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业道德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一、职业精神的时代内涵

职业精神指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精神动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现代职业精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范畴,是对职业道德内涵的升华。它不仅反映社会精神和职业要求,而且反映特定职业的具体性征和具体要求,即它不是在普遍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现代职业精神强调具体职业的特征,表现为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角色、职业道德的不断认同,并用坚定的信念履行该职业义务。职业精神是指同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且为大家共同认可的具有该职业自身特征的精神,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其核心是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与职业良心。职业精神的本质特点有多种理解和认知:它鲜明地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认同以及较为稳定的职业素养,它与人们的具体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精神表象,它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基本要素组成,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精神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理论体系既具有共性化特征,又愈发彰显各种专业文化的精神特质和职业诉求,职业精神在职业发展、职业成就与个人职业幸福感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神特质和职业诉求在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中更加明显。社会的发展对护理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护理教育不仅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护理技巧、技能,更需提升他们的职业文化修养和职业精神修养,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理专业技术人才。下文将对高职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护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探析。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护理院校普遍存在轻视职业精神教育的现象

目前,大多数护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占比较大,而关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内容只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六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章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选修课程,并没有纳入必修课程体系。高职护理专业普遍重视对学生护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高职护理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存在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职业精神教育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部分学生只为考试过关,并未从思想上接受职业精神教育,也很难真正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职业精神的真正内涵。

(三)学生自身对职业精神培养的轻视

就业率现已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学校轻视职业精神教育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职业精神教育不重要,且职业精神教育不同于职业技能教育,没有证书和相应的评价体系证明职业精神培养的成果,导致学生重视职业技能的学习,轻视职业精神的养成,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不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四)职业精神教育内容缺乏行业针对性

职业精神具有强烈的行业特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主要包括一般性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这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没有针对性,虽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了诸如护理伦理学等课程,但并未形成完整的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体系。

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高职教育理念的偏差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轻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现象,在操作技能性比较强的护理专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影响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高职护理专业重技能轻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考体制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仍以高考成绩为录取标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入学时,高职院校并未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进行考核。

2.就业体制的负面影响

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的体制已经终结,学生毕业后完全被推向市场,自主择业。由于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为满足就业的需要,学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从而忽略了职业精神的培养。

3.用人标准的负面影响

由于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没有标准化评价考核体系,因此,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考察学生的护理专业知识成绩与毕业院校的知名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增加就业的成功率,学校为提高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率,会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教育,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4.职业能力为评价导向的偏差

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之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骤增,学生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护理技能成为择业的一个重要筹码,加之护理技能可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而职业精神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所难免。

(二)学生自身对护理职业精神认识的偏差

除了高职院校与社会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不够重视这一因素以外,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也存在不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现象。笔者通过对100名在不同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调查发现,22%的学生认为“大众对护理职业持尊重态度”,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得不到尊重;只有5%的学生认为护理职业是高尚的职业,说明学生整体的职业价值取向已经偏离了职业本身的意涵。在对学生家长的调查中,71%的父母认为护理职业很好,支持子女从事这个职业;另有26%的父母认为有个工作就行,从事护理职业与从事其他职业一样,显示了这些家长对护理职业认识上的不足。对于学生不喜欢护理职业的原因调查发现,59%的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很累,收入低,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37%的学生则认为护理职业是个受歧视的职业。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大多数学生存在护理职业认识上的偏差,同时说明了加强护理职业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三)多元价值观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与影响

现代化伴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对整个社会和各个职业都形成了某种程序的冲击,例如视金钱为圭臬的货币哲学使一些人成为金钱的奴隶,急功近利,缺乏敬业、奉献、合作的职业精神,缺乏理想,不愿奉献,没有担当责任的勇气和信心,这些不良的价值观念也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择业时,家长和学生考虑最多是找一个薪资待遇好、工作环境舒适的体面工作,把薪酬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导致一些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频繁跳槽,以致于对自己、就业单位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缺乏职业精神培育的师资队伍

