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神培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团队精神培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团队精神培育

团队精神培育范文1

【关键词】现代企业 团队精神 培育

20世纪60年代,工业生产普遍采用“福特生产方式――生产线不需要一个‘全人’,而只需要一个肢体或是器官”,这种生产方式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20世纪70年代,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团队逐步形成,其典型代表是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即工人、技术人员及管理者的团队合作”模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及信息革命的深入,社会生产总过程越来越复杂,生产总过程中的各项环节联系越来越密切。在知识和信息爆发的时代,个人所掌握的知识资源总是有限的,这样就要求组织成员必须加强合作交流,团队合作随之成为一种新的组织方式,团队精神亦成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一、团队精神的含义及作用

团队精神(Team Spirit)在英文中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通过主动调节内部的矛盾和行为,而呈现出通力合作、一致对外的精神面貌。更多学者把它定义为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总而言之,团队精神是组织成员对组织感到满意与认同,自觉地以组织的利益和目标为重,并在各自的工作中尽职尽责,自愿并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协作、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其实质是组织成员与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其核心是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发挥“1+1>2”的战斗力;其境界是一种奉献精神,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团队精神对建设现代企业具有重要作用。

1、团队精神能激发个人创造力

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这就是告诉我们,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之中,同其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团队精神带来的是组织成员间相互依存、团结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能促进彼此间的合作,提高士气,同时也能满足成员间的合理需要,使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激发个人的创造力。

此外,在这个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总是有限的,而通过发扬团队精神,相互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既有利于个人获取更多的信息与知识,也有利于人们通过合作来共同创新和发展。

2、团队精神能提高组织绩效及创新力

英国学者魏斯特(West)和沃莱特(Wallace)的研究表明:一个团队本身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与个人因素关系并不大。在完成个人的工作任务时,某些人可能十分富有创新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所在的团队也会以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方式进行工作。研究发现,团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团队精神。

当一个组织具有浓厚的团队精神氛围时,人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高度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为了组织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并把它化着一股强大的战斗力投入生产。这股战斗力并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团队精神所带来的“1+1>2”的绩效,这就是协同效应。

3、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企业凝聚力

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是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这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的最重要的标志。良好的团队精神将成为一面旗帜,它召唤着所有认同团队精神的人自愿聚集在这面旗帜之下,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共同奋斗,有利于培养企业的凝聚力。

4、团队成员的培养可以提高其技能

团队注重对成员的培养,鼓励成员一专多能,并对职工进行扩大化训练,持续学习完成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得团队成员迅速进步,从而带来团队工作效率的成倍增长。同时,团队在文化氛围上既强调团队精神,也鼓励个人的完善与发展,从而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企业员工从机器的附属性中摆脱,充分体现了人本管理思想。

联邦快递亚太地区副总裁陈嘉良先生说:“团队精神至关重要,只有握紧的拳头出手才有力。”惠普总裁卡莉说:“没有团队精神,我们将无法创新和前进。”团队精神已被现代企业广泛接纳,并成为现代企业人才的一项重要素质要求。国内著名经济学者陈惠湘指出:“组织起来,团队精神是中国跨世纪的重大课题,它对于现代企业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如何培育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的一大课题

1、树立良好的团队理念和规范是培育企业团队的基础

一个好的企业团队必须树立一种良好的团队理念和规范,才可能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团队精神。企业的团队意识是企业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态度,它包括理想、价值观、价值标准、工作态度等。一个团队在这些方面高度统一,无疑将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队成员之间能相互影响,人们有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这样也常常能激发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自尊感,团队意识影响团队成员行为的强度具有持久性。

