家用电器的普及水平还有待提高。

4教育和医疗消费偏高。我国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支出比重达14%,其中城乡居民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到50%,而一般国家这类比重为20%。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以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为主我国也应该采取措施逐步减轻居民教育负担.为扩大其它消费创造条件。

三、我国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预测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表)使得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入了加快升级阶段新的消费热点开始启动。未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活动将进一步活跃消费率将继续提高,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居民消费结构进入升级换代的剧变期。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达到100。美元时,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每一经济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消费热点不断切换。在现阶段,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30。美元,因此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将由前一阶段的平面扩张缓变期进入升级换代的剧变期导致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

2.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的温饱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的现代消费转变。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美元一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由温饱消费向现代消费转变。纵观近几年的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的内容是吃好、穿好、住好和玩好其中最突出的是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非恩格尔系数如医疗、保险、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发展型甚至享受型消费系数呈上升趋势,消费结构将出现良性变动。

3.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是城镇先行城乡互动,城市经济发展对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将具有较大影响力。多年来由于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重城市、轻农村,导致企业产品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加上城乡的二元结构,直接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使得城乡消费结构差别很大。因此,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体现出城乡差别的层次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就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而言,以城镇中等收入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为启动点是最佳选择。占我国城镇人口60%- 70%的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约2 5亿人,基本构成我国城镇的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消费群体,这个群体的消费正处于从小康型向富裕型、从讲究消费数量向讲究消费质量转变的转型期他们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力军。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则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型的转变正逐步向小康型转变。

居民消费水平论文范文5

关键词:陕西;居民消费;经济增长;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123-02

一、研究数据与方法

本文研究所需的1997—2007年间的原始数据选自于1998—2008年的《陕西省统计年鉴》,而2008—2009年的原始数据,由于陕西统计口径和方法的变化,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则选自于2009—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通过对陕西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及居民消费构成等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出GDP增长率、居民消费贡献率以及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百分比,以反映自1997年以来陕西省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程度及发展变化趋势。

为测度陕西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本文采用居民消费贡献率指标,并通过陕西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百分比指标来反映经济增长率中有多少是由于消费需求增加而带动的,其计算公式为:

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百分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经济增长率

各贡献率计算公式为:

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消费增长额/GDP增长额

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城镇居民消费增长额/GDP增长额

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农村居民消费增长额/GDP增长额

二、陕西居民消费对陕西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结果及特征分析

1.陕西居民消费对陕西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结果。根据以上指标和计算公式,陕西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测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2.陕西居民消费对陕西经济增长贡献的特征。根据上表可得到1997—2009年居民消费贡献率、城镇居民消费贡献率和农村居民消费贡献率的变动趋势(如下页图所示)。

从下页图可以看出,这十三年间陕西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动趋势有如下特点:(1)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28.81%。其中,城镇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平均为24.19%,占居民消费对GDP贡献率的83.96%;农村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4.62%,占居民总消费对GDP贡献率的16.04%。这十三年间的城镇居民消费贡献率几乎都高于农村居民消费贡献率,即城镇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要高于农村居民;而从2008—2009年两年间显示出城镇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却低于农村居民,这说明近几年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2)城镇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变动轨迹基本一致,而农村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直都偏低,最高的一年2001年的贡献率也仅为16.08%,1998年、2000年和2007年贡献率都为负值,即消费水平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只是从2008年开始略有上升。因此,可以看出,在这十三年间农村居民消费没有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3)1997—2009年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百分比,即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是上升趋势不是很明显,只是在2007年突然上升然后又迅速下降,说明居民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虽然一直不断增强,可是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提升陕西居民消费对陕西经济增长贡献的对策

1.以特色产业发展,奠定增加消费的物质基础。2009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式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而这一战略的落实在于相应地区的特色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关中地区要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优势产业为依托,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契机,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和城市群;陕北按照“珍惜资源,深度转化”的原则,以煤炭、电力、油气、化工等产业为主线,深入推进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陕南有效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绿色支柱产业为主攻方向,在绿色食品、现代中药、生态旅游等方面及早突破发展。

2.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强化社会公共服务。一要优化和调整政府的支出结构,建立和完善公共产品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教育、社保、医疗和就业等的“民生”支出增长高于政府的“三公”支出增长,提高公共产品支出在政府中的比重,强化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力度。二要尽快健全教育保障机制,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和城镇、农村区域内部的教育资源均等化,着力解决中小学教育的“择校”问题。三要加快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全覆盖,并伴随经济增长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医疗卫生投入机制,不断健全农业生产保险体系和加大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的财政支持力度。

3.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提高农村消费贡献度。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是促进陕西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一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拓展农村就业增收空间。以解决农业资金投入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继续广辟和拓宽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二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大举措中第二大举措就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三要积极支持和扩大农民建房、改善居住条件等大类消费,探索商业银行向农民建房提供按揭贷款的做法,并适当延长贷款年限。清理和规范农民生活用电、装修生活用房材料、交通通讯、教育、医疗等消费资费及相关价格、收费项目。进一步加大“家电下乡”的支持范围并简化补贴手续,在“农机具下乡”的同时,加快推进科技下乡。