在我国高职护理院校中,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主要由思想品德教师、护理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负责。思想品德教师多是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他们给学生讲解的知识是一般的思想道德课程内容,并不能真正理解并向学生阐明护理职业精神的内涵。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具有护理专业知识,但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能力尚有欠缺,因此也不能达到职业精神教育的良好效果。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健康、日常生活等,在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但是他们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保障。这三类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职业精神教育方面都有局限性,达不到职业精神教育的预期效果。

(五)职业精神培育缺乏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职业精神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明确的导向。由于护理专业学生有着鲜明的职业特点且护理工作与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重视护理职业精神的教育是应该且必要的。

四、促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配备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专职教师

高职护理院校培养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精神是高职护理院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专职教师较少,职业精神教育教学效果不佳,高职护理院校应设置职业精神培育专职教师以改变这种状况。专职教师研究的内容、课题和讲授的课程完全以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育为主,涉及护理专业知识,以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精神为核心。在选聘专职教师时,应选聘责任心强且有志于从事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研究的教师。

(二)完善护理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监督与评价体系

通过考察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前后行为的变化可以测试教育效果。目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最重要、最急迫的工作是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精神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护理职业精神内涵,依据护理职业精神培育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参数指标;其次,对条目细则进行行为标准上的详细描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设计明确具体的评价量表,根据此评价量表考核护理职业精神的教育效果和教育状况。要使培育有好的效果,还要结合具体的激励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根据护理职业精神培育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对护理学生作出评价,奖励得到较高评价的学生,激励护理学生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保障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效果。

(三)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1.在理论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的内容

在高职护理院校教学中,专业理论课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学生在校就读的重要课程。因此,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要融入职业精神的教育,使职业精神的培养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推动职业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本行业的发展历史、工作环境、岗位职责和职业形象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教学中可以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处理问题,例如当病人与护士发生冲突时,护士该怎么办等,让学生通过处理这些问题培育自己的职业精神。

2.在实习实践教学中培养职业精神

实习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可以使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中,实习实践教学是重要环节。通过实习,能够使学生了解行业规律,遵守职业规范,提高工作效率,使学生的职业精神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培养。首先要加强实习实践前的职业精神教育。通过召开实习实践学生全体大会或各种形式的班会,向学生渗透实习的重要意义,进行责任和权力教育、安全教育和文化教育等,使学生知道在实习期间应如何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在实习实训期间,严格规范纪律,实行严格的考勤和管理,从各方面按照医院的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养成遵守劳动纪律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最后,对学生实施动态考核。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采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团队精神和创新举措等,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职业精神。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护理专业实践活动,如社区义诊实践活动和护理知识竞赛、辩论赛、护理操作技能大赛等,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3.营建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

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初进行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引导。组织学生到医院感受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护理人员的角色,了解行业情况以及未来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以唤起其职业兴趣。营造班级职业文化氛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促进班级职业文化建设;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职业文化学习活动强化班级职业文化意识,也可以在教室、宿舍、实验室、楼道等位置张贴护理名人名言与先进事迹的介绍等,宣传职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的方式灵活多样。如通过鼓励学生撰写职业论文、开展职业实验、鼓励各类护理用品的发明创造等,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此外,还可邀请护理行业的成功人士来校做专题报告,以他们的成就与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这是培养学生护理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总之,职业精神培育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与家长、医院以及社会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司志敏 单位: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长生.高职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范文2

伴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的范围也转向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在推广整体护理,倡导优质护理的今天,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以满足临床上日渐复杂的医学道德问题,无疑给护理伦理学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伦理知识真正运用于临床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笔者结合近些年对护理伦理学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对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护理伦理学的教学实效性进行了一些探讨。