团队规范是团队成员意识中的行为标准,是一种思想观念性的产物。一般来说,团队规范具有持久团队的功能,企业团队常常用自己的感召力来促进员工的忠诚。心理学家阿诺德和费尔曼认为:“规范就是对群体活动提供某些指导的非正式规则,这些规则很少见诸于文字,而是融入企业文化的内容中,却可坚固有力地调节团队成员的行为。”诺基亚公司的企业文化包括四个要点:客户第一、尊重个人、成就感、不断学习,公司的团队建设完全以企业文化为中心,不喊空口号,不流于形式,而是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诺基亚公司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并定期举行团队建设活动,而且和每个部门的日常工作紧密相关,让员工认识到他们是团队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是这个团队的贡献者。而且诺基亚公司在招聘之初,除了专业知识的考核外,也非常注重个人在团队中的表现,将团队精神作为考核指标中的主要项目之一,这样可使招聘的人才尽快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从诺基亚的案例中可以得知,只有树立了良好的理念和规范,才可能凝聚团队力量,提高团队的士气,使团队成员感到满足,并协作团队达到战略目标。长期持久地保持高昂的士气,是现代企业培育团队精神的重点之一。

2、在企业团队建设中培育团队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的框架下,欧美的通用、摩托罗拉,日本的丰田、索尼等跨国公司早已运用团队建设改善策略。中国的TCL也积极加强团队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正如TCL总裁的精辟阐释:“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要加强团队协作,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和整体系统的有效性,综合竞争力才能够做到最强。”可见团队建设关乎企业的兴衰成败,而TCL能正确地认识企业的团队价值,关注团队动态,加强团队学习,重视团队建设,改善团队运作,组建优秀团队,再造发展优势,促进团队成长壮大,为实现TCL集团多元化、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发挥巨大作用。在团队建设中,TCL倡导大家以一种开放、开明的心态对待人与事,坚信“1+1>2”,全面贯彻“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的经营理念,积极探索一条符合TCL集团实际且高效运作的团队建设新途径。在全面构建TCL集团精英团队的活动中,管理层强调一定要解决认识问题,从全局、战略、发展的高度看待团队建设,明确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把握团队管理的真实脉络,理解团队示范效应和价值体系,规划团队运作,发挥团队作用,增强团队战斗力,提高员工忠诚度,建立高效的团队组织模式。

从TCL集团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要实现企业目标,在团队建设中还必须注重从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来审视企业的团队建设和管理。加强团队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企业合力,TCL集团的实践证明,一个企业一旦形成强劲的团队合力,也就实现了团队成员的齐心协力,建立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3、强化团队学习是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如何培育和提升团队精神,形成一个内聚力强、工作效率高、健康发展的企业团队,是企业管理者的主要任务。而开展团队学习,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

法国学者居福把当今全球经济变化描述为:“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革命正在发生,产生了相应的结果。各国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组织采用知识管理,这正是重塑全球经济演进主流的组成部分。”对于具有高科技含量和较高知识要求的现代企业来说,要培育企业团队精神,实施知识管理、倡导团队学习势在必行。

世界著名的的学习型团队就是Rover集团的RLB组织。1990年5月Graham Day在上任Rover集团董事会主席时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除了成为学习型组织,Rover别无选择”。Rover走的第一步就是于当年6月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专司学习管理的机构――学习事业部(RLB)。在RLB成立大会上,Graham Day说:“我们别无选择,只有破釜沉舟,矢志成为学习型组织才有出路。”当天公司即宣布,组织学习将成为Rover共存和复兴的基石。随后,通过RLB的工作,Rover公司的员工、团队都可以从不断增长知识、经验交流中受益,从而使公司不断进步。

建立一个学习型团队对于现代企业团队精神的培育极其重要。团队学习是企业学习培训的创新,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鼓励员工持之以恒地学习,加快整个内部获取、传递知识的进程,最终提高竞争力,创造利润。同时,团队学习既能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又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也是促进良好的企业团队精神形成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无忧工作网.省略