4.拓宽消费领域,增加消费渠道。一是积极利用国家的政策和西安地区在中国高等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动陕西的义务和非义务教育,提高教育消费水平。二是应加强政府引导和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景点多的旅游消费独特优势,使旅游消费成为一种基础性消费。三是建立统一的社会服务管理机构,制定有关的管理法规,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服务产业,促进服务业规范化、市场化,最终增加居民的服务消费。四是培育社会诚信意识,改善信用环境,完善消费信贷体系,创新信贷产品,这对拉动以住房、轿车、现代通讯设施为主体的消费升级是现实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马红光,李银秀.居民消费对陕西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1997—2009[J].理论导刊,2011,(10).

[2] 马红光,李银秀,涂颍清.陕西省居民自主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消费导刊,2009,(5):50.

[3] 金三林.变动趋势、结构差异与消费需求不足扭转[J].改革,2009,(6):67-72.

居民消费水平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体育及其相关的议题正在成为人们的焦点,研究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现状和200$奥运后体育消费水平的发展趋势时促进我国体育人口的增加、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体育消费今年逐步增长尤其在2008奥运会后,我国体育必将紧随世界体育潮流,向“个性化.平民化.娱乐化.消费化、财富化“方向大步前进。体育消费水平是体育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体育消费的一个核心的概念,了解体育消费必须分析体育消费水平。

一、体育消费的概念、类型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消费支出。它不仅是指人们买票去观看体育比赛或体育表演更主要的是指人们为了身心健康、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积极、健康地欢度闲暇时间,丰富生活内容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从事的各种各样与体育有关的个人消费行为。体育消费根据体育消费者通过支付货币而获得的体育消费品的不同功能,可分为三类:观赏型体育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

二、体育消费水平的概念及当前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的现状分析

1.体育消费水平的概念及衡量指标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它可以说明某一时期内个人及家庭体育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衡量体育消费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是体育消费总额。既包括个人体育消费和社会公共体育消费,也包括体育物质产品消费和体育服务产品消费。(2)是参与体育消费的总人口数。包括已就业的人口总数和非就业人口总数在内的全体公民。(3)是体育消费结构。它是指各种体育消费品在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和相互关系。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居民体育消费被满足的程度。

2.依据三个指标分析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的现状

一般来说,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量越大,体育消费的可能性就越大。据统计,从1994年一2008年,中国体育消费平均每年增长20%。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的马晓河研究员经过测算认为,1998年全国体育消费总额为1400亿元,其中城市居民消费1040亿元。同时他还认为,实际数字还可能远远高于1400亿元因为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体育用品的消费额。尽管如此我国当前的体育消费总量还相当低,只有体育消费大国—美国的2%左右,差距还十分明显。

所谓体育人口是指一周参加三次体育活动每次半个小时活动的强度为中等强度的人群。通过抽样调查2000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34%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比例一般能达到50% -60%更多的还能达到70%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我国的体育人口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占我国人口大部分比例的农村地区体育人口的比例更是低。

体育消费结构构也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体育实物消费占整个家庭体育消费金额的81.12%体育劳务消费仅占18.18%。在各种家庭体育消费中,消费均值最大的是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家庭平均花费2041.37元:排在第二位.第三位的分别是购买体育器材和去场馆参加健身娱乐人们观看体育比赛门票的消费最少,花费仅171.85元。这说明我国的体育消费还处于实用性阶段,人们对自身体育锻炼花费较大而对体育欣赏等较高层次的消费投入很少。

三、我国后奥运时代体育消费水平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承办奥运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国民体育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的过程。承办奥运会将使体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因此体育消费在后奥运时代必将在全社会形成热点,体育消费总额和体育消费人口数量一定会呈现出加快增长的态势。

体育锻炼不花钱的传统观念将被改变:余暇时间的延长人们将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营养水平日益提高,锻炼目的、内容将有所变化,以减肥、健美、保健为直接目的的锻炼者将大大增加人们文化程度提高,科学锻炼和娱乐的要求更为迫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锻炼要求迫切的中老年人将大大增加现代人格素质和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更多的人将通过体育手段来实现。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在后奥运时代加速发展人们将需要大量丰富多彩的体育消费品,以满足自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体育生活需要。人们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简单的体育活动和自发的、盲目的体育锻炼,而要求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场地能满足各种人的需要。特别是体育辅导.体育咨询和体育锻炼方法,要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爱好,给予科学的组织、培训和指导。涉及大众体育心理、体育测量、医疗与康复的科研体系和科研水平将逐步完善和提高。这就必然要扩大人们的体育消费领域,使某些体育消费品商品化。与此同时,某些自给性体育消费品由于内容单调已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其消费比例必然会进一步缩小逐渐为商品性体育消费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