1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师生重视程度低,师资配备不全面

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长久以来,高职护理教育一直存在重技能,轻人文;重技术,轻医德的思想观念。作为护理人文中最重要的护理伦理教育在我国起步于解放初期,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得以发展,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护理伦理学定位不够准确,学校重视性相对不够,教学实效性很不乐观。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护理伦理学没有明确的定位和性质,有些学校把其定位为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在学生在校第一学期就开设;有些学校定位其为护理基础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也有定位为护理专业课程,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开设。其次在学时安排上,高职院校实行3.5+1+0.5培养模式,护理伦理学的课时安排不一,但多在26-34学时之间,课时安排悬殊较大。此外护理伦理学师资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承担伦理学教学的教师大多不是医学或护理伦理专业毕业,未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养,而是一些从事护理基础或其他专业的老师兼任,使这门课程形如鸡肋,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很难使学生对护理伦理学这门课程及其基本理论有系统的了解,更缺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1.2教学内容混乱,课程标准和教材不能满足护理职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护理伦理学是一门伦理学与护理学交叉的边缘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一地减轻躯体上的痛苦,护理人员在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恢复健康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护理道德,而且还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伦理问题,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处理不同利益所引起的冲突和纠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病人的要求趋向多元化,护患关系之间紧张、对持的局面时有发生,传统的课程标准往往是几年前制定的教学大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为承载护理伦理学教育的载体,护理伦理学教材对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高等护理伦理学教材不仅种类有限,可选择性小,教学内容多,且偏重纯理论,道德规范与要求重复多,缺少情境设计,伦理案例和情景案例陈旧,缺乏时代性,不能如实反映临床实际。

1.3默守陈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老化

目前护理职业教育大多还是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的精神,重技术,轻人文。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模式老化,无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应具备本课程的知识、水平、技能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关注教学形式而无视教学效果,使得伦理学教学日渐脱离现实生活而成为形而上学的空洞说教。课程教学多由教师单纯课堂讲授来完成,学生参与度低,学习积极性差,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伦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忽视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相关知识。传统的考核方法是在课程结束后通过一次性的理论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较差,更多依赖于老师给予的标准答案,考试成绩很难体现课程教学效果,难以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的道德思考,采取合理的行动,避免对患者的伤害。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欠缺,认为这是一门纯理论、重说教的课程。

2高职护理伦理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探讨

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及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人文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及临床护理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针对教学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我们立足于现代护理岗位的性质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主要在于强化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1精选教学内容,做到主次突出现行护理

伦理教材,通常分为理论部分、规范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内容偏多,而且部分理论已经不能反映临床实际情况。教材中却很少涉及具体的护理行为道德训练的内容,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有些教师不知不觉就把伦理学当做一门理论课程,讲些远离护理临床的干巴巴的理论,教学中所列举的案例也不能代表现代临床护理实际,缺乏实践性和指导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认为伦理学就是讲些枯燥无用的大道理,考试时只要背些原则、规范就足以应付,使学生对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错综复杂的伦理突况及难题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从而做出自己正确的决定。笔者认为: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应由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转变。护理伦理学以爱的伦理为核心,其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爱、为什么要爱、作为一名护士如何去爱,当遭遇利益或各种冲突时,如何评价和选择爱的行动方案。教师有重点、有选择地讲授理论知识,将其基本原理融入到护理实践活动的各个章节中。教会学生用伦理学的原则、规范和范畴指导护理实践,协调护理领域中护患、医护、护护、护技、护社等各种重要人际关系道德,特别是当上述人际关系发生冲突和矛盾时,学会运用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护理实践,提高评价能力。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训练。

2.2丰富伦理学的教学方法,构建新型评价方式,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护理伦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且较抽象的学科,传统的讲授法虽然能使学生靠考前背一些概念过关,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实际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2.2.1借助合适案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选择符合临床实际的案例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引导,不仅可以免除一些毫无意义的开场白,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直接进入讲授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知识点,将枯燥的、抽象的伦理学原理和生动、具体的护理临床结合起来,学生参与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原则问题的理解,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教与学的结合。通过与伦理相关案件的分析和讨论,也有助于学生解决护理实践中的护理道德困惑,从而精准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开阔学生的思维。生动活泼的案例式教学大大调动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改进了教学的质量。