[2] 陈惠湘:企业团队修炼[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

[3] 贾砚林:团队精神[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艺术和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5] [美]劳伦斯・海普:管理团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6] 杨蓉: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团队精神培育范文2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培育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然而,由于当代思想向着多元化发展,一些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私自利、缺乏合作精神、责任心不强等性格缺陷,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只重视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而忽视了团队精神的培育。因此,培育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必修课。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呢?近年来,语言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当代诸多语言教学理论的必备内容。这个赋有人本主义思想的教学理念是通过不少学者及实践者理论和实践上的证明,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及学习成绩、活跃语言课堂气氛和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管理形式,营造出一种积极创新的团队合作学习氛围。

二、概念和涵义

“团队”一词是由美国的SanDiego大学的管理学教授、组织行为学权威专家StephenRobbins(2007)于1994年首次提出: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它具有共同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共同负责,是成员之间相互分工又协作而形成的正式群体,具有目标明确,相互依存,分工合作,责任共担等特征。所谓“团队合作”,是指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学习主体所有的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诚意、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团队合作”的涵义包含了四个要素和一个目标。要素一,“团队分工”:就是要清楚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一般来说,一个团队要有一个团队领导和若干团队成员。团队成员按照职责又可划分为若干角色。分工明确,才能形成有机整体,提高运作效率。要素二,“团队思想”:它是一种能够把普通工作组凝聚成团结的组织,并且一直朝着目标前进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每个队员都必须为了团队和目标而积极主动地提出创新的、建设性的意见,整个团队才有战斗力和创造力。唯命是从或者一盘散沙都不能形成真正的强有力的团队。要素三,“团队建设”:就是要清楚每个队员及整个团队的优势和劣势,在工作中尽量发挥优势,互相帮助以弥补不足,从而创造出统筹综合、集思广益的佳绩。团队还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培训,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能力,进而提升团队的整体竞争力。要素四,“团队支持”:就是积极地鼓励其他同伴做得更好。真诚的鼓励永远是逆境中战胜困难的动力。做到这四个要点,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充分发挥“团队力量”。所谓“团队力量”,就是团队中的每位队员都能够始终如一地互相提醒对方超越自己的目标,从而达到团队的目标。团队的目标是每个队员的共同目标,它高于个人目标。在团队合作中,只有团队目标达到了,即团队成功了,个人才能获得成功。如果脱离了团队目标,即使个人目标达到了,也是毫无意义的。

三、团队合作的运用

(一)合理的团队构建。

在提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背景下,合理地构建团队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又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在组建英语学习团队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动学生成立自己的团队,在团队建立的过程中尽量满足学习者的自主,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成员6~7人。具体组建的步骤是:第一步,确定组长,组长通过自荐和他人推荐产生;第二步,组长选择自己的助手;第三步,其他同学选择加入自己中意的小组;第四步,组长或老师帮助剩下的同学选择加入各组。在团队组建过程中,充分注重学生主体的意愿,避免强行搭配,这样才能为后期的团队合作打下基础。小组组建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小组成员一般被要求坐在一起,学习团队一年内一般不得重组。

(二)高效的内部管理。

引导小组组长加强与教师的联系,初步确定适合自己小组的学习目标。然后,以团体的学习目标促进成员个体的学习确定。在这个过程中,组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协助每个成员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这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带动学生,促进学生个体的决策自主。认真制订学习目标及学习计划。根据个体差异性,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教师无论是在授课时,还是在平时与学生交流中或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公用邮箱多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团队成立后,小组成员之间要经常交流,相互促进,带动学生个体对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不断的调整。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胜过一个人闭门造车,死磕某一种学习方法的效果。加强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者个体往往存在学习的惰性,学习小组的存在,对学习过程的监控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布置的个体学习任务,各小组可迅速展开检查并评估,将评估结果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如果布置的是团队任务,成员间进行分工,就可快速反馈彼此完成情况达到相互监督。通过团队负责人的督促监控,逐步引导学习者个体养成自我监控的习惯,由他控向自控转变。