2.2.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式学习

研讨式学习是由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在课前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结合具体教学要求和临床护理现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针对性强、实用性广又适合讨论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由老师当“导演”拟定讨论提纲,学生当“演员”,由小组轮流选出代表本组发言的同学对本组的观点、结论进行阐述,其他组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最后老师对讨论做总结和讲评,使学生得到系统和完整的知识。角色扮演法是学生非常乐于互动的一种教学手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演戏和想象创造情境,再现教学内容。如在学习护患沟通这一目标任务的时候,可由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和“护士”,病人对护士百般刁难,而护士可根据所学习的伦理知识巧妙应付,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学生通过看表演,对所学知识是一种复习巩固,教师在表演结束后组织针对性讨论,包括课堂总结,强调所学的内容以及怎样的过程能被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学生反思和感悟,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评价方面,护理伦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考核方式应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可以仅靠课程结束时的一次理论考试,要按照共同标准见识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克服一次性评价的弊端。考核时间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考核形式多样化,对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如伦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可强调以记忆掌握为主,采用闭卷考试方法;对能力的评价,如伦理困境的决策;安乐死的利弊,则以开放的灵活多样的考查为主,如用问卷反馈调查、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准确性、参与角色扮演、演讲交流辩论、以分析案例为主的小论文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提高其职业素质,让学生“学以为用,考以为用”,从而对培养护理人才起到导向性作用。

3结语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工学结合 中职护理语文教学 职业精神

目前,职业教育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目标,面对迅速发展的用人市场和医护行业职业需求,中职教育的学科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地进行职业精神的渗透。

1.“工学结合”

1.1“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工学结合”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技能为主的生产现场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基本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将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学校和企业进行,为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1.2“工学结合”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医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对人的身体、疾病的救治,还包括心理和精神。因此,培养护理学生应有的医学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当下护理教学的目标之一,而语文课程的教学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最肥沃的土壤。其次,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护患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医患紧张、护患冲突不断等现象时有发生,而这种冲突都直接或间接地由护患沟通障碍引起,而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正是语文教学的目标。

2.教学现状

2.1学生困境:职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在笔者调查的学生中,接近90%的学生认为护理行业与他们理想中的“护士”相差甚远。在她们的理想中,护士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打针吃药等技能操作;但在教育和见习过程中,发现护理行业其实还掺杂了更多的人文因素,不仅需要处理医患关系,还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情操,于是尚未进入工作领域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大打折扣,教学也因此难以顺利开展。因此,这对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2.2教学困境: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的矛盾。

在中职学校护理教育中,学制一般为三四年,以三年为主,其中分配给语文学科的教学时数一般为160至180学时,集中在中专一年级完成,基本相当于高中一个至一个半学期的教学时数。要在完成语文课文教学内容的同时,兼顾中职教学的特点,发挥中职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完成医学文书等的教学,开展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教学与学生工作实践的结合,存在一定的时间问题。

2.3语文教师的困境:教学付出与教学效果的矛盾。

在长期的语文课与专业课脱节的环境下,语文科被排斥在专业课之外,语文教学本身的基础作用并没有得以体现,相比于普高教学中语文教育的重要地位,中职语文显得较为边缘化,因此语文教师普遍存在倦怠症。再加上语文课程作为一门隐形课程,教学效果并不能立刻显现,学生无法获得像专业课学习那样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也就无法获得教学上的成就感,自然对教学产生厌倦。而对于语文的专业功能、对于语文学科内容与专业的整合,还普遍持有怀疑态度。

3.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的渗透

要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必然需要深入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思想,实现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为学生搭建教学与实践的桥梁,强化语文教学的职教特色,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逐渐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理念的培养。

3.1立足人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现代护理中,“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体现了明显的人文特点;良好的人文关怀更是培养一个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护士的重要前提。[2]然而,在目前的中职护生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她们的行为往往与护理行业的人文精神相违背。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职业精神的“内化”。在目前中职语文教材中,除了注重知识性和科学性外,更注重的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人文思想的培养。不管是以说理见长的议论文,还是叙事性较强的小说、散文等,总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受到感染,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人文品质。教学中的熏陶感染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净化学生的心灵。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引导尤为重要。这其中包括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评价的考核等。