(三)合理的学习效果评估。

学习小组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效果展开评估,评估的结果计入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学习效果的评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堂学习活动评价,各种学习档案和作业评价,团队协作评价等。由教师制作相应评估表格提供给组长,组长把评估结果定期通报。当然,每个小组组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成员,如请小组成员就自己的学习效果首先展开自评等,通过个人自评与组长评价结合更好地带动学习者个体对自己评估。

四、团队合作的意义与作用

(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凝聚力。

团队活动能对团队个体产生影响。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都要充分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每一位队员的期望值都保持高度一致,并为之努力——这就是团队精神所要的结果。这既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又通过活动进一步把合作精神内化为他们的品格素质。大家在活动中相互磨合与沟通,很好地培养了感情,增强了凝聚力。

(二)在温馨宽松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亲和力。

学生与团队形成的纽带是团队活动。不管是哪种活动,都要让学生在温馨宽松的氛围中贡献力量、收获快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出力帮助团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团队得到肯定,自己也有了成就感、满足感,他就会在潜意识里明白,参加集体能带给自己快乐,能在集体里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评价过程中,首先以小组表现为基础,并兼顾个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培养学生的向心力。

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期望是形成一个好团队的首要条件。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在进行某项活动的时候,都有参与的意向,都希望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许多重大的贡献往往都是依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的。因此我们在英语团队学习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予他们发言权和自。大家既是决策人,又是执行者和维护者。在实践中充分证明了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New York:Lon—nan,2001.

[2]乔守全.注重团队精神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J].山西教育,2002:11.

[3]马颖.在教学中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4:05.

团队精神培育范文3

关键词:团队精神;学生;心理

“团队就是具有共同目标的一群人,以特定的、共同能理解的方式相互吸引,相互信赖,实现共同的作业。”体育团队相当于一个集体,是指由体育教师、学生或运动员、教练员等人在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工作的组织形式。所谓体育团队精神就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在体育竞赛中表现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平时教学中,游戏性分队比赛、分组接力比赛、球类项目的分组比赛是经常被采用的,也是师生最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经常采用小型体育竞赛的方法可以检验、巩固提高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一、职高学生心理状况

职高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少年时期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渐成熟过度。这一时期,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水平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主要表现为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提高;个人的感情世界进一步丰富和复杂,爱美思想进一步发展;对自然界和社会有初步的总的看法,具备了形成世界观的思想基础。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1. 体育教学与团队凝聚力的关系。

团队凝聚力是指团队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团队成员对团体所感受到的吸引力,从而自愿参与团体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团体对其成员积极地组织到团体活动去.体育教学恰恰具有加强团体凝聚力的作用,尤其是集体性的,竞技性的,对抗性的体育项目,通过体育教学这种手段,充分调动团体成员,主动性,积极性挖掘自身的潜能,为自己的小组争容,为自己的团体争光,团体成员与团体这种吸引力,感召力是相通一致的.从而增强团体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

2. 体育教学与心理相容性的关系。

心理相容性是指团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心理相容行为团体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心境.体育教学中的集体项目,比赛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公证,公平,公开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比赛各方是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的倡导下进行的.每个集体中的成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平等,信任,支持,为实现团体的共同目标,团体成员只有加强团结,互相鼓励,齐心协力,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心理相容性,提供条件.

3. 体育教学与成员共存的关系。

一个团体内,每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同,所以,需要不同方面取长补短,实现团体成员的共存.体育教学中,集体性的,游戏式的教学,都蕴含着成员共存性的教学素材,为人们担当不同的角色提供了机会.每个参加者在其活动中,都不同程度的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约束和限制,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督促和激励,促使着每一位锻炼者适应群体的需要,这其中不仅是技术的,技能的,还包括精神的.体育参与者为了争得与自己相适应得地位而不遗余力.同时,群体内的每一个角色的位置,而随时发生改变.群体目标的实现是以每个成员的能力,被团体成员接受为前提的,也检验和督促每个角色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团队精神的基本方法

1. 充分利用比赛规则,强化学生团体意识。

比赛规则本身就是起到对游戏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因此,在制定比赛规则时,可以考虑以团队精神出发,无论是技评比赛,还是达标活动,在评价中应避免单纯评价个人技术和体能,要多加入一些既评价个人又强调团队在比赛中作用的成份。例如:学生在掌握了排球垫球技术后,可以进行分组的对墙垫球比赛,以每人一次对墙垫球个数计算,70个封顶,评出各组技术的好坏。这样,团体中每个学生就会既要发挥个人的技术,也要去现场辅导差生的技术。有的教师将团队接力跑、“推小车”、“大鱼网”、“打躲避球”等组合成四项比赛内容,在不同的课时进行几轮比赛,最后以团队总分来判定胜负。这样的安排既有游戏性又有竞争性,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2. 利用归属感,激发团队的比赛动机。

教师应重视教学中学生归属感的培养,教育每个学生关心自己的团队,多为团队献计献策,多做奉献,对掌握技术困难生应帮助他们克服恐惧、自卑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应组织见习生为小组比赛出谋划策,加油鼓励。这样凝聚多方面的力量,使团队成员以强烈的比赛动机去参加比赛。

3. 利用团队的荣誉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团队成员都会维护集体,热爱团队,都向往集体荣誉。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以表扬为主,不要对后进生的团队进行挖苦、讽刺。在小组比赛中,不要单一地以比成绩、比体能,还要比进步的幅度,比比赛的风格,比组织纪律性,比拼搏精神。实践证明,对小组比赛中进行多项内容的评价更有教育意义。这样做是充分利用团队荣誉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方法。

教师应结合小型比赛,适时地向学生进行体育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教育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讲文明,懂礼貌,尊重自己,尊重对方。要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自信的一直品质。只有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提高了,才能为培养团队精神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刚.运动与心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2):73

团队精神培育范文4

1.凝聚力和教学之间

借助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凝聚力,而凝聚力的拥有可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凝聚力是团队精神最为重要内容之一,体育课程上学生可以很积极很主动的去为自我的团队争光,在自己的团队荣誉而战。

2.成员共存和体育教学之间

团队是一个整体,由很多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分工不同,完成的任务也有所差异。当个人组成团体时,一旦个体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整合效益。因此,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自己团队。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可以选择游戏式、集体性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带来不同角色扮演,感受成员共存重要性。

3.心理相容性和体育教学之间

心理相容性,指的是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依赖和信任。当下,比赛都是在公正环境中进行的,比赛的双方都需要尊重对方。要保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每一组成员都是平等的。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相容性,在明确了比赛的真正含义下进行比赛,这样可以提升团队凝聚力,还收获了友谊。

二、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要渗透团队精神的培养

1.明确学习任务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初步合作。可以借助体育教学资源,提倡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取得的成效会非常直观和明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你、我、他的重要性。教师在体育课中,可以借助篮球、排球或者是足球集体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分角色去活动,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角色意识,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合作,学生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之后,会使得配合度提高。第二,学生自我学会分工。在球类集体项目比赛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优势,在比赛中明确到个人的长处。第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体育教学比赛和开放的体育课外活动中,可进行分组比赛或训练,让学生学会确立共同目标.并围绕目标进行合理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开放的体育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树立双赢观念

教师在给学生传输体育精神,体育技能和知识时,更应该教会学生交流。学生在一起合作时,能够做到和谐相处,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进而树立起双赢的观念。比如,在篮球教学完成之后,将参赛的学生汇集在一起。从各自的角色出发,学生交流比赛体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去发现他人的优点。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互助作用,学生之间相互鼓励,学生认识到如何去和其他人交流沟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另外,教师还应该启发学生,是不是一味的去称赞学生,在听到别人的称赞后是不是一味的接收。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相信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学会制定计划,进行知识整合,根据计划开展教学。学生在进行交流、讨论。当整体的战术和技术都达到需求时,才能提升教学目的。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分层两组,每个学生要各自完成任务。第一组两个先完成跑篮动作。第二组三人一同完成“8字”跑篮动作。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去观察他人的练习,找出他组的优势在哪里,在进行全班同学谈论。教师引导谈论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去发现,两人和三个合作的优势,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精神重要性,最后再将注意力集中到技术和战略上。