3.2结合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书写能力。

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学的内容必须注重与学生工作过程相结合。而写作不只是护生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更是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备的技能。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健全,病例、沟通过程等医疗文书已成为医患纠纷的症结所在,填写各类护理表格也成为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护理记录内容。在服务主体学生的宗旨下,在语文课确保学生做到表情达意的前提下,还要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习医用文书的写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具体而言,教师需要深入医疗活动的情境,针对学生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中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书写习惯等进行收集和整理,并进行合理的教学化处理,通过工作过程知识的积累和构建,获得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这其中包括体温单、医嘱单、病室报告、病人入院及出院护理评估单、特别记录单等。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医卫论文的撰写,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3.3突出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口语的表达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护士作为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桥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成为一个优质的护理人员的重要条件。学校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首先,制定口语表达的教学目标。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往往一纸试卷成为评价学生语文能力好坏的唯一标准。试卷形式的考试能评价的往往是学生读和写的能力,听说能力并没有得到体现。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农村比例较高,部分学生还带有浓厚的方言色彩,无疑会给将来的就业及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专业特点,可在学校开展普通话训练,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将教学目标设置为:熟练掌握普通话,并取得二级乙等以上普通话等级证书。

在学生能够正常表达的基础上,还需要以护理过程和护理内容为依据,培养学生不同工作场所的语言沟通能力,加强对学生反映能力的培养。从护理过程来看,包括门诊护理、入院前护理、检查前护理、手术前护理、手术后护理、出院护理、社区护理等。从护理对象来看,则包括儿科护理、老年护理、一般护理、临终护理等。通过不同工作环境的模拟,帮助学生积极地适应工作,也通过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果可能的话,就可以邀请专业课教师参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职语文教学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要寻求与专业相结合的有效结合点。在“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下,这一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关注。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真正地以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开展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在针对性地教学生实用知识的同时,注意护理职业精神的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迟本理,于万成.以工学结合为主体进行中职学校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兼职教师是中职护理专业师资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和深化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兼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确保实现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追求,彰显中职护理专业的教育特色。

论文关键词:兼职教师;护理专业;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从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以及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这样才能确保职业教育课程诸要素之间的协调和课程系统功能的最佳状态。兼职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弥补实践和应用性课程教师不足的问题,还能带领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一、深化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然性

中职护理专业,主要培养中级技能型、服务型护理专业技术人才,更需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学生,提高学生就业率。但是,当前中等职业护理专业课程却出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和谐。

1.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符

教育内容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教育内容作为专业培养目标达成的载体,两者之间必须相符合,才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因此,当专业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后,必然要求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筛选,课程结构进行重新整合。

2.课程与注重技能培养不符

培养劳动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显著特点和职责所在。学生专业技能必须借助相应的教育内容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才能获得。因此,当企业用人单位在对人才选用的观念上发生了转变时,必然要求对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重新调整。

3.课程与课程发展趋势不符

社会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与之相适应,而教育现代化又呼唤教育观念和内容现代化。课程作为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它的发展应符合现代课程的发展趋势。因此,要求我们对课程进行重新整合,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当前中等职业护理专业课程中的诸多方面不符合企业对人才选用的新观念,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对当前的课程内容、结构、实施形式等方面进行重新调整和改革,使两者相符合,促进职业教育快速稳步地发展。在此过程中,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性

2007年5月,卫生部颁布了《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护理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该计划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注重强化专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计划明确提出要注重强化中职护生的专业能力训练,故在中职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过程中,应凸显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新增设护理专业技术综合实训项目课程,主要是加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包括生活护理技能项目、生命体征的观察和维护技能项目、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技能项目、诊疗技能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方法项目等,从而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

三、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在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1.有利于重新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

兼职教师来自校外企业及社会一线,熟知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有助于分析行业的变化及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趋势、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程度和不能满足的具体内容、本校毕业生与其他学校同专业毕业的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出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性建议。

2.有利于课程结构模块化

模块化的的课程结构,不但能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发展需求各异的受教育者的需要。护理专业实践性很强,课程改革应体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是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开发。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熟知各岗位工作群的具体工作要求,能打破护理专业课常规的学科体系,在课程的重新整合过程中,能较好地把握“实用、适用、够用”原则,体现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综合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3.有利于综合实训项目课程的开发

项目课程建设是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使课程的学习内容,而且课程的学习方式和课程的学习环境都发生根本性转变。