3.游戏教学

教师是教学主体人,但是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变化。学生是游戏的主体人,但是游戏过程中不能缺少教师角色。教师和学生一同游戏,使得教学氛围更加浓烈,逐渐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参与其中也可以发挥出协调作用,使得体育游戏井然有序进行。可以借助一些分组竞赛的模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体育魅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出现矛盾,这个时候教师要掌控局面,帮助学生调整情绪,让学生明确每个人的情绪在集体中产生的影响。

三、结束语

团队精神培育范文5

关键词:中职体育;团队合作;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68-1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要求当今的中职生具有团队精神,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体育教学对团队精神的培养有着独特的积极作用,那么通过体育教学探究对中职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在中职教育方面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是中职生德育途径中一种有效的行为和理论探索,也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在团队精神培养探索模式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补充和行为支持。

一、中职学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原因

1.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长辈对他们千般关照,万般爱护,一切都服从他们的意愿,这使他们诸事以“我”为中心,心中根本容不得他人,缺乏谦让和宽容,更谈不上合作与分享。

2.个人性格是造成学生忽略团结协作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过于内向的人,常常因为自我封闭而不善或者不愿与外界交往,从而形成孤立的局面,从而没有意识到团结协作的意义。

3.成长环境是导致学生没有意识到团结协作的另一原因,家长的过分溺爱容易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从而拒绝与他人合作交流。

4.教育制度,许多家庭和学校教育都灌输给学生一种独立的处事风格和观念,任何事情都要独立完成,让学生错误地认为与他人协作是一种不独立的表现。

5.观念极端,误把团结协作理解成拖累与负担,拒绝对较差学生进行学习援助,对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没有合理的认识,不能正确看待团队协作取得的积极意义等。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中职生团队协作的方法与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而且可以联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桥梁。教学中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学生会主动接近你。教师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键美的体魄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影响。教师是联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融入团体垫脚石、催化剂。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很多中职学校的体育课中,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觉得是“要我学”,单一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学生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讨厌体育课。而当今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等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因为想学、想玩,就会主动与同伴、团队、集体一起参加活动,一起讨论、一起交流经验,觉得大家兴趣相同,就玩得更开心,更容易融入。要融入和谐的这个社会,我们将以培养团体合作为主要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怎样和同学、朋友、老师等相处,学会怎样和团队合作。

3.运用比赛合作方法,加强竞争协作精神

体育教学的比赛合作方法可以使中职生发展身体素质,提升运动技能,加强竞争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共同分担学习任务,利用学生追求成功的积极心态,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克服困难,为争取好成绩而努力拼搏。如长跳绳比赛,要求同跳的速度协调一致,听指挥的节奏,而不能争先恐后,这样可以培养学的兴趣,保持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同时在比赛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扬长避短,发挥学生的潜能,可以通过交流,增进学生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4.组织协调与团队的关系,培养人人参与,体验团体合作的成功与失败

在体育教学中多运用合作学练,每一个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体能好,容易掌握技术,他们通常体验到成功,有的学生因为体质较差、信心不足、掌握技术能力差等等因素,体验到成功次数就相对少了。如何培养和发展这些“弱势群体”的自信,让他们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那就是把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克服一些学生的惰性,在主动与被动之间认识了自我,找到自信。

5.在教学之余,学校应出台多项竞赛活动和举办体育文化节

中职学生的业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举办体育文化节和运动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平台,学校在出台竞赛和体育文化的项目上,教师应充分考虑既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体现班集体建设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比赛中的接力项目、体育游戏等,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懂的个人和全局的关系,培养他们团队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逐渐加深对团队构成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团队。

团队精神培育范文6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中专生优良的思想品质,还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本文在分析中专生心理状况,并结合体育团队特征基础上及团队重要性,从而总结出培养中专生团队精神的基本方法。