综合实训项目课程的开发,对中职护理的师资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就决定了深化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不仅需要理论学识丰富的专职教师,也需要实践知识扎实的兼职教师。职业学校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兼职教师,才能在课程改革中依据培养目标对课程结构、内容及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科学制订课程实施计划,并有效加以实施。兼职教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熟悉行业前沿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并将这些信息通过兼职教学的形式反馈给所在的学校,不仅改善可专业教师紧缺的现状,而且改善和优化了师资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和专业结构,还可对进一步的课程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4.有利于应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以实践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兼职教师可以从护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来选择恰当合适的案例来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问题及应对措施、合理评价等几个环节,来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整合,并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环境进行了初步地链接。由于兼职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没有学科体系的僵化束缚,他们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及时改进护理教学,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护理实践,满足医院对护生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转贴于

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

1.制定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强化筛选意识

选聘兼职教师时,要尽量聘用正在行业企业、产业部门负责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技术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和能工巧匠。聘任前要组织面试,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术水平及单位工作业绩等。在综合考评合格的基础上,签订聘任合同、发放聘书,同时明确兼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地位和责任、培养和待遇等事项。并且要和兼职教师的工作单位做好沟通和协调,保证其兼职教学的时间。对兼职教师的考评资料要建立详细的档案,学校应分配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使兼职教师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达到改善师资结构、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实际效果,彰显职业能力培养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专任与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教育水平

聘用的兼职教师要根据起专业特长,编入相应的教研室。教研室要制定1-2名专任教师,对其教学工作进行辅助和帮助。使兼职教师尽快树立中职教育理念,明确教学要求,在规范的教学框架能融入自己的实践经验,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校内专任教师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能获得来自临床一线的信息,尤其是一些容易引起护患纠纷的典型案例、一些护理新技术和新进展、护理管理理念的更新、护理服务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在相互合作过程中,可以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提供服务和帮助,提升兼职教师“主人翁”意识

对兼职教师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学校要为兼职教师搭建与学生、专任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们沟通的桥梁,让兼职教师逐步容入学校群体之中,消除陌生感,坦然任教。校方要指定专任负责兼职教师的生活服务,及时了解他们在办公、交通、用餐、休息等方面的问题,力所能及地解决相关的问题。让兼职教师感受到,他们也是学校的一员,把在学校兼职当成是自己的事业,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4.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灵活聘用制度

建立兼职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和其他专任教师的意见,了解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

通过学校督导老师的听课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定期考核,对教学考核优秀或在教学方面有创新、有特色,尤其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中发挥其重大作用和影响的,要进行表彰、奖励、发放荣誉证书,并在兼职教师档案库中备案,作为续聘的优选对象。同时要将兼职教师的表现反馈给其所在工作单位,也作为其晋升、评职的优先条件。对教学工作不投入或教学效果不好的兼职教师,学校要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提供帮助,如经再次考核不合格者,校方可采用委婉的方式,予以解聘。

5.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专长

加强与兼职教师的沟通,深入了解各兼职教师的优势和专长,校方要设法为兼职教师创造各种条件,搭建平台,让他们各施其才,尽可能让他们充分享受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幸福感。

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职业技能鉴定中,可让兼职教师参与训练计划及标准的制定、实践训练指导,充分利用他们所拥有的实践经验、职业技能专长和拥有的行业进展的新理念、新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竞赛成绩。

在推进和深化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校方要主动吸纳兼职教师进入到课题组,在工作中,要多多听取和吸纳兼职教师的建议,把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拥有的行业新技术、新进展、新理念,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尤其在护理专业技术综合实训项目课程建设中,要吸纳兼职教师所提供的典型案例、职业情境、先进的企业文化,将其转化为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项目,凸显中职教学特色。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范文5

近年来我院积极创造条件上等达标,建立了较完善的系列标准化,综合管理配套设施,做到“护理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操作规范化、基础设施规模化”,其中护理管理是整个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高低是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质量管理中实行级能分级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以及消毒供应室等落实了质量标准。护理管理体制中,医院充分重视护理管理职能,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三级管理责任制,建全责、权、利相结合的岗位责任制和较完善的三级护理查房制度。2006年以来护理危重病人7469例,护理质量达标合格率为94%左右,无护理差错事故,促进了我县护理事业的发展。几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稳定护理队伍:

1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学科。而医疗效果最本质的质量是由诊断、治疗、护理三要素构成。因此,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质量和临床效果,今天的护理工作不是人们观念中的只是发药、打针,现代大量医疗仪器的引进和使用,护理康复质量水平的提高,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1.1宣传神圣而高尚的护理职业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扬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使白衣天使的形象不退色。

1.2进行医德医风规范教育,组织观看护理仪表、仪容规范录象带、着装统一(衣、帽、鞋、发套)挂牌上岗,实行规范用语,微笑服务。

2坚持标准,深化完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在坚持医院护理分级管理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按照《四川省医院护理管理规范》结合院情,不断加强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经常开展检查考评活动,要求准确、全面、符合实际。

为抓好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成立由院领导、护理部、护士长组成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各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科室内具有管理意识,工作认真负责,专业技强的护理人员为成员共同组成,每周进行一次质控检查并将质控检查结果汇总后给予公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达到坚持与改进的效果。主要对劳动纪律、危重病人的监护、差错事故、基础护理及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等内容的监控。护理病历是护士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的具体体现及凭证,它真实全面地记载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护理和治疗措施。实行各科室质控小组交叉检查并相互评比等级,达到表扬与批评的效果,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增强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了护理病历的真实性、连续性、规范性和完整性,根据《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全院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达90%,无丙级病历出现,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1]。

3更新知识培养人才,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是搞好护理工作的关键,建立德、才兼备护理队伍,是医院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程序,医院上等级的内在动力,是全面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基础水准。

3.1近年来我院分期分批选派护理人员到省级医院及对口支援医院进修学习,2006年以来到外地进修学习达30多人次,学习结束在全院护理大会上作汇报总结,尽量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操作。

3.2鼓励护理人员大量阅读国内外护理学报刊杂志,了解护理学发展的新动态,总结临床经验,撰写并给予一次性奖励。以此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热情,2006年以来我院护理论文在省级刊物以上发表达26篇。

3.3狠抓护士长管理水平和骨干能力,我院鼓励竞争,展示自我进行竞聘上岗,护士长应具备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修养,运用现代管理新概念营造和谐进取的人文工作环境,激发带动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知人善用,充分发挥每个护士的才能,发扬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护理团队精神,带好护理队伍。新晨

3.4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三基”考核,继续护理学教育是规范专业培训,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教育。开展专题讲课,参加专家教授的医学讲课学习,每人每年继续教育学分不少于25分。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保障医疗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和医院质量水平的根本保证[2]。科室每季度进行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月进一次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考试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作为以后晋升职称和年终评优的条件。

经过职能分级管理,以实践保进专业理论,以管理提高社会效益,以医院建设“一靠技术二靠人才”的策略,全面提高护理管理学科工作质量,为创建民族地区县级人民医院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护理职业道德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 社区卫生服务 课程设里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护理专业课程设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在对社区护士进行调查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中职护理专业社区服务能力培养课程设里研究的原则与具体措施。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专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开展“中专教育质量年”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我校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改革。特别是自2005年12月我校开始承担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立项课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服务能力培养实施方案研究”以来,我校教务科、医学教育研究室对以培养学生社区服务能力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论证,并根据护理专业需要和我校学生的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改革、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试从护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组织、教学安排等方面对中等卫校社区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与探讨。

1建立机构,确定改革指导思想

1. 1开展护理专峨裸程体系友内容认里研究

我校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成立了护理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学副校长、教务科长、医学教育研究室主任组成,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调研、设计改革方案。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务科、医学教育研究室组织由承担护理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参加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探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服务能力改革方案,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1. 2确立裸程体系友内容改革指导思龙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我校根据社区人群的护理需求,积极进行护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以“减数理,增基础,强专业,重实训”为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面向社区,具有综合护理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各级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护士,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课程设里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 1登体枯原则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的首要原则,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它强调的是整体与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整体为归宿川。因此,课程设置必须涉及培养目标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局部、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强调参与改革的全体人员是一个整体,各门课程是一个整体,全部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其最大特点在于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达到各个部分单纯相加所不能达到的整体功能。

2. 2燎合枯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对任何客观事物的研究都必须从它的组成部分、结构功能及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方式等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研究。根据综合性原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往过分强调单一学科的完整性及争学时、争资源的矛盾,打破现有的注重知识传授的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社会和护理知识,在新知识大量涌现、社会对护理人员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学时又有限的情况下,充分体现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2. 3长优化原口纽

最优化原则的确定是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得出的。系统的最优化原则要求在研究和解决间题时要统筹兼顾,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出最优化的系统方案川。因此,应根据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以及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根据一个培养目标选择的课程内容可以有许多种组合。例如可以按临床分科组合,也可以按人的生命周期组合,还可以按照从健康到疾病的顺序组合等。但是 无论怎样组合,都应该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有利于 护理教育的发展;既有利于现有教师目前的发展,又有利于迎接未来的挑战,在考虑现有资源的同时求得最大的效果。

3课程设置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更根摇护理专勇倍未月标钦里裸程

有关社区护理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适应社区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社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使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 结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明确社区护理的培养目标,根据培 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应适应先进的系统化 整体护理的需要,趋向合理化、实用性,注重对人关怀和整体护理,注重莫定继续教育基础,强调通用技能的训练、关键能力的 培养,如在具备一般临床护理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社区 服务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从事各种护理服务工作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在社区护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中,主要是增加了社区护理学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

3. 2棋块式佑构构建社区护理倪刀铸荞裸程

社区护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式课程结构,分为人文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综合活动课程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等。另外,增添护理专业新知识、新理论。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领域的拓宽,需要大量具备新知识、新理论的护理人才,因此,选修课程模块应包括现代医学的新型课程,如护理美学、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临床实习时,安排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为期2周的社区实习。

3.3液化母科恋识,建立护理专勇稼合裸程体系

在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建立体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以综合课程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中,各门课程都要以护理教育为主线,为共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因此,我校护理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紧紧围绕护理教育的宗旨,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突出面向社区与整体护理的理念,淡化学科意识,强化整体观念,各门课程的设置离不开护理专业目标,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衔接的,为此改过去临床护理各课程分开的状况为开设临床护理综合化课程。同时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社区护理的综合服务能力,根据社区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建立社区护理综合课程。

3, 4咯荞稼合萦质、板龙社区服务倪刀苟塞从,佑合实陈,翎食文化塞从裸程

文化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政治教育以德育课、操行品德为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及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加强护理哲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根据学生实际删减数理课程,这并不意味着不开数学、物理课程,这2门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数学课以初等数学为核心,采用具体一抽象一应用的思路,突出图形教学,数形结合。要求物理课程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删减,以学生能用、够用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计算机的课时量,增加计算机操作机会,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包括上网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通讯、计算机辅助教学、文字录人处理能力、专业软 件应用能力等。

3. 5雷、够用苟原则,适亩烤加或减少裸程之阅伪母时比例

护理基础课程的设置是为护理专业课程服务的。因此,在 以社区为基础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结合学生的自身素质、 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专业的特点,我们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对一些基础课程的学时进行了调整,如整合解剖学、生理学、生 物化学课程与学时比例,适当减少病理学课程学时,保持药理 学课程学时不变。同时根据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 6立足于社区与格未,橄化护理专火裸程

以社区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学生,既要有一定的临床护理能力,又要具备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因此,必须面向社区与临床,强化护理专业课程。在设置过程中,增加了护理技术、临床护理、卫生保健等护理专业课程学时比例,特别是把社区护理学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进行学习。

3. 7加橄实戏教李,加极与医陇的联系

在专业课程中,理论和实践学时数之比基本为.因此我校建立了规范的实验室和稳固的实习基地。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课开设的质量;加强临床实习锻炼。专业实践见习采取课间、课外活动、集中轮回等形式安排。毕业实习必须安排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进行。加强与医院的联系,聘请医院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来校授课、讲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组织学生定期到医院、社区参观、见习,强化职业服务意识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3.8贡现瓜性裸程谈,加橄李健萦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