中专及职业院校的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体育教学是中专及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并增强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目的的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专生心理状况

我校是一所民族学校,有来自广西各地的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目前中专办学有十多个专业:计算机应用、模具与数控技术、汽车维护与营销、机电一体化、现代会计、物资经营与管理、商务英语、艺术教育、民族歌手班、双语教育、越南语、泰国语等等,在校生3000多人,可以说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但由于学生来自民族地区,教育背景和民俗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别,社会经验很少,缺乏一定团队协作的精神。其主要表现在:

1.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影响团队协作意识的养成。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造就了独生子女这一社会群体,由此也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如,中国的“小皇帝”、“小少年”、“小公主”现象,相对来说比较“孤芳自赏”或者说是“自私自利”。

2.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是“单个教育”,注重单个人才的培养。有人戏称中国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中专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加上一些学生是刚从山里走出来,社会认识能力相对较差,缺乏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

而这阶段中专生的心理发展基本特征是由少年时期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渐成熟过度,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培养他们团队精神,有利于各民族学生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团队精神的现实重要性

1.“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的人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运动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合作,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以提升学生的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让学生的身心在学习中得到健康发展。

2.现阶段的中专学生普遍缺乏集体观念,更缺乏团队精神,需加强团队精神培养。“中专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13%的用人单位认为当代中专生最缺乏的就是团队精神。因此,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体育运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显得极为重要。

由此看来,在中专教育中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学生个体是迫切需要的,它有利于学生提高社会竟争力,更快地发展自我,适应社会。

三、团队精神的特征

1.团队与团队成员的关系上表现为“同损共荣”,休戚与共。

2.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3.团队成员对团队工作态度上表现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团队的绩效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即“1+1>2”。

总之,团队精神表现的是一种特殊情感,在团队成员与团队中获得认同,具备了团队精神,既能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又能使他们在社会选择中拥有竞争的资本。

四、培养团队精神的基本方法

1.通过开展体育竞赛,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竞赛是检验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有竞赛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协作。在体育教学中,安排系列竞赛,创设竞赛情境,提供竞争机会,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让学生们在竞争中增强团队精神。例如:学生在掌握了排球垫球和传球技术后,我按队列分组进行排球比赛,各组班干组织本组人员参加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输了就不能进入“冠亚军”争夺战。这样,各组人员都纷纷来为队员呐喊助威,为队员送水等后勤工作,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助意识和友谊。之后,又从队员中选出“精英”分子,与同年级的班级开展比赛,这样既有竞争性,又强化了团队精神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消除彼此间的疏离感。

归属感属于文化心理范畴,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件或一个现象的认同程度。学生的归属感是学生对班级或学校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关联程度。我校学生来自广西的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对掌握技术困难的学生,同学之间要互助帮助,团结友爱,友爱互助,消除学生间的疏离感,使他们自觉的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3.利用团队的荣誉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每一个团队都向往集体荣誉。在平时教学中,游戏性分队比赛、分组接力比赛、球类项目的分组比赛是经常被采用的,也是学生最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体育教师应以表扬为主,特别是进行组队比赛时更不能“冷嘲热讽”,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影响了学生团体荣誉感。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体育竞赛中,不要单一地以比成绩、比体能,还要比团结,比友爱。这样做是充分利用团队荣誉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方法。

4.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团队的向心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竞赛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因为,在体育竞赛中,要想取得好成绩,一是要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要有大局意识;二是队员(同学)之间必须平等坦诚,彼此关系和谐;三是相互信任和尊重,宽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四是在竞赛中要全力以赴,不论比赛结果如何,都要“善始善终”。这些心理品质的培养,又促使社会责任力的形成。同时,通过体育竞赛可以酿造一种紧张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对竞争的热忱与自信心,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潜力,团结互助,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努力进取,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校是一个多民族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一个值得深探的课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与改进。

参考